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
1.本試題共7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答案請答在答題卡上。
2.答題前,考生務必先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和座號,然后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本人的姓名、準考證號和座號填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
3.答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書寫。務必在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基礎積累(共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山色浸染著初升的霞光,幾戶人家________(坐落/散落)在連綿的大山中。一樹一樹的橘花簇擁在山間:一枝連著一枝,一串挨著一串,彼此牽著 ① 一朵靠著一朵,一瓣依偎著一瓣,相互擠著。人們翹首以待,一場陽光下蜂飛蝶舞的________(表演/表現(xiàn))。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那高山峽谷、懸崖峭壁,公路沿線、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的臍橙樹成了街頭的行道樹、農家扎的院籬笆。星星點點、白如清紗的花朵搖曳升姿,金黃燦爛、圓潤飽滿的果實掛滿枝頭,呈現(xiàn)出 ② 花果同樹 ③ 父子同堂 ④ 三青三黃”的獨特奇觀。
不妨揀個晴好日子,既可以吮吸醉人花香。聆聽自在鳥鳴,漫步于橙園,更能夠沐浴著從枝葉透過的暖陽。品嘗著隨手摘下果實的甘甜。久駐其間,橙花的香味營繞衣衫、沁人心脾,三杯兩盞淡酒下去,臉上便現(xiàn)了紅暈。身心悠悠,徜徉于遠離喧囂、萬籟俱寂的林間,陶淵明詩里的田園生活,或許就是這般。
1. 下列字形和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 浸染(jìn) 懸崖 翹(qià)首以待
B. 臍橙(qí) 清紗 搖曳升姿
C. 吮吸(shǔn) 營繞 沁人心脾
D. 紅暈(yùn) 徜徉 萬籟俱寂
2. 依次選用文中括號里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散落 表現(xiàn)B. 坐落 表演C. 散落 表演D. 坐落 表現(xiàn)
3. 在文中標序號的橫線上依次填入標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④,試卷源自 每日更新,不到1元,歡迎訪問。C. ①,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4. 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既可以吮吸醉人花香,聆聽自在鳥鳴,漫步于橙園,又能夠沐浴著從枝葉透過的暖陽,品嘗著隨手摘下果實的甘甜。
B. 漫步于橙園,既可以吮吸醉人花香,聆聽自在鳥鳴,又能夠沐浴著從枝葉透過的暖陽,品嘗著隨手摘下果實的甘甜。
C. 漫步于橙園,既可以吮吸醉人花香,聆聽自在鳥鳴,更能夠沐浴著從枝葉透過的暖陽,品嘗著隨手摘下果實的甘甜。
D. 吮吸醉人花香,聆聽自在鳥鳴,漫步于橙園,沐浴著從枝葉透過的暖陽,品嘗著隨手摘下果實的甘甜。
【答案】1. D 2. C 3. D 4. B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字音字形。
A.翹(qià)首以待——(qiá);
B.清紗——輕紗,搖曳升姿——搖曳生姿;
C.營繞———縈繞;
故選D。
【2題詳解】
本題考查詞語使用。
坐落:建筑物位置處在某處。
散落:分散、不集中;也指事物處于分散狀態(tài)。
用于句中形容“幾戶人家”在連綿的大山中分布著,適用“散落”;
表演:用演技把虛無演成真實。
表現(xiàn):真實展現(xiàn)。
句中用于形容蜂飛蝶舞,“表演”正確;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的使用。
①處:“彼此牽著”與下句中的“相互擠著”構成并列分句,中間用分號隔開;②處引用,且引用的內容作句子的定語,只用引號;
③④處構成并列短語,之間用頓號;
故選D。
【4題詳解】
本題考查病句修改。
句中表達的是“漫步于橙園”的感受,因此應把“漫步于橙園”放在句首;“既……又”是一對表示遞進關系的關聯(lián)詞,不能是“既……更”;
故選B。
二、古詩文閱讀(共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蘇軾知杭州時,歲適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①上供米三之一,故米不翔貴;復得賜度僧牒②百,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方春即減價糶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杭州江海之地,水泉咸苦,居民稀少。軾始至,浚茅山、鹽橋二河,以茅山一河專受江潮,以鹽橋一河專受湖水。復造堰閘,以為湖水蓄泄之限,然后潮不入市,且以余力復完六井,民稍獲其利矣。軾間至湖上,周視良久,曰:“今欲去葑田③,將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環(huán)湖往來,終日不達,若取葑田積于湖中,為長堤以通南北,則葑田去而行者便矣。吳人種菱,春輒芟除,不遺寸草,葑田若去,募人種菱,收其利以備修湖,則湖當不復堙塞?!蹦巳【然闹?,得錢糧以萬石數(shù)者,復請于朝,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圖畫,杭人名之“蘇公堤”。
【注】①路:宋元時行政區(qū)域名。②度僧牒:僧尼出家,由官府發(fā)給的作為憑證的度牒。有牒者得免地稅、徭役。③葑fēng田:湖澤中葑菱積聚處,年久腐化變?yōu)槟嗤?,水涸成田,是謂“葑田”。
5. 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射者中,弈者勝 弈:下棋B. 樹林陰翳 翳:遮蓋
C.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樂:快樂D. 易米以救饑者 易:交換
6. 下列句子中,加點“則”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則葑田去而行者便矣
A.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B. 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C. 入則無法家拂士D.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7. 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甲文第一段層次清晰,依次寫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個場景。
B. 乙文蘇軾通過減輕賦稅、度僧牒易米、減價糶米、募人種菱的方法解除了大旱之苦。
