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分鐘完成)
一、填空題。(第1、2題各3分,第3題6分,第4題4分,其余每題2分,共28分)
1. 在﹣4,6,﹣3.2,0,8,,﹣,﹣10中,整數(shù)有( ),負數(shù)有( ),自然數(shù)有( )。
【答案】 ①. ﹣4,6,0,8,﹣10 ②. ﹣4,﹣3.2,﹣,﹣10 ③. 6,0,8
【解析】
【分析】整數(shù)包括自然數(shù)和負整數(shù),表示物體個數(shù)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shù),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shù),最小的自然數(shù)是0,自然數(shù)是整數(shù)的一部分;再根據(jù)正負數(shù)的意義:大于0的數(shù)是正數(shù),小于0的數(shù)是負數(shù),0既不是整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據(jù)此解答。
【詳解】﹣4,6,﹣3.2,0,8,﹣ ,﹣10中,整數(shù)有:﹣4,6,0,8,﹣10;
負數(shù)有:﹣4,﹣3.2,﹣,﹣10;
自然數(shù)有:6,0,8
【點睛】本題利用自然數(shù)、正負數(shù)的意義進行解答。
2.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總面積約為一億八千一百三十四萬平方千米,橫線上的數(shù)寫作________,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是________萬,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shù)約是________億。
【答案】 ①. 181340000 ②. 18134 ③. 2
【解析】
【分析】這個數(shù)的億級是1,萬級是8134,個級四位都是0,據(jù)此寫數(shù),改寫為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將個級的4個0去掉,在數(shù)字后面添上萬字即可;省略億后面的尾數(shù)即近似到億位,看千萬位的數(shù)字,千萬位是8,向億位進1。
【詳解】一億八千一百三十四萬寫作:181340000,改寫為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是18134萬;
181340000≈2億。
【點睛】取近似數(shù)時,近似到哪一位,只需看這一位右邊的那一位,滿5向前一位進1,不滿5則直接舍掉。
3. 1.08m=( )dm 2時15分=( )時
3千克60克=( )克 4.07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900mL=( )L 0.04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答案】 ①. 10.8 ②. 2.25 ③. 3060 ④. 4 ⑤. 70 ⑥. 0.9 ⑦. 4
【解析】
【分析】1m=10dm;1時=60分;1千克=1000克;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L=1000mL;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乘進率;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除以進率;據(jù)此解答。
【詳解】1.08m=10.8dm
2時15分=2.25時
3千克60克=3060克
4.07立方米=4立方米70立方分米
900mL=0.9L
0.04平方分米=4平方厘米
【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熟記進率。
4. =( )÷8=3∶4=( )%=( )折。
【答案】16;6;75;七五
【解析】
【分析】根據(jù)比與分數(shù)的關系:比的前項做分子,比的后項做分母;3∶4=,再根據(jù)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分數(shù)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shù)(0除外),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再根據(jù)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分子做被除數(shù),分母做除數(shù);=6÷8;再用3除以4,得出結果,3÷4=0.75,再根據(jù)小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兩位,再添上百分號;打幾折就是百分之幾十;據(jù)此解答。
【詳解】=6÷8=3∶4=75%=七五折。
【點睛】根據(jù)百分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和比之間的互化;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的知識進行解答;關鍵明確打幾折就是百分之幾十。
5. 18的因數(shù)有______,選出其中四個數(shù)組成一個比例是______。
【答案】 ①. 1,2,3,6,9,18 ②. 1∶2=3∶6
【解析】
【分析】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個數(shù)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數(shù)是1,最大的因數(shù)是它本身;比例的意義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由此解答。
【詳解】18的因數(shù)有:1,2,3,6,9,18;
組成一個比例是:1∶2=3∶6(答案不唯一)。
【點睛】掌握求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和比例的意義是解題的關鍵。
6. 小明買3本練習本,每本a元,付出20元,應找回( )元。
【答案】20-3a
【解析】
【分析】買3本練習冊,每本a元,3本是a×3元,付出20元,找回多少元,用付出的20元減去買3本練習冊的錢數(shù),即20-a×3元,據(jù)此解答。
【詳解】20-a×3
=20-3a(元)
