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常溫下,用0.1000ml·L-1NaOH溶液分別滴定濃度均為0.1000ml·L-1HX溶液和HY溶液各20.00mL,得到2條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由圖可推知,HX是弱酸,HY是強酸
B.滴定HY時,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劑,當溶液顏色由橙色變?yōu)辄S色時,達到滴定終點
C.滴定至B點時,溶液中:c(Y-)>c(Na+)>c(HY)>c(H+)>c(OH-)
D.滴定HY時,C點存在c(HY)+c(H+)>c(OH-)
2.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過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CO2+2OH-=+H2O
B.銅與足量濃硝酸反應:Cu+4H++2=Cu2++2NO2↑+2H2O
C.碳酸鈉固體溶于水:+2H2OH2CO3+2OH-
D.鈉與水反應:Na+2H2O=Na++2OH-+H2↑
3.常溫下,下列有關電解質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0.2mlCO2通入1L0.3ml·L-1KOH溶液中:
B.Na2CO3溶液中,2c(Na+)=c()+c()+c(H2CO3)
C.常溫下,pH=4.75、濃度均為0.1ml/L 的CH3COOH、CH3COONa 混合溶液:c(CH3COO-)+c(OH-)3= c(CH3COOH)+c(H+)
D.已知一定濃度的NaHSO3溶液pH=5.4,則c(Na+)>c()>c(H2SO3)
4.室溫下,甘氨酸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和的形式存在,在甘氨酸水溶液中加入或鹽酸調節(jié),實驗測得甘氨酸溶液中各微粒分布分數與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對應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大于b點
B.c點對應溶液中,
C.甘氨酸電離出的平衡常數為
D.點溶液中,存在關系式:
5.室溫下,將1.0ml·L-1的鹽酸滴入的氨水中,溶液的pH和溫度隨加入鹽酸體積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時,由水電離出的c(H+)=1.0×10-14ml/L
B.b點:c(NH)+c(NH3·H2O)=c(Cl-)
C.c點:c(Cl-)=c(NH)
D.d點后,溶液溫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電離吸收熱量
6.下列方程式符合表述的是
A.泡沫滅火器原理:3 CO+ 2Al3++3H2O=2Al(OH)3↓+ 3CO2↑
B.NaHCO3 溶液水解方程式:HCO+H2OH3O++CO
C.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草酸: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 8H2O
D.向苯酚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CO2氣體:2 +CO2+H2O→2 +Na2CO3
7.下列方程式正確的是
A.CH3COONa的電離:CH3COONaCH3COO-+Na+
B.HCO的水解:HCO+H2OH3O++CO
C.向硫酸鋁溶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2Al3++3CO=Al2(CO3)3↓
D.FeCl3的電離:FeCl3=Fe3++3Cl-
8.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的溶液中:、、、
B.的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新制的雙氧水溶液中:、、、
9.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四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分子簇的球棍模型如圖所示。W與X不在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核外電子總數之比為3: 4,Z的周期數等于族序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化學式為Y2Z2X6W2
B.X分別與Y、Z形成的化合物為離子化合物
C.簡單離子的半徑: X> Y> Z
D.Y、Z的簡單離子均可抑制水的電離
10.已知25℃時,向10mL0.01ml·L-1NaCN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l·L-1的鹽酸,滴定曲線如圖1所示,CN-、HCN的物質的量分數(α)隨pH變化的關系如圖2所示。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b點時:c(Cl-)>c(HCN)
B.d點時:c(Na+)+c(H+)=c(HCN)+c(OH-)+2c(CN-)
C.圖2中的e點對應圖1中的c點
D.選用酚酞試劑比選用甲基橙試劑作指示劑誤差更小
二、填空題
11.NaHCO3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程度小于的水解程度。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H2CO3的電離方程式為 ;
(2)NaHCO3溶液顯堿性,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
(3)在該溶液中,c(Na+)、c(H+)、c()、c(OH-)的大小關系為
;
(4)根據電荷守恒原理,該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有:
c(Na+)+c(H+)= ;
(5)根據物料守恒原理,該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有:
c(Na+)= 。
12.在含有弱電解質的溶液中,往往有多個化學平衡共存。
(1)常溫下,將0.2 ml·L-1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 ml·L-1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pH大于7,若混合液體積等于兩溶液體積之和,則混合液中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c(HA)”“”“”“、”、“”、“7,能說明醋酸是弱酸的理由是 。
(4)向的醋酸溶液滴加溶液至堿性,整個過程中變化情況為 。
23.疊氮化鈉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常用作汽車安全氣囊充氣劑等。實驗室利用肼、亞硝酸甲酯和NaOH溶液混合,控制溫度在60~65℃反應制備疊氮化鈉,同時生成甲醇,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 ;采用水浴加熱的優(yōu)點是 ;儀器b的作用是 。
(2)三頸燒瓶中生成疊氮化鈉的離子方程式 。
(3)疊氮化鈉在不同溫度及溶劑中的溶解度如圖乙所示。由反應后混合液得到干燥晶體的操作方法是 (選擇正確的操作步驟并按實驗順序排列)。
①常壓蒸發(fā)至析出少量固體②減壓蒸發(fā)至析出大量固體③冷卻結晶④過濾⑤用水洗滌沉淀⑥用乙醇洗滌沉淀⑦低溫干燥⑧高溫烘干
(4)疊氮化鈉有毒,可用次氯酸鈉溶液處理廢液,處理后廢液堿性明顯增強,且產生無色無毒的氣體,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5)測定產品疊氮化鈉的質量分數:
稱取mg疊氮化鈉樣品,溶于水配成250mL的溶液。量取25.00mL溶液于錐形瓶中,加入0.1000ml·L–1(NH4)2Ce(NO3)6溶液V1mL,充分反應(雜質不參與反應)后,滴入2滴鄰菲羅啉指示劑,用0.1000ml·L–1(NH4)2Fe(SO4)2標準溶液滴,終點時消耗V2mL標準溶液。
已知:2Ce4++2=2Ce3++3N2↑、Ce4++Fe2+=Ce3++Fe3+,則樣品中疊氮化鈉的質量分數是 %(用含m、V1、V2的代數表示)。若滴加(NH4)2Fe(SO4)2標準溶液,開始時尖嘴處充滿溶液,結束時出現氣泡,其他操作及讀數均正確,則測得樣品中疊氮化鈉的質量分數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NH4)2Fe(SO4)2中各離子的濃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是 。
化學式
電離平衡常數

