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單元
單元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感受本單元課文表現(xiàn)的家國情懷,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2.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體會作品的抒情方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細心揣摩課文的精彩段落和關鍵語句,學習做批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課文中表現(xiàn)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
基礎鞏固
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文化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金色花》是意大利詩人泰戈爾寫的一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母子親情。
B.《史記》是東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周亞夫軍細柳》選自這部作品。
C.科舉考試中的鄉(xiāng)試一般在秋天舉行,稱“秋闈”,因正是桂花開放時節(jié),故金榜題名也稱“折桂”。
D.當代女作家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中,第一間裝的是愛和恨,第二間裝的是我們自身,第三間裝的是我們的事業(yè)。
【答案】C
【詳解】
A.泰戈爾是印度詩人;
B.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不是東漢;
D.第二間裝的是我們的事業(yè),第三間盛放的是我們自身;
故選C。
2.對《散步》這篇文章的理解,下面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寫,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個極佳的自然環(huán)境,以美景襯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滿。
B.“分歧”往往指彼此之間重大的思想、意見等不一致,課文中卻把“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說成“分歧”,屬于用詞的貶詞褒用。
C.文章對妻子雖然著墨不多,卻寫出了她的賢良,尊老而愛幼。
D.結(jié)尾的那句話“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和使命。
【答案】B
【詳解】
B項,“屬于用詞的貶詞褒用”說法有誤,應該是“大詞小用”,不是“貶詞褒用”。故選B。
3.下面這份請柬中加點的詞語,敬辭與謙辭的使用有錯誤的一項是( )
請柬
茲定于四月二十三日在寒舍舉辦壽宴,慶賀家父七十大壽,恭候令尊、小女光臨。幸勿推卻。
××頓首
二○一九年四月五日
A.寒舍 B.家父 C.令尊 D.小女
【答案】D
【詳解】
本題考查敬辭、謙辭的用法。
D.小女是指自己的女兒,是謙辭,這里指的是對方的女兒,應該用敬辭“令愛”;
故選D。
4.下列各項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A.禮是由傳統(tǒng)和習俗形成的行為規(guī)范。
B.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了中國民眾高尚文雅的氣質(zhì)和彬彬有禮的精神風貌。
C.重禮儀的民族,都是古代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衣食生活比較充足。
D.禮尚往來是中國古代社會家喻戶曉的禮節(jié),也是人們交往的準則。
【答案】C
【詳解】
C.缺少賓語,改成“重禮儀的民族,都是古代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衣食生活比較充足的民族”。故選C。
5.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陳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
B.柳絮(xù) 無奕(yì) 謝道韞(yùn)
C.雪驟(zhòu) 俄而(é) 差可擬(nǐ)
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
【答案】D
【解析】
D項,“不”讀音應為“fǒu”。
6.下列句子語言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
A.餐廳服務員勸阻正在吸煙的顧客,顧客叼著煙說:“煙是我買的,關你什么事?”
B.學生在考場緊張地等待考試開始,監(jiān)考老師說:“別緊張,深呼吸,調(diào)整一下自己的情緒?!?br />
C.王嫂挑選香蕉,不滿意,轉(zhuǎn)身離開,老板忿忿地說:“挑那么久,又不買,神經(jīng)病。”
D.展剛對參加父親壽宴的親朋好友說:“非常感謝大家能抽空參加令尊的生日宴會?!?br />
【答案】B
【解析】
本道題考查學生對語言得體的判斷。語言表達得體,主要是指使語言體現(xiàn)語境和語體的要求。所謂“語境”包括說話的對象(稱謂、語氣),場合(時間、地點、氛圍),目的(說什么、怎么說)以及說話人自己的身份。B項正確。A項語言生硬,C項不夠和氣,D項不符合當時的環(huán)境。
7.下列句子中的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B.“快回來!”他一邊追一邊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讓每一位老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是我們?nèi)鐣x不容辭的責任。
D.歷史正劇往往莊重嚴整,因為它傾向于真實再現(xiàn),歷史傳奇常常靈動豐盈,因為它有較多理想色彩。
【答案】B
【詳解】
A項,“散步”后面的逗號應改為冒號,起提示作用。C項,引用的部分“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做了前面詞語的句子成分了,“樂”后的逗號應放在引號外。D項,“歷史再現(xiàn)”后的逗號應改為分號,前后為并列關系。
8.下列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媽媽在抽屜里翻來覆去好幾遍,可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證。
B.史鐵生雙腿癱瘓后,脾氣開始變得暴怒無常,他的母親十分擔憂。
C.家住回龍村的向代惠,得了偏癱,被界定為二級傷殘,看見施工人員正在為她提供免費無障礙改造服務,喜出望外。
D.秋游結(jié)束后,同學們都回家寫游記作業(yè),可謂是各得其所。
【答案】D
【詳解】
A.翻來覆去:原指來回翻身,現(xiàn)用來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使用恰當;
B.暴怒無常:脾氣非常惡劣,時常極端憤怒,變化不定。形容人很容易發(fā)怒。而且很沒有規(guī)律。使用恰當;
C.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興。使用恰當;
D.各得其所:原指每個人都得到了滿足。后指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shù)陌仓?。使用不恰當?br />
故選D。
【點睛】
要結(jié)合積累的詞語來分析,在平時的學習中,首先我們對于遇到的詞語要做好積累,其次是注意可以從詞義、詞語的感情色彩、習慣用法等方面進行歸納。詞語常見的錯誤有:望文生義、褒貶不當、搭配不當、用錯對象、重復冗贅、謙敬錯位、自相矛盾、不合語境等。
9.結(jié)合語境,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們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讓全體人民和諧相處,大家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B.小剛同學是濃溪小學赫赫有名的“小畫家”,在這次學校組織的“我愛我的家鄉(xiāng)” 繪畫比賽中勇奪冠軍,真是喜出望外。
C.學校組織的辯論會上,金蘭同學辯論時咄咄逼人、妙語連珠,同學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
D.登上“將軍臺”,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姹紫嫣紅、美不勝收。
【答案】A
【詳解】
A.“各得其所”指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shù)陌仓?。符合語意;
B.“喜出望外”是指由于沒有想到的好事而高興,小剛實力雄厚,在學校勇奪冠軍是意料中的事,不能說喜出望外;
C.“咄咄逼人”是一個貶義詞,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不能用來指口才;
D.“姹紫嫣紅”是用來形容各種顏色的花卉艷麗、好看。只有一種花怒放,不能用“姹紫嫣紅”來形容;
故選A。
10.下列句子中有關謙辭敬辭的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見到好朋友小龍,小林說:“多年不見家嚴大人,甚為牽掛,請代我向他問好,過兩天我一定登門去拜望他老人家。”
B.見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小麗激動地說:“久仰您的大名,我一定要以您為榜樣,勤學苦練,力爭早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C.劉云想去好朋友小米家玩,于是對小米說:“星期六你能夠邀請我去你寒舍玩嗎?”
