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知道早期人類文明的產生。
2. 了解石器時代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認識它們與中華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關系。
3. 了解中外歷史上貨幣的發(fā)行和使用情況,了解商業(yè)貿易的起源,知道貨幣、信貸、商業(yè)契約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4. 了解人類從食物采集者轉變?yōu)槭澄锷a者的過程及意義,知道古代不同地區(qū)食物生產的特點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5. 了解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及各地民居的差異和特征,了解古代村落、集鎮(zhèn)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
6. 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qū)、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fā)展所作出的貢獻。
整理并了解:人類文明的產生
整理并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
整理并理解:世界文明的多元
史事分析(1)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人類學家發(fā)現,“大洪水”是世界多個民族的共同傳說?!渡胶=洝ず冉洝分杏小昂樗咸欤吀`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的記載。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
顧頡剛是“古史辨”派的創(chuàng)始人,王國維以實物材料研究古史所取得的成就對他產生深刻的影響。1923年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中,顧頡剛先生認為在甲骨文中并沒有出現“禹”這個字,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對“禹”的定義是“禹,蟲也”,因此,“禹或是九鼎上鑄的一種動物,當時鑄鼎象物,奇怪的形狀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動物的最有力者”。
遂公盨(2002年在海外文物市場上被偶然發(fā)現)是西周中期遂國的某一代國君所鑄的青銅禮器。內底銘文10行98字(如右圖所示)。首句的“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天命禹平治水土,鑿山以疏流)”是目前所知關于大禹治水的最早記錄。
(1) 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于西亞、北非,指出兩地古代文明的相似之處。
(2) 結合上述材料,說出你對“大禹治水”的理解。如何看待“古史辨”派提出研究東周以前的歷史“寧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
史事分析(2)
古代的著作對我們了解和研究古代世界具有重要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吉爾伽美什》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詩。最早在蘇美爾人中口耳相傳,此后經過不斷地加工改編,終于在古巴比倫王國時期用文字形式記錄下來,其創(chuàng)作日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世紀左右。這是一部關于統(tǒng)治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的烏魯克城邦領主吉爾伽美什的贊歌,雖然這是一部殘缺了近三分之一的作品,但從余下的2 003行詩中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蘇美爾人對他們偉大英雄的崇拜贊美之情。
——李晶《〈吉爾伽美什史詩〉譯釋》
材料二 《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全書按編年體記事,共8卷。作為戰(zhàn)爭的親歷者,修昔底德詳細地記錄了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并分析了這場戰(zhàn)爭的原因和背景。全書嚴格按照時間順序展開,各卷之間保持著必然的聯(lián)系。第一卷開頭有一個序言,闡明作者的寫作動機、方法,勾勒了戰(zhàn)前希臘歷史的輪廓,追溯了雅典人與拉棲代夢人之間矛盾的發(fā)展過程……第8卷敘述戰(zhàn)爭最后階段。按修昔底德自己的計劃,他的歷史著作將一直寫到公元前404年雅典長城被拆毀和比雷埃夫斯港被占領為止。但是他的著作只寫到公元前411年冬天,就突然中斷了,最后一句話也是不完整的。
——徐松巖《〈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導讀》
(1) 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吉爾伽美什》的史學價值。
(2) 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吉爾伽美什》與《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的不同。
情境探究
閱讀地圖,回答問題。
據上面地圖,指出世界文明發(fā)祥地的分布特點,并簡析其成因。
歷史寫作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許多民族獨立地“發(fā)明”了不同動植物的馴化。事實上,不同地區(qū)獨立地“發(fā)明”了農業(yè),這些地區(qū)遠至公元前5000年的中國黃河流域和公元前3000年的中美洲。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古代非洲人不會煉銅術,且不能獨立地將煉銅術應用到煉鐵問題的解決??脊抛C據顯示,東非的大湖區(qū)和乍得湖之間的地區(qū),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存在過早期的煉鐵活動,這時西亞技術尚未傳播到埃及。
