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素養(yǎng) ■ 區(qū)域認知1. 認識地殼是運動的,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洋與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中。2 . 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綜合思維能夠分析不同地理因素對海陸分布和變遷的影響,理解地球表面的變化是一個長期的演化過程?!?人地協(xié)調觀了解地球表面的變化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意識到保護地球是人類的責任。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D05F05E8038A538D05762A9279AAA60CA56AA3091F65D7611FAB1620C950298EE7222C3E82825D44B6EFFF22DFDE5B8C945CAB9D6D69366C
觀看滄海桑田的傳說,并回答問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那么,這些變遷是如何發(fā)生的呢?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
道理:即使是看起來永恒不變的大海和土地,其實也在不斷地變遷中。
觀看電影《冰川時代》片段,思考問題:海陸是怎樣形成的?
引入:從視頻中我們看到地球上原來只有一塊大陸、一片海洋,而后逐漸演變成七大洲、四大洋。一顆松果竟然引起了海陸的變遷?今天,讓我們一起尋找海陸變遷背后真正的原因。
請觀察喜馬拉雅山脈發(fā)現(xiàn)的海洋生物化石圖、黃河三角洲海岸線的變遷圖,仔細讀圖,分析為何黃河三角洲在不斷“生長”,并平均每年以1.5 千米—3 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進,這反映了什么地理現(xiàn)象?
喜馬拉雅山脈發(fā)現(xiàn)的海洋生物化石圖
黃河三角洲海岸線的變遷圖
海陸的變遷早在古代就已經(jīng)被人們所察覺和認識。請學生自主學習課本57 頁至5 8 頁的“活動”內容,結合實例了解海陸變遷。1. 讀課本第57 頁圖3.18“喜馬拉雅山脈中的海洋生物化石”,請分析這反映了哪種海陸變化形式。
講解:這說明喜馬拉雅山區(qū)在地質時期曾經(jīng)是海洋,現(xiàn)在變成了陸地,主要是由地殼運動所引起。
2. 讀課本第5 8 頁圖3.19“海底的古森林和古河道遺跡”,請分析這反映了哪種海陸變化形式。
講解:這說明了我國東部海底大陸架在地質時期曾經(jīng)為陸地,現(xiàn)在變成了海洋,主要是由海平面升降所引起。
3. 讀課本第58 頁圖3 .20“荷蘭的圍海造陸”,分析圖文材料反映了哪種海陸變化形式。
講解:荷蘭的填海造陸說明海洋可以通過人類活動變成陸地。
總結: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是主要原因,人類活動是局部和小規(guī)模的,而且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
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
1 . 請看課本圖3.21“關于地球上海陸輪廓的爭議”,思考:目前地球上海陸的輪廓是怎樣形成的?我們的大地是不動的嗎?說說你的想法。學生舉手各抒己見。
2. 請看世界海陸分布圖,并結合課本第59頁圖3.22“難道是巧合”,仔細觀察大西洋兩側尤其是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輪廓的特點。
大西洋兩岸,特別是非洲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輪廓線十分相似。如果我們把這兩塊大陸從地圖上剪下來,它們就可以拼合成一個整體。
講解:德國科學家魏格納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這個特點,并據(jù)此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結合課本圖3.23“大陸漂移”了解大陸漂移說。
3. 請看課本第61 頁“活動”中圖3.24“拼合大陸幾種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和3.25“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的一致性”,回答問題:哪些證據(jù)可以證明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
兩大洲輪廓凹凸相吻合、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古生物的一致性。
補充:除了以上三個證據(jù)外,考古學家在冰雪覆蓋的南極發(fā)現(xiàn)了大量煤層,也能證明大陸的漂移,因為煤炭必須形成于濕熱茂密的森林環(huán)境,而現(xiàn)今南極大陸覆蓋著厚厚的冰蓋,由此可見在億萬年前,南極大陸應該存在于緯度較低的濕熱地區(qū)??茖W家推測,南極大陸大約是位于25°S 地區(qū),而后漂移至現(xiàn)在的南極附近。
1. 觀看海底擴張動畫視頻,思考問題:“海底擴張說”是否支持“大陸漂移說”?
補充:海底擴張說支持了大陸漂移說的觀點,大西洋海底的巖石年齡分布,證實了海底的擴張,證明大西洋兩岸輪廓的相似性正是海底擴張的結果。人們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一種新的地球構造理論—— 板塊構造學說。
2. 請看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課本圖3 .2 6),觀察地圖并思考:全球劃分為哪幾大板塊?
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組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總結: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組成,各板塊的命名與板塊內部所包含的大洲、大洋有關。比如說:亞洲、歐洲所在的板塊被稱為亞歐板塊,南美洲、北美洲所在的板塊被稱為美洲板塊,太平洋所在的板塊被稱為太平洋板塊等。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亞洲的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比較特殊,分布在印度洋板塊之中。而太平洋板塊則是所有板塊中海洋面積最大的板塊,板塊內部幾乎全是海洋。
請看六大板塊空白圖,填寫六大板塊的名稱,并記憶六大板塊的分布。
3. 下圖是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課本圖3.26),觀察地圖并進行思考: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箭頭表示什么?
總結:(1) “→ ←”表示兩個板塊在碰撞擠壓,屬于“消亡邊界”,通常會導致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山脈、島弧、海溝等。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等。(2) 張裂拉伸“← →”表示兩個板塊在張裂拉伸,屬于“生長邊界”,通常會導致地表斷裂、海洋擴張等。如東非大裂谷、紅海。
4. 通過兩本書簡易模擬板塊的運動方式,并結合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課本圖3.26)和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圖(課本圖3.28),利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裂谷、山脈等成因。
總結:在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發(fā)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兩個板塊發(fā)生碰撞,在陸地常常形成山脈。世界上許多高大和綿長的山脈,主要分布在板塊碰撞擠壓的地帶,如阿爾卑斯— 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
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其活動性主要表現(xiàn)為會導致火山、地震。
5. 下圖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帶及板塊的分布圖(課本圖3 .2 7),說出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的名稱。
環(huán)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柴R拉雅地帶。
總結: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容易有火山、地震產(chǎn)生。在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的交界處形成了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在太平洋板塊與其他板塊的交界處形成了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6. 下圖是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課本圖3.26),結合臺灣海峽常發(fā)生地震和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例子,分小組討論原因。
總結:我國臺灣省及其附近區(qū)域處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因而地震頻發(fā)。再比如鄰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也是因為處于美洲板塊、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通常板塊交界處的國家和地區(qū),地震、火山現(xiàn)象較為常見,板塊內部的國家和地區(qū),因板塊穩(wěn)定,少見火山、地震。
讀課本圖3.29“珠穆朗瑪峰、紅海、地中海位置示意”,試用板塊運動的觀點,對圖示現(xiàn)象作出合理解釋。(1)珠穆朗瑪峰為什么仍在 不斷隆升?
珠穆朗瑪峰是由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使地殼抬升而形成。兩大板塊持續(xù)碰撞擠壓,所以珠穆朗瑪峰還在持續(xù)升高。
(2)紅海為什么在不斷擴張?
紅海位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由于兩大板塊運動的方向不同( 相背),使板塊之間發(fā)生張裂,于是亞洲和非洲之間的距離不斷擴大,紅海也就在不斷地擴張。
(3)地中海為什么在不斷縮???
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之間,由于兩大板塊運動的方向不同( 相對),使板塊之間發(fā)生碰撞擠壓,歐洲與非洲之間的距離不斷縮小,因而地中海也在不斷地縮小,之后將會慢慢消失。

