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80分)
一、選擇題(每個小題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每題2分,共40分)
1. 生物具有區(qū)別于非生物的特征,下列哪組選項全部屬于生物?( )
A 珙桐、仙人掌、企鵝、變形蟲
B. 金魚、鐘乳石、水杉、機器人
C. 鸚鵡、珊瑚、草履蟲、獅子
D. 落葉、豌豆種子、槐樹、鯊魚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詳解】A.珙桐、仙人掌是植物;企鵝、變形蟲是動物,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屬于生物,A符合題意。
B.鐘乳石、機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屬于生物;金魚、水杉具有生物的特征,屬于生物,B不符合題意。
C.鸚鵡、草履蟲、獅子具有生物的特征,屬于生物;珊瑚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屬于生物,C不符合題意。
D.落葉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屬于生物;豌豆種子、槐樹、鯊魚具有生物的特征,屬于生物,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 下列現(xiàn)象中,體現(xiàn)生物與環(huán)境溫度相適應的是( )
A. 沙漠的駱駝尿液很少
B. 荒漠的駱駝刺根很長
C. 山頂樹木形成旗形樹冠
D. 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
【詳解】A.在炎熱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見。駱駝,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當體溫升高到46℃時才會出汗),可以減少體內水分的消耗,是對干旱少水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A不符合題意。
B.在沙漠地區(qū),極度缺水,駱駝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是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是對干旱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B不符合題意。
D.山頂樹木形成旗形樹冠。這說明風向影響了樹的形態(tài),屬于對單向風的適應,C不符合題意。
B.海豹生活在極其寒冷的南極地區(qū),胸部具有厚厚的皮下脂肪可以起到保溫作用,是對寒冷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D符合題意。
故選D。
3. 下列關于生物學及其發(fā)展歷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早期的生物學大多以簡單的實驗為研究方法
B. 哈維運用實驗法,發(fā)現(xiàn)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使生物學的研究進入到分子生物學階段
C. 人類基因組就是人體細胞內全部DNA的總和
D. 拉馬克是生物進化論的創(chuàng)始人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題是關于部分生物學家的生平事跡的選擇題,思考解答。
【詳解】A.早期的生物學由于知識的匱乏和實驗儀器的簡陋而無法深入研究,大多以簡單的觀察為主,A錯誤。
B.沃森、克里克發(fā)現(xiàn)了DNA的雙螺旋結構,哈維發(fā)現(xiàn)了血液循環(huán),B錯誤。
C.人類的全部基因構成了人類基因組。人類基因組是人體細胞內全部DNA的總和,C正確。
D.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進化奧秘的過程中,具有重要貢獻,他提出了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學說,被恩格斯贊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D錯誤。
故選C。
4. 菟絲子的葉片退化,細軟的莖纏繞在大豆的莖上,它的根伸進大豆的莖內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大豆與菟絲子之間的關系是( )
A. 吸收B. 寄生C. 捕食D. 競爭
【答案】B
【解析】
【詳解】試題分析:寄生關系是指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對一種有利。對另一種(寄主)造成傷害的營養(yǎng)關系菟絲子和植物體之間的關系屬于不同種生物之間的作用.由于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葉綠體的細胞內進行,菟絲子的葉片退化,莖黃色或黃褐色,不含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菟絲子生長于大豆、柑橘等植物體上,遮擋光線,影響了大豆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菟絲子主要靠吸收大豆體內的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來生存,對大豆造成傷害.因此,菟絲子與大豆的關系是寄生關系。
考點:生物和生物之間的關系
5. 在生物實驗課上,小紅拔了根頭發(fā)現(xiàn)在顯微鏡下觀察,想了解其結構,結果令她很失望,這是因為用顯微鏡觀察的材料必須是( )
A. 活的生物B. 新鮮的標本C. 薄而透明的D. 完整的細胞
【答案】C
【解析】
【詳解】試題分析:顯微鏡成像是利用光學原理,必須使可見光線穿過被觀察的物體,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視野中成像。所以,用顯微鏡觀察的標本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這是因為光線能透過材料。
考點:使用顯微鏡和制作臨時裝片。
6. 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內變化最明顯的是( )
A. 線粒體B. 細胞核C. 葉綠體D. 細胞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體由小長大的原因有二,一是細胞生長,二是細胞的分裂。細胞的分裂過程是: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最后,在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動植物不同,植物還需形成新的細胞壁,這樣一個細胞就分成了兩個細胞。
