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2020-2021學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新紀元實驗學校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卷

    • 528.5 KB
    • 2023-10-10 14:35
    • 130
    • 0
    • 首發(fā)最新試卷真題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2020-2021學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新紀元實驗學校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卷第1頁
    1/44
    2020-2021學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新紀元實驗學校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卷第2頁
    2/44
    2020-2021學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新紀元實驗學校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卷第3頁
    3/44
    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2020-2021學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新紀元實驗學校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卷

    展開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新紀元實驗學校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卷,共4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0-2021學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新紀元實驗學校九年級(上)期中科學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有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4分)下列實驗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br /> A.稀釋濃硫酸 B.測溶液pH
    C.聞食醋 D.檢查裝置氣密性
    2.(4分)如圖所示為一只正在空中飛行的足球(不計空氣阻力),足球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br />
    A.運動員對足球做了功 B.重力對足球做了功
    C.足球的勢能不斷減小 D.足球的動能不斷增大
    3.(4分)超市里買來的餅干、堅果類食品使用鋁箔來包裝,鋁能制作成鋁箔,這是利用了鋁的(  )
    A.延展性 B.導電性 C.導熱性 D.熔點高
    4.(4分)下列是一些新鮮果汁的pH,胃酸過多的病人空腹時最宜食用的是(  )
    A.檸檬汁(pH:2~3) B.蘋果汁(pH:3~4)
    C.西瓜汁(pH:5~6) D.玉米汁(pH:7~8)
    5.(4分)如圖所示是同學們常用的燕尾夾,MON可以看作一個杠桿。當用力摁住N點打開夾子時,此杠桿示意圖表示合理的是( ?。?br />
    A. B.
    C. D.
    6.(4分)一種新型“即熱飯盒”,其飯盒底部分為兩層,一層盛有水
    層,即發(fā)生反應:Mg+2H2OMg(OH)2+H2↑。從化學反應基本類型分析,該反應屬于(  )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7.(4分)下列依據(jù)實驗目的所進行的操作,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操作
    A
    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錳
    將反應得到的混合物溶解后直接加熱蒸發(fā)
    B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
    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中,觀察木條是否復燃
    C
    鑒別鹽酸和硫酸
    取樣后滴加氯化鋇溶液,觀察是否變渾濁
    D
    比較銅和銀的化學活動性順序
    將兩種金屬與等質(zhì)量且同濃度的鹽酸反應,觀察產(chǎn)生氣泡的快慢
    A.A B.B C.C D.D
    8.(4分)晾曬三條相同的濕毛巾,下列做法最有可能讓衣架保持水平的是( ?。?br /> A. B.
    C. D.
    9.(4分)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明顯向右移動,使用的液體M和固體N可能是( ?。?br /> ①水和氫氧化鈉;②稀硫酸和鋅;③稀鹽酸和石灰石;⑤水和消石灰;⑥稀鹽酸和銀。(加入液體的體積忽略不計)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10.(4分)如圖是小球從某高度處由靜止下落的路程h與時間t的關系圖,則下列重力對該球做功大小與時間的關系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11.(4分)在“創(chuàng)新實驗裝置”的競賽中,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如圖是同學對實驗中的部分現(xiàn)象進行的預測( ?。?br />
    A.裝置①中黑色固體消失 B.裝置②產(chǎn)生藍色沉淀
    C.裝置②中會有氣泡冒出 D.裝置③產(chǎn)生藍色沉淀
    12.(4分)取相同質(zhì)量的鐵、鎂、鋁磨成粉末,分別加入到等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充分反應后,①、②、③分別代表其中一種金屬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①和②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相等)。根據(jù)圖像( ?。?br />
    A.三種金屬肯定都沒有剩余
    B.至少有兩種金屬沒有剩余
    C.至少有一種金屬沒有剩余
    D.稀硫酸一定都沒有剩余
    13.(4分)在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我國自行研發(fā)的多款新型導彈首次亮相。如圖所示的車載導彈發(fā)射裝備通過液壓撐桿將水平放置的導彈發(fā)射架支撐到一定發(fā)射角度(設液壓撐桿與導彈發(fā)射架始終垂直),在這一過程中(  )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
    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
    14.(4分)家用電器中常使用大量的印刷電路板,在制電路板時常用氯化鐵溶液作為“腐蝕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2FeCl3+Cu=2FeCl2+CuCl2.現(xiàn)向盛有FeCl3溶液的燒杯中,同時加入鐵粉和銅粉,反應結束后(  )
    A.燒杯中有銅、沒有鐵 B.燒杯中銅、鐵都有
    C.燒杯中有鐵、沒有銅 D.燒杯中銅、鐵都沒有
    15.(4分)小明學了力學知識后,做了如下實驗。他用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F拉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如圖甲,繪制了圖中的乙、丙兩圖,乙圖表示F與時間t的關系,結合已知條件及兩圖像可知,下面選項中不正確的是(  )
    A.第2秒時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為2N
    B.前3秒拉力的功率為4.5W
    C.3秒后拉力的功率為6W
    D.1﹣3秒內(nèi)拉力做功為9J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空2分,共40分)
    16.(4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撿拾垃圾是有助于減少環(huán)境污染的一種簡單方法。小紅在江邊撿拾的垃圾有以下幾種:

    A.塑料瓶
    B.泡沫飯盒
    C.易拉罐
    D.舊衣服
    (1)其中屬于有機物的是    (填字母)
    (2)垃圾分類變廢為寶,小紅應將易拉罐放入    收集容器(選填“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或者“廚余垃圾”)。
    17.(6分)楊梅是溫州地區(qū)的水果特產(chǎn),楊梅中含有檸檬酸(C6H8O7),可促進食欲。
    (1)檸檬酸是一種酸,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    色。
    (2)檸檬酸從物質(zhì)分類角度分析,其屬于化合物中的    。
    (3)檸檬酸中各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的模型如圖所示,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    。

    18.(4分)滑梯是小朋友喜歡的玩樂項目,一位重為200牛的小朋友從滑梯頂端下滑至地面(如圖所示),已知滑梯長5米
    (1)下滑過程中,小朋友的勢能在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2)重力對小朋友所做的功為    焦。

    19.(6分)如圖所示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
    (1)該反應中的還原劑是   ??;
    (2)實驗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目的是    。
    (3)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會生成磚紅色氧化亞銅(Cu2O),氧化亞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    。

    20.(4分)科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發(fā)現(xiàn)了一瓶標簽受到腐蝕(如圖)的無色溶液,他們對這瓶無色溶液做出下列四種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H2SO4溶液;
    猜想二:可能是BaSO4溶液;
    猜想三:可能是Na2SO4溶液;
    猜想四:可能是CuSO4溶液。
    (1)大家討論后,認為猜想    一定不成立。
    (2)剩余溶液小科同學選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進行鑒別,你是否認同小科的方案,并說明你的理由    。

    21.(6分)甲、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網(wǎng)球。如圖所示,在同一高度同時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將甲球豎直向下拋出、乙球豎直向上拋出  ?。ㄟx填“相等”或“不相等”);落地前的運動過程中,甲球的動能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乙球的機械能  ?。ㄟx填“增大”“先增大后減小”“減小”或“不變”)。

