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選題
1.下列估測合理的是( )
A.教室內空氣的質量約為30kg
B.八年級下冊物理課本受到的重力約為20N
C.兩只雞蛋受到的重力約為1N
D.人雙腳站立時對地壓強約為1600Pa
2.北京冬奧會火炬“飛揚”的外殼是由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的,其質量約為同體積鋼質量的四分之一,強度是鋼的7至9倍,火炬燃燒時溫度能達到800℃,但外殼的溫度卻不高,下列與碳纖維復合材料無關的物理屬性是( )
A.耐高溫B.密度小C.硬度大D.導電性好
3.下列關于“粒子和宇宙”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它永遠是恒定不動的
B.雪花漫天飛舞說明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
C.大多數宇宙科學家認定宇宙起源于大爆炸
D.固體很難被壓縮是由于固體分子間沒有空隙
4.轎車除了“安全帶”以外。還有一種安全裝置“頭枕”對人起保護作用,如圖所示,“安全帶”和“頭枕”分別可以防止以下哪種情況對人體造成傷害( )
A.前方碰撞,緊急剎車B.緊急剎車,后方追尾
C.后方追尾,前方碰撞D.左右轉彎、緊急剎車
5.實驗過程中,往往需要對實驗進行優(yōu)化改進,下列優(yōu)化措施合理的是( )
A.證明分子間有空隙時,應先注入酒精,再注入水
B.研究壓力作用效果時,應選用不容易發(fā)生形變的物體作為被壓物體
C.做慣性實驗時,擊打棋子的速度要盡可能的快一些
D.探究分子引力時,為使鉛塊下能懸掛更重的物體,應使鉛塊表面更粗糙
6.如圖所示,是人們在購物時偶爾會用到的一種小提手, 它能防止手被較重的塑料袋勒得發(fā)痛。則使用這種小提手提塑料袋能( )
A.減小對手的壓強B.增大對手的壓強
C.減小對手的壓力D.增大對手的壓力
7.用如圖裝置研究二力平衡時,在輕質塑料片兩端的細繩上掛等重的鉤碼,手放開塑料片后,可觀察到塑料片將( )
A.向左下運動B.向右上運動
C.仍靜止不動D.轉過一定角度
8.如圖,小華用條形磁鐵使回形針豎直靜止在空中,細線緊繃且質量不計,則( )
A.回形針受到重力和磁鐵對它的吸引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回形針受到重力和磁鐵對它的吸引力是一對平衡力
C.細線對石頭的拉力和石頭對細線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細線對石頭的拉力和石頭對細線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9.如圖,用頻閃相機拍攝的網球離開球拍后在空中飛行過程的照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球拍對球的力是由于球發(fā)生形變產生的
B.球在空中飛行過程中,運動狀態(tài)一定發(fā)生改變
C.球從位置A運動到位置B的過程中速度在增大
D.空中飛行的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10.如圖,用手握住瓶子,瓶子掉不下來,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增大手對瓶子的壓力,瓶子受到的摩擦力會變大
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與手對它的握力是一組平衡力
C.在瓶中加水后,瓶子還在這一位置靜止,瓶子受到的摩擦力變大了
D.戴上防滑手套再以相同方式握同一瓶子,瓶子受到的摩擦力會變大
11.如圖所示現(xiàn)象不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釋的是( )
A.圖甲所示飛機升力的產生原因
B.圖乙所示向兩張紙中間吹氣,紙張向中間靠攏
C.圖丙所示地鐵站臺邊,人必須站在黃色以外的區(qū)域候車
D.圖丁所示裝有液體的玻璃管,底部和側壁的橡皮膜往外凸起
12.如圖所示,四幅圖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甲中小明水平向左推箱子沒推動,是因為推力小于箱子所受的摩擦力
B.圖乙中左邊手指受到的壓力的大小等于右邊手指受到的壓力的大小
C.圖丙中小球在A、B兩點間來回擺動,當小球擺到最高點B時速度為零但受力不平衡
D.圖丁中筷子提起米在空中靜止時,米對筷子的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下
13.利用下列哪組器材不能區(qū)分如圖所示的兩杯沒有標簽的水和鹽水( )
A.B.C.D.