D.王海見大哥欲言又止,連忙笑著對大哥說道:“大哥,別客氣,有什么困難盡管說。我們是兄弟,愚兄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
【答案】B
【詳解】
A.家嚴是謙稱,稱呼自己的父親,不是別人的父親;
C.寒舍是謙稱自己的家,不能說對方的家是“寒舍”;
D.愚兄是謙稱自己,不能說對方是“愚兄”;
故選B。
二、字詞書寫
11.下面的句子你一定很熟悉,你能正確書寫出相應的漢字嗎?
(1)后來發(fā)生了fēn qí(________):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盡頭一口shuǐ bō lín lín(____________)的魚塘。
(2)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戳司栈?。黃色的花dàn yǎ(__________),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shēn chén(__________),pō pō sǎ sǎ(___________),秋風中正開得làn màn(___________)。
【答案】(1)分歧水波粼粼(2)淡雅深沉潑潑灑灑爛漫
【解析】
此題考查學生對字形的掌握情況,對漢字字形的正確書寫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形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這樣才能輕松應對該種題型。注意“歧”不能寫成“岐”;“粼”不能寫成“鱗”;“灑”不能寫成“酒”。
1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錯別字并改正。
(1)她焦悴的臉上現(xiàn)出央求般的神色。(________)
(2)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頃側(cè)了來。(________)
(3)我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抉于我。(________)
(4)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酒酒,秋風中正開得爛漫。(________)
【答案】(1)焦—憔(2)頃—傾(3)抉—決(4)酒酒—灑灑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字形的掌握情況,關于字形,要求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形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時的積累,也要聯(lián)系整個詞語的意思。本題都是形近字錯誤。憔悴:指黃瘦;瘦損;瘦弱無力臉色難看的樣子。
三、情景默寫
13.古詩文默寫。
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能引起文人的感觸。曹操登高望海心中升起“(1)________,________;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豪情;李白借楊花、子規(guī)訴說著“我寄愁心與明月,(2)________”的憂思愁緒;馬致遠以極富有神韻的筆觸勾勒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钡那镌S昏行圖低唱著心中飄零之感、離別之恨;李益夜上受降城,以一句“(4)________,________”描繪夜風送來凄涼幽怨的笛聲,徒然喚醒“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王灣停宿北固山下,借“鴻雁傳書”表達思想之情“(5)________,________?!?br />
【答案】(1)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2)隨君直到夜郎西 (3)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4)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5)鄉(xiāng)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詳解】
本題屬于基礎題,也是各地語文試卷必考題。默寫題不論分幾種類型,都是以記憶、積累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賞析。解題時一是要看清題目的要求,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合適的詩句,三是答題時不能寫錯別字。本題要注意“夜郎、藤、鴉、蘆管、盡望、雁”等字的書寫。
四、語言表達
14.大型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朗讀者》播出后好評不斷。每一期《朗讀者》都有一個關鍵詞,例如“陪伴”“選擇”“第一次”等,請你依照示例也確定一個關鍵詞,圍繞這個關鍵詞再從《金色花》《荷葉?母親》兩首散文詩中選擇一篇,并說說選擇它的理由。
示例:
關鍵詞:互敬互愛 課文題目:《散步》
理由:《散步》一文,以自然清新的文字描寫了一家人在田野散步的情景,表現(xiàn)了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關鍵詞:母愛 課文題目:《金色花》理由:母愛是世界上成偉大的情感之一,泰戈爾的《金色花》以詩一般的語言抒發(fā)了對母親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詳解】
開放類試題,按題目的要求,選擇一個關鍵詞和一篇指定散文,然后圍繞內(nèi)容和主旨擬寫理由即可。如:關鍵詞“溫馨”。課文題目《金色花》,理由:本文篇幅短小,而意蘊豐贍,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fā)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構成一幅溫馨的畫面,表現(xiàn)家庭之愛,表現(xiàn)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五、綜合性學習
15.綜合性學習。