【詳解】細胞分裂中最重要的變化是細胞核中染色體的變化,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復制加倍,隨著分裂的進行,染色體分成形態(tài)和數(shù)目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這樣就保證了通過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與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相同,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7. 贛南臍橙是江西省贛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擠壓果實可以得到鮮榨果汁,果肉所屬的組織和果汁來源的細胞結構是( )
A. 營養(yǎng)組織和液泡
B. 輸導組織和細胞質
C. 營養(yǎng)組織和細胞核
D. 保護組織和細胞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的主要組織有:保護組織、分生組織、營養(yǎng)組織、輸導組織等。
【詳解】A.營養(yǎng)組織,細胞壁薄、液泡較大,有儲存營養(yǎng)物質的功能,有葉綠體的還能進行光合作用。果肉主要是營養(yǎng)組織。液泡內含各種有味道的物質和營養(yǎng)物質,如各種水果汁就主要來自于液泡的細胞液中,A符合題意。
B.輸導組織包括在莖、葉脈、根尖成熟區(qū)等處的導管和篩管,具有運輸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如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細胞質的流動可以加速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B不符合題意。
C.營養(yǎng)組織,細胞壁薄、液泡較大,有儲存營養(yǎng)物質的功能,有葉綠體的還能進行光合作用,果肉主要是營養(yǎng)組織。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內含遺傳物質,C不符合題意。
D.保護組織是由植物體表面的表皮構成,具有保護功能。細胞膜起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8. 下圖所示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中,屬于器官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細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最小單位。組織是細胞分化的結果,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tài)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lián)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組織。器官是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
【詳解】A.圖中是植物細胞,A不符合題意。
B.圖中是葉的下表皮屬于組織,B不符合題意。
C.圖中是植株,在結構層次上是植物體,C不符合題意。
D.圖中是葉,屬于器官,D符合題意。
故選D。
9.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無公害大棚蔬菜生產成為強村富民的主導產業(yè)。溫室內種植蔬菜,為了提高產量,除了施肥,澆水外,還應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加空氣濕度
B. 降低空氣濕度
C. 增加氧氣的濃度
D. 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綠色植物在光照條件下,在細胞葉綠體中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光合作用。
【詳解】ABD.溫室內種植蔬菜,為了提高產量,主要措施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空氣濕度、降低空氣濕度、增加氧氣的濃度都不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ABC不符合題意。
D.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因此除了施肥,澆水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能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產量,D符合題意。
故選D。
10.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水果放久了就會不好吃,這是因為存放期間( )
A. 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氣
B. 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水分
C. 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機物
D. 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生活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時每刻都在進行。
【詳解】水果每時每刻都要進行呼吸,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使水果中的有機物大量減少,不如剛買回來的時候好吃,C正確。
故選C。
11. 鹽堿地種莊稼,十年九不收。鹽堿地不適宜種莊稼的根本原因是 ( )
A. 鹽堿地中的無機鹽不能被植物吸收B. 土壤濃度過小,植物吸水過多
C. 土壤濃度過大,不利于根對水的吸收D. 土壤濃度過大,根吸收水分過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當植物細胞內外液體有濃度差時,植物細胞就會吸水或失水。
