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試卷共15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2.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請務必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共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8小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4分;第9~10小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或不選的得0分。
1. 為進一步推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體魄、健全人格,11月4日至8日,2023年安慶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田徑聯(lián)賽)如期舉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百米賽跑中,一名運動員發(fā)現(xiàn)自己在“后退”,他是以大地為參考系
B. 廣播通知徑賽檢錄于9:30開始,此處9:30指的是時間間隔
C. 運動員跑完比賽,這個指的是路程
D. 研究跳高比賽起跳動作時,可以把運動員看作質點
【答案】C
【解析】
【詳解】A.百米賽跑中,一名運動員發(fā)現(xiàn)自己在“后退”, 他是以比他快的運動員為參考系,故A錯誤;
B.廣播通知徑賽檢錄于9:30開始,此處9:30指的是時刻,故B錯誤;
C.運動員跑完比賽,這個指的是路程,故C正確;
D.研究跳高比賽起跳動作時,運動員的形狀大小不能忽略不計,不可以把運動員看作質點,故D錯誤。
故選C。
2. 2023年10月31日,中國女子足球隊在國際大體聯(lián)足球世界杯上創(chuàng)下歷史,通過點球大戰(zhàn)擊敗巴西隊,贏得了世界杯冠軍,這是中國足球史上首次奪得世界杯冠軍。如圖所示,在足球入網時,下列說法中正確是( )
A. 足球受到的彈力是由于足球發(fā)生了彈性形變而產生
B. 足球在飛行和觸網時慣性相同
C. 足球在飛行過程中受到腳的作用力和重力
D. 撞網時足球對網的力的大小大于網對足球的力的大小
【答案】B
【解析】
【詳解】A.足球受到的彈力是由于球網發(fā)生了彈性形變而產生,故A錯誤;
B.足球在飛行和觸網時,質量相同,則慣性相同,故B正確;
C.足球在飛行過程中,不會受到腳的作用力,故C錯誤;
D.足球對網的力與網對足球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錯誤。
故選B。
3. 關于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在任意連續(xù)兩個內的位移之差都是
B. 第內的位移為
C. 從開始下落的兩個連續(xù)相等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D. 從開始下落通過兩個連續(xù)相等位移所用的時間之比為
【答案】A
【解析】
【詳解】A.根據
可得在任意連續(xù)兩個內的位移之差為
故A正確;
B.第內的位移為
故B錯誤;
C.從開始下落的兩個連續(xù)相等時間內,設相等時間為,則有

