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及香雪的形象特點;
從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角度欣賞人物,理解景物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理解小說折射出的時代信息;理解火車、大山、鉛筆盒的象征意義;
作者鐵凝,1957年生,河北趙縣人,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發(fā)表中短篇小說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夜路》,中短篇小說集《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鐵凝小說集》。這篇小說是發(fā)表于《青年文學》1982年第五期,并獲得1982年全國最佳短篇小說獎的小說。她以一個女作家的敏銳、細膩的藝術感受力,真摯美好的情致,對生活素材獨到的發(fā)掘和精巧提取,語言清朗睿智,作品蘊涵深摯,質樸優(yōu)美。
任務二:一分鐘里的故事——情節(jié)梳理
開端 姑娘們歡樂的時刻
引子 火車開進了小山村
發(fā)展 香雪渴望有鉛筆盒
火車開進深山以前,臺兒溝“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皺褶里”,“臺兒溝人歷來是吃過晚飯就鉆被窩,他們仿佛是在同一時刻聽到大山無聲的命令。于是,臺兒溝那一小片石頭房子在同一時刻忽然完全靜止了,靜的那樣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訴說著自己的虔誠?!?br/> 當火車開進大山后,臺兒溝以往的寧靜被攪擾了,“臺兒溝的姑娘們剛把晚飯端上桌就慌了神,她們心不在焉地胡亂吃幾口,扔下碗就開始梳妝打扮。她們洗凈蒙受了一天的黃土、風塵,露出粗糙、紅潤的面色,把頭發(fā)梳的烏亮,然后就比賽著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換上過年時才穿的新鞋,有人還悄悄往臉上涂點姻脂。盡管火車到站時已經天黑,她們還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著服飾和容貌。然后,她們就朝村口,朝火車經過的地方跑去。香雪總是第一個出門,隔壁的鳳嬌第二個就跟了出來?!?br/>一列火車和一個山村——物象象征
“火車”在小說中象征著開放和現代文明“大山”在某種意義上則象征著封閉與傳統(tǒng)這短暫的一分鐘意味著兩種文明的沖突。
任務三:一個人和一群人——分析人物
在兩種文明的中,香雪和以鳳嬌為代表的其他姑娘的追求有何不同點,有何相同點?分析香雪和以鳳嬌為代表的其他姑娘的形象特點。
2、香雪對鉛筆盒的執(zhí)著追求,表現了什么? 析:她想獲得與別人同樣平等的權利,想獲得尊嚴,對文化知識的追求使她與其他姑娘們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也正是這樣,原本膽小的她才能第一個登上火車,第一個走出這個小山村,第一個對山外的世界有了認識。
1、火車的到來,臺兒溝的少女們得以接觸外面的世界,那么她們的關注點有何不同? ① 鳳嬌們——關注“北京話”,物品。 ② 香雪——注重的是皮書包、鉛筆盒之類的文化用品。
群體形象:一群清純、美麗、天真、活潑、樸實的山村姑娘的形象,她們對新鮮事物抱有好奇心,她們愛美、勤勞熱情,同時對人真誠、心地善良。
個體形象:香雪 純真無邪,淳樸善良,堅毅執(zhí)著,自尊自愛,渴求科學文化,渴望擺脫貧困,對新生活有著熾熱的向往和追求。鳳嬌 活潑開朗、淳樸善良、心直口快,膽大癡情,追求物質享受,對新生活充滿好奇心。
采用心理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本文采用了類似于外國小說中的心理分析的方法,打破了中國小說中總是依賴人物的動作、語言來傳達出心理的方法。特別是在香雪下了火車趕夜路回家的途中,心理描寫相當細膩。
采用襯托手法塑造人物。本文采用襯托手法來突出人物形象:村里其他姑娘只注意到火車上婦女的裝飾,而香雪注意到的是書包、鉛筆盒;其他姑娘用土產換回的是發(fā)卡、紗巾、尼龍襪,而香雪換回的是自動鉛筆盒。通過襯托,突出了香雪對文明的追求。
用景物描寫烘托形象。如結尾寫香雪回家路上的景物,充滿了詩情畫意,很好地烘托了香雪美好的心靈。
香雪這一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香雪代表的是追求理想,逐夢文明的年輕人形象;在那個時代,無論是鳳嬌還是其他姑娘們,她們都是一群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和向往,并且以最美好、最純真的方式追求未來新生活的“香雪們”。 “香雪們”連接著現代文明和大山,那時的中國有著和“香雪們”一樣的對外面世界的憧憬,也渴望加快躋身現代文明的步伐。如果香雪可以象征一個廣義的意象,我想它象征著“青春中國”!
香雪被列車帶出30余里,夜里又獨自走30多里山路回家,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香雪用40個雞蛋換區(qū)一個小小的鉛筆盒,分析鉛筆盒的象征意義和作用。
展現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圖畫,為人物的活動提供背景的同時,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內心活動,惟妙惟肖地表現了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害怕--不再害怕--猶豫--堅定,這一變化雖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卻跨越了由自卑、封閉、落后到自信、開放、進步的巨大心理障礙,這一障礙的跨越正是小說要著力表現的內容。
鉛筆盒不僅是香雪和臺兒溝的自尊的象征,跟火車一樣,還是文化和知識的象征,是現代文明的象征。香雪對鉛筆盒的追求,就是她要求擺脫小山溝封閉落后生活的一種企盼,是對現代文明的追求。
小說的主人公是香雪,題目如果叫“香雪”也未嘗不可,可是為什么還要加一個“哦”呢?這個“哦”字到底該怎樣讀?課文題目中為什么用“哦”字而不用“哇”、“啊”、“嘿”、“唉”、“嗯”?
