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測試范圍: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6~10章。
2、g=10N/kg。
第Ⅰ卷 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如圖是可用蒲公英頂起的最輕金屬結(jié)構(gòu)——微晶格材料,它是目前最輕的金屬結(jié)構(gòu)組合,并且可以從超過50%的壓縮量中恢復,由此可知微晶格材料具有的特點是( )
A.密度小、彈性差B.密度大、彈性差
C.密度大、彈性好D.密度小、彈性好
【答案】D
【分析】由最輕的金屬結(jié)構(gòu)推測其密度,由壓縮量推測其彈性,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微晶格材料是目前最輕的金屬結(jié)構(gòu)組合,說明微晶格材料的密度非常?。晃⒕Ц癫牧峡梢詮某^50%的壓縮量中恢復,說明具有良好的彈性,因此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2.1911年,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jié)構(gòu)模型。按照這一模型,原子的結(jié)構(gòu)與如圖所示各物體的結(jié)構(gòu)最接近的是( )
A.西紅柿B.西瓜
C.面包D.太陽系
【答案】D
【分析】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合適結(jié)構(gòu)模型,也叫行星模型。
【解答】解:A、無西紅柿模型,故A錯誤;
B、C為湯姆生的西瓜模型,也叫面包葡萄干模型,故BC不符合題意;
D、為盧瑟福提出的行星模型,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3.用一根質(zhì)地均勻的粉筆在黑板上寫字,粉筆變短了,粉筆的( )
A.質(zhì)量減少,密度不變
B.質(zhì)量減少,密度減小
C.體積減少,密度減小
D.體積、質(zhì)量和密度都減小
【答案】A
【分析】質(zhì)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它不隨物體的位置、狀態(tài)、形狀、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只有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變化,質(zhì)量才會變化;
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不隨物質(zhì)的質(zhì)量、體積的變化而變化,它受物質(zhì)種類、狀態(tài)和溫度的影響。
【解答】解: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字的過程中,粉筆變短了,體積減?。凰镔|(zhì)在減少,所以質(zhì)量減小;密度是物質(zhì)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zhì)的種類、狀態(tài)和溫度有關(guān),與質(zhì)量、體積、形狀無關(guān);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4.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A.原子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組成的
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分子運動引起的
C.分子間作用力要么只有引力,要么只有斥力
D.我們認識到,宇宙是一個沒有層次的天體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
【答案】B
【分析】(1)原子是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的;
(2)一切物質(zhì)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這就是擴散現(xiàn)象;
(3)分子間存在著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4)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
【解答】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的,故A錯誤;
B、很深的巷子都能聞到酒香,是酒分子運動的結(jié)果,故B正確;
C、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故C錯誤;
D、我們認識到,宇宙是一個沒有層次的天體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故D錯誤。
故選:B。
5.小明在家積極幫媽媽做家務。如圖所示,媽媽準備做西紅柿炒雞蛋,他先幫媽媽打好雞蛋,將雞蛋放在碗沿撞擊,雞蛋破裂,碗完好無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撞擊時,只有雞蛋受到力的作用
B.撞擊時,只有碗受到力的作用
C.使雞蛋破裂的施力物體是小明的手
D.該現(xiàn)象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D
【分析】(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發(fā)生力的作用時,一定同時存在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媽媽準備做西紅柿炒雞蛋,他先幫媽媽打好雞蛋,將雞蛋放在碗沿撞擊,雞蛋破裂,碗完好無損。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撞擊時,雞蛋和碗同時受到力的作用,使雞蛋破裂的施力物體是碗;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6.如圖所示的各種情形中,兩個力是平衡力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進行解答: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缺一不可。
【解答】解:A.圖示中,F(xiàn)1與F2兩個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不符合題意;
B.圖示中,F(xiàn)1與F2兩個力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不符合題意;
C.圖示中,F(xiàn)1與F2兩個力沒有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C不符合題意;
D.圖示中,F(xiàn)1與F2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7.已知同一物體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為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設想我們乘宇宙飛船到達月球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上質(zhì)量為6kg的物體,在月球上只有1kg
B.地球上重為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為100N
C.在地球表面最多能舉起重600N物體的人,在月球表面最多能舉起重100N的物體
D.一根輕彈簧,在地球表面將它拉長1c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N的拉力