朋友是傷心時,最想見的人;朋友是遇到困難時,真心幫助你的人;真正的朋友,即使是在天涯海角,仍然會彼此掛念。那么,我們該怎樣去結(jié)交朋友,又怎樣與朋友相處?為此,七年級1班為此舉行“有朋自遠方來”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面的問題。
(1)活動中,老師首先要求同學們弄清“朋友”的本義,請你用簡短的語言在下面的橫線中寫出“朋”和“友”的本義
(2)小周通過微信的“搖一搖”在網(wǎng)上結(jié)識了一位網(wǎng)名叫“善良帥哥”的朋友,一天,“善良帥哥”突然給她發(fā)過來一則短信:“我們雖然認識不久,但彼此都喜歡對方,這就是有緣?!皣鴳c假”期間,我想請你吃頓飯,不知道你可否賞光?”對此,如果你是小周,你應該怎樣處理這件事?怎樣用短信回復他?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寫出你的答案。
處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復的短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志同道合;②情趣相投。
(2)處理方法:示例一:明確拒絕(或宛轉(zhuǎn)拒絕);示例二:告訴學校老師來共同處理;示例三:告訴父母來共同處理?;貜偷亩绦牛菏纠唬何覀冋J識還不久,還沒有到見面的程度,請見諒,我不能答應你!示例二:算了吧,我看你沒安好心!飯,你就一個人吃吧。
【詳解】
(1)此題考查的是對漢字的理解。根據(jù)“朋”的小篆字形“像并列的兩串貝殼”,它本是古代貨幣單位。相傳五貝為一朋?;蛘f五貝為一系,兩系為一朋。這里我們可以理解為“朋”即志同道合;根據(jù)友的字形“像兩只相握的手”,意思是兩個人的手協(xié)調(diào)工作,由此產(chǎn)生相好、朋友的含義,所以我們可理解為“情趣相投”。
(2)此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根據(jù)語境,我們可以看出對方的邀請是不理智的,或是有目的的,所以我們的處理方式從自己來說,可以直接拒絕他;當然也可以借助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來解決,例如我們可以跟家長說明情況,讓家長出面幫助解決。至于回復短信,我們可以采用委婉的方式來拒絕,例如可以以了解還不深入,還沒有達到見面的程度等理由來推托。也可以跟對方表示見面是不可能的,讓對方打消這個念頭。據(jù)此理解作答。
類文閱讀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16.閱讀《韭菜餃子》,完成小題。
韭菜餃子
徐立新
①兒子回鄉(xiāng)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點半就要走,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兒子跟母親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臨睡前,兒子有些遺憾地說:“媽,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幾天陪陪您,還要吃小時候您親手包的韭菜餃子,那個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著呢?!?br />
③之后,兒子便到里屋睡覺了,可母親卻沒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間屋,叫醒已經(jīng)睡下的父親,說:“老頭子,你趕緊起來,去問問誰家菜園里有韭菜,跟他打個招呼,割點兒回來,娃想吃韭菜餃子了,我得給他做?!?br />
④躺在床上的父親一聽,立即明白,連說:“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親又說:“老頭子,你動靜小些,別吵醒了娃,他明早還要走呢。”
⑤父親再次“嗯”了兩聲,然后別上一把菜刀,悄悄打開大門,出去了。
⑥此時,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親開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戶敲門,借割他們菜園里的韭菜,冬日,菜園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數(shù)十家門后終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戶的菜園都離村子很遠,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親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點多了。
⑨接下來,兩位老人開始擇韭菜,把兩斤多韭菜擇完、洗凈后,差不多已經(jīng)是凌晨了。
⑩接下來是搟餃子皮,然后包餡。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燈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長時間,但事實上他們都是在手電筒的光亮下完成的——兩位老人怕開燈驚擾了兒子的好夢。
?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點多,兩位老人想了想,還有一會兒得煮餃子了,干脆別睡了,給兒子燒點兒熱乎的水,這樣,他一起來就有熱水洗臉。
?5點30分,兒子的手機鬧鈴準時響了,兒子從睡夢中醒來,一睜開眼睛,便隱約聞到一股似曾相識的香味,這香味越來越濃,最后在廚房里達到了鼎盛——一大鍋韭菜餃子在翻滾呢。
? 看到兒子,母親連連說:“娃快趁熱吃了吧,你最喜歡的韭菜餃子,吃過再刷牙?!薄笆茄?,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親幫母親的腔,并立即將餃子盛進碗里,雙手遞到兒子的面前。
? 兒子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隨口說出的一句話,父親和母親就當真了,兩位六十多歲的老人,竟然為了餃子一夜未眠。
? 那是一碗滾燙的韭菜餡餃子,很香,很香,吃得兒子想哭。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的主要內(nèi)容。
(2)文章標題有什么作用?
(3)文中描寫了怎樣的一對父母?請簡要概括。
(4)文中最后一段寫到“那是一碗滾燙的韭菜餡餃子,很香,很香,吃得兒子想哭”,兒子想哭的原因有哪些?
