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明確概念的方法
第四課 準確把握概念
第二單元 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則
3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本,找出相關內(nèi)容,并劃出來。
1、定義的含義、結(jié)構、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2、下定義的要求及應該遵循的邏輯規(guī)則?3、劃分的含義、方法、構成?4、正確劃分的要求及應該遵循的邏輯規(guī)則?5、如何理解概念的變化和發(fā)展?
有人問阿凡提:“阿凡提,最近有什么新聞嗎?” 阿凡提:“什么算新聞呢?” 那人答道:“新聞就是比較離奇的、出人意料的、有刺激性的消息。阿凡提笑道:“有啊!昨晚我夢到有只老鼠在咬你的腳。 那人答道:“你這算什么新聞啊?一點兒也不離奇?!?阿凡提又笑道:“你的意思是,當我夢到你的腳在咬一只老鼠時才算新聞了?
要明確概念的內(nèi)涵,消除概念在內(nèi)涵方面的歧義,就需要運用定義的方法。
思考:兩個人發(fā)生爭執(zhí)的焦點在哪里?你能夠幫助他們解開思想上的困惑嗎?
(1)兩個獵人發(fā)生爭執(zhí)的焦點是“新聞”,他們對“新聞”的內(nèi)涵的理解不同。(2)要解開兩人思想上的困惑,化解分歧,必須統(tǒng)一他們對“新聞”的理解。這就要明確“新聞”這個概念的內(nèi)涵是什么。
明確概念的內(nèi)涵,消除概念在內(nèi)涵方面的歧義,就需要運用定義的方法。
(1)含義:定義是從內(nèi)涵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 給一個概念下定義,就是用簡明的語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
被定義項 + 定義聯(lián)項 + 定義項
一、明確內(nèi)涵的方法----定義
把被定義項和定義項連接起來的部分
(3)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①屬概念是指被定義項的屬概念;
②種差:指同一屬概念下的種概念之間的差別,即“被定義項”與其他同屬的其他種概念之間的差別;
③“種差”和“屬概念”相加構成定義項,用定義聯(lián)項將被定義項和定義項聯(lián)結(jié)起來,就構成定義。
(1)這個語句是一個定義,揭示了文學的本質(zhì)屬性。文學是種概念,藝術是屬概念。(2)在“藝術”這個概念下,有很多所指范圍比他小的種概念,如電影,音樂,繪畫,文學等。不同的藝術形式,有不同的表達藝術的方式。文學的表達方式是使用語言文字,“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的反應客觀現(xiàn)實”,是文學與其他藝術形式在本質(zhì)屬性上的差別,即種差。
2、下一個正確定義的要求
(1)首先,應該具備相應的科學知識,正確地認識對象,把握其本質(zhì)屬性;
(2)其次,應該遵循必要的邏輯規(guī)則。
給一個概念下定義,就是用簡明的語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而要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 對事物有科學的認知。要準確把握中國式現(xiàn)代化,就要知道現(xiàn)代化是什么,還要深入了解中國國情。
①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②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③定義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④定義不能用比喻
①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 否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
假設以下語句都是定義:(1)商品是勞動產(chǎn)品。(2)工業(yè)部門就是社會生產(chǎn)部門。(3)商品是用人民幣交換的勞動產(chǎn)品。(4)工業(yè)部門就是從事機器制造的社會生產(chǎn)部門。
