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間:75分鐘;命題人: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一、單選題
1.以下所說的物體運動情況中,正確的是( )
A.加速度數(shù)值很大的運動,速度的變化量必然很大
B.加速度數(shù)值很大的運動,速度變化得很快
C.一個質(zhì)點做直線運動,開始時位移、加速度、速度三者方向相同,某時刻開始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直至為零,在此過程中,位移逐漸減小,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位移將不再減小
D.一個質(zhì)點做直線運動,開始時位移、加速度、速度三者方向相同,某時刻開始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直至為零,在此過程中,速度逐漸增大,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同時為零
2.某位運動員百米賽跑的成績是10s,下列圖像中最有可能的是( )
A.B.
C.D.
3.一輛汽車從靜止開始做加速度恒定的加速運動,然后保持勻速運動,最后做加速度恒定的減速運動直到停止。從汽車開始運動起計時,表中給出了某些時刻汽車的瞬時速度。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通過分析、計算可以得出( )
A.汽車加速運動經(jīng)歷的時間為4sB.汽車加速運動經(jīng)歷的時間為5s
C.汽車勻速運動的時間為2sD.汽車減速運動的時間為3s
4.水平地面上的一物體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由此可知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第5個7 s內(nèi)的位移與第11個3 s內(nèi)的位移比為( )
A.2∶1B.1∶2C.7∶3D.3∶7
5.如圖,籃球架下的運動員原地垂直起跳扣籃,離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上升第一個所用的時間為t1,第四個所用的時間為t2。不計空氣阻力,則滿足( )
A.B.
C.D.
6.如圖所示,是一種運動傳感器。這個系統(tǒng)只有一個不動的小盒子B。工作時小盒B向被測物體發(fā)出短暫的超聲波脈沖,脈沖被運動物體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根據(jù)發(fā)射與接收超聲波脈沖的時間差可以得到B盒與運動物體的距離,進而得到物體的速度。若B盒第一次發(fā)射脈沖的時刻為,接收到脈沖的時刻是,第二次發(fā)射脈沖的時刻為,接收到脈沖的時刻是,則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已知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是( )
A.B.
C.D.
二、多選題
7.下雨時,某同學在家發(fā)現(xiàn)屋檐上有雨滴無初速度落下,相鄰兩水滴滴下的時間間隔相等。當?shù)?個水滴剛好落到地面上時,第3個水滴剛好離開屋檐。設屋檐到地面的高度為H,水滴從離開屋檐到落到地面的時間為t,不計空氣阻力,則( )
A.水滴下落0. 5t時,到地面的高度為0. 5H
B.第1個水滴落地時,第2個水滴到地面的高度為0. 25H
C.相鄰兩水滴均在空中下落時,兩者距離不變
D.相鄰兩水滴均在空中下落時,兩者速度差不變
8.有一串珠子(珠子可視為質(zhì)點),穿在一根長1.8m的細線上,細線的首尾各固定1個珠子,中間還有5個珠子。從最下面的珠子算起,相鄰兩個珠子之間的距離依次為5cm、15cm、25cm、35cm、45cm、55cm,如圖所示,某人向上提起細線的上端,讓細線自由垂下,且第1個珠子緊貼水平桌面。松手后開始計時,若不計空氣阻力,g取10m/s2,假設珠子落到桌面上不再反彈,則第2、3、4、5、6、7個珠子( )
A.落到桌面上的時間間隔越來越大
B.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之比為1∶∶∶2∶∶
C.落到桌面上的時間間隔相等
D.第4個珠子落到桌面上的速率為3m/s
9.假設高速公路上甲、乙兩車在同一車道上同向行駛,甲車在前,乙車在后,速度均為,距離。時刻甲車遇緊急情況后,甲、乙兩車的加速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取運動方向為正方向?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時兩車等速B.時兩車距離最近
C.時兩車位移之差為90mD.兩車在內(nèi)會相撞
10. 某一質(zhì)點沿直線運動,運動速度與到出發(fā)點的距離成反比,當運動到離出發(fā)點為x1的A處時質(zhì)點速度為v1,后來運動到離出發(fā)點為x2的B處。設質(zhì)點到達B處時速度v2,從A處到B處所用時間為t,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v2v1B.v2v1C.t=D.t=
三、實驗題
11.某探究小組為了研究小車在桌面上的直線運動,用自制“滴水計時器”計量時間。實驗前,將該計時器固定在小車旁,如圖(a)所示。實驗時,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輕推一下小車。在小車運動過程中,滴水計時器等時間間隔地滴下小水滴,圖(b)記錄了桌面上連續(xù)的6個水滴的位置。 (已知滴水計時器每30 s內(nèi)共滴下91個小水滴)
