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學校、班級、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
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
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
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ǎn)業(yè)變革突飛猛進,越發(fā)深入影響人類命運??萍甲鳛橐话选半p刃劍”,可能是造福人類的“利器”,也可能成為危害人類的“兇器”??萍紓惱硎强茖W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科技活動的規(guī)范發(fā)展提供價值理念,保障科技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文化價值是科技倫理的內(nèi)核,基于何種文化價值決定著秉持怎樣的科技倫理,影響著科技發(fā)展的方向。
一
②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文明長河中,仁愛精神始終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既包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科技倫理的文化價值中,“仁愛”應處于核心位置。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人類逐步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如果科技受“個人至上”的文化價值影響,那么個人的私心、欲望會越發(fā)膨脹,科技活動則容易失控而帶來災難??萍紓惱硪⒅亍叭蕫邸钡奈幕瘍r值,懷有“仁者愛人”的仁善之心。科技活動要以人類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美好幸福為目的。
③在看待“天人關系”的問題上,西方文化主張一種“分”的文化,即“主客二分,天人對立”,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視為簡單的主客體關系。在此文化價值下,科技活動很容易破壞自然的平衡與和諧,帶來諸如環(huán)境污染、資源匱乏、生態(tài)失衡等生態(tài)問題。中國文化是一種“合”的文化,主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把人與自然看作密不可分的生命整體,即“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可以在科技倫理中弘揚和發(fā)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做到守“善道”、走“正道”。樹立“以道馭技,道技合一”的科技倫理精神,引領和規(guī)范技術向善發(fā)展。
④中國儒家還講究“克己復禮”?!翱思簭投Y”是一種“成己達人”的善行,同時也是一種“內(nèi)省自律”的慎行。在科技活動中,特別是在高尖前沿領域,科技人員很多時候獨處于“無人在之處”“無人知之時”,能否做到“慎獨而行”則顯得尤為重要。要把“克己復禮,慎獨而行”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融入科技倫理之中,強化科技活動的規(guī)范性,提高科技人員的自律性??萍既藛T要按照科技倫理道德原則行事,對科技活動全過程做到自我約束、自我警醒,為所當為,不當為則不為,防止技術的謬用和濫用。
⑤常懷遠慮,居安思?!,F(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速度快、影響范圍廣,具有極強的傳導性、連鎖性、覆蓋性。并且,科技發(fā)展越是迅猛,后果往往就變得越是不可預測和不可控制,從而存在巨大的倫理風險。因此,科技倫理中要具有“常懷遠慮、居安思?!钡膬r值理念,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用大概率的思維應對小概率的事件。既要筑牢防范和控制危機的“防火墻”,也要打好應對和處置危機的“主動仗”,更要提升化解和扭轉(zhuǎn)危機的“能力值”。這樣,盡可能促使科技活動“趨利避害、健康發(fā)展”,保障科技應用“增進福祉、避免災殃”。
二
⑥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拼搏奮斗的文化基因和力量源泉。從中芯國際等企業(yè)受外國制裁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科學技術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闖出來的。因此,要把“自強不息”的文化價值融入科技倫理之中,直面挑戰(zhàn),迎難而上。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制藥、航空航天等關鍵核心技術上攻堅克難、銳意進取,解決“難點”、打通“堵點”、補上“斷點”,突破“卡脖子”的困境,確保科技發(fā)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⑦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抓創(chuàng)新就是抓發(fā)展,謀創(chuàng)新就是謀未來。創(chuàng)新是引領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要把創(chuàng)新的文化價值與科技倫理相結合,進一步提升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以錢學森等老一輩航天人為楷模,培養(yǎng)科技人員“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創(chuàng)新決心和豪情,以及“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目光。要緊緊牽住自主創(chuàng)新這個“牛鼻子”,以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在關鍵核心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xiàn)代工程技術等方面做到敢為人先、開拓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
⑧科技的宗旨和作用是讓人類和世界變得越來越好,促進“大同”理想世界的構建。要把“大同”的文化價值注入科技倫理之中,引導科技發(fā)展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站在世界發(fā)展的一邊,為構建“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貢獻力量。
(摘編自許志平《把握科技倫理的文化價值》)
1. 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作者在第①段談及文化價值是科技倫理的內(nèi)核,這里所說的“文化價值”,與前文的“科學文化”一詞含義不同。
B. 面對科技危機,既要被動防御,又要主動出擊,二者都能幫助應對危機,更重要的是人類自身應對危機能力的提升。
C. 科技創(chuàng)新是拼出來、干出來、闖出來的,為了追求創(chuàng)新,作者推崇“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犧牲精神。
D. 對于科技事業(yè),作者既強調(diào)要“自強不息”,掌握發(fā)展的主動權,又強調(diào)要致力于創(chuàng)建“大同社會”,可見文章兼顧了家國情懷與世界視野。
2.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第②段與第③段所聚焦的對象不同。第②段所謂“仁愛”,主要探討的是人與人的關系;而第③段“天人合一”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B. 對于如今的科技人員來說,“克己復禮”指依照科技倫理的要求與規(guī)范,在工作中約束自我的行為,尤其要做到“慎獨”。
C. 若要贊成文中“常懷遠慮,居安思?!钡闹鲝?,便應承認:科技發(fā)展是時間跨度較長的活動,而它至今仍未曾給人類社會帶來嚴重的危機或災難。
D. 由第⑥段可知,創(chuàng)新不是對其他國家先進產(chǎn)品的盲目模仿追隨,而是人無我有、引領前沿的突破與獨創(chuàng),因此“自主”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應有之義。
3. 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第⑥段觀點的一項是( )
A. 我國生物藥“特瑞普利單抗”在美獲批上市,找到了傳統(tǒng)手術治療方式之外對抗鼻咽癌的新思路。
B.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研制出了國內(nèi)首臺深海質(zhì)譜儀,填補了國內(nèi)在該傳感儀器領域的空白。
C. 2023年上半年,小米公司的科技研發(fā)投入高達68億元人民幣,占公司上半年營收總額的6.8%。
D. 重慶企業(yè)智飛生物瞄準國內(nèi)市場,贏得進口帶狀皰疹疫苗的獨家經(jīng)銷權,在競爭中取得主動。
4. 第③段論證了“合”的文化在科技倫理中的重要性,請分析該段的論證思路。
5. 《中學生科技導覽》雜志準備刊載本文,小王作為編輯,基于科技倫理的文化價值,給本文的兩個部分補充了標題:一為“向善”,二為“向上”。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洗桃花水的時節(jié)
鐵凝
1一場場黃風卷走了北方的嚴寒,送來了山野的春天。這里的春天不像南方那樣明媚、秀麗,融融的陽光只把疊疊重重的灰黃色山巒,把鑲嵌在山巒的屋宇、樹木,把擺列在山腳下的丘陵、溝壑一股腦兒都融合起來,甚至連行人、牲畜也融合了進去。放眼四望,一切都顯得迷離,僅僅像一張張錯落有致、反差極小的彩色照片。但是尋找春天的人,還是能從這迷離的世界里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你看,山澗里、巖石下,三兩樹桃花,四五株杏花,像點燃的火炬,不正在召喚著你、引逗著你嗎?再往前走,還能看見那歡笑著的涓涓流水。
2這樣的小溪我見過不少,卻不知有哪一條比溫泉鎮(zhèn)村邊的溪水更招人喜愛。雖然它流經(jīng)的地方是那樣偏僻,那樣貧瘠,到春天,還是吸引著那么多人。
3溫泉鎮(zhèn)的溪水是條熱水,溫泉鎮(zhèn)也是因此而得名。一座幾省聞名的溫塘療養(yǎng)院就設在這里。我就是在春天,去那里看望一位住院的親人。
4一路上我設想過它的容貌。溫泉,你是條潑辣的瀑布從高處一瀉而下,還是一股柔軟的熱流從地下緩緩升起?水有多大?溫度有多高?那些身患宿疾的人們是怎樣接受它的治療的;對健康人,溫泉的意義到底又在哪里?
