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人教版必修第一冊、必修第二冊選擇性必修1第一章和第二章。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發(fā)展綠色甲醇產業(yè)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污染?!傲闾技状既剂稀比紵郏莸倪^程中焓變和熵變均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甲醇的燃燒反應為熵增的放熱反應,反應ΔH<0、ΔS>0,故選D。
2. 下列關于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可以用鐵棒代替玻璃攪拌器
B 用同一支溫度計測量溫度可減小實驗誤差
C. 反應物應一次性加入,且不能有液體濺出
D. 稀溶液中,1mlHCl與1mlNaOH完全反應放出的熱量等于57.3kJ
【答案】A
【解析】鐵棒能導熱,會造成熱量散失,故不能用鐵棒代替玻璃攪拌器,A錯誤;用同一支溫度計測量溫度可減小實驗誤差,B正確;反應物應一次性加入,且不能有液體濺出,否則會導致熱量損失,C正確;中和熱為57.3kJ/ml,則稀溶液中,1mlHCl與1mlNaOH完全反應放出的熱量等于57.3kJ,D正確;
故選A。
3. 已知下列熱化學方程式:①
②
③
④
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反應①和③相比較,反應物相同,①中的能量比③中的能量高,則放出的熱量比③少,a比c大,故,A錯誤;反應②和④相比較,反應物相同,②中的能量比④中的能量高,則放出的熱量比④少,b比d大,故,B錯誤;反應②是①的二倍,故b=2a,燃燒反應是放熱反應,故,C正確;反應④是③的二倍,故d=2c,燃燒反應是放熱反應,故,D錯誤;
故選C。
4. 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 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氯氣B. 開啟啤酒后,瓶中馬上有泡沫產生
C. 在食品包裝袋內加入鐵粉包D. 高壓有利于合成氨的反應
【答案】C
【解析】對于平衡體系,氯離子濃度增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減小了氯氣的溶解度,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不符合題意,A錯誤;對于二氧化碳溶解平衡體系,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減小,氣體溶解平衡發(fā)生移動,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不符合題意,B錯誤;食品包裝袋內加入鐵粉包的目的是抗氧化,未涉及化學平衡移動,符合題意,C正確;增大壓強,平衡向生成氨氣的方向移動,能夠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不符合題意,D錯誤;
故選C。
5. 下列陳述I、II均正確且有因果關系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鋁與濃硫酸在常溫下發(fā)生鈍化,致密的鈍化膜阻礙了反應的繼續(xù)進行,故A錯誤;氨氣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所以不能用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氨氣,故B錯誤;鎂不能用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鋁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四羥基合鋁酸鈉和氫氣,所以鎂鋁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形成的原電池裝置中鋁為負極,故C錯誤;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能與葡萄酒中的氧氣反應,所以適量的二氧化硫可防止葡萄酒氧化變質,延長紅酒的保質期,故D正確;
故選D。
6.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的反應在較低溫度下能自發(fā)進行
B. 對于能夠自發(fā)進行的吸熱反應,其原因是體系有自發(fā)向混亂度增加的方向轉變的傾向
C. 催化劑能夠改變反應途徑,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從而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大反應限度
D. 活化分子之間發(fā)生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答案】B
【解析】、的反應在較高溫度下ΔH—TΔS<0,能自發(fā)進行,故A錯誤;由反應ΔH—TΔS<0,能自發(fā)進行可知,吸熱反應能夠自發(fā)進行是因為體系有自發(fā)向混亂度增加的方向轉變的傾向,故B正確;催化劑能夠改變反應途徑,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加快反應速率,但不能增大反應限度,故C錯誤;活化分子間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只有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故D錯誤;
故選B。
7. 在一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可逆反應,平衡時,Y隨溫度、壓強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可表示B的物質的量
B. 可表示A的質量分數
C. 可表示B的轉化率
D. 可表示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答案】A
【解析】該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由分析可知,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反應物B的物質的量減小,由圖可知,p1條件下B的物質的量小于p2,則壓強p1小于p2,故A正確;由分析可知,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反應物A的質量分數減小,由圖可知,p1條件下A的質量分數小于p2,則壓強p1小于p2,故B錯誤;由分析可知,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反應物B的轉化率增大,由圖可知,p1條件下B的轉化率大于p2,則壓強p1大于p2,故C錯誤;由分析可知,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氣體的物質的量減小,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氣體的質量相等,反應中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增大,由圖可知,p1條件下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大于p2,則壓強p1大于p2,故D錯誤;
