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 "1-2" \h \u \l "_Tc8825" 知識點01 力的概念及常見的三種力 PAGEREF _Tc8825 \h 2
\l "_Tc11681" 一、力的概念 PAGEREF _Tc11681 \h 2
\l "_Tc25788" 二、重力 PAGEREF _Tc25788 \h 3
\l "_Tc26850" 三、彈力 PAGEREF _Tc26850 \h 4
\l "_Tc1659" 四、輕繩、輕桿、彈性繩和輕彈簧的比較 PAGEREF _Tc1659 \h 5
\l "_Tc31807" 五、活結與死結、動桿與定桿的彈力 PAGEREF _Tc31807 \h 5
\l "_Tc2361" 六、摩擦力 PAGEREF _Tc2361 \h 6
\l "_Tc18856" 七、摩擦力的突變問題 PAGEREF _Tc18856 \h 7
\l "_Tc31672" 知識點02 力的合成與分解 PAGEREF _Tc31672 \h 7
\l "_Tc20256" 一、合力與分力 PAGEREF _Tc20256 \h 7
\l "_Tc3343" 二、力的合成 PAGEREF _Tc3343 \h 7
\l "_Tc3070" 三、幾種特殊情況的共點力的合成 PAGEREF _Tc3070 \h 8
\l "_Tc363" 四、力的分解 PAGEREF _Tc363 \h 8
\l "_Tc13605" 五、力的分解中的多解問題 PAGEREF _Tc13605 \h 9
\l "_Tc24039" 六、正交分解法及其求合力的基本步驟 PAGEREF _Tc24039 \h 9
\l "_Tc22523" 知識點03 受力分析及共點力的平衡 PAGEREF _Tc22523 \h 10
\l "_Tc3108" 一、受力分析 PAGEREF _Tc3108 \h 10
\l "_Tc18988" 二、整體法與隔離法 PAGEREF _Tc18988 \h 11
\l "_Tc31612" 三、共點力及其平衡 PAGEREF _Tc31612 \h 12
\l "_Tc29823" 四、動態(tài)平衡問題 PAGEREF _Tc29823 \h 16
\l "_Tc13584" 五、平衡中的臨界與極值問題 PAGEREF _Tc13584 \h 18
知識點01 力的概念及常見的三種力
一、力的概念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是物體發(fā)生形變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即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3.力是矢量.
4.力的性質性質:力具有物質性、相互性、矢量性、獨立性等特征.
5.力的表示
①力的圖示:用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線段長度表示力的大??;箭頭方向表示力的方向;起點(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②力的示意圖:力的示意圖:只畫出力的作用點和方向。
二、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
【技巧點撥】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②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認為重力近似等于萬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離地面高h處,其中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技巧點撥】應用:重錘線
4.重心:物體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點,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技巧點撥】①影響重心位置的因素:物體的幾何形狀、物體的質量分布.②不規(guī)則薄板形物體重心的確定方法:懸掛法.③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體上.
【實戰(zhàn)演練】
(2022·浙江1月選考·4)如圖所示,公園里有一仿制我國古代欹器的U形水桶,桶可繞水平軸轉動,水管口持續(xù)有水流出,過一段時間桶會翻轉一次,決定桶能否翻轉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桶自身重力的大小 B.水管每秒出水量的大小
C.水流對桶沖擊力的大小 D.水桶與水整體的重心高低
【答案】D
【解析】水管口持續(xù)有水流出,而過一段時間桶會翻轉一次,主要原因是流入的水導致水桶與水整體的重心往上移動,桶中的水到一定量之后水桶不能保持平衡,發(fā)生翻轉,故選D.
三、彈力
1.產生原因: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有恢復形變的趨勢而產生的.
2.產生條件:①直接接觸;②有彈性形變.
【技巧點撥】彈力有無的判斷
①條件法:根據彈力產生的兩個條件——接觸和形變直接判斷.
②假設法:在一些微小形變難以直接判斷的情況下,可以先假設有彈力存在,然后判斷是否與研究對象所處狀態(tài)的實際情況相符合.
③狀態(tài)法:根據研究對象的運動狀態(tài)進行受力分析,判斷物體保持現(xiàn)在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需要彈力.
④替換法:可以將硬的、形變不明顯的施力物體用軟的、易產生明顯形變的物體來替換,看能否維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3.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彈力的受力物體是引起形變的物體,施力物體是發(fā)生形變的物體.
【技巧點撥】彈力的方向判斷
①面與面接觸:垂直接觸面指向受力物體
②在點面接觸:垂直于面;
③在兩個曲面接觸(相當于點接觸):垂直于過接觸點的公切面.
④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且指向繩收縮的方向,且一根輕繩上的張力大小處處相等.
⑤輕桿:既可產生壓力,又可產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桿.
【實戰(zhàn)演練】
(2022·上海卷·2)麥克風靜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能表示支架對話筒作用力的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對話筒受力分析可知,話筒受重力和支架的作用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支架對話筒的作用力與重力等大、反向、共線,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
4.彈力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彈簧彈力可由胡克定律來求解.
5.胡克定律: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它只與彈簧本身因素有關,單位是N/m.
四、輕繩、輕桿、彈性繩和輕彈簧的比較
五、活結與死結、動桿與定桿的彈力
1.“活結”:跨過光滑滑輪(或桿、釘子)的輕繩,其兩端張力大小相等,即滑輪只改變力的方向,不改變力的大小.
2.“死結”:如果幾段輕繩系在一個結點上,那么這幾段輕繩的張力大小不一定相等.