【點睛】根據(jù)用字母表數(shù),以及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化簡與求值的知識進行解答。
7. 偶數(shù)中,最小的合數(shù)是( );奇數(shù)中,最小的質數(shù)是( )。
【答案】 ①. 4 ②. 3
【解析】
【分析】偶數(shù)是指能被2整除的整數(shù),奇數(shù)是指不能被2整除的整數(shù)。質數(shù)是指只有1和它本身的兩個因數(shù)的整數(shù);合數(shù)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其它因數(shù)的整數(shù);1既不是質數(shù),也不是合數(shù);據(jù)此解答。
【詳解】偶數(shù)中,最小的合數(shù)是4;奇數(shù)中,最小的質數(shù)是3。
【點睛】解答本題是根據(jù)偶數(shù)、奇數(shù)的意義,質數(shù)與合數(shù)的意義。
8. 在長7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中剪出一個最大的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在邊長10厘米的正方形中剪出一個最大的圓,這個圓的周長是( )厘米。
【答案】 ①. 17.5 ②. 31.4
【解析】
【分析】在長方形中剪出最大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底和高等于長方形的長和寬,根據(jù)三角形面積公式:面積=底×高÷2,代入數(shù)據(jù),求出三角形面積;
在正方形中剪最大的圓,圓的直徑等于正方形的邊長;根據(jù)圓的周長公式:周長=π×直徑,代入數(shù)據(jù),求出圓的周長。
【詳解】7×5÷2
=35÷2
=17.5(平方厘米)
3.14×10=31.4(厘米)
【點睛】明確長方形內最大三角形的特點、正方形內最大圓的特點,以及靈活運用三角形面積公式、圓的周長公式是解題的關鍵。
9. 一個裝滿水的圓錐體高6分米,將這些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形玻璃杯里,這時水高______分米。
【答案】2
【解析】
【分析】因為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所以當圓柱與圓錐的體積相等,底面積相等時,圓柱的高是圓錐高的,根據(jù)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解答。
【詳解】6×=2(分米)
【點睛】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及應用。
10. 如果∶x=3y∶,則x和y成( )比例。
【答案】反
【解析】
【分析】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將式子變形,然后依據(jù)判定正、反比例的方法,即看這兩個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積一定,則成反比例;據(jù)此解答。
【詳解】∶x=3y∶
3xy=×
3xy=
xy=÷3
xy=×
xy=
x和y的乘積一定,x和y成反比例。
【點睛】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個內項之積等于兩個外項之積;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二、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1. 鐘面顯示現(xiàn)在的時間是8∶55,時針與分針所夾的最小的角接近( )。
A. 30度B. 60度C. 90度D. 120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鐘面上有12個數(shù)字,每兩個數(shù)字之間的夾角是30度;鐘面顯示的時間是8:55,分針在11數(shù)字上,時針在接近9的數(shù)字上;9到11之間是2個數(shù)字,即30×2=60度,時針與分針所夾的最小的角接近60度,據(jù)此解答。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鐘面顯示現(xiàn)在的時間是8:55,時針與分針所夾的最小的角接近60度。
故答案為:B
【點睛】根據(jù)鐘面上的角解答問題,關鍵牢記每一個大格是30度。
12. 如圖是一個正方體的展開圖,把它折成正方體后與3的相對面是( )。
A. 1B. 2C. 5D. 6
【答案】C
【解析】
【分析】圖形式正方體的展開圖,屬于2﹣3﹣1型,將展開圖折回正方體后,與3相對的面是5,據(jù)此選擇。
【詳解】結合正方體展開圖的特征可得:
如圖是一個正方體的展開圖,把它折成正方體后與3的相對面是5。
故答案為:C
【點睛】此題考查正方體的展開圖,解決此題的關鍵是判斷展開圖屬于哪種類型,用折回正方體的方法找答案。
13.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兩個質數(shù)的積一定是合數(shù)
B. 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圓都是軸對稱圖形
C. 6克鹽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鹽水含鹽率是6%
D. 把3米長的木料平均截成8段,每段占全長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據(jù)質數(shù)與合數(shù)的意義;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求百分率;分數(shù)的意義進行解答。
【詳解】A.如2和3這兩個數(shù)的積是6,6是合數(shù);所以兩個質數(shù)的積一定是合數(shù),說法正確;
B.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圓是軸對稱圖形,所以原題干說法錯誤;
C.6÷(6+100)×100%
=6÷106×100%
≈0.057×100%
=5.7%
原題干說法錯誤;
D.把3米長的木料平均截成8段,把木料全長看作單位“1”,求每段占全長的幾分之幾,用單位“1”÷8,即1÷8=。原題干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A
【點睛】解答本題需要的知識點較多,要逐項分析,進行解答。
14. 在如圖所示的4條線段中,選出3條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因此如果較短的兩條邊的長度和大于第三邊就能組成三角形.