(5)讀完選文后,你的內(nèi)心一定有所感觸,請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受。
【答案】
(1)為了兒子隨口說出想吃韭菜餡餃子的一句話,父母忙碌包餃子一夜未眠。
(2)①文章線索 ②暗示文章中心,表現(xiàn)父母對兒子無私的愛 ③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3)細心體貼,為孩子著想,不辭辛勞,甘心付出,關愛孩子。
(4)①為父母默默付出,無私關愛而感動 ②為自己不能長時間陪在父母身邊而感到愧疚③為父母整夜未眠為自己包餃子付出的辛勞而感到心疼
(5)答題要點:能聯(lián)系實際,寫出自己的經(jīng)歷,圍繞父母關愛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來談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詳解】
(1)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從文章的倒數(shù)第二段“兒子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隨口說出的一句話,父親和母親就當真了,兩位六十多歲的老人,竟然為了餃子一夜未眠。”中得知。因此,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概括為:為了兒子隨口說出想吃韭菜餡餃子的一句話,父母包餃子一夜未眠。
(2)本文的標題“韭菜餃子”的作用是①線索 ②暗示文章中心,表現(xiàn)父母對兒子無私的愛 ③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3)從文中父母為了兒子隨口說出想吃韭菜餡餃子的一句話,而包餃子一夜未眠的這個事情,足夠可以證明文中描寫的這一對父母是一對細心,體貼,為孩子著想,不辭辛勞,甘心付出,關愛孩子的一對父母。
(4)文中最后一段寫到“那是一碗滾燙的韭菜餡餃子,很香,很香,吃得兒子想哭”,兒子想哭的原因有①因父母默默付出、無私的關愛而感動②為自己不能長時間陪在父母身邊而感到愧疚③因父母整夜未眠為自己包餃子付出的辛勞而感到心疼。
(5)答題要點只要能聯(lián)系實際,寫出自己經(jīng)歷,最好是能圍繞父母(親人)關愛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親人)來談感受。所以考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一定要積累豐富的詞匯,并用心感受生活,懂得感恩,那么考試時不管是閱讀,還是作文都有話有談,有理可說。
故答案為:⑴ 為了兒子隨口說出想吃韭菜餡餃子的一句話,父母忙碌包餃子一夜未眠。
⑵ ①文章線索 ②暗示文章中心,表現(xiàn)父母對兒子無私的愛 ③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⑶ 細心體貼,為孩子著想,不辭辛勞,甘心付出,關愛孩子。
⑷ ①為父母默默付出,無私關愛而感動 ②為自己不能長時間陪在父母身邊而感到愧疚③為父母整夜未眠為自己包餃子付出的辛勞而感到心疼
⑸ 答題要點:能聯(lián)系實際,寫出自己的經(jīng)歷,圍繞父母關愛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來談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點評】⑴本小題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我們可以從題目、文章的開頭與結(jié)尾、中心的過渡段落、關鍵語句等方面去著手分析。答題模式可以為:本文記敘了一件……事。
⑵本小題考查文章標題的作用。標題的作用有很多,考生只要大概理解記憶,再根據(jù)實際情況再去分析即可。標題的作用大致有:交代故事的時間、地點、時令等;線索;提示文章的主旨;渲染氣氛;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設置懸念等。
⑶本小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作品的形象,要從文中具體的事例,或者具體的話語中找出,再用概括性的詞語對形象進行概括即可。
⑷本小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做這類題型,考生要在仔細閱讀本文之后,認真分析中心主旨,然后再根據(jù)文中的內(nèi)容,去回答問題,這樣便可以避免失分。
⑸本小題考查對作品的個性化約等于的能力。根據(jù)故事談自己感受的題型,是開放性試題,考生只要不脫離本文的主旨,再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談感受,思想積極向上,言之有理即可。
17.閱讀下面的文學作品,完成各題。
老棗樹下的斑駁流年
化君
①淅淅瀝瀝的秋雨,從晨落到暮。窗玻璃發(fā)出啪啪嗒嗒的聲響,像極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棗樹上的紅棗落到地面的聲音。
②正是紅棗上市的季節(jié)。老家院子里的老棗樹上一定掛滿圓滾滾紫溜溜的紅棗了吧,被連綿的雨珠擊落一地,樹下有否拾棗的人?
③從前,紅棗成熟的季節(jié),母親便挎了一籃子紅棗給我送來。不厭其煩地和我絮叨小時候打棗的事兒。如今,這樣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種高不可攀的奢望和夢想。
④我是老棗樹看著長大的。除了母親,我和老棗樹最親。每年燕子飛來的時候,我就圍著老棗樹轉(zhuǎn)悠。終于看見青蒙蒙的芽兒了,終于開出黃盈盈的小花了,綠碧碧的棗兒終于有了紅意。
⑤我找來一根長棍子遞給母親,拉著她來到老棗樹下。母親仰頭朝樹上望,忽而舉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棗兒仿佛一只只歡蹦亂跳的兔子,滿地撒歡。我小跑著來來回回追趕著去撿??墒?,才撿了幾顆,母親就停下不打了。母親說,棗熟透了才好吃。等樹上的棗全都變紅的時候,母親卻又換了說法,得留著,過年時好給你蒸棗糕吃。從此,紅棗成了一道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親也有破例的時候。
⑦八歲那年,一天放學后我一口氣跑回家,哭鬧著跟母親要爸爸。母親見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勁兒地哭喊起來。母親把我摟在懷里說:“走,媽媽給你打棗吃?!?br />
⑧那天,母親只一會兒就把樹上的棗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頭看母親,她眼睛里濕潤潤的。
⑨十三歲那年,到了紅棗收獲的季節(jié)。一天,同桌因為我阻止她上課吃東西,便告訴老師我拿了她的橡皮,還罵我小偷。我向母親哭訴一陣子后說,我不想上學了。母親伸手抹掉我臉上的淚水,牽起我的手來到老棗樹下,遞給我一根長木棍,說:“使勁兒往樹上打,氣出來心里就不覺得憋屈了?!?br />