【詳解】當植物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鹽堿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較多的鹽堿,土壤溶液的濃度較高,土壤溶液的濃度大于植物細胞內部的濃度,因此植物細胞就會失水,導致根不能吸水而影響植物的生長??梢?,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12. 三河市新集鎮(zhèn)大掠馬村有一棵高大的千年銀杏樹,促進水分“爬”上樹梢的動力主要是來自( )
A. 根的吸收作用B. 莖的輸導作用
C. 葉的蒸騰作用D. 葉的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蒸騰作用對植物體自身的意義:
(1)促進根對水分的吸收以及對水分、無機鹽的運輸。
(2)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防止葉片被太陽灼傷。
【詳解】植物的蒸騰作用促進根對水分的吸收以及對水分、無機鹽的運輸,是植物吸收水分的動力,因此,千年銀杏樹促進水分“爬”上樹梢的動力主要是來自葉的蒸騰作用,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13. 把一段帶葉的枝條下端插入裝有稀釋的紅墨水的瓶子里,放置在溫暖的陽光下,待到葉脈微紅時,觀察莖的橫切面,染紅的結構是( )
A. 韌皮部的導管B. 木質部的導管
C. 韌皮部的篩管D. 木質部的篩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莖的結構中含有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導管,同時還有運輸有機物的篩管。
【詳解】通過莖的基本結構可知,導管位于木質部中,用于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位于韌皮部內,用于運輸有機物。依據題意,紅墨水進入植物中,是水分的運輸,故本題答案為B。
【點睛】熟知莖的結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4. 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踐基地種植了大豆,觀察、記錄其生長過程,并對有關問題進行了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在大豆種子萌發(fā)過程中,子葉提供營養(yǎng)物質
B. 大豆種子萌發(fā)時,胚軸發(fā)育成莖,胚芽發(fā)育成葉
C. 大豆幼根的生長要靠根尖的分生區(qū)和伸長區(qū)
D. 大豆豆莢中的多粒種子由多個胚珠發(fā)育而來
【答案】B
【解析】
【分析】(1)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包括種皮與胚,胚包括胚軸,胚芽,胚根和子葉。
(2)種子在萌發(fā)過程中先吸收水分,體積膨大,種皮脹破。同時,胚內的生命活動活躍起來,從子葉(或胚乳)得到營養(yǎng)物質和能量后開始分裂和生長:胚根伸長突出種皮,發(fā)育成根,不久,從這條根的周圍又生出一些細根;此后胚芽發(fā)育成莖和葉、胚軸發(fā)育成連接莖與根的部分。
(3)植物開花后經過傳粉、受精過程,由于細胞不斷分裂、生長和分化,子房逐漸膨大,其中子房壁發(fā)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發(fā)育成種子,胚珠里的受精卵發(fā)育成胚,最終雌蕊的子房發(fā)育成果實。
【詳解】A.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種子萌發(fā)時,子葉提供營養(yǎng)物質,A正確。
B.在大豆種子萌發(fā)過程中,胚根首先種皮發(fā)育成根,然后胚軸伸長發(fā)育成根和莖的連接部分,最后是胚芽發(fā)育成莖和葉,B錯誤。
C.分生區(qū)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使細胞數(shù)目增加,向下補充根冠,向上轉化為伸長區(qū)。伸長區(qū)在分生區(qū)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長主要是由于分生區(qū)不斷分裂和伸長區(qū)不斷長長的緣故,C正確。
D.胚珠發(fā)育成種子,大豆豆莢中的多粒種子由多個胚珠發(fā)育而來,D正確。
故選B。
15.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卑l(fā)育成植物的枝條和綠葉的是( )
A. 根B. 莖C. 葉D. 芽
【答案】D
【解析】
【分析】來發(fā)育成枝條的結構是枝芽.枝芽的結構中,生長點可以使芽軸不斷伸長,葉原基將來發(fā)育成幼葉,幼葉將來發(fā)育成葉,芽軸將來發(fā)育成莖,芽原基將來發(fā)育成側芽.其實,枝芽是未發(fā)育的枝條。
【詳解】將來發(fā)育成枝條的結構是枝芽.下面是枝芽的結構示意圖:
枝芽的結構中,生長點可以使芽軸不斷伸長,葉原基將來發(fā)育成幼葉,幼葉將來發(fā)育成葉,芽軸將來發(fā)育成莖,芽原基將來發(fā)育成側芽,可見,枝芽是未發(fā)育的枝條。
故選D。
【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知道葉(枝)芽的結構和發(fā)育。
16. 下面是某個合作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有關“花和果實”時所做的記錄,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
A. 桃子的食用部分由子房壁發(fā)育而來
B. 番茄花的子房內有多個胚珠
C. 花粉萌發(fā)形成的花粉管內有精子
D. 柱頭和花柱合稱為雄蕊
【答案】D
【解析】
【詳解】試題分析:桃子的食用部分屬于果皮,由子房壁發(fā)育而來,A正確;番茄花的子房內有多個胚珠,能形成多個種子,B正確;花粉萌發(fā)形成的花粉管內有精子,C正確;花藥和花絲合稱為雄蕊,D錯誤。
考點:果實與種子的形成。
17. 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fā)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全球生態(tài)安全作出貢獻。下列關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綠色植物是生產者
B. 綠色植物維持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
C. 綠色植物促進生物圈的水平衡
