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翻開語文課本,開啟了一段文學之旅。在民俗畫卷中,我們跟隨劉成章的腳步,觀看讓人嘆為觀止的安塞腰鼓表演,當鼓聲戛然而止時,耳畔縈繞著一聲渺遠的雞啼□跟隨吳伯簫暖融融的燈籠火光,感受一盞燈籠中蘊含的人情世故,暢想烈火燎原的盛況□在科學小品文中,我們與定期遷徙的大雁一起沖破三月暖流的霧靄,讓寒冷的冬季不再緘默;與小小的沙礫翻越山簏,破解“海枯石爛”的密碼……在游記散文中,我們與梁衡一同聽壺口瀑布振聾發(fā)聵的濤聲,看前呼后擁的黃河水暢快馳騁,嘆黃河一旦被壓迫竟會怒不可遏地奮力抗爭的個性;在鮮有人跡的冰雪世界,目睹各拉丹冬晶瑩連綿的冰峰,感受穿流不息的山風,慨嘆大自然的偉力和永恒……語文書里的山啊□水啊,都令我們心馳神往。相約語文,盡情暢游語文世界,奔赴詩意的語文之旅!
1. 文段中下列字形和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 戛(gá)然而止 縈繞 耳畔B. ??菔癄€ 遷徙 緘(jiān)默
C. 鮮有人跡(xiān) 霧靄 山簏D. 穿流不息 晶瑩 馳騁(chěng)
2. 文段中的畫線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 嘆為觀止B. 人情世故C. 振聾發(fā)聵D. 怒不可遏
3. 依次填入三個方框(□)處的標點符號,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 …… 、B. ; 。 、C. ; …… ,D. 。 ; ,
4.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正確的一項是( )
A. 相約語文,奔赴詩意的語文之旅,盡情暢游語文世界!
B. 相約語文,盡情奔赴語文世界,暢游詩意的語文之旅!
C. 讓我們相約語文,盡情暢游語文世界,奔赴詩意的語文之旅!
D. 讓我們相約語文,奔赴詩意的語文之旅,盡情暢游語文世界!
【答案】1. B 2. C 3. C 4. D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漢字的字音與字形。
A.戛(gá)然而止——jiá;
C.鮮有人跡(xiān)——xiǎn;山簏——山麓;
D.穿流不息——川流不息;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成語的含義。
A.嘆為觀止:指的是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這里形容安塞腰鼓的表演,符合語境;
B.人情世故:指為人處世的方法、道理和經(jīng)驗。這里形容燈籠中蘊含的人情、經(jīng)驗,符合語境;
C.振聾發(fā)聵:意思是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這里形容水聲,應該用“震耳欲聾”;
D.怒不可遏:形容憤怒得難以抑制,十分憤怒。這里形容被壓迫的黃河抗爭的情態(tài),符合語境;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標點符號。
“跟隨劉成章的腳步,觀看讓人嘆為觀止的安塞腰鼓表演,當鼓聲戛然而止時,耳畔縈繞著一聲渺遠的雞啼”與“隨吳伯簫暖融融的燈籠火光,感受一盞燈籠中蘊含的人情世故,暢想烈火燎原的盛況”屬于并列關(guān)系,故兩句中間應用分號;
“跟隨吳伯簫暖融融的燈籠火光,感受一盞燈籠中蘊含的人情世故,暢想烈火燎原的盛況”后頭表示省略,故此句后應用省略號;
“語文書里的山啊”中的“山啊”與“水啊”表示并列詞語,這兩個并列成分之間應用逗號;
故選C。
【4題詳解】
本題考查病句辨析與修改。
“相約語文,盡情暢游語文世界,奔赴詩意的語文之旅!”本句中缺失主語、邏輯錯誤,應該補足主語,在句子前加上“讓我們”,并將“盡情暢游語文世界”“奔赴詩意的語文之旅”調(diào)換位置;
故選D。
5. 閱讀《經(jīng)典常談》,同學們對“讀經(jīng)典的意義”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請結(jié)合自己閱讀這本書的體驗,仿照下面的例句寫下你的閱讀感受。(不少于80字)
小語的看法:讀經(jīng)典,不但可以學習語文知識,比如可以從《說文解字》中了解漢字的造字法和每個字的造字本義;還可以了解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比如可以從《戰(zhàn)國策》中了解戰(zhàn)國時期盛行策士游說等歷史事實。
小文的看法:讀經(jīng)典,讓我充分梳理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文脈發(fā)展,我在讀《詩經(jīng)》《辭賦》《詩》這三篇時,既明白了《詩經(jīng)》是中國詩歌的源頭,也知道了各位大詩人對詩歌發(fā)展的推動作用。自古至今,中國人對詩歌的熱愛是融于血脈中的。
【答案】示例一:讀經(jīng)典,可以充實精神內(nèi)涵。比如讀《史記》,我們可以了解古人的故事,感受古人的精神品質(zhì),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司馬遷發(fā)憤著書,不但有著嚴謹?shù)闹问肪瘢兄种院愕某跣摹?br>示例二:讀經(jīng)典,可以讓我學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明曉事理,提升個人修養(yǎng)。比如從儒家經(jīng)典“四書”中我們可以汲取有關(guān)學習、做人等多方面的道理:“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告訴我要及時復習;“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讓我明白了大丈夫就要堅守心中正道,不屈不撓。
【解析】
