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了解元素電離能、電負性含義。
2.通過數(shù)據(jù)及圖片了解原子半徑、元素第一電離能、電負性變化規(guī)律。
3.能應(yīng)用元素電離能、電負性解釋元素的某些性質(zhì)。
圖說考點
必備基礎(chǔ)——自學·嘗試
一、元素周期律和原子半徑
1.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質(zhì)隨________的遞增發(fā)生周期性遞變的規(guī)律。
2.原子半徑
(1)決定原子半徑大小的因素
①電子的能層數(shù)
電子的能層越多,電子之間的排斥作用將使原子的半徑________________。
②核電荷數(shù)
核電荷數(shù)越大,核對電子的吸引作用也就________,將使原子的半徑________。
(2)原子半徑的變化規(guī)律
原子的能層數(shù)和核電荷數(shù)的綜合結(jié)果使各種原子的半徑發(fā)生________遞變。
①同周期主族元素
從左到右,電子能層數(shù)________,但隨核電荷數(shù)的逐漸增大核對電子的引力________,從而使原子半徑________。
②同主族元素
從上到下,________逐漸增多,雖然核電荷數(shù)增大,但電子能層數(shù)的影響成為主要因素,所以從上到下原子半徑________。
二、電離能
1.概念
________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轉(zhuǎn)化為氣態(tài)基態(tài)正離子所需要的________叫做第一電離能。
2.元素第一電離能的意義
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個電子的難易程度。第一電離能數(shù)值________,原子越容易失去一個電子。
3.元素第一電離能的變化規(guī)律
(1)同周期元素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呈現(xiàn)________的趨勢。
(2)同族元素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逐漸________。
三、電負性
1.鍵合電子和電負性的含義
(1)鍵合電子
元素相互化合時,原子中用于形成________的電子。
(2)電負性
用來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對________吸引力的大小。電負性越大的原子,對________的吸引力________。
2.標準
以氟的電負性為________和鋰的電負性為____________作為相對標準,得出各元素的電負性。
3.變化規(guī)律
(1)同周期,自左到右,元素原子的電負性逐漸________。
(2)同主族,自上到下,元素原子的電負性逐漸________。
4.應(yīng)用
判斷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
(1)金屬元素的電負性一般________,電負性越小,金屬性________;
(2)非金屬的電負性一般________,電負性越大,非金屬性________;
(3)位于非金屬三角區(qū)邊界的元素的電負性則在________左右,它們既有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___。
四、對角線規(guī)則
在元素周期中,某些主族元素與________的主族元素的電負性接近,性質(zhì)相似,被稱為“對角線規(guī)則”。
如:
[即學即練]
1.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 r(N3-)>r(O2-)>r(F-)>r(Na+)>r(Mg2+)。( )
(2)r(Si)>r(C)>r(B)。( )
(3)r(Li+)I1(N)>I1(C)>I1(B)
3.下列是幾種原子的基態(tài)電子排布,電負性最大的原子是( )
A.1s22s22p4B.1s22s22p63s23p3
C.1s22s22p63s23p2D.1s22s22p63s23p64s2
4.下列離子半徑的大小順序正確的是( )
①Na+ ②X2-:1s22s22p63s23p6
③Y2-: 2s22p6 ④Z-:3s23p6
A.③>④>②>①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
5.已知X、Y、Z為同一周期的三種元素,其原子的部分電離能(kJ·ml-1)如下表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種元素中,X元素的第一電離能最小,其電負性在同一周期元素中也最小
B.三種元素中,Y元素的第一電離能最大,其電負性也最大
C.等物質(zhì)的量的X、Y、Z三種單質(zhì)與少量鹽酸反應(yīng)時放出的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1
D.三種單質(zhì)與鹽酸反應(yīng)放出等量氫氣時,消耗X、Y、Z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3∶2∶1
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字母分別代表一種化學元素。
(1)上表第三周期中第一電離能(I1)最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c和f的I1大小關(guān)系是________大于________。
(2)上述元素中,原子中未成對電子數(shù)最多的是________,寫出該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下表所提供的電離能數(shù)據(jù)(單位:),回答下列問題:
①表中X可能為以上13種元素中的____________元素。用元素符號表示X和j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____________。
