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
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
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
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第I卷(共6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其中1-20題每題2分,21-25題每題4分。)
1. 細胞學說被恩格斯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下列有關敘述與細胞學說不相符的是( )
A. 細胞學說認為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和細胞產(chǎn)物所構成,揭示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
B. 施萊登和施旺運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出細胞學說的相關內(nèi)容,是可信的
C. 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
D. 細胞學說不僅解釋了個體發(fā)育,也為生物進化論的確立埋下了伏筆
【答案】A
【分析】細胞學說是由德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的,其內(nèi)容為:
(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的產(chǎn)物所構成;
(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chǎn)生。
【詳解】A、細胞學說認為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chǎn)物所構成,揭示了動植物的統(tǒng)一性,A錯誤;
B、施萊登和施旺運用不完全歸納法提出了“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的觀點,B正確;
C、多細胞生物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C正確;
D、細胞學說中細胞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的結論,不僅解釋了個體發(fā)育,也為后來進化論的確立埋下了伏筆,D正確。
故選A。
2. 《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其詩句包括:“凡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毕铝袛⑹稣_的是( )
A. 湖中的水、陽光等環(huán)境因素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一部分
B. 亂花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器官層次,淺草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個體層次
C. 一棵桃樹的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從小到大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
D. 西湖公園里飼養(yǎng)的各種動物、栽培的多種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們生存的無機環(huán)境,共同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
【答案】B
【分析】生命系統(tǒng)層次可分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
【詳解】A、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故湖中的水、陽光等環(huán)境因素屬于生命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部分,A錯誤;
B、亂花屬于生殖器官,即屬于器官層次,草屬于個體層次,B正確;
C、桃樹沒有系統(tǒng),一棵桃樹的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從小到大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個體,C錯誤;
D、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無機環(huán)境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西湖中所有生物構成生物群落,包括除了飼養(yǎng)的各種動物、栽培的多種植物,還有各種野生的動植物,以及各種微生物,D錯誤。
故選B。
3. 有關下列5種生物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都含有蛋白質,但不都含有染色體
B. ①②細胞之間既有差異性,又有統(tǒng)一性
C. ①和⑤最主要的區(qū)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D. ①②④都能進行光合作用,都是自養(yǎng)生物
【答案】C
【分析】科學家根據(jù)細胞內(nèi)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
藍細菌:細胞內(nèi)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包含色球藍細菌、顫藍細菌、念珠藍細菌和發(fā)菜。
【詳解】A、①②③④⑤都含有蛋白質,其中②③④含染色體,①⑤不含染色體,A正確;
B、①表示原核細胞,②表示真核細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之間既有差異性,如原核細胞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真核細胞有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之間又有統(tǒng)一性,如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等,B正確;
C、①是藍細菌,屬于原核細胞(細胞結構的生物),⑤表示病毒(無細胞結構),故兩者最主要的區(qū)別是有無細胞結構,C錯誤;
D、①藍細菌細胞內(nèi)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②衣藻和④冷箭竹都含葉綠體,所以①②④都能進行光合作用,都是自養(yǎng)生物,D正確。
故選C。
4. 下列實例中,不能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是( )
A. 流感病人打噴嚏時,會有大量流感病毒隨飛沫散布于空氣中
B. 手觸碰到盛有沸水的電水壺會迅速縮回
C. 巴黎奧運會中潘展樂完成100米自由泳有肌肉細胞的收縮和舒張
D. 人的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細胞不斷地進行分裂繁殖
【答案】A
【分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細胞中進行生活;單細胞生物每個細胞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通過各種分化細胞協(xié)調完成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
