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曾經歌頌過什么?你會歌頌什么?是太陽,是大海,還是高山?那么,你可曾想過歌頌自己?詠嘆那不一樣的生命之光?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惠特曼的《自己之歌(節(jié)選)》。學習目標了解惠特曼的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風格,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鑒賞詩歌選取的獨特意象,以及詩歌開闊宏大的意境。領悟詩歌中旺盛的生命之力以及“自我”的獨特含義。? 19世紀上半葉,美國在經濟上雖然發(fā)展很快,但仍基本上處于歐洲殖民地的地位。至于文化,特別是文學方面,則主要從屬于英國,還沒有建立起本民族的與合眾國相適應的民主主義文學。當時以愛默生為首的美國超驗主義者提倡個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學和外國教條主義的束縛,在美國來一次文藝復興。解放個性,就是要發(fā)現自己,從一個國家來說就是要確立本民族自己的獨立人格。在這樣的歷史要求下,惠特曼樹立自己的雄心,要通過他自己來表現他的“特殊時代、環(huán)境和美國”,于是他的“我自己”便與他們民族的“我自己”合而為一了?;萏芈脑婓w自己之歌 寫作背景? 現了美國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內戰(zhàn)的重大史實。他站在進步的、正義的立場上,熱情呼喚資產階級的民主和自由,衷心贊美勞動和勞動者,強烈譴責反動的農奴制度,猛力抨擊封建宗教的禁欲主義,熱切向往光明和未來,憧憬著一個“世界樂園”的出現。作品簡介是美國詩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國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的詩集。它開創(chuàng)了一代詩風,對美國詩壇產生過很大的影響?!恫萑~集》共收有詩歌300余首,首次出版于1855年。詩集得名于集中這樣的一句詩:“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長著草。”詩集中的作品奔騰壯闊,大氣飛揚,汪洋恣肆,豪放不羈;使用樸實粗獷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獨具一格的自由體,近于口語,節(jié)奏鮮明。《草葉集》選材廣泛,內容豐富,里面既有對美國民主自由的歌頌、對農奴制度的抨擊,也有對美國壯麗河山和普通民眾的熱情贊美?!恫萑~集》解題自己:詩歌歌頌的對象、中心。歌:贊頌之歌。朗讀課文,根據詩歌內容,繪制邏輯框架圖。我相信一片草葉所需費的工程不會少于星星,一只螞蟻、一粒沙和一個鷦鷯的卵都是同樣地完美,雨蛙也是造物者的一種精工的制作,藤蔓四延的黑毒可以裝飾天堂里的華屋。我手掌上一個極小的關節(jié)可以使所有的機器都顯得渺小可憐!母牛低頭嚙草的樣子超越了任何的石像,一個小鼠的神奇足夠使千千萬萬的異教徒吃驚。初讀感知一節(jié)我看出我是和片麻石、煤、蘚苔、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混合在一起,并且全身裝飾著飛鳥和走獸,雖然有很好的理由遠離了過去的一切,但需要的時候我又可以將任何東西召來。初讀感知二節(jié)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火成巖噴出了千年的烈火來反對我接近是徒然的,爬蟲退縮到它的灰質的硬殼下面去是徒然的,事物遠離開我并顯出各種不同的形狀是徒然的,海洋停留在巖洞中,大的怪物愜臥在低處是徒然的,鷹雕背負著青天翱翔是徒然的,蝮蛇在藤蔓和木材中間溜過是徒然的,麋鹿居住在樹林的深處是徒然的,尖嘴的海燕向北飄浮到拉布多是徒然的,我快速地跟隨著,我升到了絕巖上的罅隙中的巢穴。