【答案】B
【分析】(1)質(zhì)量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與物體的狀態(tài)、形狀、溫度、所處的空間位置的變化無關(guān);
(2)已知同一物體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為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據(jù)此回答;
(3)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同一個人能最多舉起物體的重力相等;
(4)同一根輕彈簧,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形變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與所處空間位置無關(guān)。
【解答】解:A.質(zhì)量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地球上質(zhì)量為6kg的物體,在月球上仍然為6kg,故A錯誤;
B.已知同一物體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為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地球上重為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為600N×=100N,故B正確;
C.在地球表面最多能舉起重600N物體的人,在月球表面也最多能舉起重600N的物體,故C錯誤;
D.一根輕彈簧,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形變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在地球表面將它拉長1c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也需要6N的拉力,故D錯誤。
故選:B。
8.2022年2月6日,不服輸、敢拼搏、懂團結(jié)的中國女足第9次捧起亞洲杯冠軍獎杯。如圖所示是比賽中的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足球能被頭頂飛,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B.足球能被頭頂飛,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C.以球門做參照物,空中的足球是靜止的
D.足球在空中飛行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
【答案】B
【分析】(1)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在研究物體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的標準,即參照物,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發(fā)生變化,則運動,不發(fā)生變化,則靜止。
(3)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解答】解:AB、足球能被頭頂飛,足球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故A錯誤,B正確;
C、以球門做參照物,空中的足球相對位置發(fā)生改變,足球是運動的,故C錯誤;
D、足球在空中飛行是因為足球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的作用,故D錯誤。
故選:B。
9.?在兩個容器中分別盛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把體積相同的A、B兩個實心小球放入甲液體中,兩球沉底如圖甲;放入乙液體中,兩球靜止時的情況如圖乙。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
B.小球B在甲、乙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C.小球A的質(zhì)量小于小球B的質(zhì)量
D.在甲液體中,容器底對小球A的支持力大于容器底對小球B的支持力
【答案】C
【分析】(1)(2)根據(jù)兩個小球的浮沉情況及物體的浮沉條件,可判斷出物體密度和液體密度的大小關(guān)系,物體漂浮,則物體密度小于液體密度;物體下沉,則物體密度大于液體密度;
(3)根據(jù)F?。溅岩篻V排,可判斷出B所受浮力的大小關(guān)系;
(4)根據(jù)物體的受力平衡即可判斷支持力。
【解答】解:
AC、在甲液體中,A處于沉底狀態(tài),A的密度大于甲液體的密度;在乙液體中,A漂浮,則A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所以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B下沉,B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比較可知,A的密度小于B的密度;兩個小球的體積相同,根據(jù)m=ρV,A的質(zhì)量小于B的質(zhì)量,故A錯誤、C正確;
C、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根據(jù)F?。溅岩篻V排可知,小球B在甲、乙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不相等,故B錯誤;
D、由G=mg可知GA<GB,由于A、B在甲液體中都沉底,由F?。溅裧V排可得,兩球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同,則根據(jù)G=F浮+F支可知支持力F支=G﹣F浮,所以,F(xiàn)支A<F支B,故D錯誤。
故選:C。
10.有一個金屬塊,從外觀上很難認出是哪種金屬,現(xiàn)測得它的體積和質(zhì)量分別為5.40cm3、48g,通過下表可以鑒別出組成該金屬塊的物質(zhì)是( )
A.鋁B.銅C.鉛D.鐵
【答案】B
【分析】根據(jù)題目中提供的這塊金屬的質(zhì)量和體積,求出其密度,與表中各個物質(zhì)的密度比較即可得出結(jié)論。
【解答】解:已知m=48g=48×10﹣3kg,V=5.40cm3=5.40×10﹣6m3,
則該金屬塊的密度ρ==≈8.9×103kg/m3,
對照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這塊金屬是銅。
故選:B。
11.小董進入客廳喝水休息,發(fā)現(xiàn)水平桌面上有兩個質(zhì)量可忽略不計、底面積相同的杯子裝有水,并且兩杯中水面相平(如圖),他有如下猜想,其中正確的是( )
A.甲、乙兩杯對桌面的壓強相等
B.甲杯對桌面的壓強較乙杯要大
C.水對甲杯底的壓強較乙杯大
D.水對乙杯底的壓強較甲杯大
【答案】B
【分析】(1)已知液體的密度和體積關(guān)系,根據(jù)密度公式判斷出液體的質(zhì)量,由F=G=mg判斷出兩杯對水平面壓力的關(guān)系,由p=判斷出甲、乙杯對桌面的壓強的關(guān)系;
(2)根據(jù)p=ρgh判斷杯底壓強的關(guān)系。
【解答】解:AB、由圖知甲杯中水的體積大于乙杯中水的體積,根據(jù)m=ρV知,甲杯中水的質(zhì)量大于乙杯中水的質(zhì)量,由F=G=mg知,甲杯對水平面的壓力比乙杯大,又因為甲、乙杯的底面積相同,由p=可知,甲杯對桌面的壓強比乙杯大,故A錯誤,B正確;
CD、兩杯中液面相平,根據(jù)p=ρgh可知,杯底受到液體的壓強:p甲=p乙,故CD錯誤。
故選:B。