實驗編號
HB物質的量濃度(ml?L?1)
KOH物質的量濃度(ml?L?1)
混合溶液的pH

0.2
0.2
pH=a

c1
0.2
pH=7

0.1
0.1
pH>7

0.1
0.1
pH=9
序號
實驗
a
測定的醋酸溶液的pH
b
比較的醋酸溶液與的醋酸溶液pH的差值
c
測定溶液的pH
參考答案:
1.C
【分析】由圖象曲線可知0.1000ml/L HX溶液pH=1,則HX為強酸,而0.1000ml/L HY溶液pH=3,應為弱酸,中和百分數為50%時,B點溶液呈酸性,說明HY電離程度大于Y-水解程度,中和百分數為100%時,NaY溶液呈堿性,pH=9,以此解答該題。
【詳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HX為強酸,HY為弱酸,故A錯誤;
B.滴定終點,溶液呈堿性,應用酚酞為指示劑,故B錯誤;
C.中和百分數為50%時,B點溶液呈酸性,說明HY電離程度大于Y-水解程度,溶液中存在c(Y-)>c(Na+)>c(HY)>c(H+)>c(OH-),故C正確;
D.滴定Y時,C點恰好反應完,溶質為NaY,Y-水解,根據質子守恒有c(HY)+c(H+)=c(OH-),故D錯誤。
答案選C。
2.B
【詳解】A.過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碳酸氫鈉,離子方程式為:CO2+OH-=,A錯誤;
B.銅與足量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和二氧化氮,離子方程式為:Cu+4H++2=Cu2++2NO2↑+2H2O,B正確;
C.碳酸根離子水解分步進行,離子方程式為:+H2O+OH-,C錯誤;
D.電荷不守恒,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2Na+2H2O=2Na++2OH-+H2↑,D錯誤;
故選B。
3.A
【詳解】A.0.2mlCO2通入1L0.3ml?L-1KOH溶液中,反應后溶質為等濃度的碳酸鉀、碳酸氫鉀,根據電荷守恒可知:,根據溶液中物料守恒得到:,二者結合可得:,故A選項正確;
B.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故B選項錯誤;
C.pH=4.75濃度均為0.1m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說明醋酸的電離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則:,根據電荷守恒可知:,故C選項錯誤;
D.一定濃度的NaHSO3溶液pH=5.4,說明的電離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則,溶液中正確的離子濃度大小為:,故D選項錯誤。
故選A選項。
4.C
【分析】甘氨酸分子中有氨基和羧基,氨基有堿性,在酸性較強的溶液中會結合形成;羧基有酸性,在堿性較強的溶液中會與反應生成和,故隨著增大,曲線Ⅰ~Ⅲ分別表示、。
【詳解】A.a點對應溶液是b點對應溶液中加入酸的結果,酸的加入抑制水的電離,故a點對應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小于b點,錯誤,A錯誤;
B.題給守恒關系式為的物料守恒關系式,題中未給出甘氨酸和加入的量的關系,故無法判斷,B錯誤;
C.甘氨酸的酸式電離為,,當時,,則,C正確;
D.a點對應溶液是向甘氨酸水溶液中加入了鹽酸,根據電荷守恒,陰離子還有,即,D錯誤;
故選C。
5.C
【詳解】A.a點為氨水溶液,氨水中的氫離子為水電離的,由于a點溶液的pH小于14,則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大于1.0×10-14 ml?L-1,即:水電離出的c(H+)大于1.0×10-14 ml?L-1,A錯誤;
B.根據圖示b點時pH大于7,說明鹽酸不足量,氨水過量,根據物料守恒可知c(NH4+)+c(NH3·H2O)大于c(Cl-),B錯誤;
C.c點pH=7,溶液呈中性,則c(H+)=c(OH-),根據電荷守恒可知:c(Cl-)=c(),C正確;
D.d點時鹽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應,放熱最多,再加鹽酸溫度降低只能是加入鹽酸的溫度低于溶液溫度,這才是溫度下降的原因,D錯誤;
答案選C。
6.C
【詳解】A.泡沫滅火器中,用碳酸氫鈉和硫酸鋁溶液的強烈雙水解制備滅火物質,其反應為:
3HCO+ Al3+=Al(OH)3↓+ 3CO2↑,A不正確;
B.HCO+H2OH3O++CO為碳酸氫根離子電離的方程式,NaHCO3 溶液水解方程式為:HCO+H2OOH-+H2CO3,B不正確;
C.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草酸,生成硫酸錳,硫酸鉀,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 8H2O,C正確;