C. 甲文歐陽修的與民同樂和乙文蘇軾的盡職盡責、造福一方都體現(xiàn)了執(zhí)政為民的思想。
D. 甲文“也”字的運用使語言具有回環(huán)往復的音韻美,如“……太守宴也?!娰e歡也”。
8.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9. 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明 年 方 春 即 減 價 糶 常 平 米 民 遂 免 大 旱 之 苦
【答案】5. C 6. B 7. B
8. 蒼老的容顏,滿頭白發(fā),醉倒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9. 明年方春/即減價糶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
【解析】
【5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
C.句意: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樂:以……為樂;
故選C。
【6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含義。
例句:連詞,那么;
A.連詞,就;
B.連詞,那么;
C.連詞,如果;
D.副詞,加強判斷的語氣,就是;
故選B。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
B.有誤,根據(jù)“歲適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故米不翔貴;復得賜度僧牒百,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方春即減價巢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可知,蘇軾采用了“減輕賦稅、度僧牒易米、減價糶米的方式,解除了大旱之苦,并不包括“募人種菱”;
故選B。
【8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
重點詞語:蒼顏,蒼老的容顏;頹然,醉醺醺的樣子;乎,在;太守醉也,判斷句,這是太守喝醉了。
【9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句意:第二年春天,又減價出賣常平米,老百姓才得以免除了大旱帶來的痛苦。“明年方春”表示時間,需要停頓;“即減價糶常平米”是一個動賓短語的獨立句子;“民遂免大旱之苦”中,“民”是句子的主語,所以應該在句子的開頭,“民”之前要停頓一下;故斷句為:明年方春/即減價糶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
【點睛】參考譯文:
【甲】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釀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位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
【乙】蘇軾到了杭州的時候,這年正趕上杭州大旱,饑饉瘟疫一起發(fā)生。蘇軾向朝廷請求,免除本路向朝廷進貢的米的三分之一,所以米價沒有飛漲。又得到賜給剃度和尚的度牒,換成大米來救濟饑餓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又減價出賣常平米,老百姓才能免除大旱帶來的痛苦。杭州是河海交會的地方,泉水咸苦,居民稀少。蘇軾到了這里之后,于是疏浚了茅山、鹽橋這兩條河來通航,蘇軾讓茅山一條河專門接受江中潮水,讓鹽橋一條河專門接受湖水。又造了壩堰閘門,用來作為積蓄和排泄湖水的樞紐,這樣之后,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并且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復了六口井,老百姓稍微能得到一些好處。蘇軾不時來到湖上,環(huán)視很久,說:“如今想要去除葑田,但葑田如云一樣很多,將要把它放置到哪里呢?湖南北長三十里,環(huán)湖來往,一整天都不能抵達對岸,如果取來葑田淤泥到湖中,筑造一條長堤來通達南北,那么葑田去除了,而行人也方便了。吳地人種菱,春天總是除草,不留下一點草。葑田如果去除,招募人來種菱,用種菱的收益來修湖,那么湖應該不會再堵塞。”于是取來救荒剩余的錢一萬緡、糧一萬石,又向朝廷請求,得到剃度僧人文牒一百份,來招募工役。堤筑成后,又種了木芙蓉、楊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圖畫一樣,杭州人稱之為“蘇公堤”。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題齊安城樓
杜牧
嗚軋①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
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②。
[注]①嗚軋(yà):擬聲詞。②亭:古時三十里一驛,每驛有亭。
10. 請說說你對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11. 古人評價杜牧的詩“好用數(shù)目”“頗妙”。你認為本詩“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答案】10. “寒”既寫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無光的夕陽照射下的清冷場景,也暗示了詩人的凄涼心境。(意思相近即可)
11. “七十五”運用夸張的手法,以較大的數(shù)目寫出了家鄉(xiāng)的遙遠,突出詩人因思鄉(xiāng)而產生的惆悵(或落寞、失落等)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0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賞析能力。
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揣摩實施的情感。
“嗚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意為:江樓上響起了嗚咽的號角聲,殘陽的余暉灑在寒冷的沙汀。這里的“寒”是環(huán)境描寫,嗚咽的角聲又造成一種凄涼氣氛,那“瀲瀲”的江水,黯淡無光的夕陽,水中的汀洲,也都帶有幾分寒意;更是自己的內心。再聯(lián)系下一句“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可知,詩人認為不必倚靠欄桿苦苦回頭眺望,這里到故鄉(xiāng)有七十五個驛亭,這里的苦苦回頭眺望、到故鄉(xiāng)有七十五個驛亭更可看出詩人內容的苦悶與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所以“寒”也暗示了詩人的凄涼心境。
【11題詳解】
此題考查與詩歌的主題有關,品味語言。