⑩真的,我舉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陣子,心里感覺舒坦多了。但是看著被打得光禿禿的樹,我心里又很難過。母親卻笑微微地說:“棗樹越打越旺?!敝钡降诙昵锾?,一顆顆圓滾滾紅艷艷的棗兒掛滿老棗樹,我才相信母親的話是真的。
?十七歲那年,我高考落榜。這是一個讓人絕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對著老棗樹一通猛擊,直到精疲力竭,癱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時候,突然我被一陣冷風吹醒。起身準備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彎身去拾,卻看見母親坐在地上睡著了。頓時,我的眼淚吧嗒吧嗒掉下來。
?一次次,我用打老棗樹的辦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憤。但我不知道,當我拼命抽打老棗樹的時候,母親的心有多疼。
?忽而覺得,母親就是一棵老棗樹。她一輩子含辛茹苦,將我拉扯成人。我卻因為生活中的風吹草動或種種不如意一次次向母親哭訴和發(fā)泄,而每一次哭訴和發(fā)泄都會像刀子一樣割著母親的心。
?后來,母親離我而去,我也離開了那棵老棗樹。但我覺得,我從沒離開過老棗樹,就像從沒離開過母親一樣。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瀝瀝,窗玻璃發(fā)出啪啪嗒嗒的聲響,像極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棗樹上的紅棗落到地面的聲音。伸手按滅臺燈,叮囑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撿拾那一顆顆圓滾滾紫溜溜的紅棗,以及像陽光一樣散落一地的斑駁流年。
(1)閱讀第⑥—?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語概括后兩次打棗的原因。
示例:
第一次:無理哭鬧后打棗。
第二次:________時打棗。
第三次:________后打棗。
(2)結(jié)合括號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①終于看見青蒙蒙的芽兒了,終于開出黃盈盈的小花了,綠碧碧的棗兒終于有了紅意。(連用三個“終于”有何作用?)
②忽而覺得,母親就是一棵老棗樹。(請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
(3)本文有多條線索,請說出其中兩條。
(4)下面是史鐵生《秋天的懷念》中的一段文字,與文中第⑨段的畫線句子進行比較:同樣是寫母親,內(nèi)容和寫法上有何異同?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xiàn)出央求般的神色。
【答案】
(1) 蒙冤憋屈 高考落榜
(2)①強調(diào)作用,表達“我”盼望吃棗的急切心情。②用了比喻修辭手法,生動地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之情。
(3)①“我”的成長歷程。②“我”對母親的思念之情。③老棗樹。
(4)內(nèi)容:相同點都寫了“我”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母親對“我”的開導(或勸慰)。不同點是《秋天的懷念》寫“我”癱瘓后在絕望情況下母親想辦法開導“我”的情景,本文畫線句是寫“我”蒙冤憋屈時母親勸慰“我”的情景。寫法:相同點都用了動作和語言描寫。不同點是《秋天的懷念》除了動作和語言描寫,還用了神態(tài)描寫,而本文畫線句子沒有神態(tài)描寫。
【詳解】
(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梳理、篩選和概括能力。文章的⑥~?段主要敘寫了三次打棗的往事。其中第9段寫的是第二次打棗,原因是“我”在學校受了同學的委屈,內(nèi)心感到憋屈。第11段寫的是第三次打棗,原因是“我”高考落榜,內(nèi)心絕望。依據(jù)題目要求,打棗的原因可分別概括為:蒙冤憋屈和高考落榜。(2)①考查對詞語的賞析。對于詞語的賞析,要在把握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結(jié)合上下文和具體的語句分析作答。本題連用三個“終于”來分別寫了“我”對“芽”“花”“棗”的企盼,使之成為排比句,強烈地表達了“我”盼望吃棗的急切心情。②體會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語言表達藝術。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句子,具體解答時可表述為:運用了XX修辭手法,(生動傳神、具體準確、形象生動等)表現(xiàn)了(寫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點、特征)。本題把“母親”比作“老棗樹”,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的堅忍和慈愛,表達了我對母親的深切懷念。據(jù)此理解作答。(3)本題考查線索在文章中的作用。線索:文章線索的可以是人物、事物、事件、時間、地點或作者的情感等。其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本文通過“老棗樹”將文章的故事串編在一起,敘寫了“我”的成長歷程和“我”對母親的深切懷念。由此可見,文章有多條線索:事物線——老棗樹;情感線——我對母親的懷念;人物線——“我”的成長歷程。據(jù)此理解作答。(4)本題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本文第⑨段畫線的語句,運用了動作、語言描寫,寫了“我”蒙冤憋屈時母親勸慰“我”的情景;《秋天的懷念》中寫了“我”癱瘓后在絕望情況下母親想辦法開導“我”的情景。從中可以看出相同點:內(nèi)容上都寫了母親在“我”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想盡辦法來勸慰;寫法上,都運用了動作和語言描寫。不同點:勸慰的原因不同,勸導的方法也不相同。寫法上,《秋天的懷念》還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
故答案為:⑴ 1、蒙冤憋屈 2、高考落榜 ⑵ ①強調(diào)作用,表達“我”盼望吃棗的急切心情。②用了比喻修辭手法,生動地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之情。 ⑶ ①“我”的成長歷程。②“我”對母親的思念之情。③老棗樹。 ⑷ 內(nèi)容:相同點都寫了“我”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母親對“我”的開導(或勸慰)。不同點是《秋天的懷念》寫“我”癱瘓后在絕望情況下母親想辦法開導“我”的情景,本文畫線句是寫“我”蒙冤憋屈時母親勸慰“我”的情景。寫法:相同點都用了動作和語言描寫。不同點是《秋天的懷念》除了動作和語言描寫,還用了神態(tài)描寫,而本文畫線句子沒有神態(tài)描寫。
