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能力趨向更為明顯。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未來高考作文話題將更具發(fā)散性,強化聯(lián)想和想象,從而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未來的學生應(yīng)從“一心只讀圣賢書”轉(zhuǎn)變?yōu)椤凹沂聡绿煜率率率玛P(guān)心”,只有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想象力、思辨能力,才能在各種話題中游刃有余。
高考作文分低的原因:立意不準;文體不明;事例老套;思維不嚴。
作文復習要點:論點要準確,字跡要工整,結(jié)構(gòu)要簡潔,語言要優(yōu)美。
關(guān)于議論文備考的建議
(一)搞好審題訓練,避免主旨偏離材料的現(xiàn)象。
材料講的中心事件是什么?事情的結(jié)果是什么?導致這樣的結(jié)果的原因是什么?這樣的原因?qū)τ谖覀冇惺裁礃拥膯⑹??這個啟示就是中心論點。
寫文章主旨明確了,選擇材料謀篇布局才有了依據(jù)。文章的主旨,一般說來就是三個字,即情、志、理。寫一篇文章,抒什么情,言什么志,闡什么理,一定要明確。
情:以情動人的高考滿分作文,歸納起來大概有六個方面。
第一類:寫父母親情的。
第二類:由父母親情延伸拓展而來的愛老師、愛朋友。
第三類:熱愛自然,情動于衷才能有感而發(fā)。
第四類:熱愛生活,由熱愛自然引申到熱愛生活。
第五類: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祖國的悠久歷史文化。
第六類:高雅的藝術(shù)情趣,培養(yǎng)自己的藝術(shù)鑒賞力。
志:所謂志,就是指志向和志趣。志向高遠,志趣高雅,才能寫出立意高遠、情趣高雅的文章。
言志的文章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叫做志向,第二叫做志趣。核心就是:我將來想做什么樣的人,將來想做什么樣的事。具體表現(xiàn)為:第一是修身立德之志,第二是報國強國之志,第三是造福人類之志,第四是立業(yè)、立名之志。
理:還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明理的人。讀書,就是為了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作文,就是談做人做事的道理。
說理的文章主要是談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是品德修養(yǎng),講透“為什么”的問題;其次是求學、治學的道理,再次是社會生活的哲理,最后還有宇宙自然之理。
學作文教作文都要圍繞“怎么做人怎么做事”這個中心來進行。做一個有情的人,做一個有志的人,做一個有明理的人。這樣的人寫起文章來他才會抒情,才會言志,才會說理。
學作文,首先是學做人;教作文,首先是教做人。既然文章的主旨一般就是三個字:情、志、理,那么,我們就要在情、志、理上下功夫,使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多情的人,成為有志的人,成為明理的人。
寫文章的秘訣,就是兩句話,叫做:萬事萬物通情,萬事萬物通理。同學們要以汪洋恣肆之筆寫濟世為民之文。
高考真題
(2016·高考全國1卷)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結(jié)合材料的內(nèi)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立意導引】
漫畫材料都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并通過夸張變形、比喻、象征等手法來頌揚或批評某類人或現(xiàn)象,所以在審題時,全面準確地把握畫面內(nèi)容之后就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分析,明確出題人的旨意。 具體方法有二:一是從漫畫所反映的現(xiàn)實或漫畫寓意入手,得出整體性的觀點;二是從漫畫關(guān)涉的對象入手,深層次剖析。
從整體上看,今年作文的漫畫所反映出的問題是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問題,再進一步思考,是教育評價的問題。
家長關(guān)注孩子的成績,無可非議, 但更應(yīng)該理性看待孩子的成績。 如“莫以分數(shù)論英雄”“莫以愛的名義施害”“教育孩子有愛心更要有耐心”“懲戒鼓勵要講求方法”“關(guān)注成績, 更要關(guān)注成績背后的汗水”等。