初讀感知三節(jié)思維導圖自己之歌(節(jié)選)自然萬物歌頌個體認知揭示自信樂觀堅強自由民主追求分析意象,理解內容和情感思考探究分析意象,理解內容和情感詩人筆觸細膩,從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寫起,選取自然界中的草葉、螞蟻、鷦鷯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鷹雕、蝮蛇、麋鹿、海燕等生物作為詩歌的意象,這些鮮活的生命充滿了靈性和神圣的色彩。詩人對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傾注了無限的熱愛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無論巨大和纖小,都折射出無限的神性,從看似細小的景物里抒發(fā)偉大的情感,從而贊美萬物的神圣性。思考探究惠特曼《自己之歌》這首詩選取的意象眾多,但似乎與一般詩歌中的意象有很大區(qū)別,這種區(qū)別是什么?詩人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意象?詩中的意象是極為平常且普通的事物,似乎缺乏一般詩歌意象的“美感”和“詩意”。無論是獨立或游走于人類生活之外的自然物,如草葉、螞蟻、沙粒、鷦鷯的卵、雨蛙、黑莓、低頭嚙草的母牛、小鼠、火成巖、爬蟲、蝮蛇等,還是參與到人類生活之中的自然物,如片麻石、煤、蘚苔、水果、谷粒、菜根等,都是一般詩歌中極為少見的意象,看起來似乎與詩歌這種具有高雅之美的文體不太相符。①詩人出身于農民,是當時美國最廣大的社會底層民眾中的一員;而詩中這些具有自然屬性的、平常的意象,也正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事物。詩人選擇的這些意象與他的生活相吻合。②詩歌抒發(fā)的情感,代表的是美國廣大社會底層民眾的情感,這樣的意象使詩歌具有濃厚的自然氣息和生活氣息,使廣大民眾對詩中的“我”產生自然的代入感,使他們更容易接受詩歌所表達的感情并產生共鳴,喚醒他們內心的生命激情,引導他們追求民主、自由,推動時代發(fā)展。思考探究第一人稱“我”是作者本人嗎?我認為是作者本人。詩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他在詩中有種種自白,談到自己的情況和經歷,這是讀者最先認出的。而《自己之歌》作為惠特曼的代表作,作為《草葉集》的縮影,它的產生背景就是《草葉集》的背景,其主題思想也就是《草葉集》的中心思想。因此,詩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我認為不是作者本人。作為一個一般的人、一個人的象征的“我”,他可以代替各種各樣的人發(fā)言、感受、行動等等。結合時代背景來看,當時提倡個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學和外國教條主義的束縛,在美國來一次文藝復興。解放個性,就是要發(fā)現自己,從一個國家來說就是要確立本民族自己的獨立人格。在這樣的歷史要求下,惠特曼樹立自己的雄心,要通過他自己來表現他的“特殊時代、環(huán)境和美國”,于是他的“我自己”便與他們民族的“我自己”合而為一了。那個“我”是當時美國人的代表,是一位能象征領土迅速擴張、生產蓬勃發(fā)展的美國的人物。我認為有作者本人的影子,但不完全是他本人。在某些情況下則是宇宙萬物乃至宇宙本身的“我”,它是一種泛神論生命力的人格化。詩中那個“我”,由內而外、由近而遠、由小而大的發(fā)展,逐步與集體、國家、全人類乃至永恒世界相結合,最后形成一支歌唱民主精神和宇宙一統(tǒng)的狂想曲,作為民主的最高榜樣,他身上的“健康、力量、活力、信心——所有這些特質都不屬于個人,而是屬于民主,為每個抱有同一理想的人所共享”。賞析詩歌的手法寫作手法從這首詩的第一節(jié)來看,作者是如何感知大自然的?作者對自然界的土地、山川、草木傾注了無限的熱愛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和宇宙都蘊涵著上帝的存在,因此,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無論巨大還是纖小,都折射出無限的神性。作者筆觸細膩,從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從看似細小的景物里抒發(fā)偉大的情感。