5“別閉眼,看磕著哪兒?!币晃焕洗鬆斶汉戎磉叺男」媚铩?br>6小姑娘抬起頭四下望望,有些不好意思地眨著眼睛,臉上泛起一陣陣緋紅。這使我又想起了山野里點燃起來的那些桃花、杏花,剛才的倦意也頓時消散。
7“去溫塘治?。俊蔽覇柎鬆?。
8“去洗桃花水。”大爺告訴我,一面攥起拳頭捶打自己的膝蓋。
9桃花水?我雖不理解大爺?shù)囊馑迹瑓s驟然感到大爺?shù)脑捠悄敲葱迈r、怡人,比剛才小姑娘的臉色所給予我的還要濃烈、美好。
10正午上車,黃昏前到達溫泉鎮(zhèn)。下車后,同車人大都進了這座有著現(xiàn)代化規(guī)模設施的溫塘療養(yǎng)院。辦完探視手續(xù),我才想起尋找我的鄰座大爺。但擁在住院處窗前的人群中卻沒有大爺和那位小姑娘,只有“桃花水”的聲音越來越清晰地在我耳邊“流動”起來……第二天我概覽了這座療養(yǎng)院的全貌,也享受了溫泉澡的妙處。這就是桃花水吧?它應該是。你看那水中泛起的一朵朵小浪花,恰似桃花開放——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臆想,去把那些美好的事物想象、形容得更美好,更理想化。
11緊挨著療養(yǎng)院的是真正的溫泉鎮(zhèn),這是個二百來戶的山村。一條陷在干燥黃土里的紅石板小路順坡而下,街里幾家舊板搭門臉,和門內(nèi)作為營業(yè)標志的幌子,裝點了這座舊鎮(zhèn)的古風。尤其是一家理發(fā)店內(nèi)伸出的白布牙旗,更能使人想到古代那些古道驛站。幾家燒餅鋪是近兩年新開張的,門上大都是用店主人的姓氏寫著“王記燒餅鋪”“何記燒餅鋪”……新店和老店很容易區(qū)別:新店的綠油漆、玻璃門窗不僅有別于舊式板搭門,木風箱旁邊還接上電動吹風機。顧客進門一坐,只消一拉開關,三兩分鐘之內(nèi)你就可以吃上油汪汪的炒餅、味道濃郁的豆腐湯,而那木風箱只是偶爾遇上停電時才有用場。一位姓邢的掌勺大爺,一邊提刀切著餅絲,一邊告訴我,半小時之內(nèi)他做過四十份炒餅、四十碗豆腐湯,速度和質(zhì)量都得到顧客的盛贊。
12“四十份炒餅,有那么多嗎?”我問。
13“怎么沒有?眼下正洗桃花水?!?br>14“桃花水?在哪兒?是不是療養(yǎng)院?”我一連串地追問著,雖然早已意識到我理解上的錯誤。
15“那算什么桃花水……你順街往西走走?!?br>16吃完大爺?shù)某达灒页鲩T一直向西走去,不多遠已是村口。土山腳下那是什么?似霞、似霧、似流動著的火焰,莫不是一片桃林?我終又看見了那點燃在北國春天里的燥紅,這才是春的信息??商一ê退钟惺裁搓P系呢?我決定再向前走。不斷有三三兩兩的行人迎面而來,有男有女,但大都是腿腳不利索的老人。老人們邊走邊用浸濕的毛巾擦著臉,擰出毛巾中的水珠。他們腿腳雖欠佳,個個面容卻很舒展。水,水,我好像聞到了水的芬芳。
17一條堅硬、光明的小路直通桃林,原來桃林的那邊才是溫泉的源頭。剛才遠處所見并非霧,那是溫泉源頭的蒸氣。那些面容舒展的老人便是從這里走出來的。穿過桃林,那邊果然是一片溫暖的淺灘,金黃色沙粒上蒸騰著熱氣。洗桃花水的人們都聚集在這里。人們在淺水里圍著一個涌出地面的泉頭,高挽起褲腿,雙膝跪入水中,默默地接受著大自然的陶冶。人們沒有言語,只有對水的虔誠。
18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幾個小小的溫泉源頭,一片淺淺的溫沙灘,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溫泉鎮(zhèn)的小伙子和姑娘們,就更愿走出淺灘去享受那淋漓盡致的溫泉浴。兩座溫泉浴室出現(xiàn)在溫泉鎮(zhèn)的紅石板街上。
19女浴室里,姑娘們那陣陣無所顧忌的嬉水聲互相碰撞著溢出窗外,吸引我走了進去。溫泉鎮(zhèn)的女浴室可不是一座低矮的小木屋,這是一座墻壁鑲有潔白瓷磚的水泥建筑。水池足有半個游泳池大,水也是飽滿、充裕的。姑娘、媳婦們就在這里脫掉穿了一冬的厚棉衣,潛入水池,盡情享受水的撫愛。對,是撫愛。不然她們的身體為什么會那樣豐碩、那樣光彩照人;她們的面孔為什么會那樣滋潤、那樣容光煥發(fā)?她們走出浴室,大方地走過男浴室門口,信手撥弄著披在肩上的濕漉漉的長發(fā),驕傲地接受著小伙子們遠遠投來的目光。
20這才是真正的桃花水。是水,是春天的水洗開了一樹樹面容姣好的桃花。
21出浴的姑娘們揚著頭走在古鎮(zhèn)的紅石板街上,走過那些掛著幌子的飯館、店鋪。她們的面容使這座古樸的溫泉鎮(zhèn)變得滋潤了。
(有刪改)
6. 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中“融融的陽光”“像點燃的火炬”的杏花桃花、“歡笑著的涓涓流水”構成明媚歡快的春天,而“灰黃色山巒”顯得格格不入。
B. 溫泉鎮(zhèn)村邊這條溪水流經(jīng)的地方偏僻、貧瘠,可每到春天還是吸引著很多人到來,因為這里有溫塘療養(yǎng)院可以療養(yǎng)傷痛。
C. “桃花水”的聲音越來越清晰地在我耳邊“流動”起來,是因臨近水源,能依稀聽到水流的聲音,也寫出了“我”對桃花水的向往。
D. 文中對溫泉鎮(zhèn)店鋪描寫看似是作者的閑來之筆,實則是透過小鎮(zhèn)人生活的變化,又看到了人們精神面貌的變化。
7. 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全文以“我”的行程和“我”的情感體驗為線索,記錄了“我”到達溫泉鎮(zhèn)以后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滲透著豐富、真摯的思想感情。
B. 作者在迷離的世界里捕捉到春天的氣息,多次把桃花喻為火,這是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體現(xiàn)。
C. 文中“我”與“掌勺大爺”的對話雖然不多,卻透露著大爺此時自豪的心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揭示了文章的主題。
D. 文章對人、物、事真實的描寫中伴隨著作者真摯的情感,“真”與“情”始終交織在一起,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8. 學校將組織“家鄉(xiāng)風物志”的征文比賽,你將作為班級代表參賽,向大家介紹溫泉鎮(zhèn)的“桃花水”,請結合文本內(nèi)容,從來源、發(fā)展歷程、特點、影響等角度,將下列提綱補充完整。
提綱:
我的家鄉(xiāng)在溫泉鎮(zhèn),溫泉鎮(zhèn)的名片是“桃花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我愛家鄉(xiāng)的“桃花水”。
9. 本文語言極具特色,請結合第一段賞析其語言妙處。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齊景公問晏子曰:“孔子為人何如?”晏子不對。公又復問,不對。景公曰:“以孔某語寡人者眾矣。俱以賢人也,今寡人問之,而子不對,何也?”晏子對曰:“嬰不肖,不足以知賢人。雖然,嬰聞所謂賢人者,入人之國,必務合其君臣之親,而弭其上下之怨。孔某之荊,知白公之謀,而奉之以石乞①,君身幾滅,而白公僇②。嬰聞賢人得上不虛,得下不危,言聽于君必利人,教行下必于上③,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從也,行義可明乎民,謀慮可通乎君臣。今孔某深慮同謀以奉賊,勞思盡知以行邪,勸下亂上,教臣殺君,非賢人之行也。入人之國,而與人之賊,非義之類也。知人不忠,趣之為亂,非仁義之也。逃人而后謀,避人而后言,行義不可明于民,謀慮不可通于君臣,嬰不知孔某之有異于白公也。是以不對?!本肮唬骸皢韬?!觀寡人者眾矣,非夫子,則吾終身不知孔某之與白公同也。”
(節(jié)選自《墨子·非儒》)
材料二:
墨子稱:“景公問晏子以孔子而不對,又問,三皆不對,公曰:‘以孔子語寡人者眾矣。俱以為賢圣也。今問于子而不對,何也?’晏子曰:‘嬰聞孔子之荊。知白公謀而奉之以石乞。勸下亂上,教臣弒君,非圣賢之行也?!痹懼唬骸俺淹踔婪蜃討溉缜G不用而反周旋乎陳宋齊衛(wèi)。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孫勝以為白公。是時,魯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衛(wèi)反魯,居五年矣。白公立一年,然后乃謀作亂。亂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欲謗毀圣人,虛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曹明問子魚④曰:“觀子詰墨者之辭,事義相反,墨者妄矣。假使墨者復起,對之乎?”答曰:“茍得其禮,雖百墨吾亦明白焉。失其正,雖一人猶不能當前也。墨子之所引者,矯稱晏子?!?br>(節(jié)選自孔鮒《孔叢子·詰墨》)
【注】①石乞:白公手下勇士;②僇:通“戮”;③教行下必于上:此句當作“教行于下必利上”。④子魚:即孔鮒,孔子八世孫。
10. 材料一面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楚昭王A之世B夫子C應聘D如荊E不用F而反G周旋乎H陳宋齊衛(wèi)
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字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而奉之以石乞”中的“奉”與《孔雀東南飛》“奉事循公姥”中的“奉”詞義不同。
B. “非義之類也”中“類”與《項脊軒志》“大類女郎也”中的“類”詞義不同。
C. “趣之為亂”中的“趣”與《蘭亭集序》“雖趣舍萬殊”中的“趣”詞義相同。
D. “逃人而后謀”中的“謀”與《氓》“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中的“謀”詞義相同。
12.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據(jù)《墨子》記載,晏子認為孔子和白公是一類人,他對孔子的這一看法影響了齊景公。
B. 在晏子看來鼓勵教導下面的人反抗弒殺君主,這是做邪惡的事情,這不是賢人的行為。
C. 孔鮒以充分的論據(jù)有力批駁了墨子虛構的不實之詞,并指出墨子的目的是為了詆毀孔子。
D. 由曹明的話可知,墨子征引的都是假冒晏子之名的言論,所以孔鮒能對其進行有力反駁。
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必務合其君臣之親,而弭其上下之怨。
(2)茍得其禮,雖百墨吾亦明白焉。
14. 孔鮒指責墨子虛造妄言的依據(jù)是什么?