再深入一步思考:是什么讓家長如此關(guān)注孩子的分數(shù)?是什么讓孩子的苦樂由分數(shù)決定?除關(guān)注分數(shù)外, 還需關(guān)注孩子的哪些潛力?只有分數(shù)的童年是不是太灰色了呢?我們該如何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孩子怎么成了考試評價的犧牲品? 這些問題深入剖析,就能寫出很有深度的文章。
分解漫畫的構(gòu)成要素,也可以有不同的立意。 從第一個孩子看,100分和98分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嗎?第二個孩子,61分雖然及格了,但孩子的成績真的有質(zhì)的提升嗎?從“唇痕”和“掌印”看,可以探討“鼓勵教育”和“懲戒教育”的問題。
選擇文章的立意切口,可以從教育“唯分數(shù)論”的宏觀角度談,可以從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看待孩子的分數(shù)角度談,可以從學生角度闡發(fā)對教育評價問題的看法。
還有一點,我們能不能不談教育問題, 而是寫其他社會現(xiàn)象呢?我認為,不談教育也是符合命題要求的。 作文要求中有這樣一句話———“結(jié)合材料的內(nèi)容和寓意”,什么是“寓意”,寓意就是寄托或蘊含的意旨或意思,那么,談其他社會現(xiàn)象,是要符合“寓意”,是合乎作文要求的。
整體看,這個作文題目可寫的內(nèi)容很多,按照“切合題意”的要求,可考慮以下因素:家長對孩子在學習中的評價標準不同,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成長結(jié)果;孩子的成績包含家長期待,這份期待要多一份理性;教育評價的對象應(yīng)該立足于學生的終生發(fā)展。
(二)提供模板文,教會學生設(shè)置分論點。
結(jié)構(gòu)和條理問題,實際上也就是思路問題,寫文章,必須要理清思路。文章思路,對內(nèi)在而言,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思維流程;對外而言,體現(xiàn)為結(jié)構(gòu)章法。
我們?nèi)祟愒谟^察自然觀察社會、認識社會,分析問題的時候,要依據(jù)一定的思維規(guī)律,按照現(xiàn)在模型思維的思想,思維有思維的模式,那么由此既然章法是由思維決定的,那么思維有了思維模型,章法就有章法模型。模型不是模式,人的思維是活的,那么章法也是活的。一定不能理解它就是一個思維公式,人的思維是有規(guī)律的,章法也是有規(guī)律的。
人的思維是豐富多彩的,章法也是豐富多彩的,所以章法的訓練其實質(zhì)就是思維的訓練。要想提高構(gòu)思謀篇的能力,就要致力于提高我們的思維品質(zhì)。所以寫作文不僅僅是個語言技巧的問題,不是字詞句的問題而最重要的是思維的問題。人們的思維的寬度、深度、敏捷度、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直接關(guān)系到章法結(jié)構(gòu)能力的造型,那么不同的思維模型就決定了不同的章法結(jié)構(gòu)。
常見的基本結(jié)構(gòu)形式有橫列式、對照式、縱貫式、扇面式、子母式、環(huán)套式等。
第一種,橫向思維。橫向思維寫成文章就叫橫列式章法,也叫橫列式結(jié)構(gòu)。橫列式有基本式也有變式,它有簡單的又有復雜的,橫列式里面還可以套橫列式,再套橫列式。
2016山東【高考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自己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經(jīng)備好,開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檢行囊會發(fā)現(xiàn),有的東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暫時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準備,有的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佳作欣賞】
享文化之繁華
山東一考生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葉扁舟,來到歷史的彼岸:與蘇軾探討人的渺茫與偉大,與陶潛共享帶月荷鋤歸的美好,與李煜分擔愁如東流水的感傷……用一指墨香,看盡文化之深邃與靈動。
文化從那翻滾激蕩的黃河開始,便扎植于我們的心田,鐫刻于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國結(jié),那元宵佳節(jié)的燈謎,那雄偉的華夏庭院,無一不是珍貴的傳統(tǒng)元素。而偉大的中華民族也正因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發(fā)絢爛壯美。
