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分


《插秧歌》課后鞏固
題型一:語言積累運用

建議用時:40分鐘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勞動是一首亙古不變的歌,先民們懷著美好的心愿,踏上田野,唱出那“采采芣苢”的歌兒。一“采”,一“有”,一“掇”,一“捋”,一“祜”,一“擷”,那真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情景。生活雖是艱難的事情,卻總有許多快樂在。這艱難之中。而楊萬里在看到農(nóng)民農(nóng)忙時,也體驗到了別樣的勞動樂趣。當看到農(nóng)人們身披蓑衣,頭頂箬笠“笠是兜鍪蓑是甲”,猶如戴盔掛甲的戰(zhàn)士,在雨中搶種“雨從頭上濕到胛”時,一幅勞動人民爭分奪秒搶農(nóng)時的繁忙勞作景象鮮活地展示了出來。于是,農(nóng)忙搶種的一首作品就誕生了。
A.gèn???????duō?????lǚ?????móu???jià
B.gèng?????zhuì???luō???máo???jià
C.gèn???????duō?????luō???móu???ji?
D.gèng?????zhuì???lǚ?????máo???ji?
【答案】C
【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字音的辨識能力。
亙,應讀“gèn ”,易誤讀成“huán”或是“héng”;掇,應讀“duō”,易誤讀成“chuò”;捋,應讀“l(fā)uō”,易誤讀成“l(fā)ǚ”;鍪,應讀“móu”,意思是:古代武士的頭盔;胛,應讀“ji?”,意思是:背脊上部跟兩胳膊接連的部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氣象、天文、農(nóng)事進行觀察和總結(jié)的產(chǎn)物,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和歷史_________________。盡管_________________,先人留下的二十四節(jié)氣仍有其現(xiàn)實意義。它體現(xiàn)了中國古人超前的科學認知水平,具有相當?shù)目茖W性,其中的“二分二至”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的變化。古人正是因為能夠正確地認識季節(jié),才能提出農(nóng)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節(jié)氣概念。
通過對天象的研究,古人在兩千年前就已經(jīng)明白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的原理,并凝練出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具有指導作用的二十四節(jié)氣。其中,驚蟄、清明、小滿、芒種這四個節(jié)氣都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密切相關(guān),這些表征物候的節(jié)氣反映出我國早期相對成熟的農(nóng)耕文明深厚的根基。二十四節(jié)氣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氣候?qū)W的發(fā)展高度。從《詩經(jīng)》《呂氏春秋》直至漢代《淮南子·天文訓》,古人對氣候的記錄和認識是一個逐步發(fā)展和提高的過程。漢代所確定的二十四節(jié)氣的具體名稱及內(nèi)涵沿用至今,進一步說明了中國古人對氣候?qū)W認識的高度和深度,其科學性_________________。除了指導農(nóng)事外,二十四節(jié)氣還影響著民俗活動、飲食養(yǎng)生理念等多個領(lǐng)域。它提倡遵循自然規(guī)律,_________________出古人樸實的生態(tài)觀,對現(xiàn)代社會人們加強生態(tài)意識仍具有啟示作用。
2.下列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積淀??????????????????時過境遷??????????????????不言而喻??????????????????折射
B.沉淀??????????????????事過境遷??????????????????不可言喻??????????????????折射
C.沉淀??????????????????事過境遷??????????????????不言而喻??????????????????映射
D.積淀??????????????????時過境遷??????????????????不可言喻??????????????????映射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古人正是因為能夠正確地認識季節(jié),就能提出對農(nóng)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節(jié)氣概念。
B.古人正是因為能夠正確地認識季節(jié),才能提出具有對農(nóng)業(yè)發(fā)展重要意義的節(jié)氣概念。
C.古人正是因為能夠正確地認識季節(jié),才能提出對農(nóng)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節(jié)氣概念。
D.古人正是因為能夠正確地認識季節(jié),就能提出農(nóng)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節(jié)氣概念。
4.下列語句所對應的節(jié)氣時間段,按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插秧歌》)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登泰山記》)
③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鵲橋仙》)
④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芣苢》)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③④②

