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氣第一節(jié) 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一等獎ppt課件,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新課探究,大氣的垂直分層,課堂小結(jié),課堂練習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1.利用圖表等資料,說出大氣的組成成分,并舉例說明各組成成分與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聯(lián)系。2.通過閱讀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分析大氣垂直分層與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聯(lián)系。3.結(jié)合大氣的組成成分,理解大氣溫度垂直變化的原因。
臭氧層破壞 雷陣雨過后,我們有時候會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這就是臭氧的氣味。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層,臭氧層是指平流層中臭氧集中的層次。臭氧層變薄、濃度降低的現(xiàn)象,稱為臭氧層破壞。臭氧層破壞可能引起一系列不利于人類的氣候生物效應,這種情況已經(jīng)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據(jù)科學家研究,大氣中的臭氧含量每減少 1%,到達地面的太陽紫外線輻射就增加 2%。過量的紫外線輻射會增加人的皮膚癌患病率,還會引發(fā)白內(nèi)障、免疫系統(tǒng)缺陷和發(fā)育停滯等疾病。在距南極洲較近的智利海倫娜岬角,當?shù)鼐用裰灰叱黾议T,就要在暴露的皮膚表面涂上防曬油,戴上太陽眼鏡,否則半小時后,皮膚就會被曬成鮮艷的粉紅色,并伴有癢痛;羊群則多患白內(nèi)障,幾乎全盲;河里捕到的鮮魚也多是盲魚。
1. 有人認為,臭氧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你認同這種看法嗎?為什么?
同意。過量的紫外線輻射會增加人的皮膚癌患病率,還會引起白內(nèi)障、免疫系統(tǒng)缺陷和發(fā)育停滯等疾病,而臭氧層可以吸收絕大部分對人有害的太陽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紫外線傷害。所以說,臭氧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2. 你還了解哪些全球性大氣環(huán)境問題?它們與大氣中的哪些成分及其含量的變化相關?
酸雨:燃燒煤、石油、天然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氣體。光化學煙霧:排入大氣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氫化合物等,受太陽紫外線作用,產(chǎn)生刺激性的淺藍色煙霧。溫室效應:燃燒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加了大氣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晌腩w粒物:燃煤煙塵、建筑工地揚塵、汽車尾氣排放量大且缺乏標準或不達標,使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增多。
大氣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內(nèi),它像一件外衣保護著地球。大氣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類的發(fā)展提供了必要條件。人類生活在大氣圈底部,大氣的物理狀態(tài)和組成成分的變化,時刻影響著我們。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和反射長波輻射,對地面起保溫作用。
人類和其他好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zhì)。
能強烈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面受過量紫外線傷害。
氮是地球生物體的基本成分。
氧是人類和其他好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zhì),并參與有機物的燃燒、腐敗和分解過程。
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對地面起保溫作用。
臭氧能強烈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面受過量紫外線傷害。
思考 全球變暖與那種氣體有關?分析全球變暖的人為原因。
人為原因:1.化石燃料燃燒(釋放大量二氧化碳)2.毀林(減少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閱讀: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月均濃度突破400ppm 自工業(yè)革命以來,由于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了120 ppm(1 ppm 為百萬分之一),其中一半的增長出現(xiàn)在 1980 年以后。2015 年 3 月,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突破 400 ppm。這是有記錄以來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月均濃度首次突破這一高值。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一個重要原因。
思考 在水平方向上陸地與海洋上空,哪里大氣當中的水汽含量更高?
在水平方向上,海洋上空高于陸地上空,濕潤地區(qū)上空高于干旱地區(qū)上空;在垂直方向上,一般自地面向高空逐漸減少。
在垂直方向上,水汽含量發(fā)生什么變化?
水汽可發(fā)生固、液、氣三態(tài)的轉(zhuǎn)化,產(chǎn)生云、霧、雨、雪等一系列天氣現(xiàn)象
大氣中的雜質(zhì)會使大氣能見度變差,但作為凝結(jié)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
霧霾 當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溫度條件下大氣飽和水汽量,并且有足夠的凝結(jié)核存在時,多余的水汽便會凝結(jié)出來,變成小水滴或冰晶。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jié),水平能見度低于 1 千米時,氣象學上稱之為霧?!? 霾,又稱“灰霾”,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微小塵粒、煙粒或鹽粒等的集合體,使空氣渾濁,水平能見度降低到 10 千米以下的一種天氣現(xiàn)象。組成霾的粒子極小,不能用肉眼分辨,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候出現(xiàn)。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tài),表明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過一定標準,其中PM2.5(直徑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顆粒物)被認為是造成霾天氣的“元兇”。
讀圖:地球大氣共分哪幾層?劃分依據(jù)是什么?