14.為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將電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調零,然后將溢水杯放到電子秤上,按實驗操作規(guī)范將溢水杯中裝滿水,再用細線系住鋁塊并將其緩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如圖所示,鋁塊始終不與溢水杯接觸。則下列四個選項中,判斷正確的是( )
A.鋁塊浸沒在水中靜止時與鋁塊未浸入水中時相比,水對溢水杯底的壓強變大
B.鋁塊浸沒在水中靜止時,細線對鋁塊的拉力等于鋁塊排開水的重力
C.鋁塊浸沒在水中靜止時與鋁塊未浸入水中時相比,電子秤示數不變
D.鋁塊浸沒在水中靜止時與鋁塊未浸入水中時相比,水對溢水杯底的壓力變小
二、填空題
15.勞動課上,老師帶領同學們制作“宮保雞丁”,切菜的刀磨得鋒利可以增大切菜時的 ,現(xiàn)場香氣四溢屬于 現(xiàn)象。
16.物理課上,老師將一根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細小的水流,如圖甲所示,發(fā)現(xiàn)水流被吸引過來是因為帶電體 ;接著老師用吸管對著水流右側吹氣,如圖乙所示,發(fā)現(xiàn)水流同樣被“吸引”過來,該現(xiàn)象說明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 .
17.墻體的豎直性是房屋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建造房屋時,建筑工人常常利用重垂線檢測墻體是否 (如圖所示),這是運用了重力的方向是 ,圖中所示的墻體向 (選填“左”或“右”)傾斜。
18.電影《流浪地球》中,宇航員從地球出發(fā)到達月球后,宇航員質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當“流浪地球”發(fā)動機給地球加速時,地球的運動狀態(tài) (選填“改變”或“不變”),此時地球受到的是 力(選填“平衡”或“非平衡”)。
19.如圖所示,小明在易拉罐中注入少量的水,用酒精燈對易拉罐加熱,待罐口出現(xiàn)白霧時,將罐口堵住,撤去酒精燈,讓易拉罐冷卻,觀察到易拉罐變癟了,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 的存在,易拉罐變癟了也可以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 。
20.如圖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的關系,從圖1中可見,120克D物質的體積是 ,從圖2中可見,斜線部分S的面積表示物質的 .
21.物理課上,同學們用螺絲刀、150g的西紅柿和羊角錘來做實驗,如圖甲所示,先將螺絲刀下端插入西紅柿并緊密接觸,螺絲刀就能豎直提起西紅柿,使西紅柿不下落的力的大小是 N,力的方向 ,用羊角錘豎直向下敲擊螺絲刀上端,西紅柿的位置就會上移,如圖甲乙所示,原因是西紅柿具有 。(g取10N/kg)
三、實驗題
22.如圖甲所示,在透明密閉正方體塑料盒的上下左右四個面的中心處,挖出四個大小相同的圓孔,在孔的表面分別蒙上相同的橡皮膜 a、c、b、d,抓住手柄將塑料盒豎直浸沒到水中后靜止。
(1)通過觀察橡皮膜 (填字母)的形變可知,液體內部存在向上的壓強;
(2)支持液體內部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壓強大小相等的現(xiàn)象是橡皮膜 b、d ;
(3)圖乙所示量筒、燒杯中盛有質量不同的水,量筒中水的質量小于燒杯中水的質量,水對量筒底部壓強為 p1,水對燒杯底部壓強為 p2,則 p1 p2(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填空題
23.如圖,彈簧左端固定于豎直墻壁,右端與物塊M連接,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當M位于O點時彈簧恰好不發(fā)生形變。現(xiàn)將物塊M拉至Y處由靜止釋放,M向左最遠可運動至X點。則物塊從Y點運動至X點的過程中,彈簧對物塊M的彈力變化是 ,速度v隨位置s變化的圖像為 。
A.B.C.D.