②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就會犯“同語反復”或“循環(huán)定義”的邏輯錯誤。
“同語反復”:在定義概念中,直接包含了被定義概念;“循環(huán)定義”:在定義概念中,間接包含了被定義概念;
練習:假設以下語句是定義:(1)麻醉就是麻醉劑所起的作用。(2)邏輯學是研究邏輯的科學。(3)迷信的人就是相信鬼神的人。(4)偶數(shù)就是奇數(shù)加一所得的數(shù),奇數(shù)就是偶數(shù)加一所得的數(shù)。
③定義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否定形式只是說明被定義項不是什么,而沒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違反這一邏輯規(guī)則,就會犯“否定定義”的邏輯錯誤。
假設以下語句是定義:(1)哲學不是文學。(2)高中生不是社會青年。(3)創(chuàng)新不是守舊。
注意:定義一般是肯定性陳述,但并非不能用否定性陳述,當某些事物的特有屬性正好在于缺乏某種屬性時,我們也就可以而且必須從對象缺乏某種屬性方面來揭示該對象的特有屬性。如:奇數(shù)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數(shù)。
④定義不能用比喻。否則,就會犯“比喻定義”的邏輯錯誤。
假設以下語句是定義:(1)兒童是祖國未來的花朵。(2)護士是人間的白衣天使。(3)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
示例評析:兒童是祖國未來的花朵。這個語句雖然是對“兒童”作了生動形象的說明,但沒有準確的揭示“兒童”的本質(zhì)屬性,如果我們把它當做兒童的定義,就犯了“比喻定義”的邏輯錯誤。
1. 憲法是國家的法律。2. 商品是商店出售的物品。3. 中國式現(xiàn)代化就是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化。4. 原因是引起結(jié)果的現(xiàn)象,結(jié)果是原因?qū)е碌默F(xiàn)象。5. 犯罪未遂不是犯罪既遂。6.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7. 形式邏輯是研究思維的科學。
思考:判斷下列定義的邏輯錯誤
從前,有四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不知道大象長得什么樣,他們就決定去摸摸大象。第一個人摸到了鼻子,他說:“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钡诙€人摸到了尾巴,他說:“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钡谌齻€人摸到了身體,他說:“大象像一堵墻?!钡谒膫€人摸到了腿,他說:“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沒有揭示對象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且犯了“比喻定義”的邏輯錯誤。
概念和定義要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單個部位都不是大象的本質(zhì)屬性; 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單個部位與大象的范圍并不一致。
思考:上述盲人犯了什么錯誤?如何避免上述定義過程中的錯誤?
一位老師帶領學生參加志愿活動,去農(nóng)村支援麥收。在安排任務時,他說:“男同學割麥子,女同學把割下來的麥子捆起來,體力強的同學把麥捆運到場院去,體力弱的同學在地里撿麥穗。大家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按照上面的分工排成四排。”學生們聽后,不知道自己該站在哪一排。
(2)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否則,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正確的劃分應該是在同一次劃分中只使用一個標準??梢赃M行二次劃分,先按性別分成兩排,然后按體力再分別對這兩排進行劃分。
1、該老師在對本班的同學進行劃分時用了不同的標準,(既用了性別又用了體力),這樣的劃分是相容的,但安排的任務是不同的。導致同學們無所適從。
思考: 學生們?yōu)槭裁床恢雷约涸撜驹谀囊慌??怎么解決?