【分析】
【詳解】本題考查閱讀名著的感悟。答題時,要明確指出讀經(jīng)典帶來的收獲,再舉出具體的例子進行闡述。
示例1:讀經(jīng)典,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閱讀《周易》《尚書》等篇章時,我領(lǐng)略到了古老智慧的深邃魅力,既知曉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獨特認知,也體會到了先哲們對人生哲理的思索探究。從遠古到現(xiàn)今,這種對智慧的追尋始終流淌在中華民族的精神長河中。
示例2:讀經(jīng)典,讓我深入探究了中國古代思想的演進歷程。當我研讀《論語》《孟子》《諸子》時,我既體悟到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義,明白其對社會倫理道德的深刻影響;也了解到諸子百家的爭鳴與思想碰撞。從古至今,這些深邃的思想一直滋養(yǎng)著中華民族的靈魂。
6. 閱讀下面的選文,根據(jù)要求答題。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br>(1)這段激動人心、被千千萬萬青年人引以為座右銘的文字,就出自 _______(國別)作家 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塑造了 _______這一無產(chǎn)階級英雄形象。我們從他身上應學習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
【答案】(1) ①. 蘇聯(lián) ②.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2)保爾 學習他鋼鐵般的意志、為黨和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名著文學常識。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前蘇聯(lián)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通過記敘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zhàn)勝敵人也戰(zhàn)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chuàng)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zhàn)士。據(jù)此作答即可。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名著人物分析。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塑造了保爾這一無產(chǎn)階級英雄形象。保爾是在革命烽火和艱苦環(huán)境中鍛煉出來的共產(chǎn)主義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崇高的道德風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跡般的生命活力和鋼鐵般的堅強意志,譜寫著把一切獻給黨和人民的壯麗詩篇。保爾是一個剛毅堅強、愛憎分明、為黨和祖國無私奉獻的革命戰(zhàn)士。所以我們要學習他鋼鐵般的意志、為黨和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
7. 綜合性學習。
(1)語文老師正在課堂上講授“和”文化的知識。請你運用積累的有關(guān)“和”文化的故事、俗語、名言等,仿照示例寫出對“和”的理解。
示例:從“六尺巷”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和”是忍讓與寬容。
(2)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的會有觀點的交鋒。相持不下時,有些同學會惡語傷人,最后不歡而散。小明和小東因瑣事發(fā)生爭執(zhí)并打斗,請你用所學的“和而不同”“以和為貴”的思想來勸導兩人。
【答案】(1)示例:從“將相和”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和”是顧全大局與不計得失。
(2)示例:小明和小東,你們這樣做是不對的。同學之間要相互包容體諒、和睦相處,班級的團結(jié)和諧需要大家一起維護來啊。你們說對嗎?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仿寫。
明確主題:圍繞“和”文化展開,通過故事、俗語、名言等體現(xiàn)對“和”的理解;給定示例形式:以一個具體的“和”文化故事為例,說明從中懂得的“和”的具體內(nèi)涵,即“從……故事中,我懂得了‘和’是……”。
示例1:從“將相和”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和”是顧全大局與團結(jié)協(xié)作。
示例2:從“家和萬事興”的俗語中,我懂得了“和”是家庭和睦與幸福的基礎。
示例3:從“禮之用,和為貴”的名言中,我懂得了“和”是禮儀中最為重要的價值追求。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勸說。
通過勸導讓兩人認識到爭執(zhí)和打斗的不當之處,理解“和而不同”“以和為貴”的意義,從而化解矛盾,重歸于好。
示例:小明、小東,你們冷靜一下?!耙院蜑橘F”,大家都是同學,有分歧很正常,但不能因此而爭吵打斗。我們應該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彼此的觀點,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班級更加和諧友愛。你們覺得呢?