(1)由 圖(b)可知,小車在桌面上是 (填“從右向左”或“從左向右”)運動的;
(2)該小組同學根據(jù)圖(b)的數(shù)據(jù)判斷出小車做勻變速運動。小車運動到圖(b)中A點位置時的速度大小為 m/s,加速度大小為 m/s2。(結(jié)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12.某學生利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裝置來測量一個質(zhì)量為的重錘下落時的加速度值,該學生將重錘固定在紙帶下端,讓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以下是該同學正確的實驗操作和計算過程,請?zhí)顚懫渲械目瞻撞糠郑?br>①實驗操作: ,釋放紙帶,讓重錘自由落下, 。
②取下紙帶,取其中的一段標出計數(shù)點如圖乙所示,測出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分別為,,,,,,已知打點計時器的打點間隔,則重錘運動的加速度表達式為 ,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加速度 (計算結(jié)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2)該同學從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重錘下落時的加速度比實際的重力加速度小,為了有效地縮小這個實驗測得的加速度與實際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請你提出一個有效的改進方法: 。
四、解答題
13.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司機從發(fā)現(xiàn)前方異常情況到緊急剎車,汽車仍將前進一段距離才能停下來。要保持安全,這段距離內(nèi)不能有車輛和行人,因此把它稱為安全距離。通常情況下,人的反應時間和汽車系統(tǒng)的反應時間之和為1s(這段時間汽車仍保持原速)。晴天汽車在干燥的路面上以108的速度行駛時,得到的安全距離為120m。設雨天汽車剎車時的加速度為晴天時的,若要求安全距離仍為120m,求汽車在雨天安全行駛的最大速度。
14.分揀機器人在智能系統(tǒng)的調(diào)度下,能夠自主規(guī)劃路線,確保高效、準確的分揀作業(yè)。如圖所示為某次分揀過程示意圖,機器人從A處由靜止出發(fā)沿兩段直線路徑AB、BC運動到C處停下,再將貨物從托盤卸到分揀口。已知機器人最大運行速率,機器人加速或減速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均為,AB距離,BC距離,機器人途經(jīng)B處時的速率為零,要求機器人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到達分揀口。求:
(1)機器人從A到B過程中,從靜止加速到最大運行速率所需時間;
(2)機器人從A運動到B的時間;
15.某時刻甲車從靜止出發(fā)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1=2m/s2,同時乙車以v0=8m/s的速度沿同一方向(不同車道)勻速行駛。當t0=4s時,乙車開始以加速度大小為a2=4m/s2剎車,兩車初始間距為s。求:
(1)若乙車在后方,要使兩車相遇2次,則s應滿足什么條件?
(2)若乙車在前方,要使兩車在第10s內(nèi)相遇,則s應滿足什么條件?
時刻/s
1.0
2.0
3.0
5.0
7.0
9.5
10.5
速度
3.0
6.0
9.0
12.0
12.0
9.0
3.0
參考答案:
1.B【詳解】A.加速度很大的物體,速度變化快,速度變化量不一定大,故A錯誤;
B.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數(shù)值很大的運動,速度變化得很快,故B正確;CD.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加速度減小到零,速度達到最大,由于速度的方向不變,則位移逐漸增大,故CD錯誤。故選B。
2.C【詳解】A.該圖表示運動員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不符合實際,不可能,故A錯誤;
B.根據(jù)圖象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內(nèi)的位移為
不可能,故B錯誤;
C.根據(jù)圖象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內(nèi)的位移大于
有可能,故C正確;
D.根據(jù)圖象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內(nèi)的位移大于
不可能,故D錯誤。
3.A【詳解】AB.勻速運動的速度為,加速運動的加速度
則加速運動的時間
故選項A正確,選項B錯誤;
CD.減速運動的加速度
汽車從減到0還需的時間
即11s時速度減為0,汽車減速所需的時間
以汽車勻速運動的時間為5s,故選項CD錯誤。
故選A。
4.C【詳解】設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a,第1s內(nèi)的位移為x,根據(jù)位移公式x=at2得知,物體在第1個7秒內(nèi)的位移為
x1=49x
第1個3秒內(nèi)的位移為
x2=9x