(二)古代詩歌鑒賞(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浣溪沙·丙辰歲不盡五日①吳松②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打頭風浪惡禁持。
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門③枝,一年燈火要人歸。
【注】①歲不盡五日:宋寧宗慶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從無錫乘船歸杭州,途中經(jīng)過吳松,遂作此詞。②吳松:江名,古稱松江。③亞:接近。長亞門:長得靠近門楣。
15.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長空彤云密布,雁兒心情緊張,故說“怯”字。大雁南飛心切,正如詞人歸心似箭。
B. “惡”,指猛、厲害,可見船頭風高浪急,詞人恐不能與家人團聚過年,憂愁漸深。
C. “春浦漸生迎棹綠”,寫出了河水漲綠,漸生春意。詞人觸景生情,暗含時光易逝、有家難回之感。
D. 下片既有對眼前之景的實寫,也有想象之景,以燈火催人快回家結筆,語淡而情濃。
16. 前人認為本詞由上片至下片,有“柳暗花明”之感,請結合詩句從景、情角度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陳情表》中自述在外無較親近親戚,在內(nèi)無照應門戶的童仆,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形象道出自己生活孤單,無依無靠的狀態(tài)。
(2)春晚中,一曲《上春山》唱出了人們在踏青出游時對美景的贊賞喜愛之情,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也有這樣的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山有林,令人心曠神怡。
(3)鳥是一種善飛善鳴的動物,詩人經(jīng)常用它作為襯托事物、烘托氛圍、表達情感的意象,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看,南瓜富含胡蘿卜素、鉀、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維生素C、氨基酸、南瓜多糖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深受人們青睞。 ① ,南瓜性平味甘,入脾、胃經(jīng),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殺菌、解毒止痛和益氣化痰排膿的功效,可內(nèi)服可外用,實乃“寶瓜”。
《本草綱目》中記載南瓜“甘溫,無毒,補中益氣”,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滋補食品。它所含的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使其免受粗纖維食品的刺激,促進潰瘍面的愈合。適當吃南瓜,還能加強胃腸的蠕動, ② 。
南瓜還能排毒養(yǎng)顏。南瓜肉含有的果膠有很好的吸附性,能黏結和消除體內(nèi)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zhì),起到解毒作用,對肝腎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同時它還是補血佳品,南瓜富含的鐵、鈷和鋅元素都可以起到補血的作用。而南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C和氨基酸可以保護皮膚,加速皮膚修復、增強皮膚彈性。
此外,南瓜藤可以活血養(yǎng)胃,南瓜子可以安神靜心、增強免疫力,南瓜花能提高人體的凝血功能,所以說 ③ ,一點兒都不夸張。
18.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19. 簡述第三段的主要內(nèi)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準確流暢,不超過40個字。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日前,智跑重慶國際城市定向賽將城市地標和旅游熱點區(qū)域納入比賽線路,約7000名選手以輕軌、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為載體,通過25條比賽線路探索城市,城市之美盡收眼底。
和常見的競技賽事、大眾健身賽事相比,城市定向賽參與門檻低,兼具挑戰(zhàn)性與趣味性。比賽當天,年輕人都躍躍欲試, ① 地走出家門,和三五好友一起開啟一場健身和“尋寶”的特殊旅程:在大街小巷間穿梭,在特色打卡點留下到訪的足跡。城市定向賽難度較低,比賽內(nèi)容 ② ,有飛盤、腰旗、橄欖球等多項新興運動。各年齡段參與人數(shù)越來越多,人們在健身的同時,還能了解城市的歷史文化。
隨著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戶外運動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健身方式,對體育健身質(zhì)量也有了更高期待;完成賽事設計的各種任務,不僅能收獲驚喜和感動,還能運動健身。
如今,“年輕化”“時尚化”正成為體育賽事發(fā)展的潮流,將賽場設置在尋常巷陌之中,不僅能提升群眾的參賽體驗,更能在 ③ 中涵養(yǎng)城市的體育文化,為全民健身注入了新動能。
20. 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21. 下列句子中的“還”與文中加點的“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我們廠不但增產(chǎn)了,還降低了百分之二十的成本。
B. 還在幾年以前,我們就研究過這個方案了。
C. 小車還通不過,更別提大車了。
D. 屋子不大,收拾得倒還干凈。
22.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
四、寫作(60分)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龍年春晚《山河詩長安》中,李白跨越千年,乘鶴而來,古今對飲,千人齊誦經(jīng)典。當歷史文化遇上現(xiàn)代科技,那些塵封已久的繁華又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重現(xiàn)于我們眼前。
材料二:經(jīng)典黃梅戲曲目《女駙馬》家喻戶曉,因被某網(wǎng)紅“魔改”而在網(wǎng)上掀起一股熱潮。該網(wǎng)紅利用夸張的表情動作和略帶矯揉造作的唱調(diào)演唱經(jīng)典黃梅戲曲目,之后被央視痛批不尊重國粹,而后此網(wǎng)紅做出道歉解釋并以流行唱腔重新詮釋。
同學們都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和創(chuàng)造者,怎樣處理好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春季期高二期末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測
語文
(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學校、班級、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
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
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
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ǎn)業(yè)變革突飛猛進,越發(fā)深入影響人類命運??萍甲鳛橐话选半p刃劍”,可能是造福人類的“利器”,也可能成為危害人類的“兇器”??萍紓惱硎强茖W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科技活動的規(guī)范發(fā)展提供價值理念,保障科技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文化價值是科技倫理的內(nèi)核,基于何種文化價值決定著秉持怎樣的科技倫理,影響著科技發(fā)展的方向。
一
②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文明長河中,仁愛精神始終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既包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科技倫理的文化價值中,“仁愛”應處于核心位置。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人類逐步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如果科技受“個人至上”的文化價值影響,那么個人的私心、欲望會越發(fā)膨脹,科技活動則容易失控而帶來災難??萍紓惱硪⒅亍叭蕫邸钡奈幕瘍r值,懷有“仁者愛人”的仁善之心。科技活動要以人類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美好幸福為目的。
③在看待“天人關系”的問題上,西方文化主張一種“分”的文化,即“主客二分,天人對立”,把人與自然的關系視為簡單的主客體關系。在此文化價值下,科技活動很容易破壞自然的平衡與和諧,帶來諸如環(huán)境污染、資源匱乏、生態(tài)失衡等生態(tài)問題。中國文化是一種“合”的文化,主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把人與自然看作密不可分的生命整體,即“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可以在科技倫理中弘揚和發(fā)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做到守“善道”、走“正道”。樹立“以道馭技,道技合一”的科技倫理精神,引領和規(guī)范技術向善發(fā)展。
④中國儒家還講究“克己復禮”?!翱思簭投Y”是一種“成己達人”的善行,同時也是一種“內(nèi)省自律”的慎行。在科技活動中,特別是在高尖前沿領域,科技人員很多時候獨處于“無人在之處”“無人知之時”,能否做到“慎獨而行”則顯得尤為重要。要把“克己復禮,慎獨而行”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融入科技倫理之中,強化科技活動的規(guī)范性,提高科技人員的自律性??萍既藛T要按照科技倫理道德原則行事,對科技活動全過程做到自我約束、自我警醒,為所當為,不當為則不為,防止技術的謬用和濫用。
⑤常懷遠慮,居安思?!,F(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速度快、影響范圍廣,具有極強的傳導性、連鎖性、覆蓋性。并且,科技發(fā)展越是迅猛,后果往往就變得越是不可預測和不可控制,從而存在巨大的倫理風險。因此,科技倫理中要具有“常懷遠慮、居安思?!钡膬r值理念,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用大概率的思維應對小概率的事件。既要筑牢防范和控制危機的“防火墻”,也要打好應對和處置危機的“主動仗”,更要提升化解和扭轉(zhuǎn)危機的“能力值”。這樣,盡可能促使科技活動“趨利避害、健康發(fā)展”,保障科技應用“增進福祉、避免災殃”。
二