【答案】2.A
3.C
4.B
【解析】2.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和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
積淀:指積累沉淀,也指積累沉淀下來的事物。多用于文化、知識或者經(jīng)驗。沉淀:比喻凝聚,積累。語境強調(diào)“二十四節(jié)氣”是民俗文化和歷史積累的結(jié)果,對象是“二十四節(jié)氣”,故應選擇“積淀”。排除BC。
時過境遷: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發(fā)生變化。事過境遷: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事情發(fā)生的環(huán)境也改變了。語境強調(diào)時間過去,應選擇“時過境遷”。
不言而喻:指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淺顯。不可言喻:不能用言語來說明。語境強調(diào)二十四節(jié)氣的科學性不用說,大家都能明白,選擇“不言而喻”。排除D。
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qū)嵸|(zhì)表現(xiàn)出來。映射:映照、照射,也可以指反射反映。語境是說二十四節(jié)氣表現(xiàn)了古人樸實的生態(tài)觀,應選擇“折射”。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關(guān)聯(lián)詞搭配上,應該是“正因為能夠……才能……”,據(jù)此排除AD;“對農(nóng)業(yè)發(fā)展”是狀語,應當放在前面修飾“具有”,據(jù)此排除B。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化常識和理解古詩文的能力。
①“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边@句詩描述江南插秧的情景,一般4月上旬后期開始插秧。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十二月的節(jié)氣有小寒、大寒。
③“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描繪七夕情景,節(jié)氣是立秋。
④“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泵鑼懘杭静烧安说那榫?。
據(jù)此可以排出:④①③②。
故選B。
題型二:課內(nèi)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插秧歌
楊萬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②,照管鵝兒與雛鴨。”
【注】①兜鍪(móu):古代戰(zhàn)士戴的頭盔。②蒔(shì):移栽,指插秧。匝:遍;滿。
5.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寫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暗示分工精細明確。
B.頷聯(lián)點明雨中搶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搶插稻苗無異于一場戰(zhàn)斗。
C.頸聯(lián)寫勞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飯讓歇一會兒卻無人答話,搶插的緊張程度不言而喻。
D.尾聯(lián)寫田夫?qū)λ惋埖娜说幕卮穑簱尣暹€未結(jié)束,稻苗還未栽穩(wěn),體現(xiàn)了農(nóng)夫的吃苦耐勞。
6.這首《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卻又不失耐人尋味的新鮮之意和活潑之趣,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5.B
6.①用語活潑有趣:全詩擷取田夫的肢體動作和口語化語言,給緊張的插秧場面以靈動的點染,極富生活的情趣,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②設(shè)喻別出心裁:將“斗笠”比作頭盔、“蓑衣”比作鎧甲,用語新鮮活潑,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場戰(zhàn)斗。③構(gòu)思新穎精巧:模擬問答,如此便寫出搶插的緊張程度以及全家其樂融融的畫面。
【解析】5.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nèi)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jié)合詩歌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
B項,“以‘兜鍪’和‘甲’借代”錯誤。本句手法應是比喻,不是借代。以“兜鍪”和“甲”分別比喻“笠”和“蓑”,充溢著一股火藥味兒,正暗示搶插稻苗無異一場緊張的戰(zhàn)斗。
故選B。
6.本題主要考查理解詩句內(nèi)容及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如本題“這首《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卻又不失耐人尋味的新鮮之意和活潑之趣,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努力用自己的眼和手,將“活潑潑”的自然風景和生活場景捕捉到筆底來加以表現(xiàn)。
詩的首聯(lián),以極其通俗的語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皰仭⒔?、拔、插”四個動詞雖直白通俗卻極為傳神,描畫出全家老少齊上陣,為搶農(nóng)時忙碌不停的場景。
詩的頷聯(lián),第三句寫天公發(fā)威,大雨滂沱,詩人別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頭盔,“蓑衣”比作鐵甲,用語新鮮活潑,暗示出農(nóng)家兒女全副武裝與天斗,與地斗,與雨斗。第四句“雨從頭上濕到胛” 寫雨勢之猛,明白如話,勾勒出農(nóng)人冒大雨搶農(nóng)時插秧的場景。前四句詩人以樸素通俗的語言和白描的手法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緊張插秧勞動的圖畫。
詩的頸聯(lián),是詩人巧妙插入的畫外音:農(nóng)婦招呼農(nóng)夫用早餐小憩片刻,可是農(nóng)夫依然低頭彎腰勞作?!爸徊淮稹?,不是說農(nóng)夫一聲不吭,而是寫他爭分奪秒手腳不停。一“喚”一“答”,生動活潑,描畫出農(nóng)人田間勞作緊張辛苦的場景。
詩的尾聯(lián),是農(nóng)夫岔開農(nóng)婦的答話,說秧苗剛種下,尚未挺拔,秧苗也沒有種完,我怎么能歇得下?然后話題一轉(zhuǎn)囑咐妻子要管好小鵝小鴨,免得它們到田里糟蹋莊稼。詩人選用樸實的語言勾勒出時時盡力、事事操心、吃苦耐勞的農(nóng)人形象,描畫出農(nóng)人田間勞作雖緊張辛苦卻富有生活情趣的場景。后四句詩,通過描寫農(nóng)家夫婦的對話及對話時的情態(tài),進一步表現(xiàn)了農(nóng)家的勤勞和農(nóng)事的緊張。
題型三: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詩,完成小題。
【甲】
桂源鋪
楊萬里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乙】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②
楊萬里
莫言③下嶺便無難,賺得④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注】①堂堂:形容陣容或力量壯大。②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區(qū)。③莫言:不要說。④賺得:騙得。
7.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中,萬山攔住溪流,溪水在山間日夜不停地喧鬧,溪到山腳盡處,終流出前村,寫出了“山”與“水”間的矛盾。
B.乙詩用“賺”字幽默風趣地寫出了行人下嶺時的輕松容易,與“空”字呼應,為后兩句蓄勢。
C.甲、乙兩首詩都用到了“攔”字,巧妙采用擬人手法,賦予了萬山以人的情感,使之更具藝術(shù)感染力。
D.甲、乙兩首詩均以“萬山”設(shè)喻說理,寓意不盡相同,足見誠齋體用語明確、形象生動的特點。
8.兩首詩歌作者都從人們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入手,十分敏銳地發(fā)現(xiàn)和領(lǐng)悟到了某些新鮮的人生經(jīng)驗,結(jié)合作品分別分析這兩首詩所蘊含的道理。

