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1.《賣炭翁》表達了詩人對底層勞動人民的_______,而對宮使則充滿了_______,這些情感蘊含在詩歌的敘述、描寫和強烈的_______手法之中。
2.請結合詩中具體內容,說說你怎樣理解宮使“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的行為。
(二)(2022春·北京平谷·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完成各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唐
①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③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3.下列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第①段表現(xiàn)了詩人對茅屋為秋風所破的無奈和傷感之情。
B.“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一語雙關,不僅表現(xiàn)作者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且表現(xiàn)他盼望戰(zhàn)亂頻繁的國家能盡快從深重的災禍中解脫出來。
C.“歸來倚杖自嘆息”中的“倚杖”與“為盜賊”相照應,詩人嘆息:自己的苦,周圍人的苦,戰(zhàn)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4.“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杜甫早年便立下的宏偉志愿。即使存于亂世,他始終心懷天下。“家國情懷”從未在他的心中褪去。請結合此詩及下面的【鏈接材料】,談談你對杜甫的“家國情懷”的理解。
【鏈接材料】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三)(2022春·北京東城·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完成下列各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5.(1)下列對詩歌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詩歌開篇運用寫實的手法,寫出了秋風的威力,渲染了凄苦的氛圍,烘托了詩人焦灼和痛惜的心情。
B.詩人用“老無力”“呼不得”“嘆息”等詞語表現(xiàn)了自己對群童搶茅的憤懣和無奈。
C.詩人把“雨腳”比作“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秋雨的連綿細密,正面表現(xiàn)出他的生活十分凄苦。
D.詩歌結尾并未停留在對詩人不幸境遇的描述上,而是借助議論和抒情,推己及人,表現(xiàn)出詩人寬廣的胸懷。
(2)有人認為詩歌結尾“嗚呼”有些突兀,沒起到什么作用,可以刪掉。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結合本詩內容說明理由。
(四)(2022春·北京昌平·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完成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6.(1)下列選項中對詩句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甲】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分析:這句話的意思是茅草亂飛渡江而去,散落在對岸的江邊,飛得高的掛在了高高的樹梢,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到了池塘水中,寫出了風力之大和詩人無力挽救草屋的焦急、痛惜之情。
【乙】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分析:這句話的意思是南村群童欺負我年老無力,竟然狠心當面做搶掠的事,寫出了群童的惡劣、無賴之相和詩人的怨憤之情。
【丙】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分析:這句話的意思是屋漏床濕沒有干爽的地方,房頂?shù)挠挈c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寫出了詩人生活的艱難和內心的凄苦。
(2)詩歌最后一節(jié)直抒胸臆,觸動讀者心靈。請你結合詩句內容說說觸動讀者心靈的原因是什么。
(五)(2022春·北京石景山·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完成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7.(1)本詩是一首敘事詩。全詩前三節(jié)敘事:第一節(jié)寫秋風破屋,吹飛茅草;第二節(jié)寫①_____;第三節(jié)寫秋雨漏屋,生活簡陋。第四節(jié)轉為議論抒情,寫詩人在沉思中振作起來,祈求廣廈存寒士,表達了詩人②_____的情懷。
(2)杜甫《春夜喜雨》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與本詩畫線句都寫到了下雨的情景。請你結合詩句,簡要分析詩人借“雨”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六)(2022春·北京通州·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完成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8.(1)這首詩開頭寫秋風怒號,一個“①_____”字直接寫出狂風破屋威力之大。通過群童抱茅寫出了詩人的②_____心情。接著,作者由秋雨中自家生活的窮困艱苦推己“③_____”,表示寧愿④_____,也要使天下人得到安樂,表現(xiàn)了一種博大的胸懷。
(2)人們常把本詩與白居易的《賣炭翁》相提并論。請簡要分析兩位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懷有何相同之處。
(七)(2021春·北京延慶·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9.閱讀詩歌,完成下面表格。
10.杜甫胸懷國家,心系蒼生,是我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請你結合他的詩句談一談,是怎樣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
(八)(2022春·北京海淀·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賣炭翁》,完成下面小題。
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本詩開頭,“伐薪燒炭”概括了復雜的工序和漫長的勞動過程,“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活畫出賣炭翁的肖像,寫出勞動的艱辛。
B.“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一問一答,寫出賣炭翁別無余財,全指望著自己千辛萬苦燒成的一車炭賣個好價錢來維持生計的困窘。
C.“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寫出“宮使”瀟灑儒雅的風度,與賣炭翁的蒼老憔悴形成鮮明的對比,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奢靡之風。
