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層級一 “必備知識”梳理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1.大氣的組成(1)組成及比例。
(2)大氣各成分的作用。
(3)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大氣,會影響大氣的成分和含量,產(chǎn)生[8]__________,對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類生存造成不利影響。
(1)分層依據(jù):大氣在垂直方向上的[9]__________、運動狀況及密度的差異。
(2)大氣垂直分層及其各層特點。
對流層在不同緯度厚度不同 低緯度地區(qū)熱量充足,對流旺盛,所以對流層的厚度有17~18千米。高緯度地區(qū)全年低溫,對流弱,對流層的厚度為8~9千米。中緯度地區(qū)對流層的厚度平均為10~12千米。整體看對流層的厚度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1.兩個能量來源(1)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A[17]________。(2)近地面大氣熱量的直接來源:B[18] 。?
2.兩大過程(1)地面的增溫過程: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小部分被大氣層削弱,大部分太陽輻射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使[19]__________。(2)大氣的增溫過程:地面以[20]__________的形式向大氣傳遞熱量,使大氣增溫。
3.兩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氣層中水汽、云層、塵埃等對太陽輻射的吸收、[21]______和散射作用。(2)保溫作用:C[22]_________________將部分熱量還給地面,[23]______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
理解大氣受熱過程應(yīng)注意的兩點(1)太陽輻射強≠溫度一定高。青藏高原的海拔較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好,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陽輻射強。但大氣吸收地面輻射熱量的能力小,通過大氣逆輻射返還地面的熱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熱量散失快,溫度較低。(2)白天也有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夜晚還要強烈,最強時為大氣溫度最高時,即午后兩小時(14時)左右。
層級二 “關(guān)鍵能力”突破
知識點1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命題探究] (2021年廣東高考地理)輻射逆溫是低層大氣因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導(dǎo)致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xiàn)象。黃河源地區(qū)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輻射逆溫現(xiàn)象多發(fā)。據(jù)此完成(1)~(3)題。(1)冬季易加強輻射逆溫的地形是( )A.山峰B.平原C.谷地D.丘陵
(2)黃河源地區(qū)輻射逆溫常出現(xiàn)的時間和天氣狀況是( )A.日落前后,大風呼嘯 B.正午時刻,雨雪交加C.午夜時分,濃云密霧 D.日出之前,晴朗無風(3)黃河源地區(qū)冬季輻射逆溫多發(fā)是由于( )A.鋒面氣旋多 B.下沉氣流盛行 C.準靜止鋒強 D.熱力對流強盛
[核心歸納]1.利用大氣垂直分層的特點解釋地理現(xiàn)象(1)對流層中的天氣多變,飛機顛簸。
(2)平流層為天氣穩(wěn)定的飛機航行空域。
(3)電離層與無線電通信。
2.逆溫(1)概念: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xiàn)象,或者隨高度的增加氣溫的垂直遞減率小于6 ℃/千米。
(2)逆溫的類型及成因。
(3)逆溫現(xiàn)象的形成及消失過程。
[能力運用]考向1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2023年浙江杭州模擬)北京時間2023年5月10日21時22分,“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順利發(fā)射,飛船次日成功與中國空間站對接(空間站距地面約400千米)。如圖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據(jù)此完成第1~2題。
1.中國空間站所處的大氣層( )A.密度較小 B.氣壓較強C.天氣多變 D.有臭氧層2.下列關(guān)于圖中各層大氣的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A.①—平流運動顯著 B.②—對流運動顯著C.③—溫度急劇升高 D.④—高度電離狀態(tài)