D. 包括以上三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制造者及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詳解】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并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制造的有機物中,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所以,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產者;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綠色植物吸收水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大部分水,促進生物圈的水平衡。關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說法以上三項均正確,所以D符合題意。
故選D。
18. “山上多種樹,勝似修水庫,有雨它能存,無雨它能吐?!边@句諺語形象地說明了森林對環(huán)境具有的作用是( )
A. 降低噪聲和調節(jié)氣候B. 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C. 過濾塵埃和凈化空氣D. 保持水土和涵養(yǎng)水源
【答案】D
【解析】
【分析】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穩(wěn)定大氣中碳氧平衡;③能穩(wěn)定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等。根據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增加空氣濕度等?!吧缴隙嘀参?,勝似修水庫,有雨它能吞,無雨它能吐”,體現(xiàn)了森林對環(huán)境的影響。
【詳解】森林是大自然的保護神。它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在下雨時節(jié),森林可以通過林冠和地面的殘枝落葉等物截住雨滴,減輕雨滴對地面的沖擊,增加雨水滲入土地的速度和土壤涵養(yǎng)水分的能力,減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林木盤根錯節(jié)的根系又能保護土壤,減少雨水對土壤的沖刷。如果土壤沒有了森林的保護,便失去了涵養(yǎng)水分的能力,大雨一來,濁流滾滾,人們花幾千年時間開墾的一層薄薄的土壤,被雨水沖刷殆盡。這些泥沙流入江河,進而淤塞水庫,使其失去蓄水能力。森林涵養(yǎng)水源,降雨量的70%要滲流到地下,由于森林蒸騰作用巨大,散失的水分特多,森林地區(qū)空氣濕度大,降水多,體現(xiàn)了無雨它能“吐”。故“山上多植物,勝似修水庫,有雨它能吞,無雨它能吐”,體現(xiàn)了森林能保持水土和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19. 我國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不少是舉世矚目的珍稀特有樹種,下列珍稀植物中,被稱為植物界中的“大熊貓”的是( )
A. 水杉B. 珙桐C. 銀杉D. 桫欏
【答案】C
【解析】
【分析】銀杉,是三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后殘留下來至今的植物,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種。
【詳解】A.水杉屬于落葉喬木,小枝對生,下垂,葉線形,交互對生,雌雄同株。球果下垂,近球形,微具4棱,長1.8-2.5厘米,有長柄。種鱗木質,盾形,種子扁平,周圍具窄翅。有“活化石”之稱,A不符合題意。
B.珙桐為落葉灌木.可生長到20~25米高,葉子廣卵形,邊緣有鋸齒。本科植物只有一屬兩種,兩種相似,只是一種葉面有毛,另一種是光面?;ㄆ嫔?,是1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子遺植物,在第四紀冰川,大部分地區(qū)的珙桐相繼滅絕,只有在我國南方的一些地區(qū)幸存下來,成為了植物界今天的“鴿子樹”,B不符合題意。
C.銀杉,是三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后殘留下來至今的植物,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種,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杉是松科的常綠喬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麗,枝葉茂密.銀杉雌雄同株,C符合題意。
D.桫欏是現(xiàn)存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隸屬于較原始的維管束植物-蕨類植物門,桫欏科,桫欏是古老蕨類家族的后裔,可制作成工藝品和中藥,還是一種很好的庭園觀賞樹木,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0. 下列關于我國植被問題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我國植被中,森林占據了主體B. 我國植被保護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
C. 過度放牧已使許多草場退化、沙化D. 我國人均森林面積已接近或超過世界人均水平
【答案】D
【解析】
【詳解】我國的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占據了我國植被的主體,A正確;土地沙漠化已對我國的農業(yè)生產和人類生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植被保護面臨的形式十分嚴峻,B正確;我國的草原植被由于過度放牧已使許多草場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積在逐年擴大,C正確;我國的森林資源盡管植物種類豐富,但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人均森林面積只有0.125公頃,僅占世界評價水平的1/5,D錯誤。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6分)
21. 植物生活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______、含______、含______的無機鹽。
【答案】 ①. 氮肥 ②. 磷肥 ③. 鉀肥
【解析】
【分析】植物通過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并通過根、莖、葉的導管運輸?shù)街参矬w的各個部分,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
