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力與運動》知識點專項復(fù)習(xí)(解析版) 知識導(dǎo)航 知識點回顧 知識點1:二力平衡 理解二力平衡的含義,要抓住兩個要點:(l)一個物體,同時受兩個力作用;(2)物體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即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1、二力平衡的概念 (1)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也可以這樣理解:兩個力同時作用在同一物體同一直線上,如果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則這兩個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合力為0),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2)二力平衡特點: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簡單的說就是: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2、平衡力及平衡狀態(tài)的判定 (1)平衡力:物體在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2)平衡狀態(tài):物體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叫平衡狀態(tài); (3)物體收到平衡力的作用,那么物體就處于平衡狀態(tài)。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分 (1)二力平衡特點: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2)相互作用力特點:不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4、二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 (1)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對于二力平衡條件,我們必須注意上面四個要點,且這四個要點缺一不可; (2)在平衡力作用下,原來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的物體,依然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一定以原來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3)靜止的物體只受兩個力作用時,這兩個力一定是平衡力;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如果只受兩個力作用,那么這兩個力也一定是平衡力。 5、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 【實驗?zāi)康摹⒃?、方法?①實驗?zāi)康模禾骄慷ζ胶獾臈l件; ②實驗原理: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③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器材】 小車、棉線、鉤碼、滑輪、水平桌面、小紙片。 【器材作用及圖像】 ①小車:實驗主體; ②棉線:連接小車與鉤碼; ③鉤碼:提供和改變對小車的拉力; ④滑輪:改變力的方向。 【實驗步驟】 如圖甲: 步驟①把小車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掛在小車兩端的托盤里放鉤碼。這樣小 車在水平方向受到兩個拉力,用力的示意圖畫出小車受到的兩個拉力。觀察小車在什么情況 下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 步驟②用手按住小車,改變兩端鉤碼數(shù)量,使兩個拉力大小不等。然后松手,觀察小車能 不能保持靜止; 步驟③用手按住小車,讓兩端鉤碼數(shù)量相等,讓兩個力的方向相同,然后松手,觀察小車 能不能保持靜止; 步驟④用手按住小車,讓兩端鉤碼數(shù)量相等,讓小車扭轉(zhuǎn)一個角度,然后松手,觀察小車 能不能保持靜止; 步驟 = 5 \* GB3 ⑤用手按住小車,讓兩端鉤碼數(shù)量相等,再讓拉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條直線上,然 后松手,觀察小車能不能保持靜止。 如圖乙: 步驟⑥剪刀將硬紙片從中間剪開,觀察小車能不能保持靜止。 【實驗結(jié)論】 二力平衡的條件要求這兩個力: 1、大小相等(等大) 2、方向相反(反向) 3、同一直線(共線) 4、同一物體(同體) 知識點2: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的概念 (1)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實驗直接來驗證。 2、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判定 (1)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包括速度大小的變化和速度方向的變化,兩變其一或者都變化,那么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兩者均不變,那么運動狀態(tài)不發(fā)生改變(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 3、慣性現(xiàn)象及其應(yīng)用 (1)慣性: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即運動的物體要保持它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物體要保持它的靜止?fàn)顟B(tài); (2)一切物體任何時候都具有慣性(靜止的物體具有慣性,運動的物體也具有慣性); (3)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屬性,慣性的大小與物體質(zhì)量大小有關(guān)。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質(zhì)量越大的物體其運動狀態(tài)越難改變。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運動狀態(tài)、位置及受力情況無關(guān); (4)慣性是一種屬性,它不是力。慣性只有大小,沒有方向; (5)慣性的防止與應(yīng)用。 4、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 (1)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2)運動的物體不受力時做勻速直線運動(保持它的運動狀態(tài)); (3)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時保持靜止?fàn)顟B(tài)(保持它的靜止?fàn)顟B(tài))。 5、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 【實驗?zāi)康?、原理、方法?實驗?zāi)康模禾骄孔枇ξ矬w運動影響; 實驗原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器材】 斜面、小車、毛巾、棉布、木板、刻度尺。 