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大考點:線索作用 詞語含義)
考點16:文學作品閱讀之分析線索作用
【考點分析】
線索,指事情可尋的端緒、路徑,或貫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脈絡等。在寫作中,用一根線把事件按一定順序連起來,讓這些材料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根"線"就是敘事的線索。
線索是在文章中起連貫作用的,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連貫的線索,那么文章就成為一串美麗的珍珠。在一篇文章里,事物發(fā)展的過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為貫串始終的一條線索。讀課文,抓住了線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結構,領會中心思想。寫作文時,抓住了線索,就容易做到圍繞中心,組織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確、條理井然,顯得內(nèi)容集中、脈絡清晰。
【設問方式】
分析線索作用類題目考查的設問方式通常有:
文章的敘述線索是什么?設置這一線索有什么作用?
2、聯(lián)系全文,簡要分析“×××”在文章謀篇布局中的作用。
3、本文中“×××”事物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有何作用?
4、文章選材眾多,但不覺凌亂,請分析其中的原因。
5、請補充文中“我”對“×××”的感情變化。
6、本文有多條線索,請說出其中兩條。
【技巧點撥】
一、線索形式
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準繩,是作者選擇材料的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散文的線索一般有以下幾種常見形式。
①時間線:以事情的發(fā)展、時間的推移變化為線索。如《偉大的悲劇》。
②地點線:以空間方位的變化或地點轉(zhuǎn)換為線索。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③人物線:以人物或人物特征為線索。如《背影》。以人物的行蹤或見聞感受為線索。如《孔乙己》中的“我”。
④事物線:以某一件具體的或有某種象征意義的事物為線索如《貓》以“貓”為敘事線索。
⑤事件線:以某一中心事件為線索。如《社戲》以看社戲為線索。
⑥感情線:以思想感情變化發(fā)展為線索。如《紫藤蘿瀑布》以賞花、惜花、思花的感情變化組織材料。⑦景物線:以景物為敘事或抒情的線索。
⑧見聞線:以所見所聞為線索。如《故鄉(xiāng)》以“我”回故鄉(xiāng)后的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
⑨明暗兩線:一般明線是事物或事件線暗線是感情線,如《藤野先生》魯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明線,魯迅先生的愛國主義感情是暗線。
二、概括文章線索
(一)設問方式:
①請補充文中“我”對“xx”的感情變化。
②本文有多條線索,請說出其中兩條。
答題思路:
①關鍵句“線”:注意開頭句、結尾句、議論句、抒情句、中心句。
②反復出“線”:注意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事物、詞語和句子。(物線、事線)。
③標題看“線”:很多文章標題會揭示線索或包含線索的因素。
④以情導“線”:注意文中表達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詞句。
⑤時空連“線”:注意表示時間變化、地點轉(zhuǎn)移的詞語。
⑥文體隱“線”:敘事散文常以中心人物或事件的發(fā)展變化為線,游記散文常以游蹤為線,抒情散文常以情感為線。
答題模板
文章以xx(事物、人物、事件、思想感情的變化、時間推移、空間變化、所見所聞))為線索。
三、線索的作用
(一)設問方式
①本文“xx”事物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有何作用?
②文章選材眾多,但不覺凌亂,請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題模板
①xx線索貫穿了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②明線是……,寫了……內(nèi)容;暗線是……,寫了……內(nèi)容。這樣雙線并行,相輔相成,具有深化主題的作用。
考點17:文學作品閱讀之解釋重要詞句含義
【考點分析】
所謂“含義”,即詞句所包含的意思。一般不同于從工具書上查找來的詞義,而是所給材料文段中的具體含義,即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的特定意思。
所謂“重要詞語”,是就這個詞語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①體現(xiàn)作者立場觀點的詞語;②表現(xiàn)文章主題思想的詞語;③反映深層次含義的詞語;④反映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特定含義的詞語;⑤對文章結構起照應連接作用的詞語。
所謂“重要句子”,就是:①從文章的內(nèi)容看,不同層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表達作者觀點態(tài)度或?qū)懽饕鈭D的句子);②從結構上說,總領句、總結句和重要的過渡句是重要的句子;③從表達上說,難以理解、富含言外之意、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文學作品的語言,或是質(zhì)樸自然、或是生動形象、或是深刻雋永。對于文學作品詞句的考查,不僅僅局限于語言運用特點的考查,更關注學生能結合上下文的的信息,理解詞句深層的含義。
學生解答詞句含義題常見的誤區(qū)一是空對空,虛對虛,越說越晦澀,越說越含糊,讓人看不明白。二是挖掘太深,牽強附會。
詞句含義題解題的基本原則是:直白(不用修辭手法;不話說半句,不欲言又止;表意直接,明白易懂)
【設問方式】
把握文章主旨類題目考查的設問方式通常有:
1、賞析下列句子,分析加點詞語的深刻內(nèi)涵。
2、聯(lián)系全文,分析文章畫線句的豐富內(nèi)涵。
3、結合全文,說說畫線句的含義。
4、通讀全文,說說你對畫線句含義的理解。
【技巧點撥】
詞語含義的考點通常有:①相同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②一個詞語在具體的語境中的意義或隱含意義;③指示代詞在確定的語境中的指代內(nèi)容。
詞句含義解題的基本方法包括兩點:(1)抓住詞句特點,正確把握詞句內(nèi)容;(2)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合理推斷詞句含義。
一、含義題分類解析
1、生動、形象的,化為平易、樸實——還原法
(1)比喻的還原
比喻: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體。
答題關鍵:扣住“本體”和“喻體”的關系,將比喻義轉(zhuǎn)換成平實的語言即可。
例:去年冬末,我給一位遠方的朋友寫信,曾說我要盡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冰心《一日的春光》
問:“我要盡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這里的“吞咽”的含義是什么?