從情節(jié)看,“哦,香雪!”出現在小說的結尾處,是臺兒溝的姐妹們見到香雪時所發(fā)出的驚喜之聲。從整篇小說的內容和主旨來看:①香雪,為了那只鉛筆盒,而耽誤了下車時間,一個女孩在一片漆黑中步行了30里,這種勇氣說明香雪已打開心結去接受新生事物,作者為香雪的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發(fā)出由衷的贊嘆。②“哦”字所表達的是一種驚喜與歡呼。作者對這樣一個十幾歲的女孩獨自踏上火車,走出封閉的農村,追求文明社會新生活的勇氣與膽量,表達了由衷的敬佩與贊美之情。
哦”字,一般情況下都作嘆詞;常見的讀音有兩種:一是讀“ò”①表示領會、醒悟②表示驚喜、贊嘆③表示提醒④表示承諾、應答;一是讀“ó”①表示將信將疑②表示疑問、驚奇。
“啊”過分大氣,小山村、小姑娘、小火車站、小事情,用“啊”來感嘆不妥;“哇”太現代氣,洋氣,閉塞的山村與之不符;“嘿”,太隨意輕松;“唉”變成了嘆息;“嗯”只表現了贊許。只有“哦”才含蓄、凝重,充滿覺悟,意蘊豐富,既有同情和贊嘆,又有對山村姑娘追求現代文明不易的感嘆。
“一口氣讀完你的小說,心里有說不出的愉快。這篇小說,從頭到尾都是詩,它是一瀉千里的,紿終一致的。這是一首純凈的詩,即是清泉。它所經過的地方,也都是純凈的境界……” ——孫犁 《談鐵凝〈哦,香雪〉》
然而,兩根纖細、閃亮的鐵軌延伸過來了。它勇敢地盤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試探著前進,彎彎曲曲,曲曲彎彎,終于繞到臺兒溝腳下,然后鉆進幽暗的隧道,沖向又一道山梁,朝著神秘的遠方奔去。
你望著她那潔凈得仿佛一分鐘前才誕生的面孔,望著她那柔軟得宛若紅緞子似的嘴唇,心中會升起一種美好的感情。
古老的群山終于被感動得戰(zhàn)栗了,它發(fā)出寬亮低沉的回音,和她們共同歡呼著。
一組形容詞,形象地描寫了火車軌道的小巧,纖細、彎曲,傳遞出作者的愛憐之意,間接寫出作者對臺兒溝的感情。
“仿佛一分鐘前才誕生的面孔”著意刻畫香雪的清純;“美好的感情”是一種非常健康、非常純潔的感情,說明香雪的純凈的美,可以感化別人,使別人的心靈也變得更美好。這是對人物的側面描寫。
“被感動得戰(zhàn)栗”擬人又雙關,一方面指姑娘們的聲音在群山間回蕩;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終于慢慢被這現代文明喚醒,共同歡呼文明時代的到來。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濃厚的短篇小說,也是鐵凝的成名作。小說以北方小山村臺兒溝為背景,通過對香雪等一群鄉(xiāng)村少女的心理活動的生動描摹,敘寫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鐘的火車給一向寧靜的山村生活帶來的波瀾。表達了姑娘們對山外文明的向往,對改變山村封閉落后,擺脫貧窮的迫切心情,同時表現了山里姑娘的自愛自尊和她們純美的心靈。小說更深刻的意義在于借臺兒溝的一角,寫出了改革開放后中國從歷史的陰影下走出,擺脫封閉、愚昧和落后,走向開放、文明與進步的痛苦與喜悅,構思巧妙,表述獨特,語言精美 。
作者的描述對象來說,小說描述的對象是一群清純、美麗的姑娘,作者為什么不選擇小孩、老者或者是十七八歲的小伙子呢?
明確:因為小孩少不更事,他們的思想還很稚嫩;老者們已近垂暮,他們已經不再能擔負起臺兒溝的發(fā)展和興盛;而青年男人們雖然有年輕的思想,可以很快接受新興的事物,也有開創(chuàng)新氣象的勇氣。但是從小說的創(chuàng)作需要來看,小說是通過一群女孩子來襯托香雪這個主人公,而男人一般比較獨立,他們很少成群結對地出門。其次,那些拿雞蛋換東西做買賣的事情一般只有女孩子才能做得來,小伙子一般從事體力勞動。另外,女孩子們的穿著打扮可以給人帶來一種清新的,充滿朝氣的感受,乘客在心理上更容易接納她們。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3.2* 哦,香雪教學演示課件ppt,共4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了解作者,寫作背景,文體知識,分析香雪的形象,分析鳳嬌的形象,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香雪的心理變化過程,總結主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3.2* 哦,香雪圖文ppt課件,共3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整體感知,深入研讀,主題探討,拓展延伸1,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3,課后作業(y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一單元3 (百合花 *哦,香雪)3.2* 哦,香雪示范課ppt課件
注冊成功