把文化作為生命的行囊,便讓靈魂與文化一道,穿行在歷史的音符與文字墨香之間。
文化,流淌在悠遠的簫聲中,訴說著哀怨與愁緒,文化,也彌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嘆盡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轉(zhuǎn)于錦瑟之間,輕攏慢捻之間凈化內(nèi)心的污穢。本無生命的樂器與樂曲結(jié)合在一起,便成為了文化的載體,寄予著心靈的世界,承載厚重的文化。
不僅僅在絲竹間,文化也在素凈的宣紙上蔓延而來。張大千伏在洞底繪出的夢幻敦煌,訴說著那千百年前人們的信仰;齊白石著手畫出的自然風物,亦傳達著生命的靈動;壯觀的《清明上河圖》,也刺激著美的神經(jīng)。中國畫中的水淡云輕,妙手丹青的一點一描,拓開的不僅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之魂由筆底傳承。
同樣,龍飛鳳舞的字亦為文化之腑臟;顏真卿規(guī)正而又灑脫的筆鋒,王羲之雋秀玲瓏的字體,張風子如帶般拂過的清新之風,無一不是文化的符號。那揮灑自如之間掩蓋不了中華文化之含蓄內(nèi)斂,那筆鋒回轉(zhuǎn)之間亦彰顯著文化之典雅深厚。亦深潭微瀾,亦雪底蒼松。
文化如遼遠的江海,包容著一切。既有張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飄渺爛漫。那篇篇詩詞,字字珠璣,詩人惜字如金,落筆生花,留給世人一片芳華。
文化之美常浮蕩于我心間。那里有軒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飾的繡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戲曲,那是中華之精髓,炎黃子孫之傲骨。它如枝頭的梅花,傲吐芬芳。
愿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滄海,享那份美好與摯真,低吟文化之妙語,歌呤一生,幸福一生。
這樣的行囊,希望我們共同擁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
【名師點評】
1.怎樣才能享受文化之繁華?自然是將文化作為一生的行囊。文章用豐厚的歷史底蘊引出文化之是生表達,都充滿詩情畫意。在句式上,整散結(jié)合,語言鏗鏘有力,古色古香。
得分點: 立意準確 排比修辭
第二種思維叫縱向思維。縱向思維的規(guī)律和橫向思維是不同的,它不是從不同的側(cè)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觀察、去思考,而是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簡到繁,甚至由繁到簡也可以。由表面表象到本質(zhì),任何事物都有它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v向思維寫出來的文章就體現(xiàn)為縱貫式章法。
示例二
2015江蘇高考
19.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智慧是一種經(jīng)驗,一種能力,一種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佳作欣賞】
智慧三境
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早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現(xiàn)在我認為,智慧還能分為三境:山,海,天。
第一境便是這山。山,屹立于大地之上,向來是高大、穩(wěn)重的象征。一開始,人的智慧就如同一個土丘,隨著時間流逝,經(jīng)驗累積,人的智慧也便如山一般逐漸升高。由一句不見經(jīng)傳的土丘升格為名山,最后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地步。但是,這一境的智慧也是如山一般死板,只是量上的累積,不能變通。就如同山永遠無法比人高,無論山多私巍峨,如何頂天立地,山就是山,不能動,不能跳,只能被局限在土壤之上。
因此,第二境便是這移動的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經(jīng)過不斷學,融會貫通,智慧轉(zhuǎn)變?yōu)檫|闊的大海。水無常形,人的智慧在這一境,可以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而不被死板的思路所困。同時,大海何其寬廣,就算是將地上的山全部填入,都無法將其填滿。然而,人要到達一境界是何其困難。雖然人有時也會靈一閃,做出一些精妙絕倫的事,但那就如名山上的流水。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將那流水歸一,成就智慧第二境:海。
