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歷史上學校教育、留學、書刊出版、翻譯事業(yè)以及圖書館、博物館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
基礎落實?必備知識全過關
重難探究?能力素養(yǎng)全提升
學以致用?隨堂檢測全達標
一、學校教育的發(fā)展1.中國的學校教育(1)古代①主要形式:官學與_____。?②發(fā)展演變
③影響:古代文化得到保存與傳播,古代典籍得以傳承,科舉考試得以推行。(2)近代①京師大學堂
北京大學的前身,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②清華學堂:1911年創(chuàng)辦,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組建為國立清華大學,迅速發(fā)展成為全國高水平的大學。(3)現代
3.意義:在文化傳承、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學校教育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國的學校教育始于商周時期,學在官府的教育格局逐漸形成,到明清時期教育體制趨于完備,各類教育獲得空前發(fā)展,書院教育蔚為大觀。近代國門打開后,新式學校教育隨之出現。20世紀初,清政府頒行“癸卯學制”,近代國民教育體系初步構建。中華民國成立后,新教育理念占據主流地位,中國近代教育日漸與世界接軌。
二、印刷書的誕生1.背景
?2.誕生:約15世紀中葉,德國人谷登堡采用_______________,直接催生了印刷書。?
3.意義(1)堪稱具有革命性的轉變,掌握書籍的不再是少數人。(2)有助于文化的_______,提高了人們的文化修養(yǎng),促進了各民族的發(fā)展。?
書籍是人類用來記錄人類文明成就的重要工具,也是人類交融感情、取得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貢獻極大。從社會效益角度看,書籍使得古人的智慧結晶能保存下來并傳給后人;書籍可以通過對讀者進行思想教化,從而達到引導輿論的作用;書籍將讀者需要的信息迅速傳播,為讀者提供信息服務。
三、圖書館的成長1.作用:擔負保存人類文化典籍的職責,起源于對文字資料的收藏。2.概況
四、博物館的建設與發(fā)展1.世界(1)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創(chuàng)建了亞歷山大博學園,其中___________后來被稱為“亞歷山大博物館”,一般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2)1683年,牛津大學建立的__________博物館,被視作第一個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館。?(3)18世紀,博物館建設邁出重要的一步,大英博物館、法國的_________等重要的博物館都建立于這一時期。?
2.中國(1)19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人韓伯祿在_____建立的自然歷史博物院,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2)英國亞洲文會在上海設立了主要陳列____________的自然歷史與考古類博物館。?(3)1905年______在江蘇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成為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
建苑初期,博物苑藏品分自然、歷史、美術和教育四部分
(4)民國時期,先后建立國立歷史博物館和國立中央博物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分別改稱“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和“國立南京博物院”。(5)1925年10月10日,____________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國家支持下,故宮博物院藏品得到豐富,成為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6)1959年7月建成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綜合類軍事博物館。(7)2003年2月,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組建,是世界上____________最大的博物館。?(8)中國各地都建有綜合性博物館及專業(yè)博物館。這些博物館共同展現了中華文化的血脈綿延與燦爛輝煌。
3.作用(1)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2)是進行__________的重要場所,擔負著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使命。?
圖書館、博物館的建立有利于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開發(fā)智力資源、提供文化娛樂活動等,而且圖書館還是一個專門收集、整理、保存、傳播文獻并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和科研機構。
1.觀察教材第一子目圖片《白鹿洞書院揭示》并閱讀文字說明,該“揭示”作為書院的學規(guī),對后世產生了哪些影響?