大氣的溫度、密度及運動狀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異
說明對流層氣溫變化特點,并分析原因。說明對流層空氣運動的特點。對流層天氣現(xiàn)象為何復雜多變?
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
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空氣上冷下熱,產(chǎn)生對流。
對流層的厚度隨緯度如何變化?為什么?
對流層的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對流層的厚度隨緯度增高而降低。低緯度受熱多,氣溫高,空氣對流旺盛,所以高度大;高緯度受熱少,對流弱,所以高度小。
為什么對流層的天氣復雜多變?
對流層集中了大氣幾乎全部的水汽和雜質(zhì),有了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近地面的水汽和雜質(zhì)通過對流運動向上層空間輸送,在上升過程中隨著氣溫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對流層天氣復雜多變。
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的某一高度會出現(xiàn)實際氣溫高于理論溫度,甚至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xiàn)象,成為逆溫。
逆溫影響逆溫現(xiàn)象使空氣對流運動減弱,不利于煙塵、污染物、水汽凝結(jié)物的擴散,造成嚴重大氣污染事件,如霧霾等。
說明平流層氣溫變化的特點,并分析原因。
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臭氧吸收紫外線而增溫。
平流層的空氣運動有何特點?
平流層大氣平穩(wěn),天氣晴朗,有利于航空飛機飛行。
臭氧洞 20 世紀 70 年代,科學家發(fā)現(xiàn)南極地區(qū)上空的臭氧量下降嚴重,出現(xiàn)了“南極臭氧洞”?!澳蠘O臭氧洞”是一種形象的說法,指的是在南極地區(qū)上空出現(xiàn)了全球臭氧量最低值(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的 30%~40%),相對于其他地區(qū)來說,就像是一個空洞。 2006 年,“南極臭氧洞”面積已經(jīng)超過北美洲的面積。
說明高層大氣的主要特點。
高層大氣氣壓很低,密度很小。
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對遠距離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
氣溫隨高度升高先降低后上升
電離層(60~500千米)
活動:1.在對流層,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氣溫約下降 0.6 ℃,從而形成一個隨高度增加而溫度下降的大氣垂直溫度梯度。據(jù)此,完成相關任務。
(1)近年來,貴陽將“中國避暑之都”作為城市名片,著力打造“避暑”旅游產(chǎn)品,大力發(fā)展“避暑”經(jīng)濟。在我國地形圖上,找到貴陽、重慶、武漢、長沙、上海的位置;讀圖 3-7,說明貴陽打造避暑旅游名城的優(yōu)勢條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貴陽地處在云貴高原,海拔較高,故夏季天氣涼爽。
活動:1. 在對流層,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氣溫約下降 0.6 ℃,從而形成一個隨高度增加而溫度下降的大氣垂直溫度梯度。據(jù)此,完成相關任務。
(2)每年 3 月,西藏大部分地區(qū)的隆冬尚未結(jié)束,林芝的桃花卻競相開放,爭奇斗艷,皚皚白雪與灼灼桃花相互映襯(如圖 3-9),讓人領略到“雪域江南”的獨特春光。讀圖 3-8,試分析這一地理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
林芝地處在雅魯藏布江谷地中,海拔較低,熱量條件較好,花期早。
2.在某些特殊條件下,近地面大氣會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據(jù)此,完成相關任務。
(1)對流層大氣出現(xiàn)逆溫時,會對近地面空氣質(zhì)量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
由于逆溫現(xiàn)象的存在,空氣垂直對流受阻,會導致近地面污染物不易擴散,進而可能造成大氣污染。
(2)查詢 20 世紀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了解哪些公害事件與逆溫現(xiàn)象有關。
與逆溫現(xiàn)象有關公害事件是:①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②美國多諾拉鎮(zhèn)煙霧事件;③倫敦煙霧事件; ④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等。
1 下列關于大氣各主要成分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B. 水汽的相變,影響地面和大氣溫度C. 氧氣對地面起保溫作用D. 對流層被譽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1 B 解析:大氣中的臭氧能夠大量吸收紫外線。臭氧層存在于平流層中,因此,平流層被譽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二氧化碳對地面起保溫作用。水汽的相變,伴隨著熱量的吸收和釋放,影響地面和大氣溫度。
下圖為大氣的垂直分層示意圖。讀圖,完成2—3 題。
2 a 層與人類的關系最密切。下列對該層大氣的表述,正確的是 ( ) A. 水平運動明顯 B. 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C. 密度隨高度升高而增加 D. 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3 與a 層相比,b 層 ( ) A. 能大量吸收紫外線 B.隨高度升高氣溫降低C. 空氣中水汽含量較大 D.對流運動旺盛