比海還寬廣的只有天,所以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僅只是比海寬廣。天,首先它籠罩萬物,無處不在。同時又無形無象,不可捉摸。在這一境界,人的智慧已趨于化境,大智惹愚。就如同氣,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在那。智慧到了這一境,便已不再是智,而是到了道的地步。道之道,非常道,有這種智慧的人,做事都有著各種深意,并很難為人所理解。人類歷史上下幾千年,有這種大智慧的人為數(shù)不多,如老子、釋迦摩尼等。
智慧三境,智慧逐漸增加,但人卻就得謙虛,山自認為可通天,海自認為圍繞了一切,但只有天知道,智慧無窮。就如同大圓與小圓,大圓面積比小圓大,但其接觸的未知也比小圓多。
因此,智慧雖可分為三境,但仍是無窮無盡的,就如同天外便是那星辰大海。所以,我們所要做的便是盡自己所能,向著下一境,向著那無盡的天空,星辰大海進發(fā)。
【名師點評】
作者在第一段開宗明義,題目是“智慧三境”,把智慧三境定位山、海、天,然后依次展開論述。
第二段就“山”來展開,第三段就“?!闭归_,層層深入,山不失其雄偉,巍峨高大,卻不能動;海
第三,辯證思維。什么叫辯證思維呢?任何思維都有它的對立面,萬事皆分陰陽,這是我們古人的陰陽五行學說。陰陽五行學說它就是辯證思維:有正就有反,有對就有錯,有好就有壞,有善就有惡,有美就有丑,有是就有非。用這種思維寫出的文章叫做對照式,對照式章法。
示例三 2015廣東卷
原題回放:
看天光云影,能測陰晴雨雪,但難逾目力所及;打開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少了靜觀云卷云舒的樂趣。
漫步林間,??床蓍L鶯飛、枝葉枯榮,但未必能細說花鳥之名、樹木之性;輕點鼠標,可知生物的綱目屬種、遷徙演化,卻無法嗅到花果清香、叢林氣息。
從不同的途徑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佳作賞析】
用眼去看,用心去聽
廣東考生
星野道夫曾言:“同一個地方,不同的人通過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备兄匀坏耐緩絽⒉疃鄳B(tài),或打開電視欣賞色彩鮮艷的熒屏,或輕點鼠標瀏覽千奇百怪的世界。而我認為,惟有走出房間,走進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聽,才能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的無限魅力。
通過虛擬的信息網(wǎng)絡(luò)途徑去了解大自然也未嘗不可。隨著信息多元化的發(fā)展,身處網(wǎng)絡(luò)信息時代的我們只需輕輕按動手中的電視遙控器或是鼠標,只要是我們想看到的信息和圖片,都將毫無保留得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正如網(wǎng)友侃言:“如今的每一個人都是身處茅廬而心知天下的諸葛亮?!毙涡紊淖匀伙L光當然也無一例外得被囊 括在其中。人們坐在舒適的家里便知曉南極企鵝的生活習性,了解撒哈拉沙漠的廣闊無垠,清楚四川九寨溝的風景怡人。這種種體驗都是前人無法想象的。
然而,虛擬的網(wǎng)絡(luò)途徑只讓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冰山一角。坐在沙發(fā)上或電腦桌前,你也許可以知曉南極企鵝的生活模式,卻無法了解身處天寒地凍的環(huán)境中,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如何抗爭自然給予的挑戰(zhàn),是如何書寫生命帶給它們的壯歌。躺在舒適的床上,你也許深知無邊的沙漠帶給探險者們的種種艱辛與困難,但無法體會那炎熱的空氣給人的窒息般的痛苦和那干燥的沙粒給人帶來的絕望。正如你觀賞著眼前九寨溝的斑斕色彩,卻永遠無法享受那溪流的清冽與拂面而來的清風之柔和。由此可見,僅從虛擬的途徑了解自然是遠遠不夠的。
既然如此,不如走進大自然,與它擁有一個心貼心的擁抱吧!當你踏進綠綠的草地,然給你的不再只是一張翠綠的圖片,而是沁人心脾的幽草芳香和生機勃勃的小動物樂園。當你走進寬闊的大森林,自然給你的不再是一幅幅野獸的畫像,而是地球之 肺給人帶來的清新空氣和舒適的蔭涼。比起在網(wǎng)絡(luò)中源源不斷的海量自然信息,你不僅收獲了自身親歷的難得體會,而更多的是自然贈予人類的無限美好。還在等什 么?難道要放棄掉那用再多的金錢都買不來的自然厚禮嗎?而只有通過自身經(jīng)歷的途徑才可真正了解那份禮物的厚重與美好。
羅素有言:“參差多態(tài)乃幸福本源?!辈灰俅糇谏嘲l(fā)上或電腦前,走出一成不變的生活,用眼去看這大自然的參差多態(tài),用心去聽聽大自然脈搏的跳動。惟有此途徑,人類才能知曉自然母親的美好與神奇。