解析:第1題,由材料可知,空間站距地面約400千米,故中國空間站所處的大氣層為高層大氣,密度較小,A項正確。第2題,由圖可知,④層有電離層的存在,處于高度電離狀態(tài),D項正確。
考向2 逆溫的形成及分布 (2023年陜西寶雞模擬)如圖為研究者在中國西北一處被戈壁包圍的綠洲測量的近地面氣溫(單位:℃)等值線時空剖面圖。據(jù)此完成第3~5題。
3.下列時間中,近地面未出現(xiàn)逆溫的是( )A.7:30 B.11:30C.15:00 D.21:004.甲處的溫度可能是( )A.32 ℃ B.28 ℃C.25 ℃ D.34 ℃
5.甲處中心氣團出現(xiàn)的原因是( )A.地面輻射冷卻降溫B.戈壁熱空氣平流集聚C.地面輻射傳導(dǎo)聚集D.大氣逆輻射的保溫作用
解析:第3題,讀圖可知,7:30、11:30、21:00這三個時間點均有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逆溫;15:00時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C項正確。第4題,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甲處中心氣溫較高,等溫距為2.5 ℃,故甲處氣溫范圍為30~32.5 ℃,A項正確。第5題,甲處中心氣團氣溫高,原因在于戈壁熱空氣平流集聚,戈壁氣溫較高,熱空氣移動到綠洲上空,綠洲溫度低,發(fā)生接觸冷卻形成逆溫現(xiàn)象,B項正確。
知識點2 大氣受熱過程
[命題探究] (2023年廣東高考地理)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團隊利用往返式探空氣球,在長沙觀測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個不同時刻釋放的氣球所記錄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變化信息(圖甲)。圖乙為其中某一時刻對應(yīng)的太陽光照示意圖(陰影部分代表黑夜)。據(jù)此完成(1)~(2)題。
(1)在圖甲中,符合圖乙示意時刻所釋放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變化的曲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這次探測結(jié)果顯示,白晝期間氣球接收到的太陽短波輻射量隨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為隨高度增加( )A.CO2量減少 B.空氣溫度降低C.大氣越稀薄 D.人類干擾越小
[核心歸納]1.影響大氣受熱過程的三大因素(1)大氣成分:主要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水汽等對地面輻射的吸收和對大氣逆輻射作用的影響。全球氣候變暖就是溫室氣體影響大氣受熱過程的典型表現(xiàn)。(2)天氣狀況:主要是大氣中云層、塵埃對太陽輻射與地面輻射的影響。晝、夜云量對大氣受熱過程的影響很大,列表如下。
(3)下墊面狀況: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地面狀況的差異影響大氣受熱過程,進而影響氣溫狀況。水陸性質(zhì)、植被、冰雪等差異不僅直接影響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而且影響地面輻射的釋放持續(xù)度。地形起伏、地勢高低通過影響大氣層的厚度來影響其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2.大氣兩種作用的原理應(yīng)用(1)大氣削弱作用原理的應(yīng)用——分析某地區(qū)太陽能的多寡。①高海拔地區(qū)(如青藏高原地區(qū))。
②內(nèi)陸地區(qū)(如我國西北地區(qū))。
③濕潤內(nèi)陸盆地(如四川盆地)。
(2)大氣保溫作用原理的應(yīng)用——分析生產(chǎn)、生活現(xiàn)象。①解釋全球氣候變暖。
②解釋霧、露、霜等的形成。
(3)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應(yīng)用。①采用塑料大棚發(fā)展農(nóng)業(yè)、玻璃溫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具有相似的功能,能讓太陽短波輻射透射進入,地面長波輻射卻難以穿透,從而將熱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溫室里。②深秋利用煙霧防霜凍。煙霧增強了大氣逆輻射,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③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果園中鋪沙或鵝卵石。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增加晝夜溫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積累等。
3.三個角度歸納晝夜溫差大小的分析方法分析晝夜溫差的大小要結(jié)合大氣受熱過程原理,主要從地勢高低、天氣狀況、下墊面性質(zhì)等方面分析。(1)地勢高低:地勢高→大氣稀薄→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2)天氣狀況:晴朗的天氣條件下,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3)下墊面性質(zhì):下墊面的比熱容大→增溫和降溫速度都慢→晝夜溫差小,如海洋的晝夜溫差一般小于陸地。