【點評】⑴本題考查考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梳理和概括的能力。要求考生熟讀文本,理清層次,結(jié)合題干的要求,找準答題區(qū)域,提取有用信息進行歸納,注意對示例的把握和運用。
⑵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語句的能力。賞析句子一般從修辭方法、描寫方法、寫作手法、遣詞造句等方面入手,結(jié)合語境來品析。解答此題,需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脈絡,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礎上,結(jié)合具體語境,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
⑶本題考查考生對文章線索的理解。文章的線索是多樣的,考生要熟讀文本,找出貫穿全文的內(nèi)容,注意層次的分析,結(jié)合文本的內(nèi)容、主題進行理解。
⑷本題考查考生比較閱讀的能力。要求考生熟讀文本,結(jié)合題干的要求,分析理解文本,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寫作手法,結(jié)合具體的語句進行闡述。
18.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題。
人生是一場場目送
陳柏清
①還記得人生的第一場有記憶的目送,那年六歲,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親坐在從鄰居那里借來的小毛驢車上,圍著家里那床大紅花的被子,毛驢車駛過院外的桃花樹,一陣風來,粉紅的桃花瓣紛紛飄落,落在她灰白頭頂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襯衫上,她只是揮著手,臉因為瘦削而越發(fā)顯得笑得如此夸張,可她就那樣笑著離開我們的視線,再也沒有回來。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墻旁,看著母親漸行漸遠,無奈地抽泣。一個六歲的孩子無法主宰自己,更無須說別人的命運。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為被送者,十七歲,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離開,離開小鎮(zhèn),離開縣城,到省城求學。清晨趕火車,夏末秋初的涼風,烏瓦紅磚的小站在晨曦中朦朧,長長的鐵軌從遠方來,延伸到遠方去。我拖著行李擠上車,站在過道上向窗外看去時,看見父親尋找的目光,孤單的身影。垂下頭時眼淚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車啟動,哐當哐當聲中,越來越遠的是故鄉(xiāng)和父親,還有曾十二萬分盼著離開的家,如今都因離別而蒙上了暖色調(diào),就像漸起的朝陽,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義的那次目送,發(fā)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遠方去,獨自一人出發(fā)。行李已先行托運,只隨身攜帶一個小包。早春二月,天還蒙蒙亮,我趕早車,父親早起送我,他站在簡陋的門樓下,黑漆的大門半掩在他身后,啟明星在遙遠的天際寂寞閃爍。我搖搖手,“爸爸,回去吧?!卑职帧班拧绷艘宦暎一仡^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轉(zhuǎn)過頭來一直走去。街上空寂無人,父親的目光在孤單中被無限拉長。心里稍稍感覺酸澀,又覺無聊。多年的獨立讓我知道,我從來不是那個有點事兒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緒的孩子,我的情緒給誰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車,車在晨曦微明中駛出小城,我不知父親站在門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義重大卻簡約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無法忘懷的目送,發(fā)生在去年。父親走了。幼年時目送母親,她笑著在桃花紛落的春日。這一次目送父親在深冷的濃秋。父親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個夢境中微皺著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無數(shù)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痛苦像鉛海,又重又黑,深不見底,壓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達一切。我目送了生我養(yǎng)我的兩個人的離開,目送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孑然一身的到來。
⑤目送便是離別,即使有時它也意味著出發(fā),可對另一方仍是離別。
⑥人生自古傷離別。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卻因為龍應臺人生散文里的《目送》,關于華安和“我”的故事。小學,16歲,21歲。一個孩子在母親的目送中長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領著各種酸甜苦辣。龍應臺也在目送中永別了自己最親愛的父親,沉痛在理智中熨平。
⑧她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過是一場場目送,成長或衰敗。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選自《思維與智慧》)
(1)本文按________順序以________為線索行文。
(2)下列對本文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六歲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墻旁目送笑著離開的母親,內(nèi)心有幾分喜悅。
B.十七歲時夏末秋初的清晨,父親在小站目送“我”離家到省城求學,“我”雖熱切盼望離開,又略帶傷感。
C.早春二月天蒙蒙亮時,父親在簡陋的門樓下目送“我”遠嫁他方,“我”稍稍感覺酸澀,又覺無聊。
D.去年深秋,“我”目送父親離世,“我”的內(nèi)心痛苦沉重。
(3)第②段中的畫線句屬于什么描寫?有何作用?
(4)按要求賞析下面的語句。
①街上空寂無人,父親的目光在孤單中被無限拉長。(加點詞語能否刪去?為什么?)
②痛苦像鉛海,又重又黑,深不見底,壓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句子。)
(5)本文以“人生是一場場目送”為題有何妙處?
