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1 L氫氣和1 L氧氣反應能生成2 L水
B.蠟燭完全燃燒后,蠟燭沒有了,不違背質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體、液體間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D.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鐵絲的質量
2.下列有關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將5g鐵和5g銅混合加熱后,物質的總質量為10g,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B.物質在空氣中加熱發(fā)生反應后,生成物的總質量必定等于反應物的質量
C.5g硫和5g氧氣完全反應后,生成物質量為10g
D.鎂條燃燒后質量增加,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3.質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下列關于質量守恒定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參加反應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一定等于生成的水的體積
B.50g冰融化得到50g水,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C.碳酸鈣加熱分解后固體質量減少,說明這一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D.鐵絲燃燒后,生成物質量比鐵絲的質量大,該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4.下列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將5g鐵和5g銅混合后的物質的總質量為10g,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B.5g硫和5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物二氧化硫為10g
C.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總數(shù)一定會發(fā)生變化
D.紙張燃燒后質量減少,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5.下列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因為遵守質量守恒定律,5g鐵和5g銅混合后物質的總質量為10g
B.因為遵守質量守恒定律,5g硫和5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二氧化硫質量為10g
C.化學反應前后,分子、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一定都不變
D.某物質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此物質一定含有C,H,O三種元素
6.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M、N、Q、P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則關于此反應認識錯誤的是 ( )
A.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B.反應后物質M的質量為13g
C.參加反應的M、P的質量比為4:1
D.物質Q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7.在一密閉容器內(nèi)有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和一種未知物X,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m的值為0
B.反應后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物質X只含碳和氫兩種元素
D.物質X一定含碳、氫、氧三種元素
8.在密閉容器內(nèi),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兩物質的質量比為19:41
C.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D.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9.在一個密閉容器內(nèi)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B.丙一定屬于化合物
C.反應后密閉容器中甲的質量為22 g
D.該反應中,乙、丙的質量變化之比為6∶111
10.一密閉容器內(nèi)有A、B、C、D共4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反應停止,A、B、C、D的微觀示意圖和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是一個化合反應
B.該反應中B和C的質量比為5:9
C.如果不是在密閉容器中反應,則該反應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D.表中x的值為18
11.在一個密閉容器內(nèi)有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B.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C.X中未測值為零
D.若Q為氧氣,則該反應為氧化反應
12.如圖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表示質子數(shù)不同的原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中反應物的微粒數(shù)之比為3:2
B.反應物都屬于單質
C.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D.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13.將宏觀、微觀及化學符號聯(lián)系在一起是化學學科的特點。某化學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不變
B.該化學變化中發(fā)生改變的微粒是原子
C.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D.參加反應的CO2和H2分子個數(shù)比為1:3
14.甲烷和水反應也可以制水煤氣,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
B.該反應生成物的質量比為14:3
C.該反應一定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D.該反應前A、B分子個數(shù)比為1:1
15.一定條件下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結論正確的是( )
A.生成物有兩種分子B.反應后原子個數(shù)變少
C.參加反應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3D.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16.甲分子與乙分子反應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物質甲是單質