【詳解】植物生長需要的無機鹽包括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氮、磷、鉀。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fā)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
【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氮、磷、鉀。
22. 花生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使用價值。在花生種子的結構中,將來能發(fā)育成莖和葉的是______。
【答案】
胚芽
【解析】
【分析】種子的結構一般包括種皮和胚,胚是種子的主要結構,是新植物體的幼體。
【詳解】胚是新植物體的幼體,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四部分組成。種子在萌發(fā)過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種皮發(fā)育成根,胚軸伸長發(fā)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胚芽發(fā)育成莖和葉,子葉提供或轉運營養(yǎng)物質。所以,在花生種子的結構中,將來能發(fā)育成莖和葉的是胚芽。
23. “低碳生活”已經成為熱門話題,保護植被和大面積綠化是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對改善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有重大意義。綠色植物能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生理活動的是______。
【答案】光合作用
【解析】
【分析】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低碳生活就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這就要求人們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tài)惡化。
【詳解】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不斷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維持大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wěn)定。
24. 許多生物的生長發(fā)育都是從一個受精卵開始的,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細胞融合而成的,這個細胞不斷分裂形成許多形態(tài)、結構、功能類似的新細胞。在生物體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其中大多數(shù)細胞發(fā)生了變化,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細胞,這一過程就是細胞______。
【答案】分化
【解析】
【分析】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差異性變化,叫作細胞分化。
【詳解】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其中大多數(shù)細胞發(fā)生了變化,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細胞,這一過程就是細胞分化,細胞分化形成了組織。
三、判斷題(正確的畫“√”,錯誤的畫“×”。每題1分,共5分)
25. 動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植物卻不能。( )
【答案】錯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生物能夠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詳解】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生物能夠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動物能,植物也能對外界刺激能做出反應,如含羞草的葉受到刺激會合攏,植物的葉有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故本題說法錯誤。
【點睛】本題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解題的關鍵是理解應激性的概念。
26. 除病毒外的其它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
【答案】正確
【解析】
【詳解】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病毒生命活動也必須在細胞中才能體現(xiàn),即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故正確。
27. 構成葉片的主要組織是營養(yǎng)組織。( )
【答案】正確
【解析】
【分析】葉片的結構包括表皮(包括上、下表皮)、葉肉(包括海綿組織和柵欄組織)和葉脈三部分。
【詳解】葉片的結構包括表皮(包括上、下表皮)、葉肉(包括海綿組織和柵欄組織)和葉脈三部分。
(1)在葉片的結構中,上下表皮對葉片內部結構起著保護作用,屬于保護組織。
(2)靠近上表皮的葉肉為柵欄組織;靠近下表皮的是葉肉的海綿組織它們都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營養(yǎng),屬于營養(yǎng)組織。
(3)葉脈具有支持和輸導作用,里面具有導管和篩管,導管可以把水分和無機鹽輸送到植物的莖、葉等器官;篩管可以把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輸送到根部,因此葉脈屬于輸導組織。
營養(yǎng)組織在葉片的結構中占據了較大的部分,主要用來進行光合作用。
28. 根尖的伸長區(qū)細胞能不斷產生新細胞,分生區(qū)是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
【答案】錯誤
【解析】
【分析】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結構從頂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成熟區(qū)。
