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圖所示,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根據(jù)圖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對返回艙的高度估計更接近實際的是( )
A.1.5m B.2.5m C.5.5m D.6.5m
2.下列過程中,經(jīng)歷的時間最接近1s的是( )
A.普通鐘表的秒針轉(zhuǎn)一周
B.人在安靜時脈搏跳動一次所用的時間
C.人步行10m所需的時間
D.同學從一樓走到三樓所用的時間
3.在測量木塊的長度時,如圖所示各種方法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4.如圖為我國自主研制的“殲﹣15”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飛時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起飛的“殲﹣15”為參照物,航母是靜止的
B.以航母為參照物,停機坪上未起飛的“殲﹣15”是運動的
C.起飛時,以甲板為參照物,飛行員向遠離甲板的方向運動
D.當執(zhí)行完任務向甲板準備著陸時,飛行員看到航母向他撲來,飛行員是以大地為參照物的
5.如圖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車廂內(nèi),觀察判斷火車的運動情況.菲菲:以窗外的動車為參照物,火車的位置變化了,因此火車是運動的.翔翔:以窗外的站臺為參照物,火車的位置沒有變化,因此火車是靜止的.以上判斷( )
A.菲菲正確 B.翔翔正確 C.兩人都正確 D.兩人都不正確
6.小明同學對物理課本進行了測量,記錄如下:長為25.91cm,寬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
A.1mmB.1cmC.1dmD.1m
7.關于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不變
B.根據(jù)公式v=s/t,可知物體速度與物體通過的路程成正比
C.運動的快的物體速度一定大
D.跳水運動員跳水的全過程不可以看成勻速直線運動
8. 一輛長20m的貨車,以72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為100m的大橋,下列說法中( )
①貨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時間是5s ②貨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時間是4s
③貨車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是6s ④貨車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是7s
A. 只有①④正確 B. 只有②④正確 C. 只有①③正確 D. 只有②③正確
9.小明早上走路上學校5min走了0.3km后進商店買東西用了4min,然后繼續(xù)趕路用11min走了0.9km到學校,小明去學校的平均速度是( )
A.1m/s B.1km/min C.1.25m/s D.1km/h
10.如圖所示,能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是( )
A.(1)(2) B.(2)(3) C.(3)(4) D.(1)(4)
11.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小楓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用來測量小車從斜面上滑下時的平均速度,把斜面的右端用木塊墊起,已知斜面AC的長度為120cm,B點是斜面AC的中點;實驗時,將小車放置在斜面A點,松手后,小車依次通過A、B、C三點的時間(停表每格為1s)如圖所示,在小車下滑過程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以金屬片為參照物,小車是運動的
B.為了便于計時,應將木塊向斜面右端移動一點
C.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為15cm/s
D.小車在AB段的平均速度等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
12.交通部門常用測速儀來檢測車速。測速原理是測速儀前后兩次發(fā)出并接收到被測車反射回的超聲波信號,再根據(jù)兩次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車速,如圖甲。某次測速中,測速儀發(fā)出與接收超聲波的情況如圖乙所示,x表示超聲波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假設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且聲速與車速均保持不變)( )
A.汽車的速度約為26.15m/s B.汽車兩次收到信號的時間差為1.3s
C.汽車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204m D.汽車收到第二次信號時,距測速儀68m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8小題,共計26分)
13.“測量”——是實驗探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測量之前小明對測量工具進行了解。
(1)圖甲刻度尺是常用的 _____測量工具:仔細觀察,關于此刻度尺的量程是 _____cm;長度測量的準確程度取決于刻度尺的 _____;
(2)如圖乙是實驗時經(jīng)常用到的測量時間的停表。它的量程是_____min,該表現(xiàn)在顯示時間為
_____min _____s,在用停表測量時,啟動和停止停表需要一定的反應時間,這是誤差的主要來源,減小誤差的做法是:_____。
14.如圖所示是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方法甲是相同時間比路程,方法乙是________。物理學用速度描述運動快慢,公式為v=s/t,這種方法與圖中 ________(選填“甲”或“乙”)研究方法相同。
15.速度是表示物體______的物理量。人步行的速度約1.1______(填適當?shù)膯挝唬?br>16.小聰坐在一輛行駛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車上,車運動的快慢是變化的,小聰用手表計時t是3min,還知道這段時間內(nèi)汽車通過的路程s為2.7km,則=_____km/h=_____m/s,這個物理量反映了車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_____。
17.圖中記錄了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通過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前30s運動較快的是____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____車;做變速直線運動的是______車。
18.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刑偵隊警察往往用這個方法估測罪犯身高。圖是作案嫌疑人在現(xiàn)場留下的腳印,警察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cm,作案嫌疑人腳掌的長度是_____cm,作案嫌疑人的身高約_____m。
第18題圖 第19題圖
19.如圖所示,圓錐體的高h為______cm,合______mm。
20.如圖所示,是一款運動APP記錄的某次跑步者的路線和數(shù)據(jù)。
(1)由甲圖信息可知,此跑步者的步幅(每步距離)為_____m,全程的平均速度為_____m/s。
(2)利用圖甲信息,請給出“配速”的定義:_____。
(3)若跑步者的“配速”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在t1、t2和t3三個時刻中,運動得最慢是_____時刻。
三、實驗題(每空1分,共18分)
21.小明想測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他所用的測量方法如圖所示:
(1)小明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2)他測量步驟如下:
A.將細銅絲拉直,并將細銅絲緊密纏繞在鉛筆桿上;
B.數(shù)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的細銅絲的圈數(shù)n;
C.用刻度尺測出鉛筆桿上銅絲繞圈總長度L;
D.計算細銅絲的直徑d=_________。
(3)小明共測三次,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4)小明在鉛筆上繞細銅絲時,銅絲之間留有縫隙,則測量結(jié)果會_________。
22.小明同學用如圖1的裝置研究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他將小車從坡頂A處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從A滑到坡底C處的時間t1=2.5s;再次將小車從A處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從A滑到中點B處的時間t2=1.8s.