24.如圖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為觀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現(xiàn)象,大瓶瓶蓋應該 (選填“旋緊”“擰開”或“旋緊擰開都可以”);小瓶瓶口應該向 (選填“上”或“下”)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的手指應 (選填“松開”“捏緊”)大瓶。
五、實驗題
25.如圖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體A的重為12N。
(1)如圖甲,加速拉動木板,則測得的A的摩擦力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響”);
(2)由圖 兩次實驗,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3)由甲、丙兩圖的實驗結論可知,丁圖中氫氣球對A向上的拉力為 N。
26.小明利用的輕質注射器等器材估測大氣壓。
(1)如圖甲所示,為得到活塞橫截面積,需要量取的長度為 cm.當注射器中活塞剛開始滑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
(2)考慮到摩擦因素,小明取下橡皮帽,再次拉動注射器筒,記下彈簧測力計穩(wěn)定時的示數為0.4N,此過程中活塞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
(3)利用以上數據可估算大氣壓強是 Pa,已知實驗時外界大氣壓為,則造成該偏差的最有可能原因是: 。
六、填空題
27.如圖甲所示為一個浮力感應裝置,豎直細桿的上端通過力傳感器連在天花板上,傳感器可以顯示出細桿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下端與物體M相連,細桿及連接處的重力可忽略不計,向圖甲所示的空水箱中加水直到剛好加滿,圖乙是力傳感器的示數大小隨水箱中加入水質量變化的圖像.則物體M的重力為 N,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 N;當向容器中加水 kg時,傳感器的示數為0N。
七、作圖題
28.如圖所示,木塊A沿著斜面向上運動.請在圖中作出木塊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和木塊A對斜面的壓力F意圖.
( )
29.如圖所示,一個正方體木塊被細線系于某容器的水中,處于靜止狀態(tài),請作出木塊受到的浮力和拉力的示意圖。
30.如圖所示,某人站在小車里,隨小車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請在重心上畫出人受到的力。
八、實驗題
31.小華想測量稻谷的密度,具體做法如下:
(1)將天平放置于水平臺面上,將游碼移至稱量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上,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用調好的天平測量適量稻谷的質量m1,天平平衡時,右盤砝碼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m1= g;
(2)往量筒中加入適量的水,測得其體積V1為300mL,將上述稻谷放入量筒中,稻谷全部浸沒在水中,此時稻谷和水的總體積為V2,液面如圖乙所示,則稻谷的密度ρ= kg/m3,若考慮到稻谷浸入水中時要吸水,導致實驗測得的密度比真實值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3)小華經過反思后補充了以下實驗步驟,將量筒中稻谷全部倒出,用紙巾吸干稻谷表面的水后,再次測得稻谷的質量為m2=131g,則稻谷的密度ρ應該修正為 g/cm3;
(4)小明在家中利用廚房電子秤也測出了稻谷的密度,實驗操作過程如圖丙所示。
①用電子秤稱得家中稻谷的質量ma;
②將稻谷放入透明玻璃杯中,注入適量的水,測得杯子、水和稻谷的總質量為mb;并做好標記;
③取出稻谷,向杯中補水,直到標記處,測得此時杯子和水的總質量為mc;
根據以上測量的物理量,算出稻谷密度ρ的表達式為ρ= (用ma、mb、mc和ρ水表示)。
32.汽車急剎車時車輪經常處于抱死(車輪不轉)狀態(tài),在路面上留下長長的黑色印跡,物理小組猜想可能是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大小不同,因而對汽車運動的影響不同,于是做了如下模擬實驗。
實驗一:比較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力的大小
(1)為測量滾動摩擦力的大小,將小車置于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 方向拉動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數時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示數很小,無法準確讀數;
(2)于是將毛巾鋪在長木板上,重復(1)中的操作,如圖甲所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N;
(3)為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將車輪 (選填“卡住”或“拆下”),在毛巾表面重復(1)中的操作,當彈簧測力計示數為0.5N時,小車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拉力增大到0.7N時,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拉力增大到1N時,滑動摩擦力為 N;
