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及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2.說明四季和五帶的形成及其劃分方法。
1.太陽高度及正午太陽高度
知識點一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2.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規(guī)律: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降低。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緯度變化如下圖所示。
春、秋分日: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為90°,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表現為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降低,南北兩極點正午太陽高度為0°。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降低,北極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為23°26′。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降低,南極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為23°26′。
3.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同一地點,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jié)作有規(guī)律的變化。其數值具有“來增去減”的特點,即直射點向本地所在緯線移來,則正午太陽高度增大,移去則減小。如下圖所示:
[方法技巧](1)“遠小近大”:距離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痪嚯x越近,則越大。(2)“來增去減”:太陽直射點向本地所在緯線移來,則正午太陽高度增大,移去則減小。(3)“同線相等”:同一緯線上,同一日正午太陽高度相等。
(4)“對稱規(guī)律”:以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為對稱軸,南北對稱的兩條緯線,正午太陽高度相等。如下圖所示:
4.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1)公式:H=90°-兩點緯度差。(2)說明:H:觀測點的正午太陽高度。兩點:太陽直射點、觀測點。
緯度差:若兩點同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用高緯度減去低緯度;若兩點分屬于南、北半球,將兩點的緯度相加求和。如圖所示:當太陽直射B點(10°N)時,A點(30°N)正午太陽高度:HA=90°-(30°-10°)=70°當太陽直射B點(10°N)時,C點(23°26′S)正午太陽高度:HC=90°-(10°+23°26′)=56°34′
5.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1)確定地方時。當某地太陽高度達一天中的最大值時,此時日影最短,當地的地方時是12時。(2)確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3)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陽高度越小,日影越長,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陽。
(4)計算樓距。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建樓房時,為保證一樓全年均有陽光照到,兩樓之間的最短距離與樓高的關系如下圖所示(H為冬至日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L應大于等于h·ct H。
(5)計算太陽能熱水器安裝角度。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板要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調整角度,集熱板與地面之間的夾角應等于當天正午太陽高度的余角。如下圖所示,α+h=90°時效果最佳。
[方法技巧]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幅度(1)赤道地區(qū)和南、北兩極地區(qū)的年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差值均為23°26′。
(2)0°到南、北緯23°26′之間的地區(qū)(或熱帶地區(qū)),年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差值從23°26′增大到46°52′。(3)南、北緯23°26′到南、北緯66°34′之間的地區(qū)(或南、北溫帶),年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差值均為46°52′。(4)南、北緯66°34′至極點之間的地區(qū)(或南、北寒帶),年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差值從46°52′減小到23°26′。
問題探究材料一 沖著小區(qū)樓房間距有50 m、小區(qū)綠化率為50%的宣傳廣告,某市一些市民先后購買了位于曹家渡的靜安麗舍——恒輝閣商品房。豈料兩年后開發(fā)商改變建筑方案,樓房的間距僅為30.4 m。為此,該小區(qū)的38戶業(yè)主們將開發(fā)商告上法庭。材料二 我國房地產開發(fā)商,為了節(jié)約土地投資成本,使樓間距越來越小,許多地區(qū)出現了牽手樓,如圖:
閱讀上述材料,探究以下問題。(1)小區(qū)業(yè)主為什么這么重視樓間距問題?(2)樓高與樓間距不變的情況下,底層業(yè)主們采光條件最差的季節(jié)是哪一個?為什么?提示:(1)樓間距與太陽光照相關,在太陽高度一定的情況下樓間距的大小會影響到采光效果。(2)冬季。冬季正午太陽高度角在四季中最小,前樓的影子最長。
跟蹤訓練五一期間,某學校(30°N,105°E)開展“探索時間奧秘——日晷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動。日晷由晷盤和晷針組成,晷針垂直于晷盤,晷盤與赤道面平行。下圖示意某學生完成的作品。據此完成1~2題。
1.為驗證古人的計時方法,該學生制作的模型,其晷盤與底座的夾角為( )A.75° B.30° C.60° D.23°26′2.當日,該學生把模型正確放置在操場空曠處,可觀測到日影在晷盤上移動,推測日影在晷盤上的位置及移動方向( )A.正面順時針 B.正面逆時針C.背面順時針 D.背面逆時針
[解析] 第1題,由材料可知,“日晷由晷盤和晷針組成,晷針垂直于晷盤,晷盤與赤道面平行”,則晷針與地軸平行,指向北極星。所以晷針與地面的夾角等同于北極星的仰角(即當地的地理緯度),則晷盤與地面的夾角與當地地理緯度的互余,當地緯度為30°N,則,夾角=90°-30°=60°,C正確,A、B、D錯。故選C。第2題,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北側運行,晷針的影子投向晷盤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運行,晷針的影子投向晷盤的下方。所以在春分以后看晷盤的正面;秋分以后看晷盤的背面。五一期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故影子落在晷盤正面,太陽東升西落,方位由東北到正南到西北,影子由西南到正北到東南,隨著時間推移,影子在盤面上順時針移動,A正確,B、C、D錯。故選A。
我國《物權法》指出,住宅間距必須保證北面樓房底層窗臺面日照時間不少于1小時(如下圖)。據此完成3~4題。3.“日照時間不少于1小時”的日期指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