【器材作用】 ①斜面:使小車運動; ②毛巾、棉布、木板:改接觸面對小車的阻力; ③刻度尺:測量小車行駛距離; 【實驗步驟】 步驟①木板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將斜面放固定在木板的一端,將刻度尺零刻度線與木板一端對齊,緊貼木板并固定好; 步驟②觀察木板毛巾與棉布的粗糙程度; 步驟③將毛巾鋪在木板上,將小車置于斜面頂端同一位置,使小車向下滑,小車停下后,記錄小車在毛巾上滑動的距離S1 ; 步驟④將棉布鋪在木板上,將小車置于斜面頂端同一位置,使小車向下滑,小車停下后,記錄小車在棉布上滑動的距離S2; 步驟 = 5 \* GB3 ⑤將小車置于斜面頂端,使小車向下滑,小車停下后,記錄小車在木板上滑動的距離S3; 【實驗結(jié)論及推理】 實驗結(jié)論:平面越光滑,物體運動的距離越遠(yuǎn),速度減小得越慢,所受阻力越?。黄矫嬖酱植?物體運動的距離越近,速度減小得越快,所受阻力越大。 實驗推理: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將永遠(yuǎn)勻速直線運動下去。 知識點3: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 1、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 (1)物體在不受力時,總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即原來運動的物體在不受力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原來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時,總保持靜止?fàn)顟B(tài);(2)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3)物體如果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到不平衡的力,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就會發(fā)生改變;(4)如果物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那么,它可能不受外力作用,也可能受平衡力作用。 3、力與圖象的結(jié)合 (1)圖象實際上反映了物理變化過程的特點以及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guān)系; (2)將物理過程和物理量之間的關(guān)系在圖象上呈現(xiàn)出來,可使物理過程形象、直觀,使解題過程優(yōu)化; (3)物體運動圖象,如:勻速直線運動中路程、時間圖象,速度、時間圖象; (4)物體重力與質(zhì)量的圖象; (5)力的變化圖象 4、力的合成與應(yīng)用 (1)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chǎn)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在物體上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個力的分力。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2)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線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和,方向與這兩個力方向相同,即:F=F1+F2;同一直線上相反的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差的絕對值,方向和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典例分析 考點1 二力平衡 【典例1】(2022秋?楊浦區(qū)期末)如圖所示,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能平衡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A、圖中兩個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則這兩個力不能平衡,故A不符合題意; B、圖中兩個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則這兩個力不能平衡,故B不符合題意; C、圖中兩個力的大小不相等,則這兩個力不能平衡,故C不符合題意; D、圖中,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在同一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對平衡力,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典例2】(2022春?閩侯縣期中)甲、乙兩只總質(zhì)量相等的降落傘在空中勻速下降,甲的速度是3m/s,乙的速度是5m/s,則甲、乙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 ) A.3:5 B.5:3 C.2:5 D.1:1 【答案】D。 【解答】解:兩個降落傘的質(zhì)量相同,根據(jù)G=mg求出的重力相同,故G甲=G乙。 甲以5m/s的速度勻速直線下降,甲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阻力作用,這兩個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故f甲=G甲。 乙以3m/s的速度勻速直線下降,乙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阻力作用,這兩個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故f乙=G乙。 因為G甲=G乙,所以f甲=f乙,f甲:f乙=1:1。 故選:D。 【典例3】(2022秋?楊浦區(qū)期末)圖(a)所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 0~5 牛,鉤碼的重力為 3.6 牛。圖(b)是探究 二力平衡 實驗裝置(填寫實驗名稱),手放開硬紙板前,應(yīng)使兩測力計的示數(shù) 相等 ,兩細(xì)線對硬紙板拉力的方向 相反 ,在放手一剎那觀察硬紙板是否會由靜止變?yōu)檫\動。此操作是為了得出“使物體平衡的兩個力必須作用在 同一條直線上 ”這一結(jié)論。 【答案】0~5;3.6;二力平衡;相等;相反;同一條直線上。 【解答】解:觀察彈簧測力計發(fā)現(xiàn),最小刻度為0,最大刻度為5N,所以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5N。 觀察彈簧測力計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上1N被平均分成5份,每份為0.2N,則分度值為0.2N,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3.6N,所以鉤碼的重力為3.6N。 圖(b)中兩個彈簧測力計反向拉紙板,即兩個力拉同一個物體,所以實驗探究的是二力平衡原理。 探究二力平衡實驗時,兩個力大小相等、反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所以兩細(xì)線對硬紙板拉力的方向應(yīng)相反,兩個力大小相等,即兩個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相等。 在放手一剎那觀察硬紙板是否會由靜止變?yōu)檫\動,是探究兩個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時,物體能否保持靜止,所以此操作是為了得出,使物體平衡的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故答案為:0~5;3.6;二力平衡;相等;相反;同一條直線上。 【典例4】(2022春?