12.底面積為100cm2的平底圓柱形容器內(nèi)裝有適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現(xiàn)將體積為500cm3、重為3N的木塊A輕放入容器內(nèi)的水中,靜止時如圖甲所示。若將一重為6N的物體B用細繩系于A的下方,使A恰好浸沒在水中(水未溢出),如圖乙所示,不計繩的重力及其體積。則( )
A.物體B的密度為1.5×103kg/m3
B.物體B的體積為150cm3
C.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增加800Pa
D.繩子受到的拉力為4N
【答案】A
【分析】(1)(2)根據(jù)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根據(jù)F?。溅阉甮V排得出木塊A靜止時浸入水中的體積;
根據(jù)F?。溅阉甮V排得出木塊AB靜止時浸入水中的總體積;
總體積減去A的體積,就是B的體積;根據(jù)ρ=算出B的密度;
(3)將一重為6N的物體B用細繩系于A的下方,增加的壓力為B的重力,然后利用p=可求得容器對桌面增加的壓強;
(4)對A進行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平衡得出繩子受到的拉力。
【解答】解:
AB、因為A漂浮在水中,所以F浮=GA=3N,
根據(jù)F浮=ρ水gV排得
V排===3×10﹣4m3
圖A、B共同懸浮:F浮A+F浮B=GA+GB
公式展開:ρ水g(VA+VB)=GA+GB
VA+VB===9×10﹣4m3
其中VA=500cm3=5×10﹣4m3,
故VB=4×10﹣4m3
B的質(zhì)量為:mB===0.6kg;
B的密度為:ρB===1.5×103kg/m3;故A正確,B錯誤;
C、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增加量ΔF=GB=6N,
容器對桌面增加的壓強Δp===600Pa;故C錯誤;
D、A受到的浮力F浮A=ρ水gVA排=ρ水gVA=1×103kg/m3×10N/kg×5×10﹣4m3=5N,
對A進行受力分析,A在向上的浮力、向下的重力和向下的拉力下保持靜止,
故繩子受到的拉力F=F浮A﹣GA=5N﹣3N=2N,故D錯誤。
故選:A。
第Ⅱ卷 非選擇題
二、填空題(本題共10小題,每空1分,共26分)
13.如圖,夏季禪城亞藝公園荷花盛開,荷葉上的兩滴露珠接觸后合成一滴,是因為分子間存在 引力 ,走在荷塘邊的人聞到花香,這是 擴散 現(xiàn)象,氣溫升高后荷花的香味更濃,是因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 劇烈 。
【答案】引力;擴散;劇烈。
【分析】(1)分子間同時存在斥力和引力。
(2)擴散是發(fā)生在兩種物質(zhì)之間的現(xiàn)象,擴散表明一切物質(zhì)的分子都是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
(3)分子運動速度和物體的溫度有關(guān)系,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擴散越快。
【解答】解:當荷葉上的兩滴水珠相遇時,會匯合變成一滴較大的水滴,這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走在荷塘邊的人聞到花香,這是擴散現(xiàn)象,是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結(jié)果。
氣溫升高后荷花的香味更濃,是因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故答案為:引力;擴散;劇烈。
14.如圖所示是第24屆冬奧會上被稱為“雪上馬拉松”的越野滑雪比賽。運動員由于受 重力 從雪道向下滑行,此時雪板受雪地的摩擦力方向與其前進方向 相反 ;運動員在轉(zhuǎn)彎滑行的過程中,身體傾斜并屈膝,是為了降低 重心 使身體更平穩(wěn)。
【答案】重力;相反;重心。
【分析】重力是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相反;
降低重心、增大支面,可以提高物體的穩(wěn)度。
【解答】解:運動員受到重力作用故會向下滑行,此時雪板受雪地的摩擦力方向與其前進方向相反;
動員在轉(zhuǎn)彎滑行的過程中,身體傾斜并屈膝,是為了降低重心使身體更平穩(wěn)。
故答案為:重力;相反;重心。
15.晉朝葛洪所著的《抱樸子》一書有這樣的記述:“或用棗心木為飛車,以牛革結(jié)環(huán)劍以引其機……其上行至四十里?!逼渲械摹帮w車”被認為是關(guān)于竹蜻蜓的最早記載。如圖所示的竹蜻蜓,當旋轉(zhuǎn)時,流過葉片上方的氣流速度較 大 ,壓強較 小 ,在葉片上、下表面產(chǎn)生壓強差,形成對葉片向上的壓力差,推動竹蜻蜓飛行。
【答案】大;小
【分析】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據(jù)此解答。
【解答】解:如圖所示,竹蜻蜓的葉片上表面凸起,當旋轉(zhuǎn)時,流過葉片上方的氣流速度較大,壓強較??;流過葉片下方的氣流速度較小,壓強較大;在葉片上下表面產(chǎn)生壓強差,形成對葉片向上的壓力差,推動竹蜻蜓飛行。
故答案為:大;小。
16.中國贈送給聯(lián)合國的“世紀寶鼎”質(zhì)量是1.6t,由中國運抵聯(lián)合國總部,其質(zhì)量 1600 kg;神州號飛船將一面質(zhì)量為500g的國旗載入太空,在太空中,國旗的質(zhì)量將 不變 ;金塊可以鍛打成0.01mm厚的金箔這是利用了黃金的 延展性 好的物理屬性。
【答案】1600;不變;延展性。
【分析】質(zhì)量是物體本身的性質(zhì),與物體所處的位置無關(guān);性質(zhì)決定用途。
【解答】解:1t=1000kg,所以“世紀寶鼎”的質(zhì)量1.6t=1600kg。
質(zhì)量是物體本身的性質(zhì),與物體所處的位置無關(guān),所以國旗載入太空,在太空中,國旗的質(zhì)量不變。
金塊能鍛打成很薄的金箔是因為黃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故答案為:1600;不變;延展性。
17.小明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小石塊的密度。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若指針位置偏左,應將平衡螺母向 右 調(diào)節(jié),使天平平衡。測量中,當右盤所加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所示時,天平平衡,該石塊的質(zhì)量為 56.8 g。接著他測出石塊的體積為20.0mL,則石塊的密度為 2.84×103 kg/m3。
【答案】右;56.8;2.84×103。
【分析】(1)天平使用前的調(diào)節(jié):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移: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調(diào):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左側(cè),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cè),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節(jié);
(2)利用天平測量物體質(zhì)量時,物體的質(zhì)量等于砝碼的質(zhì)量加游碼對應的刻度值;
(3)已知石塊的質(zhì)量和體積,根據(jù)密度公式計算出石塊的密度。
【解答】解:(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指針向左偏,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使天平平衡;
(2)由圖乙可知,標尺的分度值為0.2g,石塊的質(zhì)量:m=50g+5g+1.8g=56.8g;
(3)石塊的體積V=20.0mL=20.0cm3,
石塊的密度:ρ===2.84g/cm3=2.84×103kg/m3。