【詳解】1.3+2.2>2.8,②③④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
故答案為C.
15.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方程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B. 把13∶2=39∶6改寫成2×39=13×6是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
C. 個位是3、6、9的數(shù)都是3的倍數(shù)
D. 氣象局為了反映兩個城市一周中氣溫變化情況,采用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最合適
【答案】C
【解析】
【分析】(1)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所以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是正確的;但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只是等式的一部分;據(jù)此解答;
(2)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據(jù)此判斷;
(3)一個數(shù)的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的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shù)就能被3整除;據(jù)此判斷;
(4)條形統(tǒng)計圖能很容易看出數(shù)量的多少;折線統(tǒng)計圖不僅容易看出數(shù)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數(shù)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扇形統(tǒng)計圖能反映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由此根據(jù)情況選擇即可。
【詳解】(1)方程是等式,但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原說法正確;
(2)13∶2=39∶6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可得2×39=13×6,原題干正確;
(3)一個數(shù)的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的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shù)就能被3整除;個位上是3,6,9的數(shù),不一定是3的倍數(shù);原說法錯誤;
(4)氣象局為了反映兩個城市一周中氣溫變化情況,采用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最合適;原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C
【點睛】此題考查方程與等式的關系、比例基本性質的掌握與運用情況、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以及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基礎知識要牢牢掌握。
16. 甲、乙兩袋大米都重45kg,從甲袋取出15kg放入乙袋,這時乙袋比甲袋多( )。
A 15%B. 50%C. 100%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知:兩袋大米都是45千克,從甲袋取出15千克放入乙袋,則此時甲袋還剩下(45-15)千克,乙袋比甲袋多了(15+15)千克,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這時乙袋比甲袋多(15+15)÷(45-15)×100%,列式計算即可。
【詳解】(15+15)÷(45-15)×100%
=30÷30×100%
=1×100%
=100%
故答案為:C
【點睛】完成本題要注意,此時甲袋少了15千克,乙袋多了15千克,則乙袋比甲袋多了(15+15)千克。
17. 淘氣用小棒搭房子,他搭3間用了13根小棒,像這樣搭15間房子要用( )根小棒。
A. 60B. 61C. 65D. 75
【答案】B
【解析】
【分析】搭一間房用5根小棒,2間房用9根小棒,3間房用13根小棒,以后每增加一間房就多用4根小棒,由此解決問題。
【詳解】第15間房除了第一間用5根小棒,其它都是4根小棒,則:
(15﹣1)×4+5
=14×4+5
=61(根)
故答案選:B。
【點睛】先找到用小棒數(shù)規(guī)律,再根據(jù)規(guī)律求解。
18. 一個長方形的操場長108米,寬64米。如果在練習本上畫出操場的平面圖,下面比例尺比較合適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實際距離乘三個比例尺,然后根據(jù)圖上距離的長度結合實際情況選出合適的比例尺。
【詳解】108米=10800厘米;
A、10800×=1080(厘米),比較長,不合適;
B、10800×=108(厘米),不合適;
C、10800×=10.8(厘米),合適。
故答案為:C
19. 下面成正比例的量是( )。
A. 差一定,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B. 單價一定,總價和數(shù)量