故選A。
8. 一種具有抗菌作用的醫(yī)藥中間體的結構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分子式是
B. 分子中含有5種官能團
C. 可以發(fā)生取代反應、氧化反應和加成反應
D. 能與溶液反應放出
【答案】B
【解析】如圖,該有機物分子式是,A正確;如圖,該有機物中含有碳碳雙鍵、酮羰基、酚羥基、羧基4種官能團,B錯誤;如圖,該有機物中酚羥基、羧基可以發(fā)生取代反應,碳碳雙鍵、酮羰基、苯環(huán)可以發(fā)生加成反應,碳碳雙鍵、酚羥基、苯環(huán)上的甲基可以發(fā)生氧化反應,C正確;如圖,該有機物中含有羧基,能與溶液反應放出,D正確;
故選B。
9. 某化學興趣小組以鎂與鹽酸的反應為研究對象,設計了四組實驗探究反應物濃度、反應溫度和催化劑三個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數據如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B. 實驗①和④可探究反應物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C. 對比實驗①,實驗②升高反應溫度,活化分子總數增大,化學反應速率加快
D. 實驗①和③可探究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答案】D
【解析】由控制變量法可知,c1=1.0,A正確;由控制變量法可知,實驗①④探究反應物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B正確;升高溫度,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大,活化分子總數增大,化學速率加快,C正確; 實驗②③探究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D錯誤;
故答案選D。
10. 下列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或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正確的是
A. 少量通入KClO溶液中:
B. 將硝酸加入溶液中:
C. 鋅-銅-稀硫酸電池的負極反應式:
D. 丙烯發(fā)生加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CH2=CHCH3
【答案】C
【解析】少量通入KClO溶液中會有HClO生成,離子方程式為:,故A項錯誤;硝酸會氧化硫離子,離子方程式為:,故B項錯誤;鋅-銅-稀硫酸電池,活潑金屬為負極,即鋅為負極,負極反應式:,故C項正確;丙烯發(fā)生加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故D項錯誤;
故本題選C。
11. 下列實驗方案的設計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淀粉水解液呈酸性,應先加NaOH溶液中和酸并使溶液呈堿性,故A項不符合題意;用兩支試管分別取FeCl3溶液、KI溶液(過量),充分反應后取出少許混合液于另一試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變成紅色,證明有三價鐵離子存在,可說明反應是可逆反應,故B項符合題意;乙烯和丙烯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C項不符合題意;制備金屬鈉時,應電解熔融,故D項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12. 一定條件下進行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B. 恒溫恒容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通入,再次達到平衡時的質量分數增大
C 恒容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
D. 若改為恒溫下用注射器作為容器,壓縮注射器過程中可觀察到氣體顏色逐漸變淺
【答案】A
【解析】反應物和生成物均為氣體,混合氣體總質量不變,反應前后氣體物質的量不相同,根據可知,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A正確;恒溫恒容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通入,混合氣體總質量增大,部分轉化為,氣體增多也會促使平衡正向移動,綜上所述再次達到平衡時的質量分數減小,B錯誤;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達到平衡時,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C錯誤;若改為恒溫下用注射器作為容器,壓縮注射器過程中濃度增大,顏色加深,氣壓增大平衡正向移動,濃度逐漸降低,顏色慢慢變淺,即觀察到氣體顏色先深后淺,根據勒夏特列原理可知氣體最終顏色依舊比初始狀態(tài)深,D錯誤;
答案選A。
13. 下列根據圖示所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A. 圖甲表示一定溫度下向一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充入和,發(fā)生反應,則時改變的條件為充入
B. 圖乙表示恒溫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時,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則時改變的條件可能是向容器中加入
C. 圖丙表示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時,的平衡轉化率與壓強、溫度的變化關系曲線,則
D. 圖丁表示在炭黑作用下生成活化氧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則生成活化氧分子的過程為放熱過程
【答案】C
【解析】圖甲中,時,緩慢增大至平衡,說明平衡逆向移動,改變的條件為充入,A正確;圖乙中,時刻,CO2濃度瞬間增大,改變的條件可能是向容器中加入或壓縮體積,B正確;圖丙中,同一溫度條件下,加壓平衡逆向移動,甲烷的轉化率降低,故,C錯誤;圖丁中,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所以表示在炭黑作用下生成活化氧過程中釋放能量,D正確;
故選C。
14. 向V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mlS2Cl2和1mlCl2,發(fā)生反應。Cl2、SCl2的消耗速率()與溫度(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反應正向吸熱反應
B. 反應達到平衡后,降溫有利于提高SCl2的平衡產率
C. 相同條件下,若初始投料改為2mlS2Cl2和2mlCl2,則平衡時Cl2的轉化率變大
D. 若在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該反應,達到平衡后壓縮容器的容積,重新建立新平衡,平衡常數K減小
【答案】B
