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1個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3分。)
1. 下列數(shù)據(jù)中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 人體的正常體溫為42℃
B. 普通中學生質量大約為50kg
C. 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D. 普通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5mm
【答案】B
【解析】
【詳解】A.正常情況下人體體溫在37℃左右,變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題意;
B.成年人的質量在65kg左右,中學生比成年人的質量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B符合題意;
C.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故C不符合題意;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0cm左右,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 關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聲帶振動慢,頻率低,音調就很高
B. 聲波可以用來清洗鐘表等精細機械,說明聲波可以傳遞信息
C. 城市道路旁的隔聲板可以防止噪聲的產生
D. 潛水員在水下能夠聽到岸上的音樂是因為液體能傳播聲音
【答案】D
【解析】
【詳解】A.聲帶振動慢,頻率低,音調就很低,故A錯誤;
B.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聲波可以用來清洗鐘表等精細機械,說明聲波可以傳遞能量,故B錯誤;
C.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并不能防止噪聲的產生,故C錯誤;
D.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傳聲,潛水員在水下能夠聽到岸上的音樂是因為液體能傳播聲音,故D正確。
故選D。
3. 如圖所示的光現(xiàn)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您看到的資料都源自我們平臺,20多萬份試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價最高A. 故宮角樓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 日晷上呈現(xiàn)針的影子
C. 日食的形成
D. 筷子好像在水面處彎折
【答案】A
【解析】
【詳解】A.故宮角樓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故A符合題意;
B.日晷面上呈現(xiàn)晷針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
C.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
D.筷子好像在水面處“折斷”是由于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fā)生折射,屬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由可知,密度與質量成正比
B. 空水杯從地球帶到空間站,質量不變
C. 一桶水的密度大于一杯水的密度
D. 把一個鐵塊壓成鐵片,其質量變小
【答案】B
【解析】
【詳解】A.密度是物質特性,與質量和體積無關,故A錯誤;
B.質量指的是物質的多少,與位置無關,故空水杯從地球帶到空間站,質量不變,故B正確;
C.密度是物質的特性,與質量和體積無關,一桶水的密度等于一杯水的密度,故C錯誤;
D.質量指的是物質的多少,與形狀無關,故D錯誤。
故選B。
5. 如圖所示的是“神舟十五號”飛船與“核心艙”實現(xiàn)太空對接的模擬圖,對接前“核心艙”每90分鐘繞地球一周,對接成功后“神舟十五號”與“核心艙”共同遨游太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對接前“核心艙”相對于地球是運動的
B. 對接前“神舟十五號”相對于“核心艙”是靜止的
C. 對接后“神舟十五號”相對于“核心艙”是運動的
D. 宇航員若在太空艙外對話可以通過真空傳聲讓對方聽見
【答案】A
【解析】
【詳解】A.對接前“核心艙”相對于地球位置發(fā)生變化,以地球為參照物,“核心艙”是運動的,故A正確;
B.對接過程中“神舟十五號”相對于“核心艙”的位置發(fā)生變化,對接過程中“神舟十五號”相對于“核心艙”是運動的,故B錯誤;
C.對接后“神舟十五號”相對于“核心艙”沒有位置的變化,是靜止的,故C錯誤;
D.真空不能傳聲,宇航員若在太空艙外說話,對方聽不到,故D錯誤。
故選A。
6. 重慶實驗外國語學校大門處的師生人臉識別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如圖所示,它是通過攝像頭采集人臉信息,并與數(shù)據(jù)庫進行對比。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攝像頭相當于凹透鏡
B. 攝像頭所拍攝人臉的像是縮小的實像
C. 人臉到攝像頭的距離應介于攝像頭的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
D. 某學生正對攝像頭時,臉部拍攝的像不完整,為了拍攝出完整的人臉,此時人應該適當靠近攝像頭
【答案】B
【解析】