用眼去看,用心去聽。
【名師點評】
本文圍繞“走進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聽”立論,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論證周密。文章開門見山,于首段提出中心論點,主體部分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論證:先從反面論證“通過虛擬的信息網(wǎng)絡(luò)途徑”去感知自然雖然“未嘗不可”,但是“遠遠不夠”,再從正面論證只有走進自然才能收獲“自然贈予人類的無限美好”,結(jié)尾再次點題。行文連貫,照應(yīng)嚴密。語言整飭流暢,句式長短結(jié)合,富有節(jié)奏,蘊涵情感,顯露出較為堅實的表達功底。稍微有些美中不足的是,個別引文不盡準確, 個別地方“得”“地”不分,個別句子因存在掉字現(xiàn)象而損害到語言之美。
第四發(fā)散思維,就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根據(jù)一個點,向不同的方向發(fā)散。這就是發(fā)散式思維,用這種思維方式寫出來的文章稱為扇面式。
示例四【2015安徽高考作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為了豐富中小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同學們領(lǐng)略科技的魅力,過一把尖端科技的癮,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眾開放日系列科普活動。活動期間,科研人員特地設(shè)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讓同學們親手操作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蝴蝶的翅膀。
通過這臺可以看清納米尺度物體三維結(jié)構(gòu)的顯微鏡,同學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本色彩斑斕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顯現(xiàn)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結(jié)構(gòu)。
原來,蝴蝶的翅膀本是無色的,只是因為具有特殊的微觀結(jié)構(gòu),才會在光線的照射下呈現(xiàn)出繽紛的色彩……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漏個人相關(guān)信息;書寫規(guī)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滿分作文】
因為有你,我便繁花似錦
我本是一匹素布,其貌不揚,你在我的身上繡了一朵美麗的花朵,從此我錦上添花;我本是一塊巖石,你給我描繪出豐富的圖案,從此我變成了飾品,萬人寵愛;我本是一只蝴蝶,我的翅膀沒有顏色,太陽的出現(xiàn),讓我成了這世間最美的精靈,翩翩于百花之間。因為有你,我才繁花似錦。
那一年,你我邂逅于西湖。煙雨三月,西湖波光粼粼,淡淡綠波在陽光下蕩漾,宛如仙人的裙擺,“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三月的煙雨,讓我們牽手,從此情動迷離。斷橋上,你尋覓到我,而今,我又在橋上尋你,西湖見證了我們的相聚與別離。千年的等待,你幻化人形,與我在一起,不懼雷鋒壓頂。因為有你,我羽化登仙,繁花似錦。
那一年,你我相遇于賈府。似曾相識的熟悉不知哪里來,初見你時,你便要摔玉,嚇得我魂飛魄散。后知你不過是一個呆子,只愛圍繞女子閨閣,雖是男兒身,卻是女兒心。我們社作詩,春放風箏,夏聽蛙鳴,秋賞菊花,冬看紅梅,雪中取樂。怎知多年相處,暗生情愫,你終不懂女子心意。糊涂丟失靈玉,病生禍端起,華園蕭瑟,豪門散去,女子也終究逃不過宿運。因為你,我入太虛幻境,從此繁花似錦。
那一年,你我萍水相逢。我本是歌姬,身世難敘,落到煙花之地。哪知會遇到你,你不忍我凄楚可憐,把我?guī)Щ丶抑忻撾x魔洞。你見我聰明伶俐,教我讀書繪畫,送我去上海學習,告訴我女子也該不凡。我從哥倫布畫到西班牙,搖身一變成名家。多次與你提及要回家,你每每阻攔,后來才知曉你官運不暢,總是憂傷,怕我回去落得凄涼。你是贊化,我是玉良。因為有你,贖我一生,從此讓我繁花似錦。
那一年杏花微雨,你站在花下說,你是我前世丟失的肋骨,沒有你,我總會迷途。
那一年滿塘新荷,你手捧蓮花說,你是蓮蓬我是蓮子,我滿滿的辛苦,你都知曉。
那一年落紅滿地,你踩著落葉說,你就是那一地落紅,心甘情愿地任我一路踏過。
那一年大雪紛飛,你在大雪中說,雪是冰涼冰涼的,可你會為我溫暖。因為有你,我繁花似錦。