8.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不必為己。(《大道之行也》)
(2)__________,白水繞東城(李白《送友人》)
(3)萬籟此都寂,__________。(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4)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5)是故學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雖有嘉肴》)
(6)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
【答案】 ①. 力惡其不出于身也 ②. 青山橫北郭 ③. 但余鐘磬音 ④. 揀盡寒枝不肯棲 ⑤. 教然后知困 ⑥. 零落成泥碾作塵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注意“郭、磬、揀、棲、碾”等字詞的書寫。
二、閱讀與鑒賞(44分)
9.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各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節(jié)選)
杜甫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對這首詩節(jié)選部分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預示大雨將至,烘托詩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愁苦心境。
B. “雨腳如麻未斷絕”運用比喻修辭,形象地寫出了秋雨細密連綿的特點。
C. “何由徹”和前面的“未斷絕”照應,表現(xiàn)了詩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D. “長夜”既指詩人筆下凄風苦雨的秋夜,又暗指當時動蕩艱難的時局。
(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簡要分析。
【答案】(1)A (2)這兩句寫出了詩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廣廈”,都能安居樂業(yè)的心愿,表達了詩人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懷和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
A.句意為: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了。運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凄苦的氛圍,烘托詩人愁苦的心情,為下文寫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胸襟作鋪墊,而不是“烘托詩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愁苦心境”;
故選A。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詩歌主旨情感。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護天底下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喜笑顏開。這兩句詩展現(xiàn)了詩人愛及天下的博大胸懷。一場暴風雨襲擊了他的茅屋,也觸動了作者一貫的憂國憂民情懷。秋風、秋雨的威力,貧困、流離失所的生活,都沒能擊垮作者。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詩人從個人“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聯(lián)想到風雨中千千萬萬衣食無著落的窮苦百姓,從沉思中振作起來,發(fā)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關(guān)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理想。據(jù)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10.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選自《雖有嘉肴》)
乙
《書》曰:“好問則裕?!薄抖Y》云:“獨學( )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蓋須切磋相起①明( )。見有閉門讀書師②心自是稠人③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
(選自《顏氏家訓》)
【注釋】①起:啟發(fā),開導。②師:以……為師。③稠人:指人多。
(1)下列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不知其旨”中的“旨”是“主旨”的意思,也就是文章的中心。
B.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這句話采用了類比的手法來說明道理。
C. “教學相長也”一句中,“教學”是指“老師的教學活動”。
D. 乙文引用了“《書》”中的話,是為了充當乙文的中心論點。
(2)在乙文中括號內(nèi)依次填入下列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 且 也B. 者 也
C. 而 也D. 則 矣
(3)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斷三處)。
見 有 閉 門 讀 書 師 心 自 是 稠 人 廣 坐 謬 誤 差 失 者 多 矣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文言知識資料卡】
道:①道路;②方法,途徑;③規(guī)律,道理;④主張,思想,學說。
裕:①充足;②富饒。
①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②《書》曰:“好問則裕?!?br>(5)甲、乙兩文都談論了學習,請結(jié)合內(nèi)容談談你從兩文中獲得的啟示。
【答案】(1)B (2)C
(3)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
(4)①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②《尚書》說:“喜歡提問就能使知識充足?!?
