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豐臺區(qū)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我國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中藥成分黃芩素能明顯抑制新冠病毒的活性。黃芩素屬于
A.單質(zhì) B.氧化物 C.無機物 D.有機化合物
2.當光束通過下列分散系時,能觀察到丁達爾效應的是
A.鹽酸 B.NaOH溶液 C.Fe(OH)3膠體 D.Na2SO4溶液
3.下列物質(zhì)中,不屬于電解質(zhì)的是
A.Cu B.H2SO4 C.NaOH D.KNO3
4.下列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徑最大的是
A.Na B.Mg C.P D.S
5.下列元素中,非金屬性最強的是
A.C B.N C.O D.F
6.下列化合物中,與CH3CH(CH3)CH2CH3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的是
A.CH4 B.CH3CH3
C.CH3CH2CH(CH3)CH3 D.CH3CH2CH2CH2CH3
7.下列電子式書寫不正確的是
A. B. C. D.
8.下列關(guān)于SO2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無色氣體 B.無味氣味
C.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 D.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9.下列物質(zhì)屬于含有共價鍵的離子化合物的是
A.MgCl2 B.Na2O2 C.K2O D.H2O2
10.下列操作不符合實驗安全規(guī)范的是
A.熄滅酒精燈時,用嘴吹滅
B.金屬鈉不慎著火時,立即用干燥沙土覆蓋
C.制備Cl2時,在通風櫥內(nèi)進行
D.聞氣體時用手輕輕扇動,使少量氣體飄進鼻孔
11.變量控制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質(zhì)量的鋅與足量0.1 mol·L-1 H2SO4溶液分別在下列條件下發(fā)生反應,化學反應速率最大的是
選項
鋅的狀態(tài)
實驗溫度/℃
A
粉末
20
B
粉末
40
C
顆粒
20
D
顆粒
40
A.A B.B C.C D.D
12.一種簡單的原電池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銅片上發(fā)生還原反應
B.鋅片上的電極反應為Zn-2e-=Zn2+
C.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中的c(H+)逐漸減小
D.將銅片換成鎂條,原電池的總反應不變
13.某元素的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為。下列關(guān)于該元素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元素符號是K B.屬于短周期元素
C.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 D.最高正化合價是+1價
14.我國科研工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xiàn)了在實驗室由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增大壓強是提高反應Ⅰ的化學反應速率的一種方法
B.反應Ⅱ中,CH3OH是還原劑
C.反應過程中,H2O2不需要補充
D.該成果使淀粉的生產(chǎn)由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種植模式向工業(yè)車間生產(chǎn)模式轉(zhuǎn)變成為可能
15.下列反應中,屬于加成反應的是
A.甲烷與氯氣混合光照發(fā)生反應 B.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
C.乙醇在空氣中燃燒 D.乙酸與碳酸氫鈉反應
16.我國科研人員提出了由CO2和CH4轉(zhuǎn)化為高附加值產(chǎn)品CH3COOH的催化反應歷程。該歷程示意圖如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 + CH4CH3COOH
B.反應過程中CH4分子中的化學鍵全部發(fā)生斷裂
C.①→③形成了C—C鍵
D.催化劑參與了化學反應
17.利用反應2Fe3++Fe=3Fe2+設(shè)計一個原電池,下列裝置示意圖正確的是
A
B
C
D
A.A B.B C.C D.D
18.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Na的摩爾質(zhì)量是23 g·mol?1
B.標準狀況下,22.4 L CO2的物質(zhì)的量為1 mol
C.1 mol CH4中含有的分子數(shù)約為6.02 × 1023
D.1 mol·L?1 KCl溶液中含有1 mol K+
19.下列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氫氧化鋇在水中電離:Ba(OH)2 = Ba2+ + OH-
B.銅與氯化鐵溶液反應:Cu + Fe3+ = Cu2+ + Fe2+
