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
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2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其對應的實驗操作的是
A.加熱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固體
B.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
C.向一定質量的飽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向一定質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斷加入鐵粉
2.下列物品主要由有機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塑料保鮮盒B.蠶絲圍巾
C.大理石地磚D.陶瓷花盆
3.下列實驗方案可行且相應方程式書寫正確、反應基本類型標注的也正確的一組是( )
A.用灼熱的CuO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CO+CuOCO2+Cu 置換反應
B.用Cu(OH)2和Na2SO4反應制備NaOH Cu(OH)2+Na2SO4CuSO4+2NaOH 復分解反應
C.用金屬Fe和稀鹽酸反應制取FeCl3 2Fe+6HCl2FeCl3+3H2↑ 置換反應
D.用加熱的方法除去碳酸鈉固體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氫鈉 2NaHCO3Na2CO3+CO2↑+H2O 分解反應
4.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用食鹽水除去水壺內的水垢 B.食醋顯酸性,常用來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活性炭除去水中某些可溶性雜質、不溶性雜質及臭味 D.被雨水淋濕的自行車立即用帶油的抹布擦洗
5.將鐵絲、銅絲分別插入盛有同種試劑的兩支試管中,下列能迅速比較出鐵、銅金屬活動性強弱的試劑是
A.稀硫酸 B.蒸餾水 C.硝酸鉀溶液 D.氯化鎂溶液
6.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下列現(xiàn)象能證明空氣中O2的含量的是( )
A.紅磷燃燒,產(chǎn)生白煙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終上升至1處D.水槽中液面下降
7.丙二醇有以下資料:①化學式C3H8O2②無色粘稠狀的透明液體③無味④易燃⑤沸點245°C⑥熔點-6. 5°C⑦無腐蝕性⑧可用做水果催熟劑等,其中屬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質的是()
A.①③⑥⑦ B.②③⑤⑥ C.③④⑦⑧ D.②④⑥⑧
8.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A.收集氫氣B.稀釋濃硫酸
C.檢查氣密性D.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9.將下列物質分別加入到足量的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鹽B.蔗糖C.小蘇打D.面粉
10.建立化學模型可將宏觀,微現(xiàn)與化學符號聯(lián)系起來,根據(jù)如圖判斷下列對宏觀、微觀及化學符號認識錯誤的是( )
A.符號“H2”的分子模型為“”
B.模型 所表示的物質屬于有機物
C.由圖+可知:該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質量比為1∶1∶1
D.模型 和所表示的物質中氧元素化合價不同
11.下列實驗設計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甲圖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B.乙圖測空氣中氧氣含量
C.丙圖探究物體的吸熱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D.丁圖探究導體在磁場中產(chǎn)生電流的條件
12.下列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 )
A.2H2O 2H2↑ + O2↑B.CO+ CuO Cu +CO2
C.Ca(OH)2 + CO2 =CaCO3↓+ H2OD.AgNO3 + NaCl = AgCl↓+ NaNO3
二、填空題(本題包括4個小題,每小題7分,共28分)
13.如圖是含鈣元素的各物質的轉化關系圖。氧化鈣俗稱為_____,請寫出圖中I的化學方程式_____。Ⅱ的轉化過程中_____(選填“放出”或“吸收”)熱量。屬于物理變化的過程是_____(選填“I”“Ⅱ”、“Ⅲ”或“Ⅳ”)。
14.正確的實驗操作是確保實驗成功和安全的前提.試回答:稱取5g的氫氧化鈉固體須放在______里稱量.濃硫酸稀釋時,應特別注意的是______.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應盡量接近容器底部,其目的是______.