——[美]希林頓著,趙俊譯《非洲史》
概括材料中作者的觀點。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論證該觀點。
活動1
①粟;②水稻;③養(yǎng)蠶繅絲;④綿羊和山羊;⑤玉米、甘薯;⑥大河流域;⑦社會分工的發(fā)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⑧私有制;⑨農業(yè)革命;⑩人類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私有制逐漸產生,國家開始形成。
活動2
①打制石器;②骨針;③原始農業(yè);④坯車;⑤原始人群;⑥社會貧富分化與不平等;⑦仰韶文化;⑧良渚文化;⑨遷徙;⑩刀耕火種;?交換;?黃河、長江和遼河流域等;?手工業(yè)與農業(yè);?巢居和穴居;?禪讓制;?國家;?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活動3
①兩河流域;②歐洲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地區(qū);③埃及初步實現統(tǒng)一;④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⑤君主專制制度;⑥《漢謨拉比法典》;⑦法老;⑧種姓制度;⑨公民;⑩民主政治;?《吉爾伽美什》;?象形文字;?佛教;?希羅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大麥和小麥;?尼羅河;?奴隸勞動;?國家;?海外貿易; EQ \\ac(○,21)神廟、宮廷; EQ \\ac(○,22)借貸合約; EQ \\ac(○,23)匯票; EQ \\ac(○,24)普遍; EQ \\ac(○,25)黏土和蘆葦; EQ \\ac(○,26)庭院; EQ \\ac(○,27)中庭; EQ \\ac(○,28)大河文明; EQ \\ac(○,29)繁榮的工商業(yè); EQ \\ac(○,30)生產方式; EQ \\ac(○,31)地理環(huán)境。
活動4
(1) 相似之處:都是大河流域產生的農業(yè)文明;有較完善的官僚系統(tǒng),具有神權與政權相結合的特點;數學、歷法、建筑成就斐然;創(chuàng)造出古老的文字,神話、詩歌等文學作品折射出文明之初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 理解:“大禹治水”反映了中國早期社會的變遷、先民與洪水抗爭的努力;神話傳說保留了遠古信息,《山海經》等文獻記載與實物史料的印證,為進一步考證提供證據。
看待:“古史辨”派產生于新文化運動背景下,以實證的態(tài)度、從考證史料的角度對古史提出質疑,這有利于解放思想,促進學術的發(fā)展;歷史條件、立場方法及史料的局限性等因素造成對歷史的不同解釋;運用文獻考證與考古學的理論和方法,綜合鑒別多種史料,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
活動5
(1) 史學價值:可用于研究古代西亞的洪水和方舟傳說;可用于研究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可用于研究古巴比倫的文字。
(2) 不同:《吉爾伽美什》的體裁是史詩,《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的體裁是編年體史書;《吉爾伽美什》源自口耳相傳,《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的內容是作者親歷;《吉爾伽美什》側重于對統(tǒng)治者的贊美,《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側重于記載客觀史實;《吉爾伽美什》風格夸張,藝術性較強,可信性較低,《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風格嚴謹,邏輯清晰,可信性較高。
活動6
特點:多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qū);臨近大河流域(或海洋)。
成因:自然地理條件優(yōu)越,適宜人類生產和生活。
活動7
觀點:世界各地都能夠獨立發(fā)明一些關鍵技術,古代文明的起源是多中心的。
論證:許多民族獨立馴化了不同的動植物;非洲人獨立發(fā)明了冶鐵技術;美洲人在沒有受任何外來影響的情況下,獨立發(fā)明農業(yè),擁有其他大陸沒有的特殊農作物。
前提
條件
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產生
起源
原始農耕
原始畜牧業(yè)
東亞
(1) 黃河中上游是①______的發(fā)源地。
(2) 長江中下游最早種植②________
約8500年前,中國賈湖的居民已經飼養(yǎng)豬;后來,河姆渡的居民也飼養(yǎng)豬和狗,并且掌握了③__________技術
西亞
小亞細亞半島南部等地是小麥、大麥的原產地
約9000年前,西亞的人們飼養(yǎng)④__________
中美洲
⑤____________等作物的原產地
約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馴化了駱馬
根本原因
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特別是生產工具制造水平的提高
自然地理
因素
多分布于⑥__________,適合人類生存
主要
過程
剩余產品出現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類有了剩余產品,為私有制和剝削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私有制產生
部落首領利用職權把一部分公共產品據為己有,私有制逐漸產生,社會分化成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兩大階級
貧富分化
在⑧________基礎上出現了貧富分化
階級對抗
為爭奪土地和資源,一些部落之間爆發(fā)戰(zhàn)爭,被征服者往往成為征服者的奴隸,奴隸反抗奴隸主的斗爭,成為最早的階級對抗形式
國家開始形成
在階級矛盾和部落戰(zhàn)爭的雙重作用下,逐漸出現了政府、軍隊和監(jiān)獄等強制機關,國家開始形成
認識
“⑨________”為人類文明社會的到來準備了物質條件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著家畜飼養(yǎng)業(yè)和農業(yè)的發(fā)展,人類由食物采集和漁獵型經濟轉變?yōu)槭澄锷a型經濟