綜上:實驗表明:相同條件下,小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比滾動摩擦力大
實驗二:探究水平面上摩擦阻力對車運動的影響
(4)如圖乙所示,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觀察小車在水平木板上運動的距離;然后將毛巾鋪在 (選填“斜面”或“木板”)表面,再次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
(5)實驗發(fā)現(xiàn),小車在毛巾表面上運動的距離較小,這表明:小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大,速度減小得越 (選填“快”或“慢”);
(6)請你結合慣性知識推理,緊急剎車時, (選填“前輪”或“后輪”)留下的印跡更深一些;綜合兩個實驗可知:急剎車時抱死車輪是用滑動代替滾動增大摩擦來減小剎車距離,但是物理老師提醒他們,真實汽車剎車系統(tǒng)很復雜,緊急剎車時如果車輪長時間抱死會導致汽車轉向失靈、側向漂移,非常危險,工程師結合力學知識設計了一套ABS剎車系統(tǒng)巧妙地解決了該問題。
33.小明同學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用砝碼、小桌、海綿、木板做了甲、乙、丙、丁四次實驗,其中乙、丙、丁三次實驗使用的是海綿,實驗甲使用的是木板,如圖所示。
(1)在實驗中,小明同學是通過觀察海綿的 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2)為了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小明同學應該通過比較 兩次實驗得出結論。
(3)通過比較乙、丙兩次實驗,小明得到的結論是 。
(4)若比較實驗丙中海綿受到的壓強p丙和實驗丁中木板受到的壓強p丁的大小,其大小關系應該為p丙 p?。ㄟx填“>”、“”、“<”或“=”,下同),用ρ液、ρ水分別表示液體和水的密度,則ρ液 ρ水,ρ液與ρ水、h及H的關系式是ρ液= 。
九、計算題
35.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fā)展,城市內澇時有發(fā)生,排澇搶險作業(yè)越來越被重視,但在排澇作業(yè)中,需要搶險人員涉水作業(yè),搶險人員存在著工作強度和安全隱患較大的問題。如圖是某款水陸兩棲排澇機器人,該機器人可無線遙控控制,能達到涵洞、地下室等搶險人員不便到達的地方,當水深達到一定程度,該機器人還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進行排水作業(yè)。()
(1)該機器人的總質量為780kg,輪子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0.2m2,求:該機器人行駛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Pa?
(2)該機器人兩側各裝有一個浮箱,可使該機器人在深水中時能漂浮在水面上進行排水作業(yè),漂浮時浮箱浸沒在水中,機器人除浮箱外有0.24m3浸沒入水中,每個浮箱的質量為50kg,制成浮箱的材料的密度為,問:漂浮時,該機器人排開水的總體積為多少m3?每個浮箱空心部分體積為多少m3?
參考答案:
1.C
【詳解】A.間普通的教室假設長、寬、高約為8m、8m、3m,可計算出教室的容積約為
根據密度公式可計算出空氣的質量約為
故A不符合題意;
B.一個大蘋果的質量在210g左右,八年級下冊物理課本的質量與此差不多,在左右,受到的重力約為
故B不符合題意;
C.兩只雞蛋的質量約為100g,則受到的重力約為
故C符合題意;
D.人雙腳站立時對地壓強約為16000Pa,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D
【詳解】根據題意可知,碳纖維復合材料是一種,密度小、硬度大、且耐高溫的材料,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3.C
【詳解】A.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但它不是永遠恒定不動的,因為宇宙中絕對不動的物體是不存在的,故A錯誤;
B.雪花漫天飛舞是物體的機械運動,雪花不是單個的分子,不能說明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B錯誤;
C.關于宇宙的起源,人類現(xiàn)在認同“大爆炸”理論,該理論認為,宇宙在最開始時是熾熱的“原始火球”,距今約137億年前,原始火球發(fā)生了大爆炸形成了現(xiàn)在的宇宙,故C正確;
D.固體很難被壓縮是由于固體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斥力,故D錯誤。
故選C。
4.B
【詳解】開車時司機與汽車一起運動,當汽車前方碰撞而緊急剎車,汽車突然停止,司機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容易沖出車外發(fā)生事故,因此司機開車時必須使用安全帶;后方追尾,小車突然加速時,車的速度變大,人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人的頭部向后仰,“頭枕”對人有保護作用,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5.C