15.結合鈉、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A.B.C三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鈉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
(2)從粒子結構示意圖分析,A、B、C中化學性質相似的是_____。
(3)粒子A為氟元素,寫出氟化鈉的化學式____。
16.小盤同學配制質量分數(shù)為5%的氯化鈉溶液100g,以備實驗。
(1)通過計算,需稱取氯化鈉的質量為 g。
(2)配制該溶液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膠頭滴管和 (寫儀器名稱)。
(3)量取水的體積時,小盤同學仰視讀數(shù),則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將 (填“偏小”、“不變”或“偏大”)。
三、實驗題(本題包括2個小題,每小題7分,共14分)
17.(7分)小亮在做“鹽酸中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時,滴加鹽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劑,導致無法判斷該中和反應進行的程度,于是他對所得的溶液的酸堿性進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堿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堿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還可能呈________性。
[實驗驗證]
[分析與思考]若溶液呈堿性,則溶液中使其呈堿性的離子是______(填寫微粒符號),為避免堿性溶液污染環(huán)境,小亮對所得溶液進行了如下處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產(chǎn)生沉淀為止。然后過濾,把濾液倒入蒸發(fā)皿中加熱,得到氯化鈉晶體,該過程涉及的化學反應的方程式為_______。若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為了進一步確定溶液的酸堿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樣,加入碳酸鈉溶液,若觀察到____________,則所取溶液呈酸性;若無明顯現(xiàn)象,則呈中性。
方案二:取樣,加入金屬鋅,若有氣泡產(chǎn)生,則所取溶液呈酸性,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若無明顯現(xiàn)象,則呈中性。
18.M和N分別是硝酸鉀和氯化銨中的一種,硝酸鉀和氯化銨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某化學興趣小組用物質M進行了如圖2所示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A的含義是______。物質N的化學式______。t2℃時,配制等質量的硝酸鉀和氯化銨的飽和溶液,所需要的溶劑質量:硝酸鉀______氯化銨(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序號)
A 硝酸鉀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銨
B t2℃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濃度一定比氯化銨溶液大
C t1℃時,氯化銨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液的質量比為4:10
D 圖2的①②③中,②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最大
四、計算題(本題包括1個小題,共12分)
19.(6分)某玉石的主要成分為 NaAISi2O6,試回答:
(1)NaAISi2O6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
(2)NaAISi2O6中各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
(3)NaAISi2O6中A1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精確到0.1%)。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2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D
【解題分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和題中信息知,A、加熱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固體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固體中錳元素質量分數(shù)與先減小,后達一定值,故A錯誤;B、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二氧化錳是催化劑,質量不變,故B錯誤;C、向一定質量的飽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溶液質量應減小,故C錯誤;D、向一定質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斷加入鐵粉,鐵比銅活潑,銅比銀活潑,鐵先與AgNO3 反應,再與Cu(NO3)2 反應,故D正確。
點睛∶鐵比銅活潑,銅比銀活潑。二氧化錳是催化劑,質量和化學性質均不變。
2、A
【解題分析】
有機合成材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
【題目詳解】
A、塑料屬于合成材料,故A正確;
B、蠶絲圍巾屬于天然材料,故B不正確;
C、大理石地磚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故C不正確;
D、陶瓷花盆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故D不正確。故選A。
3、D
【解題分析】
A、混合氣體通過灼熱氧化銅,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轉化為二氧化碳,既除了一氧化碳又增加了二氧化碳,置換反應是指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該反應的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故A錯誤;
B、Cu(OH)2是一種不溶于水的堿,不能與Na2SO4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NaOH,故B錯誤;
C、金屬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不能生成氯化鐵,故C錯誤;
D、碳酸鈉熱穩(wěn)定性強,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可用加熱的方法除去碳酸鈉固體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氫鈉,該反應是一種物質生成三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故D正確。故選D。
4、C
【解題分析】
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而食鹽水不和碳酸鈣反應,所以不能用食鹽水除去水壺內的水垢,故A錯誤;B、食醋顯酸性,不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故B錯誤;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某些可溶性雜質、不溶性雜質及臭味,故C正確;D、鐵生銹的條件是與水和氧氣同時接觸,所以被雨水淋濕的自行車不能立即用帶油的抹布擦洗應該擦干后再用帶油的抹布擦洗可防止生銹,故D錯誤。故選C。
5、A
【解題分析】