則從開始下落的兩個連續(xù)相等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故C錯誤;
D.從開始下落通過兩個連續(xù)相等位移,設相等位移為,則有
,
可得從開始下落通過兩個連續(xù)相等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
故D錯誤。
故選A。
4. 某校高一物理興趣小組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無人機飛行表演活動。圖乙為該無人機某次表演過程中在豎直方向運動的圖像。以豎直向上為正方向,關于無人機在豎直方向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無人機在第末時的加速度為零
B. 無人機在第末和第末的加速度相同
C. 無人機在第與第末時所處的高度不同
D. 無人機在內的平均速度與內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詳解】AB.根據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無人機在第末時的加速度不為零;無人機在第末和第末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A錯誤,B正確;
CD.根據圖像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內和內無人機的位移相同,則無人機在第與第末時所處的高度相同,由于所用時間不相等,所以無人機在內的平均速度與內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CD錯誤。
故選B。
5. 兩個力和之間的夾角為,其合力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若和大小不變,角減小,則合力一定增大
B. 合力總比分力和中的任何一個力都大
C. 若不變,大小不變,增大,則合力一定增大
D. 若,則合力大小的變化范圍是
【答案】A
【解析】
【詳解】A.若和大小不變,角減小,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可知合力一定增大,故A正確;
B.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和中的任何一個力都大,故B錯誤;
C.若不變,大小不變,增大,若大于,則合力不一定增大,故C錯誤;
D.若,則合力大小的變化范圍為
故D錯誤。
故選A。
6. 安慶機場用于安全檢查的裝置主要由水平傳送帶和X光透視系統(tǒng)兩部分組成。如圖所示,傳送帶長度為,始終以的速度順時針轉動,某乘客把一可視為質點的物品輕放在傳送帶最左端的A點,物品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4,取,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物品越重,從傳送帶的左端運送到右端所需要的時間越長
B. 物品做加速運動時,其速度有可能超過傳送帶的速度
C. 物品由A運動到最右端B的過程中,物品相對傳送帶滑動
D. 物品由A運動到最右端B所用時間為
【答案】D
【解析】
【詳解】B.物品與傳送帶共速前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物品加速階段的位移為
物品加速達到與傳送帶共同速度后,與傳送帶一起勻速運動,故B錯誤;
AD.物品加速階段所用時間為
物品勻速運動所用時間為
物品由A運動到最右端B所用時間為
與物品的質量無關,故A錯誤,D正確;
C.物品由A運動到最右端B的過程中,物品與傳送帶的相對位移為
故C錯誤。
故選D。
7. 交通法規(guī)定,機動車應禮讓行人。某司機開車以速度行駛到路口附近,發(fā)現(xiàn)有行人準備過斑馬線,立即剎車減速禮讓行人。假設汽車以大小為的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停止。從汽車剎車開始計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末的速度大小為B. 內的位移大小為
C. 剎車過程的最后內的位移大小為D. 內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答案】C
【解析】
【詳解】根據題意,由運動學公式可得,汽車剎車停止的時間為
A.根據題意,由運動學公式可得,汽車剎車2s后的速度大小為
故A錯誤;
B.根據題意,由運動學公式可得,汽車剎車3s內走的位移為
故B錯誤;
C.剎車過程的3.5s末的速度為
最后1s內的位移為
故C正確;
D.汽車剎車5s內,汽車已經停止,則汽車剎車5s內的位移為
5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故D錯誤。
故選C。
8. 如圖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三個質量分別為、、的木塊,木塊1和2、2和3間分別用一原長為、勁度系數(shù)為的輕彈簧連接起來,木塊1、2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木塊3和水平面間無摩擦力?,F(xiàn)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拉木塊3,當三個木塊一起勻速運動時,1和3兩木塊間的距離為(木塊大小忽略不計)(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詳解】以木塊1、2為整體,根據受力平衡可得
解得木塊2、3間彈簧的伸長量為
以木塊1為對象,根據受力平衡可得
解得木塊1、2間彈簧的伸長量為
則1和3兩木塊間的距離為
故選D。
9. 如圖所示,一粗糙斜面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斜面頂端裝有一光滑定滑輪。一細繩跨過滑輪,其一端懸掛物塊N,另一端與斜面上的物塊M相連,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F(xiàn)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緩慢拉動N,直至懸掛N的細繩與豎直方向成,已知物塊M和斜面體均始終保持靜止,則在此過程中( )
A. 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變B. 斜面體對地面的壓力一直增大
C. 斜面體對地面的摩擦力一直增大D. 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減小后增大
【答案】CD
【解析】
【詳解】A.對物塊N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物塊N重力與水平拉力的合力和細繩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由圖可知水平拉力的大小逐漸增大,M所受細繩的拉力大小一直增大,故A錯誤;
B.對物體M、N和斜面整體分析,豎直方向只受到整體的重力和支持力,故斜面體與地面間的正壓力一定不變,故B錯誤;
C.對物體M、N和斜面整體分析,水平方向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與水平拉力平衡,由于水平拉力一直增大,所以斜面體對地面的摩擦力一直增大,故C正確;
D.M所受細繩的拉力大小一直增加,物塊N的質量與物塊M的質量大小關系不確定,設斜面傾角為,若
則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直增大;若
則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減小后增大,故D正確。
故選CD。
10. 如圖甲所示,A、B兩個物體靠在一起,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它們的質量分別為、,現(xiàn)分別用水平向右的力推A、拉B,和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則( )
A. 時,A、B之間的彈力為B. 時,A、B脫離
C. A、B脫離前,它們一起運動的位移為D. A、B脫離后,A做減速運動,B做加速運動
【答案】ABC
【解析】
【詳解】A.由乙圖可得
在未脫離的過程中,整體受力向右,且大小總是不變,恒定為
整體一起做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為
時,以B為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其中
解得A、B之間的彈力為
故A正確;
B.脫離時滿足A、B加速度相同,且彈力為零,則有
可得