D.苯酚電離能力介于碳酸一級和二級電離之間,故不論二氧化碳少量還是足量,二氧化碳與苯酚鈉溶液只能生成碳酸氫鈉,故方程式為:+CO2+H2O→ +NaHCO3;D不正確;
故答案為:C。
7.D
【詳解】A.為強電解質,完全電離,用=連接,故A錯誤;
B.的水解應該為:,故B錯誤;
C.向硫酸鋁溶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應該發(fā)生完全雙水解,生成和,故C錯誤;
D.FeCl3為強電解質,故電離方程式為FeCl3=Fe3++3Cl-,故D正確;
故選D。
8.A
【詳解】A.pH為11 的溶液中、、、不發(fā)生任何反應,能大量共存,故A正確;
B.氯化鋁溶液中,鋁離子會和碳酸氫根離子發(fā)生雙水解反應,不能大量共存,故B錯誤;
C.硫酸鐵溶液中,鐵離子與硫氰酸根離子廢水絡合反應,不能大量共存,故C錯誤;
D.新制的雙氧水溶液中,雙氧水與亞硫酸根離子和碘離子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故D錯誤;
故選A。
9.D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核外電子總數之比為3:4,由于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原子只能有2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為6,故X為O元素;Z的周期數等于族序數,其原子序數大于氧,只能處于第三周期,故Z為Al;W、X(氧)位于不同周期,且W的原子半徑小于氧的半徑,可推知W為H元素;根據圖示可知,四種元素組成的分子簇化學式為H2Al2O6Y2,結合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Y的化合價為+2,其原子半徑大于Al,則Y為Mg元素,據此分析解答。
【詳解】A. 由圖可知,該分子的化學式為Y2Z2X6W2,故A正確;
B. O分別與Mg、Al形成的化合物為MgO、Al2O3,均為離子化合物,故B正確;
C. O2-、Mg2+、Al3+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核電荷數越大,離子半徑越小,則簡單離子的半徑:O2->Mg2+>Al3+,故C正確;
D. Mg2+、Al3+均為可水解的弱離子,均可促進水的電離,故D錯誤;
故選D。
10.B
【詳解】A.b點時,溶液中的溶質為等物質的量NaCl、NaCN和HCN,此時溶液呈堿性,說明CN-的水解程度大于HCN的電離程度,故c(HCN)>c(Cl-)>c(CN-),A項錯誤;
B.d點恰好完全反應,根據電荷守恒:c(Na+)+c(H+)=c(Cl-)+c(OH-)+c(CN-),根據物料守恒:c(Cl-)=c(CN-)+c(HCN),兩式相加可得:c(Na+)+c(H+)=c(HCN)+c(OH-)+2c(CN-),B項正確;
C.圖1中c點c(HCN)>c(CN-),而圖2中的e點是c(HCN)=c(CN-)的點,C項錯誤;
D.根據圖1可看出,d點為恰好完全反應的點,對應pH為5.8,所以選用甲基橙作指示劑誤差更小、更合適,D項錯誤;
答案選B。
11.(1)H2CO3H++, H++
(2)+H2OH2CO3+OH-
(3)c(Na+)>c()>c(OH-)>c(H+)
(4)c()+c(OH-)+2c()
(5)c()+c(H2CO3)+c()
【詳解】(1)H2CO3屬于弱電解質,部分發(fā)生電離,電離方程式為:, 。答案為, ;
(2)發(fā)生水解生成碳酸和氫氧根離子,而發(fā)生電離產生H+,溶液顯堿性水解為主+H2OH2CO3+OH-。答案為+H2OH2CO3+OH-;
(3)NaHCO3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程度小于的水解程度,溶液顯堿性,c(OH-)> c(H+),由于鈉離子不水解,所以c(Na+)>c();在該溶液中,c(Na+)、c(H+)、c()、c(OH-)的大小關系為c(Na+)>c()>c(OH-)>c(H+)。答案為c(Na+)>c()>c(OH-)>c(H+);
(4)根據電荷守恒原理,該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有:c(Na+)+c(H+)=c()+c(OH-)+2c(),所以:c(Na+)+c(H+)=c()+c(OH-)+2c()。答案為c()+c(OH-)+2c();
(5)根據物料守恒原理(即碳原子守恒)可知,該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有:c(Na+)=c()+c(H2CO3)+c(),所以c(Na+)=c()+c(H2CO3)+c();答案為c()+c(H2CO3)+c()。