盱眙縣期中)小杰同學(xué)采用甲圖實驗裝置,小磊同學(xué)采用乙圖實驗裝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其中,乙裝置是將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計)兩對角線的細(xì)繩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細(xì)繩的兩端分別加掛鉤碼,來完成驗證。 (1)大家認(rèn)為小杰同學(xué)實驗有不足的地方,原因是木塊還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請你給出一個改進(jìn)的方法: 將木塊換成小車 。 (2)圖乙中之所以小卡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計,是因為小卡片的重力遠(yuǎn)小于 拉力 。 (3)小磊同學(xué)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并通過調(diào)整 鉤碼的個數(shù) 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4)當(dāng)小卡片平衡時,小杰將小卡片轉(zhuǎn)過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不能?。芑虿荒埽┢胶狻TO(shè)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一對平衡力是否一定要 在一條直線上 。 (5)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在圖乙所示情況下,下一步的操作是 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兩個更小的卡片,觀察兩個更小卡片是否平衡 。 【答案】(1)將木塊換成小車;(2)拉力;(3)鉤碼的個數(shù);(4)不能;在一條直線上;(5)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兩個更小的卡片,觀察兩個更小卡片是否平衡。 【解答】解(1)木塊與桌面之間的摩擦力較大,可以將木塊換成小車,變滑動為滾動減小摩擦; (2)小卡片的質(zhì)量比較小,重力比較小,遠(yuǎn)小于小卡片受到的拉力,可以忽略卡片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3)為了探究大小不等的兩個力是否平衡,通過調(diào)整鉤碼的個數(shù)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4)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設(shè)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探究一對平衡力是否一定要在一條直線上; (5)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兩個更小的卡片,觀察兩個更小卡片是否平衡。 故答案為:(1)將木塊換成小車;(2)拉力;(3)鉤碼的個數(shù);(4)不能;在一條直線上;(5)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兩個更小的卡片,觀察兩個更小卡片是否平衡。 考點2 牛頓第一定律 【典例5】(2022秋?盤龍區(qū)期末)國慶假期,小蕾同學(xué)一家自駕到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游玩,如圖為壯美的南恩瀑布,湍急的流水從山頂懸崖噴涌直下,匯集成一股滔滔洪流從公路橋底奔騰而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蕾乘車系安全帶,是為了減小她的慣性 B.小蕾看到瀑布時驚呼,她的聲音從空氣進(jìn)入水中時傳播速度會變化 C.小蕾觀察到瀑布前出現(xiàn)了彩虹,彩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光的反射 D.小蕾看到懸崖邊翠綠的植物,是由于植物葉片吸收了更多的綠光 【答案】B。 【解答】解:A.乘車時系好安全帶是為了防止緊急剎車時由于慣性對人造成的傷害,不能減小慣性,故A錯誤; B.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液體中傳播的速度小于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大于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所以聲音從空氣進(jìn)入水中,聲音的傳播速度變大,故B正確; C.彩虹是太陽光通過空氣中的小水珠發(fā)生折射,由于不同顏色的光偏折的角度不同,從而將太陽光分解成七色光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色散;故C錯誤; D.綠色的葉子會吸收其他顏色的色光,只反射綠光,故D錯誤。 故選:B。 【典例6】(2022春?江門校級月考)一個運動的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若它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則物體( ) A.立即停止運動 B.逐漸減慢,最終停下來 C.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 D.一定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C。 【解答】解: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進(jìn)行分析,即當(dāng)物體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物體還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運動下去,即按外力消失前的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不一定是水平方向,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典例7】在探究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實驗時,讓小車在相同斜面頂端由靜止釋放,該小車在三種不同水平面上運動一段距離后,分別停在如圖所示的位置上。 (1)探究過程中采用了推理法和 轉(zhuǎn)換法或控制變量法 研究方法。 (2)實驗中,小車在毛巾、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的功分別是W1、W2,則W ?。健2。(填“>”、“=”或“<”) 【答案】(1)轉(zhuǎn)換法或控制變量法;(2)=。 【解答】解:(1)實驗中每次讓小車從相同斜面的頂端由靜止釋放,是為了使小車到達(dá)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這用到了控制變量法; 實驗中是通過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改變阻力大小的,這用到了轉(zhuǎn)換法; (2)因小車達(dá)到水平面時初速度相同,小車的動能相同,最終速度為0,小車的動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大小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故小車在毛巾、木板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別為W1、W2,則W1=W2。 故答案為:(1)轉(zhuǎn)換法或控制變量法;(2)=。 【典例8】(2022?泰來縣校級三模)在沿直線運動的火車車廂里,水平光滑的桌面上有一輕彈簧,一端與車廂相連,另一端與小球與相連,如圖所示。當(dāng)彈簧處于原長時,火車處于 勻速直線 運動狀態(tài);若某時刻乘客看到彈簧正在變長,則火車處于 加速 狀態(tài)(“剎車”或“加速”)。 