【詳解】A、流感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它不能獨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表現(xiàn)出生命活性,所以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流感病人打噴嚏時,會有大量流感病毒隨飛沫散布于空氣中,這不能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A錯誤;
B、手觸碰到盛有沸水的電水壺會迅速縮回,說明多細胞生物需要通過各種分化細胞協(xié)調完成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B正確;
C、巴黎奧運會中潘展樂完成100米自由泳離不開肌肉細胞的收縮和舒張,說明多細胞生物需要通過各種分化細胞協(xié)調完成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C正確;
D、人的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細胞不斷地進行分裂繁殖,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D正確。
故選A。
5. 發(fā)菜屬于原核生物,它是一種非常細小的可食用材料,用它來做湯味道鮮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發(fā)菜細胞中沒有核糖體,但能合成蛋白質
B. 發(fā)菜細胞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中都沒有線粒體
C. 發(fā)菜細胞的細胞膜和核膜等膜結構共同組成了生物膜系統(tǒng)
D. 發(fā)菜細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NA和RNA都是發(fā)菜的遺傳物質
【答案】B
【分析】發(fā)菜屬于原核生物,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有擬核,有核糖體,無其他細胞器。
【詳解】A、核糖體是細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細胞器,它主要負責蛋白質的合成。無論是原核生物還是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體。因此,發(fā)菜細胞(作為原核生物)中也有核糖體,并能合成蛋白質,A錯誤;
B、發(fā)菜屬于原核生物,細胞內(nèi)沒有線粒體,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中沒有線粒體,B正確;
C、發(fā)菜屬于原核生物,細胞內(nèi)沒有核膜和細胞器膜等結構,不存在生物膜系統(tǒng),C錯誤;
D、無論是原核生物還是真核生物,其細胞內(nèi)都同時含有DNA和RNA。但是,對于遺傳物質來說,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而不是RNA。發(fā)菜作為原核生物,其遺傳物質同樣是DNA,而不是RNA,D錯誤。
故選B。
6. 顯微鏡是生物學觀察和研究的常用工具,下列關于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
A. 在換用高倍鏡之后,只能用細準焦螺旋調焦
B.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菠菜葉肉細胞,可看到葉綠體的雙層膜
C. 用顯微鏡的凹面反光鏡時,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更多,但細胞更小
D. 蘚類的葉片大,在高倍鏡下容易找到,所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鏡
【答案】A
【分析】顯微鏡是先用低倍鏡下找到物像,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換用高倍鏡觀察,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反光鏡和光圈。
【詳解】A、在高倍鏡使用的過程中,只能使用細準焦螺旋,不能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A正確;
B、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菠菜葉肉細胞,看不到葉綠體的雙層膜,B錯誤;
C、用顯微鏡的凹面反光鏡時,凹面反光鏡具有匯聚光學的功能,因此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和大小不會變化,但視野會變亮,C錯誤;
D、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必須用低倍鏡先找到合適的部位,將其移到視野中央后,再換上高倍物鏡,D錯誤。
故選A。
7. “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王維《青溪/過青溪水作》”。關于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水分子之間的氫鍵易斷裂和形成,使水在常溫下維持液態(tài),具有流動性
B. 冬小麥在冬天來臨前,自由水比例逐漸降低,而結合水比例逐漸上升,抗逆性增強
C. 將種子曬干就是讓其丟失全部自由水從而使代謝水平降低,便于儲藏
D. 水分子是極性分子且易與帶電荷的分子結合,因而水是良好的溶劑
【答案】C
【分析】水是極性分子,在細胞中以結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與結合水能夠相互轉化。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內(nèi)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細胞的代謝就越旺盛;而結合水越多,細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環(huán)境的能力就越強。
【詳解】A、每個水分子可以與周圍水分子靠氫鍵相互作用在一起,氫鍵比較弱,易斷裂和形成,使水在常溫下呈液體狀態(tài),具有流動性,A正確;
B、冬小麥在冬天來臨前,細胞內(nèi)的自由水比例下降、結合水比例上升,細胞代謝降低,但抗逆性增強,B正確;
C、將種子曬干就是減少了部分自由水的量而使其代謝水平降低,便于儲藏,C錯誤;
D、水是極性分子,帶有正電荷或負電荷的分子(或離子)都容易與水結合,因而水是良好的溶劑,D正確。
故選C。
8. 基于對脂質的組成及其功能的理解,判斷下列有關脂質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磷脂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nèi)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B. 脂質均可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
C. 脂質存在于所有的細胞中,是組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有機化合物
D. 性激素是一種蛋白質類激素,它可以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fā)育以及生殖細胞的產(chǎn)生
【答案】C
【分析】脂質分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與糖類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氫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時產(chǎn)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儲能物質,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膽固醇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也參與脂質在血液中的運輸。