D.全詩未有直接議論抒情,主要通過白描手法寫出賣炭翁燒炭、運炭、賣炭以及炭車被搶的經(jīng)過,講述催人淚下的悲劇故事,融愛憎于字里行間。
12.白居易《賣炭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反常心理寫出了賣炭翁生活的艱難凄苦;而宋人張俞《蠶婦》一詩中則用“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這一現(xiàn)象來控訴不勞而獲、勞而不獲的不公。這些詩句都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22春·北京朝陽·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結合《詩經(jīng)》主題閱讀,完成下面小題。
《詩經(jīng)》主題閱讀
關雎
關關雎鳩, ① 。
窈窕淑女, ② 。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蒹葭
蒹葭蒼蒼, ③ 。
所謂伊人, ④ 。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13.《詩經(jīng)》中的詩節(jié)奏鮮明,多是四字一句。請默讀兩首詩,在橫線處補寫詩句。
14.這兩首詩都吟詠了個人的情感追求?!蛾P雎》記敘了男子對“______”思慕、追求的過程,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蒹葭》摹寫了主人公左右求索、反復尋找“______”的行動,抒發(fā)了_______。
15.有人說,最美不過《詩經(jīng)》。對此,你怎么看?請結合具體內容,說說你的理解。
(十)(2022春·北京·八年級??计谀╅喿x以下兩首詩歌,完成問題。
[甲]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乙]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6.(1)這首詞上闋寫景,“秋”字點明時節(jié),“千嶂里”寫出了邊塞的①_____,整體創(chuàng)設出②_____的意境。
(2)[甲][乙]兩文都是寫邊塞內容的。語句“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共同使用了怎樣的手法?作者借此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3)“酒”在古代詩歌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詩人借“酒”或傳達愉悅的感受,或引發(fā)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邁的情懷……下列詩句中,借“酒”來展示豪邁情懷的一項是( )
A.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晏殊《浣溪沙》)
B.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C.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ㄌK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D.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十一)(2021春·北京通州·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游山西村》,完成各題。
游山西村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7.《游山西村》是 ①____代詩人陸游的作品。這是一首紀游抒情詩,首聯(lián)詩人渲染出②_____的景象,表達出了詩人對 ③____的贊美。
18.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詩呈現(xiàn)在你腦海中的畫面。說說作者借助這句詩表達了什么哲理。
(十二)(2021春·北京豐臺·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石壕吏》和《賣炭翁》,完成下面小題。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19.閱讀兩首詩,填寫表格。
20.這兩首敘事詩沒有直接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把感情融于客觀敘事與描寫中。請從上面兩處畫線詩句中任選一句,對這種寫法加以分析。
參考答案:
1.同情(憐憫) 憎惡(厭惡、憎恨、譴責、批判等) 對比 2.宮使的這種行為是殘酷無情的。他們手拿公文,假借皇帝的命令(手拿文書口稱敕)用不值錢并且沒有什么用途的紗綾強買老翁一千余斤的炭,而老翁是要指望這一車炭錢活命的(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宮使根本就不管老翁的死活,他們的行為和強盜沒有區(qū)別。
【解析】1.本題考查情感主旨。
由“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可知,正是“夜來城外一尺雪”的寒冬季節(jié),身上只穿著單衣的老翁照理應該盼望著天氣和暖起來,可是他卻巴望著更冷一些,表達了詩人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
由“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中“把”“稱”“叱”“牽”,幾個簡潔而有力的動詞,形象地描繪出宮使如狼似虎般的蠻橫掠奪,表達出作者對宮使的厭惡和憎恨;
由“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一車炭,千余斤”“半匹紅紗一丈綾”可知,本詩多處使用對比的手法,表現(xiàn)了賣炭翁的悲慘不幸,也表現(xiàn)了宮市的強買掠奪。通過對比手法,體現(xiàn)出“苦宮市”的主題。
2.本題考查對市局內容的理解。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千余斤炭就這樣被太監(jiān)拉走了,留給老翁的不過是半匹紅紗一丈綾而已。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絹帛等絲織品充作一般等價物來代替貨幣,宮廷購買貨物,往往按照官方高抬絲織品價格計算,而不依民間流行的實價,因此太監(jiān)們僅用半匹紗一丈綾來支付千余斤炭錢,實際等于強行掠奪。而老翁是要指望這一車炭錢活命的,他們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顧,強行掠奪民間財物,體現(xiàn)了宮使的殘酷無情。
3.C 4.杜甫從不只沉郁于小家的自憐中,即使自己被困長安城,在烽火之月也為國之殘破與凄涼而白首脫發(fā);自己幾經(jīng)周折蓋起的草堂被秋風所破,漏屋受凍之余,想的是天下寒士能居有定所。杜甫這種從小我到大我,從小家到大家,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家國情懷。
【解析】3.C.“歸來倚杖自嘆息”中“倚杖”指拄著拐杖,展現(xiàn)了詩人年老力衰,拄著拐杖獨自嘆息的場景;可見“倚杖”照應“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中的“老無力”;而非“為盜賊”;
故選C。
4.本題考查作者情感。