【詳解】ABC.攝像頭是一個凸透鏡,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規(guī)律工作的,所以在人臉識別時,人臉到攝像頭的距離大于二倍焦距,故AC錯誤,B正確;
D.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某學生正對攝像頭時,臉部拍攝的像不完整,為了拍攝出完整的人臉,此時人應該適當遠離攝像頭,故D錯誤。
故選B。
7. 使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應將物體放在右盤,砝碼放在左盤
B. 稱量時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左邊,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
C. 為了方便可以直接用手拿取砝碼
D. 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最大稱量
【答案】D
【解析】
【詳解】A.根據(jù)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規(guī)則可知,被測物體應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故A錯誤;
B.稱量過程中不能夠再調節(jié)平衡螺母,應當通過移動游碼或增減砝碼來調節(jié)平衡,故B錯誤;
C.在進行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不能用手拿砝碼,以避免對砝碼的損壞從而造成測量的誤差,故C錯誤;
D.稱量物體前首先應估計被測物體的質量,以免超過量程損壞天平,故D正確。
故選D。
8. 三種不同的液體a、b、c,它們的體積與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液體a的密度為2g/cm3
B. 三者的密度關系是
C. 若體積相同,則a、b、c三種液體的質量之比為1∶2∶4
D. 若質量相同,則a、b、c三種液體的體積之比為1∶2∶4
【答案】C
【解析】
【詳解】A.液體a的密度為
故A錯誤;
B.體積相同的不同的物體,根據(jù)可知,質量大的密度大,故
故B錯誤;
C.若體積相同,a的質量為1g,b的質量為2g,c的質量為4g,則a、b、c三種液體的質量之比為1∶2∶4,故C正確;
D.若質量相同,則a、b、c三種液體的體積之比
故D錯誤,
故選C。
9. 小南在家中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把點燃的蠟燭正對凸透鏡時,墻上出現(xiàn)了一個燭焰倒立縮小清晰的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墻上燭焰的像是實像
B. 墻上燭焰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墻上手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D. 若蠟燭遠離墻面,且將透鏡適當靠近墻面,則燭焰的像會變大
【答案】D
【解析】
【詳解】A.墻上出現(xiàn)了一個燭焰倒立縮小清晰的像,是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實像能夠用光屏承接,故A正確,A不符合題意;
B.墻上燭焰的像是凸透鏡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正確,B不符合題意;
C.墻上手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是光照射到手,不能透過光所形成的陰影區(qū)域,故C正確,C不符合題意;
D.若蠟燭遠離墻面,且將透鏡適當靠近墻面,物距變大,像變近,且像變小,故D錯誤,D符合題意。
故選D。
10.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恰好成 一個清晰的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利用了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機
B. 若將蠟燭遠離凸透鏡,則應將光屏靠近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漸變大
C. 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會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倒立、縮小的像
D. 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放在 45 cm 刻度線處,適當移動光屏也能得到一個清晰的像
【答案】C
【解析】
【詳解】A.從圖中可以看到,蠟燭物距,像距,可知,而照相機的是,A錯誤;
B.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可知,若將蠟燭遠離凸透鏡,則應將光屏靠近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是逐漸變小的,B錯誤;
C.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根據(jù)光路的可逆性,會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倒立、縮小的像,C正確;
D.由題意可知,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放在45 cm刻度線處,此時,,會成正立放大的虛像,適當移動光屏是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錯誤.
