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
1.徐藍認為中華民族具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新教材介紹了中國境內各區(qū)域文明起源時期的重要文化和中心性遺址,據此說明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是()
A 多元一體 B.高度集權 C.君主專制 D.由盛轉衰
【答案】A
【解析】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新石器時代的中國。據材料,新石器時代,包括黃河領域、長江領域、遼河流域在內的全國多地都出現(xiàn)了重要文化和中心性遺址,不同文化各有特點,又存在關聯(lián),表明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是多元一體,A項正確;高度集權、君主專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排除B項、C項;材料只提及不同文化的名稱和地域,看不出興衰變化,排除D項。故選A項。
2.《詩經》《尚書》及青銅銘文中屢見“宗周”一詞,指周王室或鎬京?!对娊洝酚醒浴熬谥薄按蟀罹S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這反映了西周時期的()
A.井田制度 B.宗法制度 C.禮樂制度 D.分封制度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西周時期的中國。西周實行宗法制,規(guī)定周王稱為天子,王位由嫡長子繼承,為大宗;其他兒子分封為諸侯,他們對天子來說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領地內卻是大宗。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其他兒子領有封地成為卿大夫。卿大夫對諸侯來說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領地內又是大宗。卿大夫與士的關系,依此類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約束小宗,小宗必須服從大宗。據材料中“大宗”“宗子”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宗法制度,B項正確;商和西周實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土地被溝渠灌溉、道路疆界劃分成方塊狀,形同井字,被稱為“井田制”,與材料所述不符,排除A項;禮樂制度就是對統(tǒng)治階級日常的政治、社會活動,例如祭神、結婚、喪葬等,制定一些規(guī)則和儀式,并配有特定的音樂。不同等級的貴族要行不同的禮儀,與材料所述不符,排除C項;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廣大地區(qū)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與材料所述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3.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授田于百姓。在經濟領域的核心任務,是圍繞“耕戰(zhàn)”目標,推行重農政策,強化國家經濟汲取力與社會動員力。這說明,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運動()
A.意圖保護農民利益 B.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C.旨在實現(xiàn)富國強兵 D.著眼于改變經濟結構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推行重農政策,強化國家經濟汲取力與社會動員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運動旨在實現(xiàn)富國強兵,以便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得優(yōu)勢地位,C項正確;戰(zhàn)國時期變法運動的目的是富國強兵,并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并非為了保護農民利益,排除A項;據材料可知,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運動通過推行重農政策,著眼于提高國家經濟和軍事實力,但沒有數據的對比,無法得出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并沒有交代各種經濟成分占有的比例,所以無法得出改變經濟結構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
4.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但這一時期也是思想文化繁榮的時期,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下列屬于法家學派代表人物的是()
A.老子 B.韓非子 C.孔子 D.墨子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韓非子是法家學派代表人物,主張以法為工具管理國家,控制臣民,體現(xiàn)了中央集權的政治思想,B項正確;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排除A項;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排除C項;墨子是墨家學派代表人物,排除D項。故選B項。
5.如圖為小篆體十二字磚及其釋文。推測它是秦朝文物的主要依據是()地域
文化和遺址
黃河中游
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遺址、靈寶西坡遺址。
陶寺遺址出土文物帶有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的元素
黃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
長江下游
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遼河流域