寫作手法從詩歌的二、三節(jié)來看,作者是怎樣來塑造“自我”的?作者將自己賦予超人的神力,“全身裝飾著飛鳥和走獸”,可以”將任何東西召來”,可以“快速地跟隨著”“升到了絕巖上的罅隙中的巢穴”,可以飛越大地,任意東西,不受時空限制,甚至和宇宙融為一種,表現出一種“惠特曼式”的樂觀精神。寫作手法這首詩的第三節(jié)連用九個“徒然的”,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這節(jié)詩運用意象組合的方式,讓九個“徒然的”一氣呵成,情感熾熱,氣勢恢宏。作者大聲歌唱,盡情狂歡,張揚個性,重塑自我,表達出對自我的肯定和對未來的憧憬。詩歌的節(jié)拍來自于生活,充滿活力,富于幻想,表現出生活的情調和生活的真理。寫作手法這首詩是如何表現“自己”形象的?①第一節(jié)運用類比和對比手法突出“自己”的形象。詩人選取了草葉等渺小的事物來類比“自己”,又以“草葉”等小事物與“星星”等大事物進行對比,以突出“自己”雖小卻與大的事物同樣完美。②第二節(jié)通過描寫來烘托“自己”的形象。這一節(jié)中說“我”與片麻石、煤等混合在一起,“并且全身裝飾著飛鳥和走獸”,從而使“自己”的形象更為鮮明。③第三節(jié)以“自己”面對的各種逆境反襯“自己”的形象,寫“自己”在各種逆境面前都不會退縮,從而突出“自己”的精神與尊嚴。寫作手法惠特曼的詩歌,往往由一組松散的句子構成,不僅沒有嚴格的韻腳,而且也打破了一般的詩歌形式,開創(chuàng)了一種近乎口語的散文化的自由詩體。分析本文是如何體現這種“自由”的特征。①句子的排列長短交替,非常疏散。最長的句子多達近三十個字,如“我看出我是和片麻石、煤、蘚苔、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混合在一起”,最短的句子才十幾個字,“并且全身裝飾著飛鳥和走獸”。②詩歌形式疏散之中有整齊的詩歌韻律。節(jié)選部分第三節(jié)列舉了一系列“徒然的”舉動,有傳統(tǒng)詩歌的形式之美。寫作手法惠特曼的詩歌,往往由一組松散的句子構成,不僅沒有嚴格的韻腳,而且也打破了一般的詩歌形式,開創(chuàng)了一種近乎口語的散文化的自由詩體。分析本文是如何體現這種“自由”的特征。③詩人使用的語言也平白如話,這種“自由”使得詩歌的展開,也順乎自然,保持原始的活力。“雖然有很好的理由遠離了過去的一切,但需要的時候我又可以將任何東西召來”,語言直白率真,張揚著個性?!恫萑~集》問世后,評論家們議論紛紛,毀譽參半,爭論的焦點就是其中的《自己之歌》。雖然當時美國文壇的領袖愛默生獨具慧眼,讀完詩集以后贊賞有加,并寫信給惠特曼,稱贊“它是美國出版過的最出色的,富有才智和智慧的詩篇”,但是,它的獨特風格還是受到了絕大多數作家和批評家的猛烈抨擊,請結合課文,談一談為什么?!蹲约褐琛愤^于強調自我?!蹲约褐琛敷w現了詩人強烈的自信,惠特曼一方面決心要代表他的民族,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被平等地對待,惠特曼的自信洋溢在詩歌的字里行間。在詩中,歌唱一個人的自我,強調自己的無所不能,包羅萬象,這是一種對于自我的極端表現,注定從一開始就不能被當時的人們接受?!蹲约褐琛反蚱屏水敃r的詩歌形式。當時美國的文學主要跟隨歐洲的文學潮流。然而,惠特曼是19世紀美國的激進派民主主義者,在藝術上表現出積極的追求和革新精神,在《自己之歌》里,惠特曼在借鑒歐洲傳統(tǒng)詩史的基礎上,進行了更多的創(chuàng)新,它打破了傳統(tǒng)詩歌的形式,開創(chuàng)了“自由體”的詩歌形式。新事物的出現,必會在開始時遭到一些人的批判,這也屬于正?,F象。歐陽修《自己之歌(節(jié)選)》列舉了許多自然事物,賦予其詩意,渲染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凸顯出宏大的自我,體現出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對個體價值的思考。作者向世人宣布了他創(chuàng)作詩歌的主旨——拋卻世俗,自由放歌。主旨歸納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