【答案】7.B
8.【甲】是說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新事物必然戰(zhàn)勝舊事物。
【乙】是說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的成功所陶醉。
【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B.“寫出了行人下嶺時的輕松容易”錯誤,“賺得行人空喜歡”意思是“這句話騙得前來爬山的人白白地歡喜一場”,由此可知,行人心目中下嶺的容易與它實際上的艱難正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說“賺”—行人是被自己對下嶺的主觀想象騙了,所以此處應是寫出下嶺時的艱難。
故選B。
8.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由題干可知,考生需要理解兩首詩歌的內(nèi)容,明確兩首詩中“萬山”的形象特點。如甲中,詩中主要有兩個形象,一個是“萬山”,一個是“溪水”;“萬山”阻攔溪水,不許溪水往前奔流,而溪水在山間日夜喧鬧不停,但水流最終是攔不住的,在山間經(jīng)過不休止地穿梭,最終來到前頭的山腳盡處時,此時小溪已全然變作堂堂盛大的溪水,愉悅通暢地流出前村來了。由此可知,這溪水的流淌好比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好比是生活中的新事物,而萬山則是阻擋事物變化的因素,溪水最終的“堂堂”以及“出前村”說明新事物的發(fā)展是不可阻擋的。
如乙中,詩中寫人們下山時的心理,第一句“莫言下嶺便無難”包含了下嶺前艱難攀登的整個上山過程,以及對所歷艱難的種種感受,正因為上山艱難,人們便往往把下嶺看得容易和輕松,開頭一句,正像是針對這種普遍心理所發(fā)的棒喝;第二句“賺得行人錯喜歡”以一“賺”字凸顯出行人心目中下嶺的坦易,與它實際上的艱難正成鮮明對比;三四兩句承接“空喜歡”,對第二句留下的懸念進行解釋,本來,上山過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嶺,下山過程中也會相應遇到多少道山嶺。詩人借助山區(qū)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的成功所陶醉。
題型四:理解性默寫





9.默寫。
(1)《沁園春·長沙》上闋 中描寫近景并使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楊萬里的《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用比喻的手法點明雨中搶插的情景,寫出了農(nóng)事的緊張和農(nóng)家的艱辛。
(3)《芣苢》一詩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是對收工時滿載而歸的敘寫。
【答案】????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從頭上濕到胛???? 薄言袺之???? 薄言襭之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的字詞有:漫、舸、兜鍪、蓑、胛、袺、襭。
題型五:現(xiàn)代文閱讀