A、將鐵絲、銅絲分別伸入盛有稀硫酸的兩支試管中,鐵絲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銅絲不能,說明活動性鐵>氫>銅,能迅速比較出鐵、銅金屬活動性強弱,故選項正確;
B、鐵絲、銅絲在蒸餾水中均能生銹,但反應速率較慢,不能迅速比較出鐵、銅金屬活動性強弱,故選項錯誤;
C、將鐵絲、銅絲分別伸入盛有硝酸鉀溶液的兩支試管中,均無明顯變化,無法確定鐵和銅的活動性強弱,故選項錯誤;
D、將鐵絲、銅絲分別伸入盛有氯化鎂溶液的兩支試管中,均無明顯變化,無法確定鐵和銅的活動性強弱,故選項錯誤。
故選:A。
【題目點撥】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金屬活動性應用,掌握金屬活動性應用“反應則活潑、不反應則不活潑”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6、C
【解題分析】
A、紅磷燃燒,產(chǎn)生白煙,說明氧氣支持燃燒,不能說明氧氣的含量,故錯誤;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說明反應放熱,不能具體的說明氧氣的含量,故錯誤;
C、瓶中液面最終上升至1處,說明空氣中氧氣占總體積的1/5,正確;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說明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減少,不能具體的說明氧氣的含量,故錯誤。故選C。
7、B
【解題分析】
丙二醇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沸點等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屬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質。丙二醇的可燃性、無腐蝕性、可以用作催熟劑等性質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屬于丙二醇的化學性質。屬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質的是:②③⑤⑥。
故選:B。
【題目點撥】
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
8、C
【解題分析】
A,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應該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B稀釋濃硫酸,應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使熱量及時擴散;C、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組裝好儀器后先將導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試管,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證明裝置的氣密性好;D、稱量時應遵循左物右碼原則。
9、D
【解題分析】
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穩(wěn)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會形成溶液。
【題目詳解】
A、氯化鈉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即溶液,不符合題意;
B、蔗糖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即溶液,不符合題意;
C、小蘇打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即溶液,不符合題意;
D、面粉不能溶解到水中,無法形成溶液,符合題意。故選D。
【題目點撥】在判斷物質混合后是否能形成溶液時,可以結合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物質的溶解性、溶液的定義和特征進行判斷,其中了解物質的溶解性是解題的關鍵。
10、C
【解題分析】
A、“H2”表示一個氫分子,每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組成,故符號“H2”的分子模型為“”,不符合題意;
B、模型 所表示的物質是甲烷,屬于有機物,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該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質量比為:12∶(16×2)∶(12+16×2)=3∶8∶11,符合題意;
D、模型中氧元素化合價為0,模型中氧元素化合價為-2價,化合價不同,不符合題意。故選C。
11、D
【解題分析】
A、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氣中,因此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氧氣消耗的同時生成二氧化碳,瓶內的氣壓不降低,水不能進入集氣瓶,不能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物質的種類和狀態(tài)相同,不能探究物體的吸熱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力線時,閉合電路中產(chǎn)生電流,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D。
12、D
【解題分析】
A、2H2O 2H2↑+O2↑,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應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故選項錯誤。
B、CO+CuO Cu+CO2,該反應的生成物中銅是單質,不屬于復分解反應,故選項錯誤。
C、Ca(OH)2+CO2=CaCO3↓+H2O,該反應不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故選項錯誤。
D、AgNO3+NaCl=AgCl↓+NaNO3,該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故選項正確。
故選:D。
【題目點撥】
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據(jù)此進行分析判斷。
二、填空題(本題包括4個小題,每小題7分,共28分)
13、生石灰 放出 Ⅲ
【解題分析】
(1)氧化鈣俗稱為生石灰,圖中I的反應是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了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是:
(2)Ⅱ的轉化過程是氧化鈣與水化合生成了氫氧化鈣,放出熱量。
(3)氫氧化溶于水形成了石灰水,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
故答為:(1)生石灰;;(2)放出;(3)Ⅲ。
【題目點撥】
本題的難度不大,了解鈣元素常見物質的性質和轉化方法是解答本題的基礎知識。
14、燒杯 不能將水倒入濃硫酸中 排盡空氣,使收集的氣體更純凈
【解題分析】
(1)氫氧化鈉有腐蝕性,稱量有腐蝕性的藥品時,要在玻璃器皿里稱量,因此放在燒杯里稱量;
(2)濃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若把水倒入濃硫酸中會造成液滴飛濺,因此切不可把水倒進濃硫酸里;
(3)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應盡量接近容器底部,目的是排盡空氣,使收集的氣體更純凈。
15、22.99 AB NaF
【解題分析】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shù)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故鈉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2.99;