②Y是周期表中第________族的元素。
③以上13種元素中,________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個電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第2課時 元素周期律
必備基礎(chǔ)
一、
1.核電荷數(shù)
2.(1)①增大 ②越大 減小 (2)周期性 ①不變 增大 逐漸減小 ②電子能層數(shù) 逐漸增大
二、
1.氣態(tài)基態(tài) 最低能量
2.越小
3.逐漸增大 變小
三、
1.(1)化學鍵 (2)鍵合電子 鍵合電子 越大
2.4.0 1.0
3.(1)變大 (2)變小
4.(1)小于1.8 越強 (2)大于1.8 越強 (3)1.8 金屬性 非金屬性
四、右下方
即學即練
1.(1)√ (2)× (3)√ (4)× (5)× (6)√ (7)√ (8)√ (9)√ (10)×
2.解析:P元素在第三周期中S元素和Si元素之間,即P的原子半徑在1.02×10-10~1.17×10-10 m之間,故只有B項正確。
答案:B
3.解析:對比表中電離能數(shù)據(jù)可知,I1、I2、I3電離能數(shù)值相對較小,至I4數(shù)值突然增大,說明元素X的原子中,有3個電子容易失去,因此,該元素的常見化合價為+3。
答案:C
4.解析:從電子排布式可以看出①是S,②是P,③是N,④是F,第一電離能:F>N>P>S;原子半徑:P>S>N>F;電負性:F>N>S>P;最高正化合價:S>N=P,F(xiàn)無正價。
答案:A
核心素養(yǎng)
例1 解析:Al3+、Mg2+、F-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核電荷數(shù)依次減小,則離子半徑Al3+<Mg2+<F-,②錯誤;Ca、Ba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能層數(shù)Ca<Ba,則半徑Ca<Ba,③正確;Se2-和Br-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核電荷數(shù)Br->Se2-,則半徑應(yīng)為Se2->Br-,④錯誤。
答案:A
提升1 解析:由核外電子排布可知A為氯原子,B為氮原子,C為碳原子,D為硫原子。根據(jù)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可知原子半徑最大的是S。
答案:D
例2 解析:(1)由題表可知M的第三電離能突增,則M最外層有2個電子,由題表可知M至少有5個電子,故M為Mg。Mg、Al位于同一周期,Mg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3s2,而Al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3s23p1,當3p處于全充滿、半充滿或全空時較穩(wěn)定,因此Al失去p能級的1個電子相對比較容易,故Al原子的第一電離能小于738 kJ·ml-1。(2)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第一電離能隨原子序數(shù)遞增,呈現(xiàn)逐漸升高的趨勢,但是在第二周期中,Be的第一電離能大于B,N的第一電離能大于O,故第一電離能介于B、N之間的第二周期元素有Be、C、O三種。(3)A的單質(zhì)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zhì)(即氮氣),則A為N,A、C為第ⅤA族元素,其第一電離能大于第ⅥA族,B、D為第ⅥA族元素,同一主族從上往下第一電離能逐漸減小,所以D的電離能最小。
答案:(1)Mg 小于 Mg、Al位于同一周期,Mg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3s2,而Al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3s23p1,當3p處于全充滿、半充滿或全空時較穩(wěn)定,因此,Al失去p能級的1個電子相對比較容易,故Al原子的第一電離能小于738 kJ·ml-1
(2)3 如圖所示 (3)D
提升2 解析:(1)電子離核越遠,能量越高,受原子核的引力越小,失去電子越容易,則電離能越?。魂栯x子所帶電荷數(shù)越多,離子半徑越小,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引力越大,失電子越難,則電離能越大。(2)根據(jù)題目數(shù)據(jù)知,I1、I2較小,I3突然增大,說明最外層有2個電子,I3到I10變化較小,但I11突然增大,說明次外層有8個電子,又由于核電荷數(shù)小于18,所以A為Mg。(3)Mg元素的原子去掉11個電子后,還有1個電子。(4)Mg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yīng)的水化物為Mg(OH)2。
答案:(1)小 大 (2)3 (3)1 (4)Mg(OH)2
例3 解析:(1)我們可以把表中給出的14種元素的電負性按原子序數(shù)由小到大的順序整理如下:
經(jīng)過上述整理后可以看出:從3~9號元素,元素的電負性由小到大;從11~17號元素,元素的電負性也是由小到大。所以元素的電負性同原子半徑一樣,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呈周期性的變化(即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電負性逐漸增大)。
(2)根據(jù)上述規(guī)律不難得出短周期主族元素中電負性最大的元素為F,電負性最小的元素為Na;二者形成的化合物——NaF為典型的離子化合物,從而不難用電子式表示NaF的形成過程。
(3)Mg3N2電負性差值為1.8,大于1.7,形成離子鍵,為離子化合物;BeCl2、AlCl3、SiC電負性差值分別為1.5、1.5、0.7,均小于1.7,形成共價鍵,為共價化合物。
答案:(1)元素的電負性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呈周期性的變化(或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電負性逐漸增大)
