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環(huán)境保護
(1)人類環(huán)境包括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兩部分,自然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由于人為因素使環(huán)境的構成或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環(huán)境素質下降,從而擾亂和破切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生產條件,就叫做環(huán)境污染。
(2)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學和生物等三個方面,其中因化學物質引起的約占80%- 90%。包括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二氧化硫等引起的酸雨、氟利昂等造成的臭氧層空洞,以及生活和工業(yè)三廢的不合理排放等帶來的水質污染、海洋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
(3)就化學物質引起的環(huán)境污染而言,環(huán)境保護的措施主要是預防和治理,即防止有害化學物質的產生和排放,如把煤轉化成無污染的燃料或改變能源結構,發(fā)展無污染能源;對生活或工業(yè)可能產生的三廢實施回收和利用技術,如在硫酸工業(yè)中,用氨水吸收尾氣中的二氧化硫。
2.綠色化學
(1)綠色化學和環(huán)境保護是屬于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綠色化學是對環(huán)境更友善的化學,其目標是研究和尋找能充分利用的無毒害原料,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能源,在化工生產中各環(huán)節(jié)都實現(xiàn)凈化和無污染的反應途徑。
(2)綠色化學的研究包括化學反應(化工生產)過程的四個基本要素:一是設計對人類健康和環(huán)境危害小的起始物,淘汰有毒的反應起始物(原材料);二是選擇最佳的反應(生產)條件,包括溫度、壓力、時間、介質、物料平衡等等,以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節(jié)能和零排放;三是研究最佳的轉換反應和良性的試劑(含催化劑);四是設計對人類健康和環(huán)境安全的目標化合物(最終產品)。
3. PM2.5和霧霾
(1)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huán)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2)霧霾,顧名思義是霧和霾。但是霧和霾的區(qū)別很大。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tǒng),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諝庵械幕覊m、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tǒng)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PM2.5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
易錯題【02】新材料和新能源
1.新材料:從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史來看,材料往往是制約發(fā)展的關鍵,隨著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激光技術、信息技術、現(xiàn)代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等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迫切需要許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新材料的合成與應用孕育著新技術革命。新材料可分為新型無機材料和新型有機合成材料。
(1)新型無機材料按其用途可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兩大類。結構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學和物理、化學性質,特別是在一些極端條件下具有耐高溫、耐化學腐蝕、耐熱沖擊等優(yōu)良性能,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工程建設、交通運輸和能源等各種工業(yè)部門。功能材料則利用材料的熱、光、電、磁等性能,用于電子、激光、通訊、能源和生物工程等許多高新技術領域。功能材料的最新發(fā)展是智能材料,它具有環(huán)境判斷功能、自我修復功能和時間軸功能,人們稱智能材料是二十一世紀的材料。近幾年開發(fā)并應用的納米材料,也是一種新型功能材料。
(2)合成有機高分子材料是用化學方法把無機物或簡單的有機物制成具有復雜結構和特殊優(yōu)良性能的有機物。這些新型有機合成材料具有密度較小、強度較高,彈性、可塑性、絕緣性和耐腐蝕性好等優(yōu)點,因此在工農業(yè)、國防、交通運輸、建筑、醫(yī)療衛(wèi)生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F(xiàn)在科學家已能根據(jù)需要合成一些具有特殊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的新型有機材料。例如具有良好絕熱性能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能使水里的氧氣透過而水不能透過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薄膜等。