⑥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拼搏奮斗的文化基因和力量源泉。從中芯國際等企業(yè)受外國制裁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科學技術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闖出來的。因此,要把“自強不息”的文化價值融入科技倫理之中,直面挑戰(zhàn),迎難而上。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制藥、航空航天等關鍵核心技術上攻堅克難、銳意進取,解決“難點”、打通“堵點”、補上“斷點”,突破“卡脖子”的困境,確??萍及l(fā)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⑦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抓創(chuàng)新就是抓發(fā)展,謀創(chuàng)新就是謀未來。創(chuàng)新是引領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要把創(chuàng)新的文化價值與科技倫理相結合,進一步提升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以錢學森等老一輩航天人為楷模,培養(yǎng)科技人員“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創(chuàng)新決心和豪情,以及“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目光。要緊緊牽住自主創(chuàng)新這個“牛鼻子”,以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在關鍵核心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xiàn)代工程技術等方面做到敢為人先、開拓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
⑧科技的宗旨和作用是讓人類和世界變得越來越好,促進“大同”理想世界的構建。要把“大同”的文化價值注入科技倫理之中,引導科技發(fā)展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站在世界發(fā)展的一邊,為構建“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貢獻力量。
(摘編自許志平《把握科技倫理的文化價值》)
1. 下列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作者在第①段談及文化價值是科技倫理的內(nèi)核,這里所說的“文化價值”,與前文的“科學文化”一詞含義不同。
B. 面對科技危機,既要被動防御,又要主動出擊,二者都能幫助應對危機,更重要的是人類自身應對危機能力的提升。
C. 科技創(chuàng)新是拼出來、干出來、闖出來的,為了追求創(chuàng)新,作者推崇“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犧牲精神。
D. 對于科技事業(yè),作者既強調(diào)要“自強不息”,掌握發(fā)展的主動權,又強調(diào)要致力于創(chuàng)建“大同社會”,可見文章兼顧了家國情懷與世界視野。
2. 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第②段與第③段所聚焦的對象不同。第②段所謂“仁愛”,主要探討的是人與人的關系;而第③段“天人合一”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B. 對于如今的科技人員來說,“克己復禮”指依照科技倫理的要求與規(guī)范,在工作中約束自我的行為,尤其要做到“慎獨”。
C. 若要贊成文中“常懷遠慮,居安思?!钡闹鲝?,便應承認:科技發(fā)展是時間跨度較長的活動,而它至今仍未曾給人類社會帶來嚴重的危機或災難。
D. 由第⑥段可知,創(chuàng)新不是對其他國家先進產(chǎn)品的盲目模仿追隨,而是人無我有、引領前沿的突破與獨創(chuàng),因此“自主”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應有之義。
3. 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第⑥段觀點的一項是( )
A. 我國生物藥“特瑞普利單抗”在美獲批上市,找到了傳統(tǒng)手術治療方式之外對抗鼻咽癌的新思路。
B.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研制出了國內(nèi)首臺深海質(zhì)譜儀,填補了國內(nèi)在該傳感儀器領域的空白。
C. 2023年上半年,小米公司的科技研發(fā)投入高達68億元人民幣,占公司上半年營收總額的6.8%。
D. 重慶企業(yè)智飛生物瞄準國內(nèi)市場,贏得進口帶狀皰疹疫苗的獨家經(jīng)銷權,在競爭中取得主動。
4. 第③段論證了“合”的文化在科技倫理中的重要性,請分析該段的論證思路。
5. 《中學生科技導覽》雜志準備刊載本文,小王作為編輯,基于科技倫理的文化價值,給本文的兩個部分補充了標題:一為“向善”,二為“向上”。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
【答案】1. C 2. C
3. B 4. ①先以西方“分”的文化帶來的問題入手,引出中國“合”的文化;
②接著通過引用傳統(tǒng)經(jīng)典,闡釋中國文化中“合”的特性;
③最后強調(diào)以“合”的價值指導科技發(fā)展的途徑和意義。
5. ①“向善”指用“道”來引領和規(guī)范科技發(fā)展方向,做到守“善道”、走“正道”(或者答要有仁愛,克己復禮,居安思危等意識)避免科技發(fā)展誤入歧途、危害社會;
②“向上”指要有自強不息、革故鼎新等的精神推動科技發(fā)展提速,讓我們從中獲益,借助科技帶動社會、文明發(fā)展進步。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犧牲精神”錯。結合第⑦段“培養(yǎng)科技人員‘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創(chuàng)新決心和豪情”可知,此處作者援引詩句是為了強調(diào)創(chuàng)新的決心和豪情,并不是犧牲精神。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C.“至今仍未曾給人類社會帶來嚴重的危機或災難”錯?!熬影菜嘉!钡那疤崾侨缃竦目萍及l(fā)展環(huán)境是安定、無危機的,但不代表科技至今仍未給人類社會帶來嚴重的危機或災難。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第⑥段的主要內(nèi)容為自強不息,強調(diào)中國的科技發(fā)展要自強自主,解決技術發(fā)展的難點、堵點、斷點,與國際高水平接軌,避免被國外“卡脖子”。
A.“找到了傳統(tǒng)手術之外對抗鼻咽癌的新思路”重點強調(diào)創(chuàng)新思維,不符合。
B.中國自研產(chǎn)品填補了國內(nèi)在該傳感儀器領域的空白,強調(diào)自主解決技術發(fā)展的難點、堵點、斷點,符合。
C.“投入高達68億”強調(diào)科研投入,不符合。
D.“贏得進口疫苗獨家經(jīng)銷權”強調(diào)引進外國技術,不符合。
故選B。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段論證思路的能力。
本段共有5句話:第1句話主要指出“在看待‘天人關系’的問題上,西方文化主張一種‘分’的文化”,第2句話闡述了“以西方‘分’文化指導科技活動產(chǎn)生的問題”,第3句話提出了“中國‘合’文化及其特性”,第4句話指明了“以‘合’指導科技的途徑”,第5句話強調(diào)了“以‘合”指導科技的意義”。
這5句話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前兩句話是第一層次,闡述了西方的“分”文化及其所帶來的問題;第三句話是第二層,引用傳統(tǒng)經(jīng)典話語闡述中國“合”文化的特性;后兩句話是第三層,主要闡述了以“合”來指導科技發(fā)展的途徑和意義。
據(jù)此,可以概括出本段的寫作思路,即:首先,以西方“分”文化帶來的問題入手,引出中國“合”文化;接著,引用傳統(tǒng)經(jīng)典語句闡述中國“分”文化的特性;最后,強調(diào)以“合”文化指導科技發(fā)展的途徑和意義。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標題含義及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文章中心話題圍繞科技展開,“向善”“向上”即是指科技“向善”,科技“向上”。
⑴關于“向善”,文中提到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第②段指出“科技活動則容易失控而帶來災難”,第③段指出要樹立“以道馭技,道技合一”的科技倫理精神,第④段指出要“提高科技人員的自律性”,第⑤段指出科技活動要“趨利避害、健康發(fā)展”,科技應用應“增進福祉、避免災殃”。據(jù)此整合“向善”的含義,即:用“道”來指引和規(guī)范科技發(fā)展的方向,讓科技人員和科技活動守著“善”道走“正”道,避免其誤入歧途,造成對社會的危害。
⑵關于“向上”,文中第⑥段提到“確??萍及l(fā)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第⑦段提到要“敢為人先、開拓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第⑧段指出“科技的宗旨和作用是讓人類和世界變得越來越好”“科技發(fā)展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站在世界發(fā)展的一邊……為構建……理想世界貢獻力量”。據(jù)此可整合“向善”的含義,即:既要秉持自強不息的精神,掌握主動權,又要發(fā)揮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革故鼎新,以此來推動科技的加速發(fā)展,從而助力社會和文明的發(fā)展進步。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洗桃花水的時節(jié)
鐵凝
1一場場黃風卷走了北方的嚴寒,送來了山野的春天。這里的春天不像南方那樣明媚、秀麗,融融的陽光只把疊疊重重的灰黃色山巒,把鑲嵌在山巒的屋宇、樹木,把擺列在山腳下的丘陵、溝壑一股腦兒都融合起來,甚至連行人、牲畜也融合了進去。放眼四望,一切都顯得迷離,僅僅像一張張錯落有致、反差極小的彩色照片。但是尋找春天的人,還是能從這迷離的世界里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你看,山澗里、巖石下,三兩樹桃花,四五株杏花,像點燃的火炬,不正在召喚著你、引逗著你嗎?再往前走,還能看見那歡笑著的涓涓流水。
2這樣的小溪我見過不少,卻不知有哪一條比溫泉鎮(zhèn)村邊的溪水更招人喜愛。雖然它流經(jīng)的地方是那樣偏僻,那樣貧瘠,到春天,還是吸引著那么多人。
3溫泉鎮(zhèn)的溪水是條熱水,溫泉鎮(zhèn)也是因此而得名。一座幾省聞名的溫塘療養(yǎng)院就設在這里。我就是在春天,去那里看望一位住院的親人。
4一路上我設想過它的容貌。溫泉,你是條潑辣的瀑布從高處一瀉而下,還是一股柔軟的熱流從地下緩緩升起?水有多大?溫度有多高?那些身患宿疾的人們是怎樣接受它的治療的;對健康人,溫泉的意義到底又在哪里?