(5)由甲文語句“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畬W學半’,其此之謂乎”和乙文中語句“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蓋須切磋相起明也。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可知,教和學是互相影響和促進的,學習中要相互觀摩,取長補短,學習才能有收獲,反之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就會孤陋寡聞,導致學習的失敗。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
A.有誤,“不知其旨”意思是“不知道它的美味”?!爸肌笔恰拔睹馈钡囊馑?;
C.有誤,“教學相長也”意思是“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學”是指“教與學”;
D.有誤,乙文學習“切磋相起”是中心論點,“好問則?!笔堑览碚摀?jù);
故選B。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用法。
“獨學”與“無友”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故應填“而”;“蓋須切磋相起明”是陳述句,故應填“也”。故選C。
【小問3詳解】
本題考查句子的斷句。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根據(jù)句意進行分析。
句意為:(我曾)看到有的人閉門讀書,平時自以為是,當?shù)搅舜笸V眾中時,出差錯鬧笑話就很多了。
“見有閉門讀書”寫自己所見,“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寫閉門讀書的人的所作所為,故斷為: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
【小問4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
①重點字詞: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處。
②重點字詞:好,喜歡;裕,充足。
【小問5詳解】
本題考查談啟示。
根據(jù)甲文中“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可得:要主動學習;
根據(jù)甲文中“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可得:教和學是互相促進,學習中要相互觀摩,取長補短,學習才能有收獲;
結(jié)合乙文中“好問則?!笨傻茫簩W習要善于提問,這樣才能充實自己的知識;
結(jié)合乙文中“‘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賽聞’。蓋須切碰相起明也”可得:讀書求學問,必須互相切磋研討,才能徹底的明通道理。
【點睛】參考譯文:
甲:雖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但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他人以后才能知道哪里有困惑。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才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兌命》上說:“教人是學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乙:《尚書》說:“喜歡提問就能使知識充足?!薄抖Y記》說:“獨自苦學而沒有朋友,就會狹隘閉塞見識短淺。”就是說必須互相切磋才能引出明達的見解。(我曾)看到有的人閉門讀書,平時自以為是,當?shù)搅舜笸V眾中時,出差錯鬧笑話就很多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曾經(jīng)有個對中國文化特別感興趣的外國學生讀完《靜夜思》后,一臉茫然地問他的朋友:月亮跟故鄉(xiāng)有什么關(guān)系呢?
②這位外國學生之所以有此疑問,是因為他不懂中國詩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打開詩歌大門的鑰匙。
③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組合。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見的物體,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稱之為“象”,即物象。物象一旦經(jīng)過詩人審美經(jīng)驗的淘洗與篩選,經(jīng)過詩人思想感情的化合與點染,帶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這樣的物象就成了意象。如“梅”是一種客觀的事物,它有形有色,具備某種形象。當詩人將它寫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主觀情感時,它就成為詩歌的意象。
④詩歌為什么要用意象呢?
⑤因為詩歌講究含蓄,忌直接宣泄主觀情思。只有將抽象的情思轉(zhuǎn)化為意象,才能構(gòu)成詩的藝術(shù)。如詩人魯藜的《泥土》: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有怕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⑥詩歌用“珍珠”和“泥土”兩個極平常的意象進行對比,就表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對人生的思索和追求,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直接講述道理,詩歌的藝術(shù)境界就蕩然無存。
⑦“立象”可以“盡意”。詩是心之精微,要把主觀情思準確地表達出來很難,古人有“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之說。為能“盡言盡意”,古人想出了化意為象的方法,以“不言出”來代替“言不出”和“言不盡”,把大量的空間留給讀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間表無窮意蘊。這種“立象以盡意”的方法是詩人表達滿腔情思的最好方式。如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愁是一種十分抽象的情緒,要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很難。但詩人把抽象的鄉(xiāng)愁轉(zhuǎn)化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四種意象,把“鄉(xiāng)愁”物化,繼而寫出了母子離別之愁、新婚離別之愁、母子永別之愁和家國之愁,令人動容。
