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學會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樂獨特的長調風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識,認識馬頭琴音色。
3、通過多種形式參與藝術活動,感受音樂的美,提高學生思考與鑒賞音樂的積極性。
4、 對音樂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有初步體驗,激發(fā)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興趣及對祖國民
族音樂文化的熱愛。
教法學法:
試唱法、表演法、聽賞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磁帶
教學重點
通過各種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所選的歌曲和樂曲,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從而加深對音樂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學難點
音樂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
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草原的音樂、圖片、民族風情。
一、提問導入:
提問,你去過草原嗎?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樣的?想感受古詩中“天蒼蒼,野茫?!钡拇蟛菰L情嗎?
二、學習《牧歌》
1、今天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聽完以后請同學們告訴我這首歌曲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它是哪個民族的?歌曲中有樂器伴奏嗎?那你們能聽出哪幾個聲部呀?聽后回答同學描繪一下這首歌曲所表現的畫面。(說得非常好)這首歌曲是放牧時演唱的歌曲,叫《牧歌》。它的色彩非常豐富:藍藍的天、潔白的云、碧綠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們帶進了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里。那么我們同學們知道這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的民歌嗎?(蒙古族)
3、你是怎么知道這是蒙古的民歌?(請一兩名同學談談)歌唱草原的歌曲就一定是蒙古民歌嗎?還可能是哪兒的民歌?(引導學生說出四大牧場)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
4、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讓學生說出四大牧場的地理位置。
5、一起跟著老師輕輕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
7、教學生一邊唱歌,一邊加上簡單的舞蹈動作,體會歌曲的意境。
三、特點
總結蒙古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寬廣、舒展。
四、總結
本課所得:1、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識,認識馬頭琴音色。
2、通過多種形式參與藝術活動,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
3、對音樂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有初步體驗。
這是一份人音版☆牧歌(長調)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牧歌(長調)教案及反思,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說明本課的學習內容,學習歌曲《牧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音樂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牧歌(長調)教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課堂禮儀,引導,新課教學,自由抒發(fā)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