5“別閉眼,看磕著哪兒。”一位老大爺吆喝著他身邊的小姑娘。
6小姑娘抬起頭四下望望,有些不好意思地眨著眼睛,臉上泛起一陣陣緋紅。這使我又想起了山野里點燃起來的那些桃花、杏花,剛才的倦意也頓時消散。
7“去溫塘治病?”我問大爺。
8“去洗桃花水?!贝鬆敻嬖V我,一面攥起拳頭捶打自己的膝蓋。
9桃花水?我雖不理解大爺?shù)囊馑?,卻驟然感到大爺?shù)脑捠悄敲葱迈r、怡人,比剛才小姑娘的臉色所給予我的還要濃烈、美好。
10正午上車,黃昏前到達溫泉鎮(zhèn)。下車后,同車人大都進了這座有著現(xiàn)代化規(guī)模設施的溫塘療養(yǎng)院。辦完探視手續(xù),我才想起尋找我的鄰座大爺。但擁在住院處窗前的人群中卻沒有大爺和那位小姑娘,只有“桃花水”的聲音越來越清晰地在我耳邊“流動”起來……第二天我概覽了這座療養(yǎng)院的全貌,也享受了溫泉澡的妙處。這就是桃花水吧?它應該是。你看那水中泛起的一朵朵小浪花,恰似桃花開放——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臆想,去把那些美好的事物想象、形容得更美好,更理想化。
11緊挨著療養(yǎng)院的是真正的溫泉鎮(zhèn),這是個二百來戶的山村。一條陷在干燥黃土里的紅石板小路順坡而下,街里幾家舊板搭門臉,和門內(nèi)作為營業(yè)標志的幌子,裝點了這座舊鎮(zhèn)的古風。尤其是一家理發(fā)店內(nèi)伸出的白布牙旗,更能使人想到古代那些古道驛站。幾家燒餅鋪是近兩年新開張的,門上大都是用店主人的姓氏寫著“王記燒餅鋪”“何記燒餅鋪”……新店和老店很容易區(qū)別:新店的綠油漆、玻璃門窗不僅有別于舊式板搭門,木風箱旁邊還接上電動吹風機。顧客進門一坐,只消一拉開關,三兩分鐘之內(nèi)你就可以吃上油汪汪的炒餅、味道濃郁的豆腐湯,而那木風箱只是偶爾遇上停電時才有用場。一位姓邢的掌勺大爺,一邊提刀切著餅絲,一邊告訴我,半小時之內(nèi)他做過四十份炒餅、四十碗豆腐湯,速度和質(zhì)量都得到顧客的盛贊。
12“四十份炒餅,有那么多嗎?”我問。
13“怎么沒有?眼下正洗桃花水?!?br>14“桃花水?在哪兒?是不是療養(yǎng)院?”我一連串地追問著,雖然早已意識到我理解上的錯誤。
15“那算什么桃花水……你順街往西走走。”
16吃完大爺?shù)某达?,我出門一直向西走去,不多遠已是村口。土山腳下那是什么?似霞、似霧、似流動著的火焰,莫不是一片桃林?我終又看見了那點燃在北國春天里的燥紅,這才是春的信息。可桃花和水又有什么關系呢?我決定再向前走。不斷有三三兩兩的行人迎面而來,有男有女,但大都是腿腳不利索的老人。老人們邊走邊用浸濕的毛巾擦著臉,擰出毛巾中的水珠。他們腿腳雖欠佳,個個面容卻很舒展。水,水,我好像聞到了水的芬芳。
17一條堅硬、光明的小路直通桃林,原來桃林的那邊才是溫泉的源頭。剛才遠處所見并非霧,那是溫泉源頭的蒸氣。那些面容舒展的老人便是從這里走出來的。穿過桃林,那邊果然是一片溫暖的淺灘,金黃色沙粒上蒸騰著熱氣。洗桃花水的人們都聚集在這里。人們在淺水里圍著一個涌出地面的泉頭,高挽起褲腿,雙膝跪入水中,默默地接受著大自然的陶冶。人們沒有言語,只有對水的虔誠。
18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幾個小小的溫泉源頭,一片淺淺的溫沙灘,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溫泉鎮(zhèn)的小伙子和姑娘們,就更愿走出淺灘去享受那淋漓盡致的溫泉浴。兩座溫泉浴室出現(xiàn)在溫泉鎮(zhèn)的紅石板街上。
19女浴室里,姑娘們那陣陣無所顧忌的嬉水聲互相碰撞著溢出窗外,吸引我走了進去。溫泉鎮(zhèn)的女浴室可不是一座低矮的小木屋,這是一座墻壁鑲有潔白瓷磚的水泥建筑。水池足有半個游泳池大,水也是飽滿、充裕的。姑娘、媳婦們就在這里脫掉穿了一冬的厚棉衣,潛入水池,盡情享受水的撫愛。對,是撫愛。不然她們的身體為什么會那樣豐碩、那樣光彩照人;她們的面孔為什么會那樣滋潤、那樣容光煥發(fā)?她們走出浴室,大方地走過男浴室門口,信手撥弄著披在肩上的濕漉漉的長發(fā),驕傲地接受著小伙子們遠遠投來的目光。
20這才是真正的桃花水。是水,是春天的水洗開了一樹樹面容姣好的桃花。
21出浴的姑娘們揚著頭走在古鎮(zhèn)的紅石板街上,走過那些掛著幌子的飯館、店鋪。她們的面容使這座古樸的溫泉鎮(zhèn)變得滋潤了。
(有刪改)
6. 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中“融融的陽光”“像點燃的火炬”的杏花桃花、“歡笑著的涓涓流水”構成明媚歡快的春天,而“灰黃色山巒”顯得格格不入。
B. 溫泉鎮(zhèn)村邊這條溪水流經(jīng)的地方偏僻、貧瘠,可每到春天還是吸引著很多人到來,因為這里有溫塘療養(yǎng)院可以療養(yǎng)傷痛。
C. “桃花水”的聲音越來越清晰地在我耳邊“流動”起來,是因臨近水源,能依稀聽到水流的聲音,也寫出了“我”對桃花水的向往。
D. 文中對溫泉鎮(zhèn)店鋪的描寫看似是作者的閑來之筆,實則是透過小鎮(zhèn)人生活的變化,又看到了人們精神面貌的變化。
7. 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全文以“我”的行程和“我”的情感體驗為線索,記錄了“我”到達溫泉鎮(zhèn)以后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滲透著豐富、真摯的思想感情。
B. 作者在迷離的世界里捕捉到春天的氣息,多次把桃花喻為火,這是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體現(xiàn)。
C. 文中“我”與“掌勺大爺”的對話雖然不多,卻透露著大爺此時自豪的心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揭示了文章的主題。
D. 文章對人、物、事真實的描寫中伴隨著作者真摯的情感,“真”與“情”始終交織在一起,體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8. 學校將組織“家鄉(xiāng)風物志”的征文比賽,你將作為班級代表參賽,向大家介紹溫泉鎮(zhèn)的“桃花水”,請結合文本內(nèi)容,從來源、發(fā)展歷程、特點、影響等角度,將下列提綱補充完整。
提綱:
我的家鄉(xiāng)在溫泉鎮(zhèn),溫泉鎮(zhèn)的名片是“桃花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我愛家鄉(xiāng)的“桃花水”。
9. 本文語言極具特色,請結合第一段賞析其語言妙處。
【答案】6. D 7. C
8. ①. 來源:桃花水的得名源于溫泉的源頭有一片桃林。 ②. 發(fā)展歷程:桃花水最初的模樣是一片淺灘,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有人開發(fā)了溫泉浴室。 ③. 特點:桃花水溫度適宜,洗桃花水可以讓人放松身心,也有人相信它可以療養(yǎng)傷痛。 ④. 影響:桃花水改變了鎮(zhèn)上人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
9. ①用詞:動詞的使用精準而生動,如“卷走”“送來”“融合”“召喚”“引逗”等,這些動詞都很好地傳達了春天到來的動態(tài)過程以及它所帶來的變化。特別是“融合”一詞,不僅形象地描繪了陽光將山巒、屋宇、樹木、丘陵、溝壑等融合在一起的景象,還傳達了一種和諧、統(tǒng)一的感覺。
②句式:句式多變,有長句如“融融的陽光只把疊疊重重的灰黃色山巒,把鑲嵌在山巒的屋宇、樹木,把擺列在山腳下的丘陵、溝壑一股腦兒都融合起來”,也有短句如“你看,山澗里、巖石下,三兩樹桃花,四五株杏花,像點燃的火炬,不正在召喚著你、引逗著你嗎?”。長短句的結合使得文段節(jié)奏豐富,讀起來既流暢又富有變化。反問句“不正在召喚著你、引逗著你嗎?”增強了語氣,表達了春天對人們的召喚和引逗,使語言更具感染力。
③修辭:比喻,將“桃花”和“杏花”比作“點燃的火炬”,這種比喻既生動地描繪了花朵的鮮艷與熱烈,又賦予了它們一種動態(tài)和生命力的感覺,仿佛它們正在熱情洋溢地迎接春天。擬人,將“流水”描繪為“歡笑著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流水以人的情感和狀態(tài),使得流水顯得生動而富有情趣。排比,如“把疊疊重重的灰黃色山巒,把鑲嵌在山巒的屋宇、樹木,把擺列在山腳下的丘陵、溝壑一股腦兒都融合起來”,形成排比“把……把……把……”,強調(diào)了春天的融合力量。(答到其中一種修辭即可)
④語言風格:整體風格清麗自然,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而是通過對春天景象細膩生動的描繪,讓讀者能夠感受到春天的清新和生機。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灰黃色山巒’顯得格格不入”錯,文章第一段寫“灰黃色山巒”和“融融的陽光”“像點燃的火炬的杏花桃花”“歡笑著的涓涓流水”等景物共同構成春天的景象,并無“格格不入”之意。
B.“因為這里有溫塘療養(yǎng)院可以療養(yǎng)傷痛”錯,強加因果,吸引人們春天到來的原因主要是這里有桃花水,春天是洗桃花水的季節(jié)。
C.“‘桃花水’的聲音越來越清晰地在我耳邊‘流動’起來,是因臨近水源,能依稀聽到水流的聲音”錯,文中“桃花水”的聲音更多的是作者內(nèi)心的一種感受,而非實際聽到的水流聲。
故選D。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C.“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揭示了文章的主題”錯,夸大了“我”與“掌勺大爺”的對話的作用,這段對話承接上文“桃花水”的話題,又引出下文“我”尋找并領悟到“真正的桃花水”,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故選C。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本文溫泉鎮(zhèn)因溫泉而得名,村民們稱溫泉為“桃花水”,文中第17段“桃林的那邊才是溫泉的源頭”可知“桃花水”的得名,與桃林有關。由此可得提綱內(nèi)容:桃花水的得名源于溫泉的源頭有一片桃林。
②文中第17段可知此時人們洗桃花水的地方是一片淺灘,第18段“兩座溫泉浴室出現(xiàn)在溫泉鎮(zhèn)的紅石板街上”可知桃花水已被開發(fā)。由此可得提綱內(nèi)容:桃花水最初的模樣是一片淺灘,現(xiàn)在有人開發(fā)了溫泉浴室。
③文中第3段“溫泉鎮(zhèn)的溪水是條熱水”和文中第4段“那些身患宿疾的人們怎樣接受它的治療”可知有人相信溫泉水可以療養(yǎng)傷痛,第16段中“個個面容卻很舒展”和第17段中“那些面容舒展的老人”可得知洗桃花水可以讓人放松身心。由此可得提綱內(nèi)容:洗桃花水可以讓人放松身心,也有人相信它可以療養(yǎng)傷痛。
④文中第11段寫溫泉鎮(zhèn)鄉(xiāng)村的變化可以推測桃花水改變了鄉(xiāng)村的生活,與掌勺大爺?shù)膶υ捒梢韵胂蟮酱迕駷殒?zhèn)上有桃花水而自豪,第19段姑娘們“大方的走過男浴室門口”“驕傲地接受著小伙子們遠遠投來的目光”可以看出姑娘們洋溢著自信,展現(xiàn)著向上的精神面貌。由此可得提綱內(nèi)容:桃花水改變了鎮(zhèn)上人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①用詞:用詞方面,動詞的精準運用,使文意細膩而生動。如“卷走”描繪出冬日的寒冷被春風輕輕拂去的場景,“送來”則如使者般將春的消息傳達給每一寸土地?!叭诤稀备乔擅睿粌H形象地展現(xiàn)了陽光將萬物融為一體,更在無形中傳達出春天那種和諧、統(tǒng)一的氛圍?!熬碜摺薄八蛠怼薄叭诤稀薄罢賳尽薄耙骸钡龋@些動詞都很好地傳達了春天到來的動態(tài)過程以及它所帶來的變化。
