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光現(xiàn)象(知識清單) 思維導圖 第1節(jié) 光的直線傳播 一、光源: 1. 光源:正在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2. 光源的分類: (1)天然光源: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光源。如太陽、螢火蟲、水母、燈籠魚等。 (2)人造光源:人為制造的光源。如點燃的火把、點燃的油燈、發(fā)光的手電筒、發(fā)光的電燈、發(fā)光的無影燈等。 3. 提示:光源是指自身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如太陽、發(fā)光的電燈、點燃的蠟燭等都是光源。有些物體本身不發(fā)光,但由于它們能反射太陽光或其它光源發(fā)出的光,好像它們也在發(fā)光一樣,不要誤認為是光源,如月亮、所有行星和反光的鏡子等。 二、光的直線傳播 1. 光的直線傳播 (1)光的傳播介質:空氣、水、玻璃等透明物質可以作為光傳播的介質。 (2)光在 中沿直線傳播。 (3)光在不同的介質或同種不均勻的介質中,不一定沿直線傳播。 2. 光線 (1)概念: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 和 ,這樣的直線叫光線。 (2)畫法:光線是實線,且表示光線傳播方向的箭頭一般畫在直線的中間位置。 (3)研究方法:物理模型法。即通過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tài)、特征和本質的方法稱為“模型法”。光線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人們是為了方便研究光的傳播路徑而引入的一種物理模型。 3. 光的直線傳播的一些現(xiàn)象 (1)影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背面形成的 叫影子。 (2)日食、月食的形成 ①原理:光的 。 ②成因:日食是地球上的人看太陽,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太陽光被月球擋住了(圖甲)。月食是地球上的人看月球,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太陽光被地球擋住了(圖乙)。 當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時,太陽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擋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 食。當?shù)厍蜻\行到太陽和月球中間時,太陽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擋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 食。 (3)小孔成像 ①小孔成像原理:光的 。 如圖所示,燭焰上部的光線,由于光的直線傳播,通過小孔后,射到了下部;同理,燭焰下部的光線通過小孔后,射到了上部。 ②成像性質:倒立的大小不確定的實像。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③影響成像大小的因素:與 距離以及光屏到小孔的距離有關。 ④像的形狀:與 的形狀相同。 4. 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利用激光引導開鑿隧道;射擊瞄準時的“三點一線”;站隊列時,隊列是否整齊;木工檢查木板是否平直等等。 三、光的傳播速度 1.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用c表示)最快,c=2.99792×108m/s。通常情況下,真空中光速近似取 c= 。 2. 光在其他介質中的速度 (1)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接近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可以認為等于c。 (2)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約為。? 3. 光年 “光年”是 的單位,它等于光在1年內傳播的距離. 1光年=3×108m/s(365×24×3600)s=9.4608×1015m=9.4608×1012km 4. 比較聲與光的傳播情況 第2節(jié) 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 1. 光的反射概念 光從一種介質射到另一種介質的表面時,會有一部分光返回到原介質中,這種傳播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光遇到桌面、水面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fā)生反射。我們能夠看見不發(fā)光的物體,就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2. 描述光反射的有關概念(如圖): (1)一點:入射點O,入射光在反射面上的投射點; (2)三線:入射光線AO,投射到反射面的光線;反射光線OB,經反射面反射出的光線;法線ON,過入射點與反射面垂直的直線; (3)兩角: 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 之間的夾角;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 3. 提示 (1)反射角和入射角都是光線與法線的夾角,而不是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 (2)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真實存在的,是可以看見的,用帶箭頭的 線表示;法線則是人們?yōu)檠芯糠瓷洮F(xiàn)象而引入的一條位置參考線,所以在畫光路圖時,總是用 線表示法線。 二、光的反射定律 1. 光的反射定律 (1)內容: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 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 兩側;反射角 入射角。 (2)簡記光的反射定律: ①三線共面,即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兩線分居,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 ③兩角相等,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對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①對應于每一條入射光線,只有一條反射光線。 ②反射現(xiàn)象發(fā)生時,先有入射光線,后有反射光線。反射光線是隨著入射光線的改變而改變的,所以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說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③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入射光線靠近法線時,反射光線隨之靠近法線,即入射角減小,反射角也減?。蝗肷涔饩€遠離法線時,反射光線隨之遠離法線,即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 ④光線垂直鏡面入射時,入射角為 ,反射光線沿原路返回,反射角也為 ,光的傳播方向改變了 ,并不是沒有發(fā)生反射。 ⑤通過鏡面對入射光線的反射作用,可以看出平面鏡有改變光路的作用。 (4)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 的。 三、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 鏡面反射 (1)概念: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鏡面上后,會被 地反射,這種反射叫做鏡面反射。平靜的水面、拋光的金屬面、各種鏡面的反射都是鏡面反射。 (2)現(xiàn)象: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背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很暗;黑板“反光”會“晃眼”等。 2. 漫反射 (1)概念:凹凸不平的表面會把平行的入射光向著 反射,這種反射叫做漫反射。 (2)現(xiàn)象: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是由于光照射到物體上發(fā)生了 反射。 第3節(jié) 平面鏡成像 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 ,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 。 利用數(shù)學對稱的知識,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也可表述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 。 二、平面鏡成虛像 1. 平面鏡成虛像 如圖所示,從光源點S處射來的一部分光經平面鏡反射后進入眼睛,引起視覺,眼睛感到光好像是從S’點處射來的,我們就看到了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點S’。鏡子后面并沒有發(fā)光點S',故S’是虛像。虛像S'與物體S關于鏡面對稱。 2. 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平面鏡成像原理 小孔成像 3. 實像和虛像 (1)實像: ①概念:由 光線會聚而成的像叫實像。 ②特點:倒立的,可用 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觀察。 ③實例:小孔成像。 (2)虛像: ①概念: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是實際光線的 線相交而成。 ②特點:正立的,只能用眼睛觀察,不能用 承接。 ③實例:平面鏡成像。 三、平面鏡成像作圖的兩種方法 1. 利用平面鏡的成像原理作圖。如圖所示,步驟如下: ①從發(fā)光點S引出兩條光線,照射到平面鏡上; ②作兩條入射光線的法線; ③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作兩條入射光線的反射光線; ④作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點S'即為發(fā)光點S的像點。 (2)用對稱法作圖。如圖所示,步驟如下: ①過S點作平面鏡的垂線(像與物的連線跟鏡面垂直),用虛線; ②取S '點,讓S '到鏡面的距離等于S到鏡面的距離(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用虛線畫出像點S '(像與物大小相等)。 三、平面鏡的應用 1. 利用平面鏡來 。如:練功房內,利用平面鏡演員可以矯正自己的舞姿;家庭用的穿衣鏡;醫(yī)生用來檢查牙齒的小鏡子等。 2. 利用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 。如:潛水艇用的潛望鏡、顯微鏡、投影儀中的平面鏡等,都利用到了平面鏡能改變光路的特點:修建體育館和高大建筑物時,利用平面鏡把太陽光反射到室內,改善光照條件等。 3. 利用平面鏡來擴大視覺空間。理論上,在一個房間內安裝一個尺寸合適的平面鏡,能使人感覺到空間增大了一倍。 四、凸面鏡和凹面鏡 1. 球面鏡 如果鏡子的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這樣的鏡子叫做球面鏡。球面鏡分為凸面鏡和凹面鏡。 2. 凸面鏡 (1)概念:反射面是凸面的鏡子叫凸面鏡。 (2)作用:凸面鏡對光有 作用,常用來擴大視野。 (3)應用:汽車的后視鏡、街頭路口的反光鏡。 凸面鏡對光的發(fā)散 凹面鏡對光的會聚 3. 凹面鏡 (1)概念:反射面是凹面的鏡子叫凹面鏡。 (2)作用:凹面鏡對光有 作用。 (3)應用:太陽灶、手電筒反光鏡、醫(yī)生檢查耳朵用的醫(yī)用反光鏡。 4. 凸面鏡和凹面鏡都是利用光的反射成像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且符合光路可逆性。 第4節(jié) 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現(xiàn)象 1. 光的折射概念: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fā)生 的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2. 發(fā)生折射的條件 (1)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若光從一種介質垂直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不發(fā)生變化。 (2)光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時,也會發(fā)生折射現(xiàn)象。如太陽光穿過大氣層時傳播方向會發(fā)生變化。 3. 光從一種透明介質進入另一種透明介質時,在兩種介質的分界面上,光的傳播方向一般要發(fā)生改變。其中一部分光發(fā)生反射,同時還有一部分光進入另一種介質中而發(fā)聲折射,即 和 現(xiàn)象同時發(fā)生,發(fā)生反射時不一定發(fā)生折射,但發(fā)生折射時一定發(fā)生反射。 4. 光發(fā)生折射的原因:光在不同種介質中傳播的 不同。 二、光的折射規(guī)律 1. 描述光的折射中的基本概念 (1)入射光線:從光源射向兩透明介質分界面的光線; (2)折射光線:從入射點射向另一介質的光線; (3)法線:過入射點垂直與兩分界面的虛線; (4)入射點:入射光線與兩介質分界面的交點; (5)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 (6)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 簡稱“一點”(入射點)、“一面”(分界面)、“二角”(入射角和折射角)、“三線”(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和法線)。 2. 光的折射規(guī)律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內; (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 側; (3)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質時,折射角 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增大。光從水或其它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 入射角。 (4)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或其它介質)中時,傳播方向 。 (5)折射時光路 。 3. 對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理解 (1)弄清入射點、入射角、折射角、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和法線的含義,特別是法線,它既是界面的垂線,又是作圖時畫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參照標準。 (2)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減小)而增大(減?。?,但不是正比例關系,敘述時應先說折射角后說入射角。 (3)無論光是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還是光從水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在空氣中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總是大于在水中或其他介質中的角(折射角或入射角)。 三、生活中的折射現(xiàn)象 1. “池水變淺”:從岸上看水中的物體,例如岸上的人看水中的魚位置“變高”。 如圖所示,從魚身上A點反射出的光線經折射后射入人眼,因為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線遠離法線,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感覺光好像是從S點發(fā)出的,S點就是人看到的魚的虛像,它比魚的實際位置偏 。 在岸邊看水里的物體 在水中看岸上的物體 2. 從水中看岸上的物體“變高”,例如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樹或建筑物“變高”。 如圖所示,從昆蟲上點A射出的光線經折射后射入魚眼,因為光由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線靠攏法線,魚眼逆著折射光線看,感覺光好像是從A′點發(fā)出的,A′點就是魚看到的昆蟲的虛像,它比魚的實際位置偏 。 3. 海市蜃樓和沙漠蜃景 海市蜃樓的成因 多發(fā)生在夏天的海面上或沙漠上。夏天空氣較熱,但是海水比較涼,海面附近空氣的溫度比較低。海面地表上方不同高度的空氣層相當于一層層密度不同的透明介質。密度大的空氣層為光密介質,密度小的空氣層為光疏介質。遠方景物射出的光在層與層之間連續(xù)發(fā)生折射。從整體來看,光逐漸向地面彎曲進入觀察者的眼中。在觀察者看來,光好像是從海面上空的物體射出的。 第5節(jié) 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 1. 光的色散概念 太陽光(白光)經過三棱鏡被分解成 等多種顏色的光,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色散。 2. 單色光與復色光 (1)不能分解的光叫單色光,如紅、橙、黃、綠、藍、靛、紫。 (2)由幾種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復色光,白光(太陽光)是 光,由七種顏色的光復合而成。 3. 光發(fā)生色散的實質 光發(fā)生色散的實質是光的 現(xiàn)象。不同顏色的光經三棱鏡后,偏折(折射)程度不同,其中 光偏折程度最小, 光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經三棱鏡后,在光屏由上到下呈現(xiàn)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 4. 生活中的色散現(xiàn)象: (1)彩虹:太陽光被空氣中水滴色散形成的; (2)彩色的肥皂泡:太陽光經氣泡發(fā)生色散形成的。 知識點二、色光的混合 1. 光的三原色 把 、 、 三種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紅、綠、藍三種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色光;紅、綠、藍三種色光按等比例混合可以產生 光。但是自然界中的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光無法用其他顏色的光混合的。 2. 色光的混合 (1)紅光+綠光→黃光;(2)紅光+藍光→品紅光;(3)綠光+藍光→青光;(4)紅光+綠光+藍光→白光。 