12. D 不能 c(Na+)+c(H+)=c(Cl-)+c(HCO)+c(OH-) 10
【分析】(1)本題考查混合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問題。根據題意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是HA和NaA,且二者的濃度都是0.05ml/L。溶液顯堿性,說明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所以選項ABC都是錯誤的。根據物料守恒和電荷守恒定律可知,2c(Na+)=c(HA)+c(A-)、c(H+)+c(Na+)=c(OH-)+c(A-),因此選項D正確,答案選D。
(2)考查離子共存問題。①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的過程是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根據圖象可知,H2CO3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
【詳解】(1)0.2 ml·L-1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 ml·L-1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反應后得到等物質的量的HA、NaA,溶液pH大于7,則鹽類水解大于酸的電離。A項,因為水解生成HA,則c(HA)>c(A-),故A錯誤;B項,因等體積混合,則反應后c(HA)一定小于0.1 ml·L-1,故B錯誤;C項,反應后得到等量的HA、NaA,則2c(Na+)=c(HA)+c(A-),故C 錯誤;D項,由電荷守恒可知,c(Na+)+c(H+)=c(OH-)+c(A-),又2c(Na+)=c(HA)+c(A-),則c(OH-)=c(H+)+ [c(HA)-c(A-)],故D正確。答案:選D。
(2)常溫下在20 mL 0.1 m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l·L-1HCl溶液40 mL,先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再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水。①由反應及圖象可知,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CO不能大量共存。②由圖象可知,pH=7時,溶液中含碳元素的主要微粒為HCO、H2CO3,根據電荷守恒可知c(Na+)+c(H+)=c(Cl-)+c(HCO)+c(OH-)。
③CO32-的水解常數Kh==2×10-4,當溶液中c(HCO)∶c(CO32-)=2∶1時,c(OH-)=10-4ml·L-1,由KW可知,c(H+)=10-10ml·L-1,所以pH=10。答案:c(Na+)+c(H+)=c(Cl-)+c(HCO)+c(OH-) 10 。
13. Al3+ +3H2O=Al(OH)3(膠體)+ 3H+ > 變大 變大 酸性 c(Na+)>c(HA-)>c(H+)>c(A2-)>c(OH-)
【分析】(1)明礬中含有鋁離子,易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膠體吸附水中的懸浮物而凈水;
(2)室溫下取0.2ml?L-1HCl溶液與0.2ml?L-1 MOH溶液等體積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體積的變化),測得混合溶液的pH=5,說明得到的鹽是強酸弱堿鹽;
(3)有二元酸的電離常數,可以推出是二元弱酸,據此分析。
【詳解】(1)明礬溶于水電離出鋁離子,鋁離子易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膠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懸浮物而凈水,所以明礬能凈水,離子方程式為Al3+ +3H2O=Al(OH)3(膠體)+ 3H+,
故答案為:Al3+ +3H2O=Al(OH)3(膠體)+ 3H+;
(2)等體積等濃度的鹽酸和MOH恰好反應生成鹽,得到的鹽溶液呈酸性,說明該鹽是強酸弱堿鹽,pH=13的MOH溶液的濃度大于0.1ml/L,
故答案為:>;
(3)由題意可知,H2A是二元弱酸,20mL1ml/L的H2A滴加10mL1ml/L的NaOH溶液,反應生成NaHA,
①滴加過程中酸性逐漸減弱,水的電離程度變大,H2A是二元弱酸,電離程度比較小,離子濃度小,導電性比較弱,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生成酸式鹽,完全電離,離子濃度增大,導電性增強,
故答案為:變大;變大;