2.新能源:能源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資源,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動力基礎。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在尋找適用的能源形式,其開發(fā)使用能源的歷史大體經(jīng)歷了柴薪、煤炭和石油三個階段。目前的世界能源結構主要由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核裂變能、植物燃料以及電力等常規(guī)能源所組成,其中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占據(jù)著主體地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它對周圍環(huán)境也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且化石燃料終有枯竭之日。解決能源問題,一是要提高民眾的節(jié)能意識,使用節(jié)能新技術和新產品,提高常規(guī)能源的利用效率:二是要積極開發(fā)新能源,特別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綠色能源)。開發(fā)利用新能源是解決能源枯竭和環(huán)境污染的關鍵,具有推廣應用前景的新能源主要有太陽能、核能、風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熱能等。根據(jù)我國的國情,適宜大力發(fā)展水電和核電。
易錯題【03】古代化學成就
1.陶器:陶瓷是傳統(tǒng)的硅酸鹽材料,它的基本原料是黏土。傳統(tǒng)的陶瓷多是將黏土與水的混合物通過高溫燒制而成,原料及燒制溫度是影響陶瓷品種和性能的關鍵技術。許多陶瓷制品表面光滑、不滲水,而且色彩豐富,非常漂亮,這是由于燒制前在坯體上涂了彩釉的緣故。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屬及其化合物,在高溫燒制時金屬及其化合物發(fā)生了不同的氧化還原反應,產生不同顏色的物質。
2.金屬器皿:冶煉青銅的過程較復雜,大概為先把選好的礦石加入熔劑,再放在煉爐內,燃木炭熔煉,等火候成熟,取精煉銅液,棄去煉渣,即得初銅。初銅仍比較粗,需再經(jīng)提煉才能獲得純凈的紅銅。紅銅加錫、鉛熔成合金,即是青銅。鑄造青銅必須解決采礦、熔煉、銅錫鉛合金成分的比例配制、熔爐和坩鍋爐的制造等一系列技術問題。
3.造紙:以我國古書《天工開物》卷中所記載之竹紙制造方法為例,作為介紹。古時以竹子造紙之步驟如下:①斬竹漂塘:斬竹嫩竹,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目的: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②煮徨足火:將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內與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目的:脫脂、殺死微生物等。③舂臼:取出上述處理之竹子,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爛,形同泥面。④蕩料入簾:將被打爛之竹料倒入水槽內,并以竹簾在水中蕩料,竹料成為薄層附于竹簾上面,其余之水則由竹簾之四邊流下槽內。⑤覆簾壓紙:然后將簾反復過去,使?jié)窦埪溆诎迳?,即成張紙。如此,重復蕩料與覆簾步驟,使一張張的濕紙疊積上千張,然后上頭加木板重壓擠去大部分的水。⑥透火焙干:將濕紙逐張揚起,并加以焙干。焙紙的設備是以土磚砌成夾巷,巷中生火,土磚溫度上升之后,濕紙逐張貼上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成紙。
4.火藥:黑火藥著火時,發(fā)生如下化學反應:2KNO3+S+3C===K2S+N2↑+3CO2↑。硝酸鉀分解放出的氧氣,使木炭和硫黃劇烈燃燒,瞬間產生大量的熱和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由于體積急劇膨脹,壓力猛烈增大,于是發(fā)生了爆炸。據(jù)測,大約每4克黑火藥著火燃燒時,可以產生280升氣體,體積可膨脹近萬倍。在有限的空間里,氣體受熱迅速膨脹引起爆炸。在爆炸時,固體生成物的微粒分散在氣體里,所以產生大量的煙。由于爆炸時有K2S固體產生,往往有很多濃煙冒出,因此得名黑火藥。
5.釀酒:《說文解字》上說“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杜康作秫酒?!睆挠頃r算起,酒在中華已有五六千余年的歷史,與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同步。白酒是多以含淀粉物質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麥、小麥、大米、豌豆等,其釀造過程大體分為兩步:第一步用米曲霉、黑曲霉、黃曲霉等將淀粉分解成糖類,稱為糖化過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將葡萄糖發(fā)酵產生酒精。發(fā)酵后的混合料經(jīng)過蒸餾,得到白酒和酒糟。
6.染色:染色是一個很古老的工藝,即用染料使物著色?!渡袝ひ骛ⅰ酚浭隽怂磳ο挠碇v的話“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币馑际且梦宸N色彩染制成五種服裝,以表明等級的尊卑?!秴问洗呵铩べF信》中“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染色不貞?!?,《后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中“此繒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币馑际沁@種綢料特別適于染色,所以用它。
易錯題【04】古籍中的化學操作
(1)《本草綱目》“燒酒”寫道:“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边@種方法是蒸餾。
(2)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屠呦呦以此法提取青蒿素屬于萃取。
(3)《本草經(jīng)集注》記載鑒別硝石(KNO3)和樸硝(Na2SO4):“強燒之,紫青煙起……云是真硝石也?!痹摲ㄊ茄嫔磻?。
(4)古人精制砒霜過程為“將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著覆器,遂凝結,累然下垂如乳”,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華。
