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單選題
1.關于電冰箱的工作主要靠壓縮機壓縮氟利昂這種物質,從而控制它的物態(tài)變化來完成的,夏天關于電冰箱的工作過程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壓縮機在箱內把氣態(tài)氟利昂壓縮成液態(tài),同時吸收熱量
B.壓縮機在箱內把氣態(tài)氟利昂壓縮成液態(tài),同時釋放熱量
C.壓縮機在箱外把氣態(tài)氟利昂壓縮成液態(tài),同時吸收熱量
D.壓縮機在箱外把氣態(tài)氟利昂壓縮成液態(tài),同時釋放熱量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分別用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邊長進行測量并記錄下數據。甲185.3mm、乙18.52cm、丙1.853dm、丁0.185m,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乙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為1cm
B.甲比丙的測量結果精確度更高
C.丁在測量中一定出現了錯誤
D.乙和丙的測量結果略有不同是因為測量都存在誤差
3.如圖所示的知識網絡結構為某物質通過放熱、吸熱呈現甲、乙、丙三種物態(tài)間的變化,根據圖示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論述正確的是( )
A.物質由丙狀態(tài)變到乙狀態(tài),有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兩種方式
B.示例中霧凇的形成過程需要放熱,是凝固現象
C.分析所給信息,可知該物質在甲狀態(tài)時是非晶體
D.晨霧的形成過程與該物質由甲到乙的變化過程相同
4.下列關于聲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圖甲中,真空罩抽完空氣后,我們也能聽到鬧鐘鈴聲
B.圖乙中,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可以判斷音叉的音調
C.圖丙中,禁止鳴笛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D.圖丁中,倒車雷達利用了回聲定位的原理
5.若用某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4次,讀數分別為24.98cm、26.01cm、26.02cm、26.03cm,其中錯誤的數據是:( )
A.24.98cmB.26.01 cmC.26.02 cmD.26.03 cm
6.在學習和生活中對物理量的估測,是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下面是對一些物理量的估測數據你認為合理的是( )
A.家用筷子的長度約為50cmB.一般人的身高約為170cm
C.教室中課桌的高度約為75dmD.中學生一般的步伐是3m
7.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發(fā)變慢的是( )
A.用電熱吹風機將濕頭發(fā)吹干
B.把水果用保鮮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C.把糧食拿到向陽的地方曬
D.用掃帚把地面的積水向周圍掃開
8.2024 年新年伊始,受到首場強寒流影響,我省黃河兩岸樹木出現了霧凇,如圖所示,樹木出現霧凇所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
A.凝華B.凝固C.汽化D.液化
二、多選題
9.下列關于物態(tài)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冬天,窗戶上出現冰花,冰花是在玻璃的外表面
B.燒水時在壺口上方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
C.游泳后,從水中出來感覺較冷,是由于水蒸發(fā)時吸熱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放幾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熱
10.下列關于汽化的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蒸發(fā)和沸騰是汽化的兩種方式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氣”是水蒸氣的液化現象
C.春季植樹時剪除大量枝葉是為了減少水分蒸發(fā)
D.水燒開后,看到的“白氣”是汽化現象
11.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音色來判斷的
B.公路旁安裝隔音墻是為了在傳播路徑上減弱噪聲
C.課堂上能聽到老師講課聲,是由于空氣能夠傳聲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音叉,音叉發(fā)聲的音調會不同
12.如圖所示為“測量物體運動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s1=2s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小車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B.小車在前半段所用的時間等于后半段所用的時間
C.實驗中需要用到秒表和刻度尺
D.為了準確測量時間,實驗中盡可能的減小坡度
三、填空題
13.某種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它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熱量;在加熱到第6分鐘時該物質處于 態(tài)(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14.當有食物需要長時間燉煮時,人們往往開“大火”讓鍋中水沸騰,然后調小火焰維持最低程度的沸騰,繼續(xù)燉煮。而如果一直“大火”燉煮,則鍋中水的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食物 (選填“會”或“不會”)更快變熟,水的汽化 (選填“劇烈”或“緩慢”),容易出現 (選填其一即可)后果。
15.如右圖所示,四個相同的瓶子里裝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貼著瓶口吹氣,如果能分別出“(du(1)”“ruai(2)”“mi(3)”“fa(4)”四個音階,則與這四個音階相對應瓶子的序號是 、 、 、 .
16.如圖3.31所示是某物體做直線運動的v-t圖像,則物體在0~2s內做 運動,通過的距離是 m;物體在2~4 s做 運動,通過的距離是 m;物體在4~5s做 運動,通過的距離是 m;物體在0~5 s內的平均速度為 m/s。
四、實驗探究題
17.在“研究水的沸騰”實驗中:
表1
(1)為了完成本次實驗,由表1知,應選用測溫物質為 的溫度計;
(2)組裝實驗裝置時,支撐燒杯的鐵圈和懸掛溫度計的鐵桿,應先固定 (選填“鐵圈”或“鐵桿”);
(3)在燒杯上方加一紙蓋后進行實驗,每隔1min記錄溫度計示數(見表2),4min時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溫度為 ℃。直到水沸騰一段時間后停止讀數,由表2可知水的沸點為 ℃,說明當地的氣壓 一個標準大氣壓(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4)如圖甲所示,剛倒入熱水時發(fā)現溫度計管壁模糊,很難看清示數,主要原因是: 。
表2
18.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實驗。
(1)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計時器和 ,該工具的分度值為 ;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 (選填“較緩”或“較陡”);
(3)實驗時,小車沿斜面頂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運動是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小車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車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4)實驗中若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小車的平均速度偏 (選填“大”或“小”)。
五、計算題
19.在筆直公路行駛的汽車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車以10m/s的速度向前行駛時汽車鳴笛一聲,4s后汽車司機聽到鳴笛的回聲,(設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問:
(1)4s內汽車所走的距離有多遠?
(2)4s內聲音傳播的距離有多遠?
(3)聽到回聲時汽車離山崖的距離有多遠?
參考答案
1.D
2.D
3.A
4.D
5.A
6.B
7.B
8.A
9.C,D
10.A,B,C
11.A,B,C
12.C,D
13.需要;固液共存
14.不變;不會;劇烈;由于鍋內水的溫度不變,食物不會更快變熟,會使水的汽化劇烈,出現燒干鍋中水,燒糊食物現象。
15.丁;甲;乙;丙
16.勻加速直線;2;勻速直線;4;勻減速直線;1;1.4
17.(1)水銀
(2)鐵圈
(3)96;98;低于
(4)水蒸氣遇到冷的溫度計管壁時會發(fā)生液化現象,在管壁上出現了一層小水珠
18.(1)刻度尺;1cm
(2)較緩
(3)變速;大于
(4)大
19.(1)40m;(2)1360m;(3)660m測溫物質
凝固點/℃
沸點/℃
水銀
﹣39
357
酒精
﹣117
78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溫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這是一份教科版(2024)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學期期中復習:第1-3章+期中共4套學情評估測試卷匯編(含答案),共3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實驗與探究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期中綜合測試卷(試卷)-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綜合應用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第二章 聲現象單元測試課時練習,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及簡答題,實驗探究題,計算應用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