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2023年浙江溫州檢測)探空氣球是把無線電探空儀攜帶到高空,以進行溫度、壓力、濕度和風等氣象要素探測的白色大氣球(如圖)。氣球充入適量的氫氣或氦氣,在升至離地面30~40千米高空后自行爆裂。據(jù)此完成第1~2題。
1.通過對某次探空氣球記錄數(shù)據(jù)的分析后,得到下述結果,其中可信的是( )
A.30千米左右高空,存在逆溫層
B.氣球上升時,到達了電離層
C.隨氣球的上升,氣溫持續(xù)下降
D.20~30千米處,臭氧濃度最高
2.某次探空氣球放飛時的氣溫約為15 ℃,當氣球升至5千米高空時(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約下降0.6 ℃),監(jiān)測到的氣溫約為( )
A.0 ℃B.-15 ℃
C.-10 ℃D.-5 ℃
【答案】1.D 2.B 解析:第1題,臭氧層位于平流層中22~27千米處,所以20~30千米處臭氧濃度最高,D項正確。第2題,氣球上升至5千米時沒有超出對流層,此時氣球依然在對流層內,依據(jù)“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約下降0.6 ℃”并且初始溫度為15 ℃,所以升高到5千米時的氣溫約為-15 ℃,B項正確。
(2023年廣東佛山模擬)氣象景觀雨幡即云層底部形成絲縷狀懸垂物,如同掛在云朵下的幕布。因其夢幻的造型深受氣象攝影師的追捧,其每一縷“絲”都是雨滴下落時因空氣干燥,在未落地前便已快速蒸發(fā)而形成。如圖是雨幡景觀圖。據(jù)此完成第3~4題。
3.攝影師追捧的雨幡( )
A.多分布于海洋上空B.位于大氣平流層
C.多出現(xiàn)在晴朗天氣D.屬于干潔空氣
4.導致雨滴“未及地”的熱量,其根本來源是( )
A.太陽輻射B.大氣輻射
C.地面輻射D.大氣逆輻射
【答案】3.C 4.A 解析:第3題,由材料“雨滴下落時因空氣干燥”可知雨幡形成于空氣干燥地區(qū)或空氣干燥的時間,因此多出現(xiàn)在晴朗天氣,C項正確。第4題,由材料可知,雨滴由于蒸發(fā)快速而未落地,其根本來源為太陽輻射,A項正確。
(2023年陜西西安模擬)對流層是地球大氣最靠近地面的一層,其高度與近地面的受熱程度有關。如圖為1979—2008年華北某地區(qū)對流層高度變化趨勢圖。據(jù)此完成第5~6題。
5.1979—2008年,華北某地區(qū)( )
A.空氣的對流運動減弱
B.對流層頂高度年際變化明顯減小
C.對流層高度呈波動上升趨勢
D.對流層傳向高層大氣的能量增大
6.下列關于華北某地區(qū)對流層高度變化趨勢的成因及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對流層高度總體變化趨勢反映氣候變冷
B.利于生物繁育,生物多樣性增加
C.導致華北地區(qū)變得濕潤,利于農(nóng)業(yè)增產(chǎn)
D.礦物燃料的使用和植被破壞等是其變化的主要成因
【答案】5.C 6.D 解析:第5題,據(jù)圖可知,對流層高度呈波動上升趨勢,C項正確。第6題,礦物燃料的使用和植被破壞等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加,導致大氣逆輻射增強,使得對流層溫度升高,進而使對流層高度升高,D項正確。
(2023年浙江1月選考)當空氣經(jīng)過較暖的下墊面時,底部的大氣增溫形成比周邊溫度高的“熱泡”,并不斷向上運動,這是一切對流現(xiàn)象的基礎?!盁崤荨背^凝結高度就會形成云層,海面上的云層在夜間常常會發(fā)生強烈對流,形成雷雨天氣。如圖為甲地下墊面附近“熱泡”上升運動示意圖。據(jù)此完成第7~8題。
7.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氣壓系統(tǒng)控制,則符合圖示“熱泡”運動的等壓線分布是(圖中a>b>c>d)( )
AB
CD
8.造成夜間海面上云層強烈對流的原因有( )
①云底接受海面輻射,降溫慢 ②云頂長波輻射,冷卻劇烈 ③云底向下墊面輻射,降溫慢 ④云頂水汽蒸發(fā),冷卻劇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7.D 8.A 解析:第7題,D項圖中甲地氣壓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東南,熱泡1時,結合南半球地轉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響應是西北風(偏西風),在熱泡2時遠離地面摩擦力較小的情況下,結合南半球地轉偏向力左偏應形成西南風,西南風屬于偏西風,符合題意,D項正確。第8題,大氣的主要熱量來源是地面輻射,云層底部更接近地面,受海面輻射的影響,降溫慢,①正確;云頂遠離地面,大氣的長波輻射散熱快,冷卻劇烈,②正確;云底向下墊面輻射說明下墊面氣溫低,對流運動微弱,不符合題意,③錯誤;云頂海拔高,氣溫低,水汽不易蒸發(fā),④錯誤。
(2023年山東濟南模擬)逆溫是指對流層大氣中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xiàn)象,從地面開始的逆溫稱為接地逆溫,從離地面一定高度處開始的逆溫稱為懸浮逆溫。逆溫厚度是指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上、下限的高度差。如圖反映甘肅省酒泉市2009—2018年8時和20時平均逆溫厚度的年內變化。據(jù)此完成第9~10題。
9.8時接地逆溫厚度比20時接地逆溫厚度大,原因是8時( )
A.地面溫度較低B.大氣的對流較強
C.太陽輻射較弱D.大氣逆輻射較強
10.影響夏季與冬季逆溫厚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風速B.晝夜長短
C.降水D.氣溫日較差
【答案】9.A 10.B 解析:第9題,逆溫是指對流層大氣中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xiàn)象,所以逆溫層下冷上熱,近地面的溫度低,會導致近地面大氣溫度低,有利于接地逆溫層的形成,會導致接地逆溫層較厚,因此8時地面溫度較低會導致8時接地逆溫厚度比20時接地逆溫厚度大,A項正確。第10題,由于逆溫是指對流層大氣中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xiàn)象,所以逆溫層下冷上熱,近地面的溫度低,會導致近地面大氣溫度低,有利于接地逆溫層的形成,會導致接地逆溫層較厚,由于冬季夜晚長,地面輻射冷卻強,所以逆溫厚度較大,夏季夜晚短,地面輻射冷卻弱,所以逆溫厚度較小,因此影響夏季與冬季逆溫厚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晝夜長短,B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某中學地理學習小組在老師的帶領下,于暑期赴甘肅進行考察,圖甲示意祁連山脈北麓綠洲及周邊地區(qū)。