【答案】勻速直線;加速。 【解答】解:由題知,火車沿直線運動,當(dāng)彈簧處于原長時,彈簧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力平衡,因此彈簧隨火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 當(dāng)火車突然加速運動時,彈簧隨火車一起加速運動,而小球由于具有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彈簧在小球的拉動下會變長。 故答案為:勻速直線;加速。 【典例9】(2022?杭州模擬)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小明依次將毛巾、棉布分別鋪在水平木板上,讓小車分別從斜面上滑下,再觀察和比較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實驗情景如圖所示。 (1)實驗中每次讓小車從斜面同一 高度 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在水平面上開始滑行時 速度 相等; (2)比較三次實驗發(fā)現(xiàn):阻力越小,小車滑行的距離越 遠(yuǎn)?。ㄟx填“遠(yuǎn)”或“近”)。由此聯(lián)想到,雨雪天駕駛汽車應(yīng)適當(dāng) 增大?。ㄟx填“增大”或“減小”)汽車之間的距離; (3)從實驗結(jié)論推理可得: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運動的小車在水平面上將做 勻速直線 運動。通過上述實驗和推理可得:力是 改變?。ňS持/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4)本探究主要應(yīng)用的科學(xué)研究方法,除了控制變量法還有 推理 法,你能再舉出一個應(yīng)用到了該方法得到的結(jié)論嗎? 探究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 。 (5)實驗中通過改變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來改變小車所受阻力的大小,在本實驗中,“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反映的是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效果??; (6)請對圖丁中小車進(jìn)行受力分析,畫出小車的受力示意圖; (7)小車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別為W1、W2,則W1 等于 W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高度;速度;(2)遠(yuǎn);增大;(3)勻速直線;改變;(4)推理;探究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5)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效果;(6)見解析中的圖;(7)等于。 【解答】解:(1)由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可知,在實驗中應(yīng)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在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 (2)實驗中發(fā)現(xiàn):小車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最遠(yuǎn),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運動得越遠(yuǎn); 雪天駕駛汽車行駛時受到的阻力變小,在速度相同時,滑行的距離變大,為防止意外,故應(yīng)適當(dāng)增大汽車之間的距離; (3)進(jìn)一步推測可知,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即小車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則小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運動的物體不需要力來維持; (4)本探究主要應(yīng)用的科學(xué)研究方法,除了控制變量法還利用了推理法,通過推理的方法得出結(jié)論;物理學(xué)中還利用了這種方法的是探究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 (5)實驗是通過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改變小車所受阻力的大小的;在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故“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反映的是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效果; (6)物體在斜面上運動時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當(dāng)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時,此時只受到自身重力和桌面對它的支持力,受力示意圖如下圖: (7)小車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別為W1、W2,因為小車克服的阻力做的功由物體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而來,甲、乙兩個實驗中物體在斜面上的重力勢能相等;甲、乙兩個實驗中物體從相同斜面相同高度釋放,故在斜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相等,在水平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也相等,故W1等于W2。 故答案為:(1)高度;速度;(2)遠(yuǎn);增大;(3)勻速直線;改變;(4)推理;探究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5)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效果;(6)見解析中的圖;(7)等于。 考點3 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 【典例10】(2022秋?盤龍區(qū)期末)如圖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小斌用水平向右的推力把木箱向前推動,木箱運動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t1內(nèi)木箱沒有動,是因為木箱受到的推力小于摩擦力 B.t1~t2內(nèi),木箱受到的推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C.小斌推木箱的過程中,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終水平向左 D.t1~t2內(nèi)與t2~t3內(nèi)相比,木箱在t2~t3內(nèi)受到摩擦力較大 【答案】C。 