②根據Ka1=5.9×10-2;Ka2=6.4×10-5可知,HA-的電離程度(Ka2=6.4×10-5)大于它的水解程度(Kh=),所以NaHA溶液顯酸性,存在HA??H++A2?,則c(Na+)>c(HA?)>c(H+)>c(OH?),結合水的電離H2O?H++OH?,則c(H+)>c(A2?),即NaHA溶液中各種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Na+)>c(HA-)>c(H+)>c(A2-)>c(OH-),
故答案為:c(Na+)>c(HA-)>c(H+)>c(A2-)>c(OH-);
③某一時刻溶液的pH=5,c(H+)=10-5,== ==,故答案為。
14.(1)
(2)
(3)
(4)AB
【分析】(1)K越大,酸性越強;
(2)酸性越弱時對應陰離子結合H+的能力越強;
(3)碳酸根離子是多元弱酸陰離子,分步水解;鋁離子水解生成氫氧化鋁;
(4) 氯水中存在,要使HClO濃度增大,使平衡向右移動。
【詳解】(1)由表格中K可知, ;K越大,酸性越強,所以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故答案為;
(2)由表格中K可知, ,酸性越弱時對應陰離子結合H+的能力越強,所以相同濃度的離子中,結合能力最強的是,故答案為;
(3)①碳酸根離子是多元弱酸陰離子,分步水解;碳酸鈉水解離子方程式為,故答案為;
②鋁離子水解生成氫氧化鋁,離子方程式為,故答案為;
(4)氯水中存在,要使HClO濃度增大,使平衡向右移動;
A.酸性HCl>,與HCl反應,與HClO不反應,對平衡向右移動,故A 正確;
B.酸性H2CO3>,HCl可以和NaHCO3反應,HClO不與NaHCO3反應,平衡向右移動,故B正確;
C.酸性,與HCl反應,也與HClO反應,會使HClO濃度減小,故C錯誤;
故答案選AB。
15. 酸式滴定管 不影響 CH3COOH+OH-===CH3COO-+H2O c(Na+)>c(CH3COO-)>c(OH-)>c(H+) 9.9×10-7ml·L-1 大于 大于 3.6×109
【詳解】(1)①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醋酸溶液樣品;錐形瓶中含有少蒸餾水,待測液的物質的量不變,V(標準)不變,根據c(待測)= ,c(待測)不變,測量結果將不影響;②醋酸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H3COOH+OH-=CH3COO-+H2O;③圖中b點,說明醋酸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醋酸鈉水解,使得c(Na+)>c(CH3COO-),故答案為c(Na+)>c(CH3COO-)>c(OH-)>c(H+);④c(H+)=10 -8ml/L,c(OH-)= 10 -6 ml/L,根據電荷守恒c(Na+)+ c(H+)= c(CH3COO-)+ c(OH-),c(Na+)- c(CH3COO-)= c(OH-) - c(H+)=10 -6 ml/L-10 -8ml/L=9.9×10 -7ml/L;(2)由圖可知,稀釋相同的倍數,HX的pH變化程度大,則酸性HX強,HX的電離平衡常數大于醋酸的電離平衡常數;稀釋后,HX電離生成的c(H+)小,對水的電離抑制能力小,所以HX溶液中水電離出來的c(H+)大于醋酸溶液中由水電離出來的 c(H+);(3)25 ℃時,CH3COOH的電離平衡常數K=1.8×10-5。在0.5 ml·L-1的CH3COOH溶液中由CH3COOH電離出的c(H+)約為,酸抑制水的電離,則由水電離出的c(H+)= c(OH-)=,由CH3COOH電離出的c(H+)約是由水電離出的c(H+)的倍。
16.(1)+H2O?+OH-
(2)2+5+16H+=2Mn2++10CO2↑+8H2O
(3) > =
(4) 0.054 0 ml·L-1 c(Na+)>c()>c(H+)>c()>c(OH-)
【詳解】(1)Na2C2O4溶液顯堿性,是因為C2O水解,且水解分步,以第一步為主,離子方程式為+H2O?+OH-。
(2)酸性KMnO4具有強氧化性,能將C2O氧化成CO2,根據得失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MnO+5C2O+16H+=2Mn2++10CO2↑+8H2O。
(3)草酸為弱酸,將pH=3的H2C2O4溶液稀釋到10倍時,電離平衡正移導致c(H+)大于原溶液的,需稀釋到大于10倍,則c1>10c2;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OH-)=c(H+),酸溶液中的c(OH-)可以表示水電離的量,則10c3=c4。