C. 互為倒數(shù)的兩個數(shù)D. 積一定,一個乘數(shù)與另一個乘數(shù)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據(jù)x÷y=k(一定),x和y成正比例關系;xy=k(一定),x和y成反比例關系,進行分析。
【詳解】A.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是減法關系,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不成比例關系;
B.總價÷數(shù)量=單價(一定),總價和數(shù)量成正比例關系;
C.互為倒數(shù)的兩個數(shù),乘積一定,成反比例關系;
D.乘數(shù)×乘數(shù)=積(一定),積一定,一個乘數(shù)與另一個乘數(shù)成反比例關系。
故答案為:B
【點睛】關鍵是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商一定是正比例關系,積一定是反比例關系。
20. 下列選項中,成反比例的是( )。
A. 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高
B. 六(4)班今天的出勤人數(shù)和未出勤人數(shù)
C. 圓柱體的高一定,它的底面積和體積
D. 單價一定,總價和數(shù)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判斷兩個相關的量之間成什么比例,就看這兩個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積一定,則成反比例;
【詳解】A.三角形面積公式:三角形面積=底×高÷2(一定),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B.出勤人數(shù)+未出勤人數(shù)=總人數(shù);和一定,出勤人數(shù)與未出勤人數(shù)不成比例;
C.圓柱的體積公式:體積=底面積×高;高=體積÷底面積;(一定),底面積與體積成正比例;
D.總價=單價×數(shù)量;單價=總價÷數(shù)量(一定)??們r與數(shù)量成正比例。
故答案為:A
【點睛】利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以及正比例、反比例的辨別進行解答。
三、計算題。(19分)
21. 直接寫出得數(shù)。
4.01-2.4= 5-3= 624÷3= += 0.48÷0.8=
53÷8= 1.36+3.2= 0.36×= 9×= ÷=
【答案】1.61;;208;;0.6
;4.56;0.28;;
【解析】
詳解】略
22. 解方程或比例。
5x-4.5=22.5 ∶=x∶ =
【答案】x=5.4;x=;x=2.25
【解析】
【分析】5x-4.5=22.5,根據(jù)等式的性質1,方程兩邊同時加上4.5,再根據(jù)等式的性質2,方程兩邊同時除以5即可;
∶=x∶,解比例,原式化為:x=×。再根據(jù)等式的性質2,方程兩邊同時除以即可;
=,解比例,原式化為:20x=5×9,再根據(jù)等式的性質2,方程兩邊同時除以20即可。
【詳解】5x-4.5=22.5
解:5x=22.5+4.5
5x=27
x=27÷5
x=5.4
∶=x∶
解:x=×
x=
x=÷
x=×4
x=
=
解:20x=5×9
20x=45
x=45÷20
x=2.25
23. 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
6.28-(1.28+0.25) 36×(+)
6.2×+1.8÷ 0.8×0.4×12.5×2.5
【答案】4.75;23
14;10
【解析】
【分析】6.28-(1.28+0.25),根據(jù)減法性質,原式化為:6.28-1.28-0.25,再進行計算;
36×(+),根據(jù)乘法分配率,原式化為:36×+36×,再進行計算;
6.2×+1.8÷,把除法換成乘法,6.2×+1.8×,再根據(jù)乘法分配律,原式化為:×(6.2+1.8),再進行計算;
0.8×0.4×12.5×2.5,根據(jù)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原式化為:(0.8×12.5)×(0.4×2.5),再進行計算。
【詳解】6.28-(1.28+0.25)
=6.28-1.28-0.25
=5-0.25
=475
36×(+)
=36×+36×
=8+15
=23
6.2×+1.8÷
=6.2×+1.8×
=×(6.2+1.8)
=×8
=14
0.8×0.4×12.5×2.5
=(0.8×12.5)×(0.4×2.5)
=10×1
=10
四、圖示與計算。(6+3+6=15分)
24. 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一畫。(每個小方格是邊長為1cm的正方形)
(1)將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4格,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2)將梯形繞點A沿逆時針方向旋轉90°,畫出旋轉后的圖形。
(3)畫一個長與寬比是3∶2,周長是20cm的長方形。
(4)畫出三角形按2∶1放大后的圖形。放大后的三角形的面積與原三角形面積的比是( )∶( )。
【答案】(1)、(2)(3)見詳解;(4)4∶1
【解析】
【分析】(1)根據(jù)平移特征:平移后,圖形的大小和形狀不變,把平行四邊形的各頂點分別向下平移4個格,依次連接各頂點,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平行四邊形;