【解答】解: A、0~t1內(nèi)木箱沒有動,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故A錯誤; B、t1~t2內(nèi),木箱的速度變大,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推力與摩擦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 C、小斌推木箱的過程中,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終與木箱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的,故C正確; D、t1~t2內(nèi)與t2~t3內(nèi)相比,木箱對水平面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變,故D錯誤。 故選:C。 【典例11】F1、F2是同一水平直線上的兩個力,它們的合力大小為30N,方向向左,F(xiàn)1的大小是10N,則關(guān)于F2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F2的大小可能是40N B.F2的大小一定是20N C.F2的方向一定沿水平向右 D.F2的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答案】A。 【解答】解:已知合力大小為F=30N,方向向左,F(xiàn)1大小為10N; 當(dāng)F1向左,F(xiàn)2也向左時,F(xiàn)2=30N﹣10N=20N; 當(dāng)F1向右時,F(xiàn)2向左時,有F2﹣F1=30N,則F2=30N+10N=40N, 綜上可知,F(xiàn)2的大小可能是20N、也可能是40N,故A正確、B錯誤。 F2的方向一定沿水平向左,F(xiàn)1的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故CD錯誤。 故選:A。 【典例12】(2022春?東明縣期中)為了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小紅選用了橡皮筋、彈簧測力計等器材,設(shè)計了如圖(a)、(b)所示的實驗,實驗中兩次將橡皮筋從A點拉伸到O點的目的是 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本實驗研究過程中采用的科學(xué)方法是 ?、佟》ǎㄟx填序號①等效替代、②控制變量、③理想模型)。 【答案】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①。 【解答】解:實驗中兩次將橡皮筋從A點拉伸到O點的目的是使橡皮筋形變程度相同,實驗中通過橡皮筋伸長的長度相等判斷出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這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為: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①。 【典例13】(2022秋?楊浦區(qū)期末)豎直向上拋出一個質(zhì)量為0.1千克的小球,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的方向始終跟運動方向相反,大小都為0.5牛。求: (1)小球所受重力的大?。?(2)小球在上升過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小球在下降過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g=10牛/千克) 【解答】解:(1)小球受到的重力為G=mg=0.1kg×10N/kg=1N; (2)小球在上升過程中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與運動方向相反的豎直向下的空氣阻力, 此時的和合力為F=G+f=1N+0.5N=1.5N, 合力的方向為豎直向下。 (3)小球在下降過程中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與運動方向相反的豎直向上的空氣阻力, 此時的合力為F′=G﹣f=1N﹣0.5N=0.5N, 合力的方向與重力一致豎直向下。 答:(1)小球所受重力1N; (2)小球在上升過程中所受合力為1.5N,方向豎直向下; (3)小球在下降過程中所受合力為0.5N,方向豎直向下。 鞏固訓(xùn)練 一、選擇題。 1.(2022秋?棲霞市校級期末)下列有關(guān)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手拍桌子時,手對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對手沒有施加力 B.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C.彈簧被拉伸時產(chǎn)生的力是彈力,鋼絲繩被拉伸時產(chǎn)生的力不是彈力 D.踢足球時,球?qū)δ_的力與腳對球的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B。 【解答】解: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拍桌子,手對桌子施加力的作用,桌子同時對手施加反作用力,故A錯誤。 B、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故B正確。 C、被拉長的彈簧和懸掛著重物的鋼絲繩,都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所以都受到彈力的作用,故錯誤。 D、踢足球時,球?qū)δ_的力與腳對球的力是作用在不同物體上的兩個力,所以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B。 2.(2022?安徽模擬)如圖所示,用力拉著木板B沿水平方向做勻速運動,甲、乙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分別是8N和6N,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對B的拉力和A對B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B.A對B的壓力和B對A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C.物體A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 D.物體A受到木板B的摩擦力是6N 【答案】A。 【解答】解:A、以木板B為研究對象,木板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A對B的摩擦力、地面對B的摩擦力;木板B沿水平方向做勻速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甲對B的拉力等于A對B的摩擦力加上地面對B的摩擦力,甲對B的拉力和A對B的摩擦力不等,所以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 B、A對B的壓力和B對A的支持力同時發(fā)生在相互作用的B和A之間,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條件,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B正確。 C、物體A相對于地面之間沒有發(fā)生位置變化,所以物體A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故C正確。 D、以A為研究對象,A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體A受到木板B的摩擦力與乙彈簧測力計對A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物體A受到木板B的摩擦力是6N,故D正確。 故選:A。 3.(2022秋?龍巖期末)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運動員蘇翊鳴在男子單板滑雪大跳臺比賽中奪得金牌。如圖是他在比賽中騰空下落的情景。下列對他下落過程分析正確的是( ?。? A.運動狀態(tài)始終保持不變 B.相對于地面他是靜止的 C.下落過程中重力變大 D.下落過程中質(zhì)量不變 【答案】D。 