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
1. 孟德爾進行的植物雜交實驗,只有選用豌豆的實驗最為成功,與之無關的原因是( )
A. 豌豆品種間性狀差異大B. 豌豆的相對性狀易于區(qū)分
C. 豌豆是自花傳粉的植物D. 豌豆是閉花授粉的植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豌豆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1)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閉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為純種;
(2)豌豆具有多對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易于觀察;
(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
(4)豌豆生長期短,易于栽培。
【詳解】A、豌豆品種間性狀差異大,不是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A錯誤;
B、豌豆具有多對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是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之一,B正確;
C、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的植物、閉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為純種,是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之一,C正確;
D、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的植物、閉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為純種,是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之一,D正確。
故選A。
2.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的正確步驟是
A. 開花后去雄→套袋→傳粉B. 開花前去雄→套袋→傳粉→套袋
C. 開花前去雄→套袋→傳粉D. 開花后去雄→套袋→傳粉→套袋
【答案】B
【解析】
【詳解】試題分析: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的正確步驟是:要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即開花前去雄,然后套袋,待母本雌蕊成熟后,進行傳粉,然后再套袋,B項正確,A、C、D三項均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
3. 下列有關純合子和雜合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純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純合子
B. 純合子雜交,后代都是純合子
C. 雜合子自交,后代都是雜合子
D. 雜合子測交,后代都是雜合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純合子和雜合子的鑒定 :(1)測交法;(2)自交法。植物常用自交法,也可用測交法,但自交法更簡便,但動物常用測交。
【詳解】A、不考慮其他變異的情況下,以A/a這一對等位基因為例,純合子AA自交后代均為AA純合子,純合子aa自交后代均為aa純合子,A正確;
B、若是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純合子雜交,其后代為雜合子,如AA和aa雜交,子代全為Aa,B錯誤;
C、雜合子Aa自交后代產生AA、Aa、aa三種基因型的個體,其中AA和aa是純合子,因此雜合子自交后代不全是雜合子,C錯誤;
D、雜合子Aa與隱性個體aa測交,后代有Aa雜合子也有aa純合子,不全是雜合子,D錯誤。
故選A。
4. 豌豆的高莖與矮莖是一對相對性狀。一株雜合高莖豌豆連續(xù)自交,F3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A. 1/2B. 3/4
C. 1/6D. 7/8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分析,豌豆的高莖與矮莖是一對相對性狀,假設受一對等位基因D、d控制,則雜合子高莖豌豆的基因型為Dd,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DD:Dd:dd=1:2:1。
【詳解】根據以上分析已知,雜合子高莖豌豆的基因型為Dd,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DD:Dd:dd=1:2:1,則子一代雜合子的比例占1/2;同理子二代中雜合子的比例為1/2×1/2=1/4,子三代中雜合子的比例為1/4×1/2=1/8,因此子三代中純合子占的比例=1-1/8=7/8。
故選D。
【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基因的分離定律及實質,識記一對等位基因的雜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明確雜合子自交n代產生后代中雜合子的比例為1/2的n次方,進而計算純合子的比例。
5. 馬的毛色栗色(顯性)與紅色(隱性)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F要判斷某匹栗色馬是否為雜合子,最好的交配方式是( )
A. 自交B. 雜交
C. 測交D. 正交與反交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據題意分析可知,馬的毛色中,栗色與白色是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栗色為顯性性狀,可能是顯性純合子,也可能雜合子。
【詳解】馬的毛色栗色對白色為顯性性狀,要判斷一匹健壯的栗色公馬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可采用測交法,即讓該栗色公馬與多匹白色母馬與之雜交,再根據子代情況作出判斷,若子代均為栗色,則為純合子;若子代出現白色,則為雜合子。
故選C。
【點睛】遺傳學相關的鑒別方法:
(1)鑒別一只動物是否為純合子,可用測交法;
(2)鑒別一棵植物是否為純合子,可用測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簡便;
(3)鑒別一對相對性狀的顯性和隱性,可用雜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優(yōu)良品種的純度,常用自交法;
(5)檢驗雜種F1的基因型采用測交法。
6. 下列有關孟德爾運用的“假說—演繹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屬于假說內容之一
B. “測交實驗”是對推理過程及結果的檢測
C. “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的結果”是通過大量實驗得到的
D. “Dd能產生D、d數量相等的兩種雌雄配子”屬于推理內容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爾利用豌豆為實驗材料,通過假說-演繹法發(fā)現了遺傳的兩大基本規(guī)律。孟德爾的假說內容有:生物的性狀由遺傳因子決定;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成對存在;生物體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配子中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為了驗證假說,孟德爾設計了測交實驗進行驗證。