(4)由c點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式可知,c點為Na2C2O4溶液,即c點是H2C2O4與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點,則n(H2C2O4)=n(NaOH)=×0.100 0 ml·L-1×21.60×10-3 L=1.080×10-3 ml,c(H2C2O4)==0.054 0 ml·L-1,a點是H2C2O4與NaOH按物質的量之比1∶1恰好完全反應生成NaHC2O4,由于a點溶液pHc(HC2O)>c(H+)>c(C2O)>c(OH-)。
17.(1)
(2)
(3)>
(4) > O、O2 Ⅲ
【詳解】(1)平衡常數為產物濃度系數次冪的乘積與反應物濃度系數次冪的乘積的比值,固體不寫入表達式,則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
(2)碳酸鈉溶液呈堿性的原因是碳酸根離子發(fā)生水解反應,與水電離出的氫離子結合,導致氫氧根離子濃度小于氫離子濃度,且以第一步水解為主,水解的離子方程式為:;
(3)已知常溫下H2A的Ka1=2.7×10-6,Ka2=6.3×10-10,則NaH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HA-+H2O?H2A+OH-,Kh=≈3.7×10-9>Ka2=6.3×10-10,說明HA-水解程度大于的HA-電離程度,水的電離程度>純水中水的電離程度,故答案為:>;
(4)①T℃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3.2×103,若某混合溶液中c(Cl-)=0.5ml?L-1,c(ClO-)=0.24ml?L-1,c()=0.32ml?L-1,則此時Q=<K,該反應正向移動,故v(正)>v(逆),故答案為:>;
②根據反應機理Ⅱ得到機理Ⅱ的中間體是O、O2。若反應3ClO-→+2Cl-的速率方程為v=kc2(ClO-),說明慢反應中ClO-的計量數為2,根據機理反應得到該反應的歷程可能是Ⅲ,故答案為:O、O2;Ⅲ。
18. SO32-+H2OHSO3-+OH- c(Na+)>c(SO32-)>c(OH-)>c(HSO3-)>c(H+) b,d a 相同 Fe2+與變質前后的NaClO2反應,最后的還原產物都是NaCl,根據電子守恒消耗的Fe2+物質的量應相同
【詳解】(1)Na2SO3屬于強堿弱酸鹽,SO32-水解生成HSO3-、OH-而使其溶液呈堿性,水解方程式為:SO32-+H2O?HSO3-+OH-,鈉離子不水解,所以c(Na+)最大,水和亞硫酸根離子水解都生成OH-,所以c(OH-)>c(HSO3-),c(H+) 最小,所以該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順序是c(Na+)>c(SO32-)>c(OH-)>c(HSO3-)>c(H+),故答案為SO32-+H2O?HSO3-+OH-;c(Na+)>c(SO32-)>c(OH-)>c(HSO3-)>c(H+);
(2)加水稀釋氨水,促進一水合氨電離,溶液體積增大程度大于一水合氨增大的電離程度,所以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減小,一水合氨分子個數及濃度都減小,溫度不變,水的離子積常數不變,所以氫離子濃度增大。a.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減小;b.氨水的電離程度增大;c.水的離子積常數不變; d.增大;故答案為bd;a;
(3)已變質和未變質的NaClO2與Fe2+反應都生成Cl-,根據原子守恒知,消耗的Fe2+物質的量應相同,故答案為相同;Fe2+與變質前后的NaClO2反應,最后的還原產物都是NaCl,根據電子守恒消耗的Fe2+物質的量應相同。
19.(1)C
(2)BC
(3) < c(H+)+c(Na+)=c(CH3COO-)+c(OH-)
(4) > <
【詳解】(1)A.加水稀釋,溶液的濃度減小,醋酸的電離平衡和醋酸鈉的水解平衡均正向移動,則醋酸的電離程度、醋酸鈉的水解程度均增大,A錯誤;
B.醋酸的電離和醋酸鈉的水解都需要吸收熱量,升高溫度,可以促進醋酸的電離和醋酸鈉的水解,B錯誤;
C.醋酸和醋酸鈉混合液中,醋酸根離子是醋酸的電離產物,醋酸是醋酸根離子的水解產物,所以醋酸抑制醋酸鈉的水解,醋酸鈉抑制醋酸的電離,C正確;
故選C。
(2)A.物質的量濃度均為0.1 m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體積混合,根據電荷守恒可得:c(H+)+c(Na+)=c(CH3COO-)+c(OH-),根據物料守恒可得:2c(Na+)=c(CH3COOH)+c(CH3COO-),聯立兩式可得2c(H+)+c(CH3COOH)=c(CH3COO-)+2c(OH-),A錯誤;
B.根據電荷守恒可得:c(H+)+c(Na+)=c(CH3COO-)+c(OH-),B正確;
C.物質的量濃度均為0.1 m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體積混合后,其濃度都變?yōu)?.05 ml·L-1,根據物料守恒可得:c(CH3COO-)+c(CH3COOH)=2c(Na+)=0.1 ml·L-1,C正確;