故答案為:右;56.8;2.84×103。
18.某同學想出了一個免費周游世界的辦法,由于地球自轉(zhuǎn)速度很快,在山西這個速度大約是360m/s,那么當你跳起來落回地面時,地面已經(jīng)轉(zhuǎn)過了一段很大的距離,自己就不會落在原地,所以你只要不停地跳躍,就能周游地球,這個同學的想法是 錯誤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支持你觀點的理由是 人隨地球一起運動(或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當人跳起來后,由于慣性人還保持原來的運動速度(或人仍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所以人落回原地 。
【答案】錯誤;人隨地球一起運動(或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當人跳起來后,由于慣性人還保持原來的運動速度(或人仍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所以人落回原地
【分析】(1)慣性是指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2)人跳起來后,由于慣性仍保持和地球同樣地運動速度和方向,因此會落在原地。
【解答】解:該同學的說法不正確,因為人隨地球一起運動(或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當人跳起來后,由于慣性人還保持原來的運動速度(或人仍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所以人落回原地。
故答案為:錯誤;人隨地球一起運動(或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當人跳起來后,由于慣性人還保持原來的運動速度(或人仍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所以人落回原地。
19.一位同學想計算家里的冰箱對地面的壓強,通過查閱資料,得知家里的冰箱質(zhì)量為100kg,底部支撐部分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00cm2,他估測自己家冰箱內(nèi)放置的食物共計約40kg,則該同學家冰箱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約為 7×104 Pa,若將冰箱內(nèi)的食物取出一部分,冰箱對地面的壓強將 減小 。
【答案】7×104;減小。
【分析】(1)底部支撐部分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即受力面積;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據(jù)F=G=mg求出壓力的大小,根據(jù)壓強公式求出冰箱對地面產(chǎn)生的壓強。
(2)受力面積一定,減小壓力可以減小壓強。
【解答】解:(1)電冰箱對地面的壓力等于自身的總重:
F=G總=m總g=(100g+40kg)×10N/kg=1400N;
則電冰箱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p===7×104Pa。
(2)冰箱與地面的受力面積一定,把食物取出一部分,冰箱對地面的壓力減小,對地面的壓強減小。
故答案為:7×104;減小。
20.2023年2月17日,世界最大打樁船“一航津樁”(如圖)正式投入施工,其最大排水量約為25000t,樁架高142米,是我國水工建設領(lǐng)域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耙缓浇驑丁弊鳂I(yè)時受到的最大浮力約為 2.5×108 N?!耙缓浇驑丁睂㈤L80m、重300t、直徑為4m的樁基沉入海底后,船底受到海水的壓強將 變小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
【答案】2.5×108;變小。
【分析】根據(jù)最大排水量求出浮力的大??;然后根據(jù)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分析出浮力的變化情況,最后根據(jù)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上下表面示數(shù)壓力差進行解答。
【解答】解:船受到的最大浮力為:F?。紾排=m排g=25000×103kg×10N/kg=2.5×108N;
將樁基沉入海底后,船的總質(zhì)量減小,仍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重力減小,故浮力減小;
由于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上下表面示數(shù)壓力差,船的上表面受到的壓力等于0,所以,船底受到海水的壓強將變小。
故答案為:2.5×108;變小。
21.一個橋頭立著如圖所示的限重標志牌。允許通過這座橋的車輛的最大 質(zhì)量 為20t,即這座橋面允許受到的最大壓力為 2×105 N,當汽車行駛在橋面上時,它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豎直向下的 。(g取10N/kg)
【答案】質(zhì)量;2×105;豎直向下的。
【分析】(1)“20t”是限重標志牌,表示這座橋允許通過車輛的最大質(zhì)量是20t;
(2)根據(jù)G=mg計算出該橋限載的總重力,車從橋上通過時允許對橋的最大壓力即為該橋限載的總重力;
(3)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施力物體時地球。
【解答】解:(1)“20t”是限重標志牌,表示這座橋允許通過車輛的最大質(zhì)量是20t;
(2)這座橋允許通過車輛的最大質(zhì)量是20t=2×104kg,
則車從橋上通過時允許對橋的最大壓力為:
F=G=mg=2×104kg×10N/kg=2×105N;
(3)當汽車行駛在橋面上時,它所受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故答案為:質(zhì)量;2×105;豎直向下的。
22.如圖所示,木塊A、B、C疊放在水平地面上,在1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空氣阻力)。木塊AB間摩擦力大小為 0 N,C和地面間摩擦力大小為 10 N;木塊C受到的重力與地面對C的支持力 不是 (是/不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0;10;不是。
【分析】(1)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相互接觸擠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據(jù)此分析木塊AB間是否摩擦力,并判定摩擦力的大??;
(2)對ABC整體受力分析,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判定C和地面間摩擦力大??;
(3)平衡力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解答】解:木塊A、B、C疊放在水平地面上,在1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A與B之間沒有發(fā)生相對滑動,也沒有發(fā)生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木塊AB間不存在摩擦力,即摩擦力大小為0N;
把ABC看作是一個整體,木塊B受到的拉力與木塊C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C和地面間摩擦力大小為f=F=10N;
C、地面對C的支持力等于物體A、B、C的重力之和,則物塊C受到的重力要小于地面對C的支持力,所以二力不是一對平衡力。