B.丙分子中A,B原子個數(shù)比為3:1
C.反應前后原子的個數(shù)沒有改變,分子的個數(shù)也沒有改變
D.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學式為A2
17.利用催化劑可消除室內(nèi)裝修材料釋放的甲醛,如圖為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甲醛的化學式為CH2OB.反應前后分子總數(shù)發(fā)生改變
C.該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D.生成物都屬于氧化物
18.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粒子示意圖,下列有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
B.該反應中分子一定發(fā)生了變化
C.該反應中一定涉及到一種單質
D.該反應不一定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19.關于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中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B.甲中氣球可防止橡膠塞彈開
C.乙實驗中天平指針右偏D.兩實驗均可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20.如圖是通過白磷燃燒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過程中氣球先變大后變小
B.該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C.白磷燃燒結束,應冷卻至室溫再將錐形瓶放在天平上稱量
D.反應前錐形瓶內(nèi)白磷和氧氣的總質量一定等于反應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質量
21.利用下圖裝置進行正確操作,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甲實驗中可用少量水代替錐形瓶底部的細沙
B.丙實驗中的化學反應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C.乙實驗中生成銅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硫酸銅中銅元素的質量
D.充分反應后,冷卻至室溫,甲、乙、丙三個實驗中的天平仍然都保持平衡
22.化學革命是發(fā)生在十八世紀末英國和法國的一場深刻的化學學科的變革。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波義耳和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曾做過貌似相同的兩個實驗(見圖)。
關于這兩個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個實驗都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B.兩個實驗中,曲頸甑內(nèi)汞的表面都變?yōu)楹谏?br>C.波義耳的實驗中,金屬加熱后質量增加,該現(xiàn)象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
D.拉瓦錫的實驗中,玻璃鐘罩內(nèi)液面逐漸上升,達到一定高度后不再變化
23.化學實驗是我們應用化學知識、拓展化學思維和培養(yǎng)化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下列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探究燃燒需要氧氣
B.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C.探究鐵釘生銹條件
D.探究金屬和合金的硬度
24.小柯做了一個趣味實驗:他先將雞蛋殼碾碎裝入氣球,再把氣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錐形瓶底口,然后把氣球中的蛋殼加入錐形瓶中(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實驗過程如圖。下列對該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冷卻至室溫時,瓶內(nèi)氣體分子間空隙變大
B.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因為氣球受到浮力
C.反應沒有氣體生成
D.反應沒有熱量放出
25.下列關于用紅磷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說法錯誤的是()
A.暗紅色的紅磷燃燒,放熱,產(chǎn)生大量白煙
B.小氣球的作用之一是為了使裝置保持密閉
C.該實驗不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D.冷卻到室溫時,拔開橡膠塞后又蓋好,稱量,指針偏左
26.小軍設計了以下三組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①無氣體參與 ②有氣體參加 ③有氣體生成,如下圖:
下列關于這組驗證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①中鐵釘在稱量前需要進行打磨,目的是除去表面氧化膜
B.②裝置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注射器活塞往下移動
C.③中燒杯反應后,燒杯內(nèi)剩余物質有3種可能情況
D.從微觀的角度分析,這三個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是因為反應前后分子、原子都不變
27.構建化學基本觀念是學好化學的基礎,下列對化學基本觀念的認識錯誤的是( )
A.元素觀: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B.微粒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因為它們的分子構成不同
C.守恒觀:鐵絲在高溫條件下熔化成鐵水的過程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D.變化觀:高爐煉鐵過程中發(fā)生的反應有C+CO2高溫__2CO
28.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測定結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是紅磷的量不足
B.酒精和水混合前后質量沒有變化,所以可以用這個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C.過濾渾濁的河水時,漏斗下端管口要置于燒杯中間位置,不能與燒杯內(nèi)壁接觸,防止液體濺出
D.某物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則該物質的組成里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29.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不考慮氣球膨脹,受到空氣的浮力)
30.銅銹的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Cu2(OH)2CO3高溫__ 2CuO+X+C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前后固體物質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不變