3.動桿:若輕桿用光滑的轉軸或鉸鏈連接,當桿平衡時,桿所受到的彈力方向一定沿著桿,否則桿會轉動.如圖乙所示,若C為轉軸,則輕桿在緩慢轉動中,彈力方向始終沿桿的方向.
4.定桿:若輕桿被固定,不發(fā)生轉動,則桿受到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桿的方向,如圖甲所示.
六、摩擦力
1.產生的條件:①相互接觸的物體間存在壓力;②接觸面不光滑;③接觸的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滑動摩擦力)或相對運動的趨勢(靜摩擦力),這三點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技巧點撥】
①假設法:首先假設兩物體接觸面光滑,這時若兩物體不發(fā)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沒有相對運動趨勢,也沒有靜摩擦力;若兩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有相對運動趨勢,并且原來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跟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據靜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確定靜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以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3. 摩擦力的大小:先判明是何種摩擦力,然后再根據各自的規(guī)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動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進行計算,其中是物體的正壓力,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無關.或者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技巧點撥】
①μ為動摩擦因數,其大小與接觸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FN為兩接觸面間的正壓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
②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速度和接觸面的面積均無關;其方向一定與物體間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對地)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②靜摩擦力大小:靜摩擦力是被動力,其大小隨狀態(tài)的變化而變化,靜摩擦力大小可在0與之間變化,一般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技巧點撥】
①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利用力的平衡條件來計算靜摩擦力的大?。?br>②物體有加速度時,若只有靜摩擦力提供加速度,則Ff=ma.若除受靜摩擦力外,物體還受其他力,則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靜摩擦力.
【技巧點撥】
①受靜摩擦力作用的物體不一定是靜止的,受滑動摩擦力作用的物體不一定是運動的;
②摩擦力阻礙的是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③若兩物體間有摩擦力,則兩物體間一定有彈力,若兩物體間有彈力,但兩物體間不一定有摩擦力.
七、摩擦力的突變問題
1.滑動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靜摩擦力,一般情況下,可認為滑動摩擦力與最大靜摩擦力近似相等.
2.靜摩擦力是被動力,其存在及大小、方向取決于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的趨勢,而且靜摩擦力存在最大值.存在靜摩擦力的連接系統(tǒng),相對滑動與相對靜止的臨界狀態(tài)是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
3.滑動摩擦力的突變問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動摩擦因數和接觸面受到的壓力均成正比,發(fā)生相對運動的物體,如果接觸面的動摩擦因數發(fā)生變化或接觸面受到的壓力發(fā)生變化,則滑動摩擦力就會發(fā)生變化.