給孩子一個適合的詩詞讀本
鐘錦
①我的老師葉嘉瑩先生選編了一本《給孩子的古詩詞》,這本書出版后反響極好,出版社很快又推出一個“講誦版”,并且附有二維碼,掃描后可以聽到先生自己的吟誦和講解。這些講誦有人在微信圈里轉(zhuǎn),我順手點開了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的一首,一聽之下即為叫絕。急忙買回,用了兩天時間通讀一遍,引起了我對“給孩子”的思考。
②“孩子”的年齡段最好先確定一下。寬泛些說,十八歲以下都算孩子,能夠讀詩總得到六七歲吧。六七歲前的孩子,其實讀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我認識一個朋友,據(jù)說四歲就能背誦《長恨歌》,但現(xiàn)在記憶的詩詞并不多,理解尤其不深入。而從六七歲到十八歲,起碼有兩個階段,就以小學畢業(yè)的十二歲為界,前后的領(lǐng)悟能力實在是截然不同的。假如“給孩子”是給六七歲到十二歲的孩子,這個選擇尤其應該慎重。
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記憶力雖佳,領(lǐng)悟力卻未成熟。除了罕見的天才,很少有可能真正領(lǐng)會那些精妙深微的詩詞作品。葉先生自己就曾寫下她讀詩時的真實感受:“我想人的心靈大概也和肉體一樣,是可以因摩擦日久而生胝起繭的。第一次摩擦接觸的感覺,該是最鮮明生動而富有刺激性的,但是可惜我第一次讀這些作品時,竟幼稚得沒有感受的能力。等到我有了感受的能力,我的心靈對這些作品卻已因摩擦日久而生繭了?!比绻议L并不只是想讓孩子知道一些詩詞,而是希望孩子能夠從詩詞中有所得,必須選擇好給孩子的讀物。
④選擇不能只看名氣。要說名氣,《唐詩三百首》自然遠遠大過葉先生的選本。但那實在不是一個給孩子的好選本?!短圃娙偈住坊臼菑纳虻聺摰摹短圃妱e裁集》中選出的,沈氏眼界極高,盡管編者孫洙盡了最大的努力選擇眾口流傳的名篇,但對孩子來說,很多還是顯得過于沉重了。那些寓意深刻的作品,不僅不能使他們理解,甚至會直接扼殺他們對詩詞的興趣。給孩子的詩詞,應該考慮那個年齡段的孩子的領(lǐng)悟力,這一點無疑是重要的。然而,自《唐詩三百首》流行以來,如此樸素的道理似乎都被大家遺忘了。大家首先考慮的反倒是 。
⑤我想,先生的這個選本在出版后反響極好,也許不經(jīng)意間喚醒了家長對這個樸素道理的注意。她在《給孩子的古詩詞》的序言里明確指出:“唯一的編選原則就是要適合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睆木唧w選目來看,不少算不上名篇的東西都入選了。比如楊萬里,選的和李白、杜甫一樣多,都是17首。先生特別說明:“像這樣的詩沒有什么深意可講,就是將眼前的景物寫得生動活潑,適合小孩子讀,所以本書選了很多首楊萬里的詩?!边^于精妙深微的不便選擇,是否就該刻意選些通俗,甚至庸俗的?所以給孩子選擇詩詞真的不容易。倘使孩子從小習慣了低俗的審美情趣,也許又使得他們終生不悟高致。孫洙編選《唐詩三百首》,本有其高遠的一面,就是為了避免低俗,而要取代之前的《千家詩》。可惜矯枉過正,陷入失誤的另外一端。先生對于這一點,似乎沒有明確意識到,但出于她天賦良好的鑒賞力,其選擇絲毫不曾低俗。
⑥這個選本也許是當前最佳的“給孩子的古詩詞”了,然而,我覺得仍可以再改進。先生的高齡使她疏忽了選本的真正定位:究竟是給孩子一個進入中國詩詞的讀本,還是給孩子一個了解中國詩詞的讀本。前者必須小心翼翼,防止任何可能損害孩子興趣和能力的因素,以使他們逐漸將詩詞內(nèi)化進自己的生命。后者卻只需要將基本適合孩子接受力的名篇,逐次向他們推送。葉先生無疑想提供前者,卻向后者讓了步。因此,理想中最佳的“給孩子的古詩詞”,仍需痛下狠手,對更多的名篇進一步刪汰。當然,我們不該再苛求一位已經(jīng)為詩詞教育奉獻了一生的高齡學者,更該做的,是沿著她指出的道路繼續(xù)前行。
(節(jié)選自 2017年2月7日《文匯報·筆會》)
10.第③段“生胝起繭”在文中的含義 。
11.對文章所用材料的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提到葉嘉瑩先生選編的新書反響極好,說明家長對詩詞興趣濃厚。
B.第②段朋友幼年背詩的例子說明年幼的孩子大多對詩詞的領(lǐng)悟力不成熟。
C.第④段以《唐詩三百首》為例說明編選詩歌不能局限于某一個參考詩集。
D.第⑤段以《唐詩三百首》的失誤為例,說明為孩子選擇詩詞應避免低俗。
12.把第④段結(jié)尾的句子補充完整: 。
13.依據(jù)文意,概括“給孩子”選擇古詩詞的原則和方法。
14.第⑤段寫道:“像這樣的詩沒有什么深意可講,就是將眼前的景物寫得生動活潑,適合小孩子讀,所以本書選了很多首楊萬里的詩?!闭堃韵旅孢@首詩為例,簡析這段話的含義。
《小池》(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答案】10.“生胝起繭”(shēng zhī qijiǎn)是幼年熟讀詩詞的人,成年后卻為幼年讀得太熟而使心靈變得麻木,不再敏感,缺乏對作品鮮明生動的感受力。
11.B
12.孩子應該知道什么樣的名篇。
13.以“適合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為原則。選擇生動活潑的作品,不拘泥于名家名篇(或:不只看名氣);選擇具有高雅審美情趣(或:能夠代表中國詩詞美感)的作品,但需避免過于精妙深微,超出孩子的興趣和能力。
14.《小池》描寫了一幅初夏的風景,意象生動明麗。比如泉眼和樹陰在詩歌中都被擬人化了,賦予了景物情感和生機;而三四句聚焦于小荷上的一點,畫面感強烈,且十分有趣味。這首詩歌通俗易懂,清新自然,孩子讀了就可以勾勒出畫面,對詩歌產(chǎn)生興趣。楊萬里有許多類似的活潑的詩歌,因此十分適合孩子閱讀。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
本題解答時首先要將畫線短語放回到原文中,思考其與上下文之間的關(guān)系,然后要考慮到畫線短語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胝起繭” 是喻體,那么就要找出其本體,找出本體也就得到了答案。