B.堿式碳酸銅中銅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2:3
C.X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
D.因為該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揮發(fā)了,所以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物質
M
N
Q
P
反應前質量(g)
18
1
2
32
反應后質量(g)
X
26
2
12
物質
氧氣
二氧化碳
水蒸氣
X
反應前質量/g
50
1
1
23
反應后質量/g
2
45
28
m
物質




反應前質量/g
4
6
111
4
反應后質量/g
待測
15
0
84
物質
A
B
C
D
微觀示意圖
反應前質量/g
100
20
x
y
反應后質量/g
32
140
126
46
物質
X
Y
Z
Q
反應前質量/g
4
10
1
25
反應后質量/g
未測
21
10
9
05 質量守恒定律
深圳專用
一、單選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1 L氫氣和1 L氧氣反應能生成2 L水
B.蠟燭完全燃燒后,蠟燭沒有了,不違背質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體、液體間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D.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鐵絲的質量
【答案】B
【解析】A. 質量守恒定律描述的是質量守恒不是體積,所以1L氫氣和1L氧氣反應能生成2L水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故不符合題意;
B. 只要是化學變化一定遵循質量守恒定律,蠟燭完全燃燒后,蠟燭沒有了是因為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和水,逸散到空氣中了,不違背質量守恒定律;故符合題意;
C. 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包含了所有參加化學反應的物質;故不符合題意;
D. 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反應物是參加反應的鐵和氧氣,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鐵,所以生成四氧化三鐵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鐵和氧氣的質量總和;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下列有關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將5g鐵和5g銅混合加熱后,物質的總質量為10g,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B.物質在空氣中加熱發(fā)生反應后,生成物的總質量必定等于反應物的質量
C.5g硫和5g氧氣完全反應后,生成物質量為10g
D.鎂條燃燒后質量增加,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A. 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變化,將5g鐵和5g銅混合加熱,物質的總質量為10g,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題意;
B. 質量守恒定律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物質在空氣中加熱發(fā)生反應后,若反應物之間恰好反應,則生成物的總質量等于反應物的質量,若反應物有一種過量,則生成物的總質量小于反應物的質量,故不符合題意;
C. 硫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硫,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點燃__SO2,由反應方程式可以得出,硫、氧氣、二氧化硫的質量比為:1∶1∶2,5g硫和5g氧氣完全反應后,生成物的質量即二氧化硫質量為10g,故符合題意;
D. 鎂條燃燒后質量增加的原因是鎂和氧氣反應生成了氧化鎂,故生成氧化鎂的質量大于參加反應的鎂的質量,該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質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下列關于質量守恒定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參加反應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一定等于生成的水的體積
B.50g冰融化得到50g水,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C.碳酸鈣加熱分解后固體質量減少,說明這一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D.鐵絲燃燒后,生成物質量比鐵絲的質量大,該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A、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氫氣燃燒時,參加反應的氫氣和氧氣的質量和,一定等于生成的水的質量,體積不守恒,選項不符合題意;
B、50g冰融化得到50g水,只是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選項不符合題意;
C、碳酸鈣加熱分解后固體質量減少,是因為是的二氧化碳揮發(fā)了,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等于生成的氧化鈣與二氧化碳的質量和,即該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選項不符合題意;
D、鐵絲燃燒后,生成物質量比鐵絲的質量大是因為氧氣參加了反應,即參加反應的鐵與氧氣的質量和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鐵的質量,該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選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4.下列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將5g鐵和5g銅混合后的物質的總質量為10g,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B.5g硫和5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物二氧化硫為10g
C.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總數(shù)一定會發(fā)生變化
D.紙張燃燒后質量減少,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B
【解析】A、鐵和銅混合,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該選項說法不符合題意;
B、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關系:S32+O232點燃__SO264,由以上質量關系可知,硫和氧氣恰好完全反應時質量比是1:1,5g硫和5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物二氧化硫為10g,該選項說法符合題意;
