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時18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1.氣壓帶對氣候的影響
2.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3.氣壓帶和風帶的交替控制對氣候的影響
(1)受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的地區(qū),氣候特點呈現(xiàn)顯著的季節(jié)差異。
(2)一個地區(qū)氣候的形成是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綜合影響的結(jié)果。
4.氣候與自然景觀
(1)同一緯度地區(qū),不同氣候類型自然景觀不同
(2)不同緯度地區(qū),同一氣候類型的不同時間,自然景觀不同。舉例如下:
塞倫蓋蒂和馬薩伊馬拉均為干濕季分明的熱帶草原氣候。由于赤道低壓帶的季節(jié)移動,每年5月中下旬,雨帶向北移動,塞倫蓋蒂地區(qū)進入干季,而其北側(cè)的馬薩伊馬拉會延遲進入干季,食草動物便追隨降水由南往北遷徙到馬薩伊馬拉;每年10月前后,塞倫蓋蒂重返濕季,由于草原面積較小的馬薩伊馬拉無法提供長期的食物,食草動物便回遷到塞倫蓋蒂。
1.氣候要素——氣溫
(1)影響氣溫的因素分析
(2)造成兩地氣溫差異因素的分析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較遠的南北兩地,則年均溫大小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一般考慮緯度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較遠的東西兩地,則年(日)溫差大小的主要影響因素一般考慮海陸位置(距海遠近)因素。
③如果是距離較近的兩地,氣溫大小有明顯差異,則一般考慮地形因素。
④如果是位于大陸同緯度東西岸的兩地,則氣溫大小差異一般要考慮洋流因素。
⑤如果某地冬溫明顯偏高,則可能有地形對冬季風起阻擋作用,??紤]地形因素;如果夏溫明顯偏低,則可能位于海拔較高的山地或高原。
2.氣候要素——降水
(1)形成條件
①充足的水汽供應;
②氣流上升達到過飽和狀態(tài);
③有足夠的凝結(jié)核;
④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的類型
(3)影響降水的因素分析
(4)造成兩地降水差異的主要因素的判斷方法
①首先根據(jù)經(jīng)緯度、海陸位置等判斷兩地所處的氣壓帶、風帶位置,即大氣環(huán)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較近的兩地,降水有明顯差異,一般考慮受地形(迎、背風坡)因素的影響。
③如果是大陸東西兩岸的兩地,除考慮大氣環(huán)流因素外,一般還要考慮受洋流因素的影響。
(2022·廣東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納木錯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側(cè),湖泊面積2 015 km2,湖面海拔4 718 m。在其沿岸,曾發(fā)現(xiàn)高于現(xiàn)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線。仁錯位于納木錯西側(cè),湖面海拔4 648 m。雄曲和那曲兩河分別匯入納木錯和仁錯。納木錯地處夏季風影響邊緣區(qū),冬半年盛行西風,在10~11月期間,湖泊東側(cè)區(qū)域降水相對較多。圖a示意納木錯和仁錯所在區(qū)域自然地理環(huán)境;圖b示意兩湖分水嶺區(qū)域水系與地形特征。
(1)分析10~11月期間納木錯東側(cè)區(qū)域降水相對較多的原因。(6分)
(2)結(jié)合河流侵蝕的知識,分析圖b中虛線框所示區(qū)域水系演化過程與趨勢。(6分)
(3)從全球變暖的角度考慮,說明未來納木錯能夠與仁錯貫通的理由。(8分)
[關(guān)鍵信息點撥]
答案 (1)此期間納木錯東側(cè)區(qū)域位于西風下風向,受西風影響加強;西風經(jīng)過湖區(qū)時,湖泊為西風提供熱量和水汽;湖泊東側(cè)區(qū)域地勢較高,易產(chǎn)生地形雨。
(2)那曲凹岸處向東侵蝕,雄曲凹岸處向西侵蝕;侵蝕持續(xù)進行,分水嶺將被切開;發(fā)生河流襲奪,兩河流連通。
(3)兩湖分水嶺海拔低于4 740 m;納木錯湖面海拔曾達到4 748 m,高于分水嶺和仁錯湖面海拔,說明兩湖曾經(jīng)貫通;隨著全球變暖,注入兩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漲;如果湖面上漲超過分水嶺海拔,兩湖將再次貫通。(本大題答案僅供參考)