⑧詩歌離不開意象。有意無象的詩,很難讓人得到審美的滿足;有象無意的詩,難以讓讀者獲得深刻的認識。意象是溝通詩人與讀者的橋梁,讀者通過領(lǐng)悟意象的寓意,把握詩歌內(nèi)容,領(lǐng)會詩歌主旨,感知詩人情感。
(摘編自王宜振《詩是意象的藝術(shù)》,有改動)
【材料二】
如果說意象是一些磚石,那么意境就是一座完整的建筑。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意和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shù)境界,與意象構(gòu)成包容與被包容的關(guān)系。這種意境不僅能包括詩里所有意象的審美指向,更能集中突出全詩的主旨。只有物象,或意象散亂,都不能構(gòu)成一首有意境的詩。詩人要圍繞詩的主旨將一組或多組意象有機組合,才能營造出意境。就像一幅畫,多個意象圍繞畫的主題有機組合,構(gòu)成的整體畫面營造出的境界就是意境。如《江雪》圖。
(摘編自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shù)研究》,有改動)
【材料三】
從詩歌寫作的本質(zhì)來講,詩歌以表達詩人情感為首要目的,意象只是將詩人的情感具體化、形象化的載體,但是它也可能限制讀者的想象力。例如,如果詩人寫月亮代表思念,那么當讀者讀這首詩時看到月亮,必然覺得月亮就只是思念的象征物。但每個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月亮除了代表思念,還能寓意團圓、愛情、凄冷等意義,寄托思念的也不止月亮,還有楊柳、酒杯、歌曲等物象,但讀者讀這首詩時卻認為思念只能用月亮來寄托,想象力就被限制了。另外,意象的模糊性和多義性,讓讀者難以準確理解詩歌意蘊;而無意象的詩歌直抒胸臆,能直接傳達詩人的情感,易于讀者準確把握詩歌主旨,從而引發(fā)讀者的共鳴。所以詩歌并非一定要用意象。只要詩人能寫出最真實動人的情感,給人以思想的啟迪,這樣的詩歌也具有藝術(shù)性。
(改編自馮天,袁毅《非意象化:論純意識詩歌思維》)
11. 根據(jù)上面三則材料,下列對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或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 一切看得見的客觀物體,如山、水、草、木等只要進入作品,就成了意象。
B. 詩和畫的意境都是用物象組合而成。如《江雪》圖,把“山”“雪”等物象組合,就構(gòu)成了孤獨寂寞的意境。
C. 由于每首詩都由眾多的物象構(gòu)成,所以每首詩都有多種意境,這使得詩歌的意蘊更加豐富。
D. 《回延安》采用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詩人對陜北風土人情的意象組合描寫,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鄉(xiāng)土美感。
12. 請結(jié)合材料一,“立象以盡意”有什么含義。(用原文語句回答)
13. 《經(jīng)典常談》中認為“唐人古詩有兩種作風:一是鋪排,一是含蓄”,請結(jié)合材料一內(nèi)容和下面的連接材料,說說《江雪》是鋪排還是含蓄?
14. 材料一中說“詩歌離不開意象”,材料三卻說“詩歌并非一定要用意象”。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請根據(jù)你的閱讀體驗,從學過的詩歌中舉例闡明理由。(不能以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詩歌以及《天凈沙·秋思》為例)
【答案】11. D 12. 為能“盡言盡意”,古人想出了化意為象的方法,以“不言出”來代替“言不出”和“言不盡”,把大量的空間留給讀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間表無窮意蘊。
13. 含蓄。詩中選擇千山萬徑、人鳥絕跡這種最能表現(xiàn)山野嚴寒的典型景物,描繪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圖景;接著勾畫獨釣寒江的漁翁形象。漁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本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和寫照,借以表達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全詩構(gòu)思獨特,意蘊豐富。(言之有理即可)
14. 示例:我的看法是:詩歌并非一定要用意象。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沒有什么意象可言,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diào)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分析】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信息篩選與辨析。
A.結(jié)合材料一第③段“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見的物體,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稱之為‘象’,即物象。物象一旦經(jīng)過詩人審美經(jīng)驗的淘洗與篩選,經(jīng)過詩人思想感情的化合與點染,帶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這樣的物象就成了意象”,可知意象是帶有詩人主觀色彩的,所以“一切看得見的客觀物體,如山、水、草、木等只要進入作品,就成了意象”的理解或推斷不正確;
B.結(jié)合材料二“只有物象,或意象散亂,都不能構(gòu)成一首有意境的詩。詩人要圍繞詩的主旨將一組或多組意象有機組合,才能營造出意境”,可知只有物象,或意象散亂,都不能構(gòu)成一首有意境的詩,所以“把‘山’‘雪’等物象組合,就構(gòu)成了孤獨寂寞的意境”的理解或推斷不正確;