(5)宋代《開寶本草》中記載了KNO3的提純方法:“…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边@里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發(fā)、結晶、溶解。
易錯題【05】古詩詞中的化學知識
(1)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紫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有霧有云就有膠體。
(2)“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海市蜃樓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與膠體知識有關。
(3)“獨憶飛絮鵝毛下,非復青絲馬尾垂”中的“飛絮”與“馬尾”的化學成分分別是纖維素和蛋白質。
(4)《詠石灰》(明·于謙)中“……烈火焚燒若等閑……要留清白在人間”中的“清白”是指氧化鈣;《天工開物》中“凡石灰,經(jīng)火焚煉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典例分析
例1、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對人類生存和社會發(fā)展意義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NO2和SO2均為紅棕色且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B. 汽車尾氣中的主要大氣污染物為NO、SO2和PM2.5
C. 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氣中的NO和NO2作為肥料,實現(xiàn)氮的固定
D. 工業(yè)廢氣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進行脫除
D【解析】NO2是紅棕色且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SO2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A錯誤;汽車尾氣的主要大氣污染物為C與N的氧化物,如NOx和CO等,B錯誤;氮的固定是指將游離態(tài)的氮元素轉化為化合態(tài),且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銨根離子或硝酸根離子作為肥料,不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氮氧化物,C錯誤;工業(yè)廢氣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進行脫除,如加入石灰石或石灰乳均可進行脫硫處理,D正確。
例2、近年我國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下列成就所涉及的化學知識的判斷錯誤的是( )
A. 北斗三號衛(wèi)星搭載了精密計時的銣原子鐘,銣(Rb)是金屬元素
B. 奮斗者號潛水器載人艙外殼使用了鈦合金,鈦合金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
C. 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把天和核心艙送入太空,火箭動力源于氧化還原反應
D. 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過程中使用了芳綸制作的降落傘,芳綸是高分材料用
B【解析】銣位于周期表第六周期第ⅠA族,屬于堿金屬,屬于銣(Rb)是金屬元素,A正確;鈦合金為合金,屬于金屬材料,B錯誤;火箭動力源于火箭燃料的燃燒,屬于氧化還原反應,C正確;芳綸屬于合成纖維,屬于高分子材料,D正確。
例3、廣東有眾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廣東剪紙、粵繡、潮汕工夫茶藝和香云紗染整技藝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廣東剪紙的裁剪過程不涉及化學變化
B. 沖泡工夫茶時茶香四溢,體現(xiàn)了分子是運動的
C. 制作粵繡所用的植物纖維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 染整技藝中去除絲膠所用的純堿水溶液屬于純凈物
D【解析】廣東剪紙的裁剪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故不涉及化學變化,A正確;沖泡工夫茶時茶香四溢,是因為茶水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擴散到空氣中,B正確;制作粵繡所用的植物纖維布含有纖維素,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正確;染整技藝中去除絲膠所用的純堿水溶液屬于混合物,D錯誤。
例題4、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下列詩詞解讀錯誤的是
A.“??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樹葉由綠變黃是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B.“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蘊含著自然界中的碳、氮循環(huán)
C.“朝壇霧卷,曙嶺煙沉”,霧有丁達爾效應是因為膠體粒子對光有散射作用
D.“心憂炭賤愿天寒”中的炭與“嫦娥五號”衛(wèi)星所用的碳纖維互為同素異形體
D【解析】“??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樹葉由綠變黃是樹葉中葉綠素分解,被葉綠素掩蓋的紅色素、黃色素露出而顯紅色、黃色,發(fā)生了化學變化,A正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花等有機物落到泥土中,植物體中的蛋白質、纖維素等含C、N的物質分解后變成有機肥供植物使用,蘊含著自然界中的碳、氮循環(huán),B正確;“朝壇霧卷,曙嶺煙沉”,霧有丁達爾效應是因為膠體粒子對光有散射作用,形成“光亮的通路”,C正確;碳纖維是一種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的單質,“心憂炭賤愿天寒”中的“炭”是指炭黑,也是混合物,主要成分也為碳,二者不能互稱為同素異形體,D錯誤。