C.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Cl2+2OH-=Cl-+ClO-+H2O
D.鹽酸與碳酸氫鈉反應:2H++=CO2↑+H2O
20.下列事實,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的是
A.Na2CO3熱穩(wěn)定性大于NaHCO3
B.從鋰到銫,單質(zhì)與水反應置換出氫氣越來越容易
C.從氟到碘,單質(zhì)與氫氣發(fā)生的化合反應越來越難進行
D.同為IVA族元素,硅的單質(zhì)是半導體材料,鉛的單質(zhì)不具有半導體的性質(zhì)
21.一定條件下,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反應過程中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15 min時,反應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
B.15~20 min,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C.達到平衡時,X的轉(zhuǎn)化率為20%
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 +YZ
22.下列所用鑒別或除雜試劑不正確的是
A.鑒別CH4和C2H4:酸性KMnO4溶液
B.鑒別KCl溶液和NH4Cl溶液:濃NaOH溶液
C.除去CH3COOH中的少量CH3CH2OH:金屬Na
D.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SO4:BaCl2溶液、Na2CO3溶液、鹽酸
23.一定溫度下,取100 mL H2O2溶液,在少量I-催化下發(fā)生分解反應。不同時刻測得生成O2的體積,轉(zhuǎn)換成H2O2的濃度如下表:
t/min
0
20
40
60
80
c(H2O2)/(mol?L-1)
0.80
0.40
0.20
0.10
0.0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MnO2代替I-也可以催化H2O2分解
B.0~20 min的平均反應速率:v(H2O2)=0.02 mol?L-1?min-1
C.20~40 min生成O2的體積為448 mL(標準狀況)
D.60~80 min的平均反應速率小于20~40 min的,原因是c(H2O2)減小
24.下列實驗方案(夾持裝置已略)能達實驗目的的是
A
B
C
D
目的
分離酒精和水
比較Mg、Al
金屬性的強弱
探究濃度對
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制備乙酸乙酯
實驗方案
A.A B.B C.C D.D
25.碘及其化合物廣泛用于醫(yī)藥、染料等方面。I2的一種制備方法如下圖所示。
已知:AgI難溶于水。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溶液1要除氯,以免生成過多的AgCl
B.溶液2中的碘含量大于溶液1的
C.加入Fe后進行轉(zhuǎn)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 + 2AgI=FeI2 + 2Ag
D.氧化時,若通入的Cl2過量,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 + 2I- =I2 + 2Cl-
二、實驗題
26.某小組同學利用下面的實驗裝置(氣密性已檢驗,試管內(nèi)預先充滿氮氣)驗證硝酸的性質(zhì)。
實驗裝置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i.擠壓膠頭,使?jié)庀跛岬稳朐嚬?br />
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溶液變?yōu)榫G色
ii.一段時間后,推動注射器活塞,使水全部進入試管
銅片表面產(chǎn)生氣泡,溶液變藍,試管內(nèi)氣體逐漸變?yōu)闊o色
iii. 試管內(nèi)氣體變?yōu)闊o色后,拉動注射器活塞,吸取少量無色氣體;拔下注射器,再拉動活塞吸入少量空氣
注射器中無色氣體變?yōu)榧t棕色
試填空:
(1)步驟i中,紅棕色氣體是 。
(2)步驟ii中,濃硝酸被稀釋成稀硝酸,能說明稀硝酸具有氧化性的現(xiàn)象是 。
(3)步驟iii中,注射器中無色氣體變?yōu)榧t棕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上述實驗能否證明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NO,并說明理由 。
三、原理綜合題
27.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得益于化工等行業(yè)的支撐。
I.庚烷是汽油的主要成分之一、
(1)下圖中,能表示庚烷燃燒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的是 (填字母)。
??
(2)下列關(guān)于庚烷的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分子式為 B.屬于甲烷的同系物
C.分子中的碳原子位于同一條直線上 D.1個庚烷分子中含有22個共價鍵
Ⅱ.燃油汽車尾氣中對環(huán)境不利的成分主要為碳氫化合物、CO、等。
(3)和反應生成NO的能量變化如下圖所示。
??????