    22.(4分)如圖甲所示,向盛有CuO的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CuO全部溶解并得到藍色溶液;繼續(xù)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試管靜置后,向上層清液中繼續(xù)滴加NaOH溶液,且新生成的沉淀質(zhì)量跟滴加的NaOH溶液質(zhì)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1)寫出CuO全部溶解的化學方程式   。
    (2)圖乙中A點對應溶液中溶質(zhì)所有可能的組成有   。
    23.(6分)如圖所示,杠桿AB放在鋼制圓柱體的正中央水平凹槽CD中,杠桿AB能以凹槽兩端的C點或D點為支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左端重物G=20N。當作用在B點豎直向下的拉力F足夠大時,杠桿容易繞   ?。ㄟx填“C”或“D”)點翻轉(zhuǎn),為使杠桿AB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1=   N的最小值,最大值F2=   N。(杠桿、細繩的質(zhì)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計)

    三、實驗探究題(本題有4小題,第27(2)題6分,其余每空3分,共36分)
    24.(9分)小明在學習了硫酸的性質(zhì)后閱讀資料得知,硫代硫酸鈉(海波)也能和稀硫酸反應,小明進行如下實驗:

    ①在白紙中心用筆畫一個“十”字;
    ②取硫代硫酸鈉溶液50毫升倒入錐形瓶中,用酒精燈加熱,使之溫度為30℃;
    ③將錐形瓶放在白紙上,瓶底中心對準“十”字的中心(如圖甲);
    ④取5毫升稀硫酸加入錐形瓶中,塞上橡膠塞,觀察記錄“十”字被遮住看不見時所需要的時間;
    ⑤再取3個錐形瓶,在40℃、50℃、60℃時重復步驟②③④,整理數(shù)據(jù)(如圖乙)
    (1)裝置甲中氣球的作用是    。
    (2)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小明發(fā)現(xiàn)④中加入是常溫下的稀硫酸,對實驗結果可能有影響,他可以對實驗進行的改進是:   。
    25.(9分)將輕質(zhì)細繩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一個重小球,就構成了單擺(如圖),小明利用體積相等的銅球和鐵球,秒表等器材進行實驗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小球材質(zhì)
    銅球
    銅球
    銅球
    銅球
    銅球
    鐵球
    鐵球
    輕質(zhì)繩長度1(厘米)
    10
    40
    90
    10
    101
    10
    40
    輕質(zhì)繩和豎直方向夾角θ







    單擺周期(秒)
    0.63
    1.26
    1.89
    0.63
    0.63
    0.63
    1.26
    (1)為使測量的數(shù)據(jù)更加準確,應如何測量單擺周期?   。
    (2)為了完成此實驗,除已經(jīng)提供的秒表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
    (3)結合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若另取一個等體積的鋁球,使輕質(zhì)繩長度為160厘米,預測該單擺的周期為    秒。

    26.(9分)小明在實驗課結束后,將剩余的FeCl3溶液倒入含有H2O2的廢液缸,立即產(chǎn)生大量的氣體。小明猜測FeCl3是H2O2分解的催化劑,為驗證該猜想,他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
    (1)乙組實驗的分液漏斗中應加入   。
    (2)本實驗可通過觀察H2O2溶液中產(chǎn)生氣泡的快慢來判斷H2O2分解的快慢。請寫出另一種判定H2O2分解快慢的方法:   。
    (3)小紅認為由此得出“FeCl3作H2O2分解的催化劑”的結論不嚴謹。還需要補充實驗來進一步探究。她將甲裝置中反應后的全部溶液平均分成A、B兩份,利用A溶液測出鐵元素的總質(zhì)量為m2克,利用B溶液測出氯元素的總質(zhì)量為m3克。只有滿足m1=  ?。ㄓ胢2和m3表示)時,才能得出此結論。
    27.(9分)如圖甲是好玩的“紙蜻蜓”。將長方形紙片經(jīng)圖乙所示處理,得到如圖丙,即制得“紙蜻蜓”。手持“紙蜻蜓”的翅尾,松手后,紙蜻蜓能空中邊旋轉(zhuǎn)邊豎直下落。查閱資料得知,準備
    的器材有:刻度尺,秒表,剪刀(可以制作多個紙質(zhì)“紙蜻蜓”),雙面膠。(要求:都采用圖甲方式讓“紙蜻蜓”在空中下落)

    (1)釋放后,“紙蜻蜓”下落的速度先變大后不變。速度先變大的原因是    。
    (2)寫出本實驗的主要步驟。    
    四、解答題(本題有6.小題,第28題6分,第29題5分,第30題8分,第31題8分,第32題8分,第33題9分,共44分)
    28.(6分)一包白色固體混合物,可能由硫酸銅、碳酸鉀、硫酸鈉、氯化鋇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而成,為確定其組成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

    (1)白色沉淀A是    。
    (2)請寫出混合物不含硫酸銅的理由    。
    (3)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質(zhì)是    。
    29.(5分)蹦極是種驚險刺激的運動,如圖甲是蹦極跳臺的示意圖,運動員身上系上一根有彈性的繩子從高臺上自由落下降落到最低點,運動員受到繩子的拉力與時間的關系示意圖如圖乙所示,整個過程中運動員的機械能都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大致如圖丙所示。請從能量轉(zhuǎn)化的角度說明運動員在蹦極過程中機械能隨時間變化的原因。
    30.(8分)“銀粉”常用作化工顏料的添加劑,通過調(diào)查,小明知道“銀粉“可能是金屬銀或鋁,小明購買了某廠家生產(chǎn)的“銀粉”進行了如下實驗。
    (1)取少量“銀粉”于試管中,滴加適量鹽酸,觀察到    現(xiàn)象,說明“銀粉”是金屬鋁。
    (2)為進一步確認該“銀粉”中是否有部分鋁被氧化為氧化鋁,他取質(zhì)量為5.4g的“銀粉”分三次加入到100g的稀鹽酸中,用電子天平(如圖甲),并繪制成如圖乙所示曲線,則該廠家生產(chǎn)的“銀粉”中金屬鋁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多少?
    (3)圖乙中,a點表示燒杯中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若“銀粉”中的鋁被氧化的程度越大,則a點的位置會向圖中    方向移動(選填①②③④中的一個方向)。
    31.(8分)2018年12月8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fā)射。2019年1月3日,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完成軟著陸

    (1)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升空過程中(如圖甲),將燃料的    能轉(zhuǎn)化為火箭的機械能。
    (2)運載火箭在上升過程中,如不考慮火箭質(zhì)量變化,其運載功率將    。(填“增大”“不變”或“變小”)
    (3)嫦娥四號搭載的玉兔二號月球車(如圖乙)在地球上模擬環(huán)境中測試時,月球車勻速直線行駛180米用時1小時,則月球車的功率是多少?
    32.(8分)科技人員為了研究“物品均勻投放下水的方法”建立如圖甲所示模型:輕質(zhì)杠桿AB兩端用輕繩懸掛著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體物體甲和乙,杠桿放在可移動支點P上,物體乙懸空。起初,使水面以速度v勻速上升直到物體甲完全被水浸沒(未碰到底部,不計物體甲在水中相對運動的阻力),并通過移動支點P保持杠桿始終水平平衡,推力F隨物體甲下表面離水面的距離h變化如圖乙所示。

    (1)上推活塞的過程中,物體甲下底面所受的壓強將如何變化?!?  。
    (2)根據(jù)圖中信息,求出物體甲的體積(寫出計算過程)。
    (3)簡述當物體甲下底面與水面的距離h從M點移動到N點,支點P應如何移動,并說明理由?   。
    33.(9分)大理石是含雜質(zhì)的碳酸鈣,因具有美麗花紋而被廣泛用于建筑物外墻、內(nèi)壁的貼面和地面鋪設。某同學想測出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了如下實驗和分析。(雜質(zhì)不參加反應)