考向1 通過“影響降水的因素”考查“綜合思維”
(2023·云南麗江市期末)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鄭州市出現(xiàn)了歷史罕見的極端強降雨天氣,鄭州一日降水量超過其常年全年的1/3,并持續(xù)數(shù)日。下圖示意2021年7月20日11時我國局部區(qū)域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分布。據(jù)此完成1~2題。
1.此次鄭州市極端強降水雨量大、持續(xù)時間長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抬升 ②大氣環(huán)流穩(wěn)定 ③臺風經(jīng)過 ④副熱帶高氣壓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此次鄭州暴雨的水汽由( )
A.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
B.偏東風從東部海域帶來
C.東南季風從南部海域帶來
D.高壓脊從東北部海域帶來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題,由圖可知,當時并沒有臺風經(jīng)過鄭州市,排除③;若為副高控制,當?shù)貞匝谉?、干燥天氣為主,排除④。由圖示可知,我國東部海域有強臺風影響,河南位于黃土高原東側(cè)、太行山區(qū)南側(cè),地形對東來氣流抬升顯著,使得強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區(qū),且穩(wěn)定少動,造成河南中西部長時間出現(xiàn)降水天氣,①②正確,故選A。第2題,根據(jù)海平面等壓線圖可知,我國東部洋面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zhuǎn)的氣旋,氣旋北側(cè)是偏東風,高壓脊增加了與低壓中心之間的氣壓差,加劇偏東風,在臺風與副熱帶高壓的氣流引導下,大量水汽被源源不斷地從海上輸送到陸地,給河南帶去大量水汽,B 正確。
考向2 通過“氣候與自然景觀”考查“區(qū)域認知”
下圖為“世界某地的氣溫累計、降水距平圖(距平:與平均值的差值)”。讀圖,完成3~4題。
3.圖中該地區(qū)對應的氣候類型是( )
A.熱帶雨林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地中海氣候
4.對該地區(qū)自然植被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
A.植被高大茂密,種類豐富,結(jié)構(gòu)復雜
B.有明顯季相變化,夏季盛葉冬季無葉
C.終年常綠,喬木多革質(zhì)葉片
D.葉子堅硬,葉面多有蠟質(zhì)層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題,依據(jù)圖中降水距平可推斷,該地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集中在7、8月份;氣溫累計曲線一直呈上升趨勢,最冷月平均氣溫大于0 ℃。5~9月氣溫累計曲線斜率大,氣溫增加多,說明夏季氣溫高。因此該地區(qū)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對應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故選B。第4題,植被高大茂密,種類豐富,結(jié)構(gòu)復雜,對應的是熱帶雨林氣候;有明顯季相變化,夏季盛葉冬季無葉,對應的是溫帶季風氣候;終年常綠,喬木多革質(zhì)葉片,對應的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葉子堅硬,葉面多有蠟質(zhì)層,對應的是地中海氣候。故選C。
圖形判讀5 等溫線圖的判讀
等溫線圖是描述某地區(qū)氣溫分布狀況的地圖,因氣溫與其他地理要素的密切相關(guān)性,成為高考綜合考查中的重要圖類之一,判讀的重點是等溫線的分布及變化趨勢。
1.等溫線數(shù)值的判讀
(1)彎曲狀況:主要看等溫線彎曲的方向,若向數(shù)值大的方向彎曲,其中間區(qū)域數(shù)值低于兩側(cè)(如上圖中①地);反之,數(shù)值高于兩側(cè)(如上圖中②地)。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閉合狀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等溫線走向及其影響因素
3.等溫線的疏密及其影響因素
等溫線的疏密反映溫差的大小,等溫線密集,溫差較大;等溫線稀疏,溫差較小。