C、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總數(shù)可能會發(fā)生變化,也可能不發(fā)生變化,該選項說法不符合題意;
D、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紙張燃燒后質量減少是因為部分生成物逸散到空氣中了,遵循質量守恒定律,該選項說法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5.下列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因為遵守質量守恒定律,5g鐵和5g銅混合后物質的總質量為10g
B.因為遵守質量守恒定律,5g硫和5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二氧化硫質量為10g
C.化學反應前后,分子、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一定都不變
D.某物質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此物質一定含有C,H,O三種元素
【答案】B
【解析】A. 5g鐵和5g銅混合,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故不符合題意;
B. 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反應的質量關系為 S+O2點燃__SO23232 可知,硫與氧氣恰好完全反應時質量比為1:1,因此5g硫和5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二氧化硫質量為10g,故符合題意;
C.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一定都不變,分子種類一定發(fā)生變化,分子數(shù)目可能變,故不符合題意;
D. 某物質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水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由于有氧氣參加反應,則此物質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6.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M、N、Q、P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則關于此反應認識錯誤的是 ( )
A.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B.反應后物質M的質量為13g
C.參加反應的M、P的質量比為4:1
D.物質Q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答案】C
【解析】A. 該反應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B. 由分析可知,反應后物質M的質量為13g,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C. 參加反應的M、P的質量比為:(18-13):(32-12)=1:4,故錯誤,符合題意;
D. 化學反應前后,Q的質量不變,Q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是不參與反應的雜質,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7.在一密閉容器內(nèi)有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和一種未知物X,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m的值為0
B.反應后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物質X只含碳和氫兩種元素
D.物質X一定含碳、氫、氧三種元素
【答案】C
【解析】A、由表格信息可知反應后CO2質量增加了44克,是生成物;H2O質量增加了27克,是生成物;生成物共增加質量44g+27g=71g,O2質量減少了48克,是反應物;故X質量應該減少71g-48g=23g,所以反應后物質X的質量m為0,故A不符合題意;
B、根據(jù)質量關系可知,反應物是X和O2,生成物是CO2 和 H2O,故B不符合題意;
C、根據(jù)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生成物中含有C,H和O三種元素,反應物O2中含有O元素。所以C和H一定來自X,C元素質量為:44克×1244 =12克;H元素質量為:27克×218 =3克。12克+3克=15克<23克,所以W中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故C符合題意;
D、根據(jù)C選項中分析知,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8.在密閉容器內(nèi),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兩物質的質量比為19:41
C.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D.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答案】B
【解析】由四種物質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可知,反應前后甲的質量分數(shù)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質量分數(shù)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反應后丙的質量分數(shù)增加了41%-25%=16%,故是生成物;丁的質量分數(shù)減少了48%-30%=18%,是反應物;
A、任何化學反應均遵守質量守恒定律,該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說法不符合題意;
B、反應生成甲和丙的質量比為2%:16%=1:8,說法符合題意;
C、乙的質量分數(shù)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說法不符合題意;
D、該反應的反應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丙,一種物質參與反應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叫做分解反應,說法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9.在一個密閉容器內(nèi)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B.丙一定屬于化合物
C.反應后密閉容器中甲的質量為22 g
D.該反應中,乙、丙的質量變化之比為6∶111
【答案】B
【解析】A、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A不符合題意;
B、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三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丙一定屬于化合物,故B符合題意;
C、反應后密閉容器中甲的質量為26 g,故C不符合題意;
D、該反應中,乙、丙的質量變化之比=9g:111g=9∶111,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0.一密閉容器內(nèi)有A、B、C、D共4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反應停止,A、B、C、D的微觀示意圖和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是一個化合反應