蝴蝶說,她本無色,光線讓她有了華麗轉(zhuǎn)身的機會;星星說,她本渺小,黑夜卻給了她閃耀的舞臺;我說,總有人帶給你不一樣的自己,因為有你,我便繁花似錦。
【名師點評】文章六次點題。用第二人稱,給人親切感,也便于作者抒發(fā)感情。文中運用大量的排比清新優(yōu)雅,不落俗套,體現(xiàn)作者獨特的寫作風格。
第五,點面思維。任何事物都有主次,有點有面。寫文章既要照顧到點,又要照顧到面,所以叫做點面思維的方式,以點帶面思維的方式。這種方式寫出來的文章,叫子母式章法。
第六種叫意識流思維,意識流思維隨著人的意念走。一時想到這里,一時想到那里,而且想象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聯(lián)系,這種意識完全根據(jù)人的意識流動寫的。對應(yīng)的是環(huán)套式章法。
這幾種還可以交錯使用,橫列式里面可以套縱貫式,縱貫式里面還可以套橫列式,橫列式里面某一個板塊,還可以套對照式。我們把基本章法掌握好了以后,文章就會變化無窮。
從章法結(jié)構(gòu)入手,按格訓練,然后學會變格,靈活運用,從而達到不拘一格,自成風格。初中階段學習章法,以常式結(jié)構(gòu)為主,掌握基本章法;而高中階段,則以變式為主,重在靈活運用,掌握比較復雜的章法。
章法風格的形成,是寫作者成熟的標志。我們還可以通過剖析典范文章的方法,學習借鑒別人安排結(jié)構(gòu)的成功經(jīng)驗,經(jīng)由模仿、借鑒,走向創(chuàng)新之路。
(三)教學生牢記議論文的四大基本內(nèi)容——引議聯(lián)結(jié)
①摘述原材料以引出中心論點;
②運用論據(jù)來證明自己的論點;
③聯(lián)系實際,指出中心論點在當 今社會的必要性;
= 4 \* GB3 ④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高考原題
看天光云影,能測陰晴雨雪,但難逾目力所及;打開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少了靜觀云卷云舒的樂趣。
漫步林間,??床蓍L鶯飛、枝葉枯榮,但未必能細說花鳥之名、樹木之性;輕點鼠標,可知生物的綱目屬種、遷徙演化,卻無法嗅到花果清香、叢林氣息。
從不同的途徑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佳作欣賞】
科技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
廣東考生
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等的出現(xiàn)使“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成為了可能。通過科技,我們不僅能看遍世界的美景,還能更深入的探索自然的奧妙??萍?,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讓我們更好的感知自然。
科技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們看見了世界的壯美與遼闊。目前,一組“世界與內(nèi)蒙古撞臉”的圖片在網(wǎng)絡(luò)上走紅。從圖片中我們能看到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景點在許多地方與內(nèi)蒙古有異曲同工之妙。網(wǎng)友們紛紛感嘆,要是沒有科技,我們也許永遠也不會發(fā)現(xiàn)內(nèi)蒙古那具有“國際范”的美。的確,如今的人們處在邊界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不出家門,我們就可以看見內(nèi)蒙古廣闊無垠的草原,感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闊氣勢。這要放在古代,人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雖然感受更真切,但要忍受旅途的疲憊。在偌大的世界里,人是渺小的,只有通過科技,才能滿足我們對自然無限的好奇心。
科技總能把我們帶入另一個“時空”。通過科技,我們無需實地考察,就能從宏觀上把握自然,感知自然。尼泊爾發(fā)生了8.0級大地震,令世界為之悲痛。如今,有了科技,我們得以換一種方式心系災區(qū)。通過電視,我們了解到災區(qū)的各方面情況。通過上網(wǎng),我們還能了解到尼泊爾此次災難發(fā)生的原因,震源深度以及可能引發(fā)的各種氣象災害等等??萍祭宋覀兣c尼泊爾的距離。我們無需親自前往災區(qū),便能夠感受自然的巨大威力。有了科技,我們對自然的感知就不僅僅停留在感性層面,我們能更加理性地面對自然,對自然常存敬畏在心間。