【答案】
(1) 時間 目送
(2)A
(3)景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描寫夏末秋初清晨的涼風、小站、鐵軌,點明了目送的地點及環(huán)境,渲染了傷感的氛圍,烘托了“我”既熱切盼望離開又略帶傷感的心情。
(4)①不能刪去?!盁o限”強調(diào)了父親深情凝望女兒遠嫁他方的背影的時間之長,突出了父親目送“我”時內(nèi)心的不舍與難以釋懷的落寞。
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痛苦”比喻成“又重又黑、深不見底的鉛海”,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我”目送父親離世時的悲痛之情。
(5)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揭示文章的主旨;點明敘事線索,表明“我”由目送經(jīng)歷中生發(fā)出的人生感悟;把人生比作一場場目送,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詳解】
⑴文中有多個詞句表明了“時間”的推移:那年我六歲——十七歲——發(fā)生在六年后——發(fā)生在去年;而“目送”一詞貫穿全文。
⑵A“內(nèi)心有幾分喜悅”對本文的分析有誤?!拔摇眱?nèi)心感到無奈,原文的表述是“看著母親漸行漸遠,無奈地抽泣”。
⑶考查描寫的類型及其表達作用?!跋哪┣锍醯臎鲲L中,烏瓦紅磚的小站在晨曦中朦朧,長長的鐵軌從遠方來,又延伸到遠方去”明顯運用了環(huán)境描寫的方法。答作用要從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理等角度分析。
⑷賞析語句。①本題考查詞語的表達效果。結(jié)合句子中“父親的目光”“孤單”“拉長”等詞語,再聯(lián)系前文“我要嫁到遠方去”來分析“無限地”體現(xiàn)出了父親當時怎樣的狀態(tài)和心理。②本題考查從修辭的角度賞析句子的能力。首先從“痛苦像鉛?!笨梢钥闯鲞\用了比喻,然后聯(lián)系本句的“又重又黑,深不見底,壓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以及前文的“父親躺在玻璃棺里”來分析作用,要回答出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我”悲痛的心情。
⑸標題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揭示文章的主旨;點明敘事線索,表明“我”由目送經(jīng)歷中生發(fā)出的人生感悟;把人生比作一場場目送,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故答案為:⑴1、時間2、目送
⑵A
⑶ 景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描寫夏末秋初清晨的涼風、小站、鐵軌,點明了目送的地點及環(huán)境,渲染了傷感的氛圍,烘托了“我”既熱切盼望離開又略帶傷感的心情。
⑷ ①不能刪去?!盁o限”強調(diào)了父親深情凝望女兒遠嫁他方的背影的時間之長,突出了父親目送“我”時內(nèi)心的不舍與難以釋懷的落寞。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痛苦”比喻成“又重又黑、深不見底的鉛?!?,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我”目送父親離世時的悲痛之情。
⑸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揭示文章的主旨;點明敘事線索,表明“我”由目送經(jīng)歷中生發(fā)出的人生感悟;把人生比作一場場目送,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點評】⑴本題考查順序和線索。要通讀全文,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結(jié)構就是它的思路的具體展現(xiàn)。試題常常通過對作品的結(jié)構進行設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閱讀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體現(xiàn)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感情的語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脈絡。
⑵本小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分析和理解。 需要仔細通讀全文,緊扣題干要求找出相關的段落進行分析,要注意題干設置的偷換概念、張冠李戴、以偏概全這些邏輯陷阱。
⑶考查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自然環(huán)境描寫(景物描寫)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等;②渲染……氣氛; 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運);④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⑤為下文敘寫……做鋪墊。
⑷閱讀中的句子賞析,一般選取或人物形象塑造出彩、或凸顯文章語言風格的句子,考查對人物塑造、語言藝術的理解和把握。本小題的關鍵在于抓準題干的要求,通過分析加點詞、修辭手法推測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答題格式一般為關鍵詞釋義+具體人物分析。
⑸本題考查題目的作用??梢詮氖欠窀爬宋恼碌闹饕獌?nèi)容,是否是貫穿全文的線索,語言方面是否有特色,能否揭示文章的主旨等方面來回答。
二、文言文閱讀。
(一)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甲)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世說新語·方正》
(乙)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①,歆輒②難③之。朗曰:“幸尚④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⑤所以疑⑥”,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⑦,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⑧。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選自《世說新語·德行》
(注釋)①依附:跟從。②輒(zhé):當即。③難:作動詞,拒絕。④尚:還。⑤本:當初。⑥疑:遲疑不決。⑦納其自托:接受他的請托。⑧邪:同“耶”,呢。⑧攜拯如初:像當初一樣攜帶,救助。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尊君在不 (______________)
(2)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_____________)
(3)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
(4)王欲舍所攜人(______________)
20.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橫線句子的意思。
(1)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2)幸尚寬,何為不可?
21.有人說,友人已經(jīng)認錯了,而元方卻置之不顧,也是一種無禮的行為。你如何看?
22.通過患難中對待別人的態(tài)度,你如何評價華歆和王朗的人品?
【答案】
19. (1)同“否” (2)一起,一同 (3)才 (4)舍棄
20.(1)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2)幸好船還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呢?