解得
故B正確;
C.A、B脫離前,它們一起運動的位移為
故C正確;
D.脫離后內A仍然受到向右的推力,所以A仍然做加速運動,在后A不受推力,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B一直受到向右的拉力而做加速運動,故D錯誤。
故選ABC。
二、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16分。)
11. 某同學做“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的實驗,他用圖釘把白紙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點,另一端系兩個細繩套,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拉住兩個細繩套,互成角度施加拉力,使橡皮條伸長,讓結點到達紙面上某位置,記為,然后撤去兩個力,再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把結點拉到位置,如圖甲所示。
(1)某次實驗中,一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讀數(shù)為______。
(2)關于該實驗的操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
A.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外殼可以與紙面接觸
B.把結點拉到點位置時,兩個彈簧測力計之間夾角應取,以便算出合力大小
C.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使點在同一位置
(3)某次實驗作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如圖丙所示,在與兩力中,方向一定沿方向是______(填“”或“”)。
(4)實驗中與的夾角為,保持的方向不變、增大角的過程中,為保證結點位置不變,的大小將______。
A.一直增大 B.一直減小 C.先增大后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
【答案】 ①. 3.00##2.98##2.99##3.01##3.02 ②. A ③. ④. A
【解析】
【詳解】(1)[1]圖中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由圖可知讀數(shù)為。
(2)[2]
A.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外殼可以與紙面接觸,故A正確;
B.把結點拉到點位置時,兩個彈簧測力計之間夾角適當就好,不需要取,故B錯誤;
C.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不同次實驗時,點不需要在同一位置,故C錯誤。
故選A。
(3)[3]由圖丙可知,是通過作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得到的合力理論值,由于存在誤差,不一定沿方向;是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得到的合力實驗值,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方向一定沿方向是。
(4)[4]與的夾角為(),保持的方向不變、增大角的過程中,為保證結點位置不變,即與的合力不變,由力三角形法作圖如下
可知的大小將一直增大。
故選A。
12. 在某次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分別設計了實驗方案,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小車總質量用、重物質量用表示。
(1)為便于測量合力的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選項前面的字母)。
A.四組實驗都需要平衡摩擦力
B.四組實驗中只有甲需要平衡摩擦力
C.四組實驗都需要滿足所掛重物質量遠小于小車的總質量的條件
(2)本實驗應用實驗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理想實驗法 C.控制變量法
(3)某小組按甲同學的設計裝置完成實驗,在實驗中打出一條紙帶,從比較清晰的點開始,每五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已知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由此可求得小車的加速度為______,打下計數(shù)點時小車運動的速度為______(計算結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 ①. A ②. C ③. 1.2 ④. 0.34
【解析】
【詳解】(1)[1]AB.四組實驗都需要平衡摩擦力,故A正確,B錯誤;
C.四組實驗中,乙、丁中的細線拉力都可以通過彈簧測力計測得;丙中的細線拉力可以通過力傳感器測得,所以只有實驗甲滿足所掛重物質量遠小于小車的總質量的條件,故C錯誤。
故選A。
(2)[2]本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應用的實驗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故選C。
(3)[3]每五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可知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
根據逐差法可得小車的加速度為
[4]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速度等于該段過程的平均速度,則打下計數(shù)點時小車運動的速度為
三、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3. 鐵路軌道旁相鄰的里程碑之間的距離是。某同學乘坐動車時,他發(fā)現(xiàn)通過觀察里程碑和車廂內電子屏上顯示的動車速度可以估算動車加速出站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他通過窗戶觀察當他經過某一里程碑A時,屏幕顯示的車速是,動車繼續(xù)向前行駛在經過下一個里程碑B時,速度變?yōu)?。若把動車出站過程視為勻加速直線運動,求此過程中:
(1)動車加速度;
(2)該同學在乘坐動車時,從經過里程碑A到經過里程碑B經歷的時間;
(3)從經過里程碑A開始計時,第內的位移大小。
【答案】(1);(2);(3)
【解析】
【詳解】(1)已知
,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位移關系公式
可得
代入數(shù)據解得
(2)根據加速度定義式
可得
代入數(shù)據解得
(3)前內的位移為
前內的位移為
故第內的位移大小為
14. 如圖所示,三段輕繩提起物體乙,結點為,點固定在墻壁上,輕繩繞過一固定的光滑定滑輪與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甲相連。已知水平,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物體甲、乙的質量分別為、,它們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求:
(1)輕繩、的拉力大??;
(2)物體甲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3)物體甲與水平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的最小值。
【答案】(1),;(2);(3)0.5
【解析】
【詳解】(1)對點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受力平衡可得
即輕繩的拉力大小為,的拉力大小為。
(2)因、是繞過光滑定滑輪得同一根繩兩部分,故有
對甲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受力平衡可得物體甲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3)對甲進行受力分析,豎直方向根據受力平衡可得

聯(lián)立解得
可知物體甲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最小值為0.5。
15. 如圖所示,一質量的平板小車靜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質量的小物塊(可視為質點)置于小車的最左端。其與小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F(xiàn)給小物塊一個方向水平向右、大小為的初速度,同時對它施加一個方向水平向左、大小為的恒力,當小物塊與平板小車剛好共速時,小物塊恰好位于平板小車的最右端。取。求:
(1)初始時刻,平板小車和小物塊的加速度大小;
(2)小物塊與平板小車的共同速度;
(3)平板小車的長度和小物塊向右運動的最大位移。
【答案】(1),;(2);(3),
【解析】
【詳解】(1)以平板小車為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大小為
方向向右;以小物塊為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大小為
方向向左。
(2)在小物塊與平板小車共速前,平板小車向右加速,小物塊向右減速;設經過時間,小物塊與平板小車共速,則有
,
聯(lián)立解得

(3)在小物塊與平板小車共速時,平板小車通過的位移為
物塊通過的位移為
由題意可知共速時,小物塊恰好位于平板小車的最右端,故平板小車長度為
在小物塊與平板小車達到共速后,假設二者之后相對靜止,對二者整體,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設此時小物塊需要受到的靜摩擦力大小為,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假設成立;則共速后,二者以共同加速度先減速至0,再反向加速,設二者達到共速至減速為0的過程中,二者的位移為,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位移關系可得
故小物塊向右運動的最大位移為

相關試卷

安徽省安慶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題(Word版附答案):

這是一份安徽省安慶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題(Word版附答案),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兩個力和之間的夾角為,其合力為,交通法規(guī)定,機動車應禮讓行人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荊州八縣區(qū)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4荊州八縣區(qū)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題含解析,共11頁。

2024岳陽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4岳陽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題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題原卷版docx、湖南省岳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題含解析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4邵陽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2024邵陽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2024安慶一中高一上學期10月第一次階段性檢測物理試題含解析

2024安慶一中高一上學期10月第一次階段性檢測物理試題含解析

2024酒泉四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2024酒泉四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2024安慶二中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2024安慶二中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