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儀器與相應的名稱正確的是( )
2.下列儀器中,不能用作反應容器的是( )
3.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操作不相符的是( )
4.某化學興趣小組為鑒定氯酸鉀中存在的氯元素,按照以下6個步驟進行實驗操作,正確的順序是( )
①加硝酸銀溶液 ②加水溶解 ③加熱 ④過濾后取濾液 ⑤加二氧化錳 ⑥加硝酸
A.⑤③⑥①②④
B.③⑤②④⑥①
C.①⑤③②④⑥
D.⑤③②④⑥①
5.下列實驗操作一定正確的是( )
A.不慎將濃堿液沾到皮膚上,要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涂上1%的硼酸溶液
B.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先將容量瓶用蒸餾水洗滌后烘干
C.測定溶液的pH時,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該溶液滴在用蒸餾水濕潤過的pH試紙上,并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D.實驗室中,溴水保存在帶橡膠塞的棕色細口瓶中
6.下列有關實驗的做法,不正確的是( )
A.除去蛋白質溶液中混有的NaCl,可以先加入AgNO3溶液,然后過濾
B.使用水銀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水浴溫度時,不慎打破水銀球,用滴管將水銀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殘破的溫度計插入裝有硫粉的廣口瓶中
C.加熱液體沸騰的實驗,都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D.點燃可燃性氣體(如H2、CO、CH4等)或用可燃性氣體加熱,參加反應之前要檢驗氣體的純度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配制稀硫酸時,先取一定體積的濃硫酸于容量瓶,再慢慢加水定容
B.可用pH試紙區(qū)分pH=5.1和pH=5.6的兩種NH4Cl溶液
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將苯和四氯化碳分離
D.根據(jù)燃燒產生的氣味,可區(qū)分棉纖維和蛋白質纖維
8.某工業(yè)廢水中主要含有FeSO4和CuSO4,某研究小組擬利用以下流程回收FeSO4和Cu。已知其他成分對整個流程無影響。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試劑1”為稍過量的鐵屑
B.加入“試劑2”發(fā)生反應:Fe+2Fe3+3Fe2+
C.“固體1”中含有Fe和Cu
D.“固體2”是銅
9.下列與實驗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使用pH試紙測量氣體的酸堿性時將試紙先潤濕
B.實驗室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氯氣中的少量HCl
C.蒸餾操作時,牛角管和錐形瓶組成的接收器應密閉,以防氣體泄漏
D.配制溶液定容時,俯視容量瓶的刻度線會導致所配制溶液的濃度偏低
10.(2021年浙江7月學考)下列能使?jié)駶櫟膒H試紙變紅的氣體是( )
A.HCl
B.O2
C.NH3
D.CO
1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乙醇、苯應密封保存,置于陰涼處,且遠離火源
B.金屬鈉著火時,可用細沙覆蓋滅火
C.有毒藥品的廢液要倒入指定的容器
D.容量瓶洗凈后要用酒精燈加熱干燥
12.下列實驗操作合理的是( )
A.配制1 ml·L-1的硫酸銅溶液250 mL,需要稱取膽礬晶體(CuSO4·5H2O)40 g
B.蒸餾實驗時若溫度計的水銀球高于支管口,則收集到的餾分沸點會偏低
C.焰色試驗時需要用稀硫酸洗凈鉑絲,并在火焰上灼燒至無色
D.絲綢與棉布可以通過灼燒聞氣味的方法進行鑒別
13.實驗室可通過如圖裝置模擬石油的分餾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與蒸餾燒瓶支管口持平
B.冷凝管中的冷凝水應該從b口進a口出
C.若加熱后發(fā)現(xiàn)沒有加碎瓷片,需要停止加熱,立即補加
D.此裝置還可用于實驗室用自來水制少量蒸餾水
14.某同學為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見的幾種無機離子,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其中檢驗過程中產生的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由該實驗能得到的正確結論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15.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流程來檢驗碳酸鉀粉末中含有少量氯化鉀和氫氧化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步驟3”的操作名稱是過濾