【解析】根據反應可知,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由圖像可知,B、D點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繼續(xù)加熱,,即,平衡逆向移動,該反應正向為放熱反應,A錯誤;由A項分析可知,該反應正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故反應達到平衡后,降低溫度化學平衡正向移動,故有利于提高SCl2的平衡產率,B正確;
C.該反應是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變的純氣體反應,初始投料改為2mlS2Cl2和2mlCl2,平衡時Cl2的轉化率不變,C錯誤;該反應是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變的純氣體反應,改變壓強平衡不移動,達到平衡后縮小容器容積,重新達到平衡后,體系的溫度不變,因此K不變,D錯誤;
故答案為:B。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8分。
15. 含碳化合物的轉化利用是我國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1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2mlCO(g)、,發(fā)生反應,在、兩個不同溫度下測得c(甲醇)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在溫度下,0~10min內用表示的反應速率___________;10min時,CO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_。
(2)圖中反應溫度:___________(填“>”“=”或“”“=”或“。
16. 化學反應過程中的熱量變化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1)已知幾種燃料的燃燒熱()如表:
則己烷(l)裂解生成乙烯和氫氣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2)用、合成甲醇和甲醚的過程中主要發(fā)生的反應如下:
反應①:
反應②:
反應③:
則___________(用含m,n的代數式表示)。
(3)以甲烷為原料可制得氫氣:。有關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則與反應生成和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4)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學煙霧和臭氧層破壞的主要氣體。
已知:①
②
用33.6L(標準狀況)CO還原至(CO完全反應)的整個過程中轉移電子的數目為___________,放出的熱量為___________(用含有和的代數式表示)kJ。
(5)合成氨反應中一些化學鍵的鍵能如表所示:
由表中數據可知穩(wěn)定性:___________(填“>”或“ ②.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題給燃燒熱可得如下熱化學方程式:
①C2H4(g)+3O2(g)=2CO2(g) +2H2O(l) △H=—1411kJ/ml
②C6H14(g)+O2(g)=6CO2(g) +7H2O(l) △H=—4163kJ/ml
③H2(g)+ O2(g)=2H2O(l) △H=—285.8kJ/ml
由蓋斯定律可知,反應②—①×3—③得到反應,則反應△H=(—4163kJ/ml)—(—1411kJ/ml)×3—(—285.8kJ/ml)=+355.8 kJ/ml,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
小問2詳解】
由蓋斯定律可知,反應②—反應①×2=反應③,則反應△H=kJ/ml,故答案為:;
【小問3詳解】
由圖可得如下熱化學方程式:
①CH4(g)+2O2(g)=CO2(g) +2H2O(g) △H=—846.3kJ/ml
②CO2(g)= CO(g) +O2(g) △H=+282kJ/ml
③H2(g)+O2(g)=2H2O(g) △H=—241.3kJ/ml
由蓋斯定律可知,反應①+反應②—反應③×3得到反應,則反應△H=(—846.3kJ/ml)+(+282kJ/ml)—(—241.3kJ/ml)×3=+161.1kJ/ml,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
【小問4詳解】
由蓋斯定律可知,反應①×2+②得到反應4CO(g) +2NO2(g)=N2(g)+4 CO2(g) △H=—(2a+b)kJ/ml,反應消耗4ml一氧化氮,反應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8ml、放出的熱量為(2a+b)kJ,則標準狀況下反應消耗33.6L一氧化碳時,反應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2=3ml、放出的熱量為××(2a+b)kJ/ml=kJ,故答案為:3;;
【小問5詳解】
分子的鍵能越大,分子的穩(wěn)定性越大,由表格數據看著,氮氣的鍵能大于氫氣,所以氮氣的穩(wěn)定性大于氫氣;由反應熱和反應物的鍵能之和與生成物的鍵能之和的差值相等可知,合成氨反應的反應熱△H=(946kJ/ml+436kJ/ml×3)—(390.8kJ/ml×6)=—90.8kJ/ml,熱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
17. 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既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又可以節(jié)約資源。以某廢舊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成分為,還含有少量鐵鋁等元素的化合物)為原料制備產品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已知:①難溶于水,且能與過量的生成。
②流程中部分金屬陽離子形成氫氧化物沉淀時開始沉淀的pH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回答下列問題:
(1)中C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價。
(2)“酸浸”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結合已學知識,試推測在酸性條件下、、的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__________。
(3)“調pH”時,若要使雜質離子全部沉淀,則調節(jié)pH的范圍:___________≤pH
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下列物質屬于弱電解質的是,3kJ,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化學試卷,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3kJ,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化學試卷(PDF版附解析),共1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