故選BC。
(3)常溫時,pH=3的醋酸和pH=1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發(fā)生中和反應后,醋酸剩余,所得溶液呈酸性,則有c(H+)>c(OH-);據電荷守恒可得:c(H+)+c(Na+)=c(CH3COO-)+c(OH-),從而推知:c(Na+)<c(CH3COO-)。該溶液中電荷守恒表達式為c(H+)+c(Na+)=c(CH3COO-)+c(OH-)。
(4)常溫時,將m ml·L-1醋酸溶液和n ml·L-1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此時溶液呈中性;若二者恰好完全反應生成CH3COONa,溶液顯堿性,欲使溶液呈中性,醋酸要稍過量,則有m>n。由于醋酸是弱電解質,部分電離,NaOH是強電解質,完全電離,若醋酸中c(H+)等于NaOH溶液中c(OH-),混合后醋酸遠遠過量,故醋酸溶液中c(H+)<NaOH溶液中c(OH-)。
【點睛】分析溶液中微粒濃度的關系時,常利用物料守恒和電荷守恒。
20. 若a=7,則HB為強酸,若a>7,則HB為弱酸 否 C
【詳解】(1)根據題意,兩種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溶質KB,主要從a值來分析,當a>7,說明該鹽是水解顯堿性,說明B-離子水解,則HB為弱酸,當a=7,說明該鹽呈中性,說明是強酸強堿鹽,則HB為強酸;故答案為:若a=7,則HB為強酸,若a>7,則HB為弱酸。
(2)根據題意,不清楚HB是強酸還是弱酸,當是強酸,pH=7,則c1=0.2ml?L?1,若為弱酸,則溶質應該為KB和HB的混合物,則c1>0.2ml?L?1,因此不一定等于0.2ml?L?1;根據混合溶液電荷守恒和溶液呈中性得出混合溶液中離子濃度c(B-) =c(K+);故答案為:否;C。
21. 2NO+3H2O2=2H++2+2H2O 100mL容量瓶 錐形瓶、酸式滴定管 CD a 由CH3COOH、 HCN的電離平衡常數可知,HCN的酸性弱于CH3COOH,濃度相同的兩種酸,HCN的pH高于CH3COOH的pH值 c(Na+)=c(CH3COO-)>c(H+)=c(OH-) = ④③②
【分析】I、(1)NO與過氧化氫在酸性溶液中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硝酸和水;
(2)100.00mL溶液的稀釋配制實驗中主要儀器為量筒、燒杯、玻璃杯、1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本滴定實驗操作主要用到鐵架臺、酸式滴定管、錐形瓶等;
(3)根據滴定剩余Fe2+時,消耗的K2Cr2O7的物質的量計算剩余Fe2+,然后根據總Fe2+與剩余Fe2+計算與反應的Fe2+物質的量,然后計算100mL溶液中總的量,最終根據氮守恒計算出NO2含量;
(4)根據滴定過程中操作對K2Cr2O7的量的影響進行分析;
II、(1)根據同濃度酸對應的電離程度[即電離平衡常數]進行分析;
(2)根據電荷守恒以及溶液呈中性進行分析;
(3)根據起始兩種酸的物質的量以及物料守恒分析;
(4)根據酸堿中和過程中溶質的變化對水的電離的影響進行分析。
【詳解】(1)NO與過氧化氫在酸性溶液中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NO+3H2O2=2H++2+2H2O,
(2)100.00mL溶液的稀釋配制實驗中主要儀器為量筒、燒杯、玻璃杯、1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本滴定實驗操作主要用到鐵架臺、酸式滴定管、錐形瓶、其中玻璃儀器為酸式滴定管、錐形瓶;
(3)根據題干方程式可列出關系式(以下關系式計算均按照25mL溶液計算):
故100mLNO3?溶液中NO3-總量為:×5ml =ml,根據氮元素守恒,二氧化氮的總質量ml×46g/ml=g=mg,故vL氣樣中NOx折合成NO2的含量為mg/L=mg/L;
(4)A、滴定管未洗滌,K2Cr2O7讀數將會增大,所計算剩余Fe2+偏大,導致計算Fe2+與溶液反應的Fe2+偏小,從而計算出NO3?數值偏小,導致結果偏低,故A錯誤;
B、錐形瓶內有水不影響滴定實驗,對結果無影響,故B錯誤;
C、滴定管滴定前讀數正確,滴定后俯視讀數,導致K2Cr2O7讀數將會增小,與A同理分析可知結果偏大,故C正確;
D、FeSO4標準溶液部分變質,將會導致消耗的K2Cr2O7偏小,同理可知結果偏大,故D正確;
II、由二者的電離平衡常數可知,酸性:CH3COOH >HCN;
(1)濃度相同的兩種酸,HCN的pH高于CH3COOH的pH值,故a為NaOH溶液滴定HCN溶液的pH變化的曲線;