3.研究傳送帶問題時,物體和傳送帶的速度相等的時刻往往是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運動性質的分界點.
4.分析方法:
①在涉及摩擦力的情況中,題目中出現(xiàn)“最大”“最小”和“剛好”等關鍵詞時,一般隱藏著摩擦力突變的臨界問題.題意中某個物理量在變化過程中發(fā)生突變,可能導致摩擦力突變,則該物理量突變時的狀態(tài)即為臨界狀態(tài).
②分析臨界狀態(tài),物體由相對靜止變?yōu)橄鄬\動,或者由相對運動變?yōu)橄鄬o止,或者受力情況發(fā)生突變,往往是摩擦力突變問題的臨界狀態(tài).
②確定各階段摩擦力的性質和受力情況,做好各階段摩擦力的分析.
知識點02 力的合成與分解
一、合力與分力
1.定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等效替代關系
3.力合成與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邊形定則.
二、力的合成
1.定義: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2.運算法則
①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兩個互成角度的分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圖甲所示,F(xiàn)1、F2為分力,F(xiàn)為合力.
②三角形定則:把兩個矢量的首尾順次連接起來,第一個矢量的起點到第二個矢量的終點的有向線段為合矢量.如圖乙,F(xiàn)1、F2為分力,F(xiàn)為合力.
3.合力的范圍
①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大小的范圍:|F1-F2|≤F≤F1+F2.
Ⅰ、兩個力的大小不變時,其合力隨夾角的增大而減小.
Ⅱ、合力的大小不變時,兩分力隨夾角的增大而增大.
Ⅲ、當兩個力反向時,合力最小,為|F1-F2|;當兩個力同向時,合力最大,為F1+F2.
②三個共點力的合力大小的范圍
Ⅰ、最大值:三個力同向時,其合力最大,為Fmax=F1+F2+F3.
Ⅱ、最小值:如果一個力的大小處于另外兩個力的合力大小范圍內,則其合力的最小值為零,即Fmin=0;如果不處于,則合力的最小值等于最大的一個力減去另外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即Fmin=F1-(F2+F3)(F1為三個力中最大的力).
三、幾種特殊情況的共點力的合成
四、力的分解
1.定義: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與力的合成互為逆運算).
2.遵循的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分解方法:
①按力產生的效果分解
Ⅰ、根據力的實際作用效果確定兩個實際分力的方向.
Ⅱ、再根據兩個分力方向畫出平行四邊形.
Ⅲ、最后由幾何知識求出兩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正交分解
Ⅰ、建立坐標軸的原則:在靜力學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為原則(使盡量多的力分布在坐標軸上);在動力學中,往往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為坐標軸建立坐標系.
Ⅱ、把各力向相互垂直的x軸、y軸分解.
【技巧點撥】在實際問題中,通常將已知力按力產生的實際作用效果分解;為方便某些問題的研究,在很多問題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五、力的分解中的多解問題
六、正交分解法及其求合力的基本步驟
1.選取正交方向:正交的兩個方向可以任意選取,不會影響研究的結果,但如果選擇合理,則解題較為方便.
【技巧點撥】選取正交方向的一般原則:①使盡量多的矢量落在坐標軸上;②平行和垂直于接觸面;③平行和垂直于運動方向.
2.分別將各力沿正交的兩個方向(x軸和y軸)分解.
3.求分解在x軸和y軸上的各分力的合力Fx和Fy,則有
Fx合=F1x+F2x+F3x+…,
Fy合=F1y+F2y+F3y+….
4. 求合力:求Fx合和Fy合的合力F合
大小 ,方向
知識點03 受力分析及共點力的平衡
一、受力分析
1.力學中,有且僅有三種性質的力:重力、彈力、摩擦力。因此,要明確一個受幾個力的作用。就只須從這三方面入手分析。