(2)A、B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故A、B的化學性質相似;
(3)粒子A為氟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7,大于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一個電子,從而帶上一個單位的負電荷,鈉元素通常為+1價,故氟化鈉的化學式為:NaF。
【題目點撥】
本題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相關知識,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序數(shù),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下方的數(shù)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
16、(1)5 (2)玻璃棒 (3)偏小
【解題分析】
(1)根據(jù)溶質質量分數(shù)計算的表達式,配制質量分數(shù)為5%的氯化鈉溶液100g,需稱取氯化鈉的質量=100g×5%=5g
(2)配制的步驟:計算、稱量、量取、溶解,故配制該溶液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膠頭滴管和玻璃棒
(3)量取水的體積時,小盤同學仰視讀數(shù),使得讀數(shù)偏小,實際量取水的量增多,故根據(jù)溶質質量分數(shù)計算的表達式,則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將偏小。
三、實驗題(本題包括2個小題,每小題7分,共14分)
17、酸 中 紅 酸性或中性
(1)OH-CuCl2(答案合理即可) 2NaOH+CuCl2=Cu(OH)2↓+2NaCl(答案合理即可)
(2)產(chǎn)生氣泡 Zn+2HCl=ZnCl2+H2↑
【解題分析】
[提出猜想]
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混合后,若兩者恰好完全反應,溶液顯中性,若鹽酸過量,溶液顯酸性,若氫氧化鈉過量,溶液顯堿性。所得溶液可能呈堿性,也可能呈酸性,還可能呈中性;
[實驗驗證]
堿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成紅色,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因此:
[分析與思考]
(1)若溶液呈堿性,則溶液中使其呈堿性的離子是OH-;溶液顯堿性,肯定是氫氧化鈉過量,溶液中一定有氫氧化鈉,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沉淀的離子可以是銅離子,又知生成物中有氯化鈉,所以向溶液中所加的物質是氯化銅等。氫氧化鈉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和氯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uCl2=Cu(OH)2↓+2NaCl;
(2)若無色酚酞不變色,則溶液可能呈酸性或中性,即溶液中含有的是鹽酸與氯化鈉或氯化鈉;
方案一:碳酸鈣可以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氯化鈉不能和碳酸鈉反應,所以取樣,加入碳酸鈉,若觀察到溶液中有氣泡冒出,則所取溶液呈酸性,若無明顯現(xiàn)象,則呈中性;
方案二:鋅可以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氯化鈉不能和鋅反應,所以取樣,加入金屬鋅,若有氣泡產(chǎn)生,則所取溶液呈酸性,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2HCl═ZnCl2+H2↑;若無明顯現(xiàn)象,則呈中性。
18、t2℃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0g NH4C1 小于 BD
【解題分析】
(1)由溶解度曲線可知,A的含義是:t2℃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0g。
(2)由圖2可知,在t2℃時,M的在100g的中能溶解60g,由于N的溶解度小于60g,所以物質M是硝酸鉀,N物質是氯化銨,化學式是:NH4C1。
(3)溶液的質量=溶劑的質量+溶質的質量;由溶解度曲線可知,t2℃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銨,配制等質量的硝酸鉀和氯化銨的飽和溶液,所需要的溶劑質量:硝酸鉀小于氯化銨。
(4)A、比較溶解度必須在同一溫度下,故選項錯誤;
B、t2℃時,由于硝酸鉀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銨,所以硝酸鉀的飽和溶液濃度一定比氯化銨溶液大,故選項正確;
C、t1℃時,氯化銨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液的質量比為40g:(100g+40g)=2:7,故選項錯誤;
D、t1℃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0g,t2℃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0g,溶液①中,60g硝酸鉀完全溶解,質量分數(shù)為×100%≈28.6%;溶液②中,溶劑質量已經(jīng)減少50g,溫度變?yōu)閠2℃,故②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0%=37.5%;③是②降溫得到的,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溶質質量分數(shù)要比②小,不一定比①大,故選項正確。故選BD。
四、計算題(本題包括1個小題,共12分)
19、202 23∶27∶56∶96 13.4%
【解題分析】
(1)NaAlSi2O6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3+27+28×2+16×6=202;
(2)NaAlSi2O6中鈉、鋁、硅、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3:27:(28×2):(16×6)=23:27:56:96;
(3)NaAlSi2O6中A1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13.4%。
【題目點撥】
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shù)之比。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用試管取溶液1mL~2mL,滴入1滴~2滴無色酚酞溶液,震蕩
無色酚酞溶液變_____
溶液呈堿性
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溶液呈____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用試管取該溶液1-2mL,滴入1-2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
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溶液呈堿性
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溶液呈中性或堿性
這是一份+2024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模擬化學試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蘇省金壇市2023-2024學年九年級化學第一學期期末聯(lián)考模擬試題含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物質變化使生活變的豐富多彩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江蘇省金壇市九上化學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能源,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