(1)該實驗原理是___________.
(2)通過小明的測量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小車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小明想測量小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將小車從____處(選填“A”或“B”)靜止釋放,并在B處開始計時,在C處停止計時;若小車還沒到達B點就已開始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實值相比偏_________.
(4)物體運動的情況還可以通過另一種辦法即時測定、顯現(xiàn)出來.位置傳感器利用超聲波測出不同時刻小車與它的距離,計算機就可以算出小車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圖2).屏幕圖象如圖3所示,橫軸為時間,縱軸為速度,通過圖象可以看出,t=2.5s時小車的運動速度為____m/s;小車在斜面上滑下時做_____(選填“勻速直線”、“加速直線”)運動.
23.用頻閃照片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完成下列問題。
【實驗過程】如圖所示為某輛賽車啟動過程的頻閃照片,該賽車從賽道的起點處(車頭所對的零刻度線位置)由靜止開始出發(fā),同時,照相機開始拍照(如圖甲所示),以后賽車沿直線向右運動的過程中,照相機每隔0.2s曝光一次(如圖乙所示)。仔細觀察頻閱照片,如果賽車照此規(guī)律從起點運動0.8s到達D處。
【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填寫表格中所缺的兩個數(shù)據(jù)(不需要估讀).
【結(jié)論】A到D的平均速度為_____m/s.
【分析】由這段時間內(nèi)賽車通過的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可知路程和時間_____(選填“成”或“不成”)正比.
位置
起點
A
B
C
D
時間/s
0
0.2
0.4
0.6
0.8
路程/m
0
1
4
_____
_____
四、計算題(23題10分,24題9分,共19分)
24.如圖所示,是小鋼和爸爸開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即將到達隧道口時發(fā)現(xiàn)的交通標志牌。
(1)標志牌“80”表示:汽車通過該隧道時,行駛速度不能超過80km/h;標志牌“隧道3600m”表示:________;
(2)若勻速通過該隧道所用的時間為3min,通過計算判斷開車是否超速________;
(3)過了隧道,導航提示到下一個服務區(qū)還有32km,若以標志牌的速度繼續(xù)向前勻速行駛,需多少時間到達下一個服務區(qū)________?
五、綜合題(共9分)
25.小明為了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與運動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在課外實踐活動時,選用了兩輛不同規(guī)格的四輪驅(qū)動模型車A和B,在實驗室做了探究實驗.實驗中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1)試根據(jù)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上如圖坐標系內(nèi)分別畫出兩車的路程與時間關系圖象______;
(2)求汽車的平均速度:A車是______,B車是______;
(3)判斷車的運動狀態(tài):A車是______,B車是______;
(4)運動相同的時間,汽車______運動的路程比較長。
汽車A
運動路程s/m
0.1
0.2
0.3
0.4
運動時間t/s
1
2
3
4
汽車B
運動路程s/m
0.2
0.4
0.8
1.2
運動時間t/s
0.5
1
2
3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級上冊期中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試卷(2)(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附錄2情景化2024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期中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試卷2原卷版doc、附錄2情景化2024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期中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試卷2解析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級上冊期中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試卷(1)(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附錄1情景化2024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期中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試卷1原卷版doc、附錄1情景化2024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期中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試卷1解析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章+《質(zhì)量與密度》單元測試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章+《質(zhì)量與密度》單元測試卷原卷版docx、核心素養(yǎng)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章+《質(zhì)量與密度》單元測試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