①圖中b為 (填“吸收”或“釋放”)。
②該反應生成2molNO時,反應 (填“吸收”或“釋放”) kJ能量。
(4)三元催化器是汽車排氣系統(tǒng)重要的機外凈化裝置,可同時將碳氫化合物、CO和三種主要污染物轉(zhuǎn)化為無害物質(zhì),工作原理示意圖如下。
??
①碳氫化合物(可表示為HC)發(fā)生了 反應(填“氧化”或“還原”)。
②與CO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Ⅲ.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氫燃料電池汽車得到大規(guī)模應用。某簡易氫氧燃料電池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
??
(5)該氫氧燃料電池工作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總反應是
B.石墨電極a是負極材料
C.電子經(jīng)導線從石墨電極a流向石墨電極b
D.電解質(zhì)溶液內(nèi)移向石墨電極a
四、元素或物質(zhì)推斷題
28.人類對原子結(jié)構(gòu)、元素性質(zhì)的認識不斷深入。
Ⅰ.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帶回1.731kg月球樣品,主要為月壤。月壤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W、X、Y、Z、Q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16,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
W
X
Y
Z
Q
試填空:
(1)W的元素符號是 。
(2)比較W和Q的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更穩(wěn)定的是 (填化學式)。
(3)比較X和Y的陽離子,氧化性更強的是 (填離子符號),從原子結(jié)構(gòu)的角度解釋原因 。
(4)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曾主持測定了銦(49In)等9種元素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新值,被采用為國際新標準。銦與銣(37Rb)同周期,與Z同主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原子半徑:In > Z
B.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C.的中子數(shù)與電子數(shù)的差值為66
D.In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比Rb的強
(5)元素R是與Q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利用下圖裝置比較R和Q非金屬性強弱。
藥品a是 ,藥品b是 ,藥品c是 。
Ⅱ.同位素可用于追蹤物質(zhì)的運行和變化過程。
(6)一定條件下向一密閉容器中充入SO2與18O2,發(fā)生反應2SO2+O22SO3。一段時間后,核素18O 存在于 分子中(填字母)。
A.二氧化硫???????????B.氧氣??????????C.三氧化硫
(7)鋰電池負極材料(Li)由于生成LiH 而不利于電池容量的保持。一定溫度下,利用足量重水(D2O)與含LiH 的Li 負極材料反應,通過測定n(D2)/n(HD)可以獲知n(Li)/n(LiH)。
已知:LiH + H2O =LiOH + H2↑。
① D2和HD的摩爾質(zhì)量之比為 。
② Li、LiH分別與D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
③ 若n(D2)/n(HD) = a,則n(Li)/n(LiH) = 。
五、有機推斷題
29.乙烯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基礎(chǔ)原料,存在如下轉(zhuǎn)化關(guān)系(部分條件或試劑已省略)。
(1)A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聚乙烯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
(2)CH3COOH和C所含官能團的名稱分別是 、 。
(3)反應①~⑤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⑦的反應類型是 。
(4)用虛線標出ClCH2CH2Cl在反應⑥中的斷鍵位置。
(5)寫出④、⑤的化學方程式:④ ,⑤ 。
六、實驗題
30.某興趣小組對Fe3+與I-的反應進行探究。
Ⅰ.室溫下進行下表所列實驗。
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1
向5mL0.1mol·L-1KI溶液中,加入5滴0.1mol·L-1FeCl3溶液(混合溶液pH=5)
溶液變?yōu)樽攸S色(標記為溶液a)
實驗2
取1mL溶液a,加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實驗3
取1mL溶液a,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
溶液變紅
試填空:
(1)實驗2證明實驗1中有I2生成,加入的試劑是 ,實驗現(xiàn)象是 。
(2)上述實驗可以證明Fe3+與I-發(fā)生可逆反應,原因是 。
(3)實驗1中Fe3+與I-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Ⅱ.20min后,觀察到實驗1所得溶液棕黃色變深(標記為溶液b)。小組同學繼續(xù)對溶液顏色變化的原因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i.I-+I2I,I呈棕褐色。I-、I難溶于CCl4;
ii.在酸性較強的條件下,I-可被空氣氧化為I2.