【詳解】分生區(qū)屬于分生組織,細胞很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向下補充根冠,向上轉化為伸長區(qū)。伸長區(qū)在分生區(qū)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題干說法錯誤。
29. 花是植物體的生殖器官,每一朵花都有雄蕊和雌蕊。( )
【答案】錯誤
【解析】
【分析】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花蕊是花的主要結構。
【詳解】一朵花包括雄蕊和雌蕊的叫兩性花。有的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這樣的花叫單性花。故題干說法錯誤。
四、連線題(每小題1分,共4分)
30. 用線將人體基本組織與主要的分布部位聯(lián)系起來。
上皮組織 A.腦、脊髓
結締組織 B.呼吸道內表面、消化管內表面、皮膚的表皮
肌肉組織 C.血液、骨骼
神經組織 D.骨骼肌
【答案】
【解析】
【分析】人體的基本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詳解】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如皮膚的上皮、小腸腺上皮、消化道壁和呼吸道壁的內表面等;故連B。
結締組織的種類很多,骨骼、血液等都屬于結締組織,具有連接、支持、保護、營養(yǎng)的作用;故連C。
肌肉組織主要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等;故連D。
神經組織主要由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主要構成腦、脊髓等。故連A。
五、識圖題(每空1分,共16分)
31. 關于植物的某些生理作用,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圖3的實驗裝置,杯子中裝的是清水,并采取了充分的措施保證了裝置的氣密性。
(1)選用甲、乙兩組裝置進行對照,探究的是__________(實驗變量)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將甲、乙兩組裝置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移到光下照射3小時,各摘取一片葉子經脫色等處理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現(xiàn)象是甲裝置的葉片_________(選填“不變色”或“變藍”)
(2)若要探究“光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條件",應選用_________ 兩組裝置進行對照。
(3)相同光照后,將甲、乙、丙三個裝置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渾濁度最高的是_________裝置。
(4)若要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可將上述實驗裝置稍加改動,在杯中滴入植物油覆蓋水的表面,如丁、戊裝置,放到溫暖有陽光的地方數(shù)小時后,看到塑料袋內壁水珠較多的是_________裝置,水分是由莖中的_________(選填“導管”或“篩管”)向上運 輸并由葉片的_________散失出來的。
【答案】(1) ①. 二氧化碳 ②. 不變色
(2)乙、丙##丙、乙 (3)丙
(4) ①. 丁 ②. 導管 ③. 氣孔
【解析】
【分析】1.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2.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從植物體內散失到體外大氣中的過程,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片。
3.對照實驗應遵循變量唯一的原則。
【小問1詳解】
選用甲、乙兩組裝置進行對照,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甲裝置中沒有二氧化碳,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裝置中有二氧化碳,因此該實驗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該實驗的變量是二氧化碳。將甲、乙兩組裝置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移到光下照射3小時,各摘取一片葉子經酒精脫色等處理后滴加碘液,甲裝置缺乏二氧化碳,光照下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不能產生淀粉,所以處理之后甲裝置中的葉片不變色。
【小問2詳解】
若要探究“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條件”,則光是唯一變量,應選乙、丙兩組裝置進行對照。
【小問3詳解】
相同光照后,將甲、乙、丙三個裝置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甲裝置中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乙裝置中二氧化碳絕大部分被吸收進行光合作用,丙裝置不見光只進行呼吸作用,釋放大量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石灰水渾濁度最高的是丙裝置。
【小問4詳解】
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片,丁裝置葉片較多,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所以丁、戊裝置,放到溫暖有陽光的地方數(shù)小時后,看到塑料袋內壁水珠較多的是丁裝置。水分是由莖中的導管向上運輸并由葉片的氣孔散失出來的。
32. 生物圈中到處都有綠色植物,圖1是大豆有關結構示意圖,圖2是大豆種植密度與光合作用 及呼吸作用強度的關系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1A—B過程,所需的環(huán)境條件是:_________。 圖1B中的⑤是由A中的[ ]_________發(fā)育來的,其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是由A中的[ ]_________ (填序號)提供的。
(2)當圖2中種植密度為_________(填字母)時,大豆體內的有機物積累最多,這是因為當種植密度大于_________(填字母)時,不利于大豆植株的生長。
【答案】(1) ①. 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 ②. ③胚根 ③. ④子葉