故答案為:0;10;不是。
三.作圖題(本題共2小題,共4分)
23.體重50kg的小琪站在電動扶梯的水平臺階上,隨著扶梯勻速向上運動,請在圖中用力的圖示法畫出小琪受到的重力。(O點為小琪的重心)
【答案】
【分析】先選出標度,然后根據(jù)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從重心表示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
【解答】解:小琪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
選一段表示250N力的線段,然后從小琪重心作豎直向下的、大小為500N的重力。如圖所示:
24.請在圖中畫出小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圖。
【答案】
【分析】根據(jù)浮力的定義,在確定物體所受浮力的方向和作用點的基礎上,根據(jù)力的示意圖的定義即可畫出浮力的示意圖。
【解答】解:小球所受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作用點在小球的中心,由此可以畫出該小球受到的浮力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四.實驗題(本題共3小題,每空1分,共21分)
25.某同學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實驗過程如圖所示。
(1)實驗前若用手指按壓(不論輕壓還是重壓)壓強計探頭的橡皮膜時發(fā)現(xiàn)U形管中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幾乎不變,則說明裝置 漏氣 (選填“漏氣”或“不漏氣”);壓強計是通過觀察U形管兩側(cè)液面的 高度差 來顯示橡皮膜所受壓強的大小。
(2)將壓強計的探頭放進盛水容器中,探頭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強會 內(nèi)凹 (選填“內(nèi)凹”或“外凸”);根據(jù) 甲、乙、丙 三次實驗可以得出: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 相等 。
(3)為了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guān)系,該同學用水和鹽水,利用圖戊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若橡皮膜出現(xiàn)圖示情況,說明隔板左側(cè)的液體對橡皮膜的壓強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隔板右側(cè)的液體對橡皮膜的壓強,則隔板 右 (選填“左”或“右”)側(cè)的液體是鹽水。
【答案】(1)漏氣;高度差;
(2)內(nèi)凹;甲、乙、丙;相等;
(3)小于;右。
【分析】(1)實驗前,用手指按壓(不論輕壓還是重壓)壓強計探頭的橡皮膜時發(fā)現(xiàn)U形管中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幾乎不變,則說明裝置漏氣,應拆除裝置重新安裝。根據(jù)轉(zhuǎn)換法,通過觀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顯示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
(2)將探頭放進盛水的容器中,分析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強與橡皮膜內(nèi)部的壓強,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強大于橡皮膜內(nèi)部的壓強。所以,橡皮膜會內(nèi)凹。如圖甲、乙、丙所示,將壓強計的探頭放在水中的同一深處,使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但是U形管內(nèi)頁面的高度差不變,說明: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壓強相等;
(3)戊圖中,橡皮膜向左凸出,說明隔板左側(cè)的液體對橡皮膜的壓強小于隔板右側(cè)液體對橡皮膜的壓強,因液體深度相同,根據(jù)p=ρgh可得:,即深度相同時,壓強大的密度大。所以,隔板右側(cè)密度較大,是鹽水。
【解答】解:
(1)實驗前,用手指按壓(不論輕壓還是重壓)壓強計探頭的橡皮膜時發(fā)現(xiàn)U形管中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幾乎不變,則說明裝置漏氣,應拆除裝置重新安裝。根據(jù)轉(zhuǎn)換法,通過觀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顯示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
(2)將探頭放進盛水的容器中,分析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強與橡皮膜內(nèi)部的壓強,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強大于橡皮膜內(nèi)部的壓強。所以,橡皮膜會內(nèi)凹。如圖甲、乙、丙所示,將壓強計的探頭放在水中的同一深處,使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但是U形管內(nèi)頁面的高度差不變,說明: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壓強相等;
(3)戊圖中,橡皮膜向左凸出,說明隔板左側(cè)的液體對橡皮膜的壓強小于隔板右側(cè)液體對橡皮膜的壓強,因液體深度相同,根據(jù)p=ρgh可得:,即:深度相同時,壓強大的密度大。所以,隔板右側(cè)密度較大,是鹽水。
故答案為:(1)漏氣;高度差;
(2)內(nèi)凹;甲、乙、丙;相等;
(3)小于;右。
26.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實驗中,小明利用小桌、海綿、砝碼等器材做了如圖所示的一系列實驗。
(1)小明是根據(jù) 海綿的凹陷程度 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這種實驗探究方法叫做 轉(zhuǎn)換法 。
(2)觀察比較甲、乙兩圖所示的情況可以得到結(jié)論:當受力面積一定時, 壓力越大 ,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的關(guān)系,應比較 乙、丙 兩圖的實驗,可以得到結(jié)論: 在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的效果越明顯 。
(4)小明將圖丙中的小桌和砝碼又放到一塊木板上,如圖丁所示,圖丙中海綿受到的壓強p丙和圖丁中木板受到的壓強p丁的大小關(guān)系為:p丙 = p?。ㄟx填“>”“<”或“=”)。
(5)有些公共汽車配備逃生錘,遇到緊急情況時,乘客可以用逃生錘打破玻璃逃生,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錘外形應選圖中的 D 。(選填字母代號)
【答案】(1)海綿的凹陷程度;轉(zhuǎn)換法;(2)壓力越大;(3)乙、丙;在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的效果越明顯;(4)=;(6)D。
【分析】(1)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相同受力面的形變程度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可以通過受力面形變程度的大小判斷壓力的作用效果;