2.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①明確研究對象:在進行受力分析時,研究對象可以是某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保持相對靜止的若干個物體(整體),只分析研究對象以外的物體施予研究對象的力(既研究對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對象施予外界的力。
②隔離研究對象,按順序找力(注意避免多力或少力):把研究對象從實際情景中分離出來,按先已知力,再重力,再彈力,然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彈力的接觸面之間才可能有摩擦力),最后其它力的順序逐一分析研究對象所受的力,并畫出各力的示意圖。
每分析一個力,都應找到施力物體,若沒有施力物體,則該力一定不存在,特別是檢查一下分析的結果,能否使對象與題目所給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或加速)相一致,否則,必然發(fā)生了多力或漏力現(xiàn)象.
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時作為物體受到的力.
③只畫性質力,不畫效果力:畫受力圖時,只能按力的性質分類(如重力、彈力、摩擦力)畫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壓力、向心力、下滑力、上升力等)畫力,否則將出現(xiàn)重復.
【技巧點撥】
①畫受力分析時,統(tǒng)一將作用點畫在重心上;先使用鉛筆和刻度尺畫出受力示意圖;分析無誤后,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描黑,并標記力,涂改者不得分.
②確定所研究的物體,分析周圍物體對它產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該物體施于其他物體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體上的力錯誤地認為通過“力的傳遞”作用在研究對象上.
③按“性質力”的順序分析.即按重力、彈力、摩擦力、其他力順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混淆重復分析.
④如果有一個力的方向難以確定,可用假設法分析.先假設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體會發(fā)生怎樣的運動,然后審查這個力應在什么方向,對象才能滿足給定的運動狀態(tài).
⑤善于轉換研究對象,尤其是彈力、摩擦力的方向不易判定的情形,可以分析與其接觸物體的受力,再應用牛頓第三定律判定.
二、整體法與隔離法
1.整體法:在確定研究對象或研究過程時,把(加速度相同的)多個物體看作為一個整體或多個過程看作整個過程的方法;
2.隔離法:把單個物體作為研究對象或只研究一個孤立過程的方法.
【技巧點撥】當研究系統(tǒng)外的物體對系統(tǒng)整體的作用力或求系統(tǒng)整體的加速度宜用整體法,當研究系統(tǒng)內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宜用隔離法
【實戰(zhàn)演練】
(2023·北京卷·6)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兩相同物塊用細線相連。兩物塊質量均為1kg,細線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2N。若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兩物塊一起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F的最大值為( )
A. 1NB. 2NC. 4ND. 5N
【答案】C
【解析】解:設每個物塊的質量為m,設細線上張力大小為T,對兩個物塊組成的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m+m)a
對左側物塊,由牛頓第二定律有T=ma
又有:T≤2N
聯(lián)立各式解得:F≤4N
即F的最大值為4N,故ABD錯誤,C正確。
【實戰(zhàn)演練】
(2022·浙江6月選考·10) 如圖所示,一輕質曬衣架靜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橫桿與四根相同的斜桿垂直,兩斜桿夾角θ=60°。一重為G的物體懸掛在橫桿中點,則每根斜桿受到地面的( )
A. 作用力為 33GB. 作用力為 36GC. 摩擦力為 34GD. 摩擦力為 38G
【答案】B
【解析】解:AB、設沒跟斜桿受力為F,對斜桿與橫桿的結點受力分析如圖1有: 3F=G2,解得:F= 36G;故A錯誤,B正確;
CD、對某個斜桿受力分析如圖2有:Fsin30°=f,解得f= 312G,故CD錯誤;故選:B。