B.“步驟1”所需玻璃儀器是燒杯和玻璃棒
C.“試劑A”是BaCl2溶液
D.加入“試劑A”的目的是除去C并避免對Cl-或OH-的檢驗產生干擾
16.某化學興趣小組查閱文獻,總結了工業(yè)上從海帶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圖)。根據(jù)已學的化學知識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按此流程在實驗室開展實驗,可定量測定海帶中碘含量
B.“浸泡液”中含有I-、可溶性有機物等,氫氧化鈉可使可溶性有機物形成沉淀
C.如果用過氧化氫溶液氧化,發(fā)生的反應為2I-+H2O2+2H+I2+2H2O
D.工業(yè)上也可以用離子交換法處理含碘離子的溶液以提高碘的提取率
二、非選擇題
17.為研究氯氣的性質,某化學興趣小組查閱文獻并開展了相關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組選擇使用KMnO4與濃鹽酸反應制取Cl2,先稱取了一定質量的KMnO4置于燒杯中,取用KMnO4加入燒瓶中的方法: 。
實驗結束后,發(fā)現(xiàn)燒杯中剩余了少量的KMnO4粉末,處理方法是 或通過 將其轉化為一般化學品后,再進行常規(guī)處理。
(2)收集所需的氯氣后,將多余的氯氣通入水中制得氯水,氯水的保存方法為 。
18.為了測定某鐵碳合金中鐵的質量分數(shù),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
已知:C+2H2SO4(濃)CO2↑+2SO2↑+2H2O。
(1)儀器a的名稱: 。
(2)B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C中品紅溶液的作用是 。
(3)該小組同學設計的實驗裝置存在缺陷,下列因素可能導致鐵的質量分數(shù)測量值偏高的是 (填序號)。
①A中反應不完全
②E中堿石灰吸收空氣中的CO2和H2O
③反應生成的SO2部分被E中堿石灰吸收
④反應完全后,還有CO2氣體滯留在裝置體系中
19.某課外活動小組利用如圖裝置進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并制取乙醛,圖中鐵架臺等裝置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將甲裝置置于70~80 ℃的水浴中,目的是 。
(2)實驗時,先加熱玻璃管乙中的鍍銀銅絲,約1分鐘后鼓入空氣,此時銅絲即呈紅熱狀態(tài)。若把酒精燈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氣速率,銅絲能長時間保持紅熱直到實驗結束。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是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3)若試管丁中用水吸收產物,則要在乙、丙之間接上戊裝置,其連接方法是(填戊裝置中導管代號):乙接 、 接丙,若產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卻,正確的操作是 。
20.實驗室現(xiàn)需0.5 ml·L-1硫酸溶液500 mL,若用質量分數(shù)為98%、密度為1.84 g·cm-3的濃硫酸配制,請回答下列問題:
(1)質量分數(shù)為98%、密度為1.84 g·cm-3的濃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l·L-1。
(2)所需濃硫酸的體積為 mL。
優(yōu)化集訓17 化學實驗
1.D 解析 從左往右依次是:坩堝、表面皿、容量瓶和量筒。故選D。
2.B 解析 量筒只能用來測量液體的體積,不能用作反應容器。故選B。
3.B 解析 洗氣時,導管應該“長進短出”。故選B。
4.D 解析 KClO3先與MnO2混合加熱,使KClO3轉變成KCl,加水溶解,過濾后取濾液,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銀溶液,檢驗Cl-。故選D。
5.A 解析 在配制溶液過程中,容量瓶洗滌干凈后不需要干燥;測定溶液的pH時,pH試紙不能用蒸餾水潤濕,否則影響原溶液濃度;溴水易腐蝕橡膠,應保存在帶玻璃塞的棕色細口瓶中。故選A。
6.A 解析 向蛋白質中加入AgNO3溶液會使其發(fā)生變性。故選A。
7.D 解析 配制稀硫酸時,應先取一定體積的水于燒杯中,再慢慢加入濃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再經過移液等多個步驟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硫酸溶液;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與標準比色卡對比只能讀取整數(shù)值;苯和四氯化碳雖然都不溶于水,但苯和四氯化碳可相互溶解在一起而無法分離;棉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被灼燒時有燒紙的氣味,蛋白質被灼燒時有類似燒焦羽毛的氣味,因此可以通過燃燒產生的氣味加以區(qū)分。故選D。
