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在水面上的雨滴形成的水波會發(fā)生干涉現(xiàn)象
水波在小孔位置會發(fā)生衍射現(xiàn)象
1.波的衍射:水波在遇到小障礙物或者小孔時繼續(xù)向前傳播,我們把這種現(xiàn)象叫作波的衍射.2.發(fā)生明顯衍射的條件:縫、孔的寬度或障礙物的尺寸跟波長____,或者__________.衍射是波特有的現(xiàn)象,一切波都可以發(fā)生衍射.3.惠更斯原理.(1)內容:介質中波動傳到的各點,都可以看作是______________,在其后的任一時刻,這些子波的____就形成新的波面.(2)應用:惠更斯原理對任何____過程都是適用的.
1.反射現(xiàn)象.(1)定義:機械波遇到介質界面會____原介質繼續(xù)傳播的現(xiàn)象.(2)特點:頻率、波速和波長都不變.2.折射現(xiàn)象.(1)定義:機械波從一種介質____另一種介質時,波的傳播方向發(fā)生改變的現(xiàn)象.(2)特點:頻率不變,波速和波長發(fā)生改變.3.反射和折射是波的普遍性質.
1.波的疊加原理:幾列波相遇時能夠保持各自的運動特征,繼續(xù)傳播,在相遇的區(qū)域中,質點的位移等于這幾列波單獨傳播時引起的位移的____.2.波的干涉.(1)定義:________的兩列波在相遇的區(qū)域中,會出現(xiàn)穩(wěn)定的相對平靜的區(qū)域和劇烈振動的區(qū)域,這些區(qū)域的位置是固定的,且互相隔開.這種現(xiàn)象叫波的干涉.
(2)穩(wěn)定干涉條件.①兩列波的____必須相同.②兩個波的______恒定,且________相同.(3)干涉的普遍性.一切波都能夠發(fā)生干涉,干涉是__________現(xiàn)象.
1.如右圖所示,在空曠的廣場上有一堵較高大的墻MN,在墻的一側有一個正在播放男女合唱歌曲的聲源O,某人從A點走到墻后的B點,在此過程中,如從衍射的角度來考慮,則會聽到( )A.聲音變響,男聲比女聲更響B(tài).聲音變響,女聲比男聲更響C.聲音變弱,男聲比女聲更弱D.聲音變弱,女聲比男聲更弱
解析:由題意可知,某人從題圖中A點走到墻后的B點,由于波的衍射現(xiàn)象,能聽到聲音,但強度變弱.由于男聲的頻率低于女聲的頻率,在同一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相同,則男聲的波長比女聲的波長長,更容易發(fā)生衍射.故A、B、C錯誤,D正確.
2.右圖中1、2、3分別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線,則( )A.2與1的波長、頻率相等,波速不等B.2與1的波速、頻率相等,波長不等C.3與1的波速、頻率、波長均相等D.3與1的頻率相等,波速、波長均不等
3.關于波的疊加和干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列頻率不相同的波相遇時,因為沒有穩(wěn)定的干涉圖樣,所以波沒有疊加B.兩列頻率相同的波相遇時,振動加強的點只是波峰與波峰相遇的點C.兩列頻率相同的波相遇時,介質中振動加強的質點在某時刻的位移可能是零D.兩列頻率相同的波相遇時,振動加強的質點的位移總是比振動減弱的質點的位移大
解析:兩列波相遇時一定疊加,A錯誤;振動加強是指振幅增大,而不只是波峰與波峰相遇的點,B錯誤;振動加強點的振幅增大,質點仍然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動,故某時刻的位移可以是振幅范圍內的任何值,C正確,D錯誤.
1.關于衍射的條件:應該說衍射是沒有條件的,衍射是波特有的現(xiàn)象,一切波都可以發(fā)生衍射.衍射只有“明顯”與“不明顯”之分,障礙物或小孔的尺寸跟波長差不多,或比波長小是產生明顯衍射的條件.2.波的衍射實質分析:波傳到小孔(障礙物)時,小孔(障礙物)仿佛是一個新波源,由它發(fā)出的與原來同頻率的波在小孔(障礙物)后傳播,就偏離了直線方向.波的直線傳播只是在衍射不明顯時的近似情況.
3.惠更斯原理的實質:波面上的每一點(面源)都是一個次級球面波的子波源,子波的波速與頻率等于初級波的波速和頻率,此后每一時刻的子波波面的包絡面就是該時刻總的波動的波面.其核心思想是介質中任一處的波動狀態(tài)是由各處的波動決定的,惠更斯原理解釋了波的衍射現(xiàn)象.