(202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下圖為“北美(局部)7月等溫線示意圖”。據(jù)此完成1~2題。
1.該區(qū)域中N地等溫線向南凸出明顯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太陽輻射 B.海陸分布
C.地形 D.洋流
2.據(jù)上圖推測,M的數(shù)值最可能是( )
A.16 B.20 C.24 D.28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題,圖中N處等溫線明顯向南凸出,等溫線向低緯凸出說明比同緯度其他地區(qū)氣溫低,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該地為北美阿巴拉契亞山脈,山地海拔高,氣溫低,即等溫線變化是受地形因素影響,C正確。受太陽輻射影響等溫線大體與緯線平行,A錯誤;受海陸分布影響等溫線大體與海岸線平行,B錯誤;洋流對沿海地區(qū)的氣候影響顯著,D錯誤。第2題,M所在的等溫線為閉合曲線,該地有河流發(fā)源,說明海拔較高,則溫度更低,M所在的等溫線位于20 ℃等溫線與24 ℃等溫線之間,則M的數(shù)值最可能為20 ℃。故選B。
3.下面圖1為“某區(qū)域的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圖2為“某地的月降水量與日最高、最低氣溫的月平均值的變化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2分)
(1)說出影響圖1中①處等溫線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2分)
(2)對比圖1中海陸平均氣溫的空間分布差異特點。(6分)
(3)簡述圖2氣溫、降水特征,說出其所對應的氣候類型,判斷該氣候類型最有可能分布于圖1中②③④中的哪一個。(4分)
答案 (1)寒流流經(jīng)。
(2)海洋上北暖南冷,陸地上南暖北冷(15°S以北陸地氣溫低于海洋氣溫,以南陸地氣溫高于海洋氣溫)。海洋上溫度梯度較小,有密集等溫線平行于海岸線分布。陸地上存在封閉等溫線(高低溫中心),海洋上不存在。
(3)全年高溫(最冷月均溫>20 ℃),大致分干濕兩季。熱帶草原氣候。②。
課時精練
(2023·廣西柳州市模擬)下圖為“某區(qū)域1981~2010年年平均氣溫分布圖”。據(jù)此完成1~3題。
1.影響甲地附近等溫線平行且密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洋流 ②地形 ③緯度 ④植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關(guān)于該區(qū)域年平均氣溫分布特點最合理的描述是( )
A.由西南向東北升高 B.由西南向東北降低
C.由東南向西北升高 D.由東南向西北降低
3.下列關(guān)于甲、乙、丙、丁四地氣候特征的正確描述是( )
①甲地與丁地冬季易受鋒面氣旋影響 ②乙地附近地區(qū)常年受盛行西風影響,氣候類型單一 ③丙地因受來自極地的冷空氣和來自熱帶的暖空氣影響,氣溫年較差大 ④丁地夏季干燥無雨,日照強,炎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A 2.B 3.B
解析 第1題,由圖可知,圖示等溫線平行且密集分布區(qū)是東北太平洋與北美西北區(qū)域一帶,太平洋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流經(jīng),增溫作用明顯,同時大陸側(cè)有海岸山脈分布,隨著海拔上升,氣溫下降明顯,溫差大,導致等溫線密集,①②正確;緯度差異形成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而圖示甲地附近等溫線呈西北—東南走向,大體與海岸線平行,③錯誤;植被對等溫線分布影響較小,④錯誤。故選A。第2題,圖示區(qū)域跨緯度20°,氣溫應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即南高北低,而密集平行等溫線呈西北—東南走向,氣溫沿西南向東北遞變,據(jù)此判斷圖示區(qū)域內(nèi)西南氣溫高、東北氣溫低,故選B。第3題,甲地、丁地均位于40°N~60°N大陸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易受溫帶鋒面氣旋影響,降水較多,①正確;乙地附近等溫線密集,為高山氣候區(qū),垂直差異明顯,氣候類型多樣,②錯誤;丙地等溫線稀疏,地處北美中部平原地區(qū),南北貫通,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的影響,氣溫年較差大,③正確;丁地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受盛行西風影響,溫和濕潤,④錯誤。故選B。