21.示例1:不失禮,友人失信又失禮,行事不端,元方當時只有7歲,還只是個孩子,用“入門不顧”,義正辭嚴地對待存在缺點的人,可見他是個個性率真、方正的人。
示例2:失禮,元方批評友人無禮,自己更應該做到有禮,友人已經(jīng)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使有錯,也應該以禮待人。
22.華歆謹慎對待別人的請托,但一經(jīng)接受請托,無論遇到怎樣危急的情況都不相棄,表明他重情重義,危難中救人能就到底。而王朗正相反,輕易接受他人的請托,而一旦形勢緊急便“欲舍所攜人”,這樣的人機巧善變,有始無終,不能共患難,不值得信賴。
【分析】
19.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解答此類題目時,應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據(jù)句子的翻譯推斷詞語的意思。課外文言文的詞語解釋既要充分調(diào)動知識積累,回憶該詞的常用義,還要結(jié)合上下文來判斷。
(1)句意:你的父親在嗎?“不”,同“否”;
(2)句意: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俱:一起,一同;
(3)句意: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乃:才;
(4)句意:王朗想舍棄剛才搭船的人。舍:舍棄。
20.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
(1)“日中(正午時分)”“至(到)”“信(信用)”“禮(禮貌)”是此句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
(2)“幸(幸好)”“尚(還)”“寬(寬敞)”“何(什么)”是此句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
21.本題考查學生對事件的認識,無論認為元方失禮或者不失禮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如果認為元方失禮,可從友人已經(jīng)知錯道歉,就應該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并且對方還是父親的朋友,自己的長輩;如果認為元方不失禮,可從人應該講誠信的角度分析作答,友人失信又失禮,行事不端,態(tài)度惡劣,元方必須用“入門不顧”的態(tài)度維護自己和父親的尊嚴,這是堅持原則的一種體現(xiàn),同是也是給“友人”一個難忘的教訓。
22.本題考查評價人物,需要聯(lián)系文章情節(jié)及人物描寫,從多角度作答。從“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可以看出,華歆考慮問題比較周全,一諾千金,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就一定要遵守,他是一個守信用、講道義的人。從“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可以看出,王朗表面上大方,實際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送人情。一旦與自己的利益發(fā)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極端自私、背信棄義的真面孔,這樣的人不值得信賴。
【點睛】
參考譯文:
甲: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正午。過了正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開了?!迸笥驯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君子??!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乙: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感到十分為難而沒立刻答應。王朗卻說:“幸好船還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賊寇已經(jīng)追上來了,王朗想舍棄剛才搭船的人。華歆說:“剛才我之所以猶豫,正是這個原因。既然已經(jīng)接納了他來船上安身,哪里能因為情況危急就丟下他呢?”于是就繼續(xù)帶著他趕路。世人也由此判定華王二人的優(yōu)劣。
(二)閱讀古文《世說新語》選段,回答后面小題。
(甲)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乙)
謝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②罰之,乃至過醉而猶未已。太傅時年七八歲,著青布褲,在兄膝邊坐,諫③曰:“阿兄,老翁可念④,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釋)①剡(shàn):地名。 ②令:指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③醇酒:高度酒。④諫:規(guī)勸。⑤念:憐憫;同情。⑥容:面容;臉上的神色。⑦阿奴:對幼小者的愛稱,這里是哥哥稱呼弟弟。
23.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俄而雪驟(_______)
(2)差可擬(_______)
(3)而猶未已(_______)
(4)阿奴欲放去邪(_______)
24.為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斷一處)
乃至過醉而猶未已
25.翻譯句子。
(1)未若柳絮因風起。
(2)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
26.從甲乙兩文,我們能看出謝太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答案】
23. 不久 大體 仍然 離開
24.乃至過醉/而猶未已
25.(1)不如比作柳絮乘風而起。(2)有一個老年男子觸犯法令,謝奕就用高度數(shù)的酒罰他喝。
26.從甲文可以看出謝太傅重視家庭教育,善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從乙文可以看出謝太傅善良、富有同情心。
【分析】
23.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1)句意:不久,雪下得急(大)了。俄而,不久。
(2)句意:大體可以相比。差,大體。
(3)句意:卻還不肯罷手。猶,仍然,還。
(4)句意:你要把他放走嗎?去,離開。
24.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技巧:把握文章翻譯,根據(jù)分句意思、語句等斷句。句意為:甚至到醉得很厲害,卻還不肯罷手。“而”表轉(zhuǎn)折,引出下文,前面應停頓。故斷句為:乃至過醉/而猶未已。
25.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
(1)未,不。若,如,比得上。因,乘,趁著。
(2)老翁,老頭。以,用。醇酒,高度數(shù)的酒。罰,懲罰。之,代詞,他。
26.本題考查人物形象。
(1)結(jié)合甲文“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可知,謝太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召集家里的子侄輩在一起,談論文章義理,看的出謝太傅重視家庭教育;并且侄子和侄女的文采卓著,長輩晚輩在一起非常和樂,看得出謝太傅善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諧且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氛圍。
(2)結(jié)合乙文“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可知,謝太傅看到哥哥用喝酒懲罰犯法的老人家,非常不忍心,小小年紀就知道替老人家求情,可以看出謝太傅善良、富有同情心。
【點睛】
譯文:
【甲】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談論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得急(大)了,太傅高興地說:“白雪紛紛揚揚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柳絮乘風而起,(漫天飛舞)。”謝安高興得笑了起來。(謝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弈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乙】謝奕做剡縣縣令的時候,有一個老頭兒犯了法,謝奕就拿烈性酒罰他喝,甚至到醉得很厲害,卻還不肯罷手。謝安當時只有七八歲,穿一條藍布褲,在他哥哥膝上坐著,勸告說:“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憐,怎么可以做這種事!”謝奕臉色立刻緩和下來,說道:“你要把他放走嗎?”于是就把那個老人打發(fā)走了。
這是一份第六單元 基礎鞏固+類文閱讀 2023-2024學年七上語文同步必背知識清單,文件包含第六單元基礎鞏固+類文閱讀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同步單元知識清單部編版原卷版docx、第六單元基礎鞏固+類文閱讀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同步單元知識清單部編版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5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五單元 基礎鞏固+類文閱讀2023-2024學年七上語文同步必背知識清單,文件包含第五單元基礎鞏固+類文閱讀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同步單元知識清單部編版原卷版docx、第五單元基礎鞏固+類文閱讀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同步單元知識清單部編版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5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四單元 基礎鞏固+類文閱讀 2023-2024學年七上語文同步必背知識清單,文件包含第四單元基礎鞏固+類文閱讀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同步單元知識清單部編版原卷版docx、第四單元基礎鞏固+類文閱讀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同步單元知識清單部編版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5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