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白山天池位于長白山主峰的凹地上,海拔約2 189米,是我國最深的湖泊,也是松花江的發(fā)源地。下圖為某同學拍攝的長白山天池照片。據(jù)此完成1~2題。
1.長白山天池的主要補給水源是( )
A.河流水和雨水
B.雨水和地下水
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
D.冰川融水和地下水
2.長白山天池水體更新周期較長,主要是因為該湖泊( )
A.面積大B.海拔高
C.深度大D.蒸發(fā)弱
下圖為我國兩條河流水系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黃河不同于閩江的補給水源是( )
A.雨水B.冰川融水
C.地下水D.湖泊水
4.黃河的年徑流量小于閩江,主要原因是黃河( )
A.流域面積小
B.流域內年降水量小
C.地形坡度大
D.植被覆蓋率低
讀某河流水位變化(左)及該河流域氣候資料統(tǒng)計示意圖(右),完成5~6題。
5.該河枯水期最低水位一般出現(xiàn)在(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6.為了遏止圖示河流水位變化的趨勢,應采取的措施是( )
A.下游疏浚河道B.中游加固堤防
C.上游退耕還林D.強化用水管理
7.下圖是我國某河流流量與氣溫的關系示意圖,該地全年降水量比較均勻。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比較該河流甲、丙兩個汛期形成原因的異同。
(2)分析乙時段河流流量較小的原因。
(3)歸納該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幾十年來該河流流量明顯減少,甚至出現(xiàn)夏季斷流的現(xiàn)象,請分析其原因。
二、能力素養(yǎng)提升練
興凱湖,曾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在1861年中俄勘界后變成了中俄界湖。該湖由大、小興凱湖組成,兩湖由一條長約90千米、最寬處約1千米的天然沙壩隔開。湖水從東北面松阿察河溢出,即為烏蘇里江西源。讀圖,完成8~9題。
8.天然沙壩面積最小的月份最可能為( )
A.2月B.5月
C.8月D.11月
9.興凱湖湖水成為烏蘇里江徑流量主要補給水源的季節(jié)最可能為(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鄱陽湖是長江流域的第一大湖泊,其水量變化受降水、流域內河流徑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圖為2000—2015年鄱陽湖水量和流域降水總量的年際和季節(jié)變化圖。據(jù)此完成10~11題。
10.鄱陽湖水量( )
A.年際變化小,季節(jié)變化大
B.年際變化大,季節(jié)變化小
C.汛期年際變化大
D.降水多的月份年際變化小
11.10—11月,伴隨流域降水的增多,鄱陽湖平均水量卻持續(xù)降低是因為( )
A.長江水位低,湖水外泄
B.湖泊面積大,湖水蒸發(fā)多
C.流域內河流補給有延遲
D.圍湖造田廣,截留湖水多
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伊犁河是亞洲中部的一條國際河流,全長約1 236 千米,流域面積約15.1萬平方千米,是巴爾喀什湖的主要補給水源。雅馬渡大橋水站以上為上游,雅馬渡至哈薩克斯坦的卡普恰蓋為中游,卡普恰蓋至巴爾喀什湖為下游。在卡普恰蓋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澤與湖泊的寬河谷中。自卡普恰蓋以下,進入卡普恰蓋峽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資源最為豐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較長,流量相對平穩(wěn),歷史上未出現(xiàn)過大范圍的嚴重洪澇災害。下圖示意伊犁河流域。
(1)說明伊犁河成為巴爾喀什湖主要補給水源的原因。
(2)從整體性角度說明卡普恰蓋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3)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長、流量平穩(wěn)的原因。
參考答案
1.B 2.C
解析:第1題,長白山天池是松花江的發(fā)源地,故長白山天池沒有河流水補給。長白山天池海拔約2 189米,附近無冰川分布,故長白山天池沒有冰川融水補給。該地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夏季降水豐富,有雨水補給。長白山天池位于長白山主峰的凹地上,是松花江的發(fā)源地,說明有地下水補給。B正確。第2題,長白山天池水體更新周期較長,主要是因為長白山天池位于長白山主峰凹地上,是松花江的源頭,由火山口形成,是我國最深的湖泊,所以水體更新速度慢,更新周期長。C正確。
3.B 4.B
解析:第3題,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其上游補給水源有冰川融水,閩江流域海拔較低,且緯度位置較低,無冰川融水補給,故黃河不同于閩江的補給水源是冰川融水,B正確。第4題,黃河雖然流域面積較大,但是流域內年降水量較小,閩江位于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年降水量大,故黃河年徑流量小于閩江,A錯誤、B正確。地形坡度大小、植被覆蓋率高低與河流徑流量大小關系不大,C、D錯誤。
5.B 6.C