(2)F Na 離子
(3)Mg3N2為離子化合物;BeCl2、AlCl3、SiC均為共價化合物。
提升3 解析:若兩種成鍵元素原子間的電負性差值小于1.7,通常易形成共價鍵。③Al和Cl的電負性之差為1.5;④H和O的電負性之差為1.4;⑥C和Cl的電負性之差為0.5。
答案:C
素養(yǎng)形成
1.解析:A中,Na原子半徑大于Li,Li大于Be,Be、C、F在周期表中同周期,A正確;B中,S、O同主族,O、F同周期,S2-半徑大于其原子半徑,B正確;C中,四者的電子層結(jié)構(gòu)相同,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半徑依次減小,C正確。
答案:D
2.解析: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電離能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大而呈增大趨勢,但第ⅡA族、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大于相鄰元素,這幾種元素都是第二周期元素,它們的族序數(shù)分別是第ⅢA族、第ⅣA族、第ⅤA族、第ⅥA族,所以它們的第一電離能大小順序是I1(N)>I1(O)>I1(C)>I1(B),A正確。
答案:A
3.解析:最外層電子數(shù)越多電負性越大,A正確。
答案:A
4.解析:由核外電子排布式可知, ②、③、④三種離子分別是S2- 、O2-、Cl-,電子層結(jié)構(gòu)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shù)越大,半徑越小,則有②>④,③>①;電子層數(shù)越多,半徑越大,則大小順序為②>④>③>①。
答案:D
5.解析: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X的第二電離能遠大于第一電離能,可知X是ⅠA族元素,A項是正確的;Y元素的第三電離能遠大于第二電離能,Y是ⅡA族元素,三種元素中,Y元素的第一電離能最大,Z元素的第四電離能遠大于第三電離能,Z是ⅢA族元素,由于它們在同一周期,Y元素的電負性小于Z的,B項錯誤;假設(shè)X、Y、Z屬于第三周期元素,那么它們分別為Na、Mg、Al。等物質(zhì)的量的X、Y、Z三種單質(zhì)與少量鹽酸反應(yīng)時,一定要考慮Na還能與水反應(yīng),C項錯誤;Na、Mg、Al與鹽酸反應(yīng)時放出等量氫氣,消耗Na、Mg、Al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應(yīng)該為6∶3∶2,D項錯誤。
答案:A
6.解析:(1)題給周期表中所列13種元素a~m分別是Na、H、Mg、Sr、Sc、Al、Ge、C、P、O、Te、Cl、Ar,其中Na、Mg、Al、P、Cl、Ar位于第三周期,原子最穩(wěn)定的是Ar,故其I1最大,Mg、Al的核外電子排布式分別為1s22s22p63s2、1s22s22p63s23p1,Mg中3s軌道為全滿狀態(tài),故其I1比Al的I1大。(2)i元素最外層電子排布為3s23p3,有3個未成對電子,未成對電子數(shù)最多。(3)①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鋰和X的I1均比I2、I3小很多,說明X與Li同主族,且X的I1比Li的I1更小,說明X的金屬性比鋰更強,則X為Na(即a)。②由Y的電離能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它的I1、I2、I3比I4小得多,故Y屬于第ⅢA族元素。③稀有氣體元素m的原子最外層已達到穩(wěn)定結(jié)構(gòu),失去核外第一個電子所需能量最多。
答案:(1)m c f (2)i 1s22s22p63s23p3
(3)①a Na2O、Na2O2 ②ⅢA ③m原子
N
S
O
Si
半徑r/10-10 m
0.75
1.02
0.74
1.17
I1
I2
I3
I4
I5
I6
I/kJ·ml-1
578
1 817
2 745
11 578
14 831
18 378
I1/
(kJ·ml-1)
I2/
(kJ·ml-1)
I3/
(kJ·ml-1)
I4/
(kJ·ml-1)
I5/
(kJ·ml-1)
738
1 451
7 733
10 540
13 630
符號
I1
I2
I3
I4
I5
I6
電離能
7.64
15.03
80.12
109.3
141.2
186.5
符號
I7
I8
I9
I10
I11
電離能
224.9
226.0
327.9
367.4
1 761
元素
Na
Mg
Al
H
C
O
Cl
電負性
0.9
1.2
1.5
2.1
2.5
3.5
3.0
元素
電離能/kJ·ml-1
X
Y
Z
I1
496
738
577
I2
4 562
1 451
1 817
I3
6 912
7 733
2 754
I4
9 540
10 540
11 578
鋰
X
Y
I1
519
502
580
I2
7 296
4 570
1 820
I3
11 799
6 920
2 750
I4
—
9 550
11 600
這是一份化學選擇性必修2第二節(jié) 原子結(jié)構(gòu)與元素的性質(zhì)第一課時學案,共11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元素周期表的結(jié)構(gòu),元素周期系,原子結(jié)構(gòu)與元素周期表的分區(qū)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2第二節(jié) 原子結(jié)構(gòu)與元素的性質(zhì)第二課時學案,共24頁。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2第一章 原子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第二節(jié) 原子結(jié)構(gòu)與元素的性質(zhì)第一課時導學案,共20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