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識05:服飾、飲食、器用、歷法
一、思維導圖

二、知識點
(一)歷法
1.紀年法
(1)干支紀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奇數位天干只能與奇數位地支相對,偶數位天干只能與偶數位地支相對,比如甲子是正確的,而甲丑則是錯誤的。一輪下來,只能記60次,因為干支紀年法每60年一個循環(huán),60年為一個甲子。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記》)
(2)帝王年號紀年法
年號是紀年的名稱,也是帝王用的,如“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變紀年的年號,稱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時也可以改元,如漢武帝改了十一次年號。到了明代以后,才規(guī)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號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稱為乾隆皇帝。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促織》)
(3)王公年次紀年法
這種紀年法多用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每一國的紀年法用各國國君的名字作為紀年的依據。諸如魯哀公18年。
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廉頗藺相如列傳》)
(4)年號和干支兼用
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圍急。(《梅花嶺記》)
2.紀月法
(1)序數紀月法
古代紀月,常用序數。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后來又按夏歷把一年分為正月、二月、三月、四月等12個月,并以此來紀月。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游褒禪山記》)
(2)時節(jié)紀月法
有的用“孟”“仲”“季”分別表示一季中的三個月份。如“孟春(1月)”“仲秋(8月)”。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古詩十九首》)
(3)地支紀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12個月,每個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
荒村建子月(農歷十一月),獨樹老夫家。(《草堂即事》)
3.紀日法
(1)特定稱謂紀日法
①朔:農歷每月的第一天。
②望:農歷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賦》)
③晦: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登泰山記》)
4.紀時法
(1)特定稱謂紀時法
古人主要根據天色把一晝夜分為若干段。一般地說,日出時叫旦、早、朝、晨,日入時叫夕、暮、昏、晚,太陽正中叫日中,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太陽西斜叫作昃。
古人一日兩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這段時間叫食時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這段時間叫哺時。日入以后是黃昏,黃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分別是雞鳴和平旦,這是天將亮的時間。此后是日出,這是天亮的時間。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木蘭詩》)
(2)十二地支紀時法
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12個時辰,每個時辰恰好等于現(xiàn)在的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古人把第一個小時叫作初,第二個小時叫作正。例如,子時的兩個小時就叫子初、子正。
5.二十四節(jié)氣
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每月分為兩段,月首叫“節(jié)氣”,月中叫“中氣”。二十四節(jié)氣的名稱和順序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驚蟄、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滿;五月:芒種、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處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二)節(jié)日
1.元日:農歷正月初一日。
2.三元:上元,農歷正月十五日。舊俗以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叫燈節(jié)。歐陽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jié)。合稱為“三元”。
3.社日:農歷農家祭社祈年的日子,在春分前后,杜甫有詩:“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
4.寒食:農歷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又謂之“寒令”,須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為“寒令”的代稱。溫庭筠《寒食節(jié)日寄楚望》詩:“時當一百五?!?br /> 5.端午:農歷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日。
6.伏日:農歷夏至后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個庚日是終伏(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總稱“三伏”。
7.初七、下九:“初七”,農歷七月初七日,這天晚上叫“七夕”。傳說每年此夜牛郎織女在天河鵲橋相會。“下九”,指農歷每月十九日。二十九日為“上九”,初九日為“中九”。漢時,初七、下九是婦女歡聚的日子?!犊兹笘|南飛》:“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br /> 8.中秋:農歷八月十五日。人們以為這時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賞月的佳節(jié)。
9.重陽:農歷九月九日。古人認為九是陽數,日月都逢九所以稱為重陽。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泵虾迫弧哆^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br /> 10.冬至:冬至節(jié),古人把冬至看成是節(jié)氣的起點,從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長起來,叫作“冬至一陽生”。姜夔《揚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br /> 11.除夕:農歷一年最后一天晚上,“除”是除舊布新之意。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或“除日”,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三)天文
1.星宿
(1)星宿:古代把星座稱作星宿。古人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qū),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顆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稱,自西向東排列為: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也被稱為四象。
(2)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東官蒼龍七宿中的心宿?!对娊洠咴隆罚骸捌咴铝骰穑旁率谝?。”七月相當于公歷的八月,流火是說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漸西降,表明暑氣已退。
(3)北斗:又稱“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顆亮星。七顆星的名稱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排列如斗杓,故稱“北斗”。
2.測量工具
(1)圭表:圭表,是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不僅可以用來制定節(jié)令,而且還可以用來在歷書中排出未來的陽歷年以及二十四個節(jié)令的日期,作為指導漢族勞動人民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將表影的長度以一年為周期標在一個圓上,圓心為表的立點,形成的圖就是中心不為零的太極圖,進行消除零半徑的中心點,形成的太極圖就是常見的二十四節(jié)氣太極圖。
(四)服飾
1.平常
(1)上衣下裳
先秦時衣長而裳短,裳的上半截藏在衣內。后來變成衣短裳長,裳就加衣上。
(2)黔首:黑色的頭巾。平民多打扮如此,后來用來代指平民百姓。
(3)白?。汗糯矫癯4┪慈旧陌滓拢笥脕泶钙矫?。
(4)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常穿,也被用來指代平民百姓。
(5)青衿:讀書人常穿的服飾,后來用來代指讀書人。
2.貴族
(1)冕:古帽字,是大禮帽,天子、諸侯、卿大夫在祭祀時所戴。冕上有長方板叫延,前后有數串小圓玉叫旒。天子有十二旒。
(2)衣服顏色:隋、唐及宋,紫、朱、綠、青四色,只有士人以上才能穿。而庶人在隋時穿白色,唐時穿黃、白兩色,明朝則不許庶人穿黃色。
(3)朝服:官員的朝服分品級,以清代為例,文官服飾:一品為鶴,二品為錦雞,三品為孔雀,四品為雁,五品為白鷴,六品為鷺鷥,七品為紫鴛鴦,八品為鵪鶉,九品為練雀。武官服飾:一品為麒麟,二品為獅子,三品為豹,四品為虎,五品為熊,六品為彪,七品、八品為犀牛,九品為海馬。
(4)縉紳:原意是插笏(古代朝會時官宦所執(zhí)的手板,有事就寫在上面,以備遺忘)于帶,舊時官宦的裝束,轉用為官宦的代稱。
(5)紈绔:指富貴人家子弟穿的細絹做成的褲子,泛指有錢人家子弟的華美衣著,借指富貴人家的子弟。
3.僭越:僭越是一個漢語詞匯,指超越本分行事。古時指地位低下的冒用在上的名義或器物等等,尤指用皇家專用的。
(四)飲食
1.食物
(1)五谷:說法很多,主流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
2.飲
(1)酒文化
杜康造酒說:還有一種說法是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郁緒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說,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里,剩飯在樹洞中發(fā)酵,有芳香的氣味傳出。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釀祖。
流觴曲水:把酒杯放在彎彎曲曲的水中順水漂流,酒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喝酒。此古代風俗,指夏歷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邊聚會宴飲,以祓除不祥。后形容春游宴會。
(2)茶文化
茶圣:陸羽,編撰了《茶經》
(五)器物
1.食器
(1)鼎:形制多為圓腹三足兩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燒火。后來常用“鐘鳴鼎食”形容貴族的奢侈豪華。鼎,還可用于祭祀,并作為王權的象征。人們以“問鼎”比喻圖謀王位或顛覆某國政權。
(2)箸:筷子在先秦時代稱為“梜”,漢代時已稱“箸”,明代開始稱“筷”??曜右活^圓、一頭方。圓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其次,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中國人對人和世界的關系理解。使用筷子時,一根為主動,另一根為從動;主動為陽,從動為陰,此為兩儀之象。
(3)簞:竹制或葦制,盛飯。
2.酒器
(1)酒杯:樽、觥、觴、卮、角等,功能類似,形狀有所差別。
(2)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游戲,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余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lián)語或其他類似游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酒令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酒文化。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酒令由來己久,最早誕生于西周,完備于隋唐。
3.文房四寶
(1)殺青,古人在竹簡上寫字,用火烤去竹簡的水分,以便書寫和防蟲蛀,這道工序稱為殺青。后來泛指書籍定稿。
(2)筆墨紙硯:舊時對筆、墨、紙、硯四種文具的總稱。文房,即書房。北宋蘇易簡著有《文房四譜》一書,敘述了四種文具的品類及故實等。這些文具,制作歷史悠久,名手輩出,且品類豐富,風格獨特。著名的有:安徽涇縣的宣紙、安徽歙縣的歙墨、廣東端州的端硯、浙江吳興的湖筆。
4.其他器物
(1)榻:狹長而較矮的床形坐具。
(2)床:古代也指供人坐臥的器具。
(3)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記事。