C.結(jié)合材料三“意象的模糊性和多義性,讓讀者難以準確理解詩歌意蘊;而無意象的詩歌直抒胸臆,能直接傳達詩人的情感,易于讀者準確把握詩歌主旨,從而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可知詩歌有沒有意象都可以,不會影響意蘊,所以“每首詩都有多種意境,這使得詩歌的意蘊更加豐富”的理解或推斷不正確;
故選D。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材料梳理與概括。
結(jié)合材料一第⑦段“‘立象’可以‘盡意’。詩是心之精微,要把主觀情思準確地表達出來很難,古人有‘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之說。為能‘盡言盡意’,古人想出了化意為象的方法,以‘不言出’來代替‘言不出’和‘言不盡’,把大量的空間留給讀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間表無窮意蘊。這種‘立象以盡意’的方法是詩人表達滿腔情思的最好方式”,可知古人用化意為象法,把大量的空間留給讀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間表無窮意蘊。原文語句作答即為:為能“盡言盡意”,古人想出了化意為象的方法,以“不言出”來代替“言不出”和“言不盡”,把大量的空間留給讀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間表無窮意蘊。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名著閱讀的運用。首先表明觀點,然后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及知識卡片闡述原因即可。
《江雪》是柳宗元的一首詩,作者用洗煉的文筆,勾勒出一位漁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獨釣的情景。暗喻詩人在政治上的失意后,向往隱逸的生活,自得其樂,寄情山水的感 情。不與權(quán)貴同流合污,不向黑暗勢力屈服的個性。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墒?,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墒?,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 “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tài),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
再結(jié)合題干及知識卡片的介紹:《經(jīng)典常談》中認為“唐人絕句有兩種作風:一是鋪排,一是含蓄”,鋪排:平排幾個同性質(zhì)的印象,讓它們集合起來,暗示一個境 界。含蓄:要淺中見深,小中見大。
據(jù)此分析提煉可得:《江雪》是鋪排。詩人鋪排了“鳥飛絕”“人蹤滅“蓑笠翁“三個印象,突出了“江雪”的幽靜,又運用“千山”“萬 徑”“絕”“滅”等詞,顯得更為幽靜。
示例: 鋪排。詩人鋪排了“鳥飛絕”“人蹤滅”“蓑笠翁”三個印象,突出了“江雪”的幽靜,又運用“千山”“萬徑”“絕”“滅”等詞,顯得更為幽靜。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談看法。首先表明自己看法,然后結(jié)合學過的詩歌闡述理由即可。兩種說法都可以認可。
示例:我的看法是:詩歌離不開意象。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運用了楊花和子規(guī)兩種意象。楊花即柳絮,柳絮紛飛,既點出了時節(jié)特點,又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氛圍,而子規(guī)即是杜鵑,相傳為蜀帝杜宇死后精血所化,杜鵑啼血表達了一種悲傷的心境。此處王昌齡左遷即貶官到龍標,地處荒涼,詩人用“楊花”、“子規(guī)”兩種意象意在表達對好友不幸遭遇的同情,體現(xiàn)了內(nèi)心的哀傷。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比剎那更短,比時光更長
包利民
①一個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飄飛的雪和小興安嶺臘月的寒流。輾轉(zhuǎn)反側(cè)中,一些散亂的情節(jié)卻溫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經(jīng)的感動,仿佛靜靜地滋潤了一生的時光,從來不需要想起,卻一直在心底盈然①。
②有時候,剎那間的一點光一滴暖,都可成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動。
③沿著時光的腳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個剎那。那個時候,我剛剛從農(nóng)村搬進城里,內(nèi)心總有些許黯淡?;蛟S是自卑心理的影響,便開始用偏激的行動來引起別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別人打架后,被老師叫去辦公室了。當時心里正憤憤,便與老師頂撞了。當我離開,老師關(guān)上門的瞬間,我看見他嘴角揚起一絲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師的說笑從門縫擠了出來:“這孩子和我小時候特別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繭殼片片剝落如花。老師曾經(jīng)那么多的嚴厲話語,都不及這無意間的一絲笑意半句閑話。此刻,那點滴的同情與理解的觸動,洗亮著所有的黯淡。老師根本不知道,是他當年的微笑和話語,使一個叛逆的少年從此有所改變。
⑤短短的一瞬,影響著長長的一生?;蛟S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著類似的情節(jié),看似遺忘,卻一直在散發(fā)著溫暖與力量,像落在心間不經(jīng)意的一粒種子,剎那間的感動會不知不覺生長成郁郁蔥蔥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個朋友所說,自閉恐懼與防備,一直是她從小到大的常態(tài),只因為她是孤兒。就這樣一直到高中,她幾乎一個朋友都沒有。就算別人善意的結(jié)交,她也是冷漠以對。班上有個女生是城里人,對她也總想關(guān)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誠,她都不予理會,她只覺得是憐憫。有一天,好些天沒來上學的女生遇見她,低沉地說:“現(xiàn)在咱們一樣了,我也成了孤兒了!”