4.按照采光要求,下列四個城市相鄰同高樓房的間距最寬的應該是( )A.北京(40°N) B.哈爾濱(45°N)C.廣州(23°N) D.臺州(29°N)[解析] 第3題,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在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小值,北面樓房底層最易被南面的樓房遮住太陽光。第4題,冬至日時,選項中四個城市越靠北,樓房的影子越長,樓間距就越寬。
1.四季更替(1)成因
知識點二 四季更替和五帶劃分
(2)劃分(以北半球為例)
[名師點撥]四季和五帶的形成
[拓展延伸] 二十四節(jié)氣(1)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與二十四節(jié)氣圖(2)二十四節(jié)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jié)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3)二十四節(jié)氣的含義
 問題探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天地的大美、四時的序列、萬物的枯榮,都是自然的偉力所致,非人為所能改變。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國人卻通過觀天發(fā)明了二十四節(jié)氣,從驚蟄到芒種,從霜降到大雪,24個如詩如畫的名字串起了我們與眾不同的四季。下列的詩句中帶給了我們許多浪漫的意境:春至細雨如絲,楊花飛舞;夏則傍流水亭軒,賞芙蓉花開;秋來隔窗聽雨,小扇撲螢;冬可踏綿柔雪地,聆暗香遁動。
(1)詩句中描述的季節(jié)更替在我國的北方和南方,哪個表現更明顯?(2)寒冬臘月,許多東北的老人愿意到海南三亞過冬,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1)在北方更明顯。(2)海南三亞緯度較低,屬于熱帶,冬季時氣溫較高。
跟蹤訓練(2023·河北邯鄲高一期中)讀五帶分布圖,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地區(qū)四季變化最明顯的是( )A.熱帶 B.北溫帶C.北寒帶 D.低緯度地區(qū)2.熱帶地區(qū)( )A.無極晝極夜現象 B.無太陽直射現象C.氣溫季節(jié)變化大 D.可以看到極光
[解析] 第1題,熱帶地區(qū)終年正午太陽高度大,氣溫高,全年皆夏,四季變化不明顯;寒帶地區(qū)終年正午太陽高度小,氣溫低,全年皆冬,四季變化不明顯;位于中緯度地區(qū)的南北溫帶,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大,氣溫變化大,因而季節(jié)更替最明顯。第2題,熱帶地區(qū)無極晝極夜現象,有太陽直射現象,終年高溫,氣溫季節(jié)變化小,熱帶地區(qū)看不到極光,故選A。
青島地處約36°N,四季分明。讀四季更替成因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下列關于圖中甲、乙含義的判斷,正確的是( )A.甲表示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B.甲表示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C.乙表示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D.乙表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4.青島四季分明的原因是( )①地處中緯度②正午太陽高度終年不變③晝夜長短季節(jié)變化較大④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同時達到最大值或最小值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相關課件

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二節(jié)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教學ppt課件: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二節(jié)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教學ppt課件,共60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二節(jié)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背景圖ppt課件: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二節(jié)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背景圖ppt課件,共5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自主梳理?探新知,地平面,2季節(jié)變化,合作探究?釋疑難,各緯度變化具體如下,四季和五帶的形成,五帶的劃分,素養(yǎng)培優(yōu)?提技能,課堂小結?梳脈絡,隨堂鞏固?測達標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二節(jié)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課文ppt課件: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二節(jié)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課文ppt課件,共5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晝夜長短的變化,晝長夜短,晝短夜長,晝夜等長,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夏至日,冬至日,太陽輻射,②四季劃分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二節(jié) 地球的公轉課文配套課件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二節(jié) 地球的公轉課文配套課件ppt

湘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二節(jié) 地球的公轉作業(yè)課件ppt

湘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二節(jié) 地球的公轉作業(yè)課件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二節(jié)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課堂教學課件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二節(jié)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課堂教學課件ppt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件  第1部分 第2章 第3講 課時13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四季更替和五帶劃分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件 第1部分 第2章 第3講 課時13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四季更替和五帶劃分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電子課本

第二節(jié)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版本: 人教版 (2019)

年級: 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