【詳解】A、膽固醇和磷脂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膽固醇還能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A錯誤;
B、常見的脂質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可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B錯誤;
C、脂質存在于所有的細胞中(如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是組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有機化合物,C正確;
D、性激素是一種固醇類激素,而不是蛋白質類激素,D錯誤。
故選C.
9. 下列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生物學知識中,說法正確的是( )
A. 人們做親子鑒定時需要從血液中提取DNA,DNA來自血液中的成熟紅細胞
B. 患急性腸炎的病人脫水時,需要及時補水,同時也需要補充體內(nèi)丟失的無機鹽
C.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雖然受到嚴格限制,但不具甜味的米飯、饅頭等可隨意食用
D. 某種功能飲料含有多種無機鹽,能有效補充人體運動時消耗的能量
【答案】B
【分析】患急性腸炎的病人會丟失大量的水分和無機鹽,故患急性腸炎的病人要補充水分和無機鹽。
【詳解】A、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做親子鑒定時需要從血液中提取DNA,DNA來自血液成分的白細胞,A錯誤;
B、患急性腸炎的病人會丟失大量的消化液,包括水分和無機鹽,所以脫水時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同時也需要補充體內(nèi)丟失的無機鹽,輸入葡萄糖鹽水是常見的治療方法,B正確;
C、米飯、饅頭當中所含成分主要是淀粉,不具甜味,但是多糖,水解后會產(chǎn)生葡萄糖,糖尿病病人不能過多食用,C錯誤;
D、無機鹽不能供能,D錯誤。
故選B。
10. 下列關于糖類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還原糖,但元素組成不同
B. 淀粉、糖原、纖維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 蔗糖、麥芽糖、乳糖都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
D. 蔗糖是淀粉的水解產(chǎn)物之一,麥芽糖是纖維素的水解產(chǎn)物之一
【答案】B
【分析】糖類分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構成的,因多數(shù)糖類分子中氫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2:1,所以糖類又稱為碳水化合物。糖類大致可以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葡萄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細胞吸收,像這樣不能水解的糖類就是單糖。二糖由兩分子單糖脫水縮合而成,二糖必須水解成單糖才能被細胞吸收。生物體內(nèi)的糖類絕大多數(shù)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詳解】A、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都是還原糖,其元素組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A錯誤;
B、淀粉、糖原和纖維素都是由葡萄糖分子通過脫水縮合形成的多糖,B正確;
C、麥芽糖、乳糖都是還原糖,都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蔗糖是非還原糖,不能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C錯誤;
D、淀粉初步水解產(chǎn)物是麥芽糖,徹底水解產(chǎn)物是葡萄糖,纖維素初步水解產(chǎn)物是纖維二糖,徹底水解產(chǎn)物是葡萄糖,D錯誤。
故選B。
11. 北京烤鴨是北京傳統(tǒng)特色美食。飼喂選做食材用的北京鴨時,主要以玉米、谷類和菜葉為飼料,使其肥育,這樣烤出的鴨子外觀飽滿,皮層酥脆,外焦里嫩。下圖是生物體內(nèi)葡萄糖轉化成脂肪的部分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玉米、谷類和菜葉為北京鴨提供了富含脂肪的飼料
B. 糖類供應充足時,北京鴨可以將糖類少量轉化為脂肪
C. 圖中X代表甘油,3分子甘油和1分子脂肪酸發(fā)生反應形成脂肪
D. 飽和脂肪酸的“骨架”中不存在雙鍵,因此熔點較高,容易凝固
【答案】D
【分析】脂肪即是甘油三酯,據(jù)圖可知,X代表甘油,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發(fā)生反應形成脂肪。
【詳解】A、玉米和谷類中富含淀粉,菜葉中含淀粉、還原糖等糖類,為北京鴨提供了富含糖類的飼料,A錯誤;
B、營養(yǎng)物質可發(fā)生轉化,糖類供應充足時,大量轉化為脂肪,只有在糖類供能不足時,脂肪會轉化為糖類,且不能大量轉化,B錯誤;
C、脂肪即是甘油三酯,X代表甘油,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發(fā)生反應形成脂肪,C錯誤;
D、飽和脂肪酸的“骨架”中不存在雙鍵,因此熔點較高易凝固,D正確。
故選D。
12.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下列關于蛋白質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血紅蛋白能夠運輸氧氣,表明蛋白質具有運輸功能
B. 頭發(fā)的成分主要是角質蛋白,體現(xiàn)蛋白質具有組成細胞結構的功能
C. 胰島素的本質是蛋白質,它是激素,起識別作用
D. 給中蛇毒的患者注射抗體,體現(xiàn)了蛋白質免疫功能
【答案】C
【分析】蛋白質的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即結構蛋白,如羽毛、頭發(fā)、蛛絲、肌動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shù)酶;
③傳遞信息,即調節(jié)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體);
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詳解】A、血紅蛋白運輸O2能夠體現(xiàn)蛋白質的運輸功能,A正確;
B、肌肉、頭發(fā)等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質,體現(xiàn)蛋白質具有組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功能,B正確;
C、胰島素的本質是蛋白質,它是激素,起調節(jié)作用,C錯誤;
D、抗體屬于蛋白質,可以幫助人體抵御抗原的侵害,給中蛇毒的患者注射抗體能夠體現(xiàn)蛋白質的免疫功能,D正確。
故選C。
13. 生物大分子是由許多單體連接成的多聚體。細胞中的多糖、蛋白質、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它們構成了細胞生命大廈的基本框架。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 生物大分子的多樣性都與組成其單體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和空間結構有關
B. 生物大分子都含C、H、O、N四種含量高的元素
C. 生物大分子徹底水解可能獲得一種或多種不同的產(chǎn)物
D. 組成生物體的大分子每一種都具有物種特異性
【答案】C