“生胝起繭”是一種比喻的說法,由上文可知,“生胝起繭”的主語是“心靈”, 由下文可知“生胝起繭”的原因是“第一次讀這些作品時,竟幼稚得沒有感受的能力。等到我有了感受的能力,我的心靈對這些作品卻已因摩擦日久而生繭了”,據(jù)此可分析出“生胝起繭”的本體就是指幼年讀詩讀的很熟卻不能真正理解,現(xiàn)在能理解了卻因為幼年時讀的太熟了而沒有鮮明的感受力了。
1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A. “說明家長對詩詞興趣濃厚”錯,第①段提到葉嘉瑩先生選編的新書反響極好是為了引出下文“我對‘給孩子’的思考”。
C. “說明編選詩歌不能局限于某一個參考詩集”錯,第④段以《唐詩三百首》為例是為了說明“選擇不能只看名氣”。作者認為《唐詩三百首》“對孩子來說,很多還是顯得過于沉重了?!粌H不能使他們理解,甚至會直接扼殺他們對詩詞的興趣”。
D. “說明為孩子選擇詩詞應避免低俗”錯,第⑤段寫《唐詩三百首》“本有其高遠的一面,就是為了避免低俗……可惜矯枉過正,陷入失誤的另外一端”,是為了闡明為孩子選擇詩詞既要避免低俗,又要適合小孩子讀。
故選B。
12.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準確的能力。
第④段畫線處需要補出的句子應是總結(jié)上文的句子。這一段開頭就提到“選擇不能只看名氣”,然后以《唐詩三百首》為例,指出《唐詩三百首》“盡了最大的努力選擇眾口流傳的名篇”,卻忽略了孩子的領(lǐng)悟能力。然而《唐詩三百首》影響很大,作者說《唐詩三百首》的流行使得“樸素的道理似乎都被大家遺忘了”,那么相對的,大家考慮的就應該是只知讓孩子知道名篇。據(jù)此可確定此題的答案為:孩子應該知道什么樣的名篇。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題的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二到第五段。第②段,作者提到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領(lǐng)悟能力不同,不顧及孩子的興趣和領(lǐng)悟能力的閱讀會使孩子喪失興趣和感悟能力,如“而從六七歲到十八歲,起碼有兩個階段,就以小學畢業(yè)的十二歲為界,前后的領(lǐng)悟能力實在是截然不同的。假如“給孩子”是給六七歲到十二歲的孩子,這個選擇尤其應該慎重”,第③段“第一次摩擦接觸的感覺,該是最鮮明生動而富有刺激性的,但是可惜我第一次讀這些作品時,竟幼稚得沒有感受的能力。等到我有了感受的能力,我的心靈對這些作品卻已因摩擦日久而生繭了”,第④段“那些寓意深刻的作品,不僅不能使他們理解,甚至會直接扼殺他們對詩詞的興趣。給孩子的詩詞,應該考慮那個年齡段的孩子的領(lǐng)悟力,這一點無疑是重要的”,第⑤段“唯一的編選原則就是要適合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據(jù)此可歸納出原則之一:以“適合孩子的興趣和能力”為原則。
第④段則重點講了“選擇不能只看名氣”,可歸納出原則二:不拘泥于名家名篇,不能只看名氣。
第⑤段“過于精妙深微的不便選擇,是否就該刻意選些通俗,甚至庸俗的?所以給孩子選擇詩詞真的不容易。倘使孩子從小習慣了低俗的審美情趣,也許又使得他們終生不悟高致”,在強調(diào)了選擇應適合孩子的興趣和能力之外還要避免低俗,不能使孩子從小習慣了低俗的審美情趣,但需避免過于精妙深微,超出孩子的興趣和能力;據(jù)此可總結(jié)出原則三:選擇具有高雅審美情趣(或:能夠代表中國詩詞美感)的作品,但需避免過于精妙深微,超出孩子的興趣和能力。
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要句子含義,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分析時扣住“將眼前的景物寫得生動活潑,適合小孩子讀”。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象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征和變化。
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艷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第一句寫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一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一“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舍不得多流一點兒。于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里,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一“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fā)而干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xiàn)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三、四句把焦點縮小,寫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lǐng)略春光。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這首詩歌通俗易懂,清新自然,孩子讀了就可以勾勒出畫面,對詩歌產(chǎn)生興趣。楊萬里有許多類似的活潑的詩歌,因此十分適合孩子閱讀。