“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這里到故鄉(xiāng)有七十五個驛亭。這里的“七十五”寫出自己所處的位置離家鄉(xiāng)相隔七十五個驛亭,運用的的夸張的修辭手法,這一夸張的數(shù)目表現(xiàn)了家鄉(xiāng)離自己所在的位置還很遠,很遠。聯(lián)系上一句“不用憑欄苦回首”可知,詩人認為即使回首又怎么能望盡這迢遞關山?這是否定的語勢,實際上形成唱嘆,起著強化詩情的作用。所以從“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一句中“七十五”可以得出作者思鄉(xiāng)之切,思鄉(xiāng)而又不得返鄉(xiāng)后內心的落寞、失落之情。
12. 默寫填空。
(1)子曰: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2)庭下如積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詩夜游》)
(3)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詩經·關雎》)
(4)溪云初起日沉閣,________________。(許渾《咸陽城東樓》)
(5)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以春花喻冬雪,既寫出了詩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現(xiàn)了邊塞特有的奇異風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②. 水中藻、荇交橫 ③. 窈窕淑女 ④. 山雨欲來風滿樓 ⑤. 忽如一夜春風來 ⑥. 千樹萬樹梨花開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名篇背誦。課文原句填空作答時,一是要深刻理解詩文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的語句;三是作答內容要準確,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寫錯字。注意易錯字詞:藻、荇、窈窕、滿、忽、梨。
三、語言運用(共7分)
13. “神舟起大漠,逐夢叩蒼穹。”4月25日,我國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九年級一班以此為契機,開展“仰望星空,逐夢未來”的主題活動。
(1)【海報宣傳】班委會向全班同學征集主題宣傳海報。下面是征集到的其中兩幅海報,請你選擇一幅張貼在宣傳欄上,并結合其構圖說說選擇的理由。
圖一 圖二
(2)【暢談夢想】選擇下列名著中的人物,結合與人物相關的具體情節(jié),并仿照下面這位同學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一段筆記,說說如何才能實現(xiàn)夢想。
保爾在朱赫來的啟蒙下,堅定了共產主義的革命理想。在修筑鐵路時得肺炎依然忘我工作,后來盡管病魔纏身,雙腿癱瘓,雙目失明,依然堅持創(chuàng)作《暴風雨所誕生的》。從保爾身上,我看到實現(xiàn)夢想應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念,以鋼鐵般的意志,不畏困難,永不放棄,最終一定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A.《西游記》:唐僧 B.《駱駝祥子》:祥子
【答案】(1)示例一:我選擇第一幅。海報主體是一位宇航員將八大行星氣球遞給一個小姑娘,海報左下方是“4.24中國航天日”字樣,右邊是“揚帆起航,逐夢九天”的文字。這幅海報整體上體現(xiàn)了年輕一代對航天精神的傳承。預示著年輕一代將接過航空航天事業(yè),并將其發(fā)揚光大。
示例二:我選擇第二幅。海報主體是一位仰望星空的小男孩,海報的上方有“揚帆起航,逐夢九天”的字樣,中間是航天器和衛(wèi)星的簡筆畫,左下方是“4.24”的字樣,點明了中國航天日日期。這幅海報突出了年輕一代對浩瀚宇宙的向往,以及對探索宇宙星辰的不斷追求。(描述2分,總結1分,共3分)
(2)A.《西游記》中的唐僧的夢想就是取得真經,“四圣試禪心”中不被黎山老母等四圣所變的女色所迷惑,在女兒國也經受住考驗,正因為他能辨清方向,不畏艱難險阻,所以能帶領三個徒弟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修成正果。我們在學習、生活中,當如唐僧一樣,不忘初心,戰(zhàn)勝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抵制誘惑,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
B.《駱駝祥子》中的祥子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一輛自己的車子。為了自己的夢想,善良淳樸的祥子如駱駝一般堅忍、奮斗。但在舊社會的摧殘壓迫下,他的夢想三起三落,最后破滅了,墮落成行尸走肉。我感悟到,個人的夢想是和時代密切相關的,當今是個夢想到處綻放的時代,我們比祥子幸運得多,處在這樣一個繁華盛世,當堅定人生航向,勇敢逐夢。
【解析】
【分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圖片理解和表達。首先選取海報,兩幅畫各有特點,選取任何一幅都可以;然后描繪所選海報的各個構圖要素,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即可,并分析其與主題之間的關聯(lián)和象征意義即可。
示例一:我選擇第一幅。海報主體畫面是一位宇航員,手拿八大行星的氣球,并將它們遞給一個小女孩。海報左下方有“中國航天日”字樣,右邊是“揚帆起航,逐夢九天”的文字。這幅海報體現(xiàn)的是航天精神和航天事業(yè)在新一代青年之中的傳承,預示著年輕一代將接過航空航天事業(yè),并將其發(fā)揚光大。
示例二:我選擇第二幅。海報主體是一位仰望星空的小男孩,男孩抬頭望向太空,男孩所望的方向,在畫面的中間畫有航天器和衛(wèi)星的簡筆畫,簡筆畫的上方有“揚帆起航,逐夢九天”的字樣。左下方是“4.24”的字樣,點明了中國航天日的日期。這幅海報體現(xiàn)的是年輕一代向往浩瀚的宇宙,渴望去探索宇宙星辰的奧秘。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名著內容。首先,從下列所給名著和人物中,任選一個,然后結合與人物相關的具體情節(jié),仿照《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一段筆記,先闡述所選人物的夢想;然后根據(jù)情節(jié),說說人物是如何去實現(xiàn)夢想的;最后闡述我們如何做。
A.《西游記》中的唐僧的夢想就是取得真經,身負重任的唐僧,在前往西天取經的漫長道路中,那個柔情似水又熱情勇敢的女王讓他好像遇見了自己的愛情。然而,想到自己的身份、想起自己未完成的重任,他只好拒絕了女王。世事終究不能兩全。唐僧的抉擇讓他收獲了夢想的果實,到達西天取得經書,并功成而返。可他也失去了一段珍貴的感情。在我們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失去一時安樂自在的生活,可如果沒有這些一時美好的舍棄,就不可能實現(xiàn)理想。
