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了解和掌握19世紀中期德川幕府的統(tǒng)治危機。2.了解明治維新的改革措施。3.掌握明治維新對日本產生的巨大影響。
德川幕府與鎖國時代。倒幕運動。明治維新的內容和影響。
日本明治維新前歷史背景(歷史條件)
19世紀中期的日本是一個封建落后的農業(yè)國家。
※1世紀前后開始出現(xiàn)早期國家※5世紀時大和統(tǒng)一日本本土※7世紀“大化改新”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10世紀后武士階層興起※12世紀末幕府統(tǒng)治
①鐮倉幕府②室町幕府③德川幕府(1603——1867年)
幕府一詞始自古代漢語,指出征時將軍的府署。特指以將軍為首的中央政權為幕府。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敗競爭對手,取得“征夷大將軍”的稱號,在江戶設立幕府,建立起統(tǒng)一中央集權的幕府統(tǒng)治,史稱德川幕府,開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統(tǒng)治(1603--1867)。德川家族對日本的統(tǒng)治是通過幕府的形式實現(xiàn)的。
幕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禁止日本人出海,只允許荷蘭等少數(shù)國家的商船在指定的地點從事有限的貿易。
幕府允許荷蘭商人進行貿易的唯一地點:長崎出島
因為佩里艦隊的軍艦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機又冒著黑煙,所以日本歷史上把這一事件稱之為“黑船事件”。
民族危機:西方列強入侵,國家面臨民族危機
★日本明治維新的背景(原因)
1、根本原因:幕府統(tǒng)治嚴重阻礙日本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國內矛盾激化。2、民族危機:西方列強入侵,國家面臨民族危機3、政治前提:倒幕運動的成功。(1868年,幕府統(tǒng)治被推翻,建立起明治天皇政府。)
幕府統(tǒng)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國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大久保利通(1830-1878)
木戶孝允(1833-1877)
西鄉(xiāng)隆盛(1827-1877)
1868年,革新派實行“明治維新”,廢除封建割據的幕藩體制,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恢復天皇至高無上的統(tǒng)治,發(fā)展資本主義,并逐步走上對外侵略擴張道路。在明治維新的眾多元勛當中,擔任最重要角色的是西鄉(xiāng)隆盛 、大久保利通 、木戶孝允 三人。
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加強了中央集權,統(tǒng)一國內市場
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新式軍隊,提倡“武士道”精神。
實現(xiàn)軍隊近代化,但保留封建殘余,走上對外侵略擴張道路。
經濟上,殖產興業(yè)---扶植資本主義發(fā)展
福岡繅絲廠-日本最早的近代制紗廠
1878年,東京銀座點亮了用電池供電的弧光燈
1872年通車的日本第一條鐵路
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輪船“孝明丸”
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
1871年,為了學習歐美國家的先進思想和技術,明治政府派遣代表團出訪歐美各國,實地考察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情況。
明治維新時期學校教學情景
明治維新的歷史影響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結合改革措施,認識明治維新的性質。
總結明治維新的歷史影響。
總結提示: 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是,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它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討論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
材料一 斷然廢舊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舊弊,舉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強,以圖傲視亞洲諸國。 ——日·福澤諭吉《脫亞論》(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什么歷史事件?請舉出“廢舊制,立新政”的任意兩項指施。
明治維新;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地稅改革,殖產興業(yè);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第4課 日本明治維新評課課件ppt,共2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幕府的統(tǒng)治危機,提倡文明開化,廢藩置縣,帶刀者斬,明治維新后日本經濟,資本主義經濟得以發(fā)展,政治措施,經濟措施,文化措施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4課 日本明治維新課堂教學ppt課件,文件包含第4課日本明治維新pptx、黑船事件mp4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3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4課 日本明治維新教學課件ppt,共3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4課日本明治維新,德川幕府,幕府統(tǒng)治危機,三府七十二縣,侵略擴張,材料研讀,明治維新,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條件,課堂小結,隨堂練習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