紅山文化的牛河梁遺址
A.其內容是對秦朝的歌功頌德 B.文字字體及“道毋饑人”信息
C.小篆字體及“海內皆臣”信息 D.磚的形狀及“歲登成熟”信息
【答案】C
【解析】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統(tǒng)一六國,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即“海內皆臣”,并以小篆作為全國通用字體,所以,該十二字磚上的小篆字體及“海內皆臣”信息是推測它為秦朝文物的主要依據,C 項正確;在秦朝后仍有人贊美秦朝,所以,其內容是對秦朝的歌功頌德不能作為秦朝文物的主要依據,排除A項;“道毋饑人”和“歲登成熟”等信息在任何朝代均可作為對統(tǒng)治者歌功頌德的字眼,所以, BD兩項不是秦朝文物的主要依據,排除BD兩項。故選C項。
【點評】本題主要通過史料的重要作用來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和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yǎng)。
6.中國歷史上農民大起義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大澤鄉(xiāng)起義-黃巾起義-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
B.黃巾起義-大澤鄉(xiāng)起義-李自成起義-黃巢起義
C.黃巢起義-黃巾起義-大澤鄉(xiāng)起義-李自成起義
D.大澤鄉(xiāng)起義-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黃巾起義
【答案】A
【解析】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古代中國。大澤鄉(xiāng)起義發(fā)生在秦朝末年,黃巾起義發(fā)生在東漢末年,黃巢起義發(fā)生在唐朝后期,李自成起義發(fā)生在明朝末年,按照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大澤鄉(xiāng)起義-黃巾起義-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A項正確;大澤鄉(xiāng)起義發(fā)生在秦朝,早于發(fā)生在東漢的黃巾起義,排除B項、C項;黃巾起義發(fā)生在東漢,早于發(fā)生在明朝的李自成起義,排除D項。故選A項。
7.西漢末年土地兼并現(xiàn)象十分嚴重,農民“無立錐之地”;王莽改制,加重掠奪,致使農民傾家蕩產,綠林赤眉應時而起;東漢末年,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毒害、敲詐百姓,“民不堪命,紛紛起義”。據此可知
A.兩漢農民起義原因完全相同 B.兩漢農民階級民主意識開始覺醒
C.統(tǒng)治階級激進改革激起民變 D.農民起義根源在于階級矛盾激化
【答案】D
【解析】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因王莽改制未能解決西漢末年的土地兼并問題,導致階級矛盾激化,爆發(fā)了綠林赤眉起義;東漢末年,由于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統(tǒng)治腐敗,導致階級矛盾激化,進而爆發(fā)了農民起義。由此可知,農民起義根源在于階級矛盾激化,D項正確“兩漢農民起義原因完全相同”的說法過于絕對,且兩漢農民起義原因不盡相同,排除A項“兩漢農民階級民主意識開始覺醒”的說法錯誤,排除B項;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與統(tǒng)治階級的改革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8.洛陽的元氏家族本是北魏宗室,卻有人在墓志上稱自己為“唐堯(五帝之一)之苗裔”漢高(劉邦)之胤胄”,認為自己的祖先是漢族先賢,而不是鮮卑拓跋氏。這種情況反映了()
A.元氏一族對拓跋氏的不滿 B.該家族對中華文明的認同
C.洛陽 圣德先賢誕生之地 D.墓志記載不適合作為史料
【答案】B
【解析】
【詳解】根據材料“洛陽的元氏家族本是北魏宗室卻有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漢族先賢,而不是鮮卑拓跋氏”及所學知識,可得知這種情況反映了該家族對中華文明的認同,B項正確;材料未反映元氏一族對拓跋氏的不滿,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洛陽是圣德先賢誕生之地,排除C項;墓志記載是否可以作為史料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9.唐以前,耕犁是長直轅犁,回轉困難。唐朝時,江南農民在長期生產中將耕犁改進為一種輕便的短曲轅犁。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壁畫中有曲轅犁耕作圖。據此可知
A.先進耕犁技術推廣到邊疆 B.中原與邊疆生產方式一致
C.經濟發(fā)展的區(qū)域特色明顯 D.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
【答案】A
【解析】
【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唐代曲轅犁的發(fā)明大大促進了犁耕技術的進步,而這種發(fā)端于江南的犁耕技術在當時出現(xiàn)在西北邊疆地區(qū),說明先進耕犁技術推廣到邊疆,A項正確;僅憑曲轅犁的使用,無法說明中原與邊疆生產方式一致,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xiàn)“經濟發(fā)展的區(qū)域特色明顯”,排除C項,“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與史實不符,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在宋代,排除D項。故選A項。10.唐代從租庸調制向兩稅法的轉變反映出()
A.封建剝削日益加強 B.從實物地租逐漸向貨幣地租轉變
C.商品經濟日趨繁榮 D.封建國家對農民人身控制的松弛
【答案】D