答:盡情地享受
例:三十多年前的一個冬天,好像比現(xiàn)在冷得多。那時我還是個孩子??晌矣X得一切都沒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發(fā)過"人生如夢"的嘆息。我那時只有十歲呀??墒谴猴L吹開了故都的城門,也廓清了我心靈上的迷霧。我真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條鋪滿鮮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開來。從那時起,我知道了春天與希望同在,春天與溫暖俱來。哦,我懷念,懷念那給了我們民族和我們民族所有子孫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蘇叔陽《春天的夢》
問:“春風吹開了故都的城門,也廓清了我心靈上的迷霧?!苯Y合上下文,說說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
答:故都的解放,讓“我”對人生又有了信心,對前途不再迷茫。
例:張家界絕對有資格問鼎諾貝爾文學獎,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譯成人類通用的語言。
鬼斧神工,天機獨運。別處的山,都是親親熱熱地手拉著手,臂挽著臂,惟有張家界,是彼此保持頭角崢嶸的獨立,誰也不待見誰。別處的峰,是再陡再險也能踩在腳下,惟有張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絕從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巖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漢.…——卞毓方《張家界》
問:文章開頭說:“張家界絕對有資格問鼎諾貝爾文學獎,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譯成人類通用的語言。"請解釋這句話的含意。
答: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應該是國際上最好的文學作品,張家界則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風景。
(2)擬人的還原
擬人:將所描之物(景)賦予人的特征,具體形象,闡明事理或抒發(fā)感情。
答題關鍵:只要將擬體還原為本體,理清“我”與描寫對象的關系。
例:懷表在我身上焐得挺熱,我時常摸出看看它。我聽到的是時間的足音。我不可能是敲木魚的和尚。應該承認已進入暮年,但還有點晚晴中火紅:我還要追趕時間的晨曦哩?!樜摹稇驯恚芾虾芾狭恕?br>問:從文中看,“我還要追趕晨曦哩”這句話有什么含意?
答:我雖已年邁,仍要珍惜余生,振作精神,積極進取。
2、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直接揭示本意——追問法
(1)象征意味:言在此而意在彼,內(nèi)涵豐富,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
答題關鍵:結合語境,辨明詞句的象征義、寓意。
例:我喜歡看樹,也愛思索樹。人的一生就像一條長路,許多人走不到向往的盡頭,而樹的一生像一片葉子,意能把一生幾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將每一片葉子都染成金黃。我不曾想這是為什么,但我明白,樹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風雨,它坦然地以一種堅毅面對一樹同樣的葉子。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哲人的話:“永遠不要哀嘆,像樹葉一樣用一生綠著,最后成熟一個金色的夢?!边@是關于一片葉子的名言。我想,這也是關于每一棵樹的名言。很多時候,我在想,不管誰怎么說,我總渴望像樹一樣活著,坦然地正視自己的一生?!吡骤ぁ犊礃洹?br>問:你怎樣理解“我總渴望像樹一樣活著,坦然地正視自己的一生。”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答:人無論境遇如何,都要從容面對,努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人應該像樹那樣在人生的匹季里,坦然地以一種堅毅,幾乎完美地走完人生。)
(2)表里不一:說反話,故意說跟本意相反的話。表示強調(diào),表達一種諷刺,憤怒
答題關鍵:直接正面表述。
例:偉大的靈魂、偉大的精神創(chuàng)造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孔子獨對大河而感嘆時間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莊子神游天外尋找精神的自由飛翔方式:佛靜坐菩提樹下證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正是這些似乎遠離人群的人,為人群帶來了太豐盛的精神禮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尋被人群遺忘了的終極命題,帶著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與天空商量,與更高的存在商量,與橫外在遠方也橫外在我們內(nèi)心深外的“絕對”商量,然后將思想的星光帶給人群,帶進生存的夜晚?!顫h榮《越來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問:孔子、莊子、釋迦牟尼、帕斯卡爾、李白、愛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遠離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詞的含義?