11. “玫瑰金(rsegld)”是一種黃金和銅的合金。小慶想買一件如圖所示的玫瑰金工藝品送給他的朋友,商店的售貨員告訴他們,這件合金工藝品是由質量相等的金和銅兩種金屬混合而成的,其含金量為80%(金的質量占金和銅總質量的百分比)。小慶朋友對商店售貨員的話表示懷疑,于是便讓小慶進行驗證。小慶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測出了這件工藝品的質量為900g,體積為64cm3(為方便計算,假設ρ金=18×103kg/m3,ρ銅=9×103kg/m3)。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按商店售貨員的說法,這件工藝品的體積為40cm3
B. 根據(jù)小慶的實驗數(shù)據(jù),這件工藝品的密度是13.5×103kg/m3
C. 按商店售貨員的說法,這件工藝品的密度是16.2×103kg/m3
D. 根據(jù)小慶的實驗數(shù)據(jù),這件工藝品的含金量是72%
【答案】D
【解析】
【詳解】A.按商店售貨員的說法,其含金量為80%,則金的質量為720g,銅的質量為180g,根據(jù)可得,這件工藝品所含銅的體積為
這件工藝品所含金的體積為
因此合金的體積為
故A錯誤;
B.根據(jù)小慶的實驗數(shù)據(jù),由可得,這件工藝品的密度是
故B錯誤;
C.按商店售貨員的說法,由可得,這件工藝品的密度是
故C錯誤;
D.根據(jù)小慶的實驗數(shù)據(jù),假設金的質量為m金1,則銅的質量為(900g- m金1),則總體積有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金的質量為m金1=648g,則含金量為
故D正確。
故選D。
二、填空、作圖共題(本題共6個小題,每空1分,其作圖4分,共16分)
12. 西漢時期《淮南萬畢術》中,記載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其中“削冰令圓”是把冰削成__________透鏡,用于生火:該種透鏡可以用來矯正圖中__________(選填“乙”或“丙”)圖中的視力問題。
【答案】 ①. 凸 ②. 乙
【解析】
【詳解】[1]從題意可知,需要利用該透鏡生火,說明該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故是凸透鏡。
[2]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圖乙是遠視眼,折光能力太弱,導致在視網(wǎng)膜后成像,需要佩戴凸透鏡。圖丙是近視眼,是折光能力太強,導致在視網(wǎng)膜前成像,需要佩戴發(fā)散透鏡,即凹透鏡。
13. 如圖所示是用刻度尺測量亞運會吉祥物飾品的高度場景,此時相對于刻度尺是____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宸宸的高度為__________cm。
【答案】 ①. 靜止 ②. 28.0
【解析】
【詳解】[1]相對于刻度尺,宸宸的位置沒有變化,故宸宸是靜止的。
[2]分度值為1cm,刻度尺需要估讀到分度值下一位,刻度尺的起始值為10.0cm,終點值為38.0cm,故宸宸的高度為
14. 如圖所示的是我國自行研制的C919大型噴氣客機。假如某實心鋼零件的質量為23.7kg,實心鋼制零件的體積為__________m3;為了減輕飛機的質量,當把該零件改成實心鋁合金材料后(零件的體積未發(fā)生變化),該零件的質量為__________kg。(ρ鋼=7.9×103kg/m3,ρ合金=2.4×103kg/m3)
【答案】 ①. ②. 7.2
【解析】
【詳解】[1]實心鋼制零件的體積為
[2]當把該零件改成實心鋁合金材料后(零件的體積未發(fā)生變化),該零件的質量為
15. 2022年11月14日,育才中學的師生一同共聚云端進行“線上”升旗儀式,如圖所示。同學們齊唱國歌時,莊重的歌聲是由于聲帶__________產生的;老師們聽到同學們線上發(fā)言聲音嘹亮,這是指聲音的___________大。
【答案】 ①. 振動 ②. 響度
【解析】
【詳解】[1]由于聲音的產生是物體振動產生的,而歌聲是由于聲帶振動產生的。
[2]聽到同學們發(fā)言聲音嘹亮,這是由于聲音的響度大。
16. 如圖所示,停表的量程是 ___________,讀數(shù)為3min ___________s。
【答案】 ①. 0~15min ②. 38.3
【解析】
【詳解】[1]由圖可知,小表盤內的最大數(shù)值為15min,則量程為0~15min。
[2]停表的小表盤分度值為0.5min,指針所指時間在3min與4min之間(且超過3.5min);大表盤分度值為0.1s,指針所指時間在38.3s處;故停表讀數(shù)為3min38.3s。
17. 一只空玻璃瓶裝滿水時的總質量為600g,把一個鋁球A放入瓶中,A完全浸沒于水中并沉底,此時玻璃瓶、水與鋁球的總質量為685g;接著又放入一個鋁球B,B也完全浸沒于水中且沉底,此時玻璃瓶、水與兩個球的總質量為743g。已知A、B兩球體積相等,且其中只有一個是空心球,則__________(選填“A”或“B”)是空心的,其中空心部分的體積為__________cm3。(ρ鋁=2.7×103kg/m3)。
【答案】 ①. B ②.