(2)根據(jù)圖形旋轉的性質,按照題目要求,確定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分析所作圖形,找出構成圖形的關鍵點,找出關鍵的對應點,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分別作出各關鍵點的對應點,作出新圖形,依次連接作出的各點即可。
(3)根據(jù)長方形周長公式:周長=(長+寬)×2,長+寬=周長÷2,代入數(shù)據(jù),求出長+寬;再根據(jù)按比例分配,求出長和寬的值,畫出圖形;
(4)按2∶1放大后的圖形,就是把原來的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擴大到原來的2倍,原來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是2格,擴大后的底和高是2×2,2×2,再根據(jù)三角形面積公式:面積=底×高÷2,求出擴大前的三角形面積和擴大后的三角形面積,再根據(jù)比的意義,用擴大后的三角形面積比原來三角形的面積,化簡即可。
【詳解】(1)見詳圖
(2)見下圖
(3)長:20÷2×
=10×
=6(cm)
寬:20÷2×
=10×
=4(cm)
見下圖
(4)擴大后的三角形面積:(2×2)×(2×2)÷2
=4×4÷2
=16÷2
=8(cm2)
擴大前的三角形面積:2×2÷2
=4÷2
=2(cm2)
擴大后三角形面積比擴大前三角形面積:
8∶4
=(8÷2)∶(4÷2)
=4∶1
【點睛】本題涉及的知識點較多,根據(jù)平移的特征、旋轉的特征、按比例分配問題、長方形周長公式、三角形面積公式以及比的意義,關鍵是熟練掌握,靈活運用,解答本題。
25. 按照1∶100000的比例尺,以中心廣場為觀測點,根據(jù)下面的信息完成街區(qū)圖。
(1)圖書館在中心廣場的北偏東40°方向3000米處。
(2)百貨大廈在中心廣場的南偏西60°方向3500米處。
(3)電影院在圖書館的西偏南50°方向5500米處。
【答案】見詳解
【解析】
【分析】根據(jù)比例尺和實際距離,求出圖上距離,3000米=300000厘米,300000×=3(厘米);3500米=350000厘米,350000×=3.5(厘米);5500米=550000厘米,550000×=5.5(厘米)。在中心廣場的北偏東40°方向3厘米處即為圖書館;在中心廣場的南偏西60°方向3.5厘米處即為百貨大廈;在圖書館的西偏南50°方向5.5厘米處即為電影院。
【詳解】如圖:
【點睛】此題考查位置與方向,關鍵要會判斷方向,并根據(jù)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
26. 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下圖中描出相應的點,并把它們用線連起來。
(1)路程和時間成比例嗎?成什么比例?
(2)根據(jù)上述信息思考,這輛汽車8小時能行多少千米?(用兩種方法計算)
【答案】圖見解析;
(1)成比例,成正比例;(2)240千米
【解析】
【分析】(1)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之間成什么比例,就看這兩個量是對應的比值一定,還是對應的乘積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積一定,則成反比例;據(jù)此解答即可;
(2)根據(jù)“速度×時間=路程”,即可求出8小時行駛的路程;也可根據(jù)正比例關系列比例式解答。
【詳解】
(1)路程∶時間=速度(一定),也就是比值一定,路程和時間就成正比例;
(2)第一種算法:30×8=240(千米)
答:這輛汽車8小時能行240千米。
第二種算法:
解:設8小時行駛的路程是x千米,
60∶2=x∶8
2x=60×8
2x=480
x=240
答:這輛汽車8小時行駛的路程是240千米。
【點睛】此題考查了學生從統(tǒng)計圖中挖掘信息以及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同時考查了正反比例的知識和對行程問題的掌握。
五、解決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
27. 一種兒童玩具—陀螺(如圖)上面是圓柱,下面是圓錐。經過測試,當圓柱的直徑為12cm,高為16cm,圓錐的高是圓柱高的時,陀螺才能旋轉得又穩(wěn)又快。這個陀螺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答案】2260.8立方厘米
【解析】
【分析】根據(jù)題意,這個陀螺的體積是一個圓柱體與一個圓錐體的體積和;圓柱的底面直徑是12cm,高是16cm;圓錐的底面是12cm,圓錐的高是圓柱高的,用圓柱的高×,求出圓錐的高;再根據(jù)圓柱的體積公式:體積=底面積×高;圓錐的體積公式:體積=底面積×高×。代入數(shù)據(jù),求出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再相加,即可解答。
【詳解】3.14×(12÷2)2×16+3.14×(12÷2)2×(16×)×
=3.14×36×16+3.14×36×12×
=113.04×16+113.04×12×
=1808.64+1356.48×
=1808.64+452.16
=2260.8(立方厘米)
答:這個陀螺的體積是2260.8立方厘米。
【點睛】解答本題運用圓柱體積公式、圓錐體積公式、以及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知識;關鍵是熟記公式。
28. 學校創(chuàng)客節(jié)活動中,五年級共上交了36件作品,六年級比五年級多交.六年級交了多少件作品?