圖1 圖2
三、共點力及其平衡
1.共點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作用線相交于一點的幾個力.
2.平衡狀態(tài):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叫平衡狀態(tài),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狀態(tài).
3.共點力作用下的物體的平衡條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問題,則平衡條件應為: .
4.常用推論
①若物體受n個作用力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其中任意一個力與其余(n-1)個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若三個共點力的合力為零,則表示這三個力的有向線段首尾相接組成一個封閉三角形.
5.解決平衡問題的常用方法:
①合成法:一個力與其余所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常用于非共線三力平衡.
②正交分解法:Fx合=0,F(xiàn)y合=0,常用于多力平衡.
【實戰(zhàn)演練】
(2022·浙江1月選考·5)如圖所示,學校門口水平地面上有一質量為m的石墩,石墩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工作人員用輕繩按圖示方式勻速移動石墩時,兩平行輕繩與水平面間的夾角均為θ,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輕繩的合拉力大小為μmgcsθ
B. 輕繩的合拉力大小為μmgcsθ+μsinθ
C. 減小夾角θ,輕繩的合拉力一定減小
D. 輕繩的合拉力最小時,地面對石墩的摩擦力也最小
【答案】B
【解析】解:AB.設輕繩的合拉力大小為T,對石墩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由平衡條件,可知在水平方向上有:Tcsθ=f
豎直方向上有:Tsinθ+N=mg
根據滑動摩擦力公式得:f=μN
聯(lián)立解得輕繩的合拉力大小為:T=μmgcsθ+μsinθ,故A錯誤,B正確;
C.合拉力的大小為:T=μmgcsθ+μsinθ=μmg 1+μ2sin(θ+α)
其中tanα=μ,可知當θ+α=90°時,拉力有最小值,即減小夾角θ,輕繩的合拉力不一定減小,故C錯誤;
D.摩擦力大小為:f=Tcsθ=μmgcsθcsθ+μsinθ=μmg1+μtanθ
可知增大夾角θ,摩擦力一直減小,當趨近于90°時,摩擦力最小,故輕繩的合拉力最小時,地面對石墩的摩擦力不是最小,故D錯誤。
故選:B。
【實戰(zhàn)演練】
(2022·遼寧卷·4)如圖所示,蜘蛛用蛛絲將其自身懸掛在水管上,并處于靜止狀態(tài)。蛛絲OM、ON與豎直方向夾角分別為α、β(α>β)。用F1、F2分別表示OM、ON的拉力,則( )
A. F1的豎直分力大于F2的豎直分力B. F1的豎直分力等于F2的豎直分力
C. F1的水平分力大于F2的水平分力D. F1的水平分力等于F2的水平分力
【答案】D
【解析】解:CD、對結點O受力分析可得,水平方向上有F1sinα=F2sin β,即F1的水平分力等于F2的水平分力,故D正確,C錯誤。
AB、對結點O受力分析可得,豎直方向上有F1csα+F2cs β=mg
整理可得F1=mgsinβsin(α+β),F(xiàn)2=mgsinαcsβsin(α+β)
則F1 的豎直分量為F1x=mgsinβcsαsin(α+β)
F2的豎直分量為F2x=mgsinαcsβsin(α+β)
因sinα cs β?csαsinβ=sin(α?β)>0可知,F(xiàn)2x>F1x,故AB錯誤。
故選:D。
【實戰(zhàn)演練】
(2023·廣東卷·2)如圖所示,可視為質點的機器人通過磁鐵吸附在船舷外壁面檢測船體。壁面可視為斜面,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θ。船和機器人保持靜止時,機器人僅受重力G、支持力FN、摩擦力Ff和磁力F的作用,磁力垂直壁面。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A. Ff=GB. F=FNC. Ff=GcsθD. F=Gsinθ
【答案】C
【解析】解:將機器人的重力按照壁面和垂直于壁面的方向分解,如圖所示:
沿壁面方向上:Gcsθ=Ff ;垂直于壁面方向上:F=FN+Gsinθ,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③矢量三角形法,把表示三個力的有向線段構成一個閉合的三角形,常用于非特殊角的一般三角形.
【技巧點撥】單個物體受到三個力平衡,通常采用合成法,三個力構成矢量三角形求解;單個物體受到四個及以上的力,通常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建立坐標系應使盡可能多的力與坐標軸重合,使需要分解的力盡可能少.
【實戰(zhàn)演練】
(2020·浙江7月選考·10)如圖是“中國天眼”500 m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維護時的照片.為不損傷望遠鏡球面,質量為m的工作人員被懸在空中的氦氣球拉著,當他在離底部有一定高度的望遠鏡球面上緩慢移動時,氦氣球對其有大小為eq \f(5,6)mg、方向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使其有“人類在月球上行走”的感覺,若將人視為質點,此時工作人員( )