提示 強化儒家思想的地位,凸顯儒學的教化功能,有利于儒家文化的傳承;同時,對科舉制的發(fā)展也起到支撐的作用;有利于鞏固統(tǒng)治。
2.閱讀教材第一子目“歷史縱橫”,談談你對留學教育的認識。
提示 促進了中國教育的現代化;培養(yǎng)出大批棟梁之材,促進了中國近代科技、經濟、軍事、思想文化、文學藝術水平的提高;引進了西方文化思想,促進了中國思想解放。
中國古代教育與近代教育的不同(1)教育目的:中國古代以培養(yǎng)封建官僚、鞏固封建統(tǒng)治為目的;中國近代以培養(yǎng)實用人才、救亡圖存為目的。(2)教育內容:中國古代以儒家經典為主,與科舉考試相結合;中國近代注重自然科學與實用技能,融匯中西。
泥版文書古代西亞一種刻在泥板上的文字記錄。其內容包括各種經濟文件、文學作品、法律條文和宗教典籍等,是研究古代西亞地區(qū)的重要史料。
3.明末清初來到中國的耶穌會士,翻譯、撰寫了許多介紹天文、歷算等方面知識的書籍,還把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典籍介紹到西方。這有何作用?
提示 對促進中西文化之間的交流、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清朝時,北京是印書中心,中央政府印書事屬內務府,其刊本均稱“內府本”。清朝北京城內除了內務府官刻外,還有許多書坊刻書,所刻除一般經史和八股文試卷外,還刻小說、民歌、俗曲、鼓詞、字典、法律及醫(yī)書等。思考:印刷書的發(fā)展產生了怎樣的作用?
提示 普及文化知識,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
書籍普及的原因(1)造紙業(yè)的發(fā)展。(2)印刷術的發(fā)明。(3)人們對書籍大量的需求。(4)政治、經濟、文化基礎。
中國古代圖書館的特點(1)出現較早:周朝就有相當于今天國家圖書館的機構——盟府。(2)官府主導:朝廷設有專門掌管典籍的史官。(3)重收藏,少開放:文獻流通量小,比較封閉,以藏為主,中國古代圖書館無論公藏、私藏,均是重在收藏,處于名副其實的“藏書樓”階段。(4)受技術條件影響較大。
中國古代藏書的發(fā)展歷程
中國古代藏書的主要特點(1)分官方藏書和私人藏書。(2)以保存書籍、延續(xù)文化為目的。(3)藏書館管理嚴格,具有封閉性。(4)官方藏書設專門官員,具有政治色彩,私人藏書具有宗族色彩。
圖書館的發(fā)展階段及主要特征
4.1974年,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將博物館定義為“一個不追求營利、為社會和社會發(fā)展服務的公開的永久性機構,為研究、教育和欣賞的目的,對人類和人類環(huán)境見證物進行搜集、保存、研究、傳播和展覽”。近代以來的博物館具有怎樣的職責?
提示 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也是進行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
民國時期我國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的特點(1)博物館被納入國家的社會教育體系,初步確立了國家對博物館的管理體制。(2)建立國家博物館,封建皇宮及皇室珍藏向社會開放。(3)制定博物館法令、規(guī)章,博物館收藏與陳列水平明顯提高。(4)職業(yè)意識增強,建立了全國性博物館團體,加強了博物館學術研究。(5)博物館數量顯著增加,類型趨向多樣化。
主題一 學校教育的發(fā)展
視角1書院教育的特點材料 宋初,文風日起,士子要求就學讀書,但政府尚無暇顧及教育,一批由私人創(chuàng)建的書院興盛起來①。由于書院不屬于官學體制,故都根據自己的需要聘請山長(注:指管理人員)或教師及開設課程。書院基本以“四書”“五經”為教材,此外,程頤、朱熹等人的作品都列為書院的重要讀物②。書院的教學,除教師講授外,還重視指導學生讀書和自修,對學生道德品質方面也有嚴格的要求③?!幾躁愒獣煹取吨袊糯臅褐贫取?br/>思考:根據材料,指出宋代書院的性質,并概括書院辦學的特點。
提示 性質:民辦私學。特點:側重弘揚儒家的倫理道德;讀書與行為修養(yǎng)并重(或重視學生品德修養(yǎng)或教學與品性修養(yǎng)有機結合);教學內容相對固定。
視角2中國近代教育的變化及其影響材料 近代以來,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各階層人民的教育觀念發(fā)生了相應的轉變。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失敗后,維新派積極推進新式學堂的開辦①。維新派認為,中國積貧積弱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良好的教育,為了變法,必先改革教育②。從京師大學堂到各省的實業(yè)學堂、南洋公學等各教學機構紛紛成立。長沙創(chuàng)辦的時務學堂和京師大學堂設立后,把經學、理學、掌故學等列為普通學,以高等算學、格致學、農學、礦學、商學、衛(wèi)生學等實學為專門學③。——摘編自張海鵬等《中國近代史》
思考:根據材料,指出與傳統(tǒng)書院相比,維新派開辦新式教育的變化有哪些?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