【詳解】A.因為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所以證明分子間有空隙時,應先注入水,再注入酒精,這樣可以排除密度因素對實驗的影響,故A不符合題意;
B.研究壓力作用效果時,應選用容易發(fā)生形變的物體作為被壓物體,這樣可以使形變的效果更明顯,故B不符合題意;
C.做慣性實驗時,擊打棋子的速度要盡可能的快一些,這樣的話,上面棋子的偏離程度較小,故C符合題意;
D.探究分子引力時,為使鉛塊下能懸掛更重的物體,應使鉛塊表面更光滑,這樣可以使兩個鉛塊之間的分子間引力更大,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A
【詳解】AB.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小提手和手之間的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塑料袋對手的壓強,使手感到舒服,故A項符合題意,B項不符合題意;
CD.塑料袋對手的壓力等于塑料袋及塑料袋中物體受到的重力,塑料袋及塑料袋中物體受到的重力不變,壓力不變,故CD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7.C
【詳解】塑料片兩端掛等重的鉤碼,受到的力的大小相等,此時塑料片受到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且作用在同一物體上,這兩個力彼此平衡,是一對平衡力,原本靜止的塑料片受平衡力作用,故仍然保持靜止。
故選C。
8.C
【詳解】AB.如圖,細線緊繃,說明細線與回形針之間有力的作用,回形針受到重力G、磁鐵對它的吸引力F1、繩向下的拉力F2,三者之間的關系
因此回形針受到重力和磁鐵對它的吸引力作用一個物體上,但不是平衡力,更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B不符合題意;
CD.細線對石頭的拉力和石頭對細線的拉力,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B
【詳解】A.球拍對球的彈力是由于球拍發(fā)生彈性形變要恢復原狀而產生的,故A錯誤;
B.球在空中飛行過程中做曲線運動,球受力非平衡,其運動的方向、速度發(fā)生了改變,運動狀態(tài)一定發(fā)生改變,故B正確;
C.球從位置A運動到位置B的過程中克服重力做功,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速度減小,故C錯誤;
D.空中飛行的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力消失瞬間速度的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不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
故選B。
10.C
【詳解】A.握力變大,但瓶子仍靜止,摩擦力仍與重力平衡,摩擦力仍等于重力,由于重力大小不變,所以摩擦力大小不變,故A錯誤;
B.瓶子靜止在手中,此時瓶子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與其本身的重力,即二者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
C.若向瓶內注水,裝滿水后瓶子仍在手中保持靜止,摩擦力與重力平衡,由于重力增大,所以瓶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將增大,故C正確;
D.戴上防滑手套,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但瓶子仍靜止,摩擦力仍與重力平衡,摩擦力仍等于重力,重力大小不變,所以摩擦力大小不變,故D錯誤。
故選C。
11.D
【詳解】A.相等的時間內,空氣經過機翼上面的路程大于下面的路程,機翼上面的空氣流速大于下面的流速,機翼上面的壓強小于下面的壓強,出現(xiàn)壓強差,出現(xiàn)了壓力差,這個壓力差就是機翼向上的升力;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釋,故A不符合題意;
B.對著兩張平行的紙吹氣,兩紙中間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而兩紙的外部空氣流速小壓強大,兩紙受到兩邊向內的壓力差,所以兩張紙被壓到一起,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釋,故B不合題意;
C.當列車駛進站臺時,會帶動人和車之間的空氣流動速度加快,此時人外側的空氣流動速度慢,根據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可知:人外側空氣流速慢壓強大,而內側流速快壓強小,會產生一個向內側的壓強差,將人推向火車,易出現(xiàn)危險.所以人必須站在安全黃線以外的區(qū)域候車.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釋,故C不合題意;
D.如圖所示裝有液體的玻璃管,底部和側壁的橡皮膜往外凸起,是因為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有壓強,不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解釋,故D符合題意.