(2)(3)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根據(jù)實驗所控制的變量、分析圖示實驗現(xiàn)象,然后得出實驗結(jié)論;
(4)因為受壓材料不同,所以不能用凹陷程度來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要根據(jù)p=分析;
(5)逃生錘對玻璃的壓強越大,玻璃就越容易被打破,所以要判斷哪個逃生錘更容易打破玻璃,就看哪個逃生錘對玻璃的壓強最大。
【解答】解:(1)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在實驗中,根據(jù)海綿的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的,這種方法叫作轉(zhuǎn)換法;
(2)由甲、乙兩圖可知,壓力大小不相同,受力面積相同,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明顯,可得結(jié)論為: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的效果越明顯;
(3)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的關(guān)系,應保持壓力大小不變,只改變受力面積,故應比較乙、丙的情況;
由乙、丙知在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的效果越明顯;
(4)壓強大小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guān),觀察丙、丁兩圖可知,壓力相同,受力面積相同,根據(jù)p=可知,產(chǎn)生的壓強相同,即p丙=p?。?br>(5)由p=可知,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由題意可知,這四種逃生錘在對玻璃的壓力一定的情況下,逃生錘對玻璃的作用面積越小,壓強就越大,玻璃就越容易被打破。選項D中的逃生錘面積最小,所以在相同壓力作用下,它對玻璃的壓強是最大的。
故答案為:(1)海綿的凹陷程度;轉(zhuǎn)換法;(2)壓力越大;(3)乙、丙;在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的效果越明顯;(4)=;(6)D。
27.某興趣小組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時,用同一木塊分別做了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實驗。
(1)甲、乙、丙三次實驗中應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做 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jù) 二力平衡 知識,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大小 等于 (選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2)通過對比 甲、乙 兩次實驗可知: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通過對比甲、丙兩次實驗可知: 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
(4)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甲圖實驗裝置繼續(xù)探究滑動摩擦力與速度的關(guān)系,改變木塊的速度,進行實驗,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速度 無關(guān) (選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
(5)小組交流討論時發(fā)現(xiàn):在實驗中很難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于是小偉設計了如圖丁所示的實驗裝置,該裝置的優(yōu)點是 不需要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1)勻速直線運動;二力平衡;等于;(2)甲、乙;(3)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4)無關(guān);(5)不需要。
【分析】(1)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
(2)(3)影響摩擦力的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實驗中要采用控制變量法;
(4)從數(shù)據(jù)中觀察速度的大小是否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構(gòu)成了影響,從而進行判斷;
(5)根據(jù)丁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可知,A相對于地面靜止,根據(jù)力的平衡分析。
【解答】解:(1)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據(jù)二力平衡知識,可知拉力的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
(2)甲、乙兩次實驗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是一定的,壓力是不同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同即摩擦力是不同的,這就說明摩擦力的大小和壓力大小有關(guān),即: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甲、丙兩次實驗壓力是一定的,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是不同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同即摩擦力是不同的,這就說明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即: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4)從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四次實驗中木塊運動的速度越來越大,而拉力的大小卻始終不變,因此摩擦力的大小與運動的速度無關(guān);
(5)丁圖所示的實驗裝置,A相對于地面靜止,受到摩擦力和測力計的拉力為一對平衡力,故該裝置的優(yōu)點是不需要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1)勻速直線運動;二力平衡;等于;(2)甲、乙;(3)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4)無關(guān);(5)不需要。
五.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25分)
28.(8分)我國是嚴重缺水的國家,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25%。隨著人口的膨脹和經(jīng)濟的快速增長,人們不僅直接消耗了大量水資源,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還造成了水的污染,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危機,水污染的存在和人們對潔凈的生活飲用水的需求使各品牌瓶裝水、桶裝水應運而生,如圖所示:
(1)此品牌桶裝水桶按商品說明裝水多少千克?(ρ水=1.0×103kg/m3)
(2)若用該桶來裝家庭常用的醬油,按商品說明裝了醬油4.8kg,請問醬油的密度是多少?