3. 電視畫面的顏色是由紅、綠、藍三種色條合成的。 三、看不見的光 1. 可見光譜:把可見的不同顏色的光按照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排列形成的光譜叫可見光譜。 2. 紅外線 (1)在光譜中, 以外看不見的光叫做紅外線。 (2)特征: ①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向外輻射 ; ②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 ; ③物體在輻射紅外線的同時也在吸收 。 (3)應用: ①熱作用強??梢灾瞥蔁嶙V圖、烤箱、理療儀、夜視儀、浴室暖燈、紅外線體溫計等。 ②穿透云霧的能力比較強??梢赃M行紅外線高空攝像機、紅外線遙感儀等。 ③遙控。紅外線遙控板。 3. 紫外線 (1)在光譜中, 以外還有一種看不見的光,叫做紫外線。 (2)特征: ①高溫物體(如太陽、弧光燈和其他熾熱物體等)發(fā)出的光中含有紫外線,汞等氣體放電發(fā)出的光中也含有紫外線。 ②大氣層中的臭氧層對紫外線有吸收作用。 (3)應用: ①生理作用強。能殺菌,但強度過高對身體有害。 ②適當?shù)淖贤饩€照射可以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加強對鈣的吸收。 ③紫外線有熒光效應,可用于鑒別古字畫和人民幣防偽。 ④紫外線化學作用強,很容易使照片底片感光。 本章典型實驗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設計實驗】 1. 實驗器材 激光筆、鉛筆、量角器、平面鏡、可折轉的白色粗糙硬紙板等。 ①量角器: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數(shù)。 ②可折轉白色粗糙硬紙板的作用:一是顯示光的 ,對光線起漫反射作用;二是探究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是否在 內。 2. 實驗與裝置 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紙板ENF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垂直于鏡面。用激光代替光線照射到鏡面上,為了能觀察到激光傳播的路徑,將激光筆貼著可以折的白紙板照射,并用筆記錄下激光傳播徑跡,觀察激光傳播徑跡并進行比較,從而找到光反射時遵循的規(guī)律。 【進行實驗】 1. 如圖1所示,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 再把一張白色硬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ON垂直于鏡面)。 2. 讓激光束貼著硬紙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點,經平面鏡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在硬紙板上用鉛筆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徑跡。 3. 改變入射光 EO 跟法線之間的夾角,重做兩次實驗,均用鉛筆描出入射光和對應的反射光的徑跡. 圖1 圖2 圖3 4. 把右側紙板 NOF 向前或向后折轉某一角度(如圖2所示), 仍使激光束貼著硬紙板射到O點,觀察是否還能在右側的紙板上看到反射光線。 5. 如圖3所示,讓激光筆發(fā)出的光逆著原來的反射光射向鏡面時,這時的反射光將沿著什么方向射出? 【收集證據(jù)】 1. 記錄表一 2. 入射光和對應的反射光的徑跡 次數(shù)∠i∠r130°30°245°45°335°35° 3. 記錄表二 紙板的位置是否看到反射光紙板 NOF 向前折看不見兩紙板在同一平面內看見紙板 NOF 向后折看不見 【分析與論證】 1. 分析實驗現(xiàn)象 ①分析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可得出:反射角 入射角。 ②分析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的位置關系:可看到兩半塊紙板在一個平面內時有反射光線,右半部分向前折或向后折,觀察不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內。 ③多次改變入射光線的路徑,分別沿AO、BO、CO的方向射到平面鏡,記錄對應反射光線的路徑分別為OA'、OB'、OC'。會發(fā)現(xiàn):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總是分居法線的 側。 ④將光線逆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射入,觀察到新的反射光的傳播路徑與原來的入射光線重合。表明光路 。 2. 實驗結論 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 五、交流與評估 1. 對應關系:每一條反射光線對應一條入射光線。 2. 讓光線緊貼紙板(光屏)射向O點的目的:在硬紙板(光屏)上能顯示光路. 3. 實驗描繪光的傳播路徑的方法:在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上取一個點,將該點與反射點連接。 4. 區(qū)分每一組的對應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方法:對每一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描繪,或者對每一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進行編號. 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設計實驗】 1. 實驗器材:薄玻璃板、白紙、兩根相同的蠟燭、火柴、刻度尺、支架。 2. 確定像的位置方法: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點燃的蠟燭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與像完全 ,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3. 判斷平面鏡后面的蠟燭與像完全重合的方法:在玻璃板的前面,改變眼睛的位置,直到從不同位置看起來后面的蠟燭 被點燃。 4.實驗時,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使用玻璃板,既可以成像,又可以看到后面的蠟燭是否與像完全重合,這是“ 法”。 5.