(4)提出假設(shè):
假設(shè)1:溶液中生成了 。
假設(shè)2:空氣將溶液中的I-氧化為I2,c(I2)增大。補全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4I-+O2+ =I2+
(5)設(shè)計并進行實驗。
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4
取1mL與溶液b顏色相近的碘水,加入1mLCCl4,振蕩后靜置
水層幾近無色
實驗5
取1mL溶液b,加入1mLCCl4,振蕩相同時間后靜置
水層顯淺黃色
實驗6
___________
20min后溶液不變藍
①證明假設(shè)1成立的實驗現(xiàn)象是 。
②實驗6證明假設(shè)2不成立,其實驗操作是 。該實驗中,20min后溶液不變藍的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條即可)。
參考答案:
1.D
【詳解】A.黃芩素是由C、H、O等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不是單質(zhì),故不選A;
B.黃芩素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不是氧化物,故不選B;
C.黃芩素是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不選C;
D.黃芩素是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化合物,故選D;
選D。
2.C
【詳解】A.鹽酸是氯化氫的水溶液,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小于1nm,不能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A不符合題意;
B.NaOH溶液中,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小于1nm,不能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B不符合題意;
C.Fe(OH)3膠體中,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介于1nm~100nm之間,能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C符合題意;
D.硫酸鈉溶液中,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小于1nm,對光不能產(chǎn)生散射作用,不能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A
【詳解】電解質(zhì)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非電解質(zhì)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單質(zhì)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所給的四種物質(zhì)中, H2SO4、NaOH、KNO3在水溶液中均能導電,且都是化合物,均屬于電解質(zhì),Cu是單質(zhì),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
答案選A。
4.A
【詳解】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半徑依次減小,Na、Mg、P、S中Na的原子半徑最大,故選A。
5.D
【詳解】C、N、O、F均為第二周期主族元素,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向右,非金屬性增強,則非金屬性為F>O>N>C,非金屬性最強的是F,故選D。
6.D
【詳解】A.CH4與CH3CH(CH3)CH2CH3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異構(gòu)體,故不選A;
B.CH3CH3與CH3CH(CH3)CH2CH3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異構(gòu)體,故不選B;
C.CH3CH2CH(CH3)CH3與CH3CH(CH3)CH2CH3分子式相同,結(jié)構(gòu)相同,是同種物質(zhì),故不選C;
D.CH3CH2CH2CH2CH3與CH3CH(CH3)CH2CH3分子式相同,結(jié)構(gòu)不同,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故選D;
選D。
7.A
【詳解】A.氯化鈉是離子化合物,電子式為,故A錯誤;????
B.氫氣是通過共價鍵形成的單質(zhì)分子,氫氣電子式為,故B正確;
C.氯化氫是共價化合物,電子式為 ,故C正確;
D.水是共價化合物,電子式為,故D正確;
選A。
8.B
【詳解】A.SO2是無色氣體,故A正確;????