⑦原來,那個女生的父母在一場車禍中雙雙身亡。
⑧朋友說,只那一句,就讓她打開了心扉。并不是因為女生真的變得和她一樣,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誠與失落。對于朋友來說,剎那間那真誠深切的目光,像溫暖的手,輕輕地叩開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門。
⑨想起曾經(jīng)寫過的一件事。鄰家大伯很健談,可是每年中總有固定的一天,終日無言。后來我們知道了原因,卻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聾啞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帶著六歲的他去爺爺家過年。半路上,汽車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車門無法打開,人們砸開車窗時,車身已經(jīng)向下傾斜。大家紛紛涌向車窗向外跳,父母護著他拼命擠到車窗前,用兩雙手將他推了出去。他回頭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牽掛,臉上帶著微微的笑意。
⑩從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會禁言一天,用來體會父母當年的沉默無聲,腦海中全是汽車墜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與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個那一天,鄰家大伯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懷念著那份愛與悲情。
?足夠了,漫長的歲月中,哪怕有過一個能融入我們生命的剎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義。不管風雨起落,長路夜路,那份感動,那份愛,成為念念間最美的心靈家園!
(選自《做人與處世》,有刪改)
【注釋】①盈然:漫溢的樣子。
15. 作者寫了令人感動的三個片段,請概括出第二、三片段的內(nèi)容。
片段一:我因為當年老師的微笑和話語,從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變。
片段二:___________
片段三:___________
16. 結(jié)合語境,說說下面加點詞豐富的表達效果。
一些散亂的情節(jié)卻溫暖了一枕的冷清。
17. 聯(lián)系前后文,具體說說下面這個比喻句表達了作者“那一刻”怎樣的心理感受?
那一刻,心上的繭殼片片剝落如花。
18. 文章第⑨段畫線句子用了什么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
父母護著他拼命擠到車窗前,用兩雙手將他推了出去。
19. 本文題目含蓄而富有韻味,下面最能詮釋題目含義的一項是( )
A. 所有曾經(jīng)的感動仿佛靜靜地滋潤了一生的時光。
B. 有時候,剎那間的一點光一滴暖,都可成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動。
C. 剎那間那真誠深切的目光,像溫暖的手,輕輕地叩開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門。
D. 此刻,那點滴的同情與理解的觸動,洗亮著所有的黯淡。
【答案】15. ①. 片斷二:朋友因為女生的真誠親切而改變自己冷漠的性格; ②. 片斷三:鄰家大伯因為父母舍身救子而禁言一天,懷念著那份愛與悲情。
16. “一枕”扣住了“夜”“不眠”,形象地寫出了作者枕臥床上,難以入睡的情狀。(言之成理即可)
17. 表達此刻“我”因為得到老師的同情和理解,內(nèi)心黯淡憤憤的情緒瞬間消失的喜悅心情。(意合即可)
18. 動作描寫,通過“護”“擠”“推”三個連貫的動詞,生動地刻畫了父母在生死關(guān)頭舍身救子的感人形象,奏出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 19. B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內(nèi)容。通讀全文,劃分層次,結(jié)合相關(guān)內(nèi)容回答。第⑥——⑧段寫朋友因為女生的真誠親切而改變自己冷漠的性格;第⑨⑩段寫鄰家大伯因為父母舍身救子而禁言一天,懷念著那份愛與悲情。依照示例的形式整合答案即可。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煉字。要結(jié)合上下文分析其語境義。上文“一個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飄飛的雪和小興安嶺臘月的寒流”寫出夜的寒冷和人的不眠,可知,“一枕”形象地寫出了作者枕臥床上,難以入睡的情狀。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人物心理。要結(jié)合上下文分析。“這孩子和我小時候特別像……”“老師曾經(jīng)那么多的嚴厲話語,都不及這無意間的一絲笑意半句閑話。此刻,那點滴的同情與理解的觸動,洗亮著所有的黯淡”,寫老師的同情和理解使“我”內(nèi)心黯淡憤憤的情緒瞬間消失,寫出了“我”心情豁然開朗的喜悅。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從描寫角度賞析句子的作用。首先對句子進行定性,看句子是環(huán)境描寫句還是人物描寫句;其次結(jié)合句子的這一特點及內(nèi)容分析句子作用,即寫出了什么?!案改缸o著他拼命擠到車窗前,用兩雙手將他推了出去”,是運用了動作描寫的描寫方法。回答其作用,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情形,刻畫了人物……的心理(品質(zhì)、心情、情感)。此句描寫了父母在生死關(guān)頭舍身救子的感人形象,表現(xiàn)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標題含義的理解。這是一道選擇題,難度不大,仔細辨別四個選項的細微處即可做出最終的選擇。A項只強調(diào)了感動影響的深遠;C、D項只強調(diào)了此刻瞬間的感受,B項既解釋了“短”,又解釋出“長”的含義,最全面,故選B。