大氣降水是主要氣候要素之一,降水的多少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圖為世界某島嶼7月降水分布。據(jù)此完成4~5題。
4.該島嶼7月份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干燥的東北信風影響
B.寒流降溫減濕作用增強
C.位于盛行西風的背風坡
D.受副熱帶高壓控制
5.該島嶼甲地的主要降水類型是( )
A.對流雨 B.地形雨
C.鋒面雨 D.臺風雨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題,據(jù)經(jīng)緯度位置可知,該島嶼7月份不受東北信風影響,而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難以成云致雨,A錯誤、D正確。該島嶼位于地中海,不受寒流影響,B錯誤。7月份整個島嶼降水少,與背風坡沒有關(guān)系,C錯誤。第5題,由圖可知,甲地等降水量線呈閉合狀態(tài),為島嶼該月降水最多的區(qū)域,圖中顯示,該區(qū)域為當?shù)睾恿鞯脑吹兀虼嗽搮^(qū)域為島嶼的山地分布區(qū),由于山地抬升,多地形雨,故選B。
(2023·江蘇常州市期末)下圖表示某大陸西海岸年降水量分布狀況。讀圖完成6~8題。
6.該大陸最可能為( )
A.亞歐大陸 B.非洲大陸
C.北美大陸 D.南美大陸
7.與該大陸同緯度東岸相比,M地降水( )
A.總量大,季節(jié)變化大
B.總量小,季節(jié)變化大
C.總量大,季節(jié)變化小
D.總量小,季節(jié)變化小
8.N地的典型植被為適應氣候而形成的顯著特征有( )
A.葉面寬大,多氣孔 B.根系發(fā)達,葉刺化
C.葉質(zhì)堅硬,樹皮厚 D.冬季落葉,夏蔥綠
答案 6.C 7.B 8.D
解析 第6題,亞歐大陸西岸大致是35°N~70°N,A錯誤;非洲大陸主要位于南北半球35°之間,B錯誤;北美大陸大致是7°N至71°N,該大陸最可能為北美大陸,C正確;南美大陸大致是12°N向南至53°S,D錯誤。第7題,該大陸最可能為北美大陸,與該大陸同緯度東岸相比,M地位于東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總量小,是熱帶草原氣候,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同緯度東岸是東北信風迎風坡,降水多,是熱帶雨林氣候,故選B。第8題,從緯度位置可以判斷,N地主要受西風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該植被為適應氣候而形成的顯著特征有冬季落葉、夏蔥綠,D正確;葉面寬大、多氣孔是熱帶或亞熱帶植被的特點,A錯誤;根系發(fā)達、葉刺化是沙漠等干旱地區(qū)的植被特征,B錯誤;葉質(zhì)堅硬、樹皮厚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植被的特點,C錯誤。
(2023·浙江省金華十校模擬)讀“南美洲某區(qū)域5~10月降水量分布圖”,完成9~10題。
9.下列關(guān)于①地氣候特征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年降水量不足125 mm
B.全年高溫少雨
C.5~10月降水較多
D.有明顯干濕季
10.①地成為該時期少雨中心的原因主要是( )
A.受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
B.地勢較高阻擋東部水汽
C.平原地形氣流抬升較弱
D.受寒流降溫減濕的影響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題,讀圖可知①地位于10°S附近,5~10月降水量不足125 mm,不是年降水量不足125 mm,A錯誤;由所學知識可知,該地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有明顯干濕兩季,B錯誤、D正確;該地5~10月受信風帶控制,為干季,降水較少,C錯誤。第10題,①地成為該時期少雨中心的原因是氣壓帶、風帶北移,該地此時受東南信風影響,A錯誤;讀圖可知東部地區(qū)降水多,且等降水量線分布密集,可知東部地形抬升,形成迎風坡降水,而①地受東部地形阻擋水汽不易深入,B正確;此處為巴西高原,不是平原地形,C錯誤;該地位于內(nèi)陸地區(qū),不受洋流影響,且東部大洋上是暖流,D錯誤。
日最高溫一般出現(xiàn)在14時左右。但晝長越短,日最高氣溫越接近正午;晝越長,日最高氣溫出現(xiàn)的時間越晚。下圖示意2002~2011年某地半年中整點平均氣溫的日變化。據(jù)此完成11~12題。
11.該地整點平均氣溫的日變化表明,該地( )
A.地勢高 B.緯度高