B.SO2是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B錯誤;
C.SO2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故C正確;
D.SO2中S元素化合價為+4價,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故D正確;
選B。
9.B
【詳解】A.MgCl2由活潑金屬鎂和活潑非金屬氯形成,為離子化合物,只含離子鍵,不含共價鍵,故A不符合題意;
B.Na2O2是離子化合物,含有離子鍵,其中過氧根離子中存在氧氧共價鍵,故B符合題意;
C.K2O由活潑金屬鉀和活潑非金屬氧形成,為離子化合物,只含離子鍵,不含共價鍵,故C不符合題意;
D.H2O2為共價化合物,只含共價鍵,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B。
10.A
【詳解】A.熄滅酒精燈時,應該用燈帽,用嘴吹可能會引起火災,故A錯誤;
B.金屬鈉的化學性質(zhì)活潑,金屬鈉不慎著火時,立即用沙土覆蓋,故B正確;
C.氯氣有毒,制備有毒氣體時,在通風櫥內(nèi)進行,故C正確;
D.不能直接聞氣體的氣味,聞氣體時用手在集氣瓶口輕輕扇動,使少量氣體飄進鼻孔,故D正確;
故選:A。
11.B
【詳解】其他條件相同時,反應物接觸面積越大,溫度越高,化學反應速率越大,由此可見,粉末狀的鋅在40℃時反應速率最大,故選B。
12.D
【分析】Zn比Cu活潑,故Zn作負極,Cu作正極。
【詳解】A.銅片上發(fā)生2H++2e-=H2,為還原反應,故A正確;
B.鋅片上發(fā)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Zn-2e-=Zn2+,故B正確;
C.正極發(fā)生反應2H++2e-=H2,故溶液中的c(H+)逐漸減小,故C正確;
D.鎂比鋅活潑,故鎂作負極,負極反應式為Mg-2e-=Mg2+,故D錯誤;
故選D。
13.B
【分析】依據(jù)可知,元素原子核內(nèi)19個質(zhì)子,為K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ⅠA族,據(jù)此判斷解答。
【詳解】A.依據(jù)分析可知,該元素為鉀,元素符號是K,故A正確;
B.K位于第四周期,屬于長周期元素,故B錯誤;
C.鉀原子最外層1個電子,反應中易失去電子,故C正確;
D.鉀原子最外層1個電子,反應中易失去電子,最高正價為+1價,故D正確;
故選:B。
14.C
【詳解】A.反應Ⅰ有氣體參與,增大壓強是提高反應Ⅰ的化學反應速率,故A正確;
B.反應Ⅱ中,CH3OH中C元素化合價升高,CH3OH是還原劑,故B正確;
C.反應Ⅲ中2molH2O2分解放出1mol氧氣,反應Ⅱ中,1mol氧氣生成1mol H2O2,反應過程中需補充H2O2,故C錯誤;
D.在實驗室由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使淀粉的生產(chǎn)由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種植模式向工業(yè)車間生產(chǎn)模式轉(zhuǎn)變成為可能,故D正確;
選C。
15.B
【詳解】A.甲烷與氯氣混合光照發(fā)生取代反應,故A不符合題意;????
B.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fā)生加成反應,故B符合題意;
C.乙醇在空氣中燃燒為氧化反應,故C不符合題意;????
D.乙酸與碳酸氫鈉發(fā)生復分解反應,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6.B
【詳解】A.根據(jù)圖示可知,反應物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生成物為乙酸,故總反應方程式為CO2 + CH4CH3COOH,故A正確;
B.①中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甲烷中的1個C- H鍵發(fā)生斷裂,故B錯誤;
C.①→③中由甲烷生成乙酸,形成了C—C鍵,故C正確;
D.催化劑中有新鍵的形成和舊鍵的斷裂,故參與了化學反應,故D正確;
故選B。
17.C
【詳解】根據(jù)反應2Fe3++Fe═3Fe2+知,F(xiàn)e元素化合價由+3價變?yōu)?2價、Fe元素化合價由0價變?yōu)?2價,所以Fe作負極,選擇活潑性比金屬鐵差的如石墨做正極材料即可,正極上是鐵離子得電子的還原反應,所以電解質(zhì)中必須含有鐵離子,可以選擇氯化鐵溶液,C符合;
故選:C。
18.D
【詳解】A.摩爾質(zhì)量以g·mol?1做單位時,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質(zhì)的式量,則Na的摩爾質(zhì)量是23g·mol?1,A正確;
B.標準狀況下,22.4 LCO2的物質(zhì)的量為=1mol,B正確;
C.1mol CH4中含有的分子數(shù)約為1mol×6.02×1023mol-1=6.02×1023,C正確;
D.1mol·L?1 KCl溶液的體積未知,故含有K+的物質(zhì)的量無法計算,D錯誤;
故答案為D。
19.C
【詳解】A.氫氧化鋇在水中電離出1個鋇離子和2個氫氧根離子,電離方程式為Ba(OH)2=Ba2++2OH-,故A錯誤;