(3)有位廚師先在桶中加了一些題目(2)中的醬油,然后加水至桶滿,測得混合液體總質(zhì)量是4.4kg,請問加入其中水的體積V加水是多少?
【答案】(1)此品牌桶裝水桶按商品說明裝水4kg;
(2)若用該桶來裝家庭常用的醬油,按商品說明裝了醬油4.8kg,醬油的密度是1.12×103kg/m3;
(3)加入其中水的體積V加水是2×10﹣3m3。
【分析】(1)按商品說明,知道裝水的體積,利用m=ρV求水的質(zhì)量。
(2)按商品說明,知道裝了醬油的質(zhì)量,體積等于裝水的體積,根據(jù)公式ρ=可求醬油的密度;
(3)設其中加水的體積為V加水,加醬油的體積為V加醬油,兩體積之和等于桶的容積;根據(jù)密度公式分別求出加水和加醬油的質(zhì)量,質(zhì)量之和等于4.4kg;這樣可以得出兩個方程式,解方程組可得V加水。
【解答】解:(1)由圖知,桶裝水的體積:V水=4L=4dm3=4×10﹣3m3,由ρ=可得,裝水的質(zhì)量:
m水=ρ水V水=1.0×103kg/m3×4×10﹣3m3=4kg;
(2)桶裝醬油的體積:V醬油=V水=4×10﹣3m3,醬油的密度:
ρ醬油===1.2×103kg/m3;
(3)設其中加水的體積為V加水,加醬油的體積為V加醬油,
則,V加水+V加醬油=4×10﹣①
根據(jù)密度公式得,其中加水的質(zhì)量為m加水=ρ水V加水,加醬油的質(zhì)量為m加醬油=ρ醬油V加醬油,
則,m加水+m加醬油=ρ水V加水+ρ醬油V加醬油=4.4kg
即,1.0×103kg/m3×V加水+1.2×103kg/m3×V加醬油=②
聯(lián)立①②解方程組得,V加水=2×10﹣3m3。
答:(1)此品牌桶裝水桶按商品說明裝水4kg;
(2)若用該桶來裝家庭常用的醬油,按商品說明裝了醬油4.8kg,醬油的密度是1.12×103kg/m3;
(3)加入其中水的體積V加水是2×10﹣3m3。
29.(8分)如圖所示的雙輪電動平衡車,其主要技術(shù)參數(shù)如表格所示。質(zhì)量為70kg的巡邏人員駕駛平衡車在平直的路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行駛時所受的阻力為總重的0.2倍,求在此過程中:
(1)平衡車所需的牽引力為多少?
(2)平衡車對地面的壓強為多少?
【答案】(1)所需的牽引力為170N;
(2)平衡車對地面的壓強為2.125×105Pa。
【分析】(1)先計算人和車的總質(zhì)量,根據(jù)G=mg得出總重力;車在平直的路面上勻速行駛,根據(jù)F=f=0.2G得出受到的牽引力;
(2)水平地面上受到的壓力等于重力為600N,得出受力面積,根據(jù)p=得出地面受到的壓強。
【解答】解:(1)人和車的總質(zhì)量為m=70kg+15kg=85kg,
總重力為G=mg=85kg×10N/kg=850N;
車在平直的路面上勻速行駛,受到的牽引力等于阻力為F牽=f=0.2G=0.2×850N=170N;
(2)水平地面上受到的壓力等于重力為600N,
則地面受到的壓強為壓強是p==2.125×105Pa。
答:(1)所需的牽引力為170N;
(2)平衡車對地面的壓強為2.125×105Pa。
30.(9分)如圖1所示,甲是底面積為2×10?2m2高為0.25m的薄壁圓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甲內(nèi)盛有0.2m深的水;乙、丙兩個實心物體也靜止在水平桌面上,其中乙是底面積為0.25×10?2m2高為0.2m的均勻柱狀體,丙是邊長為0.1m、密度為2×103kg/m3的均勻正方體。(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求水對容器甲底部的壓強。
(2)當沿水平方向截取物體乙上段,并平穩(wěn)地放在物體丙上時,乙、丙對桌面的壓強隨截取的物體乙上段長度x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2所示,求p﹣x圖像中x1、x2對應的物體丙對桌面的壓力分別是多少?