A.受到的重力大小為eq \f(1,6)mg
B.受到的合力大小為eq \f(1,6)mg
C.對球面的壓力大小為eq \f(1,6)mg
D.對球面的作用力大小為eq \f(1,6)mg
【答案】 D
【解析】 對人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人受自身重力mg、氦氣球向上的拉力F拉=eq \f(5,6)mg和望遠鏡球面對人的作用力F,人在球面上緩慢移動時,人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受合力為0,所以望遠鏡球面對人有向上的作用力,大小為eq \f(1,6)mg,根據牛頓第三定律,人對球面的作用力大小為eq \f(1,6)mg,方向豎直向下,并不一定是壓力為eq \f(mg,6),處在接觸面傾斜位置時,壓力不等于eq \f(mg,6),故D選項正確.
四、動態(tài)平衡問題
動態(tài)平衡是指研究對象的某些參量在變化,如速度、受力狀態(tài)等,但是非常緩慢,可以看成平衡狀態(tài),因此題目中有關鍵詞「緩慢」、「輕輕地」等
1.平行四邊形定則是基本方法,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若出現(xiàn)直角三角形,常用三角函數表示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2.圖解法的適用情況:用圖解法分析物體動態(tài)平衡問題時,一般物體只受三個力作用,且有兩個不變量,即其中一個力大小、方向均不變,另一個力的方向不變或另兩個力的夾角不變.
【技巧點撥】圖解法的一般步驟
①對研究的對象進行受力分析
②畫出受力分析的平行四邊形或者頭尾相連的三角形
③找出一個大小方向都不變的力,找出一個方向不變的力,結合平行四邊形各邊或者角度的變化確定力的大小及方向的變化情況
【實戰(zhàn)演練】
(2019·全國卷Ⅰ·19)(多選)如圖,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頂端裝有一光滑定滑輪.一細繩跨過滑輪,其一端懸掛物塊N,另一端與斜面上的物塊M相連,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緩慢拉動N,直至懸掛N的細繩與豎直方向成45°.已知M始終保持靜止,則在此過程中( )
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變
B.M所受細繩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減小后增加
【答案】BD
【解析】對N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水平拉力的大小逐漸增大,細繩的拉力也一直增大,選項A錯誤,B正確;M的質量與N的質量的大小關系不確定,設斜面傾角為θ,若mNg≥mMgsin θ,則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會一直增大,若mNg

相關試卷

專題20 電學實驗-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全國通用):

這是一份專題20 電學實驗-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全國通用),共26頁。

專題19 力學實驗-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全國通用):

這是一份專題19 力學實驗-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全國通用),共3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專題16 熱學-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全國通用):

這是一份專題16 熱學-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全國通用),共2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分子間的作用力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專題15 光學-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全國通用)

專題15 光學-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全國通用)

專題11 磁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全國通用)

專題11 磁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全國通用)

專題08 動量-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全國通用)

專題08 動量-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全國通用)

專題05 曲線運動-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全國通用)

專題05 曲線運動-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全國通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