【詳解】A、“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屬于假說內容之一,A正確;
B、“測交實驗”是對推理過程及結果進行的檢驗,是驗證過程,B正確;
C、“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的結果”是通過大量實驗得到的,C正確;
D、“F1(Dd)能產生數量相等的兩種配子(D∶d=1∶1)”屬于推理內容,但是雌雄配子數量不一定相等,D錯誤。
故選D。
7. 在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中,甲同學分別從下圖①②所示燒杯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乙同學分別從下圖①③所示燒杯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將抓取的小球分別往回原燒杯后,重復100次。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甲同學實驗模擬F2產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 乙同學的實驗模擬基因自由組合
C. 乙同學抓取小球的組合類型中DR約占1/2
D. 從①~④中隨機各抓取1個小球的組合類型有16種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題考查模擬孟德爾雜交試驗。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①②所示燒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對等位基因D和d,說明甲同學模擬的是基因分離定律實驗;①③所示燒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兩對等位基因D、d和R、r,說明乙同學模擬的是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實驗。
【詳解】A、甲同學的實驗模擬F1產生配子和受精作用,A錯誤;
B、乙同學分別從如圖①③所示燒杯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涉及兩對等位基因,模擬了基因自由組合,B正確;
C、乙同學抓取小球的組合類型中DR約占1/2×1/2=1/4,C錯誤;
D、從①~④中隨機各抓取1個小球的組合類型有3×3=9種,D錯誤。
故選B。
【點睛】關鍵要明確實驗中所用的燒杯、不同燒杯的小球的隨機結合所代表的含義;其次要求學生明確甲、乙兩同學操作的區(qū)別及得出的結果,再對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
8. 某種植物的花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現有紅花植株與白花植株作親本雜交,子一代全開紫花,子一代自交,所得子二代中紅花:紫花:白花=1:2:1。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紫花是性顯性狀
B. 紅花顯性性狀
C. 白花是顯性性狀
D. 無法判斷花色的顯隱性關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共顯性:如果雙親的性狀同時在F1個體上表現出來,這種顯性表現稱為共顯性,或叫并顯性。
不完全顯性: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后,F1顯現中間類型的現象。
完全顯性: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體親本雜交后,F1只表現一個親本性狀的現象,即外顯率為100%。
【詳解】通過題干信息可知,花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紅花植株與白花植株作親本雜交,子一代全開紫花,子一代自交,所得子二代中紅花:紫花:白花=1:2:1。基因型符合AA×aa→Aa,Aa自交,產生的F2基因型為AA:Aa:aa=1:2:1,基因型比和表現型比一致,這種情況屬于不完全顯性,無法判斷花色的顯隱性關系,D正確。
故選D。
9. 豌豆在自然狀態(tài)下是純種的原因是( )
A. 豌豆品種間性狀差異較大B. 豌豆先開花后授粉
C. 豌豆是閉花授粉植物D. 豌豆可以異花授粉
【答案】C
【解析】
【分析】豌豆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嚴格的自花、閉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為純種;(2)豌豆具有多對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易于觀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長期短,易于栽培。
【詳解】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植物,因此其在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嚴格自交,所以一般是純種。
故選C。
【點睛】
10. 將豌豆的一對相對性狀的純合顯性個體和純合隱性個體間行種植,隱性純合一行植株所產生的F1中( )
A. 顯性個體和隱性個體都會有B. 顯、隱性個體的比例是3:1
C. 都為隱性個體D. 顯、隱性個體的比例是1:1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據題意:純種豌豆在自然情況下是嚴格的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所以間行種植彼此之間互不影響。
【詳解】純種豌豆在自然情況下是嚴格的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所以間行種植彼此之間互不影響,隱性純合一行植株所產生的F1都是隱性個體,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點睛】
11. 將高稈(T)無芒(B)小麥與另一株小麥雜交,后代中出現高稈無芒、高稈有芒、矮稈無芒、矮稈有芒四種表現型,且比例為3:1:3:1,則親本的基因型為( )
A. ttBb×TtBbB. Ttbb×TtBBC. TTBB×TtBbD. TTBb×ttbb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詳解】高稈無芒∶高稈有芒∶矮稈無芒∶矮稈有芒=3∶l∶3∶1,高稈∶矮稈=1∶1,說明親代基因型是Tt和tt,無芒∶有芒=3∶1,親代基因型是Bb和Bb,綜合分析后,親代基因是TtBb(高稈無芒)和ttBb(矮稈無芒),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2. 一雜合植株(基因型為Dd)自交時,含有顯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則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
A. 1:2:1B. 4:4:1C. 2:3:2D. 1:3:2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分析,已知一雜合植株(基因型為Dd)自交時,含有顯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即其產生的雄配子的種類及其比例為D:d=1:2,據此分析答題。
【詳解】根據以上分析已知,一雜合植株(基因型為Dd)自交時,產生的雄配子的種類及其比例為D:d=1:2,而產生的雌配子的比例為D:d=1:1,因此后代中DD:Dd:dd=(1/3×1/2):(1/3×1/2+2/3×1/2):(2/3×1/2)= 1:3:2。
故選D。
13. 某植物的花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F以紅花和白花植株為親本雜交,F1均為紅花,F1自交產生F2,拔除F2中的全部白花植株,讓剩余的植株自交產生F3,F3中的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為( )