《春望》首聯(lián)“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樂景襯哀情,寫國都淪陷,城池中草木萋萋,詩人命途多舛,卻時時刻刻為國事?lián)鷳n;尾聯(lián)“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意思是: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吧Α睘閯釉~,表現(xiàn)了詩人因烽火連月,家信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憂外患糾纏難解,才不知不覺搔首徘徊?!安粍佟币馑际牵菏懿蛔?,不能;寫詩人用手搔發(fā),頓覺稀少短淺,簡直連發(fā)簪也插不住了。詩人由國破家亡、戰(zhàn)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借助詩人衰老的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心系國事,不禁傷時憂國的情懷。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第一段寫面對狂風破屋的焦慮;第二段寫面對群童抱茅的無奈;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寫期盼廣廈,將苦難加以升華;第一道三段主要運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結尾段運用了議論兼抒情的表達方式,通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寫作者推己及人,由自身經(jīng)歷聯(lián)想到天下蒼生,詩人愿意為了讓天下人都住上高大寬敞的房屋,寧愿犧牲自己,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廣濟蒼生的崇高思想境界。杜甫這種從小我到大我,從小家到大家,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家國情懷。
5.(1)C
(2)不能刪。作者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至死不渝的情感。
【解析】(1)此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
“雨腳如麻未斷絕”詩人把“雨腳”比作“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秋雨的連綿細密,側面表現(xiàn)出他的生活十分凄苦。C項中“正面表現(xiàn)出他的生活十分凄苦”有誤。
故選C。
(2)本題考查詩歌重點詞語的賞析。鑒賞詩歌:一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風格;二要把握形象。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fā)感情,閱讀、鑒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
“嗚呼”不能刪?!皢韬簟笔菚娓袊@詞,表示嘆息,相當于“唉”?!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lián)而下,而表現(xiàn)闊大境界的詞兒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宏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fā)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這種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皢韬簦『螘r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至死不渝的情感,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6.(1)【乙】
(2)詩歌最后一節(jié)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關愛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理想,觸動讀者心靈。
【解析】(1)本題考查辨析詩歌內容。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jù)各個選項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斷正誤即可。
【乙】分析不恰當,“寫出了群童的惡劣、無賴之相和詩人的怨憤之情”錯誤,表現(xiàn)了詩人因“老無力”而受欺侮的憤懣心情,寫出了作者面對群童抱茅而去的無奈。
故選【乙】。
(2)本題考查賞析詩歌。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關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懷和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意思是: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詩人從切身體驗推己及人,以天下之憂為憂,渴望有廣廈千萬間為天下貧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想以個人的犧牲來換取天下寒士的歡顏。詩歌最后一節(jié)直接抒發(fā)了自己內心的感慨,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觸動讀者心靈。
【點睛】參考譯文:
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后拄著拐杖,獨自嘆息。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頂漏水,屋內沒有一點兒干燥的地方,房頂?shù)挠晁衤榫€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之后,我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wěn)得像是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7.(1)村童偷茅,無可奈何 憂國憂民
(2)本詩寫雨,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春夜喜雨》中寫雨,表達了對來得及時、滋滋潤萬物的春雨的喜愛。
【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與情感的把握。根據(jù)“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可概括出:村童偷茅,無可奈何?!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
(2)本題考查詞句賞析。本詩寫雨:“自經(jīng)喪亂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由眼前的處境擴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jīng)歷,從風雨飄搖的茅屋擴展到戰(zhàn)亂頻繁、殘破不堪的國家,表達了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春夜喜雨》中寫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致描寫了春雨的特點和和成都雨夜的景象,熱情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