1.(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醫(yī)學入門》中記載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提純銅綠的方法:“水洗凈,細研水飛,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其中未涉及的操作是
A.洗滌B.粉碎C.萃取D.蒸發(fā)
2.(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洲十三號平安降落。下列研究與化學聯(lián)系最緊密的是
3.(2022·上海上?!つM預測)中科院團隊在實驗室中首次實現(xiàn)了從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若該成果實現(xiàn)產業(yè)化應用,將有利于
A.實現(xiàn)碳中和B.保護臭氧層
C.防止白色污染D.減少酸雨形成
4.(2022·甘肅平?jīng)觥ざ#┍本┒瑠W會火炬以氫氣為燃料,主火炬首次采用“微火”方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氫氣燃燒時產生的火焰呈淡藍色
B.氫氣是清潔能源,燃燒產物對環(huán)境友好
C.利用太陽能分解水制備氫氣是放熱反應
D.主火炬采用“微火”方式體現(xiàn)了低碳理念
5.(2022·四川涼山·三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有很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北京冬奧會禮服內膽添加了石墨烯發(fā)熱材料,石墨烯屬于烯烴類物質
B.“天機芯”是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電腦芯片,其主要成分和光導纖維相同
C.我國唐代趙蕤所題《嫘祖圣地》碑文就記載種桑養(yǎng)蠶之法,蠶絲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
D.《本草綱目》中的“石堿”條目下寫道:“采蒿蘿之屬,曬干燒灰,以水淋汁,久則凝淀如石,浣衣發(fā)面”,說明石堿的主要成分為K2CO3
6.(2022·上海黃浦·二模)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飛揚”用氫氣為燃料,耐高溫碳纖維材料為外殼,鋁合金為點火段材料,輔以可調節(jié)火焰顏色的“配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氫氣作燃料對環(huán)境友好無污染B.碳纖維不屬于有機材料
C.鋁合金密度小、易燃D.含鈉元素的“配方”可使火焰呈黃色
7.(2022·全國·模擬預測)化學科學與技術在宇宙探索、改進生活、改善環(huán)境和促進發(fā)展方面均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020年12月3日,中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xiàn)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這面閃耀月球的五星紅旗,是一面真正的“織物版”五星紅旗,在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下仍能“保持本色”,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B.“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中傳統(tǒng)爆炸粉為黑火藥,其主要成分為木炭、硫磺、KClO3
C.2020年春季爆發(fā)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該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殺菌消毒是防止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84”消毒液與酒精混用,殺菌消毒效果更好
D.血液透析是利用了膠體物理性質,“人工腎”利用血液透析原理救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
8.(2022·湖北·襄陽五中高三階段練習)化學與生產、生活和科技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古代的鎏金工藝利用了電鍍原理
B.疫苗一般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質變性
C.北京冬奧會采用光伏發(fā)電有利于實現(xiàn)“碳中和”
D.“天和號”推進器上的氮化硼陶瓷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9.(2022·廣東·高三專題練習)近年我國取得讓世界矚目的科技成果,化學功不可沒,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中國天眼FAST用到的高性能碳化硅是一種新型的有機材料
B.我國成功研制出多款新冠疫苗,采用冷鏈運輸疫苗,以防止蛋白質變性
C.“嫦娥五號”運載火箭用液氧液氫推進劑,產物對環(huán)境無污染
D.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技術,讓化解糧食危機成為了可能
10.(2022·江蘇·海門中學高三開學考試)化學與生產、生活、科技等方面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德爾塔新冠病毒有可能在空氣中以氣溶膠的形式傳播,氣溶膠屬于膠體
B.中科院首次實現(xiàn)了CO2合成淀粉,淀粉、蛋白質和油脂是人體必需的高分子營養(yǎng)物質
C.光化學煙霧、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的形成都與二氧化碳有關