    (1)反應前,測得圖甲中錐形瓶內(nèi)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和吸收裝置的總質(zhì)量都為100克。隨著稀鹽酸的加入,其質(zhì)量變化如圖乙所示。其中,曲線b表示吸收裝置的總質(zhì)量變化情況。由此可知,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為    克。
    (2)請根據(jù)圖乙計算出實驗所用鹽酸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3)有不同產(chǎn)地的大理石樣品A和B,為比較樣品中碳酸鈣含量的高低,取粉末狀的A和顆粒狀的B各5克以及足量的相同濃度的稀鹽酸,測得的結果是A中碳酸鈣含量大于B。請在圖丙中畫出A和B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質(zhì)量隨鹽酸不斷加入而變化的曲線(用A、B表示)























    2020-2021學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新紀元實驗學校九年級(上)期中科學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有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4分)下列實驗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
    A.稀釋濃硫酸 B.測溶液pH
    C.聞食醋 D.檢查裝置氣密性
    【答案】B
    【分析】A、根據(jù)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斷攪)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用pH試紙測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聞氣體的氣味時的方法(招氣入鼻法)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稀釋濃硫酸時,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
    B、用pH試紙測定未知溶液的pH時,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干燥的pH試紙上.不能將pH試紙伸入待測液中,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聞氣體的氣味時,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子中,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D、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關閉彈簧夾,若導管內(nèi)形成一段水柱,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B。
    2.(4分)如圖所示為一只正在空中飛行的足球(不計空氣阻力),足球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br />
    A.運動員對足球做了功 B.重力對足球做了功
    C.足球的勢能不斷減小 D.足球的動能不斷增大
    【答案】A
    【分析】(1)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是:一是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
    (2)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是質(zhì)量和速度,質(zhì)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是質(zhì)量和高度,質(zhì)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解答】解:A、當足球離開運動員的腳之后,雖然運動了一段距離,沒做功;
    B、足球在重力的方向上通過了距離,故B正確;
    CD、足球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高度變小,速度變大,故CD正確。
    故選:A。
    3.(4分)超市里買來的餅干、堅果類食品使用鋁箔來包裝,鋁能制作成鋁箔,這是利用了鋁的( ?。?br /> A.延展性 B.導電性 C.導熱性 D.熔點高
    【答案】A
    【分析】金屬具有良好的導熱性、導電性、延展性等,據(jù)此結合金屬的用途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物質(zhì)的用途,鋁能制成鋁箔。
    故選:A。
    4.(4分)下列是一些新鮮果汁的pH,胃酸過多的病人空腹時最宜食用的是( ?。?br /> A.檸檬汁(pH:2~3) B.蘋果汁(pH:3~4)
    C.西瓜汁(pH:5~6) D.玉米汁(pH:7~8)
    【答案】D
    【分析】當溶液的pH等于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對于胃酸過多的人,空腹時最宜進食的食物應該是顯弱堿性的食物。
    【解答】解:人的胃液中含有鹽酸,對于胃酸過多的人應降低其酸性。
    A、檸檬汁的pH小于7。故A錯誤;
    B、蘋果汁的pH小于7。故B錯誤;
    C、西瓜汁的pH小于6。故C錯誤;
    D、玉米粥的pH大于7。故D正確。
    故選:D。
    5.(4分)如圖所示是同學們常用的燕尾夾,MON可以看作一個杠桿。當用力摁住N點打開夾子時,此杠桿示意圖表示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據(jù)杠桿上的支點、動力、阻力的定義分析即可判斷出正確的選項。
    【解答】解:據(jù)圖可知,當用力摁住N點打開該夾子時,即O為支點;
    所按壓的N點為動力F1的作用點,F(xiàn)1的方向向下;而杠桿MON受到彈簧向下的阻力F7,M點就是阻力F2的作用點,故ABD錯誤。
    故選:C。
    6.(4分)一種新型“即熱飯盒”,其飯盒底部分為兩層,一層盛有水
    層,即發(fā)生反應:Mg+2H2OMg(OH)2+H2↑。從化學反應基本類型分析,該反應屬于( ?。?br />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答案】C
    【分析】初中化學基本反應的類型有四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化合反應是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生成一種物質(zhì)的化學反應,特征是:多變一。分解反應是由一種物質(zhì)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的反應,特征是:一變多;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zhì)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zhì)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化學反應。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解答】解:A、化合反應是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生成一種物質(zhì)的化學反應;
    B、分解反應是由一種物質(zhì)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的反應;
    C、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zhì)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zhì)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化學反應2OMg(OH)2+H4↑屬于置換反應;故選項正確;
    D、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故選:C。
    7.(4分)下列依據(jù)實驗目的所進行的操作,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操作
    A
    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錳
    將反應得到的混合物溶解后直接加熱蒸發(fā)
    B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
    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中,觀察木條是否復燃
    C
    鑒別鹽酸和硫酸
    取樣后滴加氯化鋇溶液,觀察是否變渾濁
    D
    比較銅和銀的化學活動性順序
    將兩種金屬與等質(zhì)量且同濃度的鹽酸反應,觀察產(chǎn)生氣泡的快慢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A、根據(jù)氯化鉀易溶于水,二氧化錳難溶于水,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氧氣的驗滿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鑒別物質(zhì)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zhì)的性質(zhì)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zhì)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出現(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
    D、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反應得到的混合物是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干燥。
    B、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時,不能伸入瓶中。
    C、取樣后滴加氯化鋇溶液,變渾濁的是硫酸,故選項說法正確。
    D、將兩種金屬與等質(zhì)量且同濃度的鹽酸均不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8.(4分)晾曬三條相同的濕毛巾,下列做法最有可能讓衣架保持水平的是( ?。?br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據(jù)圖示和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解答。
    【解答】解:設每條濕毛巾重力為G,每個小格的長度為L,
    A、左側力與力臂的乘積為2G×2L=5GL,左側≠右側;
    B、左側力與力臂的乘積為2G×L=2GL,左側=右側;
