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太陽是一顆恒星,太陽給地球帶來光照和熱量。
2、太陽和月球到地球的距離不同。
3、太陽的表面有黑子,月亮的表面有環(huán)形山。
4、測量距離大小時,除了用尺測量之外,還可以用拃、 步測量。
5、記錄太陽和月亮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我們通常采用維恩圖。
6、日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
7、太陽位置的變化會引起物體影子的變化。
8、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與太陽的方向相反。
9、太陽最高時影子最短 ,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10、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中午最短。
11、生活中,手影游戲主要是改變影子的形狀特點。
12、光源、 遮擋物和 屏是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
13、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遮擋物的影子。
14、改變物體和光源間的距離能改變影子的大小。
15、把手電筒平放在桌子上,分別照亮豎放的圓木柱和橫放的圓木柱,在屏上的影子會形狀不同。
16、我們看到的月球發(fā)亮部分的形狀叫月相。
17、農(nóng)歷下半月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是圓到彎。
18、天空中一些明亮的星星叫亮星。
19、月亮有月相變化而太陽沒有。
20、“月有陰晴圓缺”中的“圓缺”指月相變化。
21、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衛(wèi)星。
22、月球一直陪伴著地球,距今約45億年。
23、用肉眼遙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塊的區(qū)域是月海盆地。
24、月球表面布滿的大大小小圓形凹坑叫環(huán)形山(月坑)。
25、中國“嫦娥四號”首次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26、第一個用實踐證明地球是球體的科學(xué)家是麥哲倫。
27、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28、我國古人憑直覺和臆想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
29、帆船遠去時,先是看不見船身,最后才看不見船帆。
30、在模擬實驗中,一開始就觀察到了整個船模,說明了他是在平面移動。
31、地球是一個液態(tài)水資源十分豐富的星球。
32、地球陸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體類型。
33、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積遠大于陸地面積。
34、我們可以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較陸地和海洋的面積。
35、地形地球儀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地貌特征。
36、我們通過制作地球主題海報,更能充分全面地認識地球。
37、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需要我們共同保護。
38、地球上有很豐富的資源,比如空氣、水、土壤、巖石和形態(tài)多樣的動植物。
39、制作地球主題海報時要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文字和圖片,用色彩表達我們對地球的認識。
40、地球與太陽、月球相比,十分特別在地球上有很豐富的資源。
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太陽、月球和地球?qū)W(xué)案及答案,共4頁。學(xué)案主要包含了二十三)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冀人版四年級科學(xué)上冊第五單元 《太陽、地球和月球》(知識點總結(jié)),共3頁。
這是一份小學(xué)科學(xué)9 認識太陽學(xué)案,共3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