8.(1)卷 焦灼、無奈 及人,愛及天下、關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襟懷和崇高理想 自己被凍死
(2)都表現(xiàn)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解析】(1)本題考查詩人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具體語句、重點詞語加以理解。結合“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可知,第一句中“怒號”兩字以比擬手法寫出秋風聲勢之盛,第二句中“卷”字形象地寫出了狂風威力之大;結合“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可知,這里寫出了群童將茅草抱走時的情形及作者的情態(tài),“欺我老無力”“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倚杖自嘆息”寫出作者面對群童的無能為力、焦灼之情;結合“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可知,這里寫出了作者的貧寒、困窘,屋子漏雨,連床像樣的被子都沒有;結合“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可知,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關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懷和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結合“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可知,詩句的意思是: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lián)想到戰(zhàn)亂以來的萬方多難,長夜難眠,感慨萬千。此詩敘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jīng)歷,抒發(fā)了自己內心的感慨,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2)本題考查詩歌情感的對比。結合“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可知,詩意為: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即:推己及人,表明詩人希望美好的理想能夠實現(xiàn)的急切,表現(xiàn)詩人為了美好理想,為了天下蒼生愿意奉獻自己犧牲自己的博大胸襟;結合《賣炭翁》內容可知,作者以“兩鬢蒼蒼”突出年邁,以“滿面塵灰煙火色”突出“伐薪、燒炭”的艱辛,再以荒涼險惡的南山作陪襯,老翁的命運就更激起了人們的同情。而這一切,正反襯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賣炭得錢,買衣買食。老翁“衣正單”,再以夜來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轍”作陪襯,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憐”。而這一切,正反襯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天寒炭貴,可以多換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饑”和“翩翩兩騎”,反襯出勞動者與統(tǒng)治者境遇的懸殊;“一車炭,千余斤”和“半匹紅紗一丈綾”,反襯出“宮市”掠奪的殘酷。而就全詩來說,前面表現(xiàn)希望之火的熾烈,正是為了反襯后面希望化為泡影的可悲可痛,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據(jù)此可知,兩位詩人在詩中都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
9.①布衾冷裂,雨腳如麻 ②憤懣無奈 10.“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話的意思是貴族人家飄出酒肉的香味,窮人卻凍死在街頭。杜甫將封建貴族的奢華生活和老百姓的悲慘命運對比揭露了社會的悲慘現(xiàn)狀,表達了對國家的憂患,對老百姓的同情。
【詳解】9.考查對詩歌展現(xiàn)場景的描述和詩歌情感的把握。解答時,要按照表格示例總結概括作答,注意字數(shù)相同,句式一致。由“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可以概括出第三個場景為“布衾冷裂,雨腳如麻”?!叭和?,倚杖嘆息”則表達出了作者氣憤無奈的情感。據(jù)此作答即可。
10.考查對詩歌情感的分析。解答時,根據(jù)對具體表現(xiàn)出詩人胸懷國家,心系蒼生詩句的理解掌握做出分析即可。
示例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本句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表達了詩人關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懷和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
示例二:“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抒發(fā)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xiàn)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露無遺。
11.C 12.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愿天寒 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解析】11.本題考查內容分析。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寫出“宮使”的得意忘形、驕橫無禮,不是“瀟灑儒雅的風度”,不是“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奢靡之風”,而是揭露“宮市”的罪惡,C錯誤,選C。
12.本題考查內容分析和主題。
(1)結合“這一反常心理”可知,寫的是賣炭翁的不同尋常的心理,“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這句寫出了賣炭翁的矛盾心理,身上穿著單薄的衣服,卻希望天氣寒冷,這不符合常人的一般心理,是反常心理,也體現(xiàn)了賣炭翁的艱難,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這一車炭上。