②句式:句式上,長短句交錯,如流水般自然流淌。長句如“融融的陽光只把疊疊重重的灰黃色山巒,把鑲嵌在山巒的屋宇、樹木,把擺列在山腳下的丘陵、溝壑一股腦兒都融合起來”,其磅礴之勢令人震撼;而短句“你看,山澗里、巖石下,三兩樹桃花,四五株杏花,像點燃的火炬”則如珍珠般散落,點亮了整篇文字的生機。長短句的結合使得文段節(jié)奏豐富,讀起來既流暢又富有變化。反問句“不正在召喚著你、引逗著你嗎?”增強了語氣,表達了春天對人們的召喚和引逗,使語言更具感染力。句式多變,使行文活潑、靈動。
③修辭:修辭方面,使用了比喻,將“桃花”和“杏花”比作“點燃的火炬”,使得春天的花朵更加鮮艷奪目,仿佛可以照亮人們的心田。這種比喻既生動地描繪了花朵的鮮艷與熱烈,又賦予了它們一種動態(tài)和生命力的感覺,仿佛它們正在熱情洋溢地迎接春天。擬人手法的運用,如“那歡笑著的涓涓流水”,賦予流水以人的情感和狀態(tài),使得流水仿佛有了生命,顯得生動而富有情趣,與讀者產(chǎn)生了情感上的共鳴?!鞍询B疊重重的灰黃色山巒,把鑲嵌在山巒的屋宇、樹木,把擺列在山腳下的丘陵、溝壑一股腦兒都融合起來”是排比句,所形成的“把……把……把……”的排比語勢,更是如同樂章中的主旋律,反復吟唱,強調(diào)了春天的融合力量。
④語言風格:整體風格清麗自然,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而是通過對春天景象細膩生動的描繪,讓讀者能夠感受到春天的清新和生機。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齊景公問晏子曰:“孔子為人何如?”晏子不對。公又復問,不對。景公曰:“以孔某語寡人者眾矣。俱以賢人也,今寡人問之,而子不對,何也?”晏子對曰:“嬰不肖,不足以知賢人。雖然,嬰聞所謂賢人者,入人之國,必務合其君臣之親,而弭其上下之怨??啄持G,知白公之謀,而奉之以石乞①,君身幾滅,而白公僇②。嬰聞賢人得上不虛,得下不危,言聽于君必利人,教行下必于上③,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從也,行義可明乎民,謀慮可通乎君臣。今孔某深慮同謀以奉賊,勞思盡知以行邪,勸下亂上,教臣殺君,非賢人之行也。入人之國,而與人之賊,非義之類也。知人不忠,趣之為亂,非仁義之也。逃人而后謀,避人而后言,行義不可明于民,謀慮不可通于君臣,嬰不知孔某之有異于白公也。是以不對?!本肮唬骸皢韬?!觀寡人者眾矣,非夫子,則吾終身不知孔某之與白公同也?!?br>(節(jié)選自《墨子·非儒》)
材料二:
墨子稱:“景公問晏子以孔子而不對,又問,三皆不對,公曰:‘以孔子語寡人者眾矣。俱以為賢圣也。今問于子而不對,何也?’晏子曰:‘嬰聞孔子之荊。知白公謀而奉之以石乞。勸下亂上,教臣弒君,非圣賢之行也?!痹懼唬骸俺淹踔婪蜃討溉缜G不用而反周旋乎陳宋齊衛(wèi)。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孫勝以為白公。是時,魯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衛(wèi)反魯,居五年矣。白公立一年,然后乃謀作亂。亂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欲謗毀圣人,虛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曹明問子魚④曰:“觀子詰墨者之辭,事義相反,墨者妄矣。假使墨者復起,對之乎?”答曰:“茍得其禮,雖百墨吾亦明白焉。失其正,雖一人猶不能當前也。墨子之所引者,矯稱晏子?!?br>(節(jié)選自孔鮒《孔叢子·詰墨》)
【注】①石乞:白公手下勇士;②僇:通“戮”;③教行下必于上:此句當作“教行于下必利上”。④子魚:即孔鮒,孔子八世孫。
10. 材料一面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楚昭王A之世B夫子C應聘D如荊E不用F而反G周旋乎H陳宋齊衛(wèi)。
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字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而奉之以石乞”中的“奉”與《孔雀東南飛》“奉事循公姥”中的“奉”詞義不同。
B. “非義之類也”中的“類”與《項脊軒志》“大類女郎也”中的“類”詞義不同。
C. “趣之為亂”中的“趣”與《蘭亭集序》“雖趣舍萬殊”中的“趣”詞義相同。
D. “逃人而后謀”中的“謀”與《氓》“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中的“謀”詞義相同。
12.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據(jù)《墨子》記載,晏子認為孔子和白公是一類人,他對孔子的這一看法影響了齊景公。
B. 在晏子看來鼓勵教導下面的人反抗弒殺君主,這是做邪惡的事情,這不是賢人的行為。
C. 孔鮒以充分的論據(jù)有力批駁了墨子虛構的不實之詞,并指出墨子的目的是為了詆毀孔子。
D. 由曹明的話可知,墨子征引的都是假冒晏子之名的言論,所以孔鮒能對其進行有力反駁。
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必務合其君臣之親,而弭其上下之怨。
(2)茍得其禮,雖百墨吾亦明白焉。
14. 孔鮒指責墨子虛造妄言依據(jù)是什么?
【答案】10. BEG
11. C 12. D
13. (1)一定致力于和合(或:融洽)君臣的感情,消除(或:平息)他們上上下下的怨恨。
(2)如果(我的責問)符合禮法,即使一百個墨子我也能駁倒他。
14. 時間上不吻合:①孔子去楚國是在楚昭王時,白公勝被召回是在楚惠王時;②白公叛亂則是在楚惠王十一年秋天,當時孔子已經(jīng)去世一百天了。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楚昭王在位的時候,夫子應昭王之聘前往楚國,因沒有被任用而返回,周游于陳、宋、齊、衛(wèi)等國。
“楚昭王之世”是表時間狀語,獨立,且“夫子”是主語,故在B處斷開;
“荊”是“如”的賓語,故在E處斷開;
“不用而反”和“周旋乎陳宋齊衛(wèi)”的主語同為“夫子”,其中“而”表因果,前后連接緊密,此處不能斷開,“周旋……”是“不用而反”之后的事情,G處斷開。
故選BEG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正確。獻、給;/侍奉。句意:而把石乞獻給他。/侍奉公婆都順著他們的心意。
B.正確。類別;/像。句意:這就不是仁義一類的事情啊。/像個女孩子一樣呀。
C.錯誤。促成;/同“取”,取用,在句中理解為“愛好”。句意:反而促成他叛亂。/雖然各有各的愛好。
D.正確。兩個“謀”都是“謀劃、策劃”的意思。句意:避開人在背后策劃。/不是來換絲,來找個機會談婚事。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D.“由曹明的話可知”錯,根據(jù)文中“詰之曰……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雖欲謗毀圣人,虛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可知,本句的主語是孔鮒,后面的內(nèi)容都是孔鮒的言論,不是曹明的言論。
故選D。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務”,致力于;“合”,使……和合,融洽;“弭”,消除,平息。
(2)“茍”,如果;“得”,相合,適合;“雖”,即使;“明白”,使之明白,此意為“駁倒”。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時間上不吻合:
①由原文“楚昭王之世,夫子應聘如荊,不用而反”“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孫勝以為白公”可知,孔子去楚國是在楚昭王時,白公勝被召回是在楚惠王時;
②由原文“白公立一年,然后乃謀作亂。亂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可知,白公叛亂則是在楚惠王十一年秋天,當時孔子已經(jīng)去世一百天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齊景公問晏子說:“孔子為人怎樣?”晏子不回答。齊景公又問一次,晏子還是不回答。景公說:“對我說孔某人的人很多,都認為是賢人。現(xiàn)在我問你,你不回答,為什么?”晏子回答說:“晏嬰不肖,不能夠了解賢人。即便如此,晏嬰聽說所謂賢人,進了別人國家,必定致力于和合(融洽)君臣的感情,消除(平息)他們上上下下的怨恨。孔某人到了楚國,已經(jīng)知道了白公的陰謀,而把石乞獻給他,國君幾乎身亡,而白公被殺。晏嬰聽說賢人得到國君的任用,不虛有其名位,得到下民擁戴,卻不會危害君主。對君主說的話必然對人民有利,教導下民必定對君上有利,所以言論明白容易被百姓知曉,行動明確容易讓百姓跟從,奉行道義可以讓民眾知道,考慮計策可在君臣間溝通。現(xiàn)今孔某人精心計劃和叛賊同謀,竭盡心智來做邪惡的事,鼓勵下面的人反抗上面,教導臣子弒殺國君,這不是賢人的行為啊。進入別人的國家,卻結交別人的叛賊,這就不是仁義一類的事情啊。知道別人不忠誠,反而促成他叛亂,這就不是仁義的行為啊。避開人在背后策劃,躲開人在背后言說,行義不可讓民眾知曉,謀劃不在君臣間溝通,臣晏嬰不知道孔某人和白公的不同之處,因此沒有回答?!本肮f:“?。?向我賜教的人很多啊,然而若不是您,那么我終身都不知道孔某人和白公相同。”
材料二:
墨子說:“齊景公向晏嬰詢問孔子的為人, 晏嬰?yún)s沒有回答,景公再三詢問,晏嬰還是不肯開口。景公說:‘對我談論孔子的人有很多, 都認為他是個圣賢,今天向你詢問你卻閉口不言,這是什么緣故?’晏嬰說:‘我聽說孔子去楚國的時候,明明知道白公勝將要謀亂,還把石乞推薦給他。鼓動臣子以下犯上,縱容臣子弒殺國君,這可不是圣賢應該做的事。’”孔鮒責問道:“ 楚昭王在位的時候,夫子應昭王之聘前往楚國,因沒有被任用而返回,周游于陳、宋、齊、衛(wèi)等國。楚昭王去世后,惠王即位。楚惠王十年,令尹子西才召回王孫勝,封為白縣縣公。這時為魯哀公十五年,夫子從衛(wèi)國回到魯國已經(jīng)五年了。白公勝在被封爵一年后就圖謀作亂。叛亂之事發(fā)生在哀公十六年的秋天,而此時夫子已去世一百多天了。墨子為了詆毀圣人,憑空虛構不實之詞,(然而)此事在時間上怎么不相當(相匹配)呢?曹明問孔鮒道:“我看您責問墨子的言論,墨子的觀點與論據(jù)都自相矛盾,墨家的理論太荒謬了。假如墨子能夠復生,您還會和他們辯論嗎?”孔鮒回答說:“如果 (我的責問)符合禮法,即使一百個墨子我也能駁倒他。假如我沒有掌握正理,哪怕是一個墨子我也抵擋不住。墨子所征引的,都是假冒晏嬰之名的言論。”
(二)古代詩歌鑒賞(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浣溪沙·丙辰歲不盡五日①吳松②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打頭風浪惡禁持。
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門③枝,一年燈火要人歸。
【注】①歲不盡五日:宋寧宗慶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從無錫乘船歸杭州,途中經(jīng)過吳松,遂作此詞。②吳松:江名,古稱松江。③亞:接近。長亞門:長得靠近門楣。
15.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長空彤云密布,雁兒心情緊張,故說“怯”字。大雁南飛心切,正如詞人歸心似箭。