    C、左側力與力臂的乘積為6G×L=2GL,左側≠右側;
    D、左側力與力臂的乘積為2G×6L=4GL,左側≠右側;
    故選:B。
    9.(4分)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明顯向右移動,使用的液體M和固體N可能是(  )
    ①水和氫氧化鈉;②稀硫酸和鋅;③稀鹽酸和石灰石;⑤水和消石灰;⑥稀鹽酸和銀。(加入液體的體積忽略不計)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答案】A
    【分析】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明顯向右移動,說明裝置內(nèi)的氣體體積增大,則使用的固體和液體,可能是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或產(chǎn)生大量的氣體,也可能是溶解放出大量的熱,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裝置內(nèi)的空氣受熱膨脹。
    ②稀硫酸和鋅反應生成氫氣,有氣體生成。
    ③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有氣體生成。
    ④硝酸銀溶液和氯化鈉固體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沒有氣體生成,不能使注射器中的活塞明顯向右移動。
    ⑤消石灰溶于水溫度幾乎無變化,不能使裝置中的小氣球鼓起來。
    ⑥銀的金屬活動性比氫弱,和稀鹽酸不反應。
    故①②③使注射器中的活塞明顯向右移動。
    故選:A。
    10.(4分)如圖是小球從某高度處由靜止下落的路程h與時間t的關系圖,則下列重力對該球做功大小與時間的關系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先根據(jù)圖象中得出單位時間內(nèi)物體下落高度的變化,再根據(jù)W=Gh即可判斷小球重力做功與時間關系的圖象。
    【解答】解:由h﹣t可知,單位時間內(nèi)物體下落的高度越來越大,單位時間內(nèi)重力對該球做功也越來越多;
    A、隨著高度的增加,故A不符合題意;
    B、圖中重力做的功與時間成正比;
    C、因物體的重力不變,故C符合題意。
    D、圖中隨著高度增加,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1.(4分)在“創(chuàng)新實驗裝置”的競賽中,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如圖是同學對實驗中的部分現(xiàn)象進行的預測( ?。?br />
    A.裝置①中黑色固體消失 B.裝置②產(chǎn)生藍色沉淀
    C.裝置②中會有氣泡冒出 D.裝置③產(chǎn)生藍色沉淀
    【答案】D
    【分析】A、根據(jù)二氧化錳作催化劑,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隨著反應的進行,裝置②中壓強增大,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隨著反應的進行,裝置②中壓強增大,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二氧化錳作催化劑,裝置中黑色固體不會消失。
    B、隨著反應的進行,裝置②中過氧化氫溶液進入③中。
    C、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
    D、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12.(4分)取相同質(zhì)量的鐵、鎂、鋁磨成粉末,分別加入到等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充分反應后,①、②、③分別代表其中一種金屬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①和②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相等)。根據(jù)圖像( ?。?br />
    A.三種金屬肯定都沒有剩余
    B.至少有兩種金屬沒有剩余
    C.至少有一種金屬沒有剩余
    D.稀硫酸一定都沒有剩余
    【答案】C
    【分析】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該反應中鐵和氫氣質(zhì)量比為56:2;鎂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H2SO4=MgSO4+H2↑,該反應中鎂和氫氣的質(zhì)量比為24:2;鋁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3H2SO4=Al2(SO4)3+3H2↑,該反應中鋁和氫氣的質(zhì)量比為(27×2):(2×3)=18:2;由此可知,等質(zhì)量的鐵、鎂、鋁與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應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關系是:Al>Mg>Fe。
    【解答】解:A、等質(zhì)量的鐵、鎂,如果三種金屬都沒有剩余,而圖中有兩種金屬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相等。
    B、圖中①,都大于③、②兩種金屬中的稀硫酸完全反應、②兩種金屬都剩余或者有一種金屬剩余,③中的稀硫酸有剩余,故選項說法錯誤。
    C、由B中分析可知,故選項說法正確。
    D、如果等質(zhì)量的稀硫酸都完全反應,圖中三種金屬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不相等。
    故選:C。
    13.(4分)在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我國自行研發(fā)的多款新型導彈首次亮相。如圖所示的車載導彈發(fā)射裝備通過液壓撐桿將水平放置的導彈發(fā)射架支撐到一定發(fā)射角度(設液壓撐桿與導彈發(fā)射架始終垂直),在這一過程中( ?。?br />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
    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
    【答案】B
    【分析】根據(jù)力的概念分析。
    【解答】解:隨著發(fā)射架升高,阻力不變,相當于阻力臂減小,動力臂不變,所以在這一過程中。
    故選:B。
    14.(4分)家用電器中常使用大量的印刷電路板,在制電路板時常用氯化鐵溶液作為“腐蝕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2FeCl3+Cu=2FeCl2+CuCl2.現(xiàn)向盛有FeCl3溶液的燒杯中,同時加入鐵粉和銅粉,反應結束后( ?。?br /> A.燒杯中有銅、沒有鐵 B.燒杯中銅、鐵都有
    C.燒杯中有鐵、沒有銅 D.燒杯中銅、鐵都沒有
    【答案】C
    【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屬能將位于其后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向盛有FeCl3溶液的燒杯內(nèi)加入鐵粉和銅粉,鐵能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銅能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氯化銅,鐵能與生成的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
    【解答】解:向盛有FeCl3溶液的燒杯內(nèi)加入鐵粉和銅粉,鐵能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鐵能與生成的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
    A、加入鐵和銅的混合物,可能鐵全部反應而銅有剩余;
    B、若氯化鐵溶液的量少,故B正確。
    C、加入鐵和銅的混合物,銅后參加反應、沒有銅的情形;
    D、若氯化鐵溶液的量多,不會有剩余;
    故選:C。
    15.(4分)小明學了力學知識后,做了如下實驗。他用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F拉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如圖甲,繪制了圖中的乙、丙兩圖,乙圖表示F與時間t的關系,結合已知條件及兩圖像可知,下面選項中不正確的是( ?。?br /> A.第2秒時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為2N
    B.前3秒拉力的功率為4.5W
    C.3秒后拉力的功率為6W
    D.1﹣3秒內(nèi)拉力做功為9J
    【答案】B
    【分析】(1)由v﹣t圖象可知3~4s內(nèi)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出此時拉力與摩擦力的關系;
    由F﹣t圖象可知,3~4s內(nèi)的拉力,進而判斷出此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br /> 由v﹣t圖象可知1~3s內(nèi)物體做的運動狀態(tài),根據(jù)影響摩擦力的因素判斷出第2秒時物體所受的摩擦力;
    (2)由圖乙、丙知0~1s內(nèi)拉力和移動的距離,根據(jù)W=Fs判斷出做的功;
    由圖乙知1~3s內(nèi)拉力為3N,根據(jù)s=vt算出移動的距離,由W=Fs算出拉力做的功,由P=算出前3秒拉力的功率;
    (3)由圖乙、丙知3s后拉力和速度,根據(jù)P===Fv算出3秒后拉力的功率。
    【解答】解:
    (1)由v﹣t圖象可知,3~4s內(nèi)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物體所受到的摩擦力應與拉力F的大小相等,4~4s內(nèi),所以此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也是2N;
    由v﹣t圖象可知,8~3s內(nèi)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與物體運動的速度無關,
    所以,第2秒時物體所受的摩擦力仍為6N;
    (2)由圖乙、丙知0~1s內(nèi)拉力為零,根據(jù)W=Fs知做功為零;
    由圖乙知5~3s內(nèi)拉力為3N,移動的距離為:
    s=vt=,
    拉力做的功為:
    W=Fs=3N×3m=5J,故D正確;
    前3秒拉力的功率為:
    P===3W;
    (3)由圖乙、丙知3s后拉力為6N,
    3秒后拉力的功率為:
    P===Fv=2N×4m/s=6W。
    故選:B。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空2分,共40分)
    16.(4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撿拾垃圾是有助于減少環(huán)境污染的一種簡單方法。小紅在江邊撿拾的垃圾有以下幾種:

    A.塑料瓶
    B.泡沫飯盒
    C.易拉罐
    D.舊衣服
    (1)其中屬于有機物的是  ABD?。ㄌ钭帜福?br /> (2)垃圾分類變廢為寶,小紅應將易拉罐放入  可回收物 收集容器(選填“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或者“廚余垃圾”)。
    【答案】(1)ABD;
    (2)可回收物。
    【分析】(1)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qū)別是含不含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機物,不含碳元素的是無機物.但是,少數(shù)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鹽等具有無機物的特點,因此把它們看做無機物;
    (2)通常情況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苫厥绽?,包括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jié)省資源。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1)塑料、泡沫飯盒(塑料制品)以及舊衣服(合成纖維制成的)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而易拉罐屬于金屬材料;
    (2)鋁制易拉罐可回收再利用,應投放至可回收垃圾箱內(nèi)。
    17.(6分)楊梅是溫州地區(qū)的水果特產(chǎn),楊梅中含有檸檬酸(C6H8O7),可促進食欲。
    (1)檸檬酸是一種酸,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  紅 色。
    (2)檸檬酸從物質(zhì)分類角度分析,其屬于化合物中的  酸 。
    (3)檸檬酸中各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的模型如圖所示,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  B 。

    【答案】(1)紅。
    (2)酸。
    (3)B。
    【分析】檸檬酸是一種酸,其水溶液顯酸性,能使石蕊變紅色。
    根據(jù)化學式及其相對原子質(zhì)量可以計算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
    【解答】解:(1)檸檬酸是一種酸,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故答案為:紅。
    (2)檸檬酸從物質(zhì)分類角度分析,其屬于化合物中的酸。
    故答案為:酸。
    (3)檸檬酸中碳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是×100%=37.5%×100%≈5.2%×100%≈58.3%,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B。
    故選:B。
    18.(4分)滑梯是小朋友喜歡的玩樂項目,一位重為200牛的小朋友從滑梯頂端下滑至地面(如圖所示),已知滑梯長5米
    (1)下滑過程中,小朋友的勢能在  減小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2)重力對小朋友所做的功為  400 焦。

    【答案】(1)減小;(2)400。
    【分析】(1)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zhì)量和高度有關;
    (2)根據(jù)重力做功的公式W=Gh即可求出重力做功多少。
    【解答】解:(1)小朋友在下滑過程中質(zhì)量不變,高度減小;
    (2)重力對小朋友所做的功為:W=Gh=200N×2m=400J。
    故答案為:(1)減小;(2)400。
    19.(6分)如圖所示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
    (1)該反應中的還原劑是  氫氣??;
    (2)實驗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目的是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
    (3)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會生成磚紅色氧化亞銅(Cu2O),氧化亞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  +1 。

    【答案】(1)氫氣;
    (2)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3)+1。
    【分析】(1)根據(jù)氫氣具有還原性,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jù)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jù)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氫氣具有還原性,該反應中的還原劑是氫氣。
    (2)實驗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3)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顯﹣2價,設銅元素的化合價是x,可得:2x+(﹣7)=0。
    故答案為:
    (1)氫氣;
    (2)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3)+1。
    20.(4分)科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發(fā)現(xiàn)了一瓶標簽受到腐蝕(如圖)的無色溶液,他們對這瓶無色溶液做出下列四種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H2SO4溶液;
    猜想二:可能是BaSO4溶液;
    猜想三:可能是Na2SO4溶液;
    猜想四:可能是CuSO4溶液。
    (1)大家討論后,認為猜想  二、四 一定不成立。
    (2)剩余溶液小科同學選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進行鑒別,你是否認同小科的方案,并說明你的理由  不認同,向該待測試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現(xiàn)象是產(chǎn)生白色沉淀,這只能證明硫酸根離子的存在,不能證明陽離子是什么,可能是氫離子也可能是其它陽離子如鈉離子 。

    【答案】(1)四;
    (2)不認同,向該待測試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現(xiàn)象是產(chǎn)生白色沉淀,這只能證明硫酸根離子的存在,不能證明陽離子是什么,可能是氫離子也可能是其它陽離子如鈉離子。
    【分析】(1)根據(jù)硫酸鋇不溶于水、硫酸銅溶液為藍色進行分析;
    (2)根據(jù)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的現(xiàn)象,只能推知該溶液可能是硫酸也可能是硫酸鹽進行分析。
    【解答】解:(1)由于原溶液是無色溶液,所以猜想二,因為硫酸鋇不溶于水;故答案為:二、四;
    (2)向該待測試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現(xiàn)象是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不能證明陽離子是什么,即根據(jù)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的現(xiàn)象,只能推知該溶液可能是硫酸也可能是硫酸鹽。故答案為:不認同4溶液和稀硝酸,現(xiàn)象是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不能證明陽離子是什么。
    21.(6分)甲、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網(wǎng)球。如圖所示,在同一高度同時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將甲球豎直向下拋出、乙球豎直向上拋出 相等?。ㄟx填“相等”或“不相等”);落地前的運動過程中,甲球的動能 增大?。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乙球的機械能 不變?。ㄟx填“增大”“先增大后減小”“減小”或“不變”)。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分析】(1)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zhì)量、速度。質(zhì)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2)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zhì)量、被舉得高度。質(zhì)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3)機械能=動能+勢能。
    【解答】解:拋出時甲、乙兩球質(zhì)量相等,動能相等,重力勢能相同;甲球在空中下落時,速度增大;高度減??;乙球上升過程中,機械能是守恒的。
    故答案為:相等;增大。
    22.(4分)如圖甲所示,向盛有CuO的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CuO全部溶解并得到藍色溶液;繼續(xù)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試管靜置后,向上層清液中繼續(xù)滴加NaOH溶液,且新生成的沉淀質(zhì)量跟滴加的NaOH溶液質(zhì)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1)寫出CuO全部溶解的化學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 。
    (2)圖乙中A點對應溶液中溶質(zhì)所有可能的組成有 氯化鈉;硫酸鈉和氯化鈉;氯化鈉和氯化鋇 。
    【答案】(1)CuO+H2SO4═CuSO4+H2O;
    (2)氯化鈉;硫酸鈉和氯化鈉;氯化鈉和氯化鋇。
    【分析】根據(jù)已有的物質(zhì)的性質(zhì)結合物質(zhì)間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氧化銅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故填:CuO+H2SO4═CuSO7+H2O;
    (2)向藍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則硫酸銅與氯化鋇反應產(chǎn)生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銅,向上層清液中繼續(xù)滴加NaOH溶液,而且開始沒有沉淀生成,硫酸能與氯化鋇反應產(chǎn)生硫酸鋇沉淀和鹽酸,則開始可能是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還有可能是氯化鋇剩余,則是氫氧化鈉與含有的銅離子結合產(chǎn)生的硫氫氧化銅沉淀,溶液中的溶質(zhì)可能含有氯化鈉或是氯化鈉和硫酸鈉或是氯化鈉和氯化鋇;硫酸鈉和氯化鈉。
    23.(6分)如圖所示,杠桿AB放在鋼制圓柱體的正中央水平凹槽CD中,杠桿AB能以凹槽兩端的C點或D點為支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左端重物G=20N。當作用在B點豎直向下的拉力F足夠大時,杠桿容易繞  D (選填“C”或“D”)點翻轉(zhuǎn),為使杠桿AB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1= 10 N的最小值,最大值F2= 40 N。(杠桿、細繩的質(zhì)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計)

    【答案】D;10;40。
    【分析】(1)當作用在B點豎直向下的拉力F足夠大時,杠桿將以點D為支點轉(zhuǎn)動;
    (2)當以C點為支點時拉力最小,以D點為支點時拉力最大,根據(jù)AC=CD=DB分別求出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值,然后利用杠桿平衡條件計算拉力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解答】解:(1)由圖可知,D點更加靠近拉力一端,杠桿容易繞D點翻轉(zhuǎn);
    (2)當以C點為支點時拉力最小,以D點為支點時拉力最大,
    則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
    F1×BC=G×AC,F(xiàn)2×BD=G×AD,
    因為AC=CD=DB,
    所以BC:AC=8:1,BD:AD=1:2,
    可得:F1×2=20N×3,F(xiàn)2×1=20N×7,
    解得,F(xiàn)1=10N,F(xiàn)2=40N。
    故答案為:D;10。
    三、實驗探究題(本題有4小題,第27(2)題6分,其余每空3分,共36分)
    24.(9分)小明在學習了硫酸的性質(zhì)后閱讀資料得知,硫代硫酸鈉(海波)也能和稀硫酸反應,小明進行如下實驗:

    ①在白紙中心用筆畫一個“十”字;
    ②取硫代硫酸鈉溶液50毫升倒入錐形瓶中,用酒精燈加熱,使之溫度為30℃;
    ③將錐形瓶放在白紙上,瓶底中心對準“十”字的中心(如圖甲);
    ④取5毫升稀硫酸加入錐形瓶中,塞上橡膠塞,觀察記錄“十”字被遮住看不見時所需要的時間;
    ⑤再取3個錐形瓶,在40℃、50℃、60℃時重復步驟②③④,整理數(shù)據(jù)(如圖乙)
    (1)裝置甲中氣球的作用是  收集二氧化硫氣體,平衡壓力,避免橡膠塞被彈出 。
    (2)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在其他實驗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 。
    (3)小明發(fā)現(xiàn)④中加入是常溫下的稀硫酸,對實驗結果可能有影響,他可以對實驗進行的改進是: 將錐形瓶放入恒溫水浴中 。
    【答案】(1)收集二氧化硫氣體,平衡壓力,避免橡膠塞被彈出。
    (2)在其他實驗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
    (3)將錐形瓶放入恒溫水浴中。
    【分析】(1)根據(jù)生成物分析回答此題;
    (2)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總結實驗結論;
    (3)根據(jù)實驗變量分析回答此題。
    【解答】解:(1)反應后有二氧化硫氣體生成,為了避免造成污染,同時生成氣體,而氣球可以平衡壓力;
    故答案為:收集二氧化硫氣體,平衡壓力。
    (2)根據(jù)乙圖像可以看出,蓋住“十”字中心的時間隨著溫度升高而變短,反應速率越快;
    故答案為:在其他實驗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
    (3)為了確保溫度可以控制,所以可以將錐形瓶放入水浴中便可以設置不同溫度;
    故答案為:將錐形瓶放入恒溫水浴中。
    25.(9分)將輕質(zhì)細繩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一個重小球,就構成了單擺(如圖),小明利用體積相等的銅球和鐵球,秒表等器材進行實驗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小球材質(zhì)
    銅球
    銅球
    銅球
    銅球
    銅球
    鐵球
    鐵球
    輕質(zhì)繩長度1(厘米)
    10
    40
    90
    10
    101
    10
    40
    輕質(zhì)繩和豎直方向夾角θ







    單擺周期(秒)
    0.63
    1.26
    1.89
    0.63
    0.63
    0.63
    1.26
    (1)為使測量的數(shù)據(jù)更加準確,應如何測量單擺周期? 每次都要測量單擺擺動多個周期的時間,進一步計算單擺擺動一個周期的時間 。
    (2)為了完成此實驗,除已經(jīng)提供的秒表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刻度尺和量角器 。
    (3)結合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若另取一個等體積的鋁球,使輕質(zhì)繩長度為160厘米,預測該單擺的周期為  2.52 秒。

    【答案】(1)每次都要測量單擺擺動多個周期的時間,進一步計算單擺擺動一個周期的時間;(2)刻度尺和量角器;(3)2.52。
    【分析】(1)實驗中單擺擺動一個周期的時間很難測量,所以每次都要測量單擺擺動多個周期的時間,這樣做可以減小誤差;
    (2)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實驗中需要測量輕質(zhì)繩長度和輕質(zhì)繩和豎直方向夾角,據(jù)此選擇測量工具;
    (3)探究影響單擺周期的因素要應用控制變量法,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根據(jù)實驗結論預測該單擺的周期。
    【解答】解:(1)為使測量的數(shù)據(jù)更加準確,在實驗中每次都要測量單擺擺動多個周期的時間,這樣做可以減小誤差;
    (2)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實驗中需要測量輕質(zhì)繩長度和輕質(zhì)繩和豎直方向夾角,所以需要用到刻度尺和量角器;
    (3)由表中實驗序號為l、6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單擺的周期相同,單擺的周期與擺球的質(zhì)量無關。
    由表中實驗序號為1、3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單擺的周期相同,單擺的周期與擺角無關。
    由表中實驗序號為1、2、2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進一步分析可得輕質(zhì)繩長度1為10n2cm,單擺的周期為3.63n秒,使輕質(zhì)繩長度為160厘米,則10n2=160,解得n=s=2.52s。
    故答案為:(1)每次都要測量單擺擺動多個周期的時間,進一步計算單擺擺動一個周期的時間;(3)5.52。
    26.(9分)小明在實驗課結束后,將剩余的FeCl3溶液倒入含有H2O2的廢液缸,立即產(chǎn)生大量的氣體。小明猜測FeCl3是H2O2分解的催化劑,為驗證該猜想,他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
    (1)乙組實驗的分液漏斗中應加入 含m1g氯化鈉的溶液 。
    (2)本實驗可通過觀察H2O2溶液中產(chǎn)生氣泡的快慢來判斷H2O2分解的快慢。請寫出另一種判定H2O2分解快慢的方法: 觀察相同時間內(nèi)排入量筒中水的多少來判斷H2O2分解的快慢 。
    (3)小紅認為由此得出“FeCl3作H2O2分解的催化劑”的結論不嚴謹。還需要補充實驗來進一步探究。她將甲裝置中反應后的全部溶液平均分成A、B兩份,利用A溶液測出鐵元素的總質(zhì)量為m2克,利用B溶液測出氯元素的總質(zhì)量為m3克。只有滿足m1= 2(m2+m3)?。ㄓ胢2和m3表示)時,才能得出此結論。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分析】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利用催化劑時能夠加快反應速率;
    催化劑能夠改變反應速率,反應前后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都不變。
    【解答】解:(1)乙組實驗的分液漏斗中應加入含m1g氯化鈉的溶液,進行對比。
    故填:含m1g氯化鈉的溶液。
    (2)另一種判定H6O2分解快慢的方法:觀察相同時間內(nèi)排入量筒中水的多少來判斷H2O7分解的快慢。
    故填:觀察相同時間內(nèi)排入量筒中水的多少來判斷H2O2分解的快慢。
    (3)小紅認為由此得出“FeCl5作H2O2分解的催化劑”的結論不嚴謹,是因為不知道反應前后氯化鐵質(zhì)量是否改變,她將甲裝置中反應后的全部溶液平均分成A,利用A溶液測出鐵元素的總質(zhì)量為m5g,利用B溶液測出氯元素的總質(zhì)量為m3g,只有滿足m1=8m2+2m3=2(m2+m3),即反應前后氯化鐵質(zhì)量不變。
    故填:2(m2+m6)。
    27.(9分)如圖甲是好玩的“紙蜻蜓”。將長方形紙片經(jīng)圖乙所示處理,得到如圖丙,即制得“紙蜻蜓”。手持“紙蜻蜓”的翅尾,松手后,紙蜻蜓能空中邊旋轉(zhuǎn)邊豎直下落。查閱資料得知,準備
    的器材有:刻度尺,秒表,剪刀(可以制作多個紙質(zhì)“紙蜻蜓”),雙面膠。(要求:都采用圖甲方式讓“紙蜻蜓”在空中下落)