【解析】
【詳解】[1] 由于A、B兩球體積相等,排出水的體積也相等,排出水的質量相等,設排開水的質量為m,而玻璃瓶、水與鋁球的總質量為685g,則鋁球A的質量為
同理,鋁球B的質量為
由于體積相同,空心球密度小,故空心球的質量小,故B是空心的。
[2]B實心球的體積為
A空心球實心部分的體積為
空心部分的體積為
18. 請你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答案】
【解析】
【詳解】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分別作出物體AB端點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用虛線連接、即為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
19. 在圖中畫出對應的折射光線。
【答案】
【解析】
【分析】利用凸透鏡、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作圖。
【詳解】第一個圖中,入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的焦點,則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第二個圖中,入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則經(jīng)過凹透鏡的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
第三個圖中,入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的光心,則折射光線的傳播方向不改變。所以做圖如下:
三、實驗題(本題共3小題,20題8分,21題8分,22題8分,共24分)
20. 如圖所示,是陳濤同學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他進行了下面的操作:
(1)在實驗中使用白色硬紙板能顯示___________;
(2)如圖甲,將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將硬紙板___________放置在平面鏡上,進行實驗。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個角度射到O點,經(jīng)平面鏡的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用筆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徑跡。改變光束的入射角度,多做幾次,取下紙板,用量角器測量ON兩側的∠i和∠r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多次改變入射角大小并測量對應的反射角,比較兩者大小關系,這樣的探究方式是為了___________(填“A”或“B”);
A.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 B.多次測量,尋找普遍規(guī)律
(3)如圖乙,紙板ENF是用兩塊紙板連接起來的,把半面紙板NOF向前或向后折,這時在NOF上___________(填“看得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線,此時反射光線是___________(選填“存在”或“不存在”),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___________(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
(4)使入射光線逐漸靠近法線ON,可觀察到反射光線___________(填“靠近”或“遠離”)法線;
(5)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fā)現(xiàn)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的。
【答案】 ①. 光路 ②. 豎直 ③. B ④. 看不到 ⑤. 存 ⑥. 在 ⑦. 靠近 ⑧. 可逆
【解析】
【詳解】(1)[1]實驗中,為了顯示光路,所以,使用白色硬紙板。
(2)[2]為了能夠比較出像與物的大小關系,硬紙板應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
[3]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多次改變入射角大小并測量對應的反射角,是為了尋找普遍規(guī)律,故B符合題意,A不符合題意。
故選B。
(3)[4][5][6]如圖乙,為了驗證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操作是把半面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這時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線,但是,反射光依然存在的。
(4)[7]若將入射光線逐漸靠近法線ON,則入射角減小,根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所以反射光線也靠近法線。
(5)[8]由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fā)現(xiàn)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可知,將反射光線改為入射光線,光路圖照樣成立,體現(xiàn)了光路是可逆的。
21. 小周對有關光學實驗進行比較研究,實驗探究過程如下。
(1)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調節(jié)器材使燭焰和光屏以及透鏡的中心在___________上;器材在圖所示位置時,觀察到光屏上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該像為倒立、______的實像;
(2)在上述基礎中,將光源適當遠離透鏡時,為使光屏上依舊出現(xiàn)清晰的像,光屏應適當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調整好位置后,觀察此時光屏上像的特點,生活中利用這個成像特點制成了_____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仔細觀察該過程中蠟燭和光屏移動的距離,會發(fā)現(xiàn)___________(選填“光屏”或“蠟燭”)移動的距離更遠;
(3)由于燃燒時間較長蠟燭變短,燭焰的像會出現(xiàn)在光屏上方,要讓像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將凸透鏡向______(選填“上”或“下”)調節(jié);
(4)小周同學將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透鏡與光源之間,通過來回調節(jié)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找到了一個清晰的像;同組小慶的眼睛近視度數(shù)更高,他取下小周的眼鏡再將自己的眼鏡拿來放在同一位置,保持光源和透鏡位置不變,則光屏應向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5)小慶同學繼續(xù)換另一個焦距未知的凸透鏡進行實驗,把蠟燭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當移動透鏡分別距離光屏24cm和38cm時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該透鏡的焦距范圍是( )。
A.12cm
這是一份重慶市巴渝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開學考試物理試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填空,實驗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重慶市巴渝學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開學考試物理試題,共8頁。
這是一份重慶市巴渝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開學考試物理試題,共10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