【分析】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為生物體內(nèi)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種分子量達到上萬或更多的有機分子。常見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質、核酸、糖類中的多糖。
【詳解】A、組成淀粉、纖維素、糖原的單體都是葡萄糖,與單體的種類無關,A錯誤;
B、多糖,如淀粉,只含C、H、O三種元素,B錯誤;
C、生物大分子徹底水解可能獲得一種或多種不同的產(chǎn)物,如多糖水解產(chǎn)物為葡萄糖,蛋白質水解產(chǎn)物為氨基酸,核酸水解產(chǎn)物為五碳糖、磷酸、堿基,C正確;
D、常見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質、核酸、糖類中的多糖。組成生物體的大分子并不是每一種都具有物種特異性,如多糖,D錯誤。
故選C。
14. 以黑藻為材料探究細胞質流動速率的影響因素,實驗結果表明新葉、老葉不同區(qū)域的細胞質流動速率不同,且新葉比老葉每個對應區(qū)域的細胞質流動速率都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用高倍鏡觀察到細胞質的流動速率與實際的流動速率一致
B. 以黑藻為材料觀察細胞質流動時,必須把黑藻葉片切成薄片
C. 材料的新鮮程度、適宜的溫度和光照強度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D. 細胞質中葉綠體的運動速率可作為檢測細胞質流動速率的指標
【答案】B
【分析】觀察細胞質流動選擇的材料是黑藻幼嫩的小葉,原因是葉子薄而小,葉綠體較大、數(shù)量較少。在適宜的溫度和光照強度下,黑藻細胞質的流動速率較快。
【詳解】A、顯微鏡只是放大的觀察對象的長和寬,沒有改變對象的運動速率,用高倍鏡觀察到細胞質的流動速率與實際的流動速率一致,A正確;
B、以黑藻為材料觀察細胞質流動時,不需要把黑藻葉片切成薄片,因為黑藻葉片幾乎為單層細胞,可直接制作成裝片,B錯誤;
C、選擇新鮮的葉片,在適宜的溫度和光照強度下,黑藻細胞質的流動速率較快,實驗容易取得成功,C正確;
D、觀察細胞質的流動時,由于葉綠體有顏色,因而常以細胞質基質中葉綠體的運動作為標志,D正確。
故選B。
15. 生命科學領域中各種科研成果的形成離不開正確的科學方法。下列有關細胞膜成分和結構的探索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歐文頓用多種物質進行實驗,推測出細胞膜主要成分有磷脂
B. 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細胞的表面張力明顯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張力,由此推測細胞膜除含脂質外可能還附有蛋白質
C. 羅伯特森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層結構,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磷脂—蛋白質—磷脂三層結構構成的
D. 科學家用同位素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實驗證明了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答案】B
【分析】(1)19世紀末,歐文頓發(fā)現(xiàn)凡是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質組成的。(2)1970年,科學家用熒光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的實驗,以及相關的其他實驗證據(jù)表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詳解】A、歐文頓提出脂溶性物質更容易進入細胞是因為細胞膜上具有脂質,但沒有證明脂質的具體成分,A錯誤;
B、1925年,戈特和格倫德爾通過實驗,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細胞的表面張力明顯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張力,由此推測細胞膜除含脂質外可能還附有蛋白質,B正確。
C、羅伯特森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層結構,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的,C錯誤;
D、科學家用熒光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的實驗,以及相關的其他實驗證據(jù)表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為建立生物膜模型提供了實驗證據(jù), D錯誤。
故選B。
16. 細胞作為一個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時刻與外界進行著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植物細胞最外層的細胞壁是細胞的邊界,保障了細胞內(nèi)部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
B. 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wǎng)架結構,與細胞運動、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C. 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具有疏水的尾部,水分子不能通過細胞膜
D. 臺盼藍不能進入活細胞進行染色,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B
【分析】細胞膜的功能:(1)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 (2)控制物質進出細胞;(3)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
【詳解】A、植物細胞的邊界是細胞膜,保障了細胞內(nèi)部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A錯誤;
B、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wǎng)架結構,與細胞運動、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B正確;
C、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具有疏水的尾部, 但有磷脂分子的間隙和水通道蛋白,水分子能通過細胞膜,C錯誤;
D、臺盼藍不能進入活細胞進行染色,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D錯誤。
故選B。
17. 圖中①~④表示人體細胞的不同結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溶酶體能清除衰老或損傷的①,但不能清除③和④
B. ③的膜成分的更新與②有關
C. ④轉運分泌蛋白與細胞骨架密切相關
D. 圖中溶酶體膜及①~④的膜都參與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
【答案】A
【分析】圖中①是線粒體,②是內(nèi)質網(wǎng),③是高爾基體,④是囊泡。
【詳解】A、溶酶體能夠清除衰老、受損的細胞器,所以能夠清除衰老或損傷的①(線粒體)②(內(nèi)質網(wǎng))③(高爾基體),A錯誤;
B、分泌蛋白的合成過程中,②內(nèi)質網(wǎng)形成的囊泡與③高爾基體膜融合,囊泡膜成為高爾基體膜的一部分。B正確;
C、細胞骨架與物質運輸有關,所以④囊泡轉運分泌蛋白與細胞骨架密切相關,C正確;
D、完整的生物膜系統(tǒng)包括細胞膜、核膜和細胞器膜,而圖中①是線粒體,②是內(nèi)質網(wǎng),③是高爾基體,④是囊泡,故①~④參與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D正確。