(2) ①. m2 ②. m4
【解析】
【分析】圖中: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⑤根。
【小問1詳解】
圖1的 A→B過程中,所需的外界環(huán)境條件是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圖1 B 中的⑤根是由 A 中的③胚根發(fā)育來的,胚芽發(fā)育成莖和葉,胚軸發(fā)育成莖根連接處。其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是由 A中的④子葉提供的。
【小問2詳解】
通過對比圖2中的兩條曲線,當種植密度為 m2時,大豆體內的有機物積累量將最多,這是因為此時光合作用的強度與呼吸作用的強度差值最大;當種植密度大于 m4時,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大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利于大豆植株的生長。
六、實驗探究。(每空1分,共9分)
33. 雨后的草叢中出現(xiàn)很多蝸牛,但在烈日下很難看到。生物興趣小組提出了疑問:水分會影響蝸牛的生活嗎?為了探究水分對蝸牛是否有影響,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實驗:
(1)取大小相同的兩個托盤并貼上標簽A、B。在A盤中放入______的土壤,在B盤中放入曬干的(等量)土壤,然后將兩個托盤分別放入8只(大小、品種相同)爬行中的蝸牛,并放在溫度為25℃的黑暗條件下。
同學們觀察并記錄結果:A托盤中的蝸牛伸出觸角爬行的多;B托盤中則少。
(2)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
(3)此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3. 潮濕 34. 水分會影響蝸牛的生活 35. 水分
【解析】
【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小問1詳解】
本實驗的疑問:水分會影響蝸牛的生活嗎?則為了確保實驗結果只是由于水分不同而引起的,應當使兩種托盤中除水分以外,其他條件相同,即在A盤中放入潮濕的土壤,在B盤中放入曬干的(等量)土壤。
【小問2詳解】
有水的環(huán)境中的蝸牛伸出觸角爬行的多,無水的環(huán)境中則少,則說明水會影響蝸牛的生活。
【小問3詳解】
本實驗中,只有一個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則屬于對照實驗,唯一不同的條件是水分,故本實驗的變量是水分。
34. 請回答下列顯微鏡操作的有關問題:
(1)如圖甲是顯微鏡的目鏡、物鏡及觀察到清晰物像時物鏡與玻片標本間的距離。使用上述物鏡和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時,為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最多,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應該是______,物鏡與玻片標本間的距離是圖⑥。
(2)如圖乙為顯微鏡觀察到的兩個視野,其中甲為主要觀察對象,當由視野①變?yōu)橐曇阿跁r,操作方法是將裝片向___(填“左”或“右”)平行移動。
(3)如圖丙中A和B分別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視野。根據觀察結果,你認為觀察效果不好的是______,其原因是臨時裝片中出現(xiàn)了較多的______,要想不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蓋蓋玻片時應將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液滴,然后將另一側慢慢放下。
(4)在圖丙制作臨時裝片A時,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所滴的液體是______。
(5)兩位同學在畫細胞結構圖時,點細點較多的區(qū)域應是細胞結構的______處。
【答案】34. ④① 35. 左
36. ①. B ②. 氣泡
37. 清水 38. 細胞核
【解析】
【分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目鏡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越高,鏡頭越長;目鏡倍數(shù)越高,鏡頭越短;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與實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氣泡與細胞的區(qū)別:氣泡有黑邊的圓形,輕壓可以變形移動,細胞沒有。觀圖可知:①②是物鏡、③④是目鏡;低倍物鏡短,⑤物鏡與玻片間的距離遠;高倍物鏡長,⑥物鏡與玻片間的距離近。
【小問1詳解】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小,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越多,因此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最多,應選用放大倍數(shù)小的目鏡和物鏡,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長目鏡④和短物鏡①。
【小問2詳解】
因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像的移動方向與裝片的移動方向是相反的.圖甲物像偏左,應向右移動,因此裝片應該向左平行移動。
【小問3詳解】
A同學觀察到的視野中沒有氣泡,而B同學觀察到的視野中有氣泡(圓形有黑邊的氣泡),因此B同學的觀察效果不好。為了避免氣泡的產生蓋片時將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就會發(fā)現(xiàn)水滴會沿著蓋玻片的邊緣向兩邊散開,這時慢慢地把蓋玻片放平,水就會從一側均勻地趕向另一側,不容易產生氣泡。
【小問4詳解】
A是洋蔥表皮細胞,B是口腔上皮細胞,在制作臨時裝片A、B時,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所滴的液體分別是清水和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正常的形態(tài)。
小問5詳解】
用鉛筆畫細胞結構簡圖時,要注意用細點表示圖中較暗的地方,兩位同學在畫細胞結構圖時,點細點較多的區(qū)域應是細胞結構的細胞核處。
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