C.植被茂密 D.半年陰雨
12.圖中數(shù)據(jù)信息來自該地區(qū)的( )
A.夏半年 B.冬半年
C.上半年 D.下半年
答案 11.B 12.A
解析 第11題,讀圖可知,該地所示的半年中,日平均氣溫較低,為-0.5 ℃,且整點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xiàn)在19時前后。根據(jù)材料,晝越長,日最高氣溫出現(xiàn)的時間越晚,說明該地此半年晝很長,夜很短,應位于高緯度地區(qū),B正確。其余選項均不能由整點平均氣溫推出。第12題,根據(jù)材料,晝越長,日最高氣溫出現(xiàn)的時間越晚,說明該地此半年晝很長,夜很短,所以圖中所示信息為高緯度地區(qū)夏半年的氣溫統(tǒng)計數(shù)據(jù),A正確。
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素有“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成為內(nèi)蒙古重要農(nóng)耕區(qū)。河套平原地區(qū)降水不但東西差異較大,南北方向降水也有變化。圖1為河套平原周邊地區(qū)地形及年降水量線分布圖,圖2為圖1中沿108°E經(jīng)線的年降水量變化曲線。
(1)說出圖1所示地區(qū)的地形特征。(4分)
(2)分析圖2中M地降水少和N地降水多的原因。(6分)
(3)簡述河套平原的氣候特點并分析其成因。(6分)
答案 (1)中間低,南北兩側(cè)高;中部主要為河谷和平原,南側(cè)為高原,北側(cè)為山地。
(2)東南季風挾帶水汽深入內(nèi)陸;經(jīng)過黃河谷地時(M地附近),氣流下沉增溫,水汽不易凝結(jié),降水較少;在陰山南坡(N地附近)受地形抬升影響,水汽易凝結(jié),降水較多。
(3)特點:冬冷夏熱,降水較少,降水集中于夏季。
原因:受干冷的冬季風影響較強,冬季寒冷干燥;受暖濕的東南季風影響較弱。[課程標準] 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并分析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氣候?qū)ψ匀坏乩砭坝^形成的影響。
[體系架構(gòu)]
[基本概念] 氣候、氣溫、降水、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臺風雨。
[基本原理] 氣溫、降水的影響因素;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及其氣候特點。
氣壓帶
對氣候的影響
低壓帶
盛行上升氣流,水汽容易凝結(jié),降水豐富,氣候濕潤
高壓帶
盛行下沉氣流,水汽不易凝結(jié),降水稀少。其中,暖高壓控制的地區(qū)氣候炎熱干燥,冷高壓控制的地區(qū)氣候寒冷干燥
風帶
對氣候的影響
高低緯間
低緯度→高緯度
氣溫由高變低,水汽容易凝結(jié),降水較多
高緯度→低緯度
氣溫由低變高,水汽不易凝結(jié),降水較少
海陸間
海洋→陸地
水汽充沛,降水較多
陸地→海洋
水汽稀少,降水較少
撒哈拉沙漠
我國南方地區(qū)
氣候類型
熱帶沙漠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特征
終年炎熱、少雨,溫差大
雨熱同期,降水豐富
水文
河流稀少
河網(wǎng)密集
地貌
風力作用強,空氣極為干燥,風沙地貌廣布
流水作用強,河流地貌廣泛發(fā)育
植被
只有少數(shù)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觀
植被繁茂,形成常綠闊葉林景觀
因素
具體表現(xiàn)
緯度因素
緯度低,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能多,氣溫高,日較差大,年較差?。?br>緯度高,太陽高度小,太陽輻射能少,氣溫低,日較差小,年較差大
海陸分布
沿海:冬季降溫慢,夏季升溫慢,冬溫夏涼,氣溫年較差??;
內(nèi)陸:冬季降溫快,夏季升溫快,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
地形
海拔
地勢高,氣溫低;地勢低,氣溫高
山地阻擋
冷空氣受阻、堆積,迎風側(cè)氣溫更低,背風側(cè)氣溫較高;
暖空氣受阻、堆積,迎風側(cè)氣溫更高,背風側(cè)氣溫較低
封閉地形
谷地、盆地等地形封閉,熱量不易擴散,氣溫較高
坡向
山地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
洋流
暖流增溫,寒流降溫
冬季風
如距離冬季風源地越近,氣溫越低
對流雨
地形雨
鋒面雨
臺風雨
圖示
成因
大氣受熱膨脹上升,水汽在高空冷卻凝結(jié)
迎風坡:暖濕空氣被迫抬升,氣溫降低,飽和空氣成云致雨。背風坡:空氣下沉,氣溫升高,降雨減少