B.該反應中B和C的質量比為5:9
C.如果不是在密閉容器中反應,則該反應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D.表中x的值為18
【答案】D
【解析】分析題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A物質質量是減少的,減少了68g,是反應物,B物質的質量增加了,增加了120g,是生成物,根據(jù)反應前后原子個數(shù)不變,得出C是反應物,D是生成物,寫出方程式為: 4 NH3 + 3 O2 =2N2 +6 H2O ;
A.有反應的特點可知,該反應不是化合反應,A不符合題意
B.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可知,B和C的質量比為=120:108=10:9,B不符合題意
C.該反應涉及的是氣體多,必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C不符合題意
D.根據(jù)上述解答可知,生成B的質量為120g.而B和C的質量為10:9,則C的質量為108g,126-108=18,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1.在一個密閉容器內(nèi)有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B.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C.X中未測值為零
D.若Q為氧氣,則該反應為氧化反應
【答案】A
【解析】解: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即:4+10+1+25=未測+21+10+9,未測=0.則反應后,X的質量減少了(4﹣0)g=4g,是反應物;Y的質量增加了(21﹣10)g=11g,是生成物;Z的質量增加了(10﹣1)g=9g,是生成物;Q的質量減少了(25﹣9)g=16g,是反應物,即反應的方程式可表示為:X+Q→Y+Z。
A.由以上分析可知,該反應不符合“一變多”的特征,不屬于分解反應,故符合題意;
B.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題意;
C.由以上分析可知,X中未測值為零,故不符合題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Q是反應物,若Q為氧氣,則該反應是物質與氧氣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2.如圖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表示質子數(shù)不同的原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中反應物的微粒數(shù)之比為3:2
B.反應物都屬于單質
C.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D.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A
【解析】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各物質反應的微粒個數(shù)關系是:
A、由上圖可知,該反應中反應物的微粒數(shù)之比為3:1,故符合題意;
B、由物質的微觀構成可知,反應物都屬于單質,故不符合題意;
C、該反應由兩種物質生成了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故不符合題意;
D、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3.將宏觀、微觀及化學符號聯(lián)系在一起是化學學科的特點。某化學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不變
B.該化學變化中發(fā)生改變的微粒是原子
C.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D.參加反應的CO2和H2分子個數(shù)比為1:3
【答案】D
【解析】A、該反應有單質氫氣參加反應,生成了水,氫元素在反應前是0價,反應后是+1價,反應前后有元素化合價改變,不符合題意;
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該化學變化中發(fā)生改變的微粒是分子,不是原子,不符合題意;
C、該反應是化學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題意;
D、由化學反應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CO2+6H2=△催化劑C2H4+4H2O,由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CO2和H2分子個數(shù)比為2:6=1:3,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4.甲烷和水反應也可以制水煤氣,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
B.該反應生成物的質量比為14:3
C.該反應一定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D.該反應前A、B分子個數(shù)比為1:1
【答案】D
【解析】A、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發(fā)生改變,故A說法不符合題意;
B、該反應的生成物是CO和H2,結合化學方程式計算二者的質量比為28:(3×2)=14:3,故B說法不符合題意;
C、所有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C說法不符合題意;
D、參加反應的A、B分子個數(shù)比為1:1,但反應前兩種物質分子個數(shù)比不一定是1:1,故D說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5.一定條件下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結論正確的是( )
A.生成物有兩種分子B.反應后原子個數(shù)變少
C.參加反應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3D.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A. 由分析得:生成物有一種分子 ,不符合題意;
B.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個數(shù)不變,不符合題意;
C. 由分析得:參加反應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3 ,不符合題意;
D. 該反應是一個化學變化,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6.甲分子與乙分子反應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物質甲是單質
B.丙分子中A,B原子個數(shù)比為3:1
C.反應前后原子的個數(shù)沒有改變,分子的個數(shù)也沒有改變
D.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學式為A2
【答案】C
【解析】A、從圖示分析,物質甲和乙都是單質,丙是化合物.故此說法不符合題意.
B、從圖示看出,丙分子中A,B原子個數(shù)比為3:1,此說法不符合題意.
C、從圖示看出,反應前后原子的個數(shù)沒有改變,但分子的個數(shù)發(fā)生了改變,由4個分子變成了2個分子,故此說法符合題意.