12.A
【詳解】A.推箱子,箱子沒動,處于靜止,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圖乙中,鉛筆受到兩個壓力的作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兩個手指對鉛筆的壓力相等,而鉛筆對手的壓力與手對鉛筆的壓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兩個手指所受的壓力相等,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小球在A、B兩點間擺動,擺到最高點B點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繩子向上的拉力,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不是平衡力,所以小球在B點時,受力不平衡,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筷子提起米在空中靜止時,杯子和米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筷子對米的摩擦力的作用,兩個力是平衡力,而米對筷子的作用力與筷子對米的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米對筷子的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下,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3.B
【詳解】A.在鉛筆的一端粘上一塊橡皮泥,做成一個簡易的密度計,可以區(qū)分出來,故A可以;
B.用細線懸掛小石塊后放入兩杯液體中石塊都是下沉的,不能區(qū)分出來,故B不可以;
C.用量筒分別取等體積的兩種液體,測出它們的質量,根據質量的不同可以區(qū)分出來,故C可以;
D.將壓強計的觸頭放入液體中的同一深度處,通過比較壓強的大小也能區(qū)分出來,故D可以;
故選B。
14.C
【詳解】AD.鋁塊浸沒在水中靜止時與鋁塊未浸入水中時相比,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變,根據液體壓強公式 可知,水對溢水杯底的壓強不變,根據公式 可知,水對溢水杯底的壓力不變,故AD錯誤;
B.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排開水的重力,鋁塊浸沒在水中靜止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浮力和拉力作用,繩對鋁塊的拉力等于鋁塊的重力和浮力之差
鋁塊受到的浮力等于鋁塊排開液體的重力
比較以上兩式可知,繩對鋁塊的拉力不等于鋁塊排開水的重力,故B錯誤;
C.由于溢水杯中裝滿水,鋁塊浸入水中靜止時,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鋁塊受到的浮力等于排開水的重力(溢出水的重力),而鋁塊對水的壓力大小與鋁塊受到的浮力相等(即該壓力等于溢出水的重力),鋁塊未浸入水中與鋁塊浸沒在水中靜止時,溢水杯對電子秤的壓力
比較兩式可知,溢水杯對電子秤的壓力不變,則電子秤示數不變,故C正確。
故選C。
15. 壓強 擴散
【詳解】[1]切菜的刀磨得鋒利,是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的。
[2]現(xiàn)場香氣四溢,說明構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為擴散現(xiàn)象。
16. 吸引輕小物體 小
【詳解】[1]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帶電體具有吸附輕小物體的性質,所以橡膠棒靠近細小的水流,水流被吸引過來。
[2]用吸管對著水流右側吹氣,水流右側空氣流速大壓強小,左側氣壓較大,大氣壓把水流壓向右側,所以水流被“吸引”過來
17. 豎直 豎直向下 左
【詳解】[1][2][3]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線檢查墻壁是否豎直,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下的。由圖可知重垂線上端與墻緊靠,下端垂線的位置在墻的左側,故墻向左傾斜。
18. 不變 改變 非平衡
【詳解】[1]物體的質量不隨形狀、位置、狀態(tài)而改變;宇航員從地球出發(fā)到達月球后,位置改變,宇航員的質量不變。
[2][3]當“流浪地球”發(fā)動機給地球加速時,地球的運動速度大小發(fā)生了改變,運動狀態(tài)改變,此時地球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地球受到的是非平衡力。
19. 大氣壓 形變
【詳解】[1]易拉罐冷卻后,罐內的水蒸氣液化變?yōu)樾∷椋迌鹊臍怏w減小,氣壓降低,外界的氣壓很大會把易拉罐壓癟,說明大氣壓的存在。
[2]易拉罐受到大氣施加的壓力而發(fā)生了形變,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20. 200cm3 質量
【詳解】(1)對于D物質,其質量是6.0g時的體積是10.0cm3,所以此時該物質的密度是:,由得質量是120g時的體積是:;
(2)分析圖象2中的橫坐標和縱坐標,能看出其橫坐標表示體積,縱坐標表示密度,故此時斜線部分的面積即為ρV,即為該物質的質量,所以此時斜線部分的面積表示物質的質量.
21. 1.5 豎直向上 慣性
【詳解】[1][2]將螺絲刀下端插入西紅柿并緊密接觸,螺絲刀就能豎直提起西紅柿,西紅柿處于靜止狀態(tài),西紅柿受到的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
[3]用羊角錘豎直向下敲擊螺絲刀上端,螺絲刀向下移動,西紅柿由于具有慣性,仍然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西紅柿的位置就會上移。