D.乙醇常用于醫(yī)療消毒,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11.(2022·江西·二模)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發(fā)展息息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我國最新研制有5款新冠疫苗獲批上市,這些新冠疫苗將用于廣大群眾免費注射,目前接種約1.4億劑次,注射新冠疫苗后產生的抗體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B.中國航天“探月工程”中嫦娥5號帶回的“快遞”——“月壤”中富含“完美能源”3He,3He與4He互為同位素
C.白居易的《問劉十九》中“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優(yōu)質紅泥明亮且橙中略帶紅光,是因其含有含量較高的四氧化三鐵
D.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之《燔石·青礬》卷中“取入缸中沒三個時,漉入釜中煎煉”,運用了過濾的化學操作方法
12.(2022·河北·高三階段練習)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在完成飛行任務的同時還推出了“天宮課堂”。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空間站電解990g水,理論上可為航天員提供標準狀況下616LO2
B.航天服殼體使用的鋁合金材料熔點比純鋁低
C.太空進行的“冰雪實驗”所用的乙酸鈉可由小蘇打和白醋反應生成
D.太空進行的“水油分離實驗”不經(jīng)離心操作可直接用分液漏斗將水油分離
13.(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近年來中國的航天技術發(fā)展迅速,天宮、天和、天舟、巡天、問天、夢天、天問、神舟等等體現(xiàn)了中國的強大科技力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為航天器量身定制的柔性三結砷化鎵太陽電池陣首次在“天和”號使用,砷化鎵屬于半導體
B.“天宮”空間站使用石墨烯存儲器,所用材料石墨烯與金剛石互為同分異構體
C.“天問一號”火星車使用熱控保溫材料????納米氣凝膠,可產生丁達爾效應
D.“神州十三號”飛船返回艙外面是一層耐高溫的陶瓷材料,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
14.(2022·江西景德鎮(zhèn)·二模)北京時間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飛船逃逸系統(tǒng)復合材料中的酚醛樹脂由加聚反應獲得
B.飛船返回艙表面的耐高溫陶瓷材料,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C.空間站舷你使用的耐輻射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為SiO2
D.運載火箭加注的液氫燃料是高能清潔燃料
15.(2022·遼寧·高三學業(yè)考試)宋代《千里江山圖》描繪了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色,歷經(jīng)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綠色來自孔雀石顏料,其主要成分為CuCO3?Cu(OH)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孔雀石顏料中含有重金屬離子,使用時勿入口中
B.孔雀石顏料耐酸和堿腐蝕
C.孔雀石顏料不易被空氣氧化
D.保存《千里江山圖》需控制溫度和濕度
16.(2022·湖北·天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模擬預測)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人類文明貢獻巨大,下列對文獻記載內容理解錯誤的是( )
A.蘇軾的《石炭?并引》中“投泥潑水愈光明,爍玉流金見精悍”,涉及化學變化
B.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凡火藥,硫為純陽,硝為純陰”,“硫”指的是硫黃,“硝”指的是硝酸鉀
C.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蓋此礬色綠味酸,燒之則赤”,“礬”指的是FeSO4?7H2O
D.葛洪所著《抱樸子》中“丹砂( HgS)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是可逆反應
17.(2022·河南洛陽·模擬預測)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與化學有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泉州府志》中有“元時南安有黃長者為宅煮糖,宅垣忽壞,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叭ネ炼前住闭f明泥土具有強氧化性
B.《格物粗談》中有“紅柿摘下未熟,每籃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氣即發(fā),并無澀味”。文中的“氣”是一種有機物
C.《本草經(jīng)集注》中有“孔雀石(堿式碳酸銅)投入苦酒中,涂鐵皆作銅色”。堿式碳酸銅屬于鹽類
D.《天工開物》中有“凡火藥,硫為純陽,硝為純陰,兩精逼合,成聲成變,此乾坤幻出神物也”。硝的主要成分為硝酸鉀
18.(2022·湖南·模擬預測)鈾是核電站不可或缺的燃料,從海水提鈾的工程化實施或將緩解我國的鈾困境。我國科學家基于靜電紡絲技術成功制備了鈾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高、離子選擇性好的納米纖維功能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納米纖維”的組成元素肯定是C、H、O
B.鈾在核發(fā)電過程中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C.沒有污染的海水可用于澆灌花草、樹木
D.海水中鈾含量是陸地儲量的近1000倍,但海水中鈾濃度很小