人類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變化
農耕和畜牧產生后,人類從游牧生活方式轉變?yōu)槎ň由罘绞?,為以農業(yè)、畜牧業(yè)為基礎的文明社會的到來準備了物質條件
農業(yè)發(fā)展促進了手工業(yè)發(fā)展
隨著農業(yè)的發(fā)展,人們要求有質量更好、更方便實用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從農業(yè)中分離出來,專門從事手工業(yè)生產,出現了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分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產品有了剩余,貧富分化和階級出現,在階級矛盾和部落戰(zhàn)爭的雙重作用下,軍隊和監(jiān)獄等強制機關出現,國家開始形成
時段劃分
生產
力
舊石器時代
(1) ①__________,從事漁獵和采集,過著群居生活,已經學會用火。
(2) 約3萬年前,山頂洞人已經用②________縫制獸皮
新石器時代
(1) 磨制石器,大量使用陶器,開始從事③__________,飼養(yǎng)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漸穩(wěn)定。
(2) 新石器時代晚期,已出現小件青銅器;使用陶紡輪作為紡線工具;采用④________制坯
社會
組織
⑤________
舊石器時代的早期和中期,是史前時期的初級階段,也是人類最早的社會組織形式
母系氏族社會
舊石器時代的晚期,生產力低下,氏族成員共同勞動,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社會
新石器時代的晚期,⑥____________________開始出現,形成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聯(lián)盟
文化遺存
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奠定了多元一體的發(fā)展基礎
(1) 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7000至5000年前。
黃河中游的⑦__________、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長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
(2) 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5000年。
黃河流域的龍山文化、北方遼河上游的紅山文化、長江下游的⑧__________
早期生產
與生活
采集漁獵經濟
(遠古時期)
(1) 食物: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實和莖葉,捕撈魚蝦或獵取動物。
(2) 工具: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
(3) 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過著⑨________的生活。
(4) 用火取暖、燒烤食物。
(5) 女性除生育和撫養(yǎng)后代外,還負責采集果實、昆蟲等,為群居的人們提供了大部分食物
原始農業(yè)
(大約1萬年前)
(1) 生產工具簡單落后,以石刀、石鏟、石鋤和棍棒等為主。
(2) 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⑩__________。
(3) 主要從事簡單協(xié)作的集體勞動,獲取有限的生活資料,維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
商業(yè)貿易
原始社會后期,隨著社會分工、產品剩余及私有制的產生,出現了?________,在此基礎上逐步發(fā)展起商業(yè)貿易
居住環(huán)境
(1) 村落:農業(yè)出現以后,人們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當數量和規(guī)模的聚居點——村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遺址。
(2) 集鎮(zhèn):原始社會末期,?____________分離,手工業(yè)者開始在便于交換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鎮(zhèn)的雛形。
(3) 民居:?____________構成中國民居最早的兩大類型
部落聯(lián)盟到“萬邦”時代
(1) 三皇時代,神話色彩濃重。
(2) 五帝時代,出現炎黃部落聯(lián)盟,實行?________。
(3) 五帝后期的龍山文化時代,進入“萬邦”時代。有些邦國都城規(guī)模較大,階級階層分化比較明顯,有些專家認為其已具備?________的初始形態(tài)
中華文明多元起源
(1) 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遼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________的搖籃。
(2) 中原華夏族率先成為核心,并向四周輻射,推動著?__________中華文化的形成
文明
古巴比倫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臘文明
區(qū)域
①____________
尼羅河流域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現
時間
公元前3500年左右
公元前3500年左右
公元前3千紀
公元前2千紀,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誕生
國家
形成
時間
約公元前2900年,兩河下游的蘇美爾地區(qū)出現了一系列城市國家
公元前3100年左右,③____________
公元前6世紀,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元前8—前6世紀,城邦逐漸發(fā)展起來
政治
統(tǒng)治
國家統(tǒng)一: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基本統(tǒng)一了兩河流域,建立⑤____