提示 變化:創(chuàng)辦近代新式學堂;內容上增加自然科學;學校專業(yè)化趨勢明顯;以培養(yǎng)變法人才、救亡圖存為目的。影響:傳播了西方文化;啟迪了國人的思想;有利于推動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培養(yǎng)了近代人才。
1.中國學校教育的發(fā)展歷程
2.近代教育的特點(1)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視教育立法,倡導以法治教。(5)出現了雙軌制。(6)形成了較系統(tǒng)的近代學校教育制度。
1.學塾,又稱私塾,是我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于家庭、宗族或鄉(xiāng)村內部的民間教育機構,以儒家思想為主要教學內容。(  )2.宋代的書院既是教學場所,又是學術研究中心。 (  )3.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標志是西學東漸趨勢的出現。 (  )
提示 京師大學堂的建立,是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標志。
1.古代中國教育鞏固了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凸顯了儒學的社會教化功能。但封建社會后期的文化專制政策阻礙了教育的發(fā)展,不利于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2.近代中國教育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緩慢且不系統(tǒ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收回教育主權,教育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主題二 圖書館、博物館與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視角1古代藏書的特點材料 官府藏書是我國古代發(fā)育最早的藏書體系,商周的中央及各地諸侯國都藏典設史①。漢代藏書主要分為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六大類內容②……乾隆朝編《四庫全書》、建七閣,南北分設,使官府藏書在建筑、組織、管理等方面更加規(guī)范和完善③。——據《中國藏書樓》等整理
思考:根據材料,概括中國古代藏書的特點。
提示 中國古代藏書歷史悠久;種類豐富;以政府為主導;注重傳承與創(chuàng)新;趨向制度化、規(guī)范化。
視角2近代歐洲博物館的興起材料 文藝復興以來,歐洲人開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熱潮,將從全世界搜羅、掠奪的奇珍異寶帶到了歐洲①。大量私人收藏的發(fā)展,為博物館的藏品積累做了準備②。17世紀開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響之下③,許多皇室和貴族的收藏品開始對部分公眾開放參觀。1683年,牛津大學通過接收英國貴族阿什莫林捐贈的各種器物和動植礦物標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館,這是世界上第一間永久向公眾和學者開放的博物館,并成為牛津大學的科學研究中心④?!幾猿赜烂贰豆膊┪镳^在歐洲的起源》
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歐洲公共博物館興起的原因。
提示 原因:文藝復興以后歐洲探索海外世界;歐洲對外殖民擴張和掠奪;私人收藏的發(fā)展;啟蒙運動傳播了平等思想;科學研究和教育的需要。
1.博物館的建設與發(fā)展
2.現代圖書館的社會功能(1)保存古籍——圖書館所保存的歷史文獻與人類古籍,是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民族文化傳承。(2)文獻開發(fā)——圖書館通過對文獻信息資源進行加工整理、開發(fā),方便讀者更好利用。如今,圖書館更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使館藏文獻走向數字化。(3)培養(yǎng)人才——圖書館,特別是高校圖書館中有大量學術資源,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培養(yǎng)高級專業(yè)人才。(4)教育功能——圖書館作為公共機構,通過提供書籍閱讀、開展各種系列講座與主題課堂,豐富人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
1.古文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是公元前7世紀的亞述巴尼拔王建立的。(  )2.中國古代朝廷設有專門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閣”“堂”“室”等藏書之所。(  )3.阿什莫林博物館被視作第一個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館。 (  )4.博物館全方位向公眾提供關于自然、文化各領域的知識。 (  )