[能力運用]考向1 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及應(yīng)用 (2023年江西南昌模擬)如圖中甲、乙兩地緯度相同、海拔不同。據(jù)此完成第1~2題。
1.下列關(guān)于圖示輻射量的大小比較正確的是( )A.①③C.②>④ D.③③,B項正確。第2題,太陽輻射最大值出現(xiàn)時間為當?shù)氐胤綍r12時左右,大氣逆輻射最大值出現(xiàn)時間為當?shù)氐胤綍r14時左右,所以④最大值出現(xiàn)的時間滯后于③,C項正確。
考向2 溫差大小的判斷 (2023年山西太原期末)月球表面晝夜溫差非常大,白晝時溫度高達127 ℃,黑夜時低至-183 ℃。為適應(yīng)極端環(huán)境,“玉兔號”月球車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guī)律?!坝裢锰枴痹虑蜍囀姑蟆⒈绢I(lǐng)強,專家形容它肩插“太陽翼”,腳踩“風火輪”,身披“黃金甲”,腹中“秘器”多。圖甲為“玉兔號”月球車示意圖,圖乙為地球表面大氣熱量交換過程示意圖。據(jù)此完成第3~4題。
甲 乙
3.材料中提到的“太陽翼”接收到的輻射對應(yīng)圖乙中的( )A.① B.⑦ C.③ D.⑤4.月球表面晝夜溫差高達300 ℃的主要原因是( )A.①強,②強 B.②強,③弱C.④強,⑤強 D.①強,③弱
解析:第3題,根據(jù)圖乙中各箭頭的指向判斷,①為經(jīng)大氣削弱后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③為大氣逆輻射,⑤為地面輻射,⑦為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月球上沒有大氣,不存在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氣逆輻射,因此“玉兔號”月球車的“太陽翼”接收到的是沒有經(jīng)過削弱作用的太陽輻射,對應(yīng)圖乙中的⑦。第4題,月球上沒有大氣,沒有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到月球表面,溫度升高快,因此①強;月球上沒有大氣,沒有大氣逆輻射,溫度降低快,因此③弱,所以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大;月球上沒有大氣,也就沒有射向宇宙空間的大氣輻射(④)和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作用(②),即②④弱,D項正確。
層級三 “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
圖表技能必“讀”③ 等溫線圖的判讀
[判讀技巧]第一步:定半球等溫線上的數(shù)值由南向北遞減為北半球,反之為南半球。如圖1中等溫線由南向北遞減,故為北半球。
第三步:看彎曲(1)整體規(guī)律:“凸高值低,凸低值高”。若向數(shù)值大的方向彎曲,其中間區(qū)域數(shù)值低;反之數(shù)值高。(2)因素分析。
第四步:看疏密等溫線的疏密反映溫差的大小,等溫線密集,溫差較大;等溫線稀疏,溫差較小。(1)冬季等溫線密集,夏季等溫線稀疏。(2)溫帶地區(qū)等溫線密集,熱帶地區(qū)等溫線稀疏。(3)陸地等溫線密集,海洋等溫線稀疏。因為陸地的溫差大于海洋。(4)寒暖流交匯處等溫線密集,鋒面天氣系統(tǒng)中鋒線附近等溫線密集。
[應(yīng)用體驗] (2023年湖北武漢模擬)如圖是澳大利亞部分區(qū)域簡圖,圖中P月等溫線和Q月等溫線是該區(qū)域的最冷月等溫線或最熱月等溫線。據(jù)此完成第1~2題。
1.圖示信息表明( )A.圖中海洋為印度洋B.圖中m>nC.P月甲地氣溫高于乙地D.甲地地勢比周邊高
2.圖中Q月等溫線對應(yīng)的溫度及月份最可能是( )A.-5 ℃,1月 B.6 ℃,7月C.22 ℃,1月 D.22 ℃,7月
這是一份新課標高考地理一輪復(fù)習(xí)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氣第一節(jié)大氣的組成和大氣受熱過程課件,共4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凝結(jié)核,污染物,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對地面的作用,大氣逆輻射,逆溫的類型及成因,逆溫的影響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fù)習(xí)第2章地球上的大氣第1節(jié)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受熱過程課件,共3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必備知識·落實基礎(chǔ)性,關(guān)鍵能力·提升綜合性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復(fù)習(xí)第三章地球的大氣及其運動第一節(jié)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及大氣受熱過程課件,共5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備考指津,干潔空氣,生物體,光合作用,雨霧雪,大氣污染,近地面,電離層,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