根據(jù)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知,第5個7秒內(nèi)的位移為
x3=(2×5-1)x1=9x1=9×49x
第11個3秒內(nèi)的位移為
x4=(2×11-1)x2=21x2=21×9x
所以第5個7秒內(nèi)的位移與第11個3秒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
x3:x4=(9×49x):(21×9x)=7:3
故選C。
5.C
【詳解】運動員起跳到達最高點的瞬間速度為零,又不計空氣阻力,故可逆向處理為自由落體運動,根據(jù)初速度為零勻加速運動,連續(xù)相等的相鄰位移內(nèi)時間之比等于
可知
即
故選C。
6.B
【詳解】由題可知,當被測物體通過的位移為時,所需要的的時間為
所以物體的平均速度為
超聲波通過的位移為時,所需要的的時間為
又因為超聲波的速度為,則
聯(lián)立解得物體的平均速度為
故選B。
7.D
【詳解】A.水滴在空中做自由落體運動,有
水滴下落0. 5t時,到地面的高度為
到地面的高度為
故A錯誤;
B.第1個水滴落地時,第2個水滴此時下落了0. 5t,到地面的高度為,故B錯誤;
C.設第一滴水下落的時間為,相鄰兩水滴均在空中下落時的高度差為
可知相鄰兩水滴均在空中下落時,兩者距離變大,故C錯誤;
D.相鄰兩水滴均在空中下落時,速度差為
故相鄰兩水滴均在空中下落時,兩者速度差不變,故D正確。
故選D。
8.CD
【詳解】ABC.各珠子同時做自由落體運動,下降的位移之比為1∶4∶9∶16∶25∶36;根據(jù)
知落地的時間之比為
1∶2∶3∶4∶5∶6
則各珠子落到桌面上的時間間隔相等,根據(jù)v=gt知,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之比為
1∶2∶3∶4∶5∶6
故AB錯誤,C正確;
D.第4個珠子距離桌面的高度為45cm,則
=3m/s
故D正確。
故選CD。
9.ABC
【詳解】由加速度圖像可畫出兩車的速度圖像
由圖像可知,時兩車速度相等,此時距離最近,圖中陰影部分面積為時兩車位移之差
所以不會相撞,故ABC正確,D錯誤?故選ABC。
10. BC
【詳解】AB.螞蟻行進的速度與到出發(fā)點的距離成反比,即
則
故A錯誤,B正確;
CD.由于
不是我們常見的運動,其在v-t圖像中是一條曲線,利用“化曲為直”的方法,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將到的線段分割成n等份,n很大時,每一份可近似看成勻速直線運動。第一小段的時間
數(shù)值等于圖像最左邊第一個矩形面積,依此類推,時,運動總時間等于圖中梯形面積,則
故C正確,D錯誤。
故選BC。
11. 從右向左 0.38m/s 0.15m/s2
【詳解】(1)[1]由于用手輕推一下小車,則小車做減速運動,根據(jù)桌面上連續(xù)6個水滴的位置,可知,小車從右向左做減速運動。
(2)[2]已知滴水計時器每30s內(nèi)共滴下91個小水滴,那么各點時間間隔為
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3]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
可以求出加速度,得
那么加速度的大小為 0.15 m/s2。
12. 接通電源 實驗結(jié)束關閉電源 9.60 將重錘換成較大質(zhì)量的重錘(或者采用頻閃照相法)
【分析】由題可知本題考查實驗“利用打點計時器測重力加速度”。
【詳解】(1)[1][2]實驗時,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再釋放紙帶,實驗結(jié)束,應立即關閉電源?
[3][4]由逐差法求解重錘下落的加速度
(2)[5]重錘下落時的加速度比實際的重力加速度小,是因為重錘下落時所受空氣阻力過大或者紙帶與打點計時器限位孔之間的摩擦阻力過大。為了有效地縮小這個實驗測得的加速度與實際的重力加速度之差,可以將重錘換成較大質(zhì)量的重錘(或者采用頻閃照相法)?
13.24m/s
【詳解】汽車的初速度為v0=108km/h=30m/s,反應時間為t0=1s,設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汽車在晴天路面行駛時,根據(jù)速度位移公式得,剎車的距離為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5m/s2
雨天時,剎車加速度大小為a′=a=3m/s2
設最大速度為vm,據(jù)速度位移公式得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vm=24m/s
14.(1)1.2s (2)3.2s (3)
【詳解】(1)機器人從A到B過程中,從靜止加速到最大運行速率所需時間
(2)機器人從A運動到B的過程,加速運動位移
減速運動位移
勻速運動時間
則機器人從A運動到B的時間
(3)由于,機器人從B運動到C的過程不能加速度到最大速度,設機器人加速到后開始減速,加速和減速過程中時間和位移大小相等,設機器人從B運動到C的時間為t2
解得
15.(1)s
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題,共10頁。
這是一份河南省鄭州市第四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共5頁。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河南省實驗中學高一上學期10月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及答案,共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