【典例1】 (2024·江蘇南京月考)曉宇在實驗室利用發(fā)波水槽演示了波的衍射現(xiàn)象,調整縫的寬度PQ=5 cm,M、N為擋板后放置的兩個浮球,實驗時發(fā)現(xiàn)兩浮球始終靜止不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將縫的寬度略微調大,則兩浮球可能上下浮動B.將縫的寬度適當調小,則兩浮球可能上下浮動C.增大振源的頻率,兩浮球可能上下浮動D.無論如何調節(jié)振源的頻率,兩浮球始終靜止
解析:當縫的寬度PQ=5 cm時,兩浮球始終靜止不動,可知此時波的衍射現(xiàn)象不明顯,即波的波長遠小于此時縫寬,若將縫的寬度略微調大,波長仍遠小于此時縫寬,同樣不會有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即兩浮球仍會靜止不動;若將縫的寬度適當調小,當波長和縫寬接近或者大于縫寬時可發(fā)生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即此時兩浮球可以上下浮動,A錯誤,B正確.根據公式v=λf可知,由于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變,故增大振源的頻率時波長變短,根據前面分析可知波長仍遠小于縫寬,不會有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兩浮球不可能上下浮動;減小振源的頻率時,波長變長,當波長和縫寬接近或者大于縫寬時可發(fā)生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此時兩浮球會上下浮動.故C、D錯誤.
關于波的衍射現(xiàn)象的兩點提醒(1)障礙物的尺寸的大小與波長大小的關系不是發(fā)生衍射的條件,而是發(fā)生明顯衍射的條件,波長越大,越易發(fā)生明顯衍射現(xiàn)象.(2)當孔的尺寸遠小于波長時,盡管衍射十分突出,但衍射波的能量很弱,也很難觀察到波的衍射.
解析:水波通過狹縫后波長不變,A錯誤;這是水波的衍射現(xiàn)象,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質,任何波都能發(fā)生衍射現(xiàn)象,B錯誤;該實驗的狹縫寬度相等,波長不等,則此現(xiàn)象可以說明,縫寬一定,波長越長衍射現(xiàn)象越明顯,C錯誤,D正確.
2.某居住地A位于某山脈的一側,山脈的另一側P處建有無線電波發(fā)射站,如下圖所示.該發(fā)射站可發(fā)送頻率為400 kHz的中波和400 MHz的微波.已知無線電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都為3×108 m/s.回答以下問題:
(1)該中波和微波的波長各是多少?
答案:750 m 0.75 m
(2)發(fā)射站發(fā)出的電磁波是經過干涉還是衍射后到達居住地A處的?解析:發(fā)射站發(fā)出的無線電波繞過山脈到達A處,發(fā)生了衍射現(xiàn)象.答案:衍射(3)若兩種波的接收效果不同,請說明哪一種波的接收效果更好.為什么?解析:中波的接收效果更好,因為它的波長長,衍射現(xiàn)象更明顯.答案:中波的接收效果好,因為它的波長長,衍射效果更好
1.波的頻率是由振源決定的,介質中各個質點的振動都是受迫振動,因此不論是反射還是折射,波的頻率是不改變的.2.波速是由介質決定的.波反射時是在同一介質中傳播,因此波速不變;波折射時是在不同介質中傳播,因此波速改變.
【典例2】 某測量員利用回聲測距,他站在兩平行墻壁間某一位置鳴槍,經過1 s第一次聽到回聲,又經過0.5 s再次聽到回聲,已知聲速為340 m/s,則兩墻壁間的距離為多少?[核心點撥] (1)注意測量員是否運動.(2)注意測量員聽到回聲是來回的距離.
解析:設兩墻壁間的距離為s,測量員離較近的墻壁的距離為x,則他離較遠的墻壁的距離為s-x,第一次聽到回聲時,2x=vt1;第二次聽到回聲時,2(s-x)=v(t1+Δt),其中Δt=0.5 s,t1=1 s,代入數(shù)據得s=425 m.答案:425 m
3.(多選)關于波的反射與折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波發(fā)生反射時,波的頻率不變,波速變小,波長變短B.波發(fā)生反射時,波的頻率、波長、波速均不變C.波發(fā)生折射時,波的頻率、波長、波速均發(fā)生變化D.波發(fā)生折射時,波的頻率不變,但波長、波速均發(fā)生變化
解析:波發(fā)生反射時,在同一種介質中運動,因此波長、波速和頻率不變,A錯誤,B正確;波在不同種介質中運動時發(fā)生折射,波速發(fā)生變化,但頻率由振源決定,波的頻率不變,由v=λf可知波長也發(fā)生變化,C錯誤,D正確.
4.(多選)以下關于波的認識,正確的是( )A.潛艇利用聲吶探測周圍物體的分布情況,用的是波的反射原理B.隱形飛機怪異的外形及表面涂特殊隱形物質,是為了減少波的反射,從而達到隱形的目的C.雷達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波的干涉D.水波從深水區(qū)傳到淺水區(qū)改變傳播方向的現(xiàn)象,是波的折射現(xiàn)象解析:潛艇探測周圍物體利用了反射原理,A正確;隱形飛機可以減少波的反射,B正確;雷達工作原理利用了波的反射,C錯誤;水波的傳播方向發(fā)生變化,屬于波的折射,D正確.