相關學案

文化常識 04 音樂文娛、文史典籍、作家流派-2022年高考語文必備古代文化常識深挖細講(練習):

這是一份文化常識 04 音樂文娛、文史典籍、作家流派-2022年高考語文必備古代文化常識深挖細講(練習),共9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思維導圖,練習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文化常識 01 稱謂-2022年高考語文必備古代文化常識深挖細講(知識):

這是一份文化常識 01 稱謂-2022年高考語文必備古代文化常識深挖細講(知識),共8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思維導圖,知識點詳解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文化常識 02 地理、宗法、風俗、禮儀-2022年高考語文必備古代文化常識深挖細講(知識):

這是一份文化常識 02 地理、宗法、風俗、禮儀-2022年高考語文必備古代文化常識深挖細講(知識),共8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思維導圖,知識點,母族三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學案 更多

文化常識 03 學校、選拔、官職、皇帝、刑法-2022年高考語文必備古代文化常識深挖細講(知識)

文化常識 03 學校、選拔、官職、皇帝、刑法-2022年高考語文必備古代文化常識深挖細講(知識)

文化常識 04 音樂文娛、文史典籍、作家流派-2022年高考語文必備古代文化常識深挖細講(知識)

文化常識 04 音樂文娛、文史典籍、作家流派-2022年高考語文必備古代文化常識深挖細講(知識)

第七板塊+古代文化常識+第六講+禮儀風俗及飲食器用-2022屆高三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第七板塊+古代文化常識+第六講+禮儀風俗及飲食器用-2022屆高三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高考語文復習:古代文化常識之常見錯誤學案

高考語文復習:古代文化常識之常見錯誤學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