準備兩支完全一樣的蠟燭的目的:便于驗證像與物體大小是否 。 【進行實驗】 ①如圖所示,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沿著紙中間的直線上豎直放置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 ②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移動玻璃板后的那支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直到看上去好像被點燃一樣,此時玻璃板后蠟燭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然后記下兩支蠟燭的位置。 ③移開玻璃板,用刻度尺畫直線把兩支蠟燭的位置連接起來,量出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記錄下來,再觀察它們是否與鏡面垂直。把測量結果填在表格中。 ④改變點燃的蠟燭的位置,重做幾次實驗。 ⑤在玻璃板的后面像的位置放一張白紙時,觀察白紙上面有沒有燭焰的像。 ⑥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與現(xiàn)象: 【分析論證】 1.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與現(xiàn)象,可得: ①因為兩支蠟燭完全一樣,其像與物完全重合,表明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 。 ②比較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發(fā)現(xiàn)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 ③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 ④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光屏上 (選填“有”或“沒有”)出現(xiàn)蠟燭的像,實驗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虛/實)像。 2. 歸納結論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利用數(shù)學對稱的知識,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也可表述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 。 三、探究光折射時的特點 【設計實驗】 1. 實驗器材:激光筆、半圓形玻璃磚、圓形刻度光盤(標有角度)。 2. 實驗方案 如圖所示,讓激光筆發(fā)出的一束光從空氣以不同的角度射入玻璃磚中,觀察光束在空氣和玻璃磚中的徑跡,并比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讓激光筆發(fā)出的一束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重復上述實驗。 讓激光筆發(fā)出的一束光從空氣垂直射入玻璃中(或從玻璃垂直射到空氣中),觀察光的傳播路線。同時改變介質進行多次實驗尋找普遍規(guī)律。 【進行實驗】 1. 讓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觀察光的整個傳播路徑,比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記錄在表格中。 2. 改變入射角的大小,觀察并記錄折射角的變化情況。 3. 讓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觀察光的整個傳播路徑,比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記錄在表格中。 4. 改變入射角的大小,觀察折射角的變化情況。 5. 讓光垂直射入玻璃,觀察光的整個傳播路徑。 6. 讓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磚,同時逆著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觀察兩束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途徑。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實驗次數(shù)介質入射角折射角1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 2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 3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4光從空氣垂直入玻璃 【分析論證】 1. 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折射角 于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 ;當入射角減小時,折射角也 。 2. 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玻璃中時,傳播方向 。 3. 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時,可以看到,進入空氣中的折射光線就逆著原來入射光線的方向射出,就是說,在折射中光路也是 的,這時的折射角 入射角。 綜合以上分析,歸納出實驗結論: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增大;當入射角減小時,折射角也減小。 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不變。 在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 聲光異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能在真空中傳播,且速度最大15℃空氣中速度為340m/s空氣中速度約為3.0×108m/s同傳播速度都與介質種類有關,都能傳遞信息和能量次數(shù)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cm像到平面鏡 距離/cm像與物的 大小關系1 23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