2 D 3 A 解析:2. 讀圖可知,a 層位于大氣層的最底層,氣溫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可以判斷,該層為對流層。對流層的大氣對流運動顯著,氣溫隨著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密度隨著高度升高而減小。因幾乎所有的水汽和固體雜質(zhì)都分布在對流層,所以對流層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3. b 層為平流層,平流層中有一個臭氧層,能大量吸收紫外線,使平流層的氣溫隨著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因平流層氣溫下冷上熱,所以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較少。
讀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完成4— 5 題。4 讀圖可知, ( ?。?A. 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B. 離太陽越近,氣溫越高C. ①層氣溫隨高度變化率比②層大D. ①層氣溫變化趨勢與③層相同5 下列敘述中,屬于①層大氣特征的是 ( ?。?A. 熱量主要來自地面輻射B. 空氣以水平運動為主C. 存在對生物具有保護意義的臭氧層D. 存在對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義的電離層
4 C 5 A 解析:4. 讀圖可知,①層厚度比②層小,而氣溫變化幅度略大。5. ①層為對流層,熱量主要來自地面輻射。
讀下面地球大氣的垂直分層示意圖(部分),完成6—8 題。6 ①②③④四條曲線中,正確表示大氣層氣溫垂直分布情況的是 ( ?。?A. ① B.② C.③ D.④ 7 影響該層大氣氣溫垂直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面輻射 B. 二氧化碳 C. 臭氧 D. 人類活動8 下列有關該層大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有電離層,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意義B. 天氣晴朗,對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飛行C. 上部冷下部熱,空氣以平流運動為主D. 頂部與底部的氣溫相差約50 ℃
6 A 7 C 8 D 解析:6. 圖示為12— 50 千米高度的大氣層,故為平流層;平流層大氣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且底部氣溫隨高度變化不大,圖中橫坐標越往右氣溫越高,故① 符合該特征。7. 平流層氣溫受地面影響較小。對流層大氣靠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使大氣增溫,而平流層氣溫與二氧化碳沒有直接關系。平流層靠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線使大氣增溫。與人類活動關系最為密切的是對流層,而非平流層。8. 電離層位于高層大氣。平流層上部熱下部冷, 空氣以平流運動為主,利于高空飛行。讀圖可知,平流層頂部與底部的氣溫相差約50 ℃。
9 讀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a 是 層,該層氣溫隨高度的變化特點是 。(2)b 是 層,該層氣流平穩(wěn),適合于飛機飛行。(3)衛(wèi)星在軌運行期間,主要是在大氣中的 中運行。(4) 300 千米以上的大氣層氣溫高達1 000 ℃以上,但其中運行的人造衛(wèi)星不會被燒毀,主要原因是 ( ?。?A. 衛(wèi)星與大氣處于相對靜止狀態(tài)B. 衛(wèi)星在大氣中高速運行,能很好地散熱C. 該層大氣稀薄,衛(wèi)星從中吸收的和與之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都有限D(zhuǎn). 該層大氣密度很大,有利于衛(wèi)星散熱
9(1)對流 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平流 (3)高層大氣 (4)C 解析:從圖中各層高度數(shù)值可以看出,A 是對流層,B 是平流層,50 千米以上是高層大氣。對流層的氣溫變化從氣溫垂直分布曲線上讀出。300 千米以上的高層大氣中,氣溫很高,但空氣稀薄,氣壓低,人造衛(wèi)星在運行中與空氣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很有限,并且人造衛(wèi)星從大氣中吸收的熱量很少,所以不會被燒毀。
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節(jié) 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優(yōu)秀ppt課件,文件包含《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pptx、《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教學設計docx、第七頁視頻美麗大氣mp4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一節(jié) 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授課ppt課件,共2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大氣的垂直分層,學生活動,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活動探究1,活動探究2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氣第一節(jié) 大氣的組成與垂直分層課文ppt課件,共1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導入新課,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的組成,水汽和雜質(zhì),學生活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