【解答】解:A、蘇翊鳴在運動過程中,運動方向和速度大小會發(fā)生變化,故運動狀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故A錯誤; B、下落過程中,他相對于地面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是運動的,故B錯誤; CD、D、質(zhì)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位置和溫度都沒有關(guān)系,下落過程中,他的質(zhì)量不變,根據(jù)G=mg可知,重力不變,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4.(2022春?巴州區(qū)校級月考)物理知識滲透于我們的生活,以下警示語中與慣性知識無關(guān)的是( ?。?A.公路上立有“雨天路滑 減速慢行” B.水池邊立有“水深危險” C.汽車后窗貼有“保持車距” D.上大巴車后乘務(wù)員提示“請系好安全帶” 【答案】B。 【解答】解:A、當(dāng)車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停車時,由于慣性車仍要向前運動,雨天,車與地面的摩擦力減小車就更不易停下來,所以要慢行,這與慣性有關(guān),故A不符合題意; B、水池邊立有“水深危險”是為了防止人游泳時發(fā)生危險,與慣性無關(guān),故B符合題意; C、保持車距的目的是防止前面的車剎車時,后面的隨之剎車,由于慣性后面的車仍向前運動,如果距離過近,容易撞上前面的車,與慣性有關(guān),故C不符合題意; D、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汽車急剎車時,人體由于慣性向前運動,撞擊車體而對人造成傷害,與慣性有關(guān),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2023?曲江區(qū)校級二模)2022年足球世界杯賽已在卡塔爾圓滿落幕,如圖是球員內(nèi)馬爾比賽時的場景,足球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下列對足球運動過程的說法中,判斷正確的是( ?。? A.腳對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時,其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B.足球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只受到了空氣阻力的作用 C.腳踢足球使足球飛出去,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D.足球在草地上滾動時慢慢停下來,是因為足球沒有受到力的作用 【答案】A。 【解答】解:A.腳對球施加的大小相同的力,但作用點及方向不同,作用效果會不同,故A正確; B.足球在空中飛行,除了受到阻力,還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錯誤; C.腳踢足球,足球飛出去,是由于足球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所以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故C錯誤; D.足球在草地上滾動,慢慢停下,是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故D錯誤。 故選:A。 二、填空題。 6.(2022秋?棲霞市期末)如圖所示,人站在電梯里面,當(dāng)電梯靜止時,人的重力和電梯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 平衡 力;人對電梯的壓力和電梯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 相互作用 力;當(dāng)電梯加速下降時,人的質(zhì)量是 不變?。ㄏ忍睢霸黾印薄ⅰ安蛔儭被颉皽p少”)的。 【答案】平衡;相互作用;不變。 【解答】解:電梯靜止時,人的重力與電梯施加給人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是一對平衡力; 人對電梯的壓力和電梯對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電梯加速下降時,人的質(zhì)量不變。 故答案為:平衡;相互作用;不變。 7.(2023?碑林區(qū)校級二模)在一輛向右行駛的汽車車廂的頂壁上掛著一個小球(空氣阻力忽略不計)。當(dāng)出現(xiàn)了如圖所示的情景時,汽車在做 加速 (填“加速”、“勻速”、“減速”)運動。此時繩子對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不是?。ㄌ睢笆恰薄安皇恰被颉翱赡苁恰保┮粚ζ胶饬?。此時繩子對球的拉力大小 等于?。ㄌ睢暗扔凇被颉安坏扔凇保┣?qū)K子的拉力大小。 【答案】加速;不是;等于。 【解答】解:(1)當(dāng)汽車加速時,由于慣性,小球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小球就向后偏;根據(jù)球向后偏可知汽車做加速運動。 (2)忽略空氣阻力,小球受豎直向下的重力,沿繩子斜向上的拉力,這兩個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可知,這兩個力不是一對平衡力。 (3)繩子對球的拉力和球?qū)K子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 故答案為:加速;不是;等于。 8.(2022秋?福清市期末)乒乓球被譽為我國的“國球”。國際乒聯(lián)規(guī)定,國際賽事中所用的乒乓球是質(zhì)量為2.7g的大球,它的重為 0.027 N(g取10N/kg)。在乒乓球比賽中,運動員用力揮拍擊球,乒乓球離開球拍后,在空中飛行過程中,受到空氣的阻力和 重 力作用,在這兩個力共同作用下,球的運動狀態(tài) 改變了?。ㄟx填“改變了”或“沒有改變”)。 【答案】0.027;重;改變了。 【解答】解:乒乓球的重力:G=mg=2.7×10﹣3kg×10N/kg=0.027N; 乒乓球離開球拍后,在空中飛行過程中,受到空氣的阻力和重力作用,這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大小也不相同,不是一對平衡力,所以在這兩個力共同作用下,球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了。 故答案為:0.027;重;改變了。 9.(2022秋?杜爾伯特縣期末)2022年10月12日,U17女足世界杯第二天,中國姑娘頑強拼搏,以2:1贏得墨西哥隊。 如圖所示是中國隊員“頭球攻門”的情景,當(dāng)運動員用頭頂球時球的運動方向改變了,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tài) (選填“形狀”或“運動狀態(tài)”)。滾動的足球會在草坪上慢慢停下來,是因為足球 受到 力的作用(選填“受到”或“不受”)。 【答案】運動狀態(tài);受到。 【解答】解:足球比賽中,當(dāng)運動員用頭頂球時,足球的運動方向改變,是力作用的結(jié)果,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在草坪上滾動的足球慢慢停下來,是因為足球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故答案為:運動狀態(tài);受到。 10.(2022秋?龍華區(qū)期末)如圖所示,是利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在粗糙程度處處相同的水平面上勻速向右運動的情景,則該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1.8 N??焖倮瓌幽緣K,當(dāng)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yōu)?N時,該物體受到的合力為 1.2 N。 