________。
(2)⑥___________:
宣揚君權神授,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1) ⑦________:掌握著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最重要的權力。
(2) 法老之下,設有官員分別處理政務和地方事務
出現貴賤分明、職業(yè)世襲、法律地位不平等的⑧__________
(1) 典型特征:小國寡民,⑨________直接參與國家管理。
(2) 主要城邦:斯巴達和雅典最為著名。斯巴達是寡頭政治的代表,雅典是⑩________的典型
文化
成就
(1) 文字: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2) 文學:?______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
(3) 科技:蘇美爾人發(fā)明了60進制
(1) 文字:?____
___。
(2) 科技: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建造金字塔;制造出莎草紙
(1) 思想:?____
____是重要的思想流派。
(2) 文學:《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詩。
(3) 科技:創(chuàng)造了從1到9的數字,發(fā)明了“0”,提出了按位計值的方法
(1) 文學:神話、悲劇和喜劇等。
(2) 史學:?________在西方被認為是“史學之父”,修昔底德成為政治史傳統(tǒng)的奠基人。
(3) 哲學:?_____
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
食物
種植?__________,飼養(yǎng)山羊、綿羊、牛等家畜
——
大麥和小麥從西亞傳入希臘,成為當地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葡萄和橄欖,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欖油
生產
與
生活
王室和神廟擁有許多土地。政府官員、貴族、商人等也擁有土地,他們合伙經營或將土地出租給佃戶
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廟占有,以?______為中心的農業(yè)體系決定了整個古埃及的命運
——
在古希臘城邦中,只有公民才能擁有土地,農業(yè)生產中使用?__________的現象非常普遍
商業(yè)
——
商業(yè)歷史悠久;對外貿易控制在?____
____手中
——
形成了若干個商業(yè)貿易中心,?_____
___十分活躍
貨幣
——
公元前11世紀,開始用銅塊和銀塊作為貨幣
——
——
信貸
公元前22—前21世紀,兩河流域出現了經營借貸的商人,? EQ \\ac(○,21)__________也從事放貸業(yè)務
公元前16—前11世紀,古埃及出現了較為完備的 EQ \\ac(○,22)____
_____
——
公元前4世紀,專門從事貨幣兌換、保管和匯兌的貨幣經營行業(yè)開始興起,出現了 EQ \\ac(○,23)________的雛形
商業(yè)
契約
公元前26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人們已經使用契約。古巴比倫時期,訂立契約是 EQ \\ac(○,24)________現象
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約廣泛使用
——
——
村落
最早出現在兩河流域
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遺址
——
民居
(1) 建筑材料:使用 EQ \\ac(○,25)__________混合制成的土坯和木材。
(2) 布局:幾戶人家的房屋墻壁貼著墻壁建在一起;結構都是由前庭、前室、主室構成
(1) 建筑材料:大多數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
(2) 特點:具有防曬保溫功能,有些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 EQ \\ac(○,26)________是家庭活動的場所,院落的周圍有柱廊
——
帶有列柱圍廊的? EQ \\ac(○,27)________是民居的核心
文明
類型
? EQ \\ac(○,28)__________
海洋文明
文明
基礎
發(fā)達的農業(yè)?
EQ \\ac(○,29)______________
認識
(1) 古代世界基本處于各地區(qū)獨立發(fā)展的區(qū)域文明階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發(fā)展多樣性,古代世界各區(qū)域文明都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 EQ \\ac(○,30)__________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樣性的根本原因。亞非文明古國以農業(yè)立國,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臘以工商業(yè)為主,形成了開拓進取的海洋文明。
(3) 在世界上古時期,生產力相對落后, EQ \\ac(○,31)____________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巨大。人類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邊,利用沖積平原的有利條件進行農業(yè)生產。希臘港灣眾多,對希臘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及海外貿易有很大的影響
這是一份第24課 抗日戰(zhàn)爭 導學案(含答案)-2024屆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二輪復習,共11頁。
這是一份第3課 世界古文明的早期發(fā)展 導學案(含答案)--2024屆高三歷史統(tǒng)編版二輪復習,共10頁。
這是一份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奠基——先秦時期(遠古~公元前221年)導學案 --2023屆高三歷史二輪復習,共1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