我們應(yīng)該慶幸我們生在一個科技如此發(fā)達的時代??萍技ぐl(fā)了我們對自然的想象,推動了我們?nèi)ヌ剿?。回首在科技不那么發(fā)達的時代里,哥倫布歷盡艱險發(fā)現(xiàn)新大陸,卻未發(fā)現(xiàn)那不是他所向往的亞洲;近代中國人因為科技落后而缺乏對世界的了解,妄自尊大……我們要好好利用科技,開眼看世界,更好的感知自然,利用自然。
日前,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教師辭職信被稱為史上最具情懷辭職信。我們在最大限度利用科技同時,也不要忘記邁出腳去看看,生活,畢竟還有詩和遠方。
總而言之,在這個不斷向前發(fā)展的時代里,科技的出現(xiàn)總是有利于人們更好地感知自然的。我們應(yīng)感激:科技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
【名師點評】
這是一篇優(yōu)秀的考場議論文。本文完全符合題意,觀點十分鮮明。標題“科技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 論證能更深入一點,用例再斟酌一下,本文會更精彩。
(四)教學生學會舉例子
點破主旨法
君不見,著名導演李安“梅開二度”,憑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創(chuàng)佳績時曾坦言:“說實話,沒打算拿獎,所以創(chuàng)作時大膽突破了一場,沒想到如此成功?!睒銓嵉脑捳Z點醒夢中之人——忘記價值,勇氣在握,成功自會不期而至。
假設(shè)推論法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獲諾貝爾獎后,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憚,包括廣告商人等等,拉去做這做那。文人難免天真,不善應(yīng)酬;做事又過于認真,不懂敷衍。于是陷入忙亂的俗事重圍,直到自殺,了此一生。報載,川端臨死前,曾為籌措筆會經(jīng)費心力交瘁。固然,對于作家來說,能獲得諾貝爾獎,已經(jīng)算是成功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煩倦的瑣事,依舊寧靜度日,以他東方式的豐富晶瑩的智慧,或可有更具哲理的創(chuàng)作流傳于世?!?
因果對舉法
你“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多少個日日夜夜,你睡不上一點好覺,吃不上一頓好飯,更令人嘆息的是,后主劉禪之無能。救國之重任全壓在你身上,可你沒選擇逃避,你面對著,支撐著。不僅給蜀國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歷史,也譜寫出了著名的《出師表》,以示你心中之德。(事例概括)因為心中有德,那以救國救民為己任之心,使臥龍之名——諸葛亮流芳百世,成為千古佳談。(因果分析論證)
對比推論法
魯國時有位木匠叫梓慶,皇帝聽說他做鈡柱做得非常好,便命他來做。這時候,接到命令的梓慶就上山了,他不是立刻尋找合適的木材,而是于山中靜坐。第一天,他忘記這件事成功后將帶來的金錢、榮譽;第二天,他忘記這是在為朝廷做事;第三天,他看準樹木,憑著心無雜念,“無價值之憂”的心態(tài),做成了世間最棒的鈡柱。/而另一位同樣有著杰出才能的裁縫曾因觸犯了法律入獄?;实鄄蝗虤⑺?,便給他一個可以活命的機會,但要求他在限定的時間里,從針眼中穿出一定量的線,皇帝認為這對一個技術(shù)精湛的裁縫來說再簡單不過。但事實是裁縫兩手發(fā)抖,未能完成穿線任務(wù)。(對比概括材料)
梓慶和裁縫同樣經(jīng)驗豐富,技術(shù)高超,但做事的結(jié)果不同,為何?因為梓慶忘卻了“價值”,掙脫了束縛,而裁縫總在想這針線上系托著我的生命啊,這件事被賦予了如此“沉重”的價值,也難怪裁縫手抖了。(對比分析論證)
這是一份專題1.3 題型對點指導(一)全國高考語文考前復習大串講 含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作文要求快速審題、構(gòu)思、寫作,備考計劃調(diào)整,考生復習任務(wù)加重,必須調(diào)整復習策略,【答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1.4 題型對點指導(二)全國高考語文考前復習大串講 含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如何做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1.9 題型對點指導(七) 全國高考語文考前復習大串講 Word版含答案,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用簡潔的語言轉(zhuǎn)述試題材料,分析說理的原則,層次拓展的方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