D、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個數(shù)不變可推知,乙的化學式為A2,此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7.利用催化劑可消除室內(nèi)裝修材料釋放的甲醛,如圖為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甲醛的化學式為CH2OB.反應前后分子總數(shù)發(fā)生改變
C.該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D.生成物都屬于氧化物
【答案】B
【解析】A. 由分子模型圖可知,每個甲醛分子是由1個碳原子、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所以甲醛的化學式為CH2O,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 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甲醛與氧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H2O+O2催化劑__CO2+H2O,由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分子總數(shù)沒有改變,故B錯誤,符合題意;
C. 任何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 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生成物是CO2和H2O,都屬于氧化物,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8.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粒子示意圖,下列有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
B.該反應中分子一定發(fā)生了變化
C.該反應中一定涉及到一種單質
D.該反應不一定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A. 由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前是兩種物質,反應后是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 化學反應前后分子一定發(fā)生改變,由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前由兩種不同的分子,反應后生成另外一種分子,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 由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物的一種是由同種原子構成的分子,屬于單質,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 任何化學反應都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9.關于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中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B.甲中氣球可防止橡膠塞彈開
C.乙實驗中天平指針右偏D.兩實驗均可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A、紅磷燃燒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體,故會觀察到產(chǎn)生大量白煙,此選項表述不符合題意;
B、紅磷燃燒放熱會使瓶內(nèi)空氣受熱膨脹,氣球可防止橡膠塞彈開,此選項表述不符合題意;
C、乙實驗中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了空氣中,故天平指針會向右偏,此選表述不符合題意;
D、甲實驗是密閉體系,可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乙實驗中的反應為敞開體系,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氣中去了,不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此選項表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20.如圖是通過白磷燃燒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過程中氣球先變大后變小
B.該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C.白磷燃燒結束,應冷卻至室溫再將錐形瓶放在天平上稱量
D.反應前錐形瓶內(nèi)白磷和氧氣的總質量一定等于反應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質量
【答案】D
【解析】A、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使裝置內(nèi)空氣受熱膨脹,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被消耗,裝置內(nèi)壓強減小,實驗過程中氣球先變大后變小,正確不符合題意;
B、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屬于化學變化,該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想說法不符合題意;
C、白磷燃燒結束,應冷卻至室溫再將錐形瓶放在天平上稱量,正確不符合題意;
D、錐形瓶內(nèi)白磷和氧氣不一定恰好完全反應,氧氣可能有剩余,反應前錐形瓶內(nèi)白磷和氧氣的總質量不一定等于反應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質量,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21.利用下圖裝置進行正確操作,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甲實驗中可用少量水代替錐形瓶底部的細沙
B.丙實驗中的化學反應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C.乙實驗中生成銅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硫酸銅中銅元素的質量
D.充分反應后,冷卻至室溫,甲、乙、丙三個實驗中的天平仍然都保持平衡
【答案】C
【解析】A. 用少量水代替錐形瓶底部的細沙,磷不能和氧氣接觸,不能燃燒,故不符合題意;
B. 丙實驗中鹽酸和碳酸鈉反應是一個化學變化,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故不符合題意;
C. 反應前后元素種類質量不變,乙實驗中生成銅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硫酸銅中銅元素的質量,故符合題意;
D. 丙實驗中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逸出,天平不平衡,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2.化學革命是發(fā)生在十八世紀末英國和法國的一場深刻的化學學科的變革。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波義耳和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曾做過貌似相同的兩個實驗(見圖)。