B. “惡”,指猛、厲害,可見船頭風高浪急,詞人恐不能與家人團聚過年,憂愁漸深。
C. “春浦漸生迎棹綠”,寫出了河水漲綠,漸生春意。詞人觸景生情,暗含時光易逝、有家難回之感。
D. 下片既有對眼前之景的實寫,也有想象之景,以燈火催人快回家結筆,語淡而情濃。
16. 前人認為本詞由上片至下片,有“柳暗花明”之感,請結合詩句從景、情角度簡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上片寫雁怯不啼,畫船愁過,狂風惡浪,詩人因“風浪打頭”等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擔心不能及時回家,心情慘淡憂愁;
②下片景致驟然變?yōu)榇翰ㄊ幯?,寫春浦漸綠,小梅長枝,燈火催歸等熱鬧景象,心情從憂愁轉(zhuǎn)為欣悅期待。
或者:
①景“柳暗花明”:上片寫雁怯不啼,畫船愁過,狂風惡浪;下片驟然變?yōu)榇翰ㄊ幯?,春浦漸綠,小梅長枝,燈火催歸等熱鬧景象。
②情“柳暗花明”:上片感情表達十分沉重,因“風浪打頭”等惡劣環(huán)境擔心不能及時回家,心情慘淡;下片情感卻煥然一新,變得欣喜期待,故有“柳暗花明”之感。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C.“暗含時光易逝、有家難回之感”錯誤,“春浦漸生迎棹綠”,詞人眼中之河水已儼然是一片春色,此時詞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溫暖。此句以樂景抒樂情,表現(xiàn)內(nèi)心的欣悅之情。
故選C。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整體上看,“柳暗花明”指情感的變化。上片感情表達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卻轉(zhuǎn)為欣喜,煥然一新,故有“柳暗花明”之感。
上片寫雁怯重云,畫船載愁,浪打船頭等慘淡景象,大風阻擋詞人歸路,人間有風浪猛打船頭,天上有重云遮攔鳥道,詞人恐不能與家人團聚過年,憂愁漸深。
下片寫迎著歸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漸生出一層嫩綠;小小的梅樹,新枝該長得壓著門楣了吧?一年一度的燈節(jié)已經(jīng)開始了。以春浦漸綠,小梅長枝,燈火催歸等熱鬧景象突出了作者歸心似箭的心情,心情從憂愁轉(zhuǎn)為欣悅期待。
或者扣住“柳暗花明”,從景與情的角度分析。
景“柳暗花明”:上片寫“雁怯重云不肯啼?!逼鸸P寫向空中。大雁無聲,穿過重云,飛向南方。南方溫暖,對大雁來說,是一溫馨的家。長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兒心情緊張,故說“怯”字。但雁兒急于回家,一個勁往南飛,故不肯啼。雁怯不啼,畫船愁過,狂風惡浪;下片仍寫水面,意境卻已煥然一新。浦者水濱,此指河水。河水漲綠,漸生春意,輕拍槳櫓。雖云漸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覺已是春波駘蕩,春意盎然。歇拍與過片,對照極其鮮明。從狂風惡浪過變而為春波蕩漾,從風浪打頭緊接便是春波迎槳,畫境轉(zhuǎn)變之大,筆力幾于回天。上下片景物“柳暗花明”。
情“柳暗花明”:上片感情表達十分沉重,長空彤云密布,雁兒心情緊張,正如詞人歸心似箭。船頭風高浪急,詞人恐不能與家人團聚過年,憂愁漸深,擔心不能及時回家,心情慘淡;下片以燈火催人快回家結筆,語淡而情濃。情感煥然一新,變得欣喜期待,故有“柳暗花明”之感。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陳情表》中自述在外無較親近的親戚,在內(nèi)無照應門戶的童仆,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形象道出自己生活孤單,無依無靠的狀態(tài)。
(2)春晚中,一曲《上春山》唱出了人們在踏青出游時對美景的贊賞喜愛之情,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也有這樣的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山有林,令人心曠神怡。
(3)鳥是一種善飛善鳴的動物,詩人經(jīng)常用它作為襯托事物、烘托氛圍、表達情感的意象,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煢煢孑立 ②. 形影相吊 ③. 此地有崇山峻嶺 ④. 茂林修竹 ⑤. 關關雎鳩 ⑥. 在河之洲(西當太白有鳥道 可以橫絕峨眉巔/但見悲鳥號古木 雄飛雌從繞林間/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 愁空山/云無心以出岫 鳥倦飛而知還)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有:“煢”“崇”“雎”“巔”“岫”。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看,南瓜富含胡蘿卜素、鉀、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維生素C、氨基酸、南瓜多糖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深受人們青睞。 ① ,南瓜性平味甘,入脾、胃經(jīng),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殺菌、解毒止痛和益氣化痰排膿的功效,可內(nèi)服可外用,實乃“寶瓜”。
《本草綱目》中記載南瓜“甘溫,無毒,補中益氣”,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滋補食品。它所含的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使其免受粗纖維食品的刺激,促進潰瘍面的愈合。適當吃南瓜,還能加強胃腸的蠕動, ② 。
南瓜還能排毒養(yǎng)顏。南瓜肉含有的果膠有很好的吸附性,能黏結和消除體內(nèi)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zhì),起到解毒作用,對肝腎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同時它還是補血佳品,南瓜富含的鐵、鈷和鋅元素都可以起到補血的作用。而南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C和氨基酸可以保護皮膚,加速皮膚修復、增強皮膚彈性。
此外,南瓜藤可以活血養(yǎng)胃,南瓜子可以安神靜心、增強免疫力,南瓜花能提高人體的凝血功能,所以說 ③ ,一點兒都不夸張。
18.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19. 簡述第三段的主要內(nèi)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準確流暢,不超過40個字。
【答案】18. ①從傳統(tǒng)中醫(yī)角度看 ②幫助食物的消化 ③南瓜全身都是寶
19. 示例1:南瓜具有排毒養(yǎng)顏的功用,因為南瓜能清除人體有害物質(zhì),有補血作用,還可保護皮膚。
示例2:因為南瓜能清除人體有害物質(zhì),有補血作用,還可保護皮膚,所以南瓜能排毒養(yǎng)顏。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①空,整段是從兩個不同角度說明南瓜的特點和功效,根據(jù)前文“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看”,推斷出此處應該與前文對稱,所以可填“從傳統(tǒng)中醫(yī)角度看”;
第②空,本段從兩個角度來分析南瓜的好處,一是保護腸胃,二是幫助消化。根據(jù)前文“能加強胃腸的蠕動”,此處可填“幫助食物的消化”之類的語句;
第③空,語段全段是在談南瓜各個部分都具有作用,此處是總結句,可以可填“南瓜全身都是寶”之類的語句。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概括信息變換句式的能力。
第三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說明解釋“南瓜具有排毒養(yǎng)顏的功用”,具體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從“南瓜肉含有的果膠有很好的吸附性,能黏結和消除體內(nèi)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zhì),起到解毒作用,對肝腎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知“南瓜可以清除人體內(nèi)的有害物質(zhì)”,從“同時它還是補血佳品,南瓜富含的鐵、鈷和鋅元素都可以起到補血的作用”可知“南瓜有補血作用”,從“而南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C和氨基酸可以保護皮膚,加速皮膚修復、增強皮膚彈性”可知“南瓜可以保護皮膚”。然后,使用因果關系句式組織答案,“因”是南瓜的三個作用,“果”是南瓜能排毒養(yǎng)顏。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日前,智跑重慶國際城市定向賽將城市地標和旅游熱點區(qū)域納入比賽線路,約7000名選手以輕軌、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為載體,通過25條比賽線路探索城市,城市之美盡收眼底。
和常見的競技賽事、大眾健身賽事相比,城市定向賽參與門檻低,兼具挑戰(zhàn)性與趣味性。比賽當天,年輕人都躍躍欲試, ① 地走出家門,和三五好友一起開啟一場健身和“尋寶”的特殊旅程:在大街小巷間穿梭,在特色打卡點留下到訪的足跡。城市定向賽難度較低,比賽內(nèi)容 ② ,有飛盤、腰旗、橄欖球等多項新興運動。各年齡段參與人數(shù)越來越多,人們在健身的同時,還能了解城市的歷史文化。
隨著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戶外運動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健身方式,對體育健身質(zhì)量也有了更高期待;完成賽事設計的各種任務,不僅能收獲驚喜和感動,還能運動健身。
如今,“年輕化”“時尚化”正成為體育賽事發(fā)展的潮流,將賽場設置在尋常巷陌之中,不僅能提升群眾的參賽體驗,更能在 ③ 中涵養(yǎng)城市的體育文化,為全民健身注入了新動能。
20. 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21. 下列句子中的“還”與文中加點的“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我們廠不但增產(chǎn)了,還降低了百分之二十的成本。
B. 還在幾年以前,我們就研究過這個方案了。
C. 小車還通不過,更別提大車了。
D. 屋子不大,收拾得倒還干凈。
22.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
【答案】20. ①迫不及待(急不可耐/急不可待) ②豐富多彩(各式各樣/形形色色) ③潛移默化(耳濡目染)