故選A。
18. 用高濃度的尿素溶液處理從細胞中分離純化的蛋白質,可使其失去天然構象變?yōu)樗缮㈦逆湥ǚQ為“變性”);除去尿素后,蛋白質又可以恢復原來的空間結構(稱為“復性”),且蛋白質分子越小復性效果越好。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高濃度的尿素溶液使蛋白質變性的原因是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
B. 高濃度尿素溶液會使蛋白質活性喪失,除去尿素后蛋白質活性不能恢復
C. 利用雙縮脲試劑鑒定不可以區(qū)分變性和復性的蛋白質
D. 蛋白質的結構只由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決定
【答案】C
【分析】蛋白質的變性:高溫、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等會使蛋白質發(fā)生變性,失去其生理活性,會使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但其中的肽鍵沒有斷裂。
【詳解】A、高濃度的尿素溶液使蛋白質變性的原因是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A錯誤;
B、除去尿素后,蛋白質可以恢復原來的空間結構,由此可知,除去尿素,蛋白質的活性及功能可恢復,B錯誤;
C、蛋白質經(jīng)高濃度尿素溶液處理后,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肽鍵沒有發(fā)生斷裂,利用雙縮脲試劑鑒定不可以區(qū)分變性和復性的蛋白質,C正確;
D、蛋白質的結構由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以及肽鏈的盤區(qū)、折疊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間結構決定,D錯誤。
故選C。
19. 紫杉醇具有抗腫瘤活性,能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脂質體是一種類似于細胞膜結構的微型囊泡體,將紫杉醇藥物包裹在脂質體內(nèi)部,能減少藥物的使用劑量和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研究人員在脂質體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護層,并鑲嵌上相應的抗體,制造出一種能定向運送藥物的“隱形脂質體”(如圖)。目前這種“隱形脂質體”已在癌癥治療中得到應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脂質體的主要成分為磷脂,含有C、H、O、N、P
B. 脂質體中藥物A是脂溶性藥物,藥物B是水溶性藥物
C. 脂質體與細胞膜的融合體現(xiàn)了細胞膜有一定的流動性
D. 脂質體膜上鑲嵌的抗體能夠特異性識別癌細胞,可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
【答案】B
【分析】(1)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還有少量的糖類。磷脂雙分子層(脂雙層)作為基本支架;
(2)細胞膜的功能:a、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開;b、控制物質進出細胞;c、進行細胞間的物質交流;
(3)分析題圖:藥物A位于脂質體內(nèi)部,接近磷脂分子的頭部,為水溶性藥物,藥物B位于磷脂雙分子層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為脂溶性藥物。
【詳解】A、由圖可以直接看出,脂質體的基本結構是磷脂單分子層,主要成分為磷脂,含有C、H、O、N、P等,A正確;
B、藥物A處于磷脂頭部包圍的水溶性環(huán)境,藥物B處于磷脂尾部包圍的脂溶性環(huán)境,B錯誤。
C、脂質體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可以與細胞膜融合,因為磷脂分子具有流動性,C正確;
D、識圖分析可知,圖中脂質體中加入了抗體,利用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原理,抗體的存在能將藥物定位在靶細胞的部位,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D正確;
故選B。
20. 研究者在真核細胞中相繼發(fā)現(xiàn)了多個與細胞器膜聯(lián)系的轉脂蛋白。轉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參與脂質在生物體內(nèi)的轉運和分布。這些蛋白質能夠結合脂質分子,形成脂蛋白復合物,從而改變脂質的溶解性和穩(wěn)定性,使其能夠在血液或其他體液中有效地運輸。下列關于轉脂蛋白的描述錯誤的是( )
A. 溶酶體、內(nèi)質網(wǎng)和染色體都是有轉脂蛋白膜接觸位點的細胞器
B. 轉脂蛋白可介導不同細胞器之間膜脂的交換
C. 原核細胞中沒有類似的、復雜的轉脂蛋白
D. 轉脂蛋白介導膜接觸的可能會促進細胞器間脂質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
【答案】A
【分析】細胞中具有膜結構(脂質)的細胞器包括內(nèi)質網(wǎng)、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液泡、溶酶體等。
【詳解】A、溶酶體和內(nèi)質網(wǎng)是具膜的細胞器,膜的成分之一就是脂質,因此溶酶體是有轉脂蛋白膜接觸位點的細胞器,染色體不屬于細胞器,A錯誤;
B、轉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參與脂質在生物體內(nèi)的轉運和分布,可介導不同細胞器之間膜脂的交換,B正確;
C、原核細胞沒有復雜的生物膜系統(tǒng),故沒有類似的、復雜的轉脂蛋白,C正確;
D、蛋白質能夠結合脂質分子,形成脂蛋白復合物,從而改變脂質的溶解性和穩(wěn)定性,可能會促進細胞器間脂質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D正確。
故選A。
21. 用差速離心法分離出某動物細胞的三種細胞器,經(jīng)測定它們有機物的含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利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器時,隨離心速率的提高,沉淀物中細胞器的顆粒逐漸變小
B. 細胞器甲是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C. 細胞器乙含有蛋白質和脂質,說明其具有膜結構,一定與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關
D. 細胞器丙中進行的生理過程產(chǎn)生水,則丙是核糖體
【答案】C
【分析】分析題圖:該細胞為動物細胞,甲有膜結構和核酸,可推斷甲細胞器為線粒體;乙的脂質含量不為0,說明乙細胞器有膜結構,但無核酸,可推斷乙細胞器為內(nèi)質網(wǎng)、高爾基體、溶酶體;丙的脂質含量為0,說明沒有膜結構,但含有核酸,可推測丙細胞器為核糖體。
【詳解】A、分離細胞中的細胞器使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采用逐漸提高離心速率的方法分離不同大小顆粒的細胞器,離心速率越高,沉降的細胞器顆粒越小,A正確;
B、細胞器甲有膜結構和核酸,可推斷甲細胞器為線粒體,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故線粒體是細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B正確;
C、乙的脂質含量不為0,說明乙細胞器有膜結構,但無核酸,可推斷乙細胞器為內(nèi)質網(wǎng)、高爾基體、溶酶體,內(nèi)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與分泌蛋白的合成有關,而溶酶體無關,C錯誤;