【解析】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唐朝中國。兩稅法“惟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改變了自戰(zhàn)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D項正確;兩稅法簡化稅收名目,且將資產、田畝作為納稅的重要標準,有利于合理分配賦稅負擔,減輕下層百姓的負擔?!岸惵矢亍辈皇莾啥惙ㄏ啾扔谧庥拐{制的突出特點“封建剝削日益加強”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明清時期實行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實物地租逐漸向貨幣地租轉變,排除B項;兩稅法主要征收戶稅、地稅,看不出商業(yè)稅征收情況,不能斷定商品經濟日趨繁榮,排除C項。故選D項。
11.中國古代在某個領域取得極高成就的人常被尊稱為“圣”。下列歷史人物中屬于隋唐時期的是()
①“醫(yī)圣”張仲景②“畫圣”吳道子③“書圣”王羲之④“詩圣”杜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是組合型選擇題。時空是隋唐時期的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吳道子是唐代著名畫家,尊稱畫圣,②符合題意;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④符合題意。結合上述分析可知,C項正確;張仲景是東漢末年著名醫(yī)學家,①不符合題意,排除AB項;王羲之是東晉人,擅長行書,被稱為“書圣”,③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
12.唐初,中書、門下兩省雖相互制衡,卻往往意見相左,互相推諉。于是產生了中書與門下長官共同議事的制度和機構,即政事堂。據此可知,政事堂設立的意圖是()
A.創(chuàng)新中央決策機構 B.強化中央集權
C.提高中樞行政效率 D.分割宰相權力
【答案】C
【解析】
【詳解】從“卻往往意見相左,互相推諉”,所以設立了政事堂,可知政事堂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中樞行政效率,C項正確;題干設問是意圖,A項只是一種手段,排除;中央集權是指把地方的權力集中到中央,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宰相權力的問題,無法體現(xiàn)是否分割相權,排除D項。故選C 項。13.《金史》記載:“其聲如雷,聞百里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透?!边@描述的是()
A.指南針 B.造紙術 C.印刷術 D.火藥
【答案】D
【解析】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古代(中國)。“其聲如雷“火點著甲鐵皆透”描述的是火藥武器的威力,D項正確;指南針主要作用是判別方位,紙的作用主要是書寫材料,印刷術用于生產印刷品,三者都與武器制造關系不大,排除A、B、C項。故選D項。
14.南宋學者葉適指出:“唐失其道,化內地為藩鎮(zhèn),內外皆堅,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內外皆柔,雖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贝瞬牧峡勺糇C宋代()
A.強化集權存在弊端 B.注重民生問題 C.實行重文輕武政策 D.加強邊疆治理
【答案】A
【解析】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南宋時期(中國)。據題意可知,葉適認為唐朝時期出現(xiàn)了藩鎮(zhèn)割據,嚴重威脅中央集權;而南宋時期極大的削弱了地方權力,雖然國內政局相對穩(wěn)定,但對外卻不能鞏固國防,對外戰(zhàn)爭敗多勝少,這體現(xiàn)了宋朝強干弱枝、國勢積弱的特點,故葉適主張加強和擴大地方權力,佐證了宋代強化集權存在的弊端,A 項正確;葉適的主張是擴大地方權力,并不是注重民生和重文輕武,排除BC項;葉適意圖通過擴大地方權力來應對邊疆問題,并不是主張加強邊疆治理,排除D項。故選A項。
15.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過程中出現(xiàn)的規(guī)律是()
①南遷人民帶去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②由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③凸顯了區(qū)域性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性④南移趨勢在國家分裂時更為明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西晉末年起,北方人民為躲避戰(zhàn)亂,大批流亡南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江南開發(fā),推動了經濟重心南移,①正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逐漸由北方的黃河流域轉移到南方的長江流域,②正確;與經濟重心南移相伴相隨的是南北方經濟實力對比的逆轉,南方經濟后來居上,凸顯了南北方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性,③正確;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得到開發(fā),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表明經濟重心南移趨勢在國家分裂時更為明顯,④正確;綜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確,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16.下面為唐宋進士成分情況表。該表可以用來說明()
A.唐宋世家大族的影響巨大 B.宋代社會階層流動性得到加強
C.宋代科舉取士的人數減少 D.唐宋科舉制選拔方式發(fā)生變化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宋時期。從材料數據可以看出,到宋理宗時期,“三代不仕”而中進士的人占比達到 53.86%,較之前唐朝“寒素家庭子弟”占比有了較大的提升,這主要得益于科舉制的不斷發(fā)展,使社會階層流動性得到加強,B項正確;材料除了唐朝,還有宋代,宋代世家大族影響較小,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不同人群的比例問題,看不出數量多少,排除C項;科舉的方式沒有變化,且從材料中也不能看出方式有所改變,排除D項。故選B項。