關于這兩個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個實驗都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B.兩個實驗中,曲頸甑內(nèi)汞的表面都變?yōu)楹谏?br>C.波義耳的實驗中,金屬加熱后質量增加,該現(xiàn)象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
D.拉瓦錫的實驗中,玻璃鐘罩內(nèi)液面逐漸上升,達到一定高度后不再變化
【答案】D
【解析】A、波義耳的實驗裝置右端直接與空氣相通,沒有密封,故無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不符合題意;
B、曲頸甑內(nèi)的汞會被空氣中氧氣氧化變?yōu)榧t色的氧化汞,不符合題意;
C、波義耳的實驗裝置沒有密封,如果計算消耗氧氣的質量,則與質量守恒定律相符,不符合題意;
D、拉瓦錫的實驗中,汞會消耗裝置中的氧氣,導致內(nèi)外氣壓不一致,故玻璃鐘罩內(nèi)液面逐漸上升,最終氧氣耗盡后,液面達到一定高度后不再變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23.化學實驗是我們應用化學知識、拓展化學思維和培養(yǎng)化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下列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探究燃燒需要氧氣
B.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C.探究鐵釘生銹條件
D.探究金屬和合金的硬度
【答案】D
【解析】A、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能燃燒,則說明燃燒需要與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上,而不是需要氧氣,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由于紅磷燃燒消耗氧氣,而該裝置不是密閉裝置,則反應后天平不平衡,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鐵與氧氣、水共同接觸時會生銹,左邊鐵釘只與氧氣接觸,右邊鐵釘只有氧氣接觸,均不生銹,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將金屬和黃銅片互相刻畫,比較劃痕,則可探究金屬和合金的硬度,該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答案為:D。
24.小柯做了一個趣味實驗:他先將雞蛋殼碾碎裝入氣球,再把氣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錐形瓶底口,然后把氣球中的蛋殼加入錐形瓶中(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實驗過程如圖。下列對該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冷卻至室溫時,瓶內(nèi)氣體分子間空隙變大
B.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因為氣球受到浮力
C.反應沒有氣體生成
D.反應沒有熱量放出
【答案】B
【解析】A、根據(jù)分子間間隔隨溫度升高而變大可知,冷卻至室溫時,瓶內(nèi)氣體分子間空隙變小,故不符合題意;
B、白醋和雞蛋殼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使氣球受到浮力,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符合題意;
C、該反應生成了氣體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題意;
D、該反應不僅產(chǎn)生氣體,還會放出熱量,故不符合題意。
25.下列關于用紅磷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說法錯誤的是()
A.暗紅色的紅磷燃燒,放熱,產(chǎn)生大量白煙
B.小氣球的作用之一是為了使裝置保持密閉
C.該實驗不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D.冷卻到室溫時,拔開橡膠塞后又蓋好,稱量,指針偏左
【答案】C
【解析】A、暗紅色的紅磷燃燒,放熱,產(chǎn)生大量白煙,A不符合題意;
B、小氣球的作用之一是為了使裝置保持密閉,B不符合題意;
C、該實驗能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這是因為反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后降溫至室溫時,氣球變癟,不受浮力影響,C符合題意;
D、冷卻到室溫時,拔開橡膠塞后又蓋好,由于紅磷和氧氣反應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再稱量,指針偏左,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6.小軍設計了以下三組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①無氣體參與 ②有氣體參加 ③有氣體生成,如下圖:
下列關于這組驗證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①中鐵釘在稱量前需要進行打磨,目的是除去表面氧化膜
B.②裝置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注射器活塞往下移動
C.③中燒杯反應后,燒杯內(nèi)剩余物質有3種可能情況
D.從微觀的角度分析,這三個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是因為反應前后分子、原子都不變
【答案】D
【解析】A、鐵釘生銹表面有氧化鐵,①中鐵釘在稱量前需要進行打磨,目的是除去表面氧化膜,故A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錐形瓶內(nèi)壓強減小,則②裝置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注射器活塞往下移動,故B不符合題意;
C、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③中燒杯反應后,燒杯內(nèi)剩余物質有碳酸鈉、氯化鈉、水或氯化氫、氯化鈉、水或氯化鈉、水共3種可能情況,故C不符合題意;
D、從微觀的角度分析,這三個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是因為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質量都不變,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27.構建化學基本觀念是學好化學的基礎,下列對化學基本觀念的認識錯誤的是( )
A.元素觀: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B.微粒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因為它們的分子構成不同
C.守恒觀:鐵絲在高溫條件下熔化成鐵水的過程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D.變化觀:高爐煉鐵過程中發(fā)生的反應有C+CO2高溫__2CO
【答案】C
【解析】A、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說法符合題意,不符合題意;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構成不同,故化學性質不同,不符合題意;
C、鐵絲在高溫條件下熔化成鐵水,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符合題意;