19.(2022·河北·高考真題)定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生產的白瓷聞名于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傳統(tǒng)陶瓷是典型的絕緣材料B.陶瓷主要成分為和
C.陶瓷燒制的過程為物理變化D.白瓷的白色是因鐵含量較高
20.(2022·新疆·二模)化學與人類生活、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目前汽油標準已由“國Ⅲ”提到“國Ⅳ”,這意味著汽車不再排放氮氧化物
B.用CO2合成可降解的聚碳酸酯塑料,可以實現(xiàn)“碳"的循環(huán)利用
C.“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禎創(chuàng)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
D.“鸛魚石斧圖”彩陶缸是我國出土的一件珍貴歷史文物,彩陶缸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
21.(2022·江西·三模)2022年1月15日,湯加海底火山噴發(fā),對地球環(huán)境造成巨大影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火山灰形成“氣溶膠”的分散質粒子直徑大于100nm
B.火山噴發(fā)產生的氣體會導致酸雨的形成
C.巖漿中的硅酸鹽經(jīng)過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可以形成玉石
D.火山周圍存在大量的礦產資源,其中硫鐵礦可以用于工業(yè)制硫酸
22.(2022·山西運城·模擬預測)“綠色、共享、開放、廉潔”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核心理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頭盔材料選用復合材料,復合材料指只含一種成分的功能材料
B.交通工具投入氫燃料電池汽車,氫燃料有利于實現(xiàn)碳達峰
C.能源供給采用風能、太陽能等發(fā)電,風能和太陽能均屬于可再生能源
D.滑冰場地選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既環(huán)保又安全
23.(2022·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三模)2022 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屆冬奧會在北京開幕,北京成為世界上首個“雙奧之城”。本屆冬奧會背后蘊含了很多科技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頒獎禮儀服采用第二代石墨烯發(fā)熱材料,石墨烯屬于烯烴
B.冬奧火炬“飛揚”使用氫氣作為燃料,氫能屬于新能源
C.火爆全網(wǎng)的吉祥物“冰墩墩”的毛絨材質主要是聚酯纖維屬于天然纖維
D.國家速滑館的冰面是采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打造的,該過程是化學變化
24.(2022·四川省宜賓市第四中學校模擬預測)化學是材料、能源、環(huán)境、信息等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制造矢量發(fā)動機使用含錸(Re)合金材料,合金是純凈物
B."人造太陽"的核燃料是氘、氚,、互為同位素
C.在人體中檢測出了"微塑料",說明白色污染危害嚴重
D.制造芯片的工藝中,用氫氟酸腐蝕硅是化學變化
25.(2022·廣西柳州·模擬預測)生活因化學更美好。以下生活用途和化學原理都正確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26.(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了,精彩的冬奧會離不開“化學元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對接空間站
B.確定飛船的著落點
C.機械臂功能測試
D.研制運載飛船外層的耐高溫涂料
選項
生活用途
化學原理
A
維生素C幫助人體將轉化為易吸收的
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
B
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C
過氧化鈉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劑
過氧化鈉分解放出氧氣
D
明礬可用作凈水劑和消毒劑
鋁離子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
選項
冬奧會的“化學元素”
敘述
A
二氧化碳直冷制冰技術打造世界“最快冰面”
二氧化碳為無毒氣體,符合綠色冬奧理念
B
用石墨烯制作冬奧會賽時制服“山河映朝霞”系列
石墨烯主要目的是增加制服硬度
C
“極速”液氮速凍機,-35℃下保證食品品質與安全
氮氣熔點很低,可以達到“極速”冷凍效果
D
智能穿戴式體溫計“腋下創(chuàng)可貼”是防疫利器,精準實時自動報溫,充電1小時可使用10天
微型原電池為“腋下創(chuàng)可貼”溫度計提供電能
這是一份易錯類型02 化學用語(7大易錯點)-備戰(zhàn)2025年高考化學易錯題,文件包含易錯類型02化學用語7大易錯點原卷版docx、易錯類型02化學用語7大易錯點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易錯類型01 化學與STSE、傳統(tǒng)文化(6大易錯點)-備戰(zhàn)2025年高考化學易錯題,文件包含易錯類型01化學與STSE傳統(tǒng)文化6大易錯點原卷版docx、易錯類型01化學與STSE傳統(tǒng)文化6大易錯點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易錯01 化學與STSE、傳統(tǒng)文化(6大易錯點)-2024年高考化學三輪復習易錯題(全國通用),文件包含易錯類型01化學與STSE傳統(tǒng)文化6大易錯點原卷版docx、易錯類型01化學與STSE傳統(tǒng)文化6大易錯點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