A. 1/3B. 1/4C. 1/6D. 1/9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詳解】植物的花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設用字母A/a表示。紅花和白花雜交,后代都是紅花,可知紅花是顯性性狀,親本的基因型是AA、aa。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Aa自交產生的F2代中AA:Aa:aa=1:2:1。將F2中的白花拔出,則剩余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為1/3AA、2/3Aa,F2進行自交,F3代中白花(aa)的概率為2/3×1/4=1/6。
故選C。
14. 基因型為Aabb與aaBb的個體雜交,兩對等位基因(A對a為完全顯性,B對b為完全顯性)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后代中( )
A. 表現型有2種,且比例為1:1;基因型有4種
B. 表現型有2種,且比例為3:1;基因型有2種
C. 表現型有4種,且比例為2:1:2:1;基因型有6種
D. 表現型有4種,且比例為1:1:1:1;基因型有4種
【答案】D
【解析】
【分析】解答本題最簡單的方法是拆分法,即首先將自由組合定律問題轉化為若干個分離定律問題;其次根據基因的分離定律計算出每一對相對性狀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詳解】根據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可以將基因型的Aabb的個體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雜交,拆分成Aa與aa雜交、bb與Bb染交進行分析,其中Aa與aa雜交,后代有兩種基因型Aa與aa,比例為1:1,則兩種表現型比例也為1:1;bb與Bb雜交,后代有兩種基因型Bb和bb,比例為1:1,則表現型有兩種,比例為1:1。因此基因型的Aabb的個體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雜交,則后代中表現型有2×2=4種,比例為(1:1)×(1:1)=1:1:1:1,基因型有2×2=4種,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15. 下圖為某植株自交產生后代過程的示意圖,下列對此過程及結果的描述,錯誤的是( )
A. ①過程會發(fā)生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
B. ②過程中配子間的結合方式M=16
C. 雌雄配子在③過程隨機結合,N、P分別為9、3
D. 該親本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理論上是1∶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題圖可知,圖中①表示減數分裂形成配子,②表示受精作用,其中因為①過程形成4種配子,則雌、雄配子的隨機組合的方式M是4 ×4=16種,F2基因型N=3×3=9種,表型比為12: 3: 1,所以表型P為3種。
【詳解】A、分析圖可知,①是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該過程中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即①過程會發(fā)生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A正確;
B、②過程發(fā)生雌、雄配子的隨機組合,由于雌雄配子都有4種,因此該過程中配子間的結合方式M=16,B正確;
C、雌、雄配子在③過程隨機結合,子代的基因型有3×3=9種,表型及比例為12: 3: 1,即有3種表型,因此,N、P分別為9、3,C正確;
D、該植株(AaBb) 測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為1 (AaBb):1(Aabb) : 1 (aaBb ) :1 (aabb) ,結合F2的表型比例(12: 3: 1)可知,測交的表型比例為2: 1: 1,即該親本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理論上是2: 1: 1,D錯誤。
故選D。
16. 在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F2出現的性狀類型比為( )
A. 1:1:1:1B. 6:3:3:4
C. 9:3:3:1D. 13:1:1:1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ABCD、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F1為 YyRr,F1自交得到F2,F2的基因型有9種為YYRR、YYRr、YYrr、YyRR、YyRr、 Yyrr、yyRR、yyRr、yyrr,表現型為9黃色圓粒、3黃色皺粒、3綠色圓粒、1綠色皺粒,所以F2出現的性狀類型比為9:3: 3: 1,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7. 下列表述屬于等位基因的是
A. D和TB. D和dC. D和DD. d和d
【答案】B
【解析】
【詳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D和T分別可知不同對性狀,不是等位基因,A錯誤;
B、D和d是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B正確;
CD、D和D、d和d都是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不是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CD錯誤。
故選B。
18. 下列關于減數分裂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B. 產生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
C. 性原細胞可進行有絲分和減數分裂
D. 減數分裂也具有周期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減數分裂過程:
(1)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
(2)減數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
(3)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類似于有絲分裂)。
【詳解】A、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A正確;
B、減數分裂的結果就是染色體數目減半,因此正常產生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B正確;
C、性原細胞只可進行減數分裂,也可進行有絲分裂,C正確;
D、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但無細胞周期,D錯誤。
故選D。
【點睛】本題知識點簡單,考查細胞的減數分裂,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減數分裂的概念和不同時期的特點,明確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類似于有絲分裂,再作出準確的判斷。
19. 用M和N分別代表精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和核DNA數目,則初級精母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和核DNA數目分別是( )
A. 2M和2NB. 4M和4N
C. 2M和4ND. 4M和2N
【答案】C