B.《駱駝祥子》中的祥子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一輛自己的車子。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祥子一直在努力著,他的夢想經過買車、賣車的三起三落,最后夢想徹底破滅了,成了行尸走肉。我認為不管前面有多少挫折,我們都應該去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雖然祥子最后的結局是墮落的,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與他們不同,我們生活在法制社會中,我們有老師教導,有親人呵護,所以我們要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
四、現(xiàn)代文閱讀(共25分)
(一)(10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警惕“不懂裝懂”與“懂裝不懂”
燕祖濤
①《警世通言》記載,蘇軾拜謁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兩句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軾想當然以為菊花在深秋盛開且耐久,怎會風吹花落“滿地金”?于是添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一日秋風過后,蘇軾看到自家后園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當初“不懂裝懂”耍小聰明給王安石續(xù)詩,不禁心生懊悔。
②蘇東坡的故事引人深思:看待問題時,沒有事實依據(jù),主觀臆測,想當然地認為事情大概是這樣,或者應該是這樣,會因為“不懂裝懂”而鬧出笑話??鬃釉缭?000多年前就告誡弟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詩人們也會贊美,“謙虛是最高的美德”??梢哉f,一個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驕不躁,學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穩(wěn)。
③除此以外,現(xiàn)實中,因為虛榮心作祟,不懂犟著脖子說懂,不會硬著頭皮說會,生怕沒了面子,明明對事物一知半解卻裝作完全了解,僅是一家之言就自詡為名家之論的現(xiàn)象不少見。偽學不若真知,是真知才經得起實踐的檢驗。與其裝懂賣弄,不如用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把那些知識空白、經驗盲區(qū)、能力弱項一一填補起來。巧詐不如拙誠,虛心好學、不恥下問才是“標配”。學識“虛胖”、學風“注水”,越早改掉越好。
④反對“不懂裝懂”,另一個極端也值得警惕,那就是“懂裝不懂”。有人怕?lián)熑窝b不懂,遇到矛盾問題時明明有能力解決,卻該出手時不出手;有的心胸狹隘裝不懂,把特長當作個人進步的“法寶”,涉及個人利益時“懂”,涉及集體利益時“裝”;還有人居心不良,明明知道有問題卻看破不說破,明明對各項規(guī)章制度心知肚明卻假意不知、故意突破底線……如果說“不懂裝懂”者是缺少虛懷若谷的謙卑之心,那么“懂裝不懂”者缺的則是一顆敬畏之心、責任之心。揣著明白裝糊涂,問題更嚴重,理當糾正。
⑤《道德經》說:“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币馑际钦f,大丈夫要選擇淳厚而不選擇輕薄,選擇樸實而不崇尚虛華。我們每一個人要講認真,推崇實事求是,主張實干擔當。只爭朝夕學,一絲不茍干,我們必能立于不敗之地。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材料二】
非凡皆自“愚處”起
尉承棟
①有位畫家用4年工夫畫出一幅作品,引起轟動。一位青年人向他請教:“我能一天畫一幅畫,可賣出它卻要一年的時間。”畫家對青年人說:“你可以試著換一下,用一年時間去畫一幅畫,看能不能在一天內賣出去?!?br>②好作品出自反復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習武之人常說“入門先站三年樁”,如果不能打牢站樁的功底,到頭來學到的不過是花拳繡腿。做人做事要穩(wěn)扎穩(wěn)打,耐心付出,成功才會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懶?;?,到頭來就會是一無所成。由此可見,非凡皆自“愚處”起。
③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處建功。清人曾國藩學習上講求“讀書立志,須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風格被同僚譏笑為“迂拙”。然而在他看來,“凡奇謀至計,總在平實處”??陀^說來,“笨拙”的好處在于,不投機取巧,虛心以待事,耐心以經事,遇到困難和矛盾只知扛過去,而決不會繞著走、躲著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礎,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學老師的話:“今天的問題,不是知識不夠多,而是知識太多;不是不夠聰明,而是過于聰明,缺少從愚處做起的踏實精神。”細細想來,但凡各個領域的名家大師,哪個不是靠著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沖著有外國人稱“能夠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的挖苦,頂著重重壓力,用不到4年的時間建成了原計劃6年完工的我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為國家爭得了榮譽;于敏院士為研究氫彈,甘愿隱姓埋名28年;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為研制防治瘧疾的藥方,從包括各種植物、動物、礦物在內的2000多個藥方中整理出640個,再從中進行100多個樣本的篩選,最終獲得青蒿素樣品。
⑤當然,凡事不是只能使“笨勁”,不能用“巧力”,但我們必須懂得,走捷徑并不等于投機取巧。捷徑的獲取,靠的是日積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徑的完成,靠的是持續(xù)不斷的拼搏奮斗,而不是一勞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舉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沒有天上掉餡餅的機會,真正的終南捷徑,其實只有苦干這一條。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14. 閱讀材料一第②③④段,梳理內容,完成填空。
15. 材料二第④段的三個事例有一個不恰當,請選出來并寫出理由。
16. 兩個材料的結尾分別有什么特點?請結合兩個材料的寫作目的簡要分析。
【答案】14. ①主觀臆測(或“沒有事實依據(jù)”)②虛心好學、不恥下問③警惕“懂裝不懂”
15. 詹天佑的事例不恰當。詹天佑的事例強調頂住壓力,為國爭光,修建京張鐵路;而本段論述的重點是“守愚尚拙”才能成功。事例與觀點不符。
16. ①材料一引用名言,照應開頭,總結全文,發(fā)出號召,再次強調我們每一個人要講認真,推崇實事求是,主張實干擔當。②材料二論述了“凡事不是只能使‘笨勁’,不能用‘巧力’,但我們必須懂得,走捷徑并不等于投機取巧”的觀點,這是對上文論述的補充,使論證更全面,有力地論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解析】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內容。