22. c 形變相同 大于
【詳解】(1) [1]實驗中,我們通過觀察橡皮膜的形變來反映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當橡皮膜c向上凸起時,說明液體內部存在向上的壓強。
(2)[2]橡皮膜b、d位于正方體塑料盒對稱的位置,且處于水中相同深度,若橡皮膜b、d的形變程度相同,說明液體內部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壓強大小相等。
(3)[3]量筒內水的深度大于燒杯內水的深度,由p=ρ液gh可知,水對量筒底部壓強大于水對燒杯底部壓強,則p1大于p2。
23. 先逐漸變小后逐漸變大 B
【詳解】[1]物塊M由Y點到O點的過程中,彈簧彈性形變越來越小,物塊M受到的彈力越來越??;由O點運動到X點的過程中,彈簧的彈性形變程度越來越大,則物塊M受到的彈力越來越大,所以,物塊M受到的彈力變化是先逐漸變小后逐漸變大。
[2]物塊M在Y點受到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開始拉力大于摩擦力,物塊向左加速運動。在此過程中彈簧的彈性形變程度越來越小,物塊M受到向左的拉力越來越小,當拉力小于摩擦力時,彈簧開始做減速運動,速度降低。因此,物塊M速度降低,并不是在彈簧原長位置的O點,當拉力小于摩擦力的時候就開始減速,所以物塊M的最大速度是在其運動到O點之前的位置。隨后物塊運動到X點,瞬時速度為零,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4. 旋緊 下 捏緊
【詳解】[1][2]為觀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現(xiàn)象,大瓶內的空氣必須是密封的,所以大瓶瓶蓋應該旋緊,小瓶需要通過瓶內的水的多少改變小瓶的重力,所以小瓶瓶口應該開口,且開口方向應該向下。
[3]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應將水壓入小瓶中,小瓶中水的質量增加,整個小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時瓶子下沉,要使小瓶中水的質量增加,則需要用力擠壓大瓶,大瓶側壁在力的作用下發(fā)生形變;大瓶中的水面上升,瓶內空氣被壓縮,瓶內空氣壓強增大,將水壓入小瓶中,所以小明應捏緊手指。
【點睛】
25. 不受影響 甲、乙 2
【詳解】(1)[1]實驗中,物體A始終處于靜止狀態(tài),不論勻速還是加速拉動木板,彈簧測力計對A的拉力均與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兩力大小相等, 即彈簧測力計示數等于滑動摩擦力大小,所以測得的A受到的摩擦力不受影響。
(2)[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需要根據控制變量法控制壓力不變,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故對比甲、乙兩圖實驗可以完成。
(3)[3]A的重力為12N,則圖甲中對木板的壓力為12N,受到的摩擦力為2.4N;圖丙中對木板的壓力為24N,受到的摩擦力為4.8N。故摩擦力與壓力的比值
由圖丁可知,此時的摩擦力為2N,減小的摩擦力為
2.4N-2N=0.4N
則減小的壓力
即丁圖中氫氣球對A向上的拉力2N。
26. 3.00 水平向右 0.92×105 注射器內的空氣未排盡
【詳解】(1)[1]因活塞為圓柱體,知道注射器的容積,求活塞的橫截面積,可以通過公式求得,所以需要用刻度尺量出針筒全部刻度部分的長度
(2)[2]小明取下橡皮帽,水平向右拉動注射器筒,此過程中活塞受到向左的拉力、向右的摩擦力,彈簧測力計穩(wěn)定時的示數為0.4N,則活塞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0.4N。
(3)[3]圖中彈簧測力計14~15N之間有5個小格,則其分度值為0.2N,讀數為14.2N,因為活塞在水平方向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和大氣壓力以及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結合力的平衡可得大氣壓力
大氣壓的值
[4]已知實驗時實為1標準大氣壓,約為,測量值偏小,是因為實驗操作時未排盡注射器內的空氣。
27. 2 10 2.4
【詳解】[1]由圖乙可知,水箱中沒有水時(m= 0),壓力傳感器受到的拉力F1 = 2N,則物體M的重力
G=F1=2N
[2]由圖乙可知,當M完全浸沒時,壓力傳感器的示數為
F2=8N>2N
細桿對傳感器的作用力為壓力,故傳感器對細桿有向下的作用力
F=F2=8N
作用于物體M,此時物體M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下的重力和桿的作用力,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M受到的浮力
[3]綜上可知,加水2kg時水面達到M的下表面(此時浮力為0),加水4kg時M剛好浸沒(此時浮力為10N),該過程中增加水的質量為2kg,浮力增大了10N,所以每加1kg水,物體M受到的浮力增加5N;當傳感器的示數為0N時,此時浮力等于M的重力,即浮力為2N,與加水質量2kg時對比,浮力由0N增大到2N,即浮力增大了2N,可得加水的質量為
28.
【詳解】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因此沿斜面向下,壓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垂直于受力面指向被壓斜面,如下圖
29.
【詳解】分析題意可知,木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下的拉力,在這三個力的作用下,木塊處于平衡狀態(tài),向上的浮力與向下的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即浮力大于拉力,作用點在木塊的重心上,如下圖:
30.