【答案】45件
【解析】
【詳解】36×1/4+36=45(件)
29. 學校圖書室有教育類圖書1800本,是文藝類圖書的45%,文藝類圖書比教育類圖書多多少本?
【答案】2200本
【解析】
【分析】根據(jù)題意,教育類圖書1800本,是文藝類圖書的45%,用1800÷45%,求出文藝類圖書有多少本,再用文藝類圖書本數(shù)減去教育類圖書的本數(shù),即可解答。
【詳解】1800÷45%-1800
=4000-1800
=2200(本)
答:文藝類圖書比教育類圖書多2200本。
【點睛】利用已知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shù)的解答方法進行解答。
30. 我國古代數(shù)學著作《孫子算經》中有“雞兔同籠”問題: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答案】23只;12只
【解析】
【分析】假設全是雞,那么應該有35×2=70(只)腳,實際上有94只腳,比實際少94-70=24(只)腳,已知一只雞比一只兔子少2只腳,由此可知,兔子有24÷2=12(只),進而求出雞的只數(shù)。
【詳解】(94-35×2)÷(4-2)
=24÷2
=12(只)
35-12=23(只)
答:雞有23只,兔子有12只。
【點睛】此題考查了雞兔同籠問題,一般用假設法解答,假設全是其中的一種量,進而先求出另一種量。
31. 六年級同學進行儀仗隊排練,如果每排站15人,正好能站12排,現(xiàn)在想使隊伍減少2排,每排應站多少人? (用比例解)
【答案】18人
【解析】
【分析】根據(jù)總人數(shù)一定,每排站的人數(shù)與排數(shù)成反比例,以此設隊伍減少兩排后,每排應站x人,再列式解答即可。
【詳解】解:設隊伍減少兩排后,每排應站x人。
15×12=(12-2)x
10x=180
x=18
答:隊伍減少兩排后,每排應站18人。
【點睛】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需要把握每排站的人數(shù)×排數(shù)=總人數(shù)的數(shù)量關系。
32. 一頂帽子,上面是圓柱形,用黃色布料做;帽檐部分是圓環(huán),用紫色布料做(如下圖).制作這頂帽子需要多少黃色布料?
【答案】300πcm2
【解析】
【詳解】20π×10+π(20÷2)2=300π(cm2)
33. 在第八屆“小小數(shù)學家”風采展示活動中,六年級共有80人獲得一、二、三等獎,其中獲得一、二等獎的人數(shù)比是1∶4,獲得三等獎的人數(shù)占獲獎總人數(shù)的,有多少人獲得了一等獎?
【答案】6人
【解析】
【分析】根據(jù)題意,把獲獎總人數(shù)看作單位“1”,獲得三等獎的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獲得一、二等獎的人數(shù)占總數(shù)的(1-);再用總人數(shù)×(1-),求出獲得一、二等獎的人數(shù);再根據(jù)一、二等獎的人數(shù)比是1∶4,把一、二等獎人數(shù)分成1+4=5份,一等獎占一、二等獎人數(shù)的,再用一、二等獎人數(shù)×,即可求出一等獎的人數(shù)。
【詳解】80×(1-)×
=80××
=30×
=6(人)
答:有6人獲得了一等獎。
【點睛】解答本題先根據(jù)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出獲一、二等獎的人數(shù);再利用按比例分配問題解答。
時間/時
1
2
3
4
…
路程/千米
30
60
90
120
…
這是一份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qū)人教版六年級2022-2023學年下冊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卷,文件包含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qū)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卷原卷版docx、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qū)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qū)北師大版六年級2022-2023學年下冊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卷,文件包含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qū)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卷原卷版docx、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qū)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qū)人教版六年級2022-2023學年下冊期末調研抽測數(shù)學試卷,文件包含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qū)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期末調研抽測數(shù)學試卷原卷版docx、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qū)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期末調研抽測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