1.圖書館的作用不僅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遺產,而且逐漸發(fā)展出服務公眾的職能。2.圖書館和博物館的建立,不僅可以傳承文化,使優(yōu)秀的文化得以繼續(xù)發(fā)展;同時,博物館作為一種文化產業(yè),能夠與經濟發(fā)生緊密的聯(lián)系,帶動一部分經濟的發(fā)展。
史學前沿——宋代書院教育的科舉化材料 通過科舉考試選拔的進士已經成為宋代文官的主體。讀書應試、追求科舉功名已經成為唐宋以來大多數古代讀書人自發(fā)的行動。經歷唐末五代的長期戰(zhàn)亂,趙宋朝廷更無力、亦無心發(fā)展官學。官學不僅無法從數量上滿足求學者的需要,而且宋代官學實際上并未很好地履行其教育職能。北宋的最高統(tǒng)治者認識到了書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朝廷面臨的士無求學之所的尷尬局面,于是通過賜書、賜額等方式,將其納入官方的監(jiān)管之下。可以說從宋代開始,書院自身已經進行了調整,即從單純追求學術研究與傳播的辦學模式向追求學術研究與傳播和為科舉服務并行的辦學模式轉變。——摘編自李兵、李文藝《對中國古代書院教育科舉化原因的思考》
【理論升華】 中國古代書院教育的特點(1)很多書院都是由當時著名學者主持,學生入學不受籍貫限制,并可自由擇師。(2)將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相結合。(3)教學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兼及一些實用學問。(4)書院經費來源多元。(5)書院的教學采取自學、共同研習和老師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啟發(fā)引導,提倡切磋討論。(6)書院不但傳授知識,更重在陶冶人的品德,講究身心涵養(yǎng)。(7)教育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適應統(tǒng)治階級需要的人才。
1.(2023河南洛陽高二聯(lián)考)明末,由于書院參與政治斗爭,學校在社會上、在政治與道義領域,表現出巨大的力量,黃宗羲將改革政治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學校,指出“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黃宗羲的這一思想(  )A.體現出反封建的色彩B.強調了學校的政治功用C.凸顯自我表現的個性D.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
解析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钡拇笾乱馑际且箤W校不僅僅成為養(yǎng)士的教育機關,而且成為國家議政的政治場所,可知黃宗羲強調學校的政治功能,主張加強學校輿論,通過士人參政分享國家政治權力來限制君權,B項正確;學校議政是封建政治下的一種政治活動,排除A項;黃宗羲的這一思想是從理政的角度思考,不是個性的自我表現,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排除D項。
2.(2023河南開封二模)元朝時,政府開辦眾多的官辦學校,方便蒙古人和色目人學習漢文化及入仕為官;同時以經義取士取代辭賦取士,確立了理學在科舉考試中的正統(tǒng)地位,科舉也越來越成為書院教育的風向標。元代科舉制(  )A.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承發(fā)展B.推動了書院教育轉向官學化C.有效提升了官僚隊伍整體素質D.帶動區(qū)域文化的交流與交融
解析 元朝開辦官學教授漢文化,以經義取士,推動書院教育傳授理學,這些措施都有利于理學的發(fā)展和中華文化的傳承,A項正確;元朝同時存在官辦學校和民間書院,從材料看不出書院教育轉向官學化,排除B項;元朝時期科舉不是主要的選官方式,“有效提升了官僚隊伍整體素質”夸大了元朝科舉制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主要講元朝科舉制促進理學發(fā)展,不涉及不同區(qū)域文化交流,排除D項。
1.下表反映了中國古代某一時期的學校系統(tǒng),該時期應是(  )
A.西周B.西漢C.唐朝D.明朝
解析 依據材料表格信息可知,這一時期有中央太學以及地方的私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是西漢時期,B項正確。
2.(2023海南儋州高三模擬)漢武帝時期的太學,只有幾位經學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到東漢中期,太學生已經達到三萬多人。該現象反映了(  )A.儒學地位上升B.私人講學風氣盛行C.官立學校出現D.地方教育系統(tǒng)建立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尊崇儒術,儒學地位上升,太學規(guī)模擴大,故A項正確;太學屬于官辦學校,不能說明私人講學風氣盛行,故B項錯誤;漢武帝之前就有官立學校,故C項錯誤;太學屬于中央學校,不能說明地方教育系統(tǒng)建立,故D項錯誤。
3.中古時期西歐的教會學校教授神學、數學、天文、音樂、文學等,培養(yǎng)學生具有服從、貞潔、安貧等品質。這表明教會學校(  )A.重視宗教倫理教化B.大力弘揚古典文化C.提倡積極入世態(tài)度D.促進理性思維形成