【解析】
【分析】核DNA加倍是由于S期核DNA復制引起的;核DNA減半是由于細胞一分為二,即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體加倍是由于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引起的,即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體減半是由于細胞一分為二,即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
【詳解】精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和核DNA數目分別為M和N,則精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和核DNA數目分別為2M和2N,初級精母細胞包括了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染色體數不變,核DNA數由于間期時復制而加倍,因此染色體數目和核DNA數目分別為2M和4N,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20. 下列生物細胞中肯定不含同源染色體的是( )
A. 小鼠的次級精母細胞
B. 野豬的初級精母細胞
C. 小鼠體細胞
D. 家兔的受精卵
【答案】A
【解析】
【分析】同源染色體是指減數分裂過程中兩兩配對的染色體,它們形態(tài)、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所以次級性母細胞及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體,其他細胞均會同源染色體。
【詳解】同源染色體是指減數分裂過程中兩兩配對的染色體,它們形態(tài)、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所以次級性母細胞及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體,其他細胞均會同源染色體。所以小鼠的次級精母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野豬的初級精母細胞、小鼠體細胞、家兔的受精卵均含有同源染色體,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1. 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時,發(fā)現一個細胞中有8條形態(tài)、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你認為此細胞處于( )
A. 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B. 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
C. 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
D. 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存在同源染色體,但是由于在減一后期時同源染色體的分離,使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均不存在同源染色體。
【詳解】一個細胞中有8條形態(tài)、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該細胞無同源染色體,且處于分裂中期,所以該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22. 下列屬于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過程的共同點的是( )
A. 染色體數目和DNA數目的加倍發(fā)生在同一個細胞中
B. 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分別進入兩個子細胞中
C. 非姐妹染色單體可以發(fā)生部分片段交換
D. 同源染色體分開后分別進入兩個子細胞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的主要區(qū)別:
【詳解】A、減數分裂過程中,DNA數目加倍發(fā)生在性原細胞形成初級性母細胞的過程中,而染色體數目加倍發(fā)生在次級性母細胞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在同一個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DNA數目加倍發(fā)生在間期S期,染色體數目將加倍發(fā)生在后期,在同一個細胞,A錯誤;B、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過程中,著絲點分裂導致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分離后的子染色體都會分別進入兩個子細胞中,B正確;
C、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可以發(fā)生交叉互換;而有絲分裂不會發(fā)生交叉互換,C錯誤;
D、有絲分裂過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D錯誤。
故選B。
23. 下列關于孟德爾獲得成功原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正確的選用實驗材料B. 由多因子到單因子的研究方法
C. 應用數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處理和分析D. 科學地設計了實驗程序
【答案】B
【解析】
【分析】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1)選材:豌豆,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且閉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狀態(tài)下為純種;品系豐富,具多個可區(qū)分的性狀,且雜交后代可育,易追蹤后代的分離情況,總結遺傳規(guī)律。(2)由單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學思路(即先研究1對相對性狀,再研究多對相對性狀)。(3)利用統計學方法。(4)科學的實驗程序和方法。(5)具有熱愛科學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詳解】A、正確地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是孟德爾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確;
B、先分析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再分析多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即由單因子到多因子,B錯誤;
C、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是孟德爾成功的原因之一,C正確;
D、科學的設計實驗程序,先提出假說解釋現象,再通過演繹推理和測交實驗驗證假說,D正確。
故選B。
24. 兩只雜合白羊交配,接連生下3只小羊都是白色的。若它們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為白色的可能性為( )
A. 0B. 1/4C. 3/4D. 1
【答案】C
【解析】
【分析】白羊親本為雜合子,說明白色相對于黑身是顯性性狀(用A、a表示),則親本的基因型均為Aa,它們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aa=1:2:1。據此答題。