——明確概念的外延,可以運用劃分的方法。
(1)含義:劃分是從外延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
(2)方法:依據(jù)一定的標準,把一個概念的外延分為幾個小類。小類是大類的種,大類是小類的屬。劃分就是把一個屬分為幾個種的邏輯方法。
以性別為劃分標準,人劃分為男性和女性以年齡為劃分標準,人劃分為老年人、中年人 、青年人 、少年 、幼年
例: 動物 馬 牛... 屬 種 種
注意:同一個母項,在不同標準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子項。
由母項和子項兩部分構成(還包括劃分標準)。
例如:劃分標準:戰(zhàn)爭是否具有正義屬性,戰(zhàn)爭分為正義戰(zhàn)爭和非正義戰(zhàn)爭。
把規(guī)模作為劃分標準,戰(zhàn)爭分為世界大戰(zhàn)和局部戰(zhàn)爭。三角形分為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小說分為中國小說和外國小說。
母項:是通過劃分來揭示其外延的概念。子項:是對母項劃分后所得到的概念。劃分標準:是對母項進行劃分的根據(jù)。
比較下列兩組概念有何區(qū)別?桌子——圓桌、方桌 桌子——桌腿、桌面
樹——松樹、柏樹、桉樹樹——樹干、樹葉、樹根
如“高中生是學生”成立,說明把“學生”分為“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等”是劃分?!昂5韰^(qū)是北京”不成立,應該改為“北京”分為“海淀區(qū)”等,這不是劃分,而是分解。
劃分是把一個屬概念分成若干種概念,分解是把整體分為部分。劃分和分解可用一種邏輯方法來檢驗、區(qū)分。劃分和分解有相同的結(jié)構:A分為A1,A2,…,An。如果“Ai是A”(i=1,2,…,n),這一斷定成立,則說明表達的是劃分,否則不是。
劃分和分解的區(qū)別
概念劃分時,子項與母項的關系必須屬于種屬關系。
2、作出正確劃分的要求
(1)必須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對象之間的客觀關系;
(2)要遵循劃分的邏輯規(guī)則。
①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否則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項”的邏輯錯誤。
②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否則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
③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就會犯“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
①規(guī)則一: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
錯誤表現(xiàn):否則,就會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項”的邏輯錯誤。
【示例評析】(1)選票分為贊成票和反對票。(2)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3)直系親屬分為雙親和子女。(4)實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擬聲詞和介詞(5)直系親屬分為雙親、胞親、配偶和子女。(6)常見的文學作品分為小說、詩歌、散文、音樂、雕塑。
子項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項外延——劃分不全
子項外延之和大于母項的外延——多出子項
②規(guī)則二: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
錯誤表現(xiàn):否則,就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
以下兩個語句分別表達了對“犯罪”“郵件”概念的劃分。(1)犯罪分為故意犯罪、過失犯罪和共同犯罪。(2)郵件有電子郵件、平寄郵件、國際郵件幾大類。
思考:以下劃分是否正確,為什么?
③規(guī)則三: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
錯誤表現(xiàn):否則,就會犯“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
例如:具體科學分為數(shù)學、物理、化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
這種劃分是錯誤的,各子項必須是同一個層級的概念,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茖W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自然科學分為: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等。
在這個劃分中,“棉花””黃麻“屬于”經(jīng)濟作物,而“經(jīng)濟作物”與“糧食作物”是同一級關系。這就是“越級錯誤”。
例如:農(nóng)田里種有棉花、黃麻和糧食作物。
A.我校大部分教師是青年教師,只有少數(shù)老教師和女教師。B.現(xiàn)代化分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和資本主義現(xiàn)代化。C.句子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D.雜志分為季刊、月刊、自然科學刊物。E.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可分為相容關系、反對關系、矛盾關系。
思考:下列劃分是否正確?為什么
材料一:很多年前,通訊工具的外延只限于電話、電報等,而今通訊工具的外延已經(jīng)擴展為電話、電報、短信、電子郵件、微信、QQ等等?!〔牧隙菏昵?,張三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偷偷摸摸的人、善于說謊的人。今天,張三卻變成了一個勤奮的人、很本分的人、誠實的人、樂于助人的人。
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反映事物的概念頁是變化發(fā)展的,所以,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并不是固定的。
思考: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是固定不變的嗎?
①任何概念都是內(nèi)涵和外延的統(tǒng)一。準確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內(nèi)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
②認識對象是變化發(fā)展的,反映認識對象的概念也會發(fā)生變化,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變。
③同時,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們對概念內(nèi)涵和外延的理解也會越來越深刻和精確。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邏輯與思維第二單元 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則第四課 準確把握概念明確概念的方法課文ppt課件,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以致用,比喻定義,標準不一,越級劃分,多出子項,劃分不全,作出正確劃分的要求,當堂檢測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邏輯與思維明確概念的方法教課內(nèi)容課件ppt,共35頁。
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邏輯與思維明確概念的方法圖片課件ppt,共3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