相關課件

地理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第三節(jié) 海陸的變遷作業(yè)ppt課件:

這是一份地理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第三節(jié) 海陸的變遷作業(yè)ppt課件,共26頁。

地理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第三節(jié) 海陸的變遷試講課課件ppt:

這是一份地理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第三節(jié) 海陸的變遷試講課課件ppt,共2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海平面上升,人類活動,總結海陸變遷的原因,自然原因,人為原因,?原因3人類活動,印度洋板塊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節(jié) 海陸的變遷完美版課件ppt: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節(jié) 海陸的變遷完美版課件ppt,共2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海陸變遷的原因,從地圖上得到的啟示,板塊擠壓,板塊張裂,一拓展延伸鞏固,六大板塊,二合作探究研討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節(jié) 降水的變化與分市圖片ppt課件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節(jié) 降水的變化與分市圖片ppt課件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節(jié) 多樣的文化集體備課課件ppt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節(jié) 多樣的文化集體備課課件ppt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節(jié) 地圖的選擇和應用授課課件ppt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節(jié) 地圖的選擇和應用授課課件ppt

地理第一章 地球教學演示ppt課件

地理第一章 地球教學演示ppt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電子課本 新教材

第三節(jié) 海陸的變遷

版本: 人教版(2024)

年級: 七年級上冊(2024)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