【詳解】由分析可知:兩只雜合白羊親本的基因型均為Aa,它們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aa=1:2:1,后代為白色的可能性是3/4,為黑色的可能性是1/4,因此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正確。
故選C。
【點睛】
25. 如圖為某種遺傳病的家系圖,請計算出Ⅱ2與Ⅱ3子女的發(fā)病概率是
A. 1/3B. 2/3C. 1D. 1/2
【答案】B
【解析】
【詳解】由Ⅰ3和Ⅰ4都為患者,而其后代Ⅱ4為一正常女性,可判定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假設相關基因為A和a),因此Ⅱ4的基因型為aa,Ⅰ3和Ⅰ4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患者Ⅱ3的基因型為AA或Aa,其比值為1∶2,即AA的可能性為1/3,Aa的可能性為2/3,正常Ⅱ2(aa)與Ⅱ3子女的發(fā)病概率是1-(2/3×1/2)=2/3。
故選B。
26. 在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點上,可以存在兩種以上的等位基因,遺傳學上把這種等位基因稱為復等位基因。例如,人類ABO血型由位于一對常染色體上的3個復等位基因(IA、IB和i)決定,不同血型的基因組成如下表所示。
正常情況下,子女血型不可能為O型的婚配方式是( )
A. A型×O型B. B型×O型
C. A型×B型D. AB型×O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離定律的實質: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詳解】A、A型×O型,當A型基因型為IAi時,子代可能為ii(O型),A不符合題意;
B、B型×O型,當B型基因型為IBi時,子代可能為ii(O型),B不符合題意;
C、A型×B型,當A型基因型為IAi時,當B型基因型為IBi時,子代可能為ii(O型),C不符合題意;
D、AB型×O型,AB型基因型為IAIB,子代為IAi(A型)或者IBi(B型),不可能為O型,D符合題意。
故選D。
27. 下圖為鼠的毛色(黑色和白色)的遺傳圖解。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 小鼠的黑色對白色為顯性
B. F?黑色個體間交配的結果表明發(fā)生了性狀分離
C. 7號為雜合子的概率為1/2
D. 3號個體與6號個體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圖可知,親代的1、2號為黑鼠,子一代出現白色的鼠,說明小鼠的黑色對白色為顯性。
【詳解】A、根據“無中生有為隱性”可知,親代的1、2號為黑鼠,子一代出現白色的鼠,說明小鼠的黑色對白色為顯性,A正確;
B、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叫性狀分離,F1黑色個體間交配的結果是黑色鼠和白色鼠,因此表明發(fā)生了性狀分離,B正確;
C、用A/a表示相關基因,由于F16號為白鼠,所以其親本的基因型都為Aa,因此7 號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1:2,即為雜合子的概率為2/3,C錯誤;
D、3 號個體與6號個體的基因型一定相同,都為隱性純合子,D正確。
故選C。
28. 家蠶結黃繭和白繭由一對等位基因Y、y控制,并受另一對等位基因I、i影響。當基因I存在時,基因Y的作用不能顯現出來。現有下面兩組雜交實驗,下列分析錯誤的( )
A. 基因Y與基因I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B. 實驗二兩親本的基因型可能是YYIi×YyIi
C. 實驗一的F2中結黃繭家蠶有雜合子
D. 實驗一的F2白繭中純合子占3/16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題意知,分析實驗一可知,F2性狀分離比是13:3,因此兩對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分別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F1白繭的基因型是YyIi,Y_I_、yyI_、yyii都表現為白繭,Y_ii表現為黃繭,親本黃繭的基因型是YYii,白繭基因型是yyII。
【詳解】A、實驗一顯示,F2中白繭:黃繭=13:3(是9:3:3:1的變式),說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因此基因Y與基因I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A正確;
B、實驗二中,白繭與白繭雜交,F1中白繭:黃繭=3:1,因此兩親本的基因型可能是YYIi×YyIi,也可能是YyIi×yyii或YYIi×YYIi或YYIi×yyIi,B正確;
C、由于基因I存在時,基因Y的作用不能顯現出來,再根據實驗一的F2中白繭:黃繭=13:3(是9:3:3:1的變式),因此,結黃繭個體的基因型為1/3YYii、2/3Yyii,有雜合子存在,C正確;
D、實驗一顯示,F2中白繭:黃繭=13:3,其中白繭的基因型有9Y_I_、3yyI_、1yyii,其中純合子有YYII、yyII、yyii,比例為3/13,D錯誤。
故選D。
29. 下列有關人體細胞中四分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都會出現四分體
B. 一個四分體含有兩條染色體和4個DNA分子
C. 次級精母細胞中的四分體是初級精母細胞中的1/2
D. 人的次級精母細胞在減數分裂Ⅱ前期,一共可以通過聯會形成23個四分體
【答案】B
【解析】
【分析】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形成四分體,因此一個四分體就是一對同源染色體,由此可判斷一個四分體含2條染色體(2個著絲粒),4條染色單體,4個DNA分子。
【詳解】A、四分體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后形成的,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出現四分體,A錯誤;
B、一個四分體中含有兩條染色體、四條染色單體和四個DNA分子,B正確;
C、次級精母細胞屬于減數分裂Ⅱ的細胞,沒有同源染色體,不存在四分體,C錯誤;
D、減數分裂Ⅱ前期沒有同源染色體,不存在四分體,D錯誤。
故選B。
30. 人體內下列細胞中的DNA分子數由多到少的排列順序是( )
①成熟紅細胞 ②初級精母細胞 ③神經細胞 ④精細胞
A. ②③④①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④①D. ③④②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體體細胞中核DNA分子數為46,間期DNA完成復制后,核DNA分子數為92,細胞分裂末期,由于細胞一分為二,故核DNA分子數減半。
【詳解】人體體細胞中的核DNA分子數為46個,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核,核DNA分子數為0;初級精母細胞經過間期復制,細胞內核DNA分子數為92個;神經細胞為體細胞,細胞內核DNA分子數為46個;精細胞是減數分裂形成的,核DNA分子數減半,含有23個,因此細胞中的DNA分子數由多到少的排列順序是②③④①,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31. 采用以下哪一組方法,可以最簡便地依次解決①?④中的遺傳問題
①鑒定一株高莖豌豆是否為純合子
②在一對相對性狀中區(qū)分顯隱性
③不斷提高水稻抗病品種的純合度
④檢驗一只紅眼雌果蠅是否是純種
A. 雜交、自交、測交、測交
B. 測交、雜交、自交、測交
C. 自交、雜交、自交、測交
D. 自交、測交、雜交、自交
【答案】C
【解析】
【詳解】鑒定一株高莖豌豆是否為純合子用自交;在一對相對性狀中區(qū)分顯隱性用雜交;不斷提高水稻抗病品種的純合度用自交;檢驗一只紅眼雌果蠅是否是純種用測交,所以選C。
32. 現有一對夫妻,妻子的基因型為AaBBCc,丈夫的基因型為aaBbCc,三對基因獨立遺傳,其子代中出現具有aaBbCC基因型女兒的概率為( )