【詳解】人站在小車里,隨小車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F,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由于人相對于小車是靜止的,故人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重力從重心豎直向下畫,支持力從重心豎直向上畫,標出字母符號,注意兩條線段長度要相等,如圖所示:
31. 左 121 偏大 1.1
【詳解】(1)[1]調節(jié)天平橫梁平衡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由圖甲可知,指針偏向分度盤右側,應向左移動平衡螺母,使橫梁水平平衡。
[2]天平平衡時,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砝碼質量加上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
(2)[3]由圖乙可知,稻谷的體積
稻谷的密度
[4]稻谷浸沒在水中,由于吸水,測得的總體積以及稻谷的體積都會偏小,故測得的密度會偏大。
(3)[5]根據題意可知,浸入水中稻谷吸收的水的體積
稻谷的實際體積
此時稻谷密度為
(4)[6]加入水的質量為:
加入水的體積為
稻谷的體積等于加入的水的體積,稻谷的密度
32. 水平 0.4 卡住 0.7 木板 快 前輪
【詳解】(1)[1]實驗中運用二力平衡的知識,讓小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2)[2]圖甲所示,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8N。
(3)[3]實驗中要比較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需要控制小車與桌面間的壓力相同,所以應把小車的車輪卡住。
[4]因為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當把拉力增大到1N時,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均不變,摩擦力也不變仍然為0.7N。
(4)[5]實驗中要探究小車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對小車的影響,所以應把毛巾鋪在木板上,斜面是為了給小車提供一定的初始速度。
(5)[6]根據阻力對物體的影響實驗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車運動的距離越小,速度減小的越快。
[7]緊急剎車時車輪前進速度突然降低,此時車會繼續(xù)向前滑行,車內的人和物也會前傾,車的整體重心前移,使前輪對地面的壓力增大,于是前輪與地面間的摩擦力變大,而輪胎在水泥地面上留下了黑色的剎車痕是由于克服摩擦做功形成的,故前輪的剎車痕顏色較深。
33. 凹陷程度 乙、丙 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
【詳解】(1)[1]壓力的作用效果不便直接測量,所以在實驗中往往利用“轉換法”,將不易被測量的壓力的作用效果轉換成容易被觀察的實驗現(xiàn)象,那么該實驗用的是海綿的凹陷程度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2)[2]在進行實驗時,我們往往需要控制變量,這種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該實驗是為了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壓力大小的關系,變量是壓力的大小,所以我們需要控制其他的因素不變。在乙、丙實驗中,桌子和海綿的接觸面積相同,丙比乙多了一個砝碼,變量是海綿受到的壓力大小,符合實驗探究目的。
(3)[3]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4)[4]比較丙、丁兩組實驗,明顯可以觀察到丙的海綿凹陷程度大于丁,所以丙的壓力的作用效果大于丁,即p丙>p丁。
34. 2.7 0.3 排開液體的體積 1.2×103 豎直 = >
【詳解】(1)[1]由圖a所示,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1N,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7N。
[2]根據稱重法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為
(2)[3] a、b、c、d四次實驗中,液體的密度相同,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說明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3)[4]由a、e兩步實驗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
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為
a、f兩步實驗可知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浮力為
因為物體浸沒后,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所以得到
則液體的密度為
(4)[5]在其下端塞入適量金屬絲并用石蠟封口,使吸管重心下移,吸管能夠豎直漂浮在液體中。
[6]密度計在不同的液體中始終漂浮,所受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所以密度計在水中或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
[7]根據可知,浮力相等,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小,所以。
[8]因為浮力相等,所以
帶入數據為
解得
35.(1);(2),
【詳解】解:(1)該機器人行走時對地面的壓力為
該機器人行走時對地面的壓強為
(2)機器人漂浮時所受浮力為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機器人排開水的體積為
每個浮箱的體積為
浮箱材料的體積為
每個浮箱空心部分體積為
答:(1)該機器人行行走時對地面的壓強為;
(2)機器人排開水的體積為,每個浮箱空心部分體積為。
這是一份江蘇省無錫市積余教育集團2023-2024學年物理九上期末經典試題含答案,共9頁。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江蘇省無錫市積余教育集團九上物理期末經典模擬試題含答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下列關于導體的說法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江蘇省無錫市積余教育集團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期末統(tǒng)考試題含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有一種新型鎖——聲紋鎖,關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