D、丙的脂質含量為0,說明沒有膜結構,但含有核酸,可推測丙細胞器為核糖體,核糖體是蛋白質的合成場所,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產(chǎn)生水,D正確。
故選C。
22.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由許多單體連接成的多聚體,下圖分別表示生物體內(nèi)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每一個單體和生物大分子都是以若干個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
B. 甲圖中多糖的基本單位都是葡萄糖,三者不同在于葡萄糖之間的連接方式和排列順序不同
C. 乙圖的b中含氮堿基為G,則基本組成單位的名稱為鳥嘌呤脫氧核苷酸
D. 丙圖所示化合物是由四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每個氨基酸的區(qū)別在于R基的不同
【答案】C
【分析】組成細胞的化合物中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聚體,蛋白質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多聚體,多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體,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都是以碳原子為核心元素,因此說,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詳解】A、每一個單體和生物大分子都是以若干個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A正確;
B、甲圖中多糖的基本單位都是葡萄糖,三者不同在于葡萄糖之間的連接方式和排列順序不同,B正確;
C、乙圖的b中含氮堿基為G,而五碳糖是不確定的,故基本組成單位的名稱為鳥嘌呤脫氧核苷酸或鳥嘌呤核糖核苷酸,C錯誤;
D、丙圖所示化合物是由四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每個氨基酸的區(qū)別在于R基的不同,D正確。
故選C。
23. 蓖麻種子的胚乳呈白色,脂肪含量占種子總質量的70%。種子萌發(fā)時,脂肪水解并轉化為糖類,糖類等物質轉運至胚軸,供給胚的生長和發(fā)育,蓖麻種子中脂肪與糖類轉化的過程如甲圖所示。為探究該植物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的物質變化,某研究小組將種子置于溫度、水分、通氣等條件均適宜的黑暗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定期檢查萌發(fā)種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變化,結果如乙和丙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據(jù)甲圖可知,種子萌發(fā)時,脂肪轉變?yōu)榭扇苄蕴?,說明可溶性糖是種子生命活動的主要儲能物質
B. 據(jù)乙圖分析,2~8天脂肪含量下降而蔗糖、葡萄糖含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種子萌發(fā)過程中,脂肪轉化為蔗糖、葡萄糖。
C. 據(jù)丙圖可知,導致種子萌發(fā)初期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D. 與淀粉含量高的種子相比,該種子應適當淺層播種。
【答案】A
【分析】分析題圖:圖甲為蓖麻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的物質變化,萌發(fā)過程中胚乳組織中的脂肪含量下降,葡萄糖、蔗糖含量上升,可見萌發(fā)過程中胚乳組織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然后再轉變?yōu)槠咸烟恰⒄崽亲鳛榕呱L和呼吸消耗的原料;
分析圖乙:根據(jù)題意可知,種子始終放在黑暗條件中培養(yǎng),因此種子沒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圖乙曲線中看出,在前7天種子的干重在增加,這說明脂肪在不斷轉變成糖類等其他形式的有機物,糖類物質中O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導致種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7天后干重減少是因為有機物在種子萌發(fā)過程中氧化分解,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超過脂肪轉化增加的有機物。
【詳解】A、種子萌發(fā)時,脂肪轉變?yōu)榭扇苄蕴?,說明脂肪是主要的儲能物質,而可溶性糖可作為重要的能源物質,A錯誤;
B、據(jù)乙圖分析,2~8天胚乳組織中的脂肪含量下降,葡萄糖、蔗糖含量上升,可見萌發(fā)過程中胚乳組織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轉變?yōu)樘穷悾ㄆ咸烟?、蔗糖)作為胚生長和呼吸消耗的原料。B正確;
C.從圖丙曲線中看出,在前7天種子的干重在增加,這說明脂肪在不斷轉變成糖類等其他形式的有機物,糖類物質中O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導致種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C正確;
D.與淀粉含量高的種子相比,該種子應適當淺層播種,其原因是與糖類相比,該種子中脂肪含量高,脂肪中O的含量低而H的含量較高,氧化分解時消耗的氧氣更多。D正確。
故選A.
24. “焦邊”是由缺鉀引起的植物葉片邊緣出現(xiàn)枯黃的現(xiàn)象。某同學欲探究鉀對植物生長情況的影響,配制兩種培養(yǎng)液進行實驗,培養(yǎng)液主要成分的配方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無機鹽在生物體內(nèi)大多數(shù)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 選擇若干正常長勢的植物幼苗和焦邊葉子的植物幼苗作為實驗材料
C. 缺素培養(yǎng)液缺K+也缺NO3-,無法排除NO3-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D. “焦邊”現(xiàn)象體現(xiàn)無機鹽對維持細胞酸堿平衡有重要作用
【答案】C
【分析】根據(jù)對照原則分析,本實驗中A組是對照組,B組是實驗組。
【詳解】A、細胞中的無機鹽大多數(shù)以離子形式存在,A錯誤;
B、實驗中的無關變量需保持一致,應選擇長勢相同的植物幼苗作為原材料,這樣可以減少實驗誤差,B錯誤;
C、缺素培養(yǎng)液缺K+也缺NO3-,并不是單一變量,無法排除硝酸根離子對實驗結果的影響,C正確;
D、該實驗能證明缺鉀會導致植物出現(xiàn)“焦邊”現(xiàn)象,體現(xiàn)無機鹽對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D錯誤。
故選C。
25. 如圖中X代表某一生物學概念,其內(nèi)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下列與此概念圖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若X表示植物細胞結構,則①②③④可表示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B. 若X表示含磷脂的細胞器,則①②③④可表示內(nèi)質網(wǎng)、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
C. 若X表示多糖,則①②③④可表示淀粉、纖維素、幾丁質、糖原
D. 若X表示通過囊泡連接的細胞結構,則①~④是核糖體、內(nèi)質網(wǎng)、高爾基體、細胞膜
【答案】D