第一空:結合材料一第②段“蘇東坡的故事引人深思:看待問題時,沒有事實依據(jù),主觀臆測,想當然地認為事情大概是這樣,或者應該是這樣,會因為‘不懂裝懂’而鬧出笑話”可知,由蘇東坡的故事分析“不懂裝懂”的一個原因是看待問題時,沒有事實依據(jù),主觀臆測,據(jù)此概括“沒有事實依據(jù)”或“主觀臆測”;
第二空:結合材料一第③段“除此以外,現(xiàn)實中,因為虛榮心作祟,不懂犟著脖子說懂,不會硬著頭皮說會,生怕沒了面子,明明對事物一知半解卻裝作完全了解,僅是一家之言就自詡為名家之論的現(xiàn)象不少見”“巧詐不如拙誠,虛心好學、不恥下問才是‘標配’”可知,作者分析現(xiàn)實中存在“不懂裝懂”的另一個原因是虛榮心作祟,并提出解決辦法是“虛心好學、不恥下問”,據(jù)此概括作答;
第三空:結合材料一第④段“反對‘不懂裝懂’,另一個極端也值得警惕,那就是‘懂裝不懂’”可知,本段的分論點是“警惕‘懂裝不懂’”。據(jù)此概括作答。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論據(jù)。
結合第④段“想起一位大學老師的話:‘今天的問題,不是知識不夠多,而是知識太多;不是不夠聰明,而是過于聰明,缺少從愚處做起的踏實精神?!毤毾雭恚哺鱾€領域的名家大師,哪個不是靠著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可知,本段的分論點是各個領域的名家大師,都靠著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即守愚尚拙才能成功;
結合“‘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沖著有外國人稱‘能夠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的挖苦,頂著重重壓力,用不到4年的時間建成了原計劃6年完工的我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為國家爭得了榮譽”可知,這里列舉了詹天佑頂著重重壓力修建京張鐵路,為國爭得榮譽;與本段的分論點不符,故不恰當;
結合“于敏院士為研究氫彈,甘愿隱姓埋名28年;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為研制防治瘧疾的藥方,從包括各種植物、動物、礦物在內的2000多個藥方中整理出640個,再從中進行100多個樣本的篩選,最終獲得青蒿素樣品”可知,這里列舉了于敏院士隱姓埋名研究氫彈,屠呦呦整理篩選藥方,最終獲得青蒿素樣品;能夠論證本段的分論點“守愚尚拙才能成功”,故恰當。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分析句段作用。
結合材料一第⑤段“《道德經》說:‘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惶幤鋵?,不居其華?!馑际钦f,大丈夫要選擇淳厚而不選擇輕薄,選擇樸實而不崇尚虛華。我們每一個人要講認真,推崇實事求是,主張實干擔當。只爭朝夕學,一絲不茍干,我們必能立于不敗之地”可知,材料一結尾引用《道德經》句子,照應了開頭第①段“《警世通言》記載,蘇軾拜謁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兩句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都是引用名言;號召并強調我們每一個人要講認真,推崇實事求是,主張實干擔當;
結合材料二第⑤段“當然,凡事不是只能使‘笨勁’,不能用‘巧力’,但我們必須懂得,走捷徑并不等于投機取巧。捷徑的獲取,靠的是日積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徑的完成,靠的是持續(xù)不斷的拼搏奮斗,而不是一勞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舉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沒有天上掉餡餅的機會,真正的終南捷徑,其實只有苦干這一條”可知,結尾補充論述了“凡事不是只能使‘笨勁’,不能用‘巧力’,但我們必須懂得,走捷徑并不等于投機取巧”的觀點,使論證更全面,并有力地論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非凡皆自‘愚處’起”。
(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完璧
阿英
①聽風廬打烊前一刻,他身披風塵,挑簾而入:“只有你一人在?喊掌柜的出來,我有古籍要修復。”
②學徒抬眼,眸子黑亮,被他雜糅的外鄉(xiāng)口音逗樂:“師父深居簡出,從不見人,把書留下便可?!?br>③他愣一下、眼含挑剔,掃視學徒面前的工作臺,桌案簡陋,工具卻排列似兵陣:漿筆、棕刷、鑷子、鐵錐、硚石、竹起子……幾冊已修好的線裝書,安臥如歸巢之鳥。他暗自驚嘆:修舊如舊,不留痕跡,屬上乘技法。
④他將包裹緩放于柜面,學徒欲上手相助,被他以眼神擋回。
⑤包裹解開,一層又一層,一本古籍,躺在二人之間。
⑥學徒不禁輕呼:“好書啊!”罕見的明內府珍本,品相近乎完美。
⑦他戴上手套,小心翻動書頁。開本宏闊,墨色飽滿濃郁,卷首卷尾均鈐朱印,學徒再三贊嘆。及至翻到某頁,學徒才猛然呆住。那頁紙枯皺殘破,像被踩爛的落葉,與書體僅余一綹相連。可推測出,這書曾遭外力野蠻撕扯。
⑧學徒以目光摩挲那處傷口,不住嘆息。
⑨他的呼吸變得急促,語音亦銳利如刀:“你說,該如何懲罰那毀書之徒?”
⑩學徒切齒:“鞭笞火烤也不為過!”
?他神色稍緩,說:“如此絕世孤本,修復所用紙張宜選用顏色、質地、厚薄相近的同時期舊紙。工藝要求也頗苛刻,過程看似簡單,但須有補天之手、貫虱之睛。見不到你師父,我怎能放心?”
?學徒囁嚅道:“其實……我也可以?!?br>?“你?黃口小兒!若你曉得這古書的坎坷經歷,便不會出此狂言,也罷,就給你講一講。”
?學徒方知,這部書原存于本地一座藏書樓。八年前,保定城淪陷,日本人覬覦庫中古籍。他整理珍本,連夜裝車運走,歷經盤查、追擊、搶劫。隨著戰(zhàn)火蔓延,多次轉移,翻山過河,輾轉數(shù)省,至南國。又沿漓江,入深山,于巨巖之腹覓得一石洞藏書。為免受潮,他斫巨木,搭支架,置書其上。每遇晴天,便搬出晾曬。日夜巡檢,以防蟲獸。一晃已逾八載,他由一個白面書生,變成手足粗櫪的山野之人。那一洞書,安然酣眠于戰(zhàn)火之外。
?二人眼中不覺潮濕?!澳?,這本書因何被毀?”學徒問。
?他接著講述。這批書籍當年離開保定前,曾被他的師弟攔下,說同城另一家藏書樓,日本人去“借”書,藏書樓樓主不允,當天,其妻便無故橫死于街市。第二日,那樓主競自縊于檐下。幾個門生亦蹊蹺失蹤,生死未卜。師弟堅稱,若為護書而付出人命代價,太不值得。
?二人爭執(zhí),互不相讓。情急間,他抄起這部珍本,怒指師弟:“你忍心將這無價寶物,拱手讓給鬼子糟蹋?”說罷手臂一揮,書竟脫手,像斷翅的鳥,驚恐墜向地面。
?師弟忙沖上前,一把抓去。一頁紙瞬間被攥為一團,幾乎與書體脫離。
?他呆愣不動,錐心般痛。師弟卻咬牙說:“我親眼看到,那死者的幼子抱住父親懸空的腿哭泣!若能少亡一命,這一樓書,又算什么!”
?學徒臉色漸漸蒼白,垂淚道:“我就是那藏書樓樓主之子,后來被師父收養(yǎng),傳我全部技藝,與我相依為命。”霎時,他渾身凝凍,沉默良久。
?三天后,他再次來到聽風廬:“能否修復?可有進展?”
?學徒聲音沉郁:“您上次提到的師弟,我知道是誰了?!?br>?他嘆口氣:“那本書,你師父可曾看過?”
?“看過……不,沒看過?!薄霸踔v?”