17.宋代盛行婚姻論財,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評。南宋理學家張栻認為,“婚姻結好,豈為財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風俗”。還有理學家強調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這反映了當時理學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觀念 B.意圖維護禮教綱常
C.背離政府對民俗的引導 D.促成婚姻習俗變革
【答案】B
【解析】
【詳解】由材料“治其尤甚者,以正風俗”“強調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可知,當時的理學家反對當時社會盛行的婚姻論財的做法,試圖維護維護原有的宗族倫理綱常,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故選B;材料顯示當時的理學家仍非常重視婚姻中的宗族觀念,而非淡化,排除A;理學家的這些主張試圖維護原有的封建倫理觀念,這迎合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需求,而非背離,排除C;由材料可知,當時的理學家是主張維護原有的婚姻習俗的,他們是反對婚姻習俗發(fā)生變革的,排除D。
18.觀察如圖所示的唐、宋、元三個朝代中央機構示意圖。下列對圖片信息的解讀正確的是()
A.相權由分散演變?yōu)橄鄬? B.相權與皇權的矛盾日益緩和
C.政府的行政效率極大提高 D.元朝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
【答案】A
【解析】
【詳解】根據圖片信息,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權被一分為三,宋朝實行二府三司制度,相權被一分為多,而元朝實行一省制,相權又重新出現(xiàn)集中的趨勢,呈現(xiàn)出一定的反彈,A項正確;伴隨著封建君主專制逐漸強化,相權與皇權之間的矛盾之間激化,排除B項;宋朝相比唐朝的政府機構更加復雜,出現(xiàn)了冗官現(xiàn)象,行政效率逐漸降低,排除C項;清朝時期設立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排除D項。故選A項。
19.下表所示為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提及的一段史實,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8天內)各部門送進皇宮的奏折及其呈報的事件數量(單位:件)。據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論是
A.朱元璋是古代最勤奮 帝王 B.廢丞相導致皇帝的負擔加重
C.明代初年國家政局極不穩(wěn)定 D.內閣成員處理政務能力薄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
【詳解】根據材料“8天內”并結合表格內容可以看出,朱元璋批閱奏章的數量很大,處理的事務很多,結合所學可知,這是由于朱元璋廢除丞相導致的,故B項正確;A項說法絕對,而且材料沒有比較,不能說朱元璋是古代最勤奮的帝王,排除A項;C項在材料中不能體現(xiàn),排除C項;明成祖朱棣設立了內閣,排除D項。故選B項。
【點睛】
20.鄭和七下西洋,累計抵達30多個國家及地區(qū)。他對各地首領進行了友好訪問,還與各地居民進行了商業(yè)貿易等。這體現(xiàn)出鄭和下西洋的特點是()
A.規(guī)模龐大 B.技術先進 C.和平交往 D.獲利豐厚
【答案】C
【解析】
【詳解】依據材料“鄭和七下西洋,累計抵達30多個國家及地區(qū)......"可以看出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這些地區(qū)之間的交往,同時鄭和船隊是友好且和平的訪問,C項正確;從題干中,不能得出船隊規(guī)模,也不能得出技術狀況,排除AB項;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不是為了開拓貿易,排除D項。故選C項。
21.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下列少數民族按照出現(xiàn)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突厥-匈奴-蒙古-女真
B.匈奴-突厥-女真-蒙古
C.蒙古-匈奴-突厥-女真
D.突厥-女真-蒙古-匈奴
【答案】B
【解析】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古代中國。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游牧民族,興起于戰(zhàn)國時期。突厥是隋唐時期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區(qū)的游牧部落。“女真”一詞始見于10世紀初的五代時期。蒙古族的興起是在12世紀前后。按照出現(xiàn)順序排列為匈奴-突厥-女真-蒙古,B項正確;匈奴出現(xiàn)的時間早于突厥,排除A項;匈奴出現(xiàn)的時間早于蒙古,排除C項、D項。故選B項。
22.據《新全球史》記載,早在12世紀福建就進口稻米,而專門種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價銷往北方,盡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種植稻米以減少對進口稻米的依賴,卻收效甚微。此現(xiàn)象反映了該地區(qū)
A.商業(yè)發(fā)達已出現(xiàn)商幫 B.農副產品的商品化
C.政府不再重農抑商 D.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
【答案】B
【解析】
【詳解】稻米是糧食作物,荔枝和柑桔等是經濟作物,而荔枝等經濟作物的價格要比稻米高,所以福建人唐(830名進士)
宋理宗寶祐四年(570名進士)
士族子弟
小姓
寒素家庭子弟
三代不仕
父親有仕(官職多屬低品)
其他
70.96%
13.14%
15.96%
53.86%
22.63%
23.51%
奏章數量
1160
呈報事項
3291
明太祖日均批閱奏章