【答案】1.8;1.2。 【解答】解:(1)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8N, 物體在水平面上勻速向右運動時,摩擦力與拉力是平衡力, 所以該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f=F=1.8N; (2)因為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是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兩個因素都沒有改變,當(dāng)快速拉動木塊,當(dāng)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yōu)?N時,摩擦力不變,仍為1.8N, 此時拉力和摩擦力是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 所以該物體受到的合力為F合=F′﹣f=3N﹣1.8N=1.2N。 故答案為:1.8;1.2。 三、實驗探究題。 11.(2022春?鞏義市期末)某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實驗要求桌面水平且表面 光滑 (選填“光滑”或“粗糙”),實驗中定滑輪的作用是 改變力的方向 。 (2)實驗中,小明將系于小車兩端的線分別跨過桌面左右兩端的滑輪,在線兩端的小盤上放上砝碼,通過調(diào)整 砝碼的個數(shù) 來改變F1和F2的大小。 (3)實驗中保持F1和F2大小相等,用手將小車扭轉(zhuǎn)一個角度,松手后小車將 轉(zhuǎn)動 (選填“轉(zhuǎn)動”或“保持靜止”),設(shè)計這一步驟是為了探究兩個力是否 在同一直線上 。 (4)小華同學(xué)對實驗裝置進(jìn)行了改進(jìn),如圖乙所示,將小車替換成輕質(zhì)硬紙片,其主要原因是 D 。 A.小卡片容易扭轉(zhuǎn) B.小卡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材料 C.容易讓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減少摩擦力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 【答案】(1)光滑;改變力的方向;(2)砝碼的個數(shù);(3)轉(zhuǎn)動;在同一直線上;(4)D。 【解答】解:(1)在實驗過程中,要求長木板水平放置,且表面是光滑的,減小小車和水平木板的摩擦力; 實驗中,定滑輪的作用是改變力的方向; (2)實驗過程中,可以通過改變砝碼的個數(shù)改變兩個拉力的大小; (3)保持力F1與F2大小相等,用手將小車扭轉(zhuǎn)一定的角度,松手后,兩力不在一直線上,小車將轉(zhuǎn)動,所以實驗中設(shè)計這一步驟的目的是為探究二力平衡時是否要滿足兩個力必須在一條直線上; (4)由于小卡片的質(zhì)量很小,重力遠(yuǎn)小于卡片受到的拉力,所以選用輕質(zhì)小卡片目的是忽略卡片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塊和水平桌面間就會產(chǎn)生較大的摩擦力,就會影響實驗效果,而用輕質(zhì)硬紙片代替小車,可以消除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故選:D。 故答案為:(1)光滑;改變力的方向;(2)砝碼的個數(shù);(3)轉(zhuǎn)動;在同一直線上;(4)D。 12.(2022秋?南湖區(qū)校級月考)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如圖所示,觀察和比較小車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離。 (1)實驗中每次均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車每次在水平面上開始滑行時速度大小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 (2)實驗中是通過改變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來改變小車所受阻力大小的。 (3)實驗中發(fā)現(xiàn):接觸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 小 ,運動得越 遠(yuǎn) 。 (4)實驗中,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過程中,小車受到 非平衡力?。ㄌ睢捌胶饬Α被颉胺瞧胶饬Α保┳饔?。 (5)推理:本實驗中,如果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時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做 勻速直線運動 。 (6)在此基礎(chǔ)上,牛頓總結(jié)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頓第一定律,請問:牛頓第一定律 不能?。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苯佑蓪嶒灥贸?。 【答案】(1)相等;(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3)??;遠(yuǎn);(4)非平衡力;(5)勻速直線運動;(6)不能。 【解答】解: (1)實驗中每次均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是為了使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相等; (2)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給水平桌面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體,由毛巾表面到棉布再到木板,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小車受到的阻力也減??; (3)實驗中發(fā)現(xiàn):接觸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就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yuǎn),其速度減小得越慢; (4)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速度越來越小,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則小車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如果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時受到的阻力為零,即小車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將不會改變,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6)牛頓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礎(chǔ)上,概括出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沒有摩擦力也是理想情況,故實驗結(jié)論是推理得出的,而不能直接由實驗得出。 故答案為:(1)相等;(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3)?。贿h(yuǎn);(4)非平衡力;(5)勻速直線運動;(6)不能。 四、計算題。 13.(2022秋?沙坪壩區(qū)期末)在重慶國際滑翔傘營地可以體驗熱氣球。