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度一 比對人物,看是否張冠李戴、誤解形象?1.(2022·新高考卷Ⅱ)閱讀下面的原文與選項,判斷選項概述是否有誤并說明理由。[原文] 吳漢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業(yè)。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吳漢爵位奉賜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
[選項] D.吳漢處世儉樸恭敬謹慎,不置田產,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時家人曾置買一些田產宅業(yè),他歸來后全部都分送給了故舊部屬。[判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張冠李戴?!胺炙徒o了故舊部屬”錯誤。原文為“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即“于是把產業(yè)都分給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
【參考譯文】吳漢曾經出征,妻子、兒女在后方置辦田地房屋等產業(yè)。吳漢回來,責備他們說:“軍隊出征在外,官兵們用度不足,為什么多買田地房產呢?”于是把產業(yè)都分給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吳漢的爵位和俸祿賞賜最為尊貴顯要,但是他只修建住宅,不在巷子里建造府第。
[選項] C.蘇軾直面饑疫,解救受災百姓。他在任職杭州時遭遇旱災病疫,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紓緩災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判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時序錯亂。“同時又……以防備疫病”錯誤。由原文“明年春……乃裒羨緡得二千,復發(fā)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可知,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是蘇軾到杭州后第二年春天做的事。
【參考譯文】(蘇軾)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饑荒和瘟疫并發(fā)。蘇軾向朝廷請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到賜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換米來救濟饑餓的人。第二年春天,又減價出售常平米,制成許多稠粥、藥劑,派人帶著醫(yī)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蘇軾說:“杭州是水陸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別處常常要多些。”于是收集盈余的錢二千緡,又拿出自己的五十兩黃金,來建造治病場所,漸漸積聚錢糧來抵御疫病。
角度三 比對關鍵詞語,看是否曲解文意、歸納不當?3.(2023·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原文與選項,判斷選項概述是否有誤并說明理由。[原文] 群臣皆曰:“善?!惫蚱鹱洌镘囄灏俪?,疇騎二千,步卒五萬,輔重耳入之于晉,立為晉君。重耳即位三年,舉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懸叔瞻而出之,我且殺而以為大戮?!庇至钊烁驷嵷摿b曰:“軍旅薄城,吾知子不違也。其表子之閭,寡人將以為令,令軍勿敢犯?!?br/>[選項] 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討伐曹國,派人威脅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體,不然就大開殺戒,但對釐負羈則給予了特別的關照。[判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曲解文意?!芭扇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體,不然就大開殺戒”錯誤,文中“懸叔瞻而出之,我且殺而以為大戮”意思是“把叔瞻從城墻上吊下來,我將要殺了他把他陳尸示眾”,是讓曹君把叔瞻從城上吊下來,由重耳自己殺掉示眾,且并沒有說要“大開殺戒”。
【參考譯文】大臣們都說:“好?!鼻啬鹿闫鸨?,動用了兵車五百輛,精銳騎兵兩千,步兵五萬人,輔助重耳回到晉國,讓他登上王位做了晉國的君主。重耳登上王位才幾年,便起兵去攻打曹國了。他為此而派人去告訴曹君說:“把叔瞻從城墻上吊下來,我將要殺了他把他陳尸示眾?!庇峙扇烁嬖V釐負羈說:“軍隊壓城,我知道您不會反抗我。請在您住的里巷門上做好標記,我將根據您的標記下達命令,命令軍隊不要侵犯。”
角度四 比對添加或刪減內容,看是否無中生有、以偏概全?4.(2023·新高考卷Ⅱ)閱讀下面的原文與選項,判斷選項概述是否有誤并說明理由。[原文] 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貴適宜。前代事跡,孰為善此者?”靖曰:“苻堅總百萬之眾而敗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吳漢討公孫述,與副將劉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來攻漢,尚出合擊,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跡,足為萬代鑒?!?br/>[選項] D.李靖認為,吳漢善于用兵,在討伐公孫述的戰(zhàn)斗中,分兵合擊,最終取得了勝利;唐太宗認為,吳漢戰(zhàn)例的得失可以作為萬代借鑒。[判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唐太宗認為“吳漢戰(zhàn)例的得失可以作為萬代借鑒”,表述片面,以偏概全。李靖列舉一正一反、一得一失兩個例子:苻堅用兵能合卻不能分,大敗;吳漢討伐公孫述,既有分兵也有合擊,全勝。吳漢戰(zhàn)例是“得”,苻堅戰(zhàn)例是“失”。唐太宗認為可以作為萬代借鑒的是這兩個戰(zhàn)例的得失。
【參考譯文】太宗說:“戰(zhàn)爭中有分合的道理,各自重視適宜的方法。古代的事跡中,有誰擅長此道?”李靖說:“苻堅指揮百萬大軍卻在淝水戰(zhàn)敗,這是用兵能合卻不能分導致的。吳漢討伐公孫述,與副將劉尚分開駐扎,相隔二十里,公孫述前來攻打吳漢,劉尚出兵與吳漢合圍,大敗敵軍,這是兵力能分而又能合導致的。”太宗說:“是這樣。這些得與失的事跡,足以作為后世萬代的借鑒?!?br/>角度五 比對關系,看是否因果失當、事件雜糅?5.(2020·江蘇卷)閱讀下面的原文與選項,判斷選項概述是否有誤并說明理由。[原文] 太夫人姓趙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間徙公安,遂占籍,四傳為處士文深。贈中憲東谷公與處士同里闬,雅相歡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狀,曰:“是真我家婦?!彼烀讲菅?。贈中憲公性嗜飲,日偕諸酒人游,顧以生計蕭疏,不無阻酣暢也。自有婦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幾,取辦咄嗟。諸故酒人驚相語:“前從夫夫飲,且少鮭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
[選項] B.趙太夫人當年待字閨中時,燒得一手好菜,父親的好友十分欣賞,命其子前來求親。[判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因果失當?!案赣H的好友十分欣賞,命其子前來求親”是“因悉太夫人勤慎狀”,即因為了解太夫人勤儉謹慎的品行,而非“趙太夫人當年待字閨中時,燒得一手好菜”。
【參考譯文】太夫人姓趙,她的祖先是江陵人,景泰年間遷居到公安縣,于是入籍定居,第四代傳人是處士趙文深。贈中憲東谷公與處士同住在一個里巷,平素交情很好,因此了解太夫人勤儉謹慎的品行,說:“這才真應該是我家的兒媳?!庇谑亲尫讲缕付Y提親。贈中憲公生性喜歡飲酒,天天與酒友交游,只是生活用度匱乏空虛,難免妨礙了暢飲之歡。自從選擇太夫人為兒媳后,鮮美柔滑的食物擺滿了幾案,置辦得非常迅速。各位老酒友驚奇地對他說:“從前我們跟你飲酒,很少有魚類菜肴,現在怎么突然這樣豐盛呢?”
這是一份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板塊一文言文閱讀復習任務三文言詞語課件,共3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知識導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板塊一文言文閱讀復習任務二文言斷句課件,共2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知識導圖,答案BFG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板塊二古代詩歌鑒賞特色復習任務古代詩歌閱讀命題新趨勢課件,共38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