145
明太祖日均處理事件
約411
選擇種植經濟作物,即使政府提倡種植糧食也收效甚微,這說明農業(yè)的種植受市場的影響,也就是農業(yè)生產的商品化,故選B;材料信息沒有涉及商幫,排除A;12世紀是宋朝,政府仍然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排除C;D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排除。
【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福建就進口稻米,而專門種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價銷往北方”,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
23.清代中葉出現(xiàn)新的小說類型-俠義公案小說。小說內容大多為皇帝欽點的清官統(tǒng)率俠客,懲暴護民、伸張正義。與傳統(tǒng)的“法外維持正義“重然諾、輕生死”俠義小說迥然不同。這反映出清代()
A.專制集權空前強化 B.倫理秩序遭到破壞
C.法治觀念日益普及 D.市民階層逐漸壯大
【答案】A
【解析】
【詳解】據題意可知,清代出現(xiàn)的俠義公案小說中,俠客都是皇帝欽點的清官所統(tǒng)率的,不再是傳統(tǒng)的“法外維持正義”“重然諾、輕生死”的俠客,這種變化體現(xiàn)了對皇權的順從,說明清代專制集權空前強化,A項正確;這種變化反映的是對皇權的順從,是專制集權的空前的強化,并不代表倫理秩序遭到破壞,更不意味著法治觀念日益普及,排除BC項;材料內容和市民階層的發(fā)展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24.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和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分別系統(tǒng)記載了中國古代醫(yī)藥學、農學、工藝學的相關知識。這體現(xiàn)出明清時期科技發(fā)展的特點是
A.程朱理學影響周邊國家 B.出現(xiàn)總結性傳統(tǒng)科學技術巨著
C.四大發(fā)明陸續(xù)傳到西方 D.出現(xiàn)培養(yǎng)軍事人才的新式學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科技的特點之一是出現(xiàn)總結性傳統(tǒng)科學技術巨著,因此根據材料“分別系統(tǒng)記載了中國古代醫(yī)藥學、農學、工藝學的相關知識”可知傳統(tǒng)科技進入總結階段,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程朱理學對周邊國家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與四大發(fā)明輸出無關,排除C項;洋務運動時期出現(xiàn)培養(yǎng)軍事人才的新式學校,排除D項。故選B項。
【點睛】
二、非選擇題(共3大題,共52分)。
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隋煬帝時增設進士科經過唐代的發(fā)展,考試作為一項重要制度確立起來。這樣,士人可以不經薦舉,直接報名考試由官府擇優(yōu)錄取,從而糾正了魏晉以來世家大族壟斷用人做官大權的狀況。
-韋慶遠《中國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請分別寫出魏晉和隋唐時期選官制度的名稱。根據材料一、概括隋唐時期選官制度的主要特點。
(2)結合所學知識,完成材料二表格①②③處的內容。并為表格內容擬定一個恰當主題。
【答案】(1)制度:九品中正制;科舉制。
特點:自主報名;分科考試;擇優(yōu)錄取。
(2)內容:①“仁”“禮”“德”“中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董仲舒;③三綱五常。
主題:古代儒家思想的演變/發(fā)展。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魏晉和隋唐時期的中國。制度:據材料“魏晉以來世家大族壟斷用人做官大權”并結合所學可知,魏晉時期選官實行九品中正制,隨著門閥士族勢力的發(fā)展,中正選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造成世家大族壟斷用人做官大權的狀況;據材料“隋煬帝時增設進士科經過唐代的發(fā)展,考試作為一項重要制度確立起來”并結合所學得出隋唐時期選官實行科舉制,以分科考試選拔人才。特點:據材料“士人可以不經薦舉,直接報名考試”得出自主報名;據材料“考試作為一項重要制度確立起來”得出分科考試;據材料“由官府擇優(yōu)錄取”得出擇優(yōu)錄取。
【小問2詳解】
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內容:結合所學,①孔子思想的核心觀念是“仁”,意為關愛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進而主張統(tǒng)治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鬃映缟小岸Y”,主張恢復西周等級森嚴的禮樂制度。孔子提出中庸之道,強調在行為和態(tài)度上保持適度和平衡。②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③宋朝朱熹主張存天理,滅人欲,天理就是三綱五常。主題: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尊崇儒術,儒學獨尊地位確立;宋朝儒學復興,其中程朱理學一派對后世影響最大;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現(xiàn)提倡個性自由和反對專制的傾向,推動了儒學的新發(fā)展。因此表格內容主題是古代儒家思想的演變/發(fā)展。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時的青銅器,內底鑄銘文 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滅商后決定建(東)都于天下的中心(雒邑),“宅茲中國”。這是目前所見“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
-摘編自部編《中外歷史綱要(上)》