?“師父凈手后,輕撫封面,還未觸摸內頁,就突然抽泣起來,讓我為他整理行裝,出了趟門?!薄俺鲩T?他不會是躲我這個師兄吧?”
?“師父說,他去尋紙。聽風廬的各類存紙皆無法與此書匹配?!?br>?“尋到了嗎?”“尋到了。只是這鋪子,也不再是師父的了。明代合適的紙,只那一處有。人家欺他心急,用一片巴掌大的紙,換走了這間聽風廬……”
?他吃了一驚:“我要當面告訴師弟,這幾天,我終于想通了,也不再記恨他……他就那么不想見我?”
?“他無法‘見’您了,他……是個盲人。”“什么?!”
?“日本人設宴,逼他交出藏書。為避免再有無辜者被害,師父連干三杯后,兩手各持一箸,自戳雙目,從此日日聽風……”他身體一晃,險些栽倒。
?“師父只想問您,那批書,幸存幾何?”
?“那批書,已完璧返回……不止我守護的書,還有桂圖的珍本善本、浙圖的《四庫全書》以及北平、安徽等多地藏書,均是歷盡艱辛,遷徙到日寇難至之處??箲?zhàn)勝利后,才陸續(xù)重歸故土?!?br>?門外石階忽有響聲,一根光滑的竹杖,探進簾來。
(《小小說月刊》2023年第12期,有刪改)
17. 小說情節(jié)設置一波三折,構思巧妙。請補充下面相關內容。
18. 小說語言文雅、古樸、簡潔,富有韻味,請按要求品味下面文中劃線的句子。
(1)他整理珍本,連夜裝車運走,歷經盤查,追擊,搶劫。隨著戰(zhàn)火蔓延,多次轉移,翻山過河,輾轉數(shù)省,至南國。又沿漓江,入深山,于巨巖之腹,覓得一石洞藏書。(請從句式和描寫的角度品析句子。)
(2)①幾冊已修好的線裝書,安臥如歸巢之鳥。
②說罷手臂一揮,書竟脫手,像斷翅的鳥,驚恐墜向地面。
(這兩個句子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19. 對于小說的主人公,同學們展開激烈討論,有人認為“他”是小說的主人公,有人認為“師弟”是小說的主人公,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20. 小說以“完璧”為標題,意蘊豐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17. ①被他逗樂,抬眼回應。②眼含挑剔,小心翻書/解開包裹,小心翻書/戴上手套,小心翻書。③臉色漸白,道明身世/眼中潮濕,道明身世
18. (1)這里運用短句和動作描寫。短句整齊簡潔,凝練典雅。節(jié)奏緊湊,營造了緊張急促的環(huán)境氛圍。同時,連用“整理”“裝”“翻”“過”“輾轉”等動詞,寫出在面對戰(zhàn)亂和日本人的覬覦時,守護古籍所面臨的種種困難和艱辛表現(xiàn)出對古籍的珍愛,贊美了他全力護書的擔當精神和愛國情懷。(2)第一句將修好的古籍比作安臥歸巢之鳥,寫出他看到“修舊如舊”,用“上乘手法”修好的古籍,感到非常欣慰;第二句把墜向地面、紙張幾乎與書體脫離的古籍比作斷翅之鳥,寫他揮手指責師弟,意外導致古籍飛出損壞,感到驚恐和憐惜。
19. 示例一:我認為“師弟”是主人公。標題上來看,“完璧”既寫了師兄把古籍完好歸還,也寫了師弟一直默默護書、補書,將古籍完好歸還;行文上,師弟雖文末才出場,但他要求師弟來修古籍、古籍曾經發(fā)生的故事、古籍現(xiàn)在修復的結果等,文章的情節(jié)發(fā)展處處繞不開師弟;主題上,文章寫師弟與師兄、學徒不同的護書方式,但他們殊途同歸,文章贊美了像他們一樣的,付出種種艱辛和努力來護書的擔當精神和愛國精神。示例二:我認為“他”是主人公。文章主要寫了徒弟和“他”的對話,故事從“他”和學徒的視角展開,他歷時八年,幾經輾轉、歷盡艱辛,拼盡全力守護古籍,使被日本人覬覦的大批古籍珍本完好無損地重歸故土。烘托出了他對古籍的珍視和他護書的堅決,贊美了他付出種種艱辛和努力來護書的擔當精神和愛國精神。示例三:我認為“他”和“師弟”都是主人公。文章主要寫了“他”與師弟不同的護書方式,他們殊途同歸,文章贊美了像他們一樣的,付出種種艱辛和努力來護書的擔當精神和愛國精神。
20. ①“完璧”指被日本人覬覦的大批古籍珍本被師兄護送,完好無損地回歸故土。②“完璧”也象征師兄弟爭吵時不慎損毀的絕世孤本即將被修復得完好如初。③“完璧”還象征師兄弟二人即將化解誤會,冰釋前嫌,互相理解成全,重歸于好,感情“完璧”如初。
【解析】
【分析】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①空,依據(jù)②段“學徒抬眼,眸子黑亮,被他雜糅的外鄉(xiāng)口音逗樂:’師父深居簡出,從不見人,把書留下便可?!凰簶?,抬眼回應”可知,學徒被師傅的聲音逗樂了,抬起眼睛看著他。依照給所示例,可概括為:被他逗樂,抬眼回應。
②空,依據(jù)⑥段“學徒不禁輕呼:’好書??!‘罕見明內府珍本,品相近乎完美”,⑦段“他戴上手套,小心翻動書頁。開本宏闊,墨色飽滿濃郁,卷首卷尾均鈐朱印,學徒再三贊嘆。及至翻到某頁,學徒才猛然呆住。那頁紙枯皺殘破,像被踩爛的落葉,與書體僅余一綹相連??赏茰y出,這書曾遭外力野蠻撕扯”可知,他戴上手套,小心翻動書頁。
③空,依據(jù)?段“學徒臉色漸漸蒼白,垂淚道:‘我就是那藏書樓樓主之子,后來被師父收養(yǎng),傳我全部技藝,與我相依為命’霎時,他渾身凝凍,沉默良久”中“學徒臉色漸漸蒼白”“我就是那藏書樓樓主之子”可概括為:臉色漸白,道明身世。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賞析語句的能力。