    (1)釋放后,“紙蜻蜓”下落的速度先變大后不變。速度先變大的原因是  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動能增加,質(zhì)量不變,所以速度加快 。
    (2)寫出本實驗的主要步驟。 ?、儆眉舻稄募垙埳霞粝孪嗤螤畹募垪l,制作成兩只相同的“紙蜻蜓”;
    ②將其中一只“紙蜻蜓”的翅身向上對折后用雙面膠粘住,另外一只“紙蜻蜓”粘上相同質(zhì)量的雙面膠、不對折;
    ③將兩只“紙蜻蜓”放在無風的環(huán)境中,等高度、采用圖甲方式讓“紙蜻蜓”下落;
    ④用秒表測量并記錄下落的時間;
    ⑤多次反復實驗;
    ⑥分別計算兩只“紙蜻蜓”的平均下落時間,進行比較得出結論?!?br /> 【答案】(1)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動能增加,質(zhì)量不變,所以速度加快;(2)①用剪刀從紙張上剪下相同形狀的紙條,制作成兩只相同的“紙蜻蜓”;
    ②將其中一只“紙蜻蜓”的翅身向上對折后用雙面膠粘住,另外一只“紙蜻蜓”粘上相同質(zhì)量的雙面膠、不對折;
    ③將兩只“紙蜻蜓”放在無風的環(huán)境中,等高度、采用圖甲方式讓“紙蜻蜓”下落;
    ④用秒表測量并記錄下落的時間;
    ⑤多次反復實驗;
    ⑥分別計算兩只“紙蜻蜓”的平均下落時間,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分析】(1)由題意可知,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
    (2)利用控制變量法就行實驗并記錄數(shù)據(jù),然后對數(shù)據(jù)進行比對分析,得出結論即可。
    【解答】解:(1)由題意可知: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動能增加,所以速度加快;
    (2)主要步驟如下:
    ①用剪刀從紙張上剪下相同形狀的紙條,制作成兩只相同的“紙蜻蜓”;
    ②將其中一只“紙蜻蜓”的翅身向上對折后用雙面膠粘住,另外一只“紙蜻蜓”粘上相同質(zhì)量的雙面膠;
    ③將兩只“紙蜻蜓”放在無風的環(huán)境中,等高度;
    ④用秒表測量并記錄下落的時間;
    ⑤多次反復實驗;
    ⑥分別計算兩只“紙蜻蜓”的平均下落時間,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四、解答題(本題有6.小題,第28題6分,第29題5分,第30題8分,第31題8分,第32題8分,第33題9分,共44分)
    28.(6分)一包白色固體混合物,可能由硫酸銅、碳酸鉀、硫酸鈉、氯化鋇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而成,為確定其組成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

    (1)白色沉淀A是  碳酸鋇 。
    (2)請寫出混合物不含硫酸銅的理由  硫酸銅在溶液中顯藍色 。
    (3)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質(zhì)是  碳酸鉀、氯化鋇 。
    【答案】(1)碳酸鋇;
    (2)硫酸銅在溶液中顯藍色;
    (3)碳酸鉀、氯化鋇。
    【分析】硫酸銅在溶液中顯藍色,碳酸鉀和氯化鋇反應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氯離子和銀離子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銀沉淀。白色固體混合物加水溶解后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則溶液中一定不含硫酸銅;白色沉淀A加入鹽酸,生成無色氣體,沉淀全部溶解,則A是碳酸鋇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鋇和碳酸鉀,一定不含硫酸鈉;無色濾液和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C,則C是氯化銀。據(jù)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1)碳酸鉀和氯化鋇反應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白色沉淀A加入鹽酸,沉淀全部溶解。
    (2)硫酸銅在溶液中顯藍色,白色固體混合物加水溶解后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
    (3)碳酸鉀和氯化鋇反應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白色沉淀A加入鹽酸,沉淀全部溶解,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質(zhì)是:碳酸鉀。
    故答案為:
    (1)碳酸鋇;
    (2)硫酸銅在溶液中顯藍色;
    (3)碳酸鉀、氯化鋇。
    29.(5分)蹦極是種驚險刺激的運動,如圖甲是蹦極跳臺的示意圖,運動員身上系上一根有彈性的繩子從高臺上自由落下降落到最低點,運動員受到繩子的拉力與時間的關系示意圖如圖乙所示,整個過程中運動員的機械能都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大致如圖丙所示。請從能量轉(zhuǎn)化的角度說明運動員在蹦極過程中機械能隨時間變化的原因。
    【答案】由圖乙可知,OA時間段繩子對人沒有拉力,因此丙圖OA時間段機械能減小,原因是人與空氣摩擦,部分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由圖乙可知,AB時間段繩子有拉力,且B點拉力最大,由圖丙可知,AB時間段機械能減少最多,原因是人的機械能轉(zhuǎn)化為繩的彈性勢能,也包括部分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由圖乙可知,BC時間段繩的拉力減小,說明人由最低端上升,由圖丙可知,BC時間段機械能增加,原因是繩子的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人的動能;由圖乙可知,CD時間段繩子對人沒有拉力,由圖丙可知,CD段人繼續(xù)上升,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機械能減少。
    【分析】圖乙和圖丙相結合,弄清楚各時間段人的運動情況及繩子拉力情況,結合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解答】答:由圖乙可知,OA時間段繩子對人沒有拉力,原因是人與空氣摩擦;由圖乙可知,且B點拉力最大,AB時間段機械能減少最多,也包括部分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BC時間段繩的拉力減小,由圖丙可知,原因是繩子的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人的動能,CD時間段繩子對人沒有拉力,CD段人繼續(xù)上升,機械能減少。
    30.(8分)“銀粉”常用作化工顏料的添加劑,通過調(diào)查,小明知道“銀粉“可能是金屬銀或鋁,小明購買了某廠家生產(chǎn)的“銀粉”進行了如下實驗。
    (1)取少量“銀粉”于試管中,滴加適量鹽酸,觀察到  有無色氣泡產(chǎn)生且“銀粉”全部溶解 現(xiàn)象,說明“銀粉”是金屬鋁。
    (2)為進一步確認該“銀粉”中是否有部分鋁被氧化為氧化鋁,他取質(zhì)量為5.4g的“銀粉”分三次加入到100g的稀鹽酸中,用電子天平(如圖甲),并繪制成如圖乙所示曲線,則該廠家生產(chǎn)的“銀粉”中金屬鋁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多少?
    (3)圖乙中,a點表示燒杯中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若“銀粉”中的鋁被氧化的程度越大,則a點的位置會向圖中 ?、邸》较蛞苿樱ㄟx填①②③④中的一個方向)。
    【答案】(1)有無色氣泡產(chǎn)生且“銀粉”全部溶解;
    (2)90%;
    (3)③。
    【分析】(1)依據(jù)金屬與酸的反應條件分析;
    (2)依據(jù)鋁與稀鹽酸反應方程式和題中數(shù)據(jù)計算;
    (3)依據(jù)氧化鋁、鋁與稀鹽酸反應方程式和題中數(shù)據(jù)分析。
    【解答】解:(1)由于銀不能與稀鹽酸反應而鋁可以,且鋁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和可溶于水的氯化鋁,滴加適量鹽酸,說明“銀粉”是金屬鋁;
    (2)可知加入銀粉1.8g時,稀鹽酸過量,則。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
    =2.8g+100g﹣101.62g=0.18g
    3Al+6HCl=2AlCl5+3H2↑
    54 6
    1.8gx 7.18g

    x=90%
    答:該廠家生產(chǎn)的“銀粉”中金屬鋁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90%。
    (3)設分別與含HCl質(zhì)量為y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鋁和氧化鋁反應后溶液增加的質(zhì)量分別為a和b,則。
    2Al+5HCl=2AlCl3+7H2↑ 溶液增加的質(zhì)量
    54 219 54﹣6=48
    y

    a=
    Al3O3+6HCl=8A1Cl3+7H2O 溶液增加的質(zhì)量
    102 219
    y b
    b=
    分析可知,a<b;再分析與等量HCl反應需鋁和氧化鋁的質(zhì)量,與6個HCl反應的A6和A12O3的個數(shù)分別為2和1,所以與7個HCl反應的鋁和氧化鋁的質(zhì)量比=54:102=9:17,恰好完全反應時的“銀粉”質(zhì)量越大,a點的位置會向圖中的③方向移動。
    31.(8分)2018年12月8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fā)射。2019年1月3日,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完成軟著陸