答:①他們行為上遠離人群,思想上超越大眾;②他們帶著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將豐盛的精神禮物帶回給人類,因而實際上并未遠離人群。
3、高度概括、內(nèi)涵豐富的,具體闡述——擴展法
答題關鍵:內(nèi)涵豐富的闡述清楚,概括、凝煉的具體化。
例:人類在精神上的回溯,不能只憑本能上的感受,而須通過歷史、藝文、習俗,甚至生活記憶的文化潛流,去匯合命脈中的遠源。鄉(xiāng)愁是一種文化心靈的寂寞。這種寂寞原也是驅(qū)促一個漂泊者反省回顧的基本力量。沒有那種驅(qū)促的力量,一種文化,一個種族,會很快在浩瀚人世汪洋中消失。--《溯源》
問:請說明“鄉(xiāng)愁是一種文化心靈的寂寞”在文中的含義。
答:故土文化的失落會造成人類心靈的寂寞,鄉(xiāng)愁由此而生。
4、意味深長的(結尾處),點明思想感情——返本法
結尾處句子的作用:①感情升華;②主題深化;③言有盡而意無窮。
答題關鍵:整體把握,點明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這是四十年前留在我腦海中的畫面與記憶。
“誰筑孤亭望瑤鶴,至今不見一歸來?!边@詩寫給過去還是現(xiàn)在?不禁要問:為什么不見白鶴飛來呢?四十年滄海暴田,一切都在改變。只是改變了不應該改變的東西,這才非夷所思。
我聽說,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農(nóng)業(yè)學大寨”那陣子,村里村外的勞力都上山了,把長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松樹都砍光了,開山種糧。舊日的方志上說“長林郁郁,幽澗泠冷”。如今,沒有了長林,哪還有泠泠之水?沒樹、沒水,那白鶴不肯合作,也就選擇了遠離。盡管,山岙還有鶴池,池上再也沒有群集的白鶴;天上也沒有飛翔的影子,“白云千載空悠悠”??磥?,我應友人之囑,題寫的“鶴池”二字,也只成了一種虛假的點綴。
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樣,看到原來的景色,我也會像普里什文筆下的別連杰耶娃那樣:"就會跪下來……”——劉長春《白鶴翔集的記憶》
問:簡析篇末“就會跪下來……”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答:表明對大自然的敬意;祈盼人與自然能和諧相處;表達對現(xiàn)實的憂慮;渴盼恢復大自然的原貌。
二、含義題解題思路
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是閱讀的最重要的原則。
顯語境:指上下文,即語言自身所構成的環(huán)境條件,它對語意起著限制作用或解釋作用。
隱語境:指情境,即文章寫作的時間、地點、場合等客觀因素和使用語言者的身份、思想、性格、處境、等主觀因素所構成的使用語言的環(huán)境。
重要詞語的含義分析
1、有深層含義的詞語
例: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載后,一定會和本地人差不多,對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從它變化上得到一點晴雨知識,就再也不會單純的來欣賞它的美麗了??催^盧錫麟先生的攝影后,必有許多人方儼然重新覺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br>問:句中“儼然”的含義是什么?就文章結構而言,該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覺悟到對國家、民族的責任以及人生價值后的莊重或莊肅的樣子;總括并領起全文。
2、能概括某段中心意思的詞語
例:②……我們怎么能夠想象幾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著一輛緩慢的牛車或馬車,在大地上往復奔走,是的,他為了自己的思想,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這樣終其一生。
③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還有他的一群弟子。他們都是一些為思想而激動的不知疲倦者。我們不妨把這些人的一生,把這一切,稱為“木車的激情”。
問:“木車的激情”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
答:指孔子及其弟子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為思想而激動,為理念二不知疲倦,終其一生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往復奔走的精神。
3、有指代意義的詞語
例:在詩人的最重要的幾部文學著作之間的長長間隔里,我們都不難發(fā)現(xiàn)他怎樣匍匐到土地上,與莊園里的農(nóng)民,特別是孩子和農(nóng)婦們打成一片,割草、縫鞋子、編識字課本、收割、種植他做他們所做的一切,身心與土地緊密結合。這對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這樣的一個生命。他在它們中間。①他可以融化在它們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問:“它們”指什么?