正在豎直勻速上升的某熱氣球和所裝貨物總重9000N,受到的空氣浮力(浮力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上)為9800N,求:(不考慮運動過程中熱氣球本身的質(zhì)量變化) (1)這一過程中熱氣球和貨物受到的合力是多少? (2)熱氣球和貨物受到的空氣阻力是多少? (3)若熱氣球和貨物在空中運動時受到的空氣浮力和空氣阻力的大小都不變,則要使熱氣球和貨物豎直勻速下降,應(yīng)在熱氣球的吊籃內(nèi)再加上重力為多少牛的物體? 【解答】解:(1)熱氣球和所裝貨物勻速上升,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可得,它們受到的合力F合=0N。 (2)熱氣球和所裝貨物勻速上升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G=9000N、豎直向下的空氣阻力f、豎直向上的浮力F=9800N, 熱氣球和所裝貨物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得:G+f=F,則空氣阻力f=F﹣G=9800N﹣9000N=800N,方向豎直向下; (3)熱氣球和所裝貨物勻速下降時,受豎直向下的重力G′、豎直向上的空氣阻力f=800N、豎直向上的浮力F=9800N, 熱氣球和所裝貨物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得:G′=F+f=9800N+800N=10600N,則應(yīng)在吊籃中加的物體重力為ΔG=G′﹣G=10600N﹣9000N=1600N。 答:(1)在這一過程中氫氣球和吊籃受到的合力是0N。 (2)熱氣球和貨物受到的空氣阻力是800N。 (3)熱氣球和貨物勻速下降時,應(yīng)在吊籃內(nèi)再加上重為1600N的物體。 五、解答題。 14.(2022春?樂安縣期中)如圖所示,是某民營企業(yè)生產(chǎn)的力帆100E型電動微型轎車,已知轎車總質(zhì)量是600kg,勻速行駛5km用時10min,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F阻,恒為轎車總重的0.1倍,求(g=10N/kg): (1)轎車勻速行駛的速度; (2)轎車受到的重力; (3)轎車勻速行駛時的牽引力。 【解答】解:(1)t=10min=600s,s=5km=5000m, 轎車行駛的速度:v==≈8.33m/s; (2)轎車的重力:G=mg=600kg×10N/kg=6000N; (3)因為轎車勻速行駛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牽引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 所以,轎車受到的牽引力F牽=f=0.1G=0.1×6000N=600N。 答:(1)轎車勻速行駛的速度是8.33m/s; (2)轎車受到的重力為6000N; (3)轎車勻速行駛時的牽引力是600N。 15.(2022春?中山區(qū)期中)乘坐公交車時,行駛中如果車突然緊急剎車,站在公交車上的人就會往前倒,如圖所示,請你解釋為什么身體會向前倒? 【解答】答:人站在公交車上,當(dāng)汽車突然緊急剎車時,人的腳與車接觸,腳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由運動變?yōu)殪o止,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慣性而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向前倒。 16.(2022春?廬陽區(qū)校級期中)如圖所示,容器中裝有質(zhì)量為m的水。水對該容器的底部和側(cè)壁都有壓力。在分析水對該容器側(cè)壁的壓力時,我們可以將這些壓力等效替代為一個大小為F、方向豎直向上的合力。試證明:F支=F+mg,其中F支為容器底部對水的支持力。 【解答】證明:水對該容器的側(cè)壁有壓力,將這些壓力等效替代為一個大小為F,方向豎直向上的合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容器的側(cè)壁對水的壓力大小也是F,方向豎直向下,由于水還具有重力,水對容器底也有壓力,且等于水自身的重力; 由力的平衡可得,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為F壓=F+G=F+mg 而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容器底部對水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兩者大小相等,故可得容器底部對水的支持力為F支=F壓=F+mg。 17.(2022?邗江區(qū)校級二模)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失重 在一次太空知識講座中,老師讓同學(xué)們做一個實驗:用彈簧測力計豎直懸掛一個重物,分別使重物處于靜止和勻速下降,再讓其加速下降,同學(xué)們發(fā)現(xiàn),重物在靜止和勻速下降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相同一一就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而加速下降時,卻看到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明顯減小,好像物體的重力突然間減小了 老師解釋說:“這在物理學(xué)上稱為失重現(xiàn)象,失重就是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實際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如當(dāng)人們乘電梯加速下降時,人對電梯地面壓力就小于人受到的重力”,小勇在老師指導(dǎo)下到電梯內(nèi)做失重實驗,如圖甲。他將一個體重秤放在電梯水平地面上,然后站上秤臺,如圖乙所示,在電梯向下運動的過程中,他記錄下體重秤在不同時間段的示數(shù)及對應(yīng)的時間,描繪出了體重秤的示數(shù)隨時間t的變化圖象如 圖丙所示。已知小勇的實際質(zhì)量為60kg(g取10N/kg) (1)電梯靜止時,小勇對秤臺的壓力為 600 N。 (2)若電梯在10s內(nèi)下降的距離為18m,電梯這段運動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1.8 m/s (3)根據(jù)圖丙分析,小勇在 0~t1?。ㄟx填“0﹣t1”、“t1﹣t2”、“t2﹣10s”)段時間內(nèi)處于失重狀態(tài)。 (4)分析圖丙可知,在t2﹣10s時間段內(nèi)小勇對秤臺的壓力 大于 他的重力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若下降中體重秤示數(shù)為零,即說明他對體重秤壓力F為零,我們稱這種現(xiàn)象為完全失重,如果物體所受合力的大小與物體質(zhì)量關(guān)系為F合=ma,其中a稱為加速度,單位為N/kg,F(xiàn)合=G﹣F,小勇完全失重時加速度a= 10 N/kg 【答案】(1)600;(2)1.8;(3)0~t1;(4)大于;(5)10。 【解答】解: (1)電梯靜止時,小勇對秤臺的壓力:F=G=mg=60kg×10N/kg=600N; (2)電梯在10s內(nèi)的平均速度:v===1.8m/s; (3)已知小勇的實際質(zhì)量為60kg,由圖象可知,在0~t1階段,小勇的質(zhì)量為45kg,此時處于失重狀態(tài); 失重并不是失去重量了,而是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 (4)根據(jù)圖丙可知,在t2﹣10s時間段內(nèi),體重秤的示數(shù)大于他的實際質(zhì)量60kg,小勇處于超重狀態(tài),他對秤臺的壓力大于他的重力; (5)小勇完全失重時,他對體重秤的壓力F=0; 此時他受到的合力:F合=G﹣F=G﹣0=G, 根據(jù)F合=G=ma可知,小勇完全失重時加速度為: a===10N/kg。 故答案為:(1)600;(2)1.8;(3)0~t1;(4)大于;(5)10。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