    (1)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升空過程中(如圖甲),將燃料的  化學 能轉(zhuǎn)化為火箭的機械能。
    (2)運載火箭在上升過程中,如不考慮火箭質(zhì)量變化,其運載功率將  增大 。(填“增大”“不變”或“變小”)
    (3)嫦娥四號搭載的玉兔二號月球車(如圖乙)在地球上模擬環(huán)境中測試時,月球車勻速直線行駛180米用時1小時,則月球車的功率是多少?
    【答案】(1)化學;
    (2)增大;
    (3)月球車的功率是25W。
    【分析】(1)燃料燃燒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大部分內(nèi)能轉(zhuǎn)化成火箭的機械能;
    (2)根據(jù)P===Fv判斷出運載火箭在上升過程中,如不考慮火箭質(zhì)量變化,其運載功率的變化;
    (3)登月后,玉兔二號月球車勻速直線行駛180米用時1h,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F=f得出所受的牽引力,根據(jù)W=Fs得出月球車的牽引力做的功,根據(jù)P=得出月球車在運動過程中的功率。
    【解答】解:(1)火箭發(fā)射升空的過程中燃料的化學能通過燃燒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再推動火箭運動;
    (2)火箭加速上升階段,推力不變,根據(jù)P==,如不考慮火箭質(zhì)量變化;
    (3)登月后,玉兔二號月球車勻速直線行駛180米用時1h,
    所受的牽引力F=f=500N,
    月球車的牽引力做的功為:
    W=Fs=500N×180m=9×102J,
    玉兔二號月球車在運動過程中的功率:
    P===25W。
    故答案為:(1)化學;
    (2)增大;
    (3)月球車的功率是25W。
    32.(8分)科技人員為了研究“物品均勻投放下水的方法”建立如圖甲所示模型:輕質(zhì)杠桿AB兩端用輕繩懸掛著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體物體甲和乙,杠桿放在可移動支點P上,物體乙懸空。起初,使水面以速度v勻速上升直到物體甲完全被水浸沒(未碰到底部,不計物體甲在水中相對運動的阻力),并通過移動支點P保持杠桿始終水平平衡,推力F隨物體甲下表面離水面的距離h變化如圖乙所示。

    (1)上推活塞的過程中,物體甲下底面所受的壓強將如何變化?!≈饾u變大 。
    (2)根據(jù)圖中信息,求出物體甲的體積(寫出計算過程)。
    (3)簡述當物體甲下底面與水面的距離h從M點移動到N點,支點P應如何移動,并說明理由? 當物體甲下底面與水面的距離h從M點移動到N點,由于FA先變小,后不變,支點P應右移動一段距離后保持不動?!?。
    【答案】(1)逐漸變大。
    (2)物體甲的體積為4×10﹣4m3。
    (3)當物體甲下底面與水面的距離h從M點移動到N點,由于FA先變小,后不變,支點P應右移動一段距離后保持不動。
    【分析】(1)上推活塞的過程中,物體甲下底面浸入水中的深度逐漸變大,根據(jù)p=ρgh即可判斷甲下底面所受的壓強的變化;
    (2)由于對活塞的推力與水的重力和物體甲對水的壓力之和,所以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得出物體甲完全被水淹沒時物體甲對水的壓力,即為物體甲完全被水淹沒時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開水的體積,即為物體甲的體積;
    (3)當物體甲下底面與水面的距離h從M點移動到N點的過程中,根據(jù)物體甲對杠桿A點的拉力變化,為保持物體乙懸空,利用杠桿平衡條件即可判斷支點P應移動的方向。
    【解答】解:
    (1)上推活塞的過程中,由于物體甲下底面浸入水中的深度逐漸變大;
    (2)活塞受豎直向上的推力、豎直向下水和活塞的總重力和物體甲對水的壓力之和,根據(jù)受力平衡可知:
    F推=G總+F壓;
    所以,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起初物體甲下表面恰好碰到水面時:F推1=G總;
    物體甲完全被水淹沒時:F推2=G總+F壓;
    所以,F(xiàn)壓=F推6﹣G總=F推2﹣F推1=7N﹣1N=4N;
    由于物體甲完全被水淹沒時物體甲對水的壓力與物體甲受到浮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則F浮=F壓=4N;
    根據(jù)F?。溅阉甮V排可得,物體甲的體積:
    V=V排===4×10﹣4m3;
    (3)當物體甲下底面與水面的距離h從M點移動到N點的過程中,物體甲浸入水中的體積先逐漸變大,則根據(jù)F?。溅阉甮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先變大,后不變
    根據(jù)物體受力平衡可知:物體甲對A點的拉力是先變小,后不變;
    利用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A?PA=GB?PB,
    若保持物體乙懸空,由于FA先變小,后不變,PB變小。
    答:(1)逐漸變大。
    (2)物體甲的體積為4×10﹣2m3。
    (3)當物體甲下底面與水面的距離h從M點移動到N點,由于FA先變小,后不變。
    33.(9分)大理石是含雜質(zhì)的碳酸鈣,因具有美麗花紋而被廣泛用于建筑物外墻、內(nèi)壁的貼面和地面鋪設。某同學想測出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了如下實驗和分析。(雜質(zhì)不參加反應)

    (1)反應前,測得圖甲中錐形瓶內(nèi)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和吸收裝置的總質(zhì)量都為100克。隨著稀鹽酸的加入,其質(zhì)量變化如圖乙所示。其中,曲線b表示吸收裝置的總質(zhì)量變化情況。由此可知,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為  50 克。
    (2)請根據(jù)圖乙計算出實驗所用鹽酸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3)有不同產(chǎn)地的大理石樣品A和B,為比較樣品中碳酸鈣含量的高低,取粉末狀的A和顆粒狀的B各5克以及足量的相同濃度的稀鹽酸,測得的結果是A中碳酸鈣含量大于B。請在圖丙中畫出A和B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質(zhì)量隨鹽酸不斷加入而變化的曲線(用A、B表示)
    【答案】(1)50;
    (2)10%;
    (3)。
    【分析】(1)由圖象可知:CO2質(zhì)量為22克,根據(jù)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結合化學方程式計算碳酸鈣的質(zhì)量;
    (2)根據(jù)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結合化學方程式計算氯化氫的質(zhì)量,進一步計算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
    (3)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A生成的二氧化碳質(zhì)量比B多,且都小于2.2g。
    【解答】解:(1)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根據(jù)圖像乙可知,即反應生成了22g二氧化碳,
    CaCO3+HCl=2CaCl6+H2O+CO2↑
    100 44
    x 22g
    =,x=50g,故答案為:50;
    (2)根據(jù)圖像乙可知,當錐形瓶中稀鹽酸添加的質(zhì)量m=443g+22g﹣100g=365g,設參加反應的鹽酸質(zhì)量為y,
    CaCO5+HCl=2CaCl2+H4O+CO2↑
    73
    y
    =,y=36.5g×100%=10%;
    答:實驗所用鹽酸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
    (3)5克碳酸鈣與足量的相同濃度的稀鹽酸反應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質(zhì)量為2.7g,大理石樣品A和B,所以A生成的二氧化碳質(zhì)量比B多,A和B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質(zhì)量隨鹽酸不斷加入而變化的曲線如下圖:
    。

    相關試卷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安陽實驗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卷:

    這是一份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安陽實驗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卷,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六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卷:

    這是一份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六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卷,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簡答題,實驗探究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0-2021學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安陽實驗中學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卷(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安陽實驗中學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卷(含解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