材料二遼、夏、金、元等各王朝都是多民族政權,都進行了大幅度的社會改革,適時轉型發(fā)展,實行了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特點的政治治理制度和民族政策,特別是在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管理方面積累了多方面的經驗,取得了歷史性進步。從秦到清,作為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的中國,其幅員又擴大了許多。在清朝疆域里,內地分立18省,分設巡撫、總督治理。在東北、北部和西部邊疆,分設若干將軍轄區(qū)和辦事大臣轄區(qū)。
-摘編自甘陽、侯旭東主編《中國史八講》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的含義,并列舉與此相關的西周的政治制度。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遼、夏、金、元的政治治理制度,并簡析清朝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
【答案】(1)含義:先秦時期,“中國”包含地理、民族、政治的三層含義:指周天子所在地京師或周天子所直轄的疆土;指代華夏民族;代表中原地區(qū)的諸多華夏政權。(任答兩點,其它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給分)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2)制度:遼推行南北面官制;西夏采取了“蕃漢分治”的政治制度(或一制兩稱);金推行猛安謀克制;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意義:①基本奠定了現(xiàn)代中國的版圖;②加強了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直接管理,開發(fā)了邊疆,鞏固了邊防;③促進了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交融;④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與鞏固。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是特點類、列舉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西周時期中國。含義:由材料一“周武王滅商后決定建(東)時期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張
春秋
孔子

戰(zhàn)國
孟子
仁政;民貴君輕;性善論
西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天人合一;君權神授
宋朝
朱熹
存天理,滅人欲;天理就是③
明清之際
黃宗羲
天下為主,君為客;工商皆本
都于天下的中心(雒邑)”可知,“中國”指的是指周天子所在地京師或周天子所直轄的疆土。結合所學,“中國”還包含民族、政治方面的含義,指代華夏民族,代表中原地區(qū)的諸多華夏政權。
制度:結合所學西周 政治制度相關知識可知,西周時期實行的與“中國”相關的制度是分封制、宗法制?!拘?詳解】
本題是列舉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制度:由材料二中的“實行了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特點的政治治理制度和民族政策”,再結合所學遼、夏、金、元時期各政權采取的制度可得,遼推行南北面官制,分別管理漢族和少數民族地區(qū)事務;西夏采取了“蕃漢分治”的政治制度,中央機構既有漢式官稱,還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金推行猛安謀克制度,這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制度;元朝為了加強和鞏固對遼闊疆域的管轄和治理,推行行省制度。
意義:從對當時清朝的邊疆治理與統(tǒng)治、民族交流、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方面及對后世的影響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具體來說,從對清朝當時的意義來講,在邊疆治理和統(tǒng)治方面,加強了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直接管理,開發(fā)了邊疆,鞏固了邊防;對各民族交流角度看,促進了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交融;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角度看,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從對后世的影響看,基本奠定了現(xiàn)代中國的版圖。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 119年,漢武帝頒布法令,宣布私自盜鑄金錢者死罪,并廢除一切舊幣,發(fā)行“五銖錢”,漢朝的幣制自此穩(wěn)定。在桑弘羊的建議下,漢武帝增設大農部丞對郡國鹽鐵官進行整頓,并設置 36處鹽官,分布在27個郡;至少設置48處鐵官,分布在40個郡國;對于小邑和鄉(xiāng)村,則特準商人在交納重稅的條件下把鹽分銷給消費者。面對郡國因納貢帶來的高額運輸費用問題,漢武帝派遣大農部丞分赴各地充當特使,并指派各地均輸官“輸其土地之所饒”,最后由京師平準官實現(xiàn)“賤買貴賣”。此外,漢武帝還向工商業(yè)征收“算緡”每值 2000錢則納稅一算,即120錢,并鼓勵知情者檢舉揭發(fā),“令民告緡者以其半與之”。
-摘編自魏艾《國有專營制度:漢武帝文治武功的經濟保障》
材料二元朝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后,商人們在相對穩(wěn)定的政局下,依托便利的水路交通設施,將南糧北運以及鹽鐵等主要物資調往全國各地;同時又從異域調來稀有物品以滿足皇室和富商大賈的奢侈生活,海外貿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商業(yè)稅收也在國家財政稅收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經濟的活躍促進了城市的發(fā)展,形成了大都、臨安、太原等多個商業(yè)中心。運河沿線也出現(xiàn)了一批新興的工商業(yè)城鎮(zhèn),其中有淮安、松江、太倉等。