材料二 干旱地區(qū)土壤的濕度一般由表層向深層逐漸增加,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在淺層土壤出現(xiàn)“逆濕”現(xiàn)象。學生在圖甲所示采樣點的某處無人干擾土地進行采樣,測量土壤濕度隨深度變化數(shù)據(jù),并繪制出連續(xù)兩日不同深度土壤濕度變化圖(圖乙)。


材料三 同學們發(fā)現(xiàn)坡地上“擺”著一個個圓滾滾的大西瓜(圖丙)。當?shù)厝藗優(yōu)榱诉m應氣候條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鋪設10~15厘米的砂石,創(chuàng)造了“砂田”這一耕作方式。砂田作物產(chǎn)量較高,品質較好。
(1)依據(jù)大氣受熱原理,分析張掖氣溫日較差大的原因。
(2)據(jù)圖乙說出“逆濕”發(fā)生的主要時段及深度,并分析其成因。
(3)說明采用“砂田”耕作方式對種植西瓜的好處。
【答案】(1)深居內陸,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強,氣溫較高;夜晚,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少,大氣逆輻射弱(或保溫作用弱),氣溫較低。
(2)1—6時(或凌晨),10厘米深度土壤出現(xiàn)“逆濕”現(xiàn)象。成因:鄰近綠洲,水汽較多,此時氣溫低,地表水汽凝結量較大;土壤水分蒸發(fā)少,表層土壤濕度大,出現(xiàn)“逆濕”現(xiàn)象。
(3)增大氣溫日較差,利于糖分積累;利于地表水下滲;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覆蓋土壤表面,減少對土壤的侵蝕,保持水土。
12.(2023年山東濟南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石狩灣是日本北海道地區(qū)的一處海灣,受暖流影響冬季平均水溫約5 ℃。冬季晴天時,石狩灣近岸海域易出現(xiàn)低空層狀云(布滿全部或部分天穹且厚度較為均勻的云層),多形成于夜間,云層高度在50米以內。研究表明,合適的風場和逆溫是低空層狀云形成的重要條件。如圖示意某次低空層狀云形成時北海道島部分地區(qū)的風場和近地面等溫線分布。
(1)分別用虛線和箭頭在如圖中繪制出近岸海域低空層狀云形成時逆溫層的上界和陸地風向。
(2)分析該地低空層狀云多出現(xiàn)在冬季晴朗夜晚的主要原因。
(3)從風和氣溫角度,說明圖中太平洋近岸海域難以形成低空層狀云的原因。
【答案】(1)繪圖略。
(2)冬季晝短夜長;晴天大氣逆輻射弱,保溫作用弱;夜晚陸地近地面氣溫快速下降,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影響,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海上蒸發(fā)的水汽遇冷易凝結成云。
(3)沿岸陸地冬季風風向與陸風一致,風速較大;沿岸陸地近地面氣溫較高,冷卻程度不足;位于山地南側,日出后陸地近地面升溫快,對流擾動強。

相關試卷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考點突破訓練題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氣第一講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的受熱過程考點二大氣受熱過程:

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考點突破訓練題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氣第一講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的受熱過程考點二大氣受熱過程,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受熱過程的原理應用,圖示農(nóng)業(yè)大棚中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考點突破訓練題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氣第一講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的受熱過程考點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考點突破訓練題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氣第一講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的受熱過程考點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共6頁。

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項練習課時規(guī)范練7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受熱過程:

這是一份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項練習課時規(guī)范練7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受熱過程,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該校同學記錄的數(shù)據(jù),最可能是,圖中表示北京的曲線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質量評價7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受熱過程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質量評價7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受熱過程含答案

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三章地球的大氣及其運動第一節(jié)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及大氣受熱過程練習含答案

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三章地球的大氣及其運動第一節(jié)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及大氣受熱過程練習含答案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練案7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氣第一講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受熱過程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練案7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氣第一講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受熱過程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練11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受熱過程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練11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受熱過程含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