(2)點③存在電荷平衡:c(Na+)+ c(H+)= c(OH-)+ c(CH3COO-),因此時溶液呈中性,故c(H+)=c(OH-),可得c(Na+)=c(CH3COO-),因Na+、CH3COO-相較于H+、OH-高很多,由此可知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關系為:c(Na+)=c(CH3COO-)>c(H+)=c(OH-);
(3)因起始兩種酸的物質的量相等,故c(CH3COO-)+ c(CH3COOH)=c(CN-)+c(HCN),由此可知c(CH3COO-)-c(CN-)=c(HCN)-c(CH3COOH);
(4)從②~④的過程中,溶液中一直在發(fā)生酸堿中和,酸對于水的電離程度逐漸減小,故水的電離程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④③②。
22.(1)BC
(2) 10.0 AB
(3) > 減小 < 溶液中醋酸根發(fā)生水解生成氫氧根,而使溶液呈堿性
(4)減小
【詳解】(1)醋酸的酸性屬于化學性質,要通過化學變化體現出來,因此醋酸的殺菌能力、導電性都不能體現其化學性質,只有使紫色石蕊變色和與碳酸鈣反應緩慢放出二氧化碳是化學性質,且體現了醋酸的酸性,故選BC。
(2)①配制的醋酸溶液,需用量筒準確量取醋酸溶液的體積為=10.0mL;
②A.稀釋后的醋酸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后要洗滌燒杯和玻璃棒,故A正確;
B.稀釋后的醋酸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后要搖勻,故B正確;
C.定容時,視線應該與平視刻度線,故C錯誤;
D.定容完成后要將容量瓶上下顛倒搖勻,而不是上下振蕩,故D錯誤;
故選AB。
(3)①實驗a中測定的醋酸溶液的pH,醋酸是弱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電離,的醋酸溶液中c(H+)1;
②加水稀釋醋酸溶液過程中,溶液體積增大,減?。蝗魹橐辉獜娝?,將溶液稀釋10倍,pH增大1個單位,醋酸為一元弱酸,稀釋10倍,pH增大小于1個單位,所以實驗b中 ΔpH7,能說明醋酸是弱酸的理由是:溶液中醋酸根發(fā)生水解生成氫氧根,而使溶液呈堿性。
(4)向的醋酸溶液滴加溶液過程中存在電荷守恒:c(H+)+c(Na+)=c(OH-)+ c(CH3COO-),當加入NaOH溶液較少時,溶液呈酸性,c(H+)>c(OH-),c(Na+)1;當加入NaOH溶液至堿性,c(H+)c(CH3COO-),

相關試卷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節(jié) 鹽類的水解同步訓練題:

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節(jié) 鹽類的水解同步訓練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三節(jié) 鹽類的水解課后復習題: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三節(jié) 鹽類的水解課后復習題,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化學選擇性必修1實驗活動3 鹽類水解的應用課時訓練:

這是一份化學選擇性必修1實驗活動3 鹽類水解的應用課時訓練,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高中化學蘇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三單元 鹽類的水解課時訓練

高中化學蘇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三單元 鹽類的水解課時訓練

化學選擇性必修1第三單元 鹽類的水解同步測試題

化學選擇性必修1第三單元 鹽類的水解同步測試題

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三節(jié) 鹽類的水解課后練習題

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三節(jié) 鹽類的水解課后練習題

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三節(jié) 鹽類的水解同步訓練題

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三節(jié) 鹽類的水解同步訓練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電子課本

第三節(jié) 鹽類的水解

版本: 人教版 (2019)

年級: 選擇性必修1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