解析 根據材料“培養(yǎng)學生具有服從、貞潔、安貧等品質”可知,教會學校重視宗教倫理教化,A項正確;教會學校主要是進行倫理教化,并非弘揚古典文化,排除B項;“服從、貞潔、安貧”是一種消極入世態(tài)度,排除C項;教會學校教授神學,培養(yǎng)學生具有服從、貞潔、安貧等品質,不屬于理性思維,排除D項。
4.(2023江西宜春高二聯(lián)考)北宋仁宗時期,政府設立“校正醫(yī)書局”,大量校訂刊行古典醫(yī)籍,并利用印刷術發(fā)明的契機,鼓勵地方官府大量刊印醫(yī)書。該項舉措(  )A.普及了活字印刷術B.傳播了中醫(yī)學知識C.建立了救災防疫體系D.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政府組織人力物力,利用先進技術,大量校訂刊行醫(yī)書,促進了中醫(yī)學知識的傳播,B項正確;北宋畢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并未在當時得到普及,A項錯誤;材料與救災防疫體系的建立無關,C項錯誤;北宋政府大力推進醫(yī)書刊印并未推動政府職能轉變,D項錯誤。
5.(2023江蘇揚州高三聯(lián)考)《豐湖書藏四約·借書約》明白地說:“今之書藏,乃一府之公物,非一人之私有,與藏書家不同,不借不如不藏,不讀不如不借。”類似這樣的書約在晚清書院中屢見不鮮。這種藏書理念(  )A.豐富了國家藏書功能B.孕育了經世致用思想C.推動書院向近代邁進D.引領了中國教育方向
解析 根據材料“今之書藏,乃一府之公物,非一人之私有,與藏書家不同,不借不如不藏,不讀不如不借”可知,材料強調了晚清書院追求藏書的實用性價值,增強了其公益性功能,有利于書院向近代邁進,C項正確;材料僅涉及書院藏書的用途問題,未涉及國家藏書的功能,排除A項;經世致用思想在明末清初就已經出現,排除B項;材料與中國教育的發(fā)展方向無關,排除D項。

相關課件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六單元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課文課件ppt: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六單元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課文課件ppt,共4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近代大學,拿破侖,京師大學堂,清華學堂,全面發(fā)展,科教興國,紙草書卷,谷登堡,京師圖書館,亞歷山大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歷史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課文課件ppt:

這是一份歷史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課文課件ppt,共5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單元概覽?明要求,目標展示?定方向,基礎必備?探新知,國子監(jiān),學在官府,科舉考試,大學區(qū),柏林大學,商業(yè)化,中央政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課文課件ppt:

這是一份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課文課件ppt,共24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課文ppt課件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課文ppt課件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六單元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課文課件ppt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六單元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課文課件ppt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課文ppt課件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課文ppt課件

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六單元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課文ppt課件

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第六單元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課文ppt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電子課本

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