(3)現(xiàn)將體積為3×10?3m3的物體丁(圖中未畫出)分別置于物體丙上和浸沒在容器甲內(nèi)的水中,物體丙對桌面壓強的增加量Δp丙恰好為水對容器甲底部壓強的增加量Δp水的30倍,求物體丁的密度ρ丁。
【答案】(1)水對容器甲底部的壓強為2×103Pa;
(2)p﹣x圖像中x1、x2對應的物體丙對桌面的壓力分別是32N、40N;
(3)物體丁的密度ρ丁為5×103kg/m3。
【分析】(1)已知甲中水的深度,根據(jù)p甲=ρ水gh水求出水對容器甲底部的壓強;
(2)由題意和p﹣x圖像可知,未截取時,即x=0時乙對桌面的壓強為丙對桌面的壓強的4倍,據(jù)此求出乙的密度;
由p﹣x圖像可知,截取長度為x時,乙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等于截取的部分加上丙(整體)對桌面的壓強,據(jù)此求出x1的值,進而求出對應的壓強和壓力;
由p﹣x圖像可知,截取長度為x2時,乙對桌面的壓強為0,丙對桌面的壓強最大,由題意可知 x=x2=0.2m時,乙全部放在丙上,據(jù)此求出圖像中x2對應的物體丙對桌面的壓力;
(3)根據(jù)Δp丙恰好為水對容器甲底部壓強的增加量Δp水的30倍求出物體丁的密度ρ丁。
【解答】解:(1)由液體內(nèi)部壓強公式有p甲=ρ水gh水=1×103kg/m3×10N/kg×0.2m=2×103Pa;
(2)由題意和p﹣x圖像可知,未截取時,即x=0時乙對桌面的壓強為丙對桌面的壓強的4倍
4p0=ρ乙gh乙,
p0=ρ丙gh丙,
由以上兩式得:ρ乙×0.2m=4×2×103kg/m3×0.1m
解得:ρ乙=4×103kg/m3,
由p﹣x圖像可知,截取長度為x時,乙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等于截取的部分加上丙(整體)對桌面的壓強,
p1=ρ乙g(h乙﹣x1)=4×103kg/m3×10N/kg×(0.2m﹣x1),
p1===
由以上兩式解得x1=0.12m,
把x1=0.12m代入上式,解得p1=3.2×103Pa,
故截取長度為x1時,丙對桌面的壓力F丙=p1S丙=3.2×103Pa×(0.1m)2=32N,
由p﹣x圖像可知,截取長度為x2時,乙對桌面的壓強為0,丙對桌面的壓強最大,由題意可知 x=x2=0.2m時,乙全部放在丙上,
F丙=G乙+G丙=ρ乙V乙g+ρ丙V丙g
=4×103kg/m3×0.25×10﹣2m2×0.2m×10N/kg+2×103kg/m3×(0.1m)3×10N/kg=40N;
(3)當丁放在丙上,丙對桌面壓強的增加量:
Δp丙====3ρ丁
當丁放入容器甲內(nèi)的水中浸沒,水面上升的高度為:Δh水===0.15m,
因0.2m+0.15m=0.35m高于容器甲的高度0.25m,水要溢出一部分,最終水面上升的高度為0.25m﹣0.2m=0.05m
Δp水=ρ水gΔh水=1×103kg/m3×10N/kg×0.05m=0.5×103Pa,
=30,
=30,
解得:ρ?。?×103kg/m3。
答:(1)水對容器甲底部的壓強為2×103Pa;
(2)p﹣x圖像中x1、x2對應的物體丙對桌面的壓力分別是32N、40N;
(3)物體丁的密度ρ丁為5×103kg/m3。
物質(zhì)
鉛
鋁
銅
鐵
密度/(kg?m3)
11.3×103
2.7×103
8.9×103
7.9×103
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運動速度(m/s)
0.2
0.3
0.4
0.5
測力計示數(shù)(N)
1.2
1.2
1.2
1.2
平衡車自身質(zhì)量
15kg
兩個車輪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
40cm2
車輪直徑
0.3m
這是一份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03 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冊物理階段性專題復習及模擬測試(蘇科版),文件包含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03原卷版docx、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03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02 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冊物理階段性專題復習及模擬測試(蘇科版),文件包含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02原卷版docx、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02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01-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冊物理階段性專題復習及模擬測試(蘇科版),文件包含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01原卷版docx、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模擬測試01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