1.發(fā)生干涉的條件.(1)兩列波的頻率相同.(2)相位差恒定.2.產生穩(wěn)定干涉圖樣的兩列波的振幅越接近,干涉圖樣越明顯.
3.干涉圖樣及其特點.(1)干涉圖樣:如右圖所示.(2)特點.①加強區(qū)和減弱區(qū)的位置固定不變.②加強區(qū)始終加強,減弱區(qū)始終減弱(加強區(qū)與減弱區(qū)不隨時間變化).③加強區(qū)與減弱區(qū)互相間隔.
②現(xiàn)象判斷法:若某點總是波峰與波峰或波谷與波谷相遇,該點為振動加強點;若總是波峰與波谷相遇,則為振動減弱點.(4)振動加強的點和振動減弱的點始終保持與波源同頻率振動,其振幅不變(減弱的點的振幅可能為零),其位移隨時間變化.
【典例3】 如右圖所示,S1、S2是兩個步調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其中實線表示波峰,虛線表示波谷.若兩列波的振幅均保持5 cm不變,關于右圖中所標的a、b、c、d四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d點始終保持靜止不動B.圖示時刻c點的位移為零C.b點振動始終加強,c點振動始終減弱D.圖示時刻,b、c兩點的豎直高度差為10 cm
[核心點撥] (1)S1、S2是兩個步調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說明發(fā)生干涉.(2)由題圖知b點是波峰與波峰相遇,c點是波谷與波谷相遇,d點是波峰與波谷相遇.解析:d點是波峰與波谷相遇,振動減弱,振幅為零,故保持靜止,故A正確;b點是波峰與波峰相遇,c點是波谷與波谷相遇,它們均屬于振動加強點,由于振幅是5 cm,則b點相對于平衡位置高10 cm,而c點是波谷與波谷相遇,則c點相對于平衡位置低10 cm,所以b、c兩點的豎直高度差為20 cm,故B、C、D錯誤.
振動加強點與振動減弱點的判斷方法
5.(多選)(2024·廣東中山一中校考)如右圖所示,S1、S2為兩個振動情況完全一樣的波源,兩列波的波長都為λ,它們在介質中產生干涉現(xiàn)象,S1、S2在空間中共形成了5個振動加強的區(qū)域,如右圖中實線所示.P是振動加強區(qū)域中的一點,從右圖中可看出( )A.S1波在該區(qū)域的傳播速度和S2波的等大B.P點到兩波源的距離等于λC.P點此時刻振動最強,經過半個周期后,振動變?yōu)樽钊鮀.S1 、S2連線和加強區(qū)交點等間距,間距為半波長
解析:兩列波在同一介質中傳播,傳播速度相等,故A正確;由題可知,S1、S2在空間中共形成了5個振動加強的區(qū)域,題圖中直線上各點到兩個波源的距離相等,所以可知P點到兩波源的距離差等于λ,故B錯誤;P點處于振動加強區(qū)且始終加強,此時刻振動最強,經過半個周期振動仍然最強,故C錯誤;S1 、S2連線和加強區(qū)交點等間距,間距為半波長,故D正確.
6.(多選)如下圖所示,實線和虛線分別表示振幅、頻率均相同的兩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與波峰相遇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時刻質點O正處在平衡位置B.P、N兩點始終處于平衡位置C.M點經過四分之一周期變?yōu)檎駝訙p弱點D.從該時刻起,經過四分之一周期,質點M到達平衡位置
解析:由題圖可知,O、M均為振動加強點,此時O點處于波谷,M點處于波峰,M點是峰、峰相遇,M點為振動加強點,則始終為振動加強點,A、C錯誤;N、P兩點為振動減弱點,又因為兩列波的振幅相同,因此N、P兩點的振幅為零,即兩點始終處于平衡位置,B正確;從該時刻經過四分之一周期,兩列波分別引起的振動都使M點位于平衡位置,故M點位于平衡位置,D正確.
這是一份粵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 第一冊第一節(jié) 機械波的產生和傳播教案配套ppt課件,共3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振動源,受迫振動,運動形式,平衡位置,同一直線上,機械波的形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選擇性必修 第一冊第三節(jié) 機械波的傳播現(xiàn)象教學演示ppt課件,共56頁。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粵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 第一冊第三節(jié) 機械波的傳播現(xiàn)象評課ppt課件,共3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水波繞過障礙,機械波衍射的條件,機械波衍射的原理猜想,惠更斯原理,理解惠更斯原理,子波源,向障礙后傳播,波速慢介質,波速快介質,入射波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