A. 1/4B. 1/16C. 1/32D. 3/16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2、逐對分析法:首先將自由組合定律問題轉化為若干個分離定律問題;其次根據基因的分離定律計算出每一對相對性狀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3、Aa與aa雜交,后代基因型有Aa和aa2種,比例為1:1;BB與Bb雜交,后代基因型有BB和Bb2種,比例為1:1;Cc與Cc雜交,后代基因型有CC、Cc和cc3種,比例為1:2:1。
【詳解】一對夫婦,妻子的基因型為AaBBCc,丈夫的基因型為aaBbCc,其女兒中基因型為aaBbCC的比例為1/2×1/2×1/4×1/2=1/32。
故選C。
33. 水稻的非糯性對糯性是顯性,將糯性品種與純合非糯性品種雜交,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藍色,糯性花粉呈棕紅色。在顯微鏡下統計這兩種花粉的微粒,非糯性與糯性的比例為( )
A. 1:3B. 1:2C. 2:lD. 1:1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詳解】水稻的非糯性對糯性是顯性(相應的基因用A、a表示),則糯性品種的基因型為aa,非糯性品種的基因型為AA或Aa。糯性品種aa與純合非糯性品種AA雜交后代F1都是Aa,能產生兩種比例相等的花粉,即A:a=1:1,所以用碘液染色后,藍色:棕紅色=1:1.因此在顯微鏡下統計這兩種花粉的微粒,非糯性與糯性的比例為1:1,D正確。
故選D。
34. 假如水稻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稻瘟?。≧)對感稻瘟病(r)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用一個純合易感病的矮稈品種(抗倒伏)與一個純合抗病高稈品種(易倒伏)雜交,F2代中出現既抗病又抗倒伏類型的基因型為( )
A. ddRRB. ddRr
C. ddRR、ddRrD. DDr、DdRR
【答案】C
【解析】
【分析】題意分析:已知水稻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稻瘟?。≧)對易感稻瘟?。╮)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用一個純合易感病的矮稈品種(抗倒伏)與一個純合抗病高稈品種(易倒伏)雜交,則F1為雙雜合子DdRr,再根據自由組合定律推算出F2的情況。
【詳解】用一個純合易感病的矮稈品種(ddrr)與一個純合抗病高稈品種(DDRR)雜交,則F1為雙雜合子DdRr,讓F1子代自交,其后代產生性狀分離比例為高稈抗稻瘟病(D-R-):高稈易感稻瘟?。―-rr):矮稈抗稻瘟?。╠dR-):矮稈易感稻瘟?。╠drr)=9:3:3:1。顯然F2代中出現既抗病又抗倒伏的個體的基因型為ddRR和ddRr,即C正確。
故選C。
35. 結合動物(二倍體)的精卵細胞形成過程進行分析,圖所示的細胞最可能是( )
A. 精細胞B. 精原細胞
C. 初級精母細胞D. 次級精母細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據圖分析,圖示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每條染色體上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散亂分布,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為次級精母細胞或次級卵母細胞或第一極體。
【詳解】圖示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有染色單體存在,染色體散亂分布,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為次級精母細胞或次級卵母細胞或第一極體,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36.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大小相同的染色體一定是同源染色體
B. 著絲粒數目等于染色體條數
C. 出現N個四分體說明該生物有N對同源染色體
D. 姐妹染色單體上的基因一般都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1、同源染色體是指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態(tài)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或者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兩條染色體即同源染色體。
2、減數分裂: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體復制,由于每條染色體有一個著絲粒,因此染色體的數量等于著絲粒的數量,復制后的每條染色體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一般情況下姐妹染色單體上的基因相同;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形成四分體。
【詳解】形態(tài)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體不一定是同源染色體,如著絲點分裂后形成的兩條染色體,A錯誤;一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著絲粒,因此著絲粒數目一定等于染色體條數,B正確;四分體是由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形成的,即一個四分體就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因此出現N個四分體說明一定有N對同源染色體,C正確;姐妹染色單體之間是復制關系,所以含有的基因一般都相同,D正確。
37. 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純合親本雜交(AAbb和aaBB),F1自交產生的F2中,新的性狀組合個體數占總數的( )
A. 10/16B. 6/16C. 9/16D. 3/16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隨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自由組合。
【詳解】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純合親本雜交(AAbb和aaBB),F1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F2中有16種結合方式9種基因型,4種表現型,雙顯:顯隱:隱顯:雙隱=9:3:3:1,親本是顯隱和隱顯性狀,故不同于親本的是(9+1)/16=10/16,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38. 孟德爾認為遺傳因子組成為YYRr的個體,產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是( )
A. YR∶Yr=1∶1B. YR∶yr=1∶1
C. R∶r=1∶1D. Y∶R∶r=2∶1∶1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題比較基礎,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需要應用逐對分析法解題,屬于考綱理解層次的考查。
【詳解】基因型為YY的個體只能產生一種配子,即Y;基因型為Rr的個體能產生兩種配子,即R、r。根據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基因型為YYRr的個體產生的配子是YR和Yr,比例為1:1,故選A。