相關(guān)試卷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6.1 芣苢優(yōu)秀同步達標檢測題: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6.1 芣苢優(yōu)秀同步達標檢測題,文件包含61《芣苢》課后鞏固解析版-人教統(tǒng)編版語文必修上冊docx、61《芣苢》課后鞏固原卷版-人教統(tǒng)編版語文必修上冊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6頁, 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4.3 *“探界者”鐘揚精品測試題: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4.3 *“探界者”鐘揚精品測試題,文件包含43《“探界者”鐘揚》課后鞏固解析版-人教統(tǒng)編版語文必修上冊docx、43《“探界者”鐘揚》課后鞏固原卷版-人教統(tǒng)編版語文必修上冊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4頁, 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統(tǒng)編版3.2* 哦,香雪優(yōu)秀當堂達標檢測題: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3.2* 哦,香雪優(yōu)秀當堂達標檢測題,文件包含32《哦香雪》課后鞏固解析版-人教統(tǒng)編版語文必修上冊docx、32《哦香雪》課后鞏固原卷版-人教統(tǒng)編版語文必修上冊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3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必修 上冊3.1 百合花精品隨堂練習題

必修 上冊3.1 百合花精品隨堂練習題

語文必修 上冊2.4* 致云雀優(yōu)秀課后測評

語文必修 上冊2.4* 致云雀優(yōu)秀課后測評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一單元2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紅燭 *峨日朵雪峰之側(cè) *致云雀)2.2 紅燭優(yōu)秀課時作業(y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一單元2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紅燭 *峨日朵雪峰之側(cè) *致云雀)2.2 紅燭優(yōu)秀課時作業(y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一單元1 沁園春 長沙優(yōu)秀課時訓練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一單元1 沁園春 長沙優(yōu)秀課時訓練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電子課本

6.2 插秧歌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必修 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