(2)“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的意思是:全身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不是辛苦勞動的養(yǎng)蠶人!這兩句十分尖銳地揭示出封建剝削制度不合理的現(xiàn)實,不勞而獲者掠奪了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進而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則寫賣炭翁的矛盾的、不合常理的心情,穿著單薄卻希望天氣寒冷,進而寫出了賣炭翁的困境、艱難的生活處境,表現(xiàn)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13.①在河之洲②君子好逑③白露為霜④在水一方 14. 淑女 伊人 愛而不得的憂傷與悵惘 15.示例:我認為《詩經(jīng)》確實很美。比如《蒹葭》,詩人利用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種蕭索凄迷的氛圍,意境極美。
【解析】13.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jù)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本題易錯字有:洲、逑。
14.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①結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等語句可知,《關雎》記敘了男子對淑女的思慕、追求的過程。
②結合“所謂伊人,在河之洲”“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所謂伊人,在水之涘”等語句可知,《蒹葭》摹寫了主人公左右求索、反復尋找“伊人”的行動。
③結合“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等語句可知,主人公沿著河邊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艱險,且又漫長,即使花費很長時間也難到達;如果徑直游渡過去,盡管相距不遠,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動。詩人盡管立于河邊,但他那恍惚迷離的心神早已飛動起來,思見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癡的形象栩栩可見。由此可知,詩歌抒發(fā)了愛而不得的憂傷與悵惘。
15.考查對《詩經(jīng)》內容及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題,從《詩經(jīng)》的具體篇目中找到能體現(xiàn)其美的內容進行分析即可?!懊馈笨梢允侵黝}美、情感美、情景美、景物美、韻律美、節(jié)奏美、語言美等等。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來分析。
示例:我認為《詩經(jīng)》確實很美。比如《關雎》,此詩首章以關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配君子的聯(lián)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這一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的相思與追求。全詩在藝術上巧妙地采用了“興”的表現(xiàn)手法,語言優(yōu)美,善于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章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
16.(1)地勢險要 寥廓荒僻、蕭瑟悲涼
(2)都運用典故?!皾峋埔槐胰f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抒發(fā)了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笆掙P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巧妙地暗示了戰(zhàn)爭已經(jīng)取得勝利。
(3)C
【詳解】(1)本題考查對詩詞內容的理解?!扒п掷?,長煙落日孤城閉”意思是連綿起伏的群山里,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扒п掷铩睂懗隽诉吶牡貏蓦U要,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
(2)本題考查對詩詞的比較閱讀。
“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胸懷。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xiāng)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shù)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消不了濃重的鄉(xiāng)愁,造語雄渾有力。鄉(xiāng)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chǎn)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銘》這個典故而來:東漢和帝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記功,由班固執(zhí)筆,頌漢威德,就是所謂“勒石燕然”。這個典故委婉地表達了將士們的矛盾心理。一杯濁酒難解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但久戍邊關功業(yè)未成,歸家遙遙無期。表達了詞人思念家鄉(xiāng)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矛盾復雜情感?!笆掙P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意思是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兵,告訴我都護已經(jīng)到燕然。運用了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記功的典故,表達了將士們渴望建功立業(yè),不甘心無功而返的思想感情。
(3)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
A.“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的意思是: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今昔對比,疊印時空,重在體現(xiàn)詩人的思昔之情;
B.“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意思是: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的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停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這里未體現(xiàn)作者借“酒”來展示豪邁情懷;
C.“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是說,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fā)白,但這又何妨?這里作者豪放不羈的性情,再加上酒酣,就更加體現(xiàn)出作者的豪邁情懷;
D.“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的意思是:白酒剛剛釀熟時我從山中歸來,黃雞在啄著谷粒秋天長得正肥。這里未體現(xiàn)作者借“酒”來展示豪邁情懷;