(1)依據(jù)“運走”“盤查”“追擊”“搶劫”“翻山過河”“轉移”“輾轉”“至南國”“沿漓江”“入深山”可知,上述詞語在構成上屬于短語,短句整齊簡潔,節(jié)奏緊湊,營造了緊張急促的氛圍。同時,上述詞語還使用了動作細節(jié)描寫。語句語句內容可知,寫出當日本人向竊取這些文物時,學徒保護這些古籍的艱辛過程,表現(xiàn)了學徒對古籍的珍愛程度,從而贊美了他勇于擔當精神和愛國情懷。
(2)第一句:依據(jù)句意可知,將修好的線裝書比作安臥在巢中的小鳥,寫出他修復古籍的樣子,再依據(jù)③段“他暗自驚嘆:修舊如舊,不留痕跡,屬上乘技法。”句意可知,這表現(xiàn)了學徒高興的心情;第二句:依據(jù)句意可知,作者把墜向地面的古籍紙張比作一只只斷翅的小鳥,這是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依據(jù)?段“二人爭執(zhí),互不相讓。情急間,他抄起這部珍本,怒指師弟:‘你忍心將這無價寶物,拱手讓給鬼子糟蹋?’”,?段“師弟忙沖上前,一把抓去。一頁紙瞬間被攥為一團,幾乎與書體脫離”可知,這是寫出當他揮手指責師弟時,古籍飛不慎從手中脫落,導致?lián)p壞,像一只斷翅的小鳥墜落,此刻他顯現(xiàn)出驚恐和憐惜的心情。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分析人物作用的能力。本題可從文中敘述的內容中找到相關根據(jù)并簡要分析即可。
示例1:我認為“師弟”是主人公。行文上,依據(jù)依據(jù) ?段“二人爭執(zhí),互不相讓。情急間,他抄起這部珍本,怒指師弟:“你忍心將這無價寶物,拱手讓給鬼子糟蹋?”說罷手臂一揮,書竟脫手,像斷翅的鳥,驚恐墜向地面?!?,?段“師弟忙沖上前,一把抓去。一頁紙瞬間被攥為一團,幾乎與書體脫離”,?觀“師弟忙沖上前,一把抓去。一頁紙瞬間被攥為一團,幾乎與書體脫離”,?段“他呆愣不動,錐心般痛。師弟卻咬牙說:‘我親眼看到,那死者的幼子抱住父親懸空的腿哭泣!若能少亡一命,這一樓書,又算什么!’”可知,通過學徒敘述和師弟之間為了保護古籍發(fā)生爭執(zhí)的事情,讓我們地看到師兄和學徒不同的護書方式,突出表現(xiàn)了師弟也為了保護古籍而默默付出,體現(xiàn)了“師弟”的擔當和愛國精神。
示例2:我認為“他”是主人公。依據(jù)⑦段“他戴上手套,小心翻動書頁。開本宏闊,墨色飽滿濃郁,卷首卷尾均鈐朱印,學徒再三贊嘆。及至翻到某頁,學徒才猛然呆住。那頁紙枯皺殘破,像被踩爛的落葉,與書體僅余一綹相連??赏茰y出,這書曾遭外力野蠻撕扯”,?段“他神色稍緩,說:‘如此絕世孤本,修復所用紙張宜選用顏色、質地、厚薄相近的同時期舊紙。工藝要求也頗苛刻,過程看似簡單,但須有補天之手、貫虱之睛。見不到你師父,我怎能放心?’”,依據(jù)?段“二人爭執(zhí),互不相讓。情急間,他抄起這部珍本,怒指師弟:“你忍心將這無價寶物,拱手讓給鬼子糟蹋?”說罷手臂一揮,書竟脫手,像斷翅的鳥,驚恐墜向地面?!?,?段”三天后,他再次來到聽風廬:‘能否修復?可有進展?’”,?段“他吃了一驚:‘我要當面告訴師弟,這幾天,我終于想通了,也不再記恨他……他就那么不想見我?’”可知,主要寫了“他”和徒弟的對話,寫出他歷盡艱辛,拼盡全力守護古籍,使大批古籍珍本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的故事。贊美了“他”的擔當精神和愛國精神。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的能力。
從表層意義看,“那批書,已完壁返……不止是我守護的書,還有桂圖的珍本善本、浙圖的《四庫全書》,以及北平、安徽等多地藏書,均是歷盡艱辛,遷徙到日寇難至之處??箲?zhàn)勝利后,才陸續(xù)重歸故土”可知,本句在文末,起到點題的作用。所以“完璧”指被日本人覬覦的大批古籍珍本完好無損地重歸故土。
依據(jù)?段“二人爭執(zhí),互不相讓。情急間,他抄起這部珍本,怒指師弟:“你忍心將這無價寶物,拱手讓給鬼子糟蹋?”說罷手臂一揮,書竟脫手,像斷翅的鳥,驚恐墜向地面。”,?段“師弟忙沖上前,一把抓去。一頁紙瞬間被攥為一團,幾乎與書體脫離”可知,二人發(fā)生了激烈爭執(zhí),師兄失手毀壞了古籍。
依據(jù)?段“三天后,他再次來到聽風廬:‘能否修復?可有進展?’”,?段“‘尋到了嗎?’‘尋到了。只是這鋪子,也不再是師父的了。明代合適的紙,只那一處有。人家欺他心急,用一片巴掌大的紙,換走了這間聽風廬……’”可知,師父用鋪子換來了修復紙,學徒能把絕世孤本修復好了。據(jù)此可概括為:“完璧”也象征師兄弟爭吵時不慎損毀的絕世孤本即將被修復得完好如初。
從深層意義看,依據(jù)全文內容可知,他堅持不能把無價之古籍讓給日本鬼子糟蹋,師弟則認為為護書而付出人命代價不值得。最終他選擇了遠走躲藏保護古籍,而師弟選擇了留下自戳雙眼保護古籍。直到文末他原諒了師弟,與過去和解。由此可知“完璧”還象征師兄弟二人即將化解誤會,關系和好如初。
五、寫作(共40分)
21.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處處需要磨合。你與他人磨合,消除隔膜,實現(xiàn)溝通;你與環(huán)境磨合,適應環(huán)境,獲得安寧;你與新的團隊磨合,相互接納,和諧共處;你與自己磨合,接納自我,獲得成長;你與某種技藝磨合,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擅長到擅長……沒有“磨”的不易,哪來“合”的圓滿?