-摘編自劉政《元代商業(yè)繁榮及其原因》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并簡評漢武帝在經濟領域加強中央集權的舉措。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朝商業(yè)繁榮的表現(xiàn)及其原因。【答案】(1)舉措: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推行均輸平準;抑制工商業(yè)者。(任意2點即可)
評價: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tǒng)一;增加財政收入;穩(wěn)定物價;阻礙商品經濟發(fā)展。(任意2點即可)
(2)表現(xiàn):南北經濟交流頻繁;海外貿易發(fā)達;商業(yè)稅收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形成多個商業(yè)中心城市;運河沿線工商業(yè)城鎮(zhèn)的涌現(xiàn)。(答出2點即可)
原因:國家統(tǒng)一,政局相對穩(wěn)定;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水陸交通網絡的發(fā)達。(答出2點即可)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漢代(中國)。第一小問舉措:據材料一“宣布私自盜鑄金錢者死罪,并廢除一切舊幣,發(fā)行“五銖錢”得出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據材料一“對郡國鹽鐵官進行整頓,并設置36處鹽官,分布在27個郡;至少設置48處鐵官,分布在40個郡國“得出實行鹽鐵官營;據材料一“派遣大農部丞分赴各地充當特使,并指派各地均輸官“輸其土地之所饒',最后由京師平準官實現(xiàn)“賤買貴賣”得出推行均輸平準;據材料一“向工商業(yè)征收“算緡”得出抑制工商業(yè)者,向他們征收財產稅。第二小問評價:結合所學,鹽鐵官營使得政府獲得經營鹽鐵的利潤,增加財政收入;結合所學,設立平準官,實行貴賣賤買,有利于穩(wěn)定物價;漢武帝在經濟領域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大一統(tǒng);抑制工商業(yè)者阻礙商品經濟發(fā)展。
【小問2詳解】
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元朝(中國)。第一小問表現(xiàn):據材料二“南糧北運”得出南北經濟交流頻繁;據材料二“海外貿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得出海外貿易發(fā)達;據材料二“商業(yè)稅收也在國家財政稅收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得出商業(yè)稅收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據材料二“形成了大都、臨安、太原等多個商業(yè)中心”得出形成多個商業(yè)中心城市;據材料二“運河沿線也出現(xiàn)了一批新興的工商業(yè)城鎮(zhèn),其中有淮安、松江、太倉等”得出運河沿線工商業(yè)城鎮(zhèn)的涌現(xiàn)。第二小問原因:據材料二“元朝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后,商人們在相對穩(wěn)定的政局下“得出國家統(tǒng)一,政局相對穩(wěn)定;據材料二“依托便利的水路交通設施”得出水陸交通網絡的發(fā)達;結合所學,商業(yè)繁榮以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為基礎。

相關試卷

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

這是一份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材料分析題,論述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陜西省漢中市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這是一份陜西省漢中市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據記載,西漢刺史“以六條問事,下圖為北魏六鎮(zhèn)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陜西省寶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這是一份陜西省寶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文件包含陜西省寶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pdf、陜西省寶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陜西省洛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陜西省洛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qū)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qū)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湖北省孝感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起點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

湖北省孝感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起點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

陜西省商州區(qū)高級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答案】

陜西省商州區(qū)高級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