【點睛】解答本題最簡單的方法是逐對分析法,即首先將自由組合定律問題轉化為若干個分離定律問題;其次根據基因的分離定律計算出每一對相對性狀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39. 將雜合高莖豌豆進行多代自交,下列坐標曲線圖中,由連續(xù)若干代子代顯性純合子所占比值連接而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詳解】雜合高莖豌豆的基因型可表示為Dd,其連續(xù)自交n代,雜合子的比例為(1/2)n,由于顯性純合子與隱性純合子的比例始終相等,故顯性純合子的比例為[1-(1/2)n]×1/2,隨著自交代數增多,該比例會無限接近于0.5。即ACD不符合題意,B正確。
故選B。
40. 下列關于性狀分離比模擬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 甲、乙兩個小桶內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
C. 甲、乙兩個小桶內的彩球數目必須相同
D. 每次抓取的彩球需要放回原來的小桶中并搖勻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產生雌雄配子的雌雄生殖器官,A正確;
B、甲、乙小桶內的兩種不同顏色的彩球分別代表兩種雌雄配子,B正確;
C、兩小桶中小球數可以不相等,但每個小桶中兩種顏色的小球數目必須相等,代表產生兩種配子的比例相等,C錯誤;
D、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并搖勻,再進行下一次抓取,保證每次抓取不同顏色小球的概率均為1/2,D正確。
故選C。
【點睛】解答本題關鍵要識記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原理,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內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隨機組合模擬生物在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
41. 下圖為豌豆的一對相對性狀遺傳試驗過程圖解,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操作①是______,操作②是______;為了確保雜交試驗成功,①操作過程中應注意,時間上要在______進行。
(2)高莖(A)對矮莖(a)為完全顯性,則雜合子豌豆植株的表型為______。
(3)若親本皆為純合子,讓F1進行自交,F2的性狀中高莖與矮莖之比為____,F2的基因型有____種。
豌豆的紅花與白花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A~G七種豌豆分四組進行雜交,結果如下: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相關基因用A、a表示):
(4)根據雜交組合______,可判斷______是顯性性狀。
(5)雜交組合③中兩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
(6)紅花與白花的遺傳符合______定律。
【答案】(1) ①. 去雄 ②. 人工授粉 ③. 花蕾期
(2)高莖 (3) ①. 3∶1 ②. 3
(4) ①. ① ②. 紅花
(5)Aa、aa (6)基因分離
【解析】
【分析】1、分析題圖:人工異花授粉過程: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紙袋→人工異花授粉(待花成熟時,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頭上)→套上紙袋,所以操作①是去雄,操作②是傳粉。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③E×F后代紅花:白花=1:1,說明是測交實驗;①A×B后代中高莖:矮莖=3:1,因此高莖是顯性性狀,矮莖是隱性性狀,且A、B的基因型都是Aa;②C×D后代全是白花,說明C、D的基因型為aa;④G×D后代全是高莖,說明G的基因型為AA。
【小問1詳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操作②是人工傳粉;由于豌豆為自花傳粉且為閉花授粉植物,為確保雜交實驗成功,應在要在花蕾期進行,其動作要輕、要干凈、達到徹底去雄,操作后還要套上紙袋,防止外來花粉干擾實驗。
【小問2詳解】
雜合子豌豆植株的基因型是Aa,表現型是高莖。
【小問3詳解】
親本均為純合子,則F1的基因型是Aa,F1自交,F2中高莖與矮莖之比為3:1,F2的基因型有三種,分別是AA、Aa、aa。
【小問4詳解】
雜交組合①的后代出現紅花:白花=3:1,該比例為雜合子自交后代的結果,因此親本基因型均為Aa,并且紅花為顯性性狀。
【小問5詳解】
雜交組合③中后代的表現型比例是紅花:白花=1:1,為測交,則兩親本的基因型是Aa、aa。
【小問6詳解】
紅花和白花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遺傳時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42. 已知豌豆種子子葉的黃色與綠色由一對等位基因D、d控制,某同學用豌豆該性狀做了如下實驗,請據圖分析回答:
(1)孟德爾總結的遺傳規(guī)律是通過_______法(填實驗方法)得出的,其中實驗驗證部分,相當于_______(填“實驗一”或“實驗二”)。
(2)上述兩個遺傳實驗中,根據實驗_______(填“實驗一”或“實驗二”)可判斷子葉顏色這一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其中_______子葉是顯性性狀。
(3)在實驗一中,親本黃色子葉(丁)自交,后代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叫做_______,其F1代黃色子葉(戊)的基因型為_______,其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
(4)在實驗二中,將親本黃色子葉(甲)與綠色子葉(乙)雜交的具體實驗步驟是_______,F1代出現黃色子葉與綠色子葉的比例為1∶1,其主要原因是親本甲產生的配子種類及其比例為_______。
【答案】(1) ①. 假說-演繹 ②. 實驗二
(2) ①. 實驗一 ②. 黃色
(3) ①. 性狀分離 ②. DD或Dd ③. 2/3
(4) ①. 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②. D:d=1:1
【解析】
【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小問1詳解】
根據題意,實驗二是一個測交實驗,即Dd×dd,子代是黃色:綠色=1:1?;虻姆蛛x定律是孟德爾通過假說-演繹法得出的,其中實驗驗證是利用的測交實驗,即相當于實驗二。
【小問2詳解】
上述兩個遺傳實驗中,根據實驗實驗一,自交子代出現了性狀分離,可判斷子葉顏色這一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其中黃色子葉是顯性性狀。
【小問3詳解】
在實驗一中,親本黃色子葉(?。┳越唬蟠瑫r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叫做性狀分離,由于親本丁是Dd,自交子代黃色戊的基因型可能是DD或者Dd,其中雜合子Dd占2/3。
【小問4詳解】
由于豌豆在自然狀態(tài)下是閉花授粉的植物,因此雜交只能采取人工雜交的方式,具體的實驗步驟是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實驗二是一個測交實驗,即Dd×dd,子代是黃色:綠色=1:1,主要原因是親本甲產生的配子種類及其比例為D:d=1:1。
43. 蝴蝶中紫翅(A)和黃翅(a)是一對相對性狀,綠眼(B)和白眼(b)是一對相對性狀,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下圖是表現型為紫翅綠眼蝴蝶與某蝴蝶甲雜交,產生的1356只后代的性狀,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的基因組成是____________,性狀分離是指__________。雜交后代中純合子約有____________只。