冷、暖氣團相遇,暖氣團上升,水汽冷凝
暖濕空氣圍繞臺風中心旋轉(zhuǎn)上升
特征
強度大、歷時短、范圍小,常伴有暴風、雷電
在迎風坡產(chǎn)生降水,背風坡降水少
持續(xù)的時間長,范圍廣,強度小
強度大,多為暴雨,且常伴有狂風、雷電,歷時短
分布
主要在赤道地區(qū),我國夏季的午后也會出現(xiàn)
山地的迎風坡
我國東部地區(qū)夏秋季節(jié)
我國夏秋季節(jié)的東南沿海
因素
具體表現(xiàn)
大氣環(huán)流
①氣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壓帶;
②風由低緯度吹向高緯度易形成降水,如西風帶控制區(qū)降水較多;
③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區(qū)降水較少;
④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易形成降水,如夏季風
海陸位置
深居內(nèi)陸,大陸性強,降水少;位于沿海,海洋性強,降水豐富
地形
坡向
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類型
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閉,水汽難以進入;赤道附近地勢高的地區(qū),對流減弱,降水減少
山脈走向
與氣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與氣流方向垂直,阻擋水汽深入
洋流
暖流增濕;寒流減濕
下墊面
植被覆蓋率高,水域面積大,大氣中水汽含量充足;裸地水汽含量少
人類活動
凝結(jié)核(城市雨島)
結(jié)合納木錯的位置,可推測該湖泊的主要補給水源為高山冰雪融水。
納木錯湖面海拔曾達到4 748 m,高于仁錯的湖面海拔(4 648 m)和兩湖的分水嶺(圖中海拔
低于4 740 m),說明兩湖曾經(jīng)貫通。
圖中河流從南部山區(qū)流出,在遇到地形阻擋后分流,但兩條河流凹岸處均受到侵蝕,隨著
時間推移,兩條河流凹岸處距離因不斷侵蝕而縮短。
納木錯地處夏季風影響邊緣區(qū),冬半年盛行西風,納木錯東側(cè)區(qū)域位于西風的下風向,湖
面沒有結(jié)冰時,西風帶來納木錯湖面的水汽,吹向納木錯東岸,再加上納木錯東側(cè)區(qū)域的地勢較高,易形成地形雨。
等溫線走向
示意圖
影響因素
等溫線與緯線平行
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因緯度而不同)
等溫線大體與海岸線平行
海陸位置(氣溫由沿海向內(nèi)陸遞變)
1月,全球大陸等溫線向南凸出,海洋相反;7月,全球大陸等溫線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即:1(月)陸(向)南(彎曲),7(月)陸(向)北(彎曲)
海陸分布(海陸熱力差異)
與等高線平行(與山脈走向、高原邊緣平行)
地形(等溫線延伸到高地,急轉(zhuǎn)彎曲)
暖流:向高緯方向凸出;
寒流:向低緯方向凸出
洋流(暖流增溫,寒流降溫)
盆地閉合曲線(夏季是炎熱中心,冬季是溫暖中心)
地形(夏季不易散熱,下沉氣流增溫,冬季山嶺屏障)
山地閉合曲線(冬季、夏季均為低溫)
地勢(氣溫垂直遞減,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約0.6 ℃)
季節(jié)
冬季等溫線密集,夏季等溫線稀疏。因為冬季各地溫差較夏季大
溫度帶
溫帶地區(qū)等溫線密集,熱帶地區(qū)等溫線稀疏。因為溫帶地區(qū)的氣溫差異大于終年高溫的熱帶地區(qū)
海陸位置
陸地等溫線密集,海洋等溫線稀疏。因為陸地表面形態(tài)復雜,海洋表面性質(zhì)單一且熱容量大,所以陸地的溫差大于海洋
大氣
鋒面天氣系統(tǒng)中鋒線附近冷暖差別大,等溫線密集
洋流
寒暖流交匯處等溫線密集,因為冷暖差別大
地形
平原、高原面上等溫線稀疏,山地和高原邊緣地區(qū)的等溫線比較密集
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精品學案 第5部分 第1章 第1講 課時79 西亞 非洲(含解析),共17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精品學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講 課時36 土壤(含解析),共10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精品學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講 課時35 植被(含解析),共11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