B.離子方程式要滿足電荷守恒,銅與氯化鐵溶液反應:Cu+2Fe3+=Cu2++2Fe2+,故B錯誤;
C.氯氣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NaCl、NaClO和水,離子方程式為Cl2+2OH-=Cl-+ClO-+H2O,故C正確;
D.碳酸氫鈉只能拆為鈉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離子方程式為H++=CO2↑+H2O,故D錯誤;
故選:C。
20.A
【詳解】A.Na2CO3的熱穩(wěn)定性強于NaHCO3,與元素周期律無關(guān),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故A符合題意;
B.金屬性越強,與水反應越容易,所以鋰、鈉、鉀、銣單質(zhì)與水反應置換出氫氣越來越易,可以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釋,故B不符合題意;
C.非金屬性F>I,故氟氣與氫氣化合較容易,單質(zhì)與氫氣發(fā)生的化合反應越來越難進行,可以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釋,故C不符合題意;
D.IVA族Si的單質(zhì)是半導體材料,同主族從上往下金屬性增強,所以同族Pb的單質(zhì)是導體材料,可以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釋,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1.D
【詳解】A.由圖可知,15min時,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保持不變,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故A正確;
B.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同一物質(zhì)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15~20min時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則15~20min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故B正確;
C.達到平衡時,X減少0.20mol-0.16mol=0.04mol,X的轉(zhuǎn)化率×100%=20%,故C正確;
D.開始至平衡時,X減少0.20mol-0.16mol=0.04mol,Y減少0.10mol-0.08mol=0.02mol,Z增加0.04mol-0=0.04mol,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X+Y?2Z,故D錯誤;
故選:D。
22.C
【詳解】A.將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不褪色的是CH4,褪色的是C2H4,可用于鑒別CH4和C2H4,故A正確;
B.加熱條件下,分別加入濃NaOH溶液,生成具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的是NH4Cl,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KCl,可用于鑒別KCl溶液和NH4Cl溶液,故B正確;
C.CH3CH2OH能與金屬鈉反應,但CH3COOH也能與金屬鈉反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C錯誤;
D.在NaCl溶液中加入過量BaCl2溶液除去,再加入過量Na2CO3溶液除去Ba2+,過濾,最后在濾液中加入稀鹽酸調(diào)節(jié)溶液pH=7除去Na2CO3,能達到除雜目的,故D正確;
故選:C。
23.C
【詳解】A.I-在反應中起到催化的作用,故也可以利用MnO2代替,故A正確;
B.0~20min消耗過氧化氫的濃度為(0.80-0.40)mol/L=0.40mol/L,則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率=0.020mol/(L?min),故B正確;
C.反應20min時,過氧化氫的濃度由0.40mol/L減小到0.20mol/L,說明分解的過氧化氫的物質(zhì)的量n(H2O2)=(0.40-0.20)mol/L×0.1L=0.02mol,過氧化氫分解生成的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n(O2)=0.01mol,標況下的體積V=n?Vm=0.01mol×22.4L/mol=0.224L=224mL,故C錯誤;
D.隨著反應的不斷進行,過氧化氫的濃度不斷減小,故60~80min的平均反應速率小于20~40min的,故D正確;
故選:C。
24.B
【詳解】A.酒精和水互溶,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故A錯誤;
B.氫氧化鋁溶于氫氧化鈉溶液,而氫氧化鎂不溶,說明氫氧化鎂的堿性強于氫氧化鋁,金屬性鎂強于鋁,故B正確;
C.常溫下,鐵和濃硫酸發(fā)生鈍化,不能研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故C錯誤;