D、高爐煉鐵過程中發(fā)生了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的反應,可獲得還原劑一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CO2高溫__2CO,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8.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測定結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是紅磷的量不足
B.酒精和水混合前后質量沒有變化,所以可以用這個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C.過濾渾濁的河水時,漏斗下端管口要置于燒杯中間位置,不能與燒杯內(nèi)壁接觸,防止液體濺出
D.某物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則該物質的組成里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D
【解析】A、紅磷的量不足會導致實驗結果偏小,故A不符合題意;
B、酒精和水混合是物理變化,質量守恒定律不適用,故B不符合題意;
C、過濾渾濁的河水時,漏斗下端管口要緊貼燒杯內(nèi)壁,故C不符合題意;
D、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某物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則該物質的組成里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因為不知道反應物產(chǎn)物的質量,所以可能含有氧元素,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29.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不考慮氣球膨脹,受到空氣的浮力)
【答案】B
【解析】A、白磷在密閉容器中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沒有物質逸出,反應前后容器中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可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A選項不符合題意;
B、稀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出,反應后燒杯中的物質質量減少,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B選項符合題意;
C、Fe和CuSO4反應生成FeSO4和Cu,沒有物質逸出,反應前后容器中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可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C選項不符合題意;
D、反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前后容器中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可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D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30.銅銹的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Cu2(OH)2CO3高溫__ 2CuO+X+C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前后固體物質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不變
B.堿式碳酸銅中銅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2:3
C.X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
D.因為該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揮發(fā)了,所以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A. 由方程式可知固體質量減少,而銅元素的質量不變,因此銅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變大,故A不符合題意;
B. 化學式中同種原子的個數(shù)要合并,因此Cu2(OH)2CO3中銅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shù)比是2:5,故B不符合題意;
C. 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都不變,可判斷X的化學式是H2O,H2O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故C符合題意;
D. 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使該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揮發(fā)了,所以該反應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物質
M
N
Q
P
反應前質量(g)
18
1
2
32
反應后質量(g)
X
26
2
12
物質
氧氣
二氧化碳
水蒸氣
X
反應前質量/g
50
1
1
23
反應后質量/g
2
45
28
m
物質




反應前質量/g
4
6
111
4
反應后質量/g
待測
15
0
84
物質
A
B
C
D
微觀示意圖
反應前質量/g
100
20
x
y
反應后質量/g
32
140
126
46
物質
X
Y
Z
Q
反應前質量/g
4
10
1
25
反應后質量/g
未測
21
10
9

相關試卷

中考化學??键c專題必殺題(深圳專用)選擇專練08(實驗設計30題)(原卷版+解析):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键c專題必殺題(深圳專用)選擇專練08(實驗設計30題)(原卷版+解析),共3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中考化學常考點專題必殺題(深圳專用)選擇專練07(綜合易錯題30題)(原卷版+解析):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键c專題必殺題(深圳專用)選擇專練07(綜合易錯題30題)(原卷版+解析),共3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中考化學??键c專題必殺題(深圳專用)選擇專練04(構成物質的微粒30題)(原卷版+解析):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键c專題必殺題(深圳專用)選擇專練04(構成物質的微粒30題)(原卷版+解析),共3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中考化學??键c專題必殺題(深圳專用)選擇專練04(構成物質的微粒30題)(原卷版+解析)

中考化學??键c專題必殺題(深圳專用)選擇專練04(構成物質的微粒30題)(原卷版+解析)

中考化學??键c專題必殺題(深圳專用)選擇專練03(化學式和化合價30題)(原卷版+解析)

中考化學??键c專題必殺題(深圳專用)選擇專練03(化學式和化合價30題)(原卷版+解析)

中考化學??键c專題必殺題(深圳專用)選擇專練02(基礎實驗30題)(原卷版+解析)

中考化學常考點專題必殺題(深圳專用)選擇專練02(基礎實驗30題)(原卷版+解析)

中考化學??键c專題必殺題(深圳專用)選擇專練01(物質的變化與性質30題)(原卷版+解析)

中考化學??键c專題必殺題(深圳專用)選擇專練01(物質的變化與性質30題)(原卷版+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