三、寫作(50分)
20. 歌手蔡琴說:“我是一個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陽光落到桌子上,溫暖安靜,那一刻好幸福。我喜歡養(yǎng)花,花開放了,我也感到幸福?!笔前。灰眯娜ゲ蹲?,你會發(fā)現(xiàn),幸福一直都在。
請以“捕捉幸?!睘轭},寫一篇作文。
要求:
(1)將選定的題目補充完整并抄寫在答題卡上。
(2)字數(shù)不少于500字。
(3)不要出現(xiàn)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答案】例文
捕捉幸福
幸福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種心情,幸福是一種體驗;幸福是書山尋寶,幸福是親近自然,幸福是互助與奉獻;幸福是父親送來的一頂草帽,幸福是媽媽傳來的一聲呼喚,幸福是朋友捧上的一束鮮花。仔細回味成長中的點點滴滴,才會發(fā)現(xiàn),屬于我的小幸福,其實就在身邊。
早上起床,頭暈暈乎乎的,但沒怎么在意就去上學了。坐在教室里,頭更暈了,感覺天旋地轉(zhuǎn)的,臉色也變得煞白。同桌察覺到我的不對勁,緊張地問我怎么了,我擠出笑對她說沒事,頭暈,可能是發(fā)燒了。她聽了,就用手摸摸我的額頭,嚇了一跳,說我的頭很燙。后來,她去幫我請假,帶著我去醫(yī)院。在她的宿舍里,她把藥遞給我,又端給我一杯熱水。我望著她眼中關(guān)心的神色,心里暖暖的。那一瞬間,我是幸福的。
小時候,過馬路時都是母親拉著的。有一次,陪母親上街買東西?;厝r,我們手中拎了很多東西。要過馬路時,母親把手中的袋子都用左手拿著,右手習慣性地拉起我的手向馬路那邊走去??粗荒赣H緊緊握住的手,心里泛起一陣陣的漣漪。那一瞬間,我是幸福的。
放學了,天空卻下起了雨。早上匆匆忙忙地到學校時才發(fā)現(xiàn)忘記了帶傘。我嘆了一口氣,在走廊上來回踱步。這時,一位老師拿著一把傘朝我走來。我禮貌性向老師打招呼,老師問我怎么還不回家,是不是忘了帶傘了,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嗯”了一聲。老師笑了笑,把手中的傘遞給我,說:“這把傘你拿去用吧,我辦公室里還有一把傘,快點回家吧,路上小心點?!蔽医舆^傘,笑著對老師說謝謝。傘上殘留的老師手上的溫度,使我的心也熱熱的。那一瞬間,我是幸福的。
回想著曾經(jīng)的點點滴滴,強烈的幸福感頓時涌上心頭。心,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暖流。原來,我一直被幸福包圍著。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全命題作文。
第一,審題立意。題目“捕捉幸?!?,關(guān)鍵詞是“捕捉”和“幸?!?。“捕捉”意味著主動去發(fā)現(xiàn)、去尋找、去感受;“幸福”是一種內(nèi)心的滿足和愉悅的感受。立意可以圍繞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點滴美好,用心去感受平凡中的幸福,強調(diào)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對幸福的敏銳感知。可以從個人經(jīng)歷出發(fā),講述自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幸福的瞬間;也可以論述幸福并非遙不可及,而是需要我們用心去留意和體會。
第二,選材構(gòu)思。本題適合寫作記敘文??梢赃x取家庭生活中的場景,比如在忙碌了一天后,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分享著一天的見聞,其樂融融,這時捕捉到的是親情帶來的幸福。也可以描述在校園中的經(jīng)歷, 比如參加學校的運動會,自己原本對比賽成績沒有抱太大期望,但在同學的加油助威聲中,突破了自己的極限,雖然沒有獲得冠軍,但感受到了同學之間的深厚情誼,這就是幸福。又或者記敘在社會生活中的見聞,如在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看到老人感激的笑容,捕捉到幫助他人帶來的幸福。總之,在選材構(gòu)思上,要注重通過具體的事件和細節(jié)描寫,展現(xiàn)出如何捕捉到幸福的瞬間,以及這些瞬間給自己帶來的內(nèi)心感受,讓讀者能夠真切地體會到幸福的存在。
知識卡片
鋪排:平排幾個同性質(zhì)的印象,讓他們集合起來,暗示一個境界。
含蓄:要從淺中見深,小中見大。
這是一份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原卷版docx、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共6頁。
這是一份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共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