D.乙酸乙酯的制備實驗中導管伸入到液面以下溶液發(fā)生倒吸,故D錯誤;
故選B。
25.D
【分析】含碘海水和反應生成沉淀,向懸濁液中加入鐵粉發(fā)生反應,向溶液中通入氯氣可得到粗碘。
【詳解】A.溶液1要除氯,以免生成過多的AgCl消耗過多的硝酸銀,A正確;
B.溶液2中的碘由溶液1富集而來,含量大于溶液1,B正確;
C.加入Fe,將Ag置換出來,進行轉(zhuǎn)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 + 2AgI=FeI2 + 2Ag,C正確;
D.氧化時,若通入的Cl2過量,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3Cl2 + 4I- =2I2 + 6Cl-+2Fe3+,D錯誤。
故選D。
26.(1)NO2
(2)銅片表面產(chǎn)生氣泡
(3)2NO+O2=2NO2
(4)否,因為NO2和水反應也會產(chǎn)生NO
【分析】Cu與濃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一段時間后,推動注射器活塞,使水全部進入試管,稀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硝酸銅和NO,溶液逐漸變?yōu)樗{色,管內(nèi)氣體變?yōu)闊o色后,拉動注射器活塞,吸取少量無色氣體;拔下注射器,再拉動活塞吸入少量空氣,試管氣體逐漸變?yōu)榧t棕色。
【詳解】(1)Cu與濃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氮,①中化學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故答案為:NO2;
(2)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NO,能說明稀硝酸具有氧化性的現(xiàn)象是銅片表面產(chǎn)生無色氣泡,故答案為:銅片表面產(chǎn)生無色氣泡;
(3)步驟iii中,注射器中無色氣體變?yōu)榧t棕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O+O2═2NO2,故答案為:2NO+O2═2NO2;
(4)上述實驗不能證明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NO,因為NO2和水反應也會產(chǎn)生NO,故答案為:否,因為NO2和水反應也會產(chǎn)生NO。
27.(1)A
(2)C
(3) 釋放 吸收 186
(4) 氧化
(5)BCD
【詳解】(1)燃燒為放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則圖A符合,故答案為:A;
(2)A. 庚烷含7個碳原子,符合烷烴CnH2n+2,分子式為,故A正確;
B. 庚烷屬于烷烴,與甲烷互為同系物,故B正確;
C. 庚烷為飽和烷烴,碳鏈呈鋸齒形,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可能處于一條直線上,故C錯誤;
D. 1個庚烷分子中含有16個C-H鍵和6個C-C鍵,共22個共價鍵,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3)①圖中b代表形成共價鍵的過程,成鍵為放熱過程;
②根據(jù)=反應物鍵能和-生成物鍵能和,則=(945+498 -1260 )kJ·mol-1=186 kJ·mol-1,②該反應生成2molNO時,反應吸收186 kJ熱量;
故答案為:釋放;吸收;186 ;
(4)①由圖可知碳氫化合物轉(zhuǎn)化為二氧化碳和水,碳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②與CO發(fā)生反應生成氮氣和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氧化;;
(5)A. 總反應是,沒有燃燒條件,故A錯誤;
B. 由圖可知氫氣在石墨電極a上失電子,則石墨電極a是負極材料,故B正確;
C. 電子經(jīng)導線從負極石墨電極a流向正極石墨電極b,故C正確;
D. 電解質(zhì)溶液內(nèi)移向負極,即流向石墨電極a,故D正確;
故答案為:BCD。
28.(1)O
(2)H2O
(3) Mg2+ Na+和Mg2+的電子層數(shù)相同,核電荷數(shù)Na+Mg2+,得電子能力Na+
這是一份北京市豐臺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01,下列氣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下列關(guān)于的描述不正確的是,下列關(guān)于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及答案,文件包含高一化學-豐臺區(qū)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練習pdf、20241豐臺高一上化學期末pdf、高一年級化學-答案doc等3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北京市豐臺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共8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