解析:第5題,根據(jù)該河流域氣候資料圖可知該地為溫帶季風氣候,河流汛期應出現(xiàn)在夏季,枯水期出現(xiàn)在冬春季節(jié)。溫帶季風氣候區(qū)春季(4月)氣溫回升快,蒸發(fā)旺盛,且此時農業(yè)生產活動需水量大,河流水位更低,B正確。第6題,圖示枯水期水位逐漸降低,汛期水位逐漸上升,說明河流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增大,應該恢復流域內的植被,提高植被覆蓋率,發(fā)揮植被對河流徑流量的調節(jié)作用,C正確。
7. 答案:(1)相同點:影響因素均為氣溫。不同點:甲汛期是春季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4、5月,隨著氣溫的回升,蒸發(fā)量增加,季節(jié)性積雪的融化量不斷減少,補給河流的水量減少;同期,農業(yè)用水量較大,致使河流流量較小。
(3)流量小;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汛期出現(xiàn)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斷流;流量年際變化小。
(4)人類活動規(guī)模擴大,沿岸過度使用水資源;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退縮。
解析:第(1)題,該地全年降水量均勻,但圖中顯示流量變化較大,圖中甲、丙兩個汛期分別出現(xiàn)在3月和8月,且流量變化與氣溫呈正相關,故影響因素為氣溫。甲汛期出現(xiàn)在春季,應是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所致;丙汛期出現(xiàn)在夏季,應是冰川融水所致。第(2)題,根據(jù)乙時段為春季,可推斷隨著氣溫的回升,蒸發(fā)量增加,季節(jié)性積雪的融化量不斷減少,補給河流的水量減少。結合圖示區(qū)域位于我國,推斷春季農業(yè)生產活動用水增加,導致河流水量減少。第(3)題,由第(1)題分析可知,該河流主要補給水源是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可判斷河流流量小,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汛期出現(xiàn)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斷流;由于冰川量較大,流量年際變化小。第(4)題,以冰川融水為補給水源的河流,若河流流量減少,則與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退縮有關,也與人類過度用水有關。
8.C 9.D
解析:第8題,湖水水位低,則沙壩裸露、面積大,反之則小。我國東北地區(qū)7、8月降水較多,湖水水位最高,天然沙壩面積最小,C正確。第9題,烏蘇里江春季有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補給,夏秋季節(jié)尤其是夏季多雨水補給,冬季其他補給水源少,湖水補給成為烏蘇里江徑流量的主要補給水源,D正確。
10.C 11.A
解析:第10題,讀圖可以看出,鄱陽湖水量年際變化大,季節(jié)變化也大,A、B錯誤;鄱陽湖水量在5—10月的汛期年際變化大,枯水期的年際變化相對小,C正確;在降水多的月份年際變化大,D錯誤。故選C。第11題,10—11月,長江進入枯水期,長江水位低于鄱陽湖水位,湖泊水補給河流水,湖水外泄,所以,鄱陽湖平均水量持續(xù)降低,A正確;與夏季相比,10—11月氣溫相對較低,蒸發(fā)弱,B錯誤;流域內河流補給延遲,不會導致鄱陽湖平均水量持續(xù)降低,C錯誤;10—11月鄱陽湖平均水量持續(xù)降低,與圍湖造田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A。
12. 答案:(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大氣降水較多;天山冰川融水量大,河流上游來水量大;流域面積廣,支流眾多,匯水量大。
(2)上游修建有多個水庫,泥沙大量沉積在庫區(qū);上游沼澤廣布,對水流起到過濾作用,導致下游河段泥沙來源減少。
(3)流域內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河流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積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區(qū)冰川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中上游河段多沼澤、湖泊,調蓄作用顯著。
解析:第(1)題,伊犁河成為湖泊的補給水源主要從水量大方面分析。第(2)題,河水清澈說明含沙量小,含沙量小與流域內的沼澤、上游水庫的修建有關。第(3)題,伊犁河干流汛期長、流量平穩(wěn)的原因應從河流補給類型、濕地調蓄等方面進行分析。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一節(jié) 陸地水體間的相互關系精品課后作業(yè)題,文件包含41陸地水體間的相互關系分層練習原卷版docx、41陸地水體間的相互關系分層練習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節(jié) 陸地水體間的相互關系課后復習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節(jié) 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當堂檢測題,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