【分析】常見的多糖包括淀粉、糖原、纖維素和幾丁質。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有:葉綠體.線粒體。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有內(nèi)質網(wǎng)、高爾基體、溶酶體、液泡。不具備膜結構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和中心體。
【詳解】A、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都屬于植物細胞的結構,A正確;
B、內(nèi)質網(wǎng)、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四種細胞器都含有膜結構,磷脂是生物膜的組成成分之一,B正確;
C、多糖包括淀粉、纖維素、幾丁質、糖原,C正確;
D、核糖體無膜結構,不形成囊泡,D錯誤。
故選D。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
26. 下圖為5類不同生物的部分結構,I~V表示這5類不同生物,①~⑧表示細胞的結構?;卮鹣铝袉栴}:
(1)上圖為__________(填“光學”或“電子”)顯微下所觀察到的細胞所繪制的模式圖,其中人或動物可由圖____________(填I~V)構成。
(2)IV代表原核細胞,判斷依據(jù)是_____。V無細胞結構,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V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則V是_________。
(3)圖中各類型細胞共同具有的細胞器是[_____]________(填序號①~⑧及名稱)。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有______(填I~V),它們光合作用的場所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真核生物細胞中能錨定并支撐各細胞器的結構是_________。
(4)上圖示各部分結構中有多種生物膜結構,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_________(填序號①~⑧)。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如可以模擬細胞膜的_________功能對海水進行淡化處理。
(5)研究表明硒對線粒體有穩(wěn)定作用,當人體缺硒時,下列細胞受影響最嚴重的是________(填序號)。①皮膚表皮細胞 ②心肌細胞 ③成熟的紅細胞 ④脂肪細胞
【答案】(1)①. 電子 ②. Ⅰ
(2)①. 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②. 病毒
(3)①. ⑧ ②. 核糖體 ③. II、III、 IV ④. 不完全相同 ⑤. 細胞骨架
(4)①. ②⑥ ②. 磷脂雙分子層 ③.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5)②
【分析】據(jù)圖分析,①是中心體,②是線粒體,③是內(nèi)質網(wǎng),④是高爾基體,⑤是核膜,⑥是葉綠體,⑦是細胞膜,⑧是核糖體。
(1) 據(jù)圖分析,圖中可看到細胞器中的具體結構,是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所繪制的模式圖,圖Ⅰ有中心體,無細胞壁,可表示為人或動物細胞。
(2) IV所示的細胞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細胞;V無細胞結構,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V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則V是病毒。
(3) 圖中細胞既包括原核細胞,也包括真核細胞,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是⑧核糖體;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有II、III(含有葉綠體)、IV(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其中II和III光合作用的場所相同,都是葉綠體,而IV無葉綠體,故三者光合作用的場所不完全相同;真核生物細胞中能錨定并支撐各細胞器的結構是細胞骨架。
(4)上圖示各部分結構中有多種生物膜結構,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是②線粒體和⑥葉綠體;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海水進行淡化處理時主要利用的是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5)心肌細胞不斷收縮,需要的能量多,其適應性結構特征是含有較多的線粒體,因此缺硒對心肌細胞的影響最大,故選②。
27. 胰島素是由動物的胰島B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前胰島素原、胰島素原、成熟的胰島素(A鏈有21個氨基酸,B鏈有30個氨基酸)關系如圖?;卮鹣铝袉栴}。
(1)胰島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請寫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_______。前胰島素原切除信號肽及C肽產(chǎn)生一分子胰島素。該過程至少需要消耗_________分子水。已知成熟的胰島素中有5個游離的羧基,那么組成胰島素的氨基酸中有_________個羧基。
(2)下圖表示胰島素從合成到排出細胞的全過程,分泌蛋白先是在________(細胞器)上合成一段肽鏈,然后轉移到_________(細胞器)和_________(細胞器)上繼續(xù)合成。胰島素運輸?shù)桨屑毎麜r,與靶細胞膜上的___________結合,引起靶細胞的生理活動發(fā)生變化,此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_________功能。
(3)在分泌蛋白合成分泌過程中起交通樞紐作用的細胞器是______(填圖中的數(shù)字標號),囊泡____(填“屬于”或“不屬于”)生物膜系統(tǒng)。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化學成分上相似,但各種膜在功能上差別較大,其原因是_______。
(4)若讓胰島素基因在大腸桿菌體內(nèi)合成胰島素,會導致胰島素無生物活性,其原因是_____。
(5)體內(nèi)胰島素與血紅蛋白功能明顯不同,請從氨基酸的角度分析造成兩種蛋白質結構不同的原因是___。
【答案】(1)①. ②. 3 ③. 54
(2)①. 核糖體 ②. 內(nèi)質網(wǎng) ③. 高爾基體 ④. 受體 ⑤. 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3)①. ② ②. 屬于 ③. 膜上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
(4)大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細胞內(nèi)缺乏內(nèi)質網(wǎng)與高爾基體對肽鏈進行加工和修飾
(5)組成二者的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不同
【分析】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和一個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形成多肽鏈,而脫水縮合是指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出一分子水的過程;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結構多樣,在細胞中承擔的功能也多樣:①有的蛋白質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質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數(shù)酶的本質是蛋白質;③有的蛋白質具有運輸功能,如載體蛋白和血紅蛋白;④有的蛋白質具有信息傳遞,能夠調節(jié)機體的生命活動,如胰島素;⑤有的蛋白質具有免疫功能,如抗體;