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感觸與思考?結合你的經歷和體驗,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
①選好角度,題目自擬;
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③要有真情實感,不得抄襲和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地名、人名等信息。
【答案】例文:
磨合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磨合。與他人磨合,會讓彼此之間更加默契,擁有溫暖和力量,不懼挑戰(zhàn)。
初入初中,我遇到了我與新班級磨合。初秋的午后,陽光灑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我?guī)е唤z忐忑,走進了新的教室。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環(huán)境,讓我感到一絲不安。我試圖與同學們交流,但似乎總是找不到共同的話題。我感到自己與這個班級格格不入,仿佛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然而,時間總是最好的磨合劑。我們開始共同參與各種活動,從課堂討論到課外游戲,從運動會到文藝比賽。在這些活動中,我逐漸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獨特之處,也慢慢找到了與他們交流的方式。我們開始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班級的凝聚力也越來越強。
其中,有一次運動會上的接力比賽讓我印象深刻。由于我在接棒時出現(xiàn)了失誤,導致我們班級的成績并不理想。我感到非常內疚和自責,但同學們并沒有責怪我,反而鼓勵我,告訴我失敗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共同成長。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班級的溫暖和力量。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我逐漸融入了這個新的班級。我開始欣賞每個人的優(yōu)點,也學會了包容和理解。我發(fā)現(xiàn),原來與他人的磨合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用心去理解、去接納、去溝通,就能夠消除隔膜,實現(xiàn)和諧共處。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收獲了很多。我學會了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也更加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挑戰(zhàn)和困難,我都能夠勇敢地面對,因為我知道,我已經學會了如何與他人磨合。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材料作文。
一、審題立意。在“磨合”這個題目下,我們需要理解“磨合”的含義,即兩個或多個不同的事物、個體或團隊在初期接觸時,由于差異和不了解,可能會產生摩擦、沖突或不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相互的了解與適應,最終達成和諧共處的狀態(tài)。審題時,我們需要抓住這個核心過程,即“差異—沖突—理解—適應—和諧”的轉變。對于“磨合”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從個人成長、人際關系、團隊協(xié)作等角度立意。比如,可以立意為:通過磨合,我們學會了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理解和接納差異,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和行為,以達到更好的自我成長和團隊和諧。此外,我們還需要思考“磨合”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可能面臨的挑戰(zhàn)。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立意。例如,可以強調“磨合”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認為通過磨合可以鍛煉人的意志、提高適應能力;也可以從團隊協(xié)作的角度立意,論述“磨合”對于提升團隊凝聚力和協(xié)作效率的作用;還可以從社會和諧的角度立意,探討“磨合”在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方面的價值。
二、選材構思。如果寫作記敘文,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或他人經歷過的具體事件作為素材。這些事件應該能夠體現(xiàn)“磨合”的過程和變化,包括最初的陌生和沖突、中間的困難和挑戰(zhàn)、以及最終的適應和和諧。選材時,要注意事件的真實性、典型性和新穎性,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思考。我們可以按照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來構思文章。比如,可以按照“初識—沖突—反思—調整—適應—和諧”的順序來組織文章。在每個階段,通過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和人物心理刻畫,展現(xiàn)“磨合”的過程和變化。同時,要注意文章的起伏和節(jié)奏,使得文章既有緊張感又有輕松感,既有沖突又有和解。如果寫作議論文,選材是議論文論證的基礎,需要選擇具有代表性、說服力和新穎性的論據(jù)來支持論點。在“磨合”的議論文中,我們可以選擇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案例作為論據(jù)。例如,可以選取個人成長中的磨合經歷,如青少年時期的叛逆期、職場新人的適應期等;也可以選取團隊協(xié)作中的磨合案例,如團隊成立初期的沖突和磨合過程;還可以從社會現(xiàn)象中選取素材,如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在社會中的相互磨合等。這些素材應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能夠充分說明“磨合”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我們可以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來構思文章。首先,在引言部分提出問題,即為什么要關注“磨合”現(xiàn)象;其次,在正文部分分析問題,從多個角度闡述“磨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面臨的挑戰(zhàn);最后,在結論部分提出解決方案或建議,強調“磨合”的積極意義和應對措施。在構思時,我們還需要注意文章的邏輯性和條理性,確保各部分內容緊密相連、邏輯清晰。 此外,為了使文章更具說服力,我們還可以采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通過具體實例、對比分析和引用權威觀點來支持論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可信度。他
學徒
挑簾而入,表明來意


贊不絕口,疼惜破頁
再請掌柜,講述故事

詢問進展,不再記恨
沉郁心疼,說出實情

相關試卷

2024年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

這是一份2024年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答題時,必須使用0,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年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4年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原卷版docx、2024年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7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2年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鄒城市中考二模語文試題(pdf版無答案):

這是一份2022年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鄒城市中考二模語文試題(pdf版無答案),共6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3年山東省鄒城市中考二模語文試題(學生版)

2023年山東省鄒城市中考二模語文試題(學生版)

2022年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中考二模語文試題(有答案)

2022年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中考二模語文試題(有答案)

2022屆山東省鄒城市中考語文押題卷含解析

2022屆山東省鄒城市中考語文押題卷含解析

2022年山東省鄒城市中考語文模擬試卷(一) (含答案)

2022年山東省鄒城市中考語文模擬試卷(一) (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