8.B 解析 先加入過量鐵粉,鐵置換出銅,過濾,“固體1”中含有Fe和Cu;“溶液1”中含有FeSO4,“固體1”中加稀硫酸,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FeSO4和H2,過濾,“固體2”是Cu。故選B。
9.A 解析 測量未知氣體的酸堿性時,只是定性測量,pH試紙需要潤濕;Cl2和HCl都能與NaOH溶液反應而被吸收;蒸餾操作時,牛角管和錐形瓶組成的接收器不能密閉,否則可能導致爆炸;配制溶液定容時,俯視容量瓶的刻度線會導致溶液體積偏小,所配制溶液的濃度偏高。故選A。
10.A 解析 HCl是酸性氣體,能使?jié)駶櫟膒H試紙變紅;O2、CO均不能使?jié)駶櫟膒H試紙變紅;NH3是堿性氣體,能使?jié)駶櫟膒H試紙變藍。故選A。
11.D 解析 容量瓶是用于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儀器,洗凈后不需要加熱干燥。故選D。
12.D 解析 膽礬晶體為CuSO4·5H2O,相對分子質量為250,配制1ml·L-1的硫酸銅溶液250mL,需要硫酸銅的物質的量為0.25ml,需要膽礬晶體質量為0.25ml×250g·ml-1=62.5g,A錯誤;蒸餾實驗時溫度計的水銀球應放在蒸餾燒瓶支管口處,若高于支管口,則收集到的餾分沸點會偏高,B錯誤;焰色試驗時鉑絲要用鹽酸來清洗,因為鹽酸鹽沉淀物少,且鹽酸受熱易揮發(fā),C錯誤;絲綢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灼燒后有類似燒焦羽毛的氣味,棉布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灼燒后有燒紙的氣味,D正確。故選D。
13.C 解析 若加熱后發(fā)現(xiàn)沒有加碎瓷片,需要停止加熱,待裝置冷卻后再進行補加。故選C。
14.B 解析 原溶液中加入Ba(NO3)2和HCl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存在S、S或Ag+,A錯誤;因檢驗過程中產生的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說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B正確;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可能是加入的HCl引起的,C錯誤;加入KSCN溶液得到紅色溶液,Fe3+可能是由原溶液中的Fe2+被H+、N氧化而來的,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D錯誤。
15.C 解析 “步驟1”是溶解,需要用到燒杯和玻璃棒;加入“試劑A”的目的是除去C并要避免對Cl-和OH-的檢驗產生干擾,“試劑A”應為Ba(NO3)2溶液。故選C。
16.A 解析 按此流程在實驗室開展實驗,由于浸泡時間只有5小時,I-不可能全部進入“浸泡液”,不能定量測定海帶中碘含量??梢圆扇⒑ё茻苫业纫幌盗胁僮?保證碘全部提取出來。故選A。
17.答案 (1)平放燒瓶,用藥匙將固體粉末盡量送入底部,再慢慢豎起,使固體進入底部 將剩余的KMnO4配成溶液 化學反應
(2)置于棕色細口瓶遮光保存
解析 (1)強氧化劑如KMnO4、KClO3、Na2O2等固體不能隨便丟棄,可配成溶液或通過化學反應將其轉化為一般化學品后,再進行常規(guī)處理。
(2)由于氯水中HClO見光分解,最終導致氯水失效,因此氯水應置于棕色細口瓶遮光保存。
18.答案 (1)分液漏斗 (2)吸收SO2 檢驗B中SO2是否吸收完全 (3)①④
解析 (1)由圖可知,儀器a是分液漏斗。(2)B中利用酸性KMnO4溶液的強氧化性吸收SO2,C中利用SO2對品紅溶液的漂白性檢驗B中SO2是否吸收完全。(3)①④會導致CO2測量值偏小,含碳量偏低,測定的鐵的質量分數(shù)偏高;②③會導致CO2測量值偏大,含碳量偏高,測定的鐵的質量分數(shù)偏低。
19.答案 (1)使乙醇變成氣體,獲得穩(wěn)定的乙醇氣流
(2)放熱
(3)b a 將試管放在冰水浴中
解析 (1)將試管置于70~80℃的水浴中可以使乙醇變成氣體,獲得穩(wěn)定的乙醇氣流。
(2)若把酒精燈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氣速率,銅絲能長時間保持紅熱直到實驗結束,說明反應本身放出熱量,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是放熱反應。
(3)用水吸收產物,為防止倒吸,戊裝置要按照“乙接b、a接丙”的方式連接;若產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卻,為了有較好的冷卻效果,將試管置于冰水浴中。
20.答案 (1)18.4 (2)13.6
解析 (1)c=ml·L-1=18.4ml·L-1。
(2)18.4ml·L-1×V=0.5ml·L-1×500mL,V≈13.6mL。
這是一份2024高考化學基礎知識綜合復習優(yōu)化集訓試題16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高考化學基礎知識綜合復習優(yōu)化集訓試題15烴的衍生物,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高考化學基礎知識綜合復習優(yōu)化集訓試題14烴,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