(2)若要鑒定一只紫翅綠眼蝴蝶的基因型,應讓其與表現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進行測交,統計后代的表現型種類,預測出現的現象及所得結論:
①若測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待測個體的基因型是AaBb。
②若測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則待測個體的基因型是AABb
【答案】 ①. Aabb ②. 雜種后代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 ③. 339 ④. 黃翅白眼 ⑤. 紫翅白眼∶紫翅綠眼∶黃翅白眼∶黃翅綠眼=1∶1∶1∶1 ⑥. 紫翅白眼:紫翅綠眼=1∶1
【解析】
【分析】分析題干可知,A、a;B、b各控制蝴蝶的一對相對性狀,分別是紫翅(A)和黃翅(a),綠∶眼(B)和白眼(b),且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讀題圖可知:紫翅綠眼蝴蝶與某蝴蝶甲雜交,產生的1356只后代中,紫翅與黃翅的數量比接近3∶1,推出親本基因型是Aa;Aa,綠眼和白眼的數量比是1∶1,推出親本的基因型是Bb;bb,親本的基因型分別是 AaBb;Aabb,其中基因型AaBb是紫眼綠翅,基因Aabb就是甲個體。
【詳解】(1)由分析可知,親本中紫翅綠眼蝴蝶、紫翅白眼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Aabb,性狀分離是指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雜交后代中表現型有:紫翅綠眼、紫翅白眼、黃翅綠眼、黃翅白眼,其中親本雜交后代中純合子的基因型有:AAbb、aabb,兩種基因型的個體占后代的比例分別為1/8、1/8,所以后代中純合子約有(1/8+1/8)×1356=339只。
(2)若要鑒定一只紫翅綠眼蝴蝶的基因型,應讓其與表現型為黃翅白眼的雙隱性個體進行測交,統計后代的表現型種類,預測出現的現象及所得結論:①若測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是紫翅白眼∶紫翅綠眼∶黃翅白眼∶黃翅綠眼=1∶1∶1∶1,則待測個體的基因型是AaBb。②若測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是紫翅白眼∶紫翅綠眼=1∶1,則該待測個體的基因型是AABb。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及兩對等位基因的測交實驗過程。
44. 下圖表示某雄性動物體內處于不同分裂狀態(tài)的細胞,請據圖回答問題:
(1)D細胞正處于_______分裂_______期,該時期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D細胞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_,其細胞核中含_______個DNA分子。
(3)圖中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將上圖中A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精細胞的過程按分裂的順序連接起來(用字母和箭頭表示)______________。
(5)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精子是在_______形成的。
【答案】44. ①. 減數分裂I ②. 后 ③. 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45. ①. 初級精母細胞 ②. 8
46. ABD 47. A→D→C→E
48. 睪丸
【解析】
【分析】由圖可知,A中不含染色單體,有同源染色體,應該是有絲分裂的末期或精原細胞;B著絲粒分裂,有同源染色體,是有絲分裂的后期;C著絲粒在赤道板上,無同源染色體,為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中期;D同源染色體分離,為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E減數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小問1詳解】
D同源染色體分離,D細胞正處于減數分裂I分裂后期,該時期的主要特點是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小問2詳解】
D細胞正處于減數分裂I分裂后期,圖中D細胞的名稱為初級精母細胞,其細胞核中含8個DNA分子。
【小問3詳解】
據圖分析,圖中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ABD。
【小問4詳解】
由圖可知,A中不含染色單體,有同源染色體,應該是有絲分裂的末期或精原細胞;B著絲粒分裂,有同源染色體,是有絲分裂的后期;C著絲粒在赤道板上,無同源染色體,為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中期;D同源染色體分離,為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E減數第二次分裂的末期。圖中A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精細胞的過程按分裂的順序是A→D→C→E。
【小問5詳解】
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精子是在睪丸形成的。比較項目
有絲分裂
減數分裂
染色體復制
間期
減I前的間期
同源染色體的行為
聯會與四分體
無同源染色體聯會現象、不形成四分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沒有交叉互換現象
出現同源染色體聯會現象、形成四分體,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常常有交叉互換現象
分離與組合
也不出現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出現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著絲點的
行為
中期位置
赤道板
減I在赤道板兩側,減II在赤道板
斷裂
后期
減II后期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i
i
雜交后代
雜交組合
紅花
白花
總植株數
①AB
210
75
285
②CD
0
270
270
③EF
160
150
310
④GD
300
0
300
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樹德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樹德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生物試題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樹德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qū)成都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qū)成都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生物試題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qū)成都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生物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生物試題(Word版附解析),共3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16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