21. A 22. 隨著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戶外運動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健身方式,人們對體育健身質(zhì)量也有了更高期待:完成賽事設計的各種任務,不僅能運動健身,還能收獲驚喜和感動。
【解析】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根據(jù)前文“年輕人都躍躍欲試”可知,此處意圖表現(xiàn)參賽者們激動、積極參與比賽的態(tài)度,故可填“迫不及待”“急不可耐”“急不可待”等?!捌炔患按薄凹辈豢赡汀薄凹辈豢纱保壕切稳菪那槭制惹?,急迫得無法再等待。
第二空,后文列舉了“有飛盤、腰旗、橄欖球等多項新興運動”的活動類型,意在強調(diào)活動的豐富性,故可填“豐富多彩”“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等。豐富多彩:形容內(nèi)容豐富,花色繁多。各式各樣:指許多不同的樣式或方式。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種類繁多,各式各樣。
第三空,根據(jù)前文“提升群眾參賽體驗”和后文“涵養(yǎng)城市的體育文化”可知,將賽場安排在尋常巷陌中有兩種作用,一種是當下的表層作用,一種是長期的深層作用,后一種作用需要時間的慢慢沉淀,故可填“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等。潛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習慣等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外界影響而逐漸發(fā)生變化。耳濡目染:指耳朵經(jīng)常聽到,眼睛經(jīng)??吹?,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的語境義的能力。
文中加點的“還”表示在某個范圍之外有所補充。
A.表示某個范圍之外有所補充。
B.表示早已如此。
C.用在上半句話里,表示陪襯,下半句進而推論,相當于“尚且”。
D.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上勉強過得去。
故選A。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橫線句子共有兩處語?。?br>第一處,成分殘缺,“有了更高期待”的主語應是人,此處缺少主語,導致主語看似是前面的“戶外運動”,不合邏輯,故可改為:人們對體育健身質(zhì)量也有了更高期待。
第二處,語序不當,人們對戶外運動的期待首先是“能運動健身”,“不僅……還……”是遞進關系,應改為“不僅能運動健身,還能收獲驚喜和感動”。
四、寫作(60分)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龍年春晚《山河詩長安》中,李白跨越千年,乘鶴而來,古今對飲,千人齊誦經(jīng)典。當歷史文化遇上現(xiàn)代科技,那些塵封已久的繁華又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重現(xiàn)于我們眼前。
材料二:經(jīng)典黃梅戲曲目《女駙馬》家喻戶曉,因被某網(wǎng)紅“魔改”而在網(wǎng)上掀起一股熱潮。該網(wǎng)紅利用夸張的表情動作和略帶矯揉造作的唱調(diào)演唱經(jīng)典黃梅戲曲目,之后被央視痛批不尊重國粹,而后此網(wǎng)紅做出道歉解釋并以流行唱腔重新詮釋。
同學們都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和創(chuàng)造者,怎樣處理好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革故與堅守齊飛,創(chuàng)新與傳承共色
《山河詩長安》千人齊誦經(jīng)典對話李白,贈予世人一場別開生面視聽盛宴,廣受好評;經(jīng)典黃梅戲曲目《女駙馬》因被網(wǎng)紅“魔改”而掀起熱潮,社會各方對此眾說紛紜。如此鮮明的對比,對我們處理好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頗有啟發(fā)。
其實,在現(xiàn)代化浪潮的裹挾下,傳統(tǒng)戲曲的容身之處越來越小。人們的眼球被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餐文化所吸引,無暇抽身靜心欣賞傳統(tǒng)戲曲的魅力。該網(wǎng)紅的魔幻改編,或許本意只是想讓傳統(tǒng)戲曲文化插上現(xiàn)代化的翅膀,以新穎的形式將黃梅戲經(jīng)典傳播至更廣闊的大眾視野。然而,過度追求形式創(chuàng)新,看重流量增加,卻使得改編戲曲失去了原來的內(nèi)涵與價值,變得面目全非。網(wǎng)紅改編黃梅戲曲卻遭痛批的遭遇也提醒我們,弘揚經(jīng)典若脫離經(jīng)典本身,而片面追求形式創(chuàng)新,終將適得其反。唯有革新其形式,堅守其內(nèi)涵,經(jīng)典的傳承與弘揚方能行穩(wěn)致遠。
傳承經(jīng)典,亟需革新其形式。隨著現(xiàn)代社會生產(chǎn)力的進步,新鮮事物層出不窮,人們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的忽視難以避免。而經(jīng)典若仍抱殘守缺,不力求融入現(xiàn)代,終會曲高和寡,成為少數(shù)人的高山流水,難以走進大眾視野。網(wǎng)紅改編黃梅戲的初衷,或許正出于此。
近年來,經(jīng)典“破圈”的成功案例屢見不鮮:《詩詞大會》讓我們領略生活的詩意;《朗讀者》讓我們得以跨越千年時光,與古人對話;河南衛(wèi)視奇妙游系列的熱播,更讓我們見識到了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豐富寶藏。這些節(jié)目以現(xiàn)代化手段,將經(jīng)典再現(xiàn)于眼前,流行于大眾,讓經(jīng)典走下神壇,走出書本,飛入尋常百姓家。由是觀之,傳統(tǒng)戲曲并非容不得一絲一亳的更改,經(jīng)典的傳承亦需創(chuàng)新的加持。
傳承經(jīng)典,更需堅守其內(nèi)核。過度追求新穎與流量,最終只能讓傳統(tǒng)失其本真。人們對經(jīng)典歌頌與傳唱,絕非僅僅是為其表面的厚重與華美,更是為其背后的精神價值。傳承經(jīng)典,究其根本還是傳承其本質(zhì)內(nèi)涵與精神內(nèi)核。
《女駙馬》之所以穿越代際,直抵人心,正是其表達的不懼世俗,追求自由與愛情的精神令人動容;經(jīng)典詩詞戲曲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傳唱千年,正是因為其中蘊含的精神滋養(yǎng)。只有當傳承不失其本質(zhì),經(jīng)典才能再度煥發(fā)生機,傳統(tǒng)文化的璀璨光芒方可照耀后世。
所以,革故與堅守齊飛,創(chuàng)新與傳承共色,方是經(jīng)典傳承的應有之義。惟有革其形式,經(jīng)典方能融入現(xiàn)代;惟有守其內(nèi)核,經(jīng)典方能在現(xiàn)代體現(xiàn)新的價值。惟有讓“革”與“守”融合,經(jīng)典曲目方能更具時代價值,傳統(tǒng)戲曲方能長盛不衰,中華文化方能代際相傳。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記敘性材料作文題。
材料圍繞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從正負兩方面給出例子進行解說,啟發(fā)人們思考。材料一中,春晚節(jié)目《山河詩長安》是傳統(tǒng)文化利用現(xiàn)代科技重新煥發(fā)文化生機的一個成功例子。李白成鶴而來,飲酒誦詩,體現(xiàn)出今人對唐詩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合理繼承,而AI、VR等科技手段的應用,則讓李白以新穎生動的形象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充分說明,我們可以利用好現(xiàn)代技術,推動傳統(tǒng)文化在新時代傳承發(fā)展,并不斷創(chuàng)新。材料二則概述了黃梅戲《女駙馬》的知名度以及網(wǎng)紅“魔改”《女駙馬》的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熱議,被央視痛批不尊重國粹。這也告誡警醒我們:我們在對傳統(tǒng)文化做出創(chuàng)新的同時,務必處理好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不能扭曲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原本形象。
材料引導語中,要求結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和創(chuàng)造者這一身份,明確要求考生思考應該如何處理好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對此,寫作時必須以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融合這一角度為切入點。對于文化傳承這一命題,可以思考什么樣的文化精髓才值得我們繼承,樹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理念,也可以思考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去繼承傳統(tǒng)文化。而對于文化創(chuàng)新,可以另舉一些新時代的例子,如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上,不論是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靈感的倒計時,還是參賽代表團的雪花引導牌拼接而成的“大如席”的巨型雪花,細細品味,無不凸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令人震撼的美,展現(xiàn)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也能體現(xiàn)一種文化的自信。
立意:
1.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融合有助于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
2.文化自信源自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
3.傳統(tǒng)文化與創(chuàng)新科技融合是一種更好的文化堅守。
這是一份2024寧德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含解析,共3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積累與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桂林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含解析,共12頁。
這是一份2024撫州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含解析,共3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