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和肽鏈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1)胰島素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和一個R基,因此氨基酸的結構通式為:;前胰島素原切除信號肽及C肽產(chǎn)生一分子胰島素,結合圖示可知,該過程需要斷裂3個肽鍵,肽鍵的斷裂需要消耗水分子,斷裂一個肽鍵需要消耗一分子水,因此該過程中至少需要消耗3分子水;已知成熟的胰島素中有5個游離的羧基,由于胰島素有兩條肽鏈,因此有三個羧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又知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中至少有一個羧基和一個氨基,因此組成胰島素的氨基酸中有30+21+3=54個羧基;
(2)分泌蛋白先是在游離的核糖體上合成一段肽鏈,然后肽鏈和核糖體一起轉移到①內(nèi)質網(wǎng)上繼續(xù)合成,原因是分泌蛋白還需要在或內(nèi)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中進一步加工和修飾。胰島素運輸?shù)桨屑毎麜r,與靶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受體或特異性受體)結合,引起靶細胞的生理活動發(fā)生變化,此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3)在細胞中穿梭往來,繁忙地運輸著“貨物”在其起到重要交通樞紐作用的細胞器是②高爾基體;囊泡膜來自內(nèi)質網(wǎng)、高爾基體、細胞膜等,屬于生物膜系統(tǒng);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化學成分上相似,但各種膜在功能上差別較大,其原因是膜上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
(4)大腸桿菌屬于原核細胞,細胞內(nèi)缺乏內(nèi)質網(wǎng)與高爾基體(或大腸桿菌缺乏生物膜系統(tǒng)),不能對多肽鏈進行折疊、組裝與修飾,因此若讓胰島素基因在大腸桿菌體內(nèi)合成胰島素,會導致胰島素無生物活性;
(5)根據(jù)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原理推測,體內(nèi)胰島素與血紅蛋白功能明顯不同的主要的原因是二者的結構不同,造成兩種蛋白質結構不同的原因是參與組成這兩種蛋白質的氨基酸的數(shù)目、種類、排列順序以及肽鏈的盤曲、折疊方式不同進而形成不同的空間結構引起的。從氨基酸的角度分析造成兩種蛋白質結構不同的原因是組成這兩種蛋白質的氨基酸的數(shù)目、種類、排列順序不同。
28. Ⅰ、水牛奶與人們熟知的乳用牛(常見的是黑白花奶牛)產(chǎn)的奶不同,它是母水牛擠出來的奶。水牛奶產(chǎn)量較低,營養(yǎng)價值高,如鋅、鐵、維生素等含量比普通牛奶高。
Ⅱ、水牛奶喝起來味道微甜,某研究小組想知道水牛奶中有無還原糖,下面是其設計的實驗,請幫助他完成實驗設計。
Ⅲ、姜撞奶、雙皮奶是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傳統(tǒng)美食,地道的姜撞奶、雙皮奶是由水牛奶和姜汁料加工制作而成。
某研究小組為了探究姜撞奶中變性的蛋白質是否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往姜撞奶樣液(白色)中先后加入適量的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結果顯示:姜撞奶樣液變成紫色。
研究小組據(jù)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姜撞奶中變性的蛋白質仍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水牛奶中的鋅、鐵屬于______(大量/微量)元素,被人體吸收的鐵元素可被用來合成____________(化合物)。
(2)實驗步驟第一步中的a、b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
(3)預測甲組的實驗結果(c)及實驗結論:若______,則__________。若_______,則__________。
(4)研究小組得出的結論是否合理?__請說明理由:______。
【答案】(1)①. 微量 ②. 血紅素
(2)①. 2ml蒸餾水 ②. 2ml葡萄糖溶液
(3)①. 若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 ②. 證明水牛奶中含有還原糖 ③. 若不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 ④. 證明水牛奶中不含還原糖
(4)①. 合理或不合理 ②. 合理:因為變性的蛋白質是空間結構被破壞,肽鍵不受影響,可以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
不合理:姜撞奶中除了含有水牛奶,還有姜汁,樣液變成紫色也可能是姜汁中的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的結果。
【分析】細胞中常見的化學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組成細胞的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其中Fe參與血紅素(血紅蛋白)的組成。
(2)根據(jù)實驗結果可知,乙組為空白對照組,丙組為標準對照組,因此a、b分別為2ml蒸餾水和2ml葡萄糖溶液。
(3)實驗目的為探究水牛奶中有無還原糖,因此結果和結論都有兩種可能,若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證明水牛奶中含有還原糖,否則無還原糖。
(4)答案一:研究小組得出的結論合理,因為變性的蛋白質是空間結構被破壞,肽鍵不受影響,可以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
答案二:研究小組得出的結論不合理,姜撞奶中除了含有水牛奶,還有姜汁,樣液變成紫色也可能是姜汁中的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的結果。
組別
培養(yǎng)液類別
培養(yǎng)液所含主要成分的質量濃度/(mg?L-1)
KNO3
CaCl2?2H2O
MgSO4?7H2O
(NH4)2SO4
A組
完全培養(yǎng)液
25000
150
250
134
B組
缺素培養(yǎng)液
0
150
250
134
探究目的
探究水牛奶中有無還原糖
步驟
甲試管
乙試管
丙試管
第一步
2mL牛奶
a
b
第二步
2mL斐林試劑
2mL斐林試劑
2mL斐林試劑
第三步
水浴加熱
水浴加熱
水浴加熱
結果
c
無磚紅色沉淀
磚紅色沉淀
這是一份廣東省佛山市S6高質量發(fā)展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生物期中聯(lián)考試卷,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生物-廣東省佛山市S6高質量發(fā)展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共7頁。
這是一份2024佛山S6高質量發(fā)展聯(lián)盟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生物含解析,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的作答,非選擇題的作答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