故選C。
17.宋代 農(nóng)家豐收之年的歡愉景象 農(nóng)村淳樸民風的贊賞 18.畫面: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nóng)家茅舍,隱現(xiàn)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十分興奮。
哲理:勸慰人們,在遇到困難之時,不要喪失信心,也許在極度困難之時,會突然發(fā)現(xiàn) 解決問題的辦法。困境中也往往蘊含著希望。
【詳解】17.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队紊轿鞔濉肥悄纤沃娙岁懹蝿?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歌的首聯(lián)“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意思是:不要笑農(nóng)家臘月里釀的酒渾濁不醇厚,豐收的年景農(nóng)家待客菜肴非常豐盛,渲染出豐收之年農(nóng)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白汶u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nóng)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澳Α倍?,道出詩人對農(nóng)村淳樸民風的贊賞。
18.(1)此類試題解答要在理解詩句內容的基礎上,抓住詩句中的具體意象,加上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對詩句內容進行生動形象地描繪,使之能呈現(xiàn)出“畫面”效果。作答時要抓住“山”“水”“路”“柳”“花”“村”等意象,展開合理的想象,描繪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及山間的優(yōu)美作答即可。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忽然柳綠花艷間又出現(xiàn)一個山村。詩人描述了山水縈繞的迷路感覺與移步換形又見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人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蘊含的生活哲理——不論前路多么難行,只要堅定信念,勇于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出現(xiàn)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據(jù)此理解分析作答。
19.①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
②生活之困苦,燒炭運炭之艱辛。 20.示例一:“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暗示老婦人已經(jīng)被帶走了,表現(xiàn)老翁的凄苦和作者的悲憤之情。
示例二:“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運用了心理描寫,細致地刻畫了賣炭翁在寒冷的天氣中穿著單薄的衣服卻希望天氣更寒冷的矛盾心理,表現(xiàn)了作者對賣炭翁(勞動人民)的同情。
【詳解】19.本題考查詩歌內容及情感的理解。
第一空:
老婦之所以“自請應河陽役”,去給官兵做飯,是因為“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家中已無壯年男丁去服兵役,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反映了戰(zhàn)亂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二空:《賣炭翁》表達了作者同情底層人民,控訴無恥宮使的罪惡,是以一個“伐薪燒炭南山中”的賣炭翁的遭遇來表現(xiàn)的?!胺バ綗磕仙街小薄耙箒沓峭庖怀哐?,曉駕炭車輾冰轍”,通過寫南山燒炭、雪地拉炭車等內容表現(xiàn)賣炭翁燒炭賣炭的艱辛,謀生的困苦;而“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寫賣炭翁的炭又遭官府掠奪,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表現(xiàn)了對統(tǒng)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
20.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意思是:天亮臨走的時候,只同那個老翁告別?!蔼殹庇小皟H僅、只”之意;“獨”字暗示了老婦人已去河陽去應征,去為部隊準備早餐;通過寫戰(zhàn)亂帶來的家庭破碎,側面揭示了戰(zhàn)爭(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作者對人民遭受戰(zhàn)爭苦難的悲憤之情,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意思是: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里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冷。這句話運用了心理描寫,細致刻畫了賣炭翁的矛盾心理;聯(lián)系“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知,賣炭翁賣炭只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活所需,此句表現(xiàn)了賣炭翁生活的艱辛,表達了詩人對以賣炭翁為代表的勞動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場景
狂風襲屋,茅草翻飛
群童抱茅,倚杖嘆息
①
廣廈千萬,不動如山
情感
痛惜、焦急
②
愁苦、憂思
堅定、悲壯
主人公
遭遇
作者態(tài)度
老婦
自請應河陽役
①
賣炭翁
②
同情底層人民,控訴無恥宮使
這是一份專題11:詩詞鑒賞-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備考專題復習(湖南專用),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通讀全詩,概括詩人表達的情感,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對此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7 詩詞鑒賞-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備考專題復習(江蘇專用),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古詩閱讀,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品味頷聯(lián)中“鐘”字的妙處,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回答問題,閱讀詩歌,完成題目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6:詩詞鑒賞-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備考專題復習(浙江專用),共2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