答:指割草、縫鞋子、編識字課本、收割、種植等平凡瑣碎的日常勞動。
4、體現(xiàn)主旨的詞語
去都江堰,一進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橫幅撲面而來。這是指水嗎?是褒揚都江堰嗎?還是借水喻人,弘揚一種文化精神?岷江從雪山一路蹣跚走來,負荷著黎庶的厚望,伴隨著歷史的滄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時間趟過同一條河流,大概就是這種帶有哲學意味的思維,令人頻生感悟。
問:請?zhí)骄慷冀咛N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幾層深意。
答: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維護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謂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歸納:理解文中加點的詞語的含義,一是要結合上下文語境,做到詞不離句,從所在及相關語句中去尋找答題的依據(jù)。二是要注意詞語的多義性(如虛實義、雙關義、象征義、比喻義等)和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夸張等),必要時還要結合文章的主旨來答題。
(二)“重要句子”的含義分析
1、表達有特色的句子
例:“文章千古事”,它是你與繆斯的終生契約。從朱門”到“路邊”,這中間千山萬水,你跨過了,便從“詩人”走向“詩圣”。然而,人們對金子的熱情和追求總過于“詩”,于是你才仍然身居陋巷,但一切都會死去,只有你的“詩”活著,并將永遠活下去。
問:“文章千古事”是什么含義?
答:這句化用杜甫詩句,借以解釋杜甫被尊為詩圣”的緣由:他的詩憂國憂民,既揭露統(tǒng)治階級腐朽又同情人民苦難。
2、有言外之意的句子
例: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魯迅的一死,使人們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也因魯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
魯迅的靈柩,在夜陰里被埋入淺土中去了:西天角卻出現(xiàn)了一片微紅的新月。
問:結尾一節(jié)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結合全文,說說你對“西天角卻出現(xiàn)了一片微紅的新月”這句話的理解。
答:①象征手法。②魯迅雖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蜃?魯迅雖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產(chǎn)生。或作:表達了對民族和文化振興的期盼。
3、結構上重要的句子
A、有領起或總結作用的句子,在其承啟的內(nèi)容中尋找答案。
B、呼應或鋪墊等的句子,在其呼應或鋪墊的內(nèi)容中尋找答案。
4、需要指出原因的句子
例: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fā)現(xiàn)一根白發(fā),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樣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時間其實一在我的頭發(fā)里行走,只不過一次露出了痕跡而已。我還看見,時間在母親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齒脫落得越來越多。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魚筆紋?!獣r間怎樣地行走》
問:怎樣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
答:梳頭時見到一根白發(fā),讓我發(fā)現(xiàn)了生命的衰老驚嘆歲月的流逝。
5、體現(xiàn)主旨的句子
例:《記住回家的路》
問:結全全文,談談你對文章標題“記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答:記住從社會回到自我的路,在社會紛爭和喧囂中確立自己的人生坐標,獲得充實的生活和寧靜的心靈。
6、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例: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個好東西。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覺得瓷器是個好東西了。
現(xiàn)在,瓷器毫無疑問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來的?是做什么用的?這么往深處一想,就會發(fā)現(xiàn)瓷器原來是一個大俗之物?!?..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實際生活的,等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足夠使用了,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也比較豐富了,這才有少數(shù)人的藝術天分開始覺醒,更高的追求出現(xiàn)了。
問:怎樣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個好東西?,F(xiàn)在人們越來越覺得瓷器是個好東西了”在文中的含意。
答:物質(zhì)生活是人們精神生活的前提。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瓷器的價值了。
歸納:賞析句子則應在抓住句子的關鍵性詞語的同時從句式特點、修辭手法、內(nèi)容和情感等方面欣賞其妙處或表達效果。答題時,先作具體分析然后進行整合。
這是一份專題04 古詩文默寫:八下-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必備知識清單(全國通用),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答題基本要求,記憶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理解,對于古詩詞可以采取以下記憶方法,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4 文言文:八下-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必備知識清單(全國通用),共69頁。
這是一份專題04 名著